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發布時間:2021-03-16 21:35:25

『壹』 龍川縣的教育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在縣城三台書院創辦龍川縣第一間小學——縣立高等小學堂後,又分別在通衢、紫市、鶴市、縣城、黃布、老隆水貝(今附城)開辦明新、樂育高等小學堂及模範、樂育、啟智、金蘭、維新、蓮塘、培養初等小學堂。
至宣統三年(1911),全縣有官辦、民辦、私辦高、初等小學32所,學生約1500人,教職員120人。高等小學開設課程有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選修課有農業、商業、手工、圖畫。初等小學與高等小學課程設置基本相同,但內容深淺各異。初、高等小學學制分別為5年、4年。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新學制,學堂改稱學校,允許男女同校讀書。爾後,一批私塾、經館和祠堂、廟宇改辦小學。民國5年小學發展到16所,學生2800多人,其中高等小學7所(縣立3所)。
民國6年在縣城南門鄒家祠創辦女子初等小學校,一度改辦縣立高等女子學校。
民國8年高、初等小學校改稱高、初級小學校,縣陸續選擇一批成績較好的初級小學轉為區立高級小學。
民國11年初、高級小學制改為4年和2年。
民國25年推行短期(學制一年)小學教育,規定凡6周歲至12周歲的失學兒童免費入學,10周歲至16周歲未上學兒童則強迫入學,當年興辦短期小學校12所。
民國28年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各鄉鎮設中心學校(完全小學),保設國民學校,全縣設中心學校47所,國民學校399所,共有學生2.52萬人。
至民國37年,全縣有小學404所,其中鄉中心學校及完全小學87所,教職員工1081人。共有學生33777人,其中完全小學17608人。
1949年5月龍川解放後,將國民學校更名村初級小學,鄉鎮中心學校更名為區完全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76.1%。
1951年全縣有小學496所,在校學生54945人,工農子弟佔87%。初小課程有語文、算術、體育、唱歌、美工;高小課程有語文、算術、自然、歷史、地理、體育、唱歌、美工。
1953年冬,貫徹「整頓鞏固,提高質址,重點發展,穩定前進」的教育方針,對全縣小學分期分批進行整頓,調整布局,充實學校領導,建立正常教學秩序,減少了村級小學教學點和復式班,增加全日制班。對學生加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
1954年開展學習蘇聯教學經驗,推行5級記分法,改春秋兩季招生為秋季招生,全面貫徹部頒《小學生守則》、《小學教學計劃》、《關於小學課外活動的規定》。翌年,開始評選「三好學生」活動。
1958年「大躍進」期間貫徹國家、集體「兩條腿走路」的教學方針,大力發展民辦小學,由1956年的4所、18班發展到1959年的55所、72班。
1961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小學作了調整,由1960年的247所,調整為209所,其中民辦小學減至30所。
1963年執行《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教學上運用「十大教授法」(即啟發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說話通俗化、說話要有目的性、說話要有趣味、以姿勢助說話、後次復習前次的概念、要有提綱、幹部班要用討論式);提倡「少而精」、「啟發式」,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同時,深入持久地開展學雷鋒,學生思想品德有明顯提高。
1964年實施兩種教學制度,興辦半耕半讀小學,當年辦耕讀小學40多所,學生1800多人。「文化大革命」中,學校領導和部分教師被當作「牛鬼蛇神」或走「白專道路」的典型而被揪斗,教學秩序混亂,取消畢業與升學考試制度,實行推薦選拔入學。
