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沈陽市22中學和15中學那個好一點
根據中考的錄取分數線和高考的成績來看,22中應該好於15中的。但15中的美術專業辦的很有特色的。
⑵ 沈陽市第22中學一本率
我是12年從22畢業的 要看你是文科還是理科 文科的話我們當年是不到10個吧 理科人數多,一本的人數也多一點 學得好的話在哪都能學好的 班主任,科任老師也很重要
⑶ 沈陽市第22中學和第五中學哪個較好
四十中學686 ,5中705,5中是省重點,四十是市重點,如果上5中自費不如上四十呢,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5中分數線:705,,40中分數線686. 5
⑷ 沈陽第22中學和第36中學各方面比哪個好
我初中是22中學的重點班兒的學生。高中是36中學的重點班兒的學生!(漢~~)
其實36的教學質內量比22好,我班當年容高考第一是鐵西區第一,31中和4中都沒考過我同學。
你要是實在考不上省重點,就報36吧,肯定比22強。我班當時一半兒都夠省本分兒,不過別的班就不行了,你要是去一定要去重點班,不然就完了,基本和省本說88了。
22中的同學考的都不好,勸你別去,要不你就花錢去省重點,然後好好學,也一樣,加油吧!
⑸ 從沈陽北站到沈陽市22中學怎麼坐車
終點: 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 共有條結果符合查詢條件! 線路1: 從沈陽北站出發,乘坐264路(長客西站-沈陽北站),抵達肇工街. 約15.12公里 線路2: 從沈陽有線電視台出發,乘坐284路(金色高爾夫(張士開發區)-龍江廣場),抵達肇工街. 約13.65公里 線路3: 從沈陽北站出發,乘坐152路(沈陽理工大學-沈陽北站),在延邊街換乘288路(長客西站-撫順路),抵達南七西路. 約14.74公里 線路4: 從沈陽北站出發,乘坐602路(砂山-沈陽北站),在西塔換乘288路(長客西站-撫順路),抵達南七西路. 約14.45公里 線路5: 從北站站前出發,乘坐114路(鐵西森林公園-北站站前),抵達肇工街. 約14.16公里 線路6: 從市建委出發,乘坐123路(五十中學-攬軍路),在南五馬路換乘240路(鐵西教師新村-馬路灣),抵達南七西路. 約14.15公里 線路7: 從沈陽北站出發,乘坐216路(艷粉街-沈陽北站),在雲峰街換乘240路(鐵西教師新村-馬路灣),抵達南七西路. 約14.75公里 線路8: 從沈陽北站出發,乘坐203路(艷粉新村-沈陽北站),在沈陽站換乘240路(鐵西教師新村-馬路灣),抵達南七西路. 約15.49公里
⑹ 我想問你下沈陽22中學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具體的不知道,但是最低可以找到資料:
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文科 理科
本科一批 486分 470分
本科二批 443分 414分
提前批次專科錄取參考工作線 373分 324分
藝術類本科 213分(不含數學) 248分(含數學)
藝術類專科錄取參考工作線 179分(不含數學) 194分(含數學)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專業(體育成績60分) 300分 300分
高職單考單招分數線為: 249分;其中藝術專業為:136分(不含數學)
⑺ 沈陽市22中學圖片
⑻ 沈陽22中學和21中學那個好
沈陽22中學和沈陽21中學比沈陽22中學的師資力量更深厚、教學設施更齊全。沈陽21中學學校級別更高。
一、師資力量
1、沈陽22中學:沈陽22中學有教職員工246餘人,其中高級教師63人,學科帶頭人市區骨幹教師58人,研究生16人,有4人獲得碩士學位,省市區勞模、師德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70餘人,其中市模範教師1人,區教育專家1人,區名師1人。師資力量更深厚。
2、沈陽21中學:沈陽21中學有教職工185人,其中一線教師128人(其中初中30人),9名教育碩士研究生、4名研究生結業、13名研究生在讀,市、區級骨幹教師58人。師資力量更更缺乏。
二、教學設施
1、沈陽22中學:沈陽22中學有普通教室40餘個,7個理、化、生實驗室,此外還有演播廳、電化階梯教室(報告廳)、藝體館、各學科專用教室等。圖書館藏書數千冊,大型閱覽室可同時容納200名學生閱讀。另外,暢銷書區閱覽廣場已經開放。
運動場、體育館(籃球館)佔地萬余平方米,學生宿舍2000平方米。教學設施更齊全。
2、沈陽21中學:沈陽21中學有多媒體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功能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4個,電教室1個,語音室2個,微機室1個,遠程教室1個,衛生室1個,及圖書閱覽室1個。有16702平方米的操場,設有籃球場、足球場、環形塑膠跑道排球場地。教學設施更缺失。
三、學校級別
1、沈陽22中學:沈陽22中學是市級重點高中、「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理論和實踐研究實驗基地。學校級別更低。
2、沈陽21中學:沈陽21中學為市級重點中學、遼寧省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先進學校、遼寧省教育信息實驗校、沈陽市對外窗口學校、沈陽市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沈陽市皇姑地區文明市民學校。學校級別更高。
⑼ 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的校史簡介
一、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校史簡介
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原名沈陽市第五十二中學,成立於一九五六年九月。建校初期沒有校舍,學校師生要到其他學校上課(借用四中、三十一中、工農速成中學、水泵廠小學教室四處上課)。
建校初期,經歷了一番艱苦創業的過程。一九五六年九月學校已經建立,然而並無校舍,直到一九五七年新學期開始,才搬進新建的簡易教學樓。
一九五七年二月,改名為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
一九五八年初,實行廠校掛鉤,二十二中學與沈陽農具廠掛鉤,學生半日勞動,半日學習,實行勤工儉學。學校被評為遼寧省先進單位。從一九五八年夏天起,學校增設了高中部,有兩屆六個班高中學生畢業。一九六三年夏天,教育事業調整,高中部停辦。三年困難時期,全校師生發憤圖強,團結一致,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先後有二百餘人入大學,同時,在全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雷鋒活動。
一九六四年,經市委決定,二十二中學改為半工半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一九六五年暑期在全市招收小學畢業生二百人,學制七年。招收初中畢業生二百人,學制四年。與沈陽低壓開關廠、電機廠掛鉤,開設機械加工專業。這期間,全校共有四種學制:全日制普通中學初中班;半工半讀七年制初級班,四年制中級班和二師移交的中等體育專科班。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空前的破壞,學校停課達三年之久。一九六八年十月,學校革委會成立,進駐了軍宣隊和工宣隊,開展了「清隊」「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等政治運動。學校實行「開門辦學」,教師接受「再教育」。正常的教學秩序受到極大沖擊。
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各項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進一步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堅持德、智、體並重的教育方針,建立教學責任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教學管理、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等工作中多次受到省、市、區等上級表獎,並在市、區交流經驗。
建校三十年來,學校向國家輸送大批合格人才,涌現出了全國著名詩人胡世宗,在中共中央信訪局工作的孫玉蘭,中共中央檔案館處長王林,省計委副主任趙新良,國家男籃沙果立,女籃張輝,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程梅等優秀畢業生。先後有六百多名教師在校執教,涌現了省、市、區模範班主任王聲溢同志的先進典型。
一九八四年六月,區委和區政府決定在該校進行領導體制改革的試點。一年多來,全校師生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極大的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
二、沈陽市第二十二中學,校址:沈陽市鐵西區南七西路14號。
⑽ 請問沈陽22中學在哪個位置31中學在哪裡
22中學在.鐵西區 肇工街7馬路 8院的西面 坐240路 261路. 都可以到.
31我知道在哪..但有點說不明白...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