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萍鄉中學
萍鄉中學地處萍鄉西城鰲頭山上,淥水盪漾過此而折向西南。學校素有「贛西文化堡壘,淥水知識搖籃」之美譽。民國初年吉安詩人於京友《謁鄉城》中有「素聞萍城鰲頭山,山有學堂不等閑」之佳句,其中「學堂」即指萍鄉中學。
學校前身為明萬曆年間創建之鰲洲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更名為「萍鄉學堂」。系我國創辦最早現代公立中學之一。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名為「萍鄉中學堂」。近百年來,校名雖先後改為「萍鄉公立中學」、「萍鄉中山學校」、「萍鄉縣立中學校」、「萍鄉市第一中學」等,但全日制普通中學建制一直沿襲至今。
萍鄉中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清宣統二年(1910年),學生黃鍾傑以同盟會內務部員身分鼓動策劃反清斗爭,被捕犧牲,成為萍鄉中學第一位革命烈士。1925年,學校建立了「CY」小組(共青團組織)和中共地下支部。大革命期間,劉少奇、李立三曾到萍鄉中學宣傳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萍中師生一直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解放戰爭開始後,萍中師生積極投入反內戰、要民主、要和平、迎解放的斗爭洪流。1949年春,萍鄉中學重建中共地下支部,參與領導萍鄉地區的革命活動。萍鄉中學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及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人物,如大革命時期壯烈犧牲的鄧貞謙、彭樹敏烈士,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少共中央局書記、代理中宣部長的何克全(凱豐),曾任湘鄂贛省委書記的林瑞笙,解放後第一任國務院海關總署署長的孔原,曾任農墾部副部長的劉型等。在革命戰爭年代中萍鄉中學有兩任校長---羅運磷、張宗和均為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貢獻了熱血和生命。另外,張國燾也曾在萍鄉中學就讀。
萍鄉中學校友走上工作崗位後,在各自的工作中脫穎而出者也為數不少。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學周、陳述彭、簡水生等。原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校長彭康,原長春地質學院院長喻德淵,原湖南師大校長林增平,原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賀憲武,原湖南日報總編傅白蘆,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武漢工大校長歐陽世翕,貴州工學院院長胡國根,中南工學院院長孫德倫,長沙電力學院院長顏國良,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水稻專家顏龍安,創寄體汰脫定理的旅美化學家鍾煥成,旅台經濟學家陳文龍。二胡作曲家、演奏家黃海懷,作家中傑英,飲譽海內外、有「神州雙管李」美稱的書法家李遠實,雕塑藝術家朱照林,運動健將李大培、肖志芸,心理學家、獲江西省有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的楊鑫輝,昆明陸軍學院院長鄧福全少將等,均是歷屆校友中的佼佼者。
主教學樓:雛鷹樓校園佔地138736平方米,建築面積32522平方米,新型運動場地36000平方米。環境優雅,草園寬暢,綠草如茵。林蔭小道,時傳琅琅書聲;花香鳥語,常懷鴻鵠志向。池荷滴露,每聞魚呷蛙鼓;綠樹灑蔭,坐伴晨曦暮靄,實為理想之讀書聖地。圖書資料15萬余冊。現代化天文台、微機室、語音室以及理化生分組實驗設備齊全。全校現有高中教學班58個,「依託」辦學的初中教學班有12個。學生人數達3600多人。教職工人數達225人。其中高級教師86人,一級教師61人,特級教師1人,部級勞模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教師中本科學歷佔百分之九十,碩士研究生學歷佔百分之十。
學校以全面貫徹教學方針,狠抓素質教育而著稱。深得原國家教委副主任、萍中校友柳斌同志所言「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總法則「之精髓。
目前,學校本著「以德求得,因材育才」之辦學宗旨,提出「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全省一流,全國知名」之辦學新目標。更新辦學理念,強調「市場生存意識,生本中心意識,人才品牌意識,名校名師意識,改革創新意識」。走「一托多」的新型辦學模式。