1968年冬,公辦小學下放大隊,實行民辦公助,教職工與社員評分同酬,小學附設初中班;「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學校;以《毛主席語錄》、「革命文藝」、「軍事體育」等,取代文化課,致使教育質蜇嚴重下降。
1970年陸續恢復公辦小學編制,開始重視抓文化知識教育。
但1973年颳起「白卷英雄」、「反潮流」歪風,又出現輕視文化課、批「師道尊嚴」的浪潮,教學秩序再度被破壞,教育質量大大下降。
1974年學「屯昌經驗」,大辦學校小農場,半農半讀,實行「開門辦學」。
1977年後,教學秩序逐漸步入正軌,恢復畢業與升學考試制度,撤銷「貧宣隊」,調整小學布局,裁並230個教學點,撤銷大隊小學附設初中班,恢復與健全教師組織,狠抓「校風」建設,開展「五講四美」(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衛生、講秩序、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活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985年,全縣有小學357所(其中民辦2所),共設3343班,有學生88660人,教職工4245人,專職教師3630人。 民國2年(1913)秋,在縣城西門考棚(今縣機電廠)創設縣立中學一所,學制4年,春季始業,招生2班、100人,教職工10餘人,課程設置有修身、國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學經濟、樂歌、圖畫、手工、體操。
民國15年冬,由縣立第二高級小學(在通衢景韓書院)改辦縣立第二中學。不久車田紳民先後集資創辦始雲中學和可能中學,因經費困難,辦兩年停業。
民國18年,中學實施「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改春季為秋季始業。同年,第四區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為校舍。翌年縣城中學撤銷附高中師范班,新設高中班,易校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
民國28年,設在通衢的一中分校,改辦縣立第三初級中學(後改名金安中學)。
從民國29年起,全縣陸續辦起縣立第四初級中學、縣立第五初級中學、私立赤光初級中學和私立景韓初級中學。至民國37年秋,在全縣3所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中,有14個高中班、462人,37個初中班、1672人,教職工169人。
1949年5月龍川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全縣中學,私立中學經費由地方自籌,政府補助。當年冬在校學生2790人(其中高中200人),教職工259人。按「維持現狀,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針,課程增設馬列主義哲學,改國文為語文,廢除公民、童軍、軍訓課。
1953年廢止春季招生。1956年9月,龍川一中佗城分校改設佗城初級中學。撤銷金安中學分校,恢復通衢初級中學。豐稔、永新、登雲、龍母、黎咀、壯士(麻布崗)、上坪7所完小附設初中班。
1957年裁豐稔和登雲小學初中班,永新小學初中班改辦鶴市華僑初級中學。
1958年「大躍進」期間貫徹執行「兩條腿走路」的教育方針,全縣新辦6所民辦中學,龍母、黎咀、麻布崗(原壯士)、上坪4所附設初中班的小學改辦完全中學。同時,貫徹執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把勞動當作教學科目,學校辦工廠、農場,走出校門參加工農業生產,學生全期上課時間不足一半。
1960年至1962年,國民經濟困難,對17所民辦中學採取關、並措施,只留老隆中學繼辦。全日制完中則撤並班額,壓縮下放一批教學人員。
