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辛集中學辦公室電話號碼
0311-83387109.0311-83387686
㈡ 河北辛集中學怎麼樣
非常不錯啊!!!我也是辛集中學的。可以進一下河北辛集中學吧
㈢ 河北辛集中學簡介
河北辛集中學地處石家莊市東辛集市興華區辛中路1號,隸屬石家莊市教育局管轄。是一所全員寄宿的普通高級中學。至2005年初,全校共有高中教學班53個,學生3585人,在職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203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職稱人員73名,中級職稱人員56名。校園面積316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
河北辛集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在省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建校近六十年來,為祖國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和輸送了三萬余名優秀與合格人才,創造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辛中」特色的好校風,好傳統,是一所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具有濃郁的農村鄉土氣息的學校。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摸摸辛中磚,死了也不冤」的鄉諺便在冀中平原廣為流傳。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河北辛集中學為河北省重點中學,1978年1月國家教育部確定其為全國首批辦好的20所重點中小學之一,同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其為優先裝備的13所省重點中學之一。2003年3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辛集中學「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
河北辛集中學創建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夜的1945年8月7日,當時的校名為「晉察冀邊區第六中學」,後遵照上級指示,學校幾次易名為「冀中區第二中學」(1946年10月~1949年3月)、「冀中區辛集中學」(1949年3月~1949年12月)、「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1949年12月~1950年11月)、「河北省辛集中學校」(1950年11月~1953年9月)、「河北省辛集中學」(1953年9月~1954年12月)、「河北辛集中學」(1954年12月~1968年10月)。
㈣ 河北辛集中學為什麼不好了
作為一名辛集中學的學生,我可以清楚的告訴你,它越來越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不思進取,沉浸在過去的輝煌里,為了保持升學率,搞了一個學校中的學校,把普通班後30到20名的學生的學籍弄到那個學校去,計算升學率的時候,根本不計算這些學生,這才有了什麼90%的本二升學率,自欺欺人,打腫臉充胖子;第二,沒有自己的校風文化,我上學那會,搞什麼學習衡水中學的晨讀,早晨,學校旁邊就是化工廠,那麼大的霧霾,還要學生站在操場上背,背了一冬天然後又不背了。一點效果都沒有,第三,老師們,教學方面先不說,一些人品確實不怎麼樣,兩件事,親身經歷,一個是一個音樂老師,帶著老婆孩子,可能是回家玩了,在客車上跟售票員要車票回學校報銷,你又不是公務出差!有什麼資格報銷,售票員不給,還吵起來了,中途上的車,還要車票,真是可笑。還有就是,每次一開學,那些老師就跟學生要往返的車票,拿去學校財務室報銷然後自己拿錢,嘖嘖,;第四,想錢想的厲害,一個四十個人的班,他招70多個,還搞什麼明珠班,兩萬一個學期,直接買進來。第五,不僅是辛集中學的問題很大,整個辛集市也有很大問題,我在那上學的時候,整個城市就給人一種一切向錢看的感覺,出租司機多繞路在哪在平常不過了,剛剛發展起來,貧富差距過大,出現這種情況,我理解,但素質真的需要極大提高,。還有最後一點,有點好笑,我上學那會辛中的校長竟然是衡中的副校長調過來的,當年把衡中甩的連影子都看不到,如今竟然要衡中的人過來領頭,不得不說真是諷刺。希望辛中那幫人能夠真正想明白吧,不然一直這樣下去,辛集中學就要歸辛集市教育局管理了,之前沒通過,之後不代表不可能,啊,辛中,冀中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㈤ 河北辛集中學的辦學歷史
河北辛集中學創建於1945年8月7日,當時的校名為「晉察冀邊區第六中學」。
1948年秋天,都大營村民給學校送來一塊刻有「學不忘民」四個大字的木扁,這是學校光榮歷史的見證,是校訓「學不忘國,學不忘民」的真實寫照。
1949年12月2日,本校易名為「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進一步走向正規化,在由「隊」改「班」的基礎上,分年級設初、高中,同時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河北辛集中學為河北省重點中學。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河北辛集中學受到嚴重摧殘破壞。1966年8月河北辛集中學被迫停課。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遭受嚴重破壞。1968年10月,本校以「資產階級大染缸」的「罪名」被強行解散,改由束鹿縣領導,後易名為「束鹿縣五七農業學校」,1972年又改辦「束鹿縣師范學校」,從束鹿縣招收學員,辦短期的「農技班」、「機電班」、「文宣隊」和「師訓班」。1973年學校又更名為「束鹿縣辛集中學」,至1978年初,先後在辛集鎮周圍七個公社招收高中班64個,初中班4個,共3740餘名學生。