學校教師素重「修身」,「生本中心」意識強烈,始終立於教育教學改革之前沿。順應時代要求,率先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服務於教學。多媒體、校園網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大面積應用。不斷承擔教育「系統工程研究與試點,高中新課程試驗,電教教材評價研究」等國家級研究性課題卓有成效,大量文章及各科專著散見於全國各種刊物及出版社。辦公樓一腳
萍鄉中學歷來以嚴謹的教風、學風和較高的教學質量令芸芸學子趨之若鶩。市內外芸芸學子,嚮往萍中,趨之若騖。入校之後,如魚得水,於知識海洋之中舒心遨遊。真所謂:「兩耳兼聞窗外國家大事,一心活讀世紀科技新書。」德、智、體、美、勞、無所不修,成績卓著。1922年,江西共選拔25名學生赴法留學,其中8人是萍鄉中學學生。1945年國民黨政府核准全國9所中學可向國立交通大學保送學生,萍鄉中學忝列其中。解放五年後,萍鄉中學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1991年,被載入《中國中學名校》一書。1994年12月,學校首批通過省教委的重點中學評估驗收,並被評為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萍鄉中學的升學率一直是比較高的,自90年代始,高考歷年穩居榜首,於全省亦名列前茅,年年均有數名高才生踏進北大、清華門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有2001年中央電視台一台「三星智力快車」節目活動周冠軍之獲得者編程高手文戈;有寫作高產戶巫娟;小發明家謝雲鵬等。群體獲獎更是可觀:獲國家級獎達76人次,省級獎達206人次。2001年伊始,學生精編之電子讀物《bashe.Coc.Cc》誕生(其前身為學生刊物《跋涉》),深受廣大網民喜愛。研究萍水河治理之科技小明星沈鑫同學在日本岡山雄辯滔滔,舌戰群英,縱論世界環保。星星雖小,卻光華耀眼。
萍鄉中學,回顧歷史,功勛長存;放眼現在,輝煌耀眼。「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綠化先進學校」、「省文明單位」、頂頂桂冠,令人自豪。
展望未來,促人鼓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們有理由堅信:與時俱進的萍鄉中學,在歷史之長河,定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種去網路查就可以了,沒必要浪費財富
㈡ 住萍鄉西門汽車站在哪上中學
萍鄉一中萍鄉二中
㈢ 萍鄉中學所屬哪個社區
原先屬於汪公潭村,現在好像是羅家塘社區。羅家塘社區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八一街道,成立於2001年11月,由原來的汪公潭、三里台、羅家塘居委會合並而成,屬城鄉結合部,面積達2平方公里。
㈣ 萍鄉中學郵政編碼及地址
江西省萍鄉市汪公潭萍鄉中學。337000
(汪公潭是那裡的地名)
這個地址你就放心投吧,我母校的地址,我寫了好幾年的信呢。
加上班級姓名就OK啦。
㈤ 萍鄉萍鋼中學在哪以前的萍鋼中學拆遷了,但是搬到哪裡去了知道詳細地址的請和我說下,謝謝。
就在湘東區人民醫院後面。峽山口那裡。
㈥ 萍鄉中學的地址是啥啊具體點.詳細點.
簡介:江西省萍鄉中學地處萍鄉西城鰲頭山上,淥水過此折而向南。版 學校前身為鰲洲書權院(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光緒二十八年(1902)春,書院改名為「萍鄉學堂」。1906年又易名「萍鄉中學堂」。近百年來,校名雖先後改為「萍鄉公立中學」、「萍鄉中山學校」、「萍鄉縣立中學校」、「萍鄉市第一中學」等,但全日制普通中學建制一直沿襲至今。 學校佔地230畝,建築面積5萬余平方米,新型運動場地36000平方米。圖書資料15萬余冊。現代化天文台、微機室、語音室以及理化生分組實驗設備齊全。全校現有高中教學班45個,「依託」辦學的初中教學班有18個,學生總人數... 查看詳情 江西省萍鄉中學地處萍鄉西城鰲頭山上,淥水過此折而向南。 學校前身為鰲洲書院(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光緒二十八年(1902)春,書院改名為「萍鄉學堂」。1906年又易名「萍鄉中學堂」。近百年來,校名雖先後改為「萍鄉公立中學」、「萍鄉中山學校」、「萍鄉縣立中學校」、「萍鄉市第一中學」等,但全日制普通中學建制一直沿襲至今。 地址:(
㈦ 江西省萍鄉中學的介紹
