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沈陽市育源中學的近年發展
教師是實踐教育信息化的實施者。通過幾年來的培訓,教師以信息技術作為教改的內重要工具,逐步從「灌輸式」容教學轉向了「引導學生質疑、合作、發現、探究」,使學生具備了不斷更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學校還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積極承接省、市、區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各種教育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如:承辦省第三屆中學歷史學科多媒體教學研討會、沈陽市第二屆英語節等。觀念的轉變極大激發了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為學校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教師不僅積極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還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經驗,形成了理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省級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歷史學科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應用》,市級課題《關於中小學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思路與模式研究》業已通過驗收。教師先後獲國家級、省級優秀課、優秀課件獎勵28人次。在寒暑假的小太陽網徵文活動中,該校學生踴躍積極,學校也因此連年獲得「小太陽網上行優秀組織獎」。
② 沈陽市育源中學怎麼樣
挺好的,我今年高二,就畢業於育源中學,雖然掃操場小了點,但是師資力量不錯,作業留得不多,但是補課挺狠
③ 沈陽育源中學怎麼樣算重點初中嗎
當然算了,育源是我曾經的夢想,可惜沒實現。
現在瀋河區的 榮芝,市實驗,育源,143中學 都非常不錯
④ 沈陽市育源中學東校區是新建學校嗎
沈陽市育源中學相關信息,
可上學校官網查看。
或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⑤ 沈陽育源中學東校區原來是哪個學校學校怎麼樣
沈陽育源中學東校區前身是八十一中學。2015年8月81中學與27中學合校,原先學校的教師被27中學全員接收。教學樓和塑膠跑道都是新建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於149中學。
⑥ 沈陽市育源中學怎麼樣
挺好的。
沈陽市育源中學坐落在風景優美的萬泉河畔,毗鄰煤炭設計院、沈空司令部,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氣氛濃郁,交通便利。育源中學成立於1999年,原為一所民辦公助中學,2006年7月與沈陽市第94中學合並,名為育源中學。育源中學現有學生將近2700人,48個教學班。
先後被國家、遼寧省授予「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基地」、「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中國創新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創新學校」、「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重點示範校」、「省信息技術示範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⑦ 沈陽市育源中學相關的問題
1.瀋河區最好的初來中是榮芝(七中)自,在五愛市場附近,除了它之外還有沈陽市實驗初中在奉天街。育源也不錯(特指主校區)現在育源的分校是原沈陽市九十四中學,相對來講那個就沒主校好。
2.本人沒開過車,但坐車大約9~10站左右,時間也不是很長。
3.育源不是住宿學校(至少2002年之前肯定不是)
4.不太清楚,現在學校都很忙,估計的早7晚8左右吧,至少2002年時候是這樣的。
⑧ 振東中學和育源中學哪個好
育源;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一般好學生到哪都能學得好,但校內外暴力事件較多,現在很多大東區學校學生一提育源聞風喪膽,但只要不湊熱鬧好好學,多說幾聲對不起,應該能學好。
七中;很嚴,很嚴很嚴,但學習環境好,能去就去。
沈東;可稱為最偏僻學校,只看校舍以為去了農村,初一初二還行,初三後沒有一天放假,周一至周五七點放學,出主課老師外,其他老師均為非職業教師,有的還是親戚來教,盜版教材,胡亂收費,再加上學習上的重大壓力,還有,像綜合實踐,微機等期末考試不考的科目不教,這么玩命學可想而知升學率怎麼來的,也能想到上了高中之後跟不跟得上其他課程,以上為本人兩年前在沈東學習的親身經歷,要報這請lz三思,別聽宣傳打得那麼好。(本人上高中後費了很大精力時間才把一些沒教的課程補上)
107最近也出了高級班,孩子學習好的的話去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為個人看法,但都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畢竟是孩子的事請樓主考慮慎重。
⑨ 育源中學怎麼樣
沈陽市育源中學坐落在風景優美的萬泉河畔,毗鄰煤炭設計院、沈空司令部,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氣氛濃郁,交通便利。育源中學成立於1999年,原為一所民辦公助中學,2006年7月與沈陽市第94中學合並,名為育源中學。育源中學現有學生將近2700人,48個教學班。
幾年來,學校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發展,不斷完善教育自身整體改革,積極打造一流教育特色。學校在硬體建設、軟體建設和「潛件(理念)」建設三個方面同時努力,不斷加快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設施、教師素質、教育思想在內的教育現代化格局。
沈陽市育源中學業已建成辦公系統、校園網、多媒體教室、學生機房、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圖書館等現代教育技術設施,並通過網路中心連成一個整體,所有教室均配有「三機一幕」。現代教育技術硬體設備的先行完善,使廣大教師應用各種現代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管理成為可能。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實踐教育信息化的先決條件。學校領導率先轉變觀念,從硬體投入到軟體建設、從人員培訓到管理應用都起到了帶頭模範作用,並建立健全了各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