1963年貫徹部頒《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教學秩序恢復正常,深入開展學雷鋒,形成較好的校風,促進了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課鬧革命」,師生全國「大串聯」。
1967年「復課鬧革命」,寫大字報,當年停止招生。
1968年工人、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鬥批改」,大搞「開門辦學」,組織學生學軍、學農、學工,實行校隊掛鉤,廠校合一,取消升學考試制度,改用推薦辦法招生。
1969年實行學制改革,初、高中學制各縮短為2年。
1971年提倡「山溝辦學」、「茅寮學校」,龍川一中及佗城、赤光、上坪等中學均設分校,辦教學「實驗」基地,每學期輪流組織師生到分校一個月,或辦蔗園,或學水稻田間耕作技術,或學開拖拉機、修理農機,或搞土雜肥慪制,制沼氣。
1977年恢復畢業與升學文化考試制度,文化知識課被提到首要位置,開始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1978年以後,恢復中學「三三」學制,撤銷各中學分校及小學附設初中班,逐步調整中學布局。
至1985年,全縣設完全中學8所(縣一中、老隆、金安、佗城、鐵場、車田、赤光、麻布崗)、84個班、4110人;初級中學27所、516班、2.10萬人,共有教職員工1848人。 明清時期,由朝廷任命教諭、訓導,縣署聘任學宮和官辦書院的主講,社學、私塾的教師由學東聘用,但任期無保證,大多數教師擔憂失業,生活極為清貧。
清末,龍川辦新學之初,除文史、讀經科目的教師可在本縣選聘外,其他任算學、外文、格致、體操等科教師多從外縣聘請。為解決本縣新學師資的緊缺,縣署陸續選派塾師秀才20人分赴省內外攻讀大專學堂或新式書院,並創設縣師范傳習所和縣初級師范館,招收塾師、落第秀才、屢考不中的老童生加以培訓後,派任新學教師。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全縣9間初高等學堂,僅有初等師范畢業教師2人,優等師范畢業教師2人。
民國時期,公立學校校長由縣政府委任,教師由校長遴選,呈報主管部門錄用或聘用;私立學校校長由校董會聘請,呈報主管部門備案,教師則由校長聘任。民國初年的小學教師多授業於私塾,少數畢業於初級或優等師范,30年代則畢業於初小或初中者佔多數,40年代有一部分是師范乃至大專畢業生。
據民國37年(1948年)10月統計,全縣有中學教師174人(女5人),其中大專畢業的佔70.5%;小學教師1081人中,大專畢業生佔4.5%,普師畢業生佔13.7%,簡師畢業生佔19%,高中畢業生佔12.4%,初中畢業生佔23.7%,高小畢業生佔21.7%,其他佔5%。
民國期間,學校與私塾並存時間較長,塾師佔有較大比例。如民國9年,全縣私塾225館,有塾師241人,佔全縣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縣政府曾三令五申改造塾師,廢止私塾,但屢禁不止,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縣內私塾才被高、初等小學取代。
建國初,留用建國前的教師,並舉辦短訓班,吸收一批失學、失業知識青年加以培訓後,由縣人民政府文教科統一分配到各小學任教。1953年中小學教師納入國家編制後,逐年由國家分配師范、中專、大專院校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各地還不斷推薦和選用一批民辦教師經過培訓、考核,並逐年納入國家正式編制。
據1985年10月統計,全縣182個幼兒教養員中,有幼師學歷9人、中師學歷22人、高中學歷86人、初中以下學歷65人;3630個小學專任教師中,有大專學歷38人、中師及中技畢業1305人、高中畢業1638人、高中肄業及初中畢業330人、初中以下319人;1742個中學專任教師中,有大專本科畢業142人、本科肄業及大專畢業399人、大專肄業及中師、中專畢業880人、高中畢業以下者51人;36個師范專任教師中,有大學本科畢業21人、本科肄業及大專畢業9人、大專肄業及中師、中專畢業4人、高中畢業以下2人;49個農職中學專任教師中,大學本科畢業3人、本科肄業及大專畢業28人、大專肄業及中師、中專畢業8人、高中畢業10人。

