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前輩知道哪些物理競賽書對高中物理有幫助不準備競賽,但是物理基礎不錯,想提高,請問哪些書比較
物理學難題集萃》推薦指數:★★★★★
簡稱「難題集萃」,作者是舒幼生, 這是舒幼生先生的不朽之作,極力推薦!本書難度並不向傳說中那樣高不可攀,但在物理境界上明顯比其他物理競賽書高一個檔次.若能認認真真做完本書,你的物理素質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越!讀懂這本書, 要先通讀高中物理課本, 再學一些基本的微積分知識.
2.
《金牌之路》推薦指數:★★★★★
本書作者是張大同, 這是一本被眾多高手強烈推薦的一本書,人氣極高, 難度和復賽難度相當,整體編排比較經典,例題和習題直接選了很多競賽原題.張大同出事後, 他的書可能要絕版了,所以可能不好買.
3.
《更高更妙的物理》推薦指數:★★★★★
簡稱「高妙」, 作者沈晨, 是當前競賽輔導通常會選用的教材, 把這本書看爛,會使你的水平提高很大一個檔次的,難度高於復賽,從表面上看, 不涉及高等數學內容, 其實其中的很多妙題、難題正是為了避開高等數學而造成的.在看本書之前最好先看一本簡單些的競賽教程,再學一點高等數學,這樣會更順一些.
4. 《中學奧林匹克競賽物理教程·力學篇》推薦指數:★★★★☆
《中學奧林匹克競賽物理教程·電磁學篇》推薦指數:★★★★☆
《中學奧林匹克競賽物理教程·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篇》推薦指數: ☆☆☆☆☆
這套書是由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共有三本,第一本為力學篇,第二本為電磁學篇,第三本為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篇,作為入門教材這兩本書相當經典,全書結構合理,知識內容非常全面,講解活潑,例題比較經典.本書起點不高,但吃透後拿省一不成問題.它的另一特色是帶有一定的普物色彩,可為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但問題是題目沒有按難度大小進行排列,跳躍大, 給人的感覺象做過山車,有點受不了. 前兩本書的作者為程稼夫,基本上沒有什麼錯誤,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篇的作者為崔宏斌,錯誤很多,已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所以第三冊最好用下文中提到的《榮譽物理(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部分》來替代.
5.
《物理競賽集訓精編》推薦指數:★★★★☆
本書為舒幼生所著,是《物理學難題集萃》的縮減本,但難度和經典程度都大大不如《物理學難題集萃》,但質量仍是不錯的.
6.
《中國華羅庚學校物理課本》推薦指數:★★★☆☆
本書是一套叢書, 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很多, 如: 殷實、劉建成、嚴軍、南沖、桂自力等,可以看成是集訓講義的簡化本,講得較多,但題較少,總體還行,但且有些太簡略了.
7.
《奧賽經典》推薦指數:★★★☆☆
這也是一套叢書, 整體差強人意的物理競賽教材, 但其中的實驗教材(青一平著)是目前唯一的比較系統的競賽實驗書,寫得也不錯.
8.
《200道物理學難題》推薦指數:★★★★☆
作者是匈牙利的彼特·納德等編著, 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偏重技巧的題集,上面有不少十分精華的好題,可以開闊視野,是值得品味的好書, 有時間建議做一做.難度略高於復賽.這書網上有下載.
9.
《俄羅斯中學物理賽題新解500例》推薦指數:★★★★☆
沒有傳說中那麼神,難度比復賽低一點.
10.
《奧賽兵法》推薦指數:★★☆☆☆
也是一本叢書,其中高中物理部分由武建謀主編,絕版書,例題有些比較好,習題里有的非常難,而且沒有解答.如果覺得自己實力足夠的話可以試一試.
11.
《榮譽物理》推薦指數:★★★★★
作者是南京師大附中的陸天明,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在風格上中規中矩,內容上全面精細,甚至補充講解了高等數學,作為競賽入門和自主招生教材是非常合適的,看完此書,再看「高妙」或「難題集萃」,是比較好的修煉之路.