江西省萍鄉中學是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地處萍鄉西城鰲頭山上,淥水盪漾過內此而折向西南。學校素有「容贛西文化堡壘,淥水知識搖籃」之美譽。前身為明萬曆年間的鰲洲書院,系中國創辦最早的現代公立學校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具有保送資格的九所中學之一。1江西省萍鄉中學1991年錄入《中國中學名校》,1995年被授予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稱號。近百年來,校名雖先後改為「萍鄉公立中學」、「萍鄉中山學校」、「萍鄉縣立中學校」、「萍鄉市第一中學」等,但全日制普通中學建制一直沿襲至今。江西省萍鄉中學校園佔地面積138736平方米,建築面積32522平方米,共有高中教學班58個,學生人數達3600多人。
㈧ 萍鄉實驗中學的地址
http://map..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8%90%8D%E4%B9%A1%E5%AE%9E%E9%AA%8C%E5%AD%A6%E6%A0%A1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版區權
㈨ 誰知道江西萍鄉蘆溪中學的具體地址是什麼啊
在田心閣那邊,然後在蘆外和青少年活動中心中間,可以搭公交車的。
㈩ 萍鄉市區有哪些中學,每個中學都有多少師生
高中省重點有:萍鄉中學、蘆溪中學(萍鄉中學有校長是從這學校調的),上栗中學(當年學校評論的較多的學校之一·),
湘東中學,蓮花中學.(這兩個我也不清楚···)
另外:萍鄉三中,安源中學(這兩個自己去估算吧。我沒讀過不知道具體情況。)
江西萍鄉中學
建校時間為1906年。校園佔地138736平方米,建築面積32522平方米,新型運動場地36000平方米。環境優雅,草園寬暢,綠草如茵。林蔭小道,時傳琅琅書聲;花香鳥語,常懷鴻鵠志向。池荷滴露,每聞魚呷蛙鼓;綠樹灑蔭,坐伴晨曦暮靄,實為理想之讀書聖地。圖書資料15萬余冊。現代化天文台、微機室、語音室以及理化生分組實驗設備齊全。全校現有高中教學班58個,「依託」辦學的初中教學班有12個。學生人數達3600多人。教職工人數達225人。其中高級教師86人,一級教師61人,特級教師1人,部級勞模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教師中本科學歷佔百分之九十,碩士研究生學歷佔百分之十。 (這是以前的資料,現在有改了,聽說沒么好了,心痛吶。不過學校的校風我還是很欣賞的,自由自在呀!)
萍鄉二中
創建於1956年8月
歷40年風雨滄桑,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市直設備較完善。師資較雄厚的三所完全中學之一。現佔地面積18454.5平方米,建築面積17600平方米,教學班38個,學生1900餘名,在職教工178人。師資結構合理,高、中級教師占教師總數三分之二,有6人獲全國級榮譽稱號,教學大樓三棟,理化生實驗綜合大樓一棟,風雨操場一個,擁有裝備優良的教學微機房和語音室,圖書館藏書近三萬冊。各種報刊雜志達151種,有成套教工住宅115套。
(二中是以體育,文藝專類學生比較靠前。 )
萍鄉市第三中學
萍鄉市第三中學是江西省優質高中建設工程項目學校、江西省重點建設學校,她有著八十年辦學歷史,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輝煌的辦學成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學校現有55個教學班級,在校學生人數2655人,在職教職員工238人。學校坐落在繁華的市區中心,校園佔地面積為120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教學樓、科技樓、學生公寓樓、圖書館等主要建築布局合理;魚池、廣場、宣傳欄、休閑花園等設施錯落有致;標準的塑膠跑道田徑運動場建設在校園的東面,整個校園綠草如茵,環境優雅,花園式的校園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三中的體育學生比較厲害! )
萍鄉七中
系江西省安源經濟開發區管轄的一所新辦學校,是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遵循「科教興區,教育先行」的原則,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沒有向上級財政要一分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設法籌措資金,投資千多萬元,僅用七個月時間,建成的一所具規模、高規格的完全中學。校園佔地面積80餘畝。現在一棟4層計1600平方米的教學大棟,一棟4層有大小辦公室50餘間的辦公大樓,一棟能容納1000餘人的食堂,還有各類活動場。學校自1997年2月開辦至現有僅9年多時間,已投資十幾萬元購置教學設施,綠化校園。目前,可以說是設施齊備,環境優美。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都已裝備齊全,綠化覆蓋面達70%。 萍鄉七中是一所新興的學校,他將會以驚人的發展速度,一流的教學質量,優美的育人環境展現在萍鄉人的面前。(這個學校我不點也不熟,學校歷史似乎不長?)