『貳』 龍川縣老隆中學的老隆中學校長

張建平,男,廣東龍川車田人,中共黨員,1981年畢業於廣東老隆師范學校,1985年畢業於惠州學院數學系,2011年結業於華南師范大學廣東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班,數學中學高級職稱。1981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先後任楓樹壩百壽小學教導主任,楓樹壩中學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老隆二中校長,龍川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龍川縣老隆中學校長等職。張建平同志曾多次參加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中學校長培訓,例如1995年1月8日至1996年1月8日,參加廣東省中學校長崗位培訓班學習;2001年11月5日至9日,參加河源市初級中學校長培訓班學習;2010年3月14日至2010年4月9日,參加廣東省中學校長提高培訓;2010年10月8日—2011年12月18日,參加廣東省高中校長高級研修。對每次校長培訓,他都能圓滿完成任務。尤其在廣東省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結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評為「優秀學員」。張建平同志在長期的領導工作中,建樹頗豐:1981年7月至1985年7月,在負責楓樹壩百壽小學工作期間,他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使全鎮升中考成績倒數第二的百壽小學一躍成為全鎮升中考成績第一名的品牌小學;1985年8月至2003年1月,在楓樹壩中學任職期間,他狠抓校風、學風建設,使楓樹壩中學升中考成績穩居全縣前茅;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在老隆二中工作期間,他奮發進取、強化管理,硬是將校風爛、成績差的二中一舉扭轉成為全縣優秀初級中學;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任龍川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期間,他經常深入縣內中小學教學一線,全力指導教師教學,為龍川教育教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2008年,他調任老隆中學校長後,以和諧為理念,以質量為生命,以創新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扎實推進學校發展建設。2008至2012年,在張校長的領導下,老隆中學先後被上級授予「河源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和「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的中高考成績也穩居縣同類學校前列。老隆中學在他的帶領下,已初步建成為環境優美、校風良好、學風濃郁、成績突出、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好學校。由於教育工作成績突出,張建平同志獲得了許多榮譽稱號,例如1998年9月10日,他被河源市教育局評為「河源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02年9月5日,他被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基金會等評為廣東省2002年「南粵優秀山區教師」;2005年9月,他被中共龍川縣委縣政府評為2004—2005學年度先進教育工作者。張校長在學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方面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在教改教研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在教改實踐方面,1996年,他在廣東省教育廳教學研究室、廣東省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組織的廣東省初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評比活動中榮獲三等獎;1996年11月15日,他在龍川縣教育局組織的96年全縣初中中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榮獲數學科一等獎。在課題研究方面,2008年5月,他的《<弟子規>教育與學校德育改進的行動研究》縣級課題圓滿完成,且被龍川縣教育局評為2008年龍川縣教改教研比賽教學管理組一等獎;2011年5月,他的《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老隆中學課程建設》縣級課題圓滿完成,且被龍川縣教育局評為2011年龍川縣教改教研比賽教學管理組一等獎。在論文成果方面,2009年5月,他的論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談如何在學校管理中實施隱性德育》在第七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徵文中榮獲三等獎;2011年12月,他的論文《<弟子規>對中學生學習觀的影響》獲得2010—2011年度廣東省高中校長高級研修論文優秀論文獎;2011年12月,他的論文《有感於中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發表於《南方教師》(省級論文載體,第11、12期合刊)。

『叄』 河源市龍川縣有多少所高中

有四所高中。

一、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是廣東省最早備案的公立中學之一,也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於龍川老隆鎮東風路,是川中的老校區。

學校創建於1913年,前身是龍川縣立中學;1929年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1954年,高中部遷到赤嶺背,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

二、龍川縣實驗中學

龍川縣實驗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創辦於1993年9月,2005年9月正式成為我縣第二所高級中學

三、龍川縣田家炳中學

龍川縣田家炳中學的前身為龍川縣新城中學,創建於1996年,創建之初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2000年被評為河源市一級學校,2009年9月撤並初中部後正式成為龍川縣第三所高級中學。因辦學佳績突出,2014年2月順利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的評估和驗收。

四、龍川縣隆師中學

是2013年1月經龍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同意新設立的一所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標准規劃建設的學校。學校位於龍川縣老隆鎮隆師路42號,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

校舍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校園綠化率達100%,校園環境幽雅、書香隱蘊,實行全寄宿、半封閉式管理,在校生人數將達4000人。

(3)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擴展閱讀:

中學教育

民國2年(1913)秋,在縣城西門考棚(今縣機電廠)創設縣立中學一所,學制4年,春季始業,招生2班、100人,教職工10餘人,課程設置有修身、國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學經濟、樂歌、圖畫、手工、體操。

民國15年冬,由縣立第二高級小學(在通衢景韓書院)改辦縣立第二中學。不久車田紳民先後集資創辦始雲中學和可能中學,因經費困難,辦兩年停業。

民國18年,中學實施「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改春季為秋季始業。同年,第四區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為校舍。