12.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實驗指導書》推薦指數:★★★★★
這是官方的實驗指導書,主編和參與編寫人員均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基礎物理中心教師.這本書不能不看,但千萬別花太多精力在上面.
13.
《中國青年出版社的模擬題集》推薦指數:★★★★☆
在模擬題集里算是最好的一本,有些難度,但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
14.
《新編高中物理奧賽指導》推薦指數:★★★★☆
簡稱「黑白皮」,本書作者是范小輝,原來是啟東中學的老師,後來因為不得志,跑到上海投奔張大同了,現在張大同出事了,不知范小輝近況可好.本書由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風格平和,內容簡明,是物理競賽的經典教材,一度影響很大,是競賽教學的首選教材,但講解過於簡略,知識已略顯陳舊,對照新考綱,可以發現有不少知識點沒有說清,另外本書錯誤較多,用作自學教材時要慎重,但作為競賽教師用於課堂教學的教材還是比較適合的.
15.
《全國中學物理競賽模擬訓練試卷精選》★★★★☆
作者是鼓大斌,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共有18套試卷,用作訓練還是不錯的,據說網上可以下到.
16.
《高中物理競賽培訓教材》★★★☆☆
作者是舒幼生和鍾小平,但我認為舒幼生肯定是掛名而已,從質量上看不象是他親自操刀的書.
17.
《國際物理奧賽的培訓與選拔》推薦指數:★★★★☆
作者是復旦大學的鄭永令,也是2000~2003年國際物理奧賽中國國家隊領隊、主教練, 題目選自集訓隊題.分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理論部分有大量約思想和綜合計算,對技巧也有要求.個人感覺其經典程度僅次於難題集萃.
18.
《高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標准教材》推薦指數:★★★★☆
作者還是鄭永令, 不過參編的人很多,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社, 內容相當全面, 但要有高等數學基礎才能看懂.標准教材體現的是標准, 這本書有別的書所沒有的實驗考試內容以及詳細的附錄和積分求導公式.
19.
《新概念高中物理讀本》推薦指數:★★★★★全書分為三冊,作者是趙凱華和張維善, 這二位想必不要我介紹了, 本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相當地全面, 思想雖深刻, 但非常容易懂, 這套書寫得非常活潑, 閱讀本書真的是一種享受, 作者的文字功底了得. 嚴格地說,這套書不是競賽教材,因為這套書的題目很少, 而且也非常簡單淺顯, 基本上都是些看看書就能獨立完成的題目, 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地方, 筆者見過類似的國外教材, 題目就很多, 而且難度也不小. 這本書若作為當前高中物理的教材, 可以秒殺市面上所有現行課本, 不知道為什麼這么好的教材, 政府為什麼不用, 還要組織一幫烏合之眾來編什麼高中物理課本, 想必這裡面可能也有什麼淺規則吧.