1978年1月國家教育部確定其為全國首批辦好的20所重點中小學之一,1978年6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為「辛集中學」平反,摘掉「資產階級大染缸」的帽子。原石家莊地區教育局長徐英傑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儉任校長。1978年7月,恢復考試招生制度,在石家莊地區范圍內錄取高一新生。1978年9月,原河北辛集中學校長陳挹芬任學校名譽校長,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金池任副校長。1978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其為優先裝備的13所省重點中學之一。
1979年6月,石家莊地區行署決定學校由地區行署管轄,9月25日,學校按省統一規定,校名恢復為「河北辛集中學」。
1997年6月,學校掛牌《「九五」國家教委重點科研項目實驗基地》,承擔《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實驗研究任務。
2003年3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辛集中學「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 河北辛集中學建成千兆校園網,有河北辛集中學網站,並與市教育網光纖接入。76個多媒體教室,均配備了P4電腦、大屏幕投影、有源音箱等,其中26個高三教室還加配了實物展台,1個64座的學生微機教室;1個160座的電子閱覽室,全校微機總數達600台,一套校園閉路系統,學生教室全部配備了29吋大彩電,兩台DV攝像機、3台高配置的數碼照相機、一套非線編系統。
以上硬體設施資料均截止於2007年10月02日 截止於2007年10月02日,教職工265人,專任教師203人,有12名特級教師,75名中學高級教師,63名中學一級教師,其中有國家、省級和市級骨幹教師23人,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的9人。
截止於2010年10月18日,教職工258人,專任教師203人,有10名特級教師,73名中學高級教師。
㈥ 去河北辛集中學當老師好不好呢
辛集獨立設市之後在這邊待遇應該是比石家莊市裡一般的學校待遇要好,而且在這邊肯定要比在石家莊安逸一點吧
㈦ 河北辛集中學學費多少啊
學費300住宿費280書費也得幾百,新生1400差不多
㈧ 辛集中學的詳細介紹
辛集中學校園網http://www.hbxjzx.net.cn/
辛中校史
河北辛集中學地處石家莊市東辛集市興華區辛中路1號,隸屬石家莊市教育局管轄。是一所全員寄宿的普通高級中學。至2005年初,全校共有高中教學班53個,學生3585人,在職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203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職稱人員73名,中級職稱人員56名。校園面積316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
河北辛集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在省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建校近六十年來,為祖國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和輸送了三萬余名優秀與合格人才,創造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辛中」特色的好校風,好傳統,是一所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具有濃郁的農村鄉土氣息的學校。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摸摸辛中磚,死了也不冤」的鄉諺便在冀中平原廣為流傳。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河北辛集中學為河北省重點中學,1978年1月國家教育部確定其為全國首批辦好的20所重點中小學之一,同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其為優先裝備的13所省重點中學之一。2003年3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辛集中學「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
河北辛集中學創建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夜的1945年8月7日,當時的校名為「晉察冀邊區第六中學」,後遵照上級指示,學校幾次易名為「冀中區第二中學」(1946年10月~1949年3月)、「冀中區辛集中學」(1949年3月~1949年12月)、「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1949年12月~1950年11月)、「河北省辛集中學校」(1950年11月~1953年9月)、「河北省辛集中學」(1953年9月~1954年12月)、「河北辛集中學」(1954年12月~1968年10月)。
本校創建之初,正逢艱苦的解放戰爭年代,當時的辦學宗旨是「一切服務革命戰爭需要,一切為了革命戰爭勝利」。師生以延安抗大為榜樣,發揚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提出「以生產養學校」的口號,開展大生產運動,開荒種田,紡線織布。師生同甘共苦,伙吃自帶的糧食,同睡地草鋪,一起清除垃圾、瓦礫,一起修路、築牆建設校園。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都是用黑油燈照明。為了適應戰爭環境,服從革命戰爭的需要,全校師生按軍隊編制,一切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隊」(相當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連隊),教育內容,首先是政治教育、軍事常識和學做群眾工作,使學員在革命實踐中學習鍛煉,增長才幹,同時也學習一定的文化專業知識,名為「中學」,實際上是一所短期幹部訓練班性質的綜合性教育學校,為解放戰爭培養急需的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軍、政和技術人才。從1946年到1948年,全校共有五百餘名師生,投筆從戎,參軍參戰。在1947年的"石東戰役"和"解放石家莊戰役"中,除一部分師生直接參軍外,本校還組織了運輸隊、救護隊和戰地宣傳隊,支援前線,「青年劇社」學員,自帶干糧、行裝、道具、樂器,冒著敵機的掃射、轟炸,不怕苦、不怕累,步行一百四、五十華里,趕赴前線宣傳演出。
