A. 到香港的中學報名需要帶什麼
成績表,你有的話來可源以帶去(近1年的就可以了)不過他不會太重視
很多學校都是要你考試的,所以成績表不重要,但也要帶去,他要求你才給他吧!
身份證副本,正本,報名表(已取的話),父/母的身份證副本,正本
應該差不多的了,最重要的還是看看報名表叫你帶什麼
報名表在那所學校里拿
我是在香港讀書的,可以告訴我你想讀那一間學校嗎?我幫你看看!
B. 香港中學問題
香港現時(2006)的中學課程是初中三年,其餘有兩年稱為高中,兩年預科,但2007年後會改制,改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現把相關資料列下,以供參考:
2006年高中課程(中四、中五)
九年免費教育之後,學生需要以校內考試成績作評級,決定能否升讀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課程,大致上會分開文、理、商科三個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內容為本,每個高中學生均需要修讀至少六個科目,以符合報考會考資格。(主要是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再加其他四個學科)
在修畢中四及中五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會考」,以決定能否升讀預科課程(中六、中七)。考試評分以最佳成績之六科計算,滿分為30分。一般將14分視為升讀預科課程的基本條件。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中學會考報考人數為118,213名,當中符合升讀中六資格的考生有37,911名。但官立和津貼中學學位只有約22,000個,再加上私立及直資中學學位,總預科課程學額不足29,000個,因此學位競爭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會出現學生四處奔走尋找學位的情況。
香港中學會考成績以E級為合格,被視為中學畢業生求職時必須擁有的最低資格。考獲C級或以上,則會被視為等同英國通用教育證書普通程度(GCE O-Level)及格。
2006預科課程(中六、中七)
順利升讀預科課程的學生,隨即要開始准備另一個公開考試。香港的預科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內容為本。跟高中課程一樣,學生大致上會依文、理、商科分流。學生可以因應各自程度,選擇修讀AL(高級程度)或AS(高級補充程度)科目。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資格,一般是4個預科科目合格,當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和「英語運用科」為必修科,以及兩個AL程度之科目(兩個AS程度科目被視為等同一個AL程度科目)。
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決定學生能否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課程。最低升學要求是5科E級或以上,當中有3個科目屬AL程度,才能符合最低資格,有較大機會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課程。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報考人數為36,004名,當中符合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資格的考生有18,113名。縱然升讀高等院校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由於香港9間高等院校均以「香港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統一收生,所以不同於會考放榜,高考放榜後學生無須四處尋找學位。考生可透過JUPAS,報讀由香港九所院校(即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公開大學)所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由香港理工大學提供的高級文憑課程及城市大學的副學士學位課程,此等課程全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預科生考試後,JUPAS會通知取錄結果。由2007年起,香港公開大學將加入JUPAS,提供由非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E級,無論AL或AS程度,均被視為等同英國通用教育證書相應程度之及格。
香港的預科教育主要由當地的中學提供,但由於預科教育亦是大專教育的預備課程,香港有不少大專院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當中最為知名的,是保良局庄啟程預科書院及恆生商學書院為學校的准大學生開設的商科預科課程,兩者都有接近30年的歷史。此外,明愛徐誠斌學院、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香港專業進修學院等學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
高中教育改革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政府現時正籌劃把中四至中七的課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課程,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制度接軌。預料現時預科課程較深的部份會從新課程里剔除。另外,中國語文、英語運用、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會成為必修科目。為配合未來對通識教育科老師的需求,政府正計劃為有關老師提供在職培訓。
學界擔心新課程由於未必與海外中學畢業證書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准,使將來學生離港升學時可能會有認受性的問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簡稱高中三改四或改三改四,是香港的教育界於2007年開始實施的新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在於把過去源自英國教育制度的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大學本科課程,改變為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制度接軌的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和預科及四年的大學本科課程。另外,因應課程結構的轉變,政府亦推行各個新的科目,並聲稱此舉可以畀學生能夠報讀更多實用的課程,以及能更專注於學習及生活,而並非對考試技巧的操練。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C. 內地學生怎麼申請香港高中
年後
香港中學入學條件:
除了本身在香港出生的港寶可以在香港讀書外,很多專家長會問「內地的孩子到底能屬不能去香港讀中學呢?」首先入讀香港的中學一定要是香港區民(除非是入讀國際學校),並藉"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升讀香港的中學。
理論上講,香港學校只招收港籍或外籍(香港國際學校),所以內地戶籍的孩子是無法申請香港學校。如果內地戶籍的孩子拿到香港的逗留簽,是可以在香港讀書。
通過逗留簽證過去的孩子申請學校跟在中國香港出生的孩子沒有區別,既可以選擇讀公立學校(官津學校,非牟利學校),也可以選擇上國際學校。而且讀公立學校跟港籍孩子一樣,享受學費全免的福利。
希望可以幫到你
D. 香港中學啥時報名啊小升初
如果你的小孩子是香港在香港讀小學的話學校會有通知的
香港升中學是用小5-小6的成績
另如果你小孩子是在內地讀書
現在來香港讀書的話都需要到你想讀那間那申請表格的
E. 香港中學入學考試
大學以下不要想.不接受非本地生報讀.