安源中學是萍鄉市重點中學。學校創辦於1962年,校名初稱「安源鎮民辦中學」,1973年2月,定名為「萍鄉市安源中學」。
學校地處萍鄉城北的鳳形嶺上,校園面積176畝,建築面積22800平方米,高大的教學綜合樓、典雅的電教館、公寓式的學生宿舍等建築與標準的田徑場、寬廣的休閑廣場、幽美的植物園之間的擺布錯落有致,相映成趣。圖書館、閱覽室和理化生教學、科技實驗等儀器設備齊全。學校現有39個教學班,2384名學生。有教職員工220人,其中高級教師31人,一級教師5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優秀、先進16人,市級優秀、先進34人。
(---自己看下吧。 )
區外的高中--不得不說的
上栗中學
萍鄉市上栗中學創立於1939年秋。現有37個高中教學班,師生員工達2500餘人,校園面積133畝,1962年被評定為「江西省重點中學」。1995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近十幾年來,上栗中學實行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大膽引進「激勵、競爭、約束」機制,加快了發展步伐,開拓出學校工作的新局面。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均成為有用之才,不斷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辦學模式,變單純的應試教育模式為升學預備教育與就業預備教育相結合的綜合辦學模式,開設了機電修理、微機、科學種養、財會、汽車駕駛等五個就業預備班。培養出一大批受社會普遍歡迎的有一技之長的就業人才。上栗中學教學面向現代化,建起了理、化、生、藝術等各類館室齊全的科學樓,並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配套的現代化電化教學,教室全部實現了「三機一幕」,成為了「江西省電教示範學校」。 (這個學校似乎不錯。在萍鄉中就讀的時候,經常聽到大家說他們的。)
萍鄉市蘆溪中學
學校的前身是1943年由蘆溪地區部分紳士發起,向蘆溪街及各鄉募捐創辦的「私立濂溪初級中學」,劉競武先生為首任校長。當時樣址設在高樓象形里,1944年6月日軍入侵萍鄉,學校搬遷到茅店(今華雲鄉)桂花村,租用民房辦學;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校址遷回蘆溪,並在田心庵(今校門廣場處)新建二層宿舍樓一棟。1949年10月學校與「私立凌雲女子初級中學」合並,改名為「蘆溪初級中學」;1951年底又與「私立萍鄉鰲洲中學」、「私立萍鄉金山中學」合並,更名為「萍鄉聯合中學」,校址設萍鄉城北力行村。1952年學校因故停辦。
1956年7月,經中共萍鄉縣委、縣政府批准,縣文教局派周海模、彭其球、鄒雲凱等同志來蘆溪,在原蘆溪第一小學校址(其前身是創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的「濂溪書院」——因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於蘆溪任監稅時在此辦過書院而得名)復辦蘆溪中學,初名「萍鄉縣第四初級中學」;不久,改名「萍鄉蘆溪初級中學」。文革中的1967——1972年曾改校名為「蘆溪五?七高中」。1969年首次招收高中一年級新生,1973年正式定名為「萍鄉市蘆溪中學」,沿襲至今。
1978年,經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第一批重點中學。
從1956年到1969年,學校只有初中部,學制三年,1969年後改為二年制,同年增設高中班,學制亦為二年。到1978年和1981年初中、高中先後改為三年制。根據教育網點調整,1999年初中停止招生,2001年從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經縣委、縣政府批准,開設公辦民助隸屬蘆溪中學的九年一貫制的「蘆溪縣實驗學校」,暑期開始招收四個初中班;到2002年11月學校又與深圳龍崗區東升學校合作在實驗學校的基礎上舉辦「蘆溪中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蘆溪外國語學校),學制仍為九年一貫制,2002年暑期開始招收小學各年級新生。現高中有69個班,在校學生4300多人,教職工243人,其中教師183人(碩士3人,本科128人,專科47人。高級教師41人,中級教師90人)。附屬外國語學校在樣學生1200人,教職工124人。 (這個似乎也不錯了吧。我們以前的校長好像就是從這學校調過來的···)
蘆溪外國語學校
蘆溪外國語學校是在萍鄉市政府支持下、在萍鄉市教育局、蘆溪縣政府直接領導下,由深圳東升教育集團和省重點中學蘆溪中學聯合創辦的一所示範性、現代化的九年一貫制的寄宿學校,學校佔地70畝,建築面積2.8萬m2,總投資5000萬元,是目前全省投入最大、功能最全、設備最好的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學校。2003年9月1日開學,現有學生1200餘人,教師年人均工資小學2.1萬元、中學2.5萬元,管理人員年人均工資達3.2萬元, 86%以上的教師獲得過縣級以上的獎勵,學校還聘請了外籍教師.