辛中校史(二)
關心群眾生活,無條件地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學校自創建之日起,便緊緊抓住這個法寶,納入教育計劃,作為培養學員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學員樹立革命的群眾觀點,身體力行,要求幹部、教師以身作則,做學員的表率,學校建立關系村,師生建立關系戶,多次幫助當地村民收秋收麥、抗旱、播種、除草、滅蟲等,1948年秋天,都大營村民給學校送來一塊刻有「學不忘民」四個大字的木扁,這是學校光榮歷史的見證,是校訓「學不忘國,學不忘民」的真實寫照。
民主革命時期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寫的《我的教學觀》一文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明確提出其辦學思想:
「學校以生活為中心,……以學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為中心的才算是活學校」。
「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是共甘苦。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師生共同生活到什麼程度,學校生氣也發揚到什麼地步,這是絲毫不可以假借的。」
「學校的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校不是道士觀、和尚廟,必須與社會息息相通」。
「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全校師生應當以美術的精神共同改造學校環境,凡應當改造的一絲一毫都不能放過才能表現真精神」。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河北辛集中學建校初期,師生員工在艱苦的戰爭年代為國為民同甘共苦,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自力更生,建設校園,將生活、社會和教育融為一體,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典型。
艱難困苦的創業歷程,磨煉了早期「辛中人」的意志,鑄就了「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校魂,形成了頗具「辛中」特色的文化底蘊:辛集中學是一所無錢而有精神的學校。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一代又一代「辛中人」牢記「學不忘國,學不忘民」的校訓,在不同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在經受多次重大考驗中,學校取得新的進步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奮進」的良好校風。
1949年12月2日,本校易名為「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進一步走向正規化,在由「隊」改「班」的基礎上,分年級設初、高中,同時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本校獨立組織筆試為主口試為輔的考試,分設教導處、總務處和各學科教研組,面對國家急需各行各業建設人才、高等學校急需優秀生員的現實,學校領導明確提出,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普通中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方針,「生活即教育」的重心轉移為以「教學為中心」安排學校的整體工作,各科教學試行前蘇聯教育專家凱洛夫《教育學》確定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精神,逐漸內化、遷移,形成了「三勤奮」(領導勤奮工作、教師勤奮教學、學生勤奮學習)、「四認真」(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的良好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
辛中校史(三)
1955年7月,本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升學率為87.3%。至1965年7月,連續十一屆的高考升學率,一直在河北省名列前茅。1960年的高考升學率為100%。當年學校黨總支書記以「先進集體」代表資格出席全國文教、體育、衛生群英大會,受到表彰獎勵榮獲錦旗一面。
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本校為河北省重點高中。10月12日,河北日報以《良好教學成績的由來》為題,從「領導幹部鑽研業務,深入細致領導教學工作」、「教師隊伍穩定,以校為家勤奮教學」、「教育學生繼承優良傳統,樹立良好校風」等四個方面,綜合報道了河北辛集中學的辦學經驗。
1963年1月,河北省教育廳提出:「確定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國辦全日制中小學校,作為中小學教育骨幹」,「使全省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形成高質量的小寶塔」,同時,在小寶塔范圍內要首先辦好40所基礎較好的全日制中學,河北辛集中學是首先辦好的「小寶塔」之一。