大學申請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以高考生身份申請.一種是作為國際生申請.
獲得錄取通知書後,可申請學生簽注赴港.
你家在那邊有沒有親人,有的話可以
對於香港人來說中學入學考試很重要,像我們中考。
需要考試嗎?要
那裡的教育程度比我們好,也快。
你是否要留級,這要取決於你的成績,所以,最好保留你的成績單等各方面的材料。
中國西部網消息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將放寬○五年自修生報考香港中學會考的資格。在新規定下,並非修讀香港本地會考課程的考生,若已具備相等於中五的學歷水平,可以以自修生資格報考中學會考。截止日期為下月三日。
香港考評局秘書長姚培德在昨日發放的新聞稿中表示,隨著全球一體化,升學就業不再限於本土,很多外地人士亦希望在亞洲發展,為此有不少海外及內地人士有意參加香港中學會考這個國際認可的公開試,藉以評估學歷,作為升學及求職之用,故香港考評局經檢討後,修改報考規則。
香港考評局副秘書長張永明接受查詢時表示,一直以來有不少家長向考評局查詢,子女若在內地讀書或就讀於國際學校,是否可以報考香港中學會考,按目前規定,這類學生不能應考本地會考。香港考評局有感於開放會考市場對這類學生有利,故決定放寬會考資格,讓非修讀本地課程的學生以自修生身分參加會考。他否認放寬自修生應考香港中學會考是為了開源。
至於如何評核不同的學歷水平,張永明舉例稱,如在內地修讀高中二年級或在國際修讀第十一班的學生,即相等於香港的中五水平,香港考評局亦會審視其他地區的學歷。由於應考本地會考需要修讀本地會考課程,他提醒欲報考會考的非本地課程學生,要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估計明年報考會考的非本地課程學生,人數不會太多。由於香港將推出新學制,預期二○一一年是最後一年舉行中學會考,張永明稱,距離現在尚有五年,香港考評局屆時會有相應的安排。來源:中新網【編輯:朱鴻瑜】
F. 香港中學怎樣申請入讀
沒香港身份證 , 內地的學生是不能自行去香港讀書的香港中小學沒有在內地招生的通過香港的大學招生 (內地招生-名額 ), 才能到就港讀書.
G. 香港著名女校有哪些
1、聖母書院
一所由香港天主教母佑會所創辦的津貼女子中學,於1952年創校,並附設直屬小學(聖母小學 Our Lady's Primary School)。該校位於九龍黃大仙龍鳳街3號,現任校長為林麗玲修女。
推行全人教育,實踐慈幼預防教育法,培育學生在品德及學術上的發展;提供多元化課外活動,以充實學生的校園生活;重視家校合作,以協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2、何東中學
一所全日制政府中學,於一九五三年由已故何東爵士捐款創立。一九九九年該校實行「校本管理」,鼓勵教師、家長、校友及社會人士參與學校決策及管理,藉以提高教育質素和效能。
何東中學最初名為何東女子職業學校 , 1970年學校中文名稱改為何東官立工業女中學。創校初期只有205名學生,到1983年已發展成熟,擁有正校、分校兩座校舍。
早期提供的科目只有文科、商科和術科,其後,為求文、理、商各科能均衡發展,於是逐步開設了物理、化學、生物及電腦等學科,配合學生的需要之餘,也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3、聖安當女書院
一所女子中學,聖安當女書院由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創辦。位於香港觀塘油塘。1969年 開始建設校舍。1971年 完成校舍建築工程。並於聖安當小學招生。
1972年 開辦中一及中二九個班別。2001年 校舍改善工程完成。辦學宗旨是秉承基督的精神,有教無類。培育青少年,使其具備強健體魄、廣博知識及完整品格。
4、香港真光書院
1872年美國基督教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於廣州創立真光書院,開南中國女子教育的先河,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
1935年至1973年間先後在港開辦香港真光小學及中學、九龍真光中學、香港真光中學及真光女書院。1975年堅道校舍開辦香港真光英文中學,1995年遷校鴨洲,1999年改名為香港真光書院。
5、香港培道中學
於1888年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辦,是一所有基督教背景的全日制資助文法女子中學,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位於九龍城延文禮士道,2006年因需拆卸重建而暫時遷往深水埗青山道101號。
美南浸會女傳道會聯會深以中國婦女絕少讀書機會,遂派遣容懿美女士到中國創設培道學校於廣州五仙門,是年3月3日開始上課。當時稱為婦孺班,旨在授以知識及導之歸向父神,此即為培道中學之前身。