翌年縣城中學撤銷附高中師范班,新設高中班,易校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

民國28年,設在通衢的一中分校,改辦縣立第三初級中學(後改名金安中學)。

從民國29年起,全縣陸續辦起縣立第四初級中學、縣立第五初級中學、私立赤光初級中學和私立景韓初級中學。至民國37年秋,在全縣3所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中,有14個高中班、462人,37個初中班、1672人,教職工169人。

1949年5月龍川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全縣中學,私立中學經費由地方自籌,政府補助。當年冬在校學生2790人(其中高中200人),教職工259人。按「維持現狀,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針,課程增設馬列主義哲學,改國文為語文,廢除公民、童軍、軍訓課。

1953年廢止春季招生。1956年9月,龍川一中佗城分校改設佗城初級中學。撤銷金安中學分校,恢復通衢初級中學。豐稔、永新、登雲、龍母、黎咀、壯士(麻布崗)、上坪7所完小附設初中班。

1957年裁豐稔和登雲小學初中班,永新小學初中班改辦鶴市華僑初級中學。

1958年「大躍進」期間貫徹執行「兩條腿走路」的教育方針,全縣新辦6所民辦中學,龍母、黎咀、麻布崗(原壯士)、上坪4所附設初中班的小學改辦完全中學。

同時,貫徹執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把勞動當作教學科目,學校辦工廠、農場,走出校門參加工農業生產,學生全期上課時間不足一半。

1960年至1962年,國民經濟困難,對17所民辦中學採取關、並措施,只留老隆中學繼辦。全日制完中則撤並班額,壓縮下放一批教學人員。

1963年貫徹部頒《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教學秩序恢復正常,深入開展學雷鋒,形成較好的校風,促進了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課鬧革命」,師生全國「大串聯」。

1967年「復課鬧革命」,寫大字報,當年停止招生。

1968年工人、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鬥批改」,大搞「開門辦學」,組織學生學軍、學農、學工,實行校隊掛鉤,廠校合一,取消升學考試制度,改用推薦辦法招生。

1969年實行學制改革,初、高中學制各縮短為2年。

1971年提倡「山溝辦學」、「茅寮學校」,龍川一中及佗城、赤光、上坪等中學均設分校,辦教學「實驗」基地,每學期輪流組織師生到分校一個月,或辦蔗園,或學水稻田間耕作技術,或學開拖拉機、修理農機,或搞土雜肥慪制,制沼氣。

1977年恢復畢業與升學文化考試制度,文化知識課被提到首要位置,開始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1978年以後,恢復中學「三三」學制,撤銷各中學分校及小學附設初中班,逐步調整中學布局。

至1985年,全縣設完全中學8所(縣一中、老隆、金安、佗城、鐵場、車田、赤光、麻布崗)、84個班、4110人;初級中學27所、516班、2.10萬人,共有教職員工1848人。

『肆』 龍川縣登雲鎮登中中學

我是老隆的哦

『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龍母鎮龍母中學的歷任校長

能有這樣的學生真是幸福!雖然我幫不到你,但我祝福你們,好人一生平安!

『陸』 龍川縣登雲鎮這個鎮怎麼樣

龍川縣登雲鎮在龍川來說還可以,有網吧當然也有快餐店,在那新搞了個科技園,不過還沒怎麼成形,以後可能會好點

交通倒是方便,二零五國道和河梅高速設有站口,是發展中的小城鎮

另建議你網路下龍川縣登雲鎮圖片視頻以作更多的了解

『柒』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黎咀中學校長

我怎麼可狠心的欺騙、但也不忍跟你絕情,我匆匆地再喝一杯、沒法清醒,做決定..

『捌』 龍川縣登雲中心幼兒園是民辦的嗎

朋友其實在龍川縣登雲中心幼兒園他當然是。公辦的學校它不是民辦的,這個一定要注意。

閱讀全文

與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