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時間里,學校抓住時機,准確定位,以人為本,育才興校,以教育、教學的高質量脫穎而出,成為河北省一所名校。學校在經受多次考驗和克服重重困難的發展道路上,始終不忘兩個「堅持」: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歷次政治運動氛圍中,特別是在1957年「整風反右」開始之後,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躍進」洪流中,在「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統帥之下,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走「以教學為中心」的育才之路,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靠「教學」這個主渠道來實現,河北辛集中學不只是升學率高,德育、體育和文藝工作也是名居前列,廣出人才;堅持繼承和發揚建校初期的優良傳統,從領導以身作則、深入教學第一線,教師團結協作,嚴謹治學,學生立志報國、刻苦學習等三個方面來加強校風建設,靠校風的感召力與同化作用,形成了廣大師生員工愛校如家的榮譽感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柱,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人際關系,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文化大革命」十年,本校受到嚴重摧殘破壞。1966年8月,紅衛兵開始全國范圍大串聯,本校被迫停課。繼之造反派奪權,武鬥和派性越演越烈。解放軍來校實行「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後又進駐工宣隊(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成立「革命委員會」,清理階級隊伍,廣大幹部和教師被「審查」、批鬥,身心遭受嚴重摧殘,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遭受嚴重破壞。1968年10月,本校以「資產階級大染缸」的「罪名」被強行解散,改由束鹿縣領導,後易名為「束鹿縣五七農業學校」,1972年又改辦「束鹿縣師范學校」,從束鹿縣招收學員,辦短期的「農技班」、「機電班」、「文宣隊」和「師訓班」。1973年學校又更名為「束鹿縣辛集中學」,至1978年初,先後在辛集鎮周圍七個公社招收高中班64個,初中班4個,共3740餘名學生。此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後受到「兩個估計」、「向黃帥學習」、「馬振扶公社事件」、「批林批孔」、「學習白卷英雄張鐵生」、「批判右傾翻案風」等事件的沖擊,搞得學校領導幹部和廣大教師人心惶惶,無所適從,不敢教育管理學生。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勝利粉碎「四人幫」。1978年1月,本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辦好二十所重點中小學之一。同年6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為「辛集中學」平反,摘掉「資產階級大染缸」的帽子。7月,恢復考試招生制度,在石家莊地區范圍內錄取高一新生。10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確定本校為河北省首批辦好、優先裝備的13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6月,石家莊地區行署決定學校由地區行署管轄,9月25日,學校按省統一規定,校名恢復為「河北辛集中學」。在此期間,上級領導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1978年6月,原石家莊地區教育局長徐英傑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儉任校長,9月原河北辛集中學校長陳挹芬任學校名譽校長,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金池任副校長。後經1980年、1982年、1984年幾次調整,充實學校領導班子力量,完成學校領導班子新老交替。
辛中校史(四)
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指引下,本校把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憶校史,講傳統」,「干中學,老帶新」,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風建設,確定河北辛集中學校風為「團結,嚴謹,求實,奮進」,校訓為「學不忘國,學不忘民」,靠「三勤奮」「四認真」精神的煥發,使學校盡快恢復元氣,撥亂反正,步入正軌,並且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1980年首屆恢復重點中學名譽之後,招收的新生畢業,高考成績列全省之首。1982年出了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1985年河北省數學競賽,3名同學分獲省第一名、第四名、第九名。1986年,河北省物理競賽,兩名同學分獲省第一名、第六名。本校受到三次國家級獎勵,26次省級獎勵,37次地市級獎勵,其中主要的有: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德育先進校」獎牌,1990年河北省教委頒發的「教學改革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獲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全面督導評估「優秀學校」一等獎,同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先進單位」稱號。
在新的歷史時期,本校發展遇到新的挑戰,1993年8月石家莊地區與石家莊市合並後,本校與河北省同級別的優先辦好的省重點中學相比,「軟體」建設領先,「硬體」建設滯後,無論是校舍基建、師生食宿和工作學習條件,還是教育、教學設備,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社會輿論稱之為「軟體硬、硬體軟」。