H. 如何能夠順利申請到香港中學
首先入讀香港中學一定要是香港區民(除非是入讀國際學校)。並藉"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升讀香港的中學。
香港留學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英語:Secondary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簡稱SSPA,廣東話俗稱升中派位)是分配香港中學學位的一個程序。香港的學生於小學教育的最後階段,須參加一套由教育局(或其前身)制定的升中程序,決定學生所升讀的中學。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概要
整個派位程序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第二階段為統一派位階段。
1. 在首個階段,學生可直接到心儀中學申請香港中學,不受校網限制。各校可自行制定收生准則。學校不可告知學生申請結果,但如獲取錄,將不會再於統一派位中另行分配學位,並在統一派位結果公布同時一並公布,學生不會知道自己是從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或統一派位階段取得中學學位。不獲取錄者,仍可在統一派位階段中將該學校納入其入學志願中。學生只可向一間中學提交申請,若申請多於一間,其自行派位資格會被取消。(在這兒,「一間中學」是指官立中學、津貼中學及參與派位的直資中學;學生仍可向多間不參與派位的直資中學或私立中學申請入學。)即使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獲中學取錄,仍須參加學能測驗及在第二階段選出30間中學。
2.在第二階段,學生可從所屬校網中依次選出30間中學。學校會事先為五、六年級學生向教育司署呈報學生校內考試分數,教育司署會再以學能測驗作出調整。調整後,學生將會按所屬校網分組,並依調整後成績在每個校網被平分成五個派位組別(慣以英文稱為 Band 1-5,Band 1 為最高),而同一個派位組別的學生將會獲分配一個隨機編號,決定該學生在同一個派位組別的派位次序。當所有評核程序完成後,便會進入派位階段。每個校網均有五個派位組別,組別越高,便有更高優先權獲分配學位。在此機制下,所有屬於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將會獲先行分配學位,當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分配完畢後,便會為第二派位組別的學生分配,如此類推;而同一個組別的學生的分配先後次序便會依隨機編號決定。派位系統會考慮學生的志願,並從中選出最高志願而又有剩餘學額的學校給予有關學生。假如學生所選的30個志願中學都沒有剩餘學額,系統將會在所屬校網中隨機抽選一間尚有剩餘學額的中學分配予該學生。
整個評核過程均極為保密,香港留學學生無法得知自己的學能測驗評核結果、調整後成績、派位組別及隨機編號。學生能夠得知的,只有最終派位結果。
I. 怎樣去香港讀中學
因為香港的高中,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不接收內地戶籍學生,所以去香港讀回中學難度很大答。如果能夠獲得香港居民身份,赴港讀中學,當然可以直接參加A-Level聯考(香港的本地高考)進入大學。
如果戶籍問題不能解決,也可以在大陸讀完中學,高考時報考香港的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最知名的三所院校,但是招生條件非常嚴格,對高考成績的要求有時甚至會超過清華、北大的分數線,錄取前會有面試。
去香港讀大學要做好語言和經濟方面的准備。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入學面試是全英文的,入學後基本上所有課程都是英語教學,因此需要較高英語水平,一般要求雅思6.0分以上。另外還要掌握一些粵語,不然在生活上多有不便。學費和生活費比讀內地大學高很多,每年大概需要10萬多元港幣。
J. 香港的開學時間是什麼時候以及如果我要去香港讀中學的話,會被如何分配學校
正常是9月1日開學,中途插班也可以,考入學試,通常都是住那區就在那區選學校,(九龍區很少考港島區),很少跨網選校,不叫初中高中,是Form 1至Form 3,考升中試,Form 4至Form 5,再考會考,Form 6至Form 7,再考A-Level,升大學,Year1至Year3
不過而家開始改變,冇左Form 7,大學增至Year 4
如果搵唔到學校就會由教統局分配
分私立直資,津貼和官立,再分男校,女校,男女校,中文中學,英文中學
詳情可向教統局索取選校資料,有百多間中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