近一年來,共接待各級領導、各學校領導教師1000餘人。
庄嚴宏偉的現代化校舍,由1棟行政樓、1棟小學教學樓、1棟中學教學樓、2棟教工宿舍、4棟學生宿舍所組成,68%的綠化使學校更像花園,除有現代化標准課室外,戶外活動空間及有關設施更是應有盡有。
專業學習教室:配置了34寸大彩電、DVD、視頻演示儀、三用機、飲水機、圖書櫃。
專業功能教室 :學術報告廳、中學圖書室、小學圖書室、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室、電腦室2個、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電子琴室、古箏室、書法室、美術室、音樂室、科技製作室、圍棋室、象棋室、舞蹈室、少先隊活動室、團員活動室、演播室、廣播站、天天展示舞台、心理咨詢室、英語活動室、語文活動室等
康樂體育設施:400m塑膠跑道、足球場、5個標准籃球場、16張標准乒乓球台、各種體育器材。(好似很強大。有錢人去的吧)
初中---
萍鄉實驗學校(他就在萍鄉中學樣內啦,我還想了半天哪來的這個學校!!其實就是有錢的人家送去的。每年的贊助費都要千把千把的送的··)
萍鄉實驗學校創辦於1996年,是由萍鄉中學舉辦的國有民辦學校。2006年8月,由深圳東升集團和萍鄉中學共同舉辦。深圳東升教育集團,萍鄉中學攜著先進的教育理念,雄厚的教育資源,提供廣闊的辦學背景,全力打造一所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的現代化學校。2007年,將在萍鄉中學南面投資5000萬建設新校區,屆時,一棟棟紅牆碧瓦的新校舍將把鰲頭山裝點得更加美麗。
學校有一支經驗豐富、能力突出、工作責任心強、教育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教師全部達到本科學歷,學歷達標率100%,中學高級教師佔55%,中學高級級教師佔55%,85%為市級骨幹教師。
為了解決家長後顧之憂,學校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全新的豪華大巴每日穿梭在大街小巷接送學生,免去學生奔波之苦;餐廳寬闊明亮,廚師精心搭配,膳食營養豐富;建立了完善的「吃住行」生活指導制度,設立了生活教師,提供了24小時的管理。
萍鄉實驗學校創辦之初立志高遠,竭盡全力辦萍鄉市最好的初中。2006年,301人參加中考,600分以上的人數達到60餘人,73%的學生考入萍鄉中學,其餘95%的學生被二中、三中錄取。2007年元月,新一屆7年級360人參加全市期抹統考,各科(滿100分)平均分語文78分,數學90分,英語86分,政治86分,歷史92分,地理76分,生物74分,總平均分583分。單科滿100分達63人次,優秀率(平均分80分以上者)達69%,及格率達(平均分60分以上者)達98.5%,前100名學生的總平均分為648分(單科平均分為92.5分)成績遙遙領先!
(萍鄉中學的食堂不敢恭維!!!)
他和那個蘆溪外國語學校是兄弟學校。都是耗錢的主。但是師資力量是似乎是很強大的!
萍鄉六中
萍鄉六中創建於1986年。現校園面積40畝,學生2000餘人,教職工128人,校舍建築面積8831平方米。有教學樓兩幢,辦公樓、實驗樓各一幢,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雙控室、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館、250米跑道以及露天健身場設施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
(去年回家聽說現在已經是萍鄉最強的初中學校之一吧,還要錢買進去··我以前都是分配進去了··,應該是越來越強大了吧)
萍鄉四中(他們竟然沒做網路```暈死,好歹也是六中的對手呀!)
創建於1982年,是江西省示範性初級中學、江西省雙語實驗學校和雙語研究基地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學校現有教師142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67人,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目前承擔了3項國家級實驗研究課題,3項省級實驗研究重點課題。(這是六中的對頭```以前在六中上課的時候就天天說別給四中的追上之類的。。)
萍鄉二中、三中
他們也有初中部,不過沒有上述的兩個好吧。。
個人愚見來著。
以上90%轉自網路···詳情直接去搜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