1994年5月至1997年初,上級主管領導幾次調整本校領導班子。期間,建設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已提到日程,面對新的考驗,本校領導抓住機遇,提出以「人氣」來增強學校的凝聚力,築起新的精神長城,辦出新的活力,明確提出「堅持『兩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改革,發揚傳統,辦出特色」的辦學總體思路。結合1995年10月進行的校慶50周年紀念活動,以愛校情感凝聚人心,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制定《河北辛集中學關於「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整體改革」的框架意見》,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整體推進學校工作。在工作實踐中,以建校初期的艱苦創業精神為動力,奮發進取。領導幹部「自嚴、自省、自勵」,與師生員工同甘共苦,以此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形成集體榮譽感,奮力爭先,輔以獎勤罰懶,給成績突出者以物質獎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科研帶教研,教研帶教改,教改促發展,「出精品」,「育英才」,教育質量再上新台階。從1994年到2000年,為高校輸送3400餘名新生,高考上線率在95%以上,其中80%考生在本科線以上,60%考生在重點線以上。1996年一名同學獲河北省文科高考狀元。在國家教委統一部署安排的高中數、理、化、英語、微機等學科奧賽活動中,共有206名學生獲省級以上獎勵,共有12名學生在數、理、化競賽中獲河北省前三名,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決賽,並有1名同學在1995年1月獲全國高中數學奧賽第一名,進入國家奧賽集訓班,為河北省填補空白,化學科有6名同學先後5次參加全國化學奧賽決賽,1996年一名同學在全國化學奧賽決賽中進入十強,進入國家奧賽培訓班,1997年兩名同學分獲全國高中生化學奧賽決賽第4名、第9名,一所學校兩名同學同時進入全國十強,在全國尚屬首次,獲第4名的同學進入國家奧賽培訓班。2000年1月,一名同學第5次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決賽,並獲一等獎,為本校捧回「全國化學競賽優勝杯」。期間,本校6次獲國家部、委級獎勵,14次獲省級獎勵,47次獲石家莊市級獎勵,2次獲辛集市級獎勵,其中主要有:1998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授予本校「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河北省體育局和教育委員會聯合授予學校「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2000年度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輸送人才獎』先進單位」稱號;同年9月,學校12名田徑運動員代表石家莊市參加河北省第十屆全民運動會,參賽隊員成績均在前8名之內,並取得兩個第一名。10月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授予學校「河北省第十屆運動會貢獻獎」錦旗。1997年6月,學校掛牌《「九五」國家教委重點科研項目實驗基地》,承擔《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實驗研究任務。1998年10月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97~98年度優秀實驗集體」,掛牌「科研先導型學校」,2001年初,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小組授予學校《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先進實驗單位稱號。1997年河北省教委授予本校「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稱號,1998年6月河北省教委授予本校「中小學德育示範校」稱號。6次獲石家莊市教委授予的「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稱號,連續4次獲石家莊市教委黨組授予的「實績突出領導班子」稱號。
辛中校史(五)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使本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在各級領導關懷指導下,本校靠自身優勢,自籌資金近2000萬元,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教工宿舍樓、電教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餐廳等,建築面積總計25000平方米;對原家屬宿舍樓進行維修、改建;按《體育工作條例》標准建成佔地近50畝的操場;電教、微機、實驗、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設施按國家教育部規定的一類標准更新換代,計算機校園區域網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家教育部命名河北辛集中學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至此本校走出了「硬體軟」的低谷,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000年8月,本校新領導班子到位。經過三次醞釀討論,制定《河北辛集中學2001~2005年五年發展規劃》。確定近五年的發展目標為:在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指引下,走科研強校之路,以科研為先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實現「辛中人」的主體性發展,把本校辦成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化、示範性、具有新時代鮮明特色的全員寄宿制農村型普通高級中學。明確「保障基礎,發展個性,鑄造精品,服務社會」為新時期培養目標,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科研強校具體要求和方法、措施。從2001年開始,深化學校內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以崗定人,雙向選擇,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改革處室機構設置,加大年級組管理力度,進一步修訂完善量化考核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近三年來,校園硬體建設年年邁出新步伐,取得突破性進展:逸夫教學樓、兩幢學生公寓、兩座職工宿舍樓、新校門、圖書館擴建工程、體育館、辦公樓等大型基建工程相繼完工,還完成了兩座學生樓改造、實驗樓裝修、操場擴建、禮堂裝修等工程,學生全部住進一室一陽台一衛生間一電話的高標准公寓,投資143萬元的地熱井於2002年冬供暖;硬化地面近10000平方米,綠化3000多平方米,植樹10000餘株,辦公樓還安裝了中央空調;逸夫教學樓投入使用後,48個教室全部裝配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網路教學;全校電腦總量達到500多台,全部連接網際網路和校園網,學校資源庫存達到300G左右,初步形成了「組組有主頁,人人有資源,處處網管理」的局面,在辛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力協助下,2001年征地23畝,2003年征地60畝,使校園面積增加到316畝。
