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濟源市軹城鎮實驗中學七年級怎麼查期末考試分數
軹城鎮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軹國,戰國時先為韓都,後為魏之重鎮,乃「天下名都」之一。秦置軹縣。漢代曾兩度封為侯國。唐初廢縣為鎮。清代分屬樂安鄉和玉川鄉。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初屬二區古軹國位於今天的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歷史上人傑地靈,先後出軹國故城始築於春秋時期,屬東周畿內地。戰國時期一度為韓國國都,公元前358年屬魏。
據《鹽鐵論·通有篇》記載,其時軹城富冠海內,為天下名都之一。公元前291年,秦國攻佔軹地,統一後設軹縣,屬三川郡。西漢初,改屬河內郡,並設鹽鐵官。呂後元年,封惠帝之子劉朝為軹侯。文帝元年,封薄昭為軹侯。北朝亦曾封國,故有「古軹國」之稱,石額猶存。公元627年,軹縣並入濟源縣。從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廢棄,故城經歷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滄桑歷史。
軹國故城總面積約32.5萬平方米,平面呈方形,東西稍寬,唯南城牆微向外折。東、南兩城牆地上保留較好,發現城門遺跡各兩處。西城牆角段地上尚存70米,發現城門與水門各一,北城牆僅東段地上尚留高1米許殘段;東城牆長1766米,寬約6—30米,高約1—8米;南城牆長1865米,寬約8—32米,高約2—9米。城垣系夯築而成,夯層厚8—11厘米,圓
形夯窩,直徑6厘米,深0.5厘米許。南城牆發現有平夯,城垣自下而上包括有春秋、戰國、西漢諸夯土層,城內地勢由南向北漸低。泥溝河(古塗溝水)自西南水門入城,北折經水門穿城而過,城內西北角圪塔坡(古稱金鑾殿)為宮殿區。城中心有古軹國祖廟,北宋時為大明寺。在寺前50米處,泥溝河西岸曾發現陶窯十餘座,當為制陶作坊遺址。東城牆門內有一座邊長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築遺址。城垣內歷年陸續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鐵器、銅器等物,其中漢文帝五株錢石范、石磨盤和銅薰爐很有價值,富有時代特色。經勘查城垣內里坊布局較規整。
故城近郊,古代遺跡甚多。城南2公里處泗澗村有著名的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冢祠;泗澗古墓群為古軹國貴族官吏墓葬區;城北的屯軍村為守衛古軹國的屯軍營防;城西的留養村是故城給養輜重倉儲所在地。東漢建武三年,吳漢率軍擊青犢軍於軹西,城東中王村(古名鍾公壘)為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鍾繇駐軍處,村東北尚有大冢四座,相傳為鍾繇父子墓葬。
軹國故城對研究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當時生產力水平都有重要實物價值。
Ⅱ 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實驗中學招哪個村的小學畢業生
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實驗中學招生范圍,
是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戶籍學生。
可詢問濟源市教育局。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Ⅲ 軹城鎮初二中學張靜靜是幾班
四班,我是她同學,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