在抓住「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規模」機遇、不失時機加強學校硬體建設,盡快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繼續深化教育改革,穩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近三年來為高一級學校輸送2100餘名新生,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達到100%,本科一批、二批上線率達到60%和90%左右,2002年,一名同學高考成績排名河北省理科第二。數、理、化、生學科奧賽繼續取得好成績,68名同學獲省級獎勵,2003年一名同學獲全國化學奧賽河北賽區一等獎第3名,參加全國奧賽決賽獲二等獎。近三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部、委級獎勵6次,省級獎勵5次,市級獎勵11次。其中主要有: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11月頒發的「1996~2000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在2003年聯合頒發的「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河北省教育廳2001年12月授予「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在2003年3月廣州召開的「學校優質教育」課題年度工作暨學術研討會上,獲「優質教育研究課題階段組織管理獎」;國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發展網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網站系統示範單位」稱號;在2003年10月召開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年會上,本校被評為「優秀實驗單位」;石家莊市教育局三次授予本校「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稱號,2003年1月,中共石家莊市教育局黨組授予本校「2002年度實績突出領導班子」稱號。
2004年2月,為貫徹落實中組部文件精神,上級主管部門對本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班子上任後,提出了56字工作方針:整體規劃,目標激勵;建章立制,科學管理;改變作風,重心下移;落實常規,講究效率;增收節支,提高待遇;以人為本,師生「上帝」;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立足於首批進入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行列,以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為著重點,繼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以校慶60周年為契機,認真總結辦學經驗,融合傳統優勢,凝聚人心,共同謀劃學校發展。在高考和高一新生錄取工作中取得好成績。
縱觀「文化大革命」之後學校的發展歷程,河北辛集中學一直是順應時代潮流,以改革為動力,以繼承和發揚自身優良傳統為精神支柱,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好傳統」謀求「新發展」。大處著眼,教育正處在從傳統教育走向現代教育,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過程中,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已成為大多數「辛中人」的主流意識。在辦學實踐中,面對一些很現實的問題,在地域性的一些「應試」體制上、制度上的東西還沒有完全被打破的情況下,學校常常遇到諸如生源非公平競爭、教師隨意流動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干擾等棘手問題,本校是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引下,有時卻表達著比較陳舊的行為的矛盾狀態中前進。在艱苦的解放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體制年代所形成的好傳統、好校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過程中,遇到新的挑戰和考驗。立足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在河北辛集中學持續發展之路上,一個不容迴避的課題是:以「辛中人」的實際行動對「八字校風」的精神內涵進行全新的概括,辦出學校的新特色。
師資力量
見(http://www.hbxjzx.net.cn/news_more.asp?littletop=名師風采)
將括弧內地址復制到地址欄打開
教學質量(從上可見一斑)
升學率(沒查到)
2007年高考,我校3名同學進入河北省文理科前20名。
范超然,631分,河北省文科第8名,石家莊市駐縣直屬學校文科狀元。
趙孟龍,691分,河北省理科第14名。石家莊市駐縣直屬學校理科狀元。
陳少傑,690分,河北省理科第17名。
㈨ 河北辛集中學怎麼樣
比一般縣重點強多了。但是最近幾年有點腐敗。想想吧。100多分的掏錢就能上了。推薦正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