以上列了那麼多的參考書,顯然是不要大家都去買來讀, 其實讀競賽書的原則在精不在多,做得到位的話, 3套足矣
B.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函數
一、教給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
1.對於識字不多,思考能力有限的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應採取在老師指導下講解和閱讀相結合的辦法。如對剛入學的小朋友,首先要幫助他們初步了解數學課的特點,知道數學課要學習哪些知識,看數學課本的插圖時要看清、數准圖上各種東西的個數。接著教他們學會有順序地閱讀教科書,即要從上到下,從左往右地看;教學10以內數的認知看主題圖時,要學會先整體後部分地看。又如,低年級教材中的知識是用各種圖示表示的,教師要把指導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掌握看圖方法上,努力使他們做到四會:一要會看例題插圖,能比較准確地進述圖意;二要會看標有思維過程的算式,看懂計算方法;三要會看應用題的圖示,能根據圖示理解題意,搞清數量之間的關系、思考解答方法;四要會看多種練習形式,懂得練習題的要求。
2.對於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採用半工半讀半扶半放的方式進行培養。如教師既可先講後讀,具體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也可騙制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提綱閱讀課本,尋找答案,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3.對於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則可採取課前預習、啟發引導、獨立閱讀的辦法。如指導預習時,教師對學生要有明確的要求,要有預習的范圍,要提出必要的思考題或實驗作業,要檢查預習情況。課堂上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讀、講講、論論、練練的方式進行自學與討論,要求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上理清知識體系,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
1.理解記憶法。就是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的方法。如:什麼叫梯形。首先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理解「只有一組對邊」是什麼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會怎樣。通過積極思考,學生認知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就是四條邊中相對的兩條邊為一組,其中一組平行,另一組不平行。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梯形這個概念就容易了。
2.規律記憶法。就是尋找事物內在規律,抓住其規律幫助記憶的方法。數學知識是有規律的,只要引導學生掌握其規律,就可以進行有效記憶。例如:記憶長度、面積、體積單位進率。因為長度單位相鄰之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相鄰之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掌握了這個規律記憶就比較容易。
3.形象記憶法。就是藉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進行記憶的方法。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講課時要注意生動、形象,以喚醒學生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形象記憶。例如,一年級數的認知教學時,老師把數與某些實物形象記憶:把「2」比作小鴨子、「3」比作耳朵等。
4.比較記憶法。這是把相似、相近的數學材科學的進行對比,把握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加強記憶的一種方法。例如,整除與除盡,質數與互質數等,在學生理解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記憶。
5.類比聯想記憶法。是指對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性質上相似的事物的回憶的方法。例如,讓學生記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聯想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和除法與分數的關系,那麼分數的基本性質就不難記憶了。
6.歸納記憶法。是把具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集中起來,組成系統,形成網路的記憶方法。你如,有關面積知識,學生是跨越幾個年級才全部學完。這些圖形有特徵上的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區別。零敲碎打獲得的知識,必須給予系統上的整理,才能保證這部分知識本身固有的整體性。可以通過下面網狀圖形,把這些圖形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這樣有利於學生進行系統記憶。
三、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
復習就是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精練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包括一堂堂數學課累積起來的,因而所獲得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和片面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知識鏈條的斷裂現象。基於這一點,單元復習和總復習都是很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復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概括復習。學生每學完一個小單元或一個大單元,就組織他們對於知識體系進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綱目,記住輪廓,列出重點,幫助他們掌握單元的主要內容。
2.分類復習。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分類整理、分類比較,以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深度、廣度,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與記憶。
3.區別復習。把學過的相似的概念、規則等,如以區別、比較,掌握知識的特徵。總之,一方面,復習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重點、關鍵,然後提煉概況,組成一個知識系統,從而形成或發展擴大認知結構;另一方面,通過復習,不斷地對知識本身或從數學思想方法角度進行提高與精煉,是有利於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
四、教會學生整理與歸納的方法
整理知識是一項主要的學習方法。小學數學知識,由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原因,往往分若干層次逐漸完成。一節課後、一個單元後或一個學期後,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歸納,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便於記憶和運用。
1.把知識串成「塊」,形成知識網路。
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涉及到五線(直線、線段、射線、垂線、平行線)、六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圓心角)、七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扇形)五體(長方體、正方體等)教完幾何後,把七種平面圖形組成一個知識網路。
2.系統整理成表,便於記憶運用。按照數學知識的科學體系和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小學幾何初步知識分散在小學各冊實現教材中。在總復習中,教師應避免羅列和重復以往知識,而應恢復幾何初步知識原有的知識體系和法則,按點、線(角)、面、體四大部分知識認真系統地歸納整理成表,使之在學生頭腦中條理化、系統化、網路化,便於記憶與運用。
五、教給學生知識遷移的方法
遷移是指已獲得知識、技能乃至方法和態度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影響。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起積極、促進作用的,糾正遷移,反之糾負遷移。人們在解決新課題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密性極強的學科,它的知識系統性強,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的基礎,後面的知識是前面知識的延伸與發展。所以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系,教給學生知識遷移的方法。
C. 高中數學競賽想進省隊必須要做些什麼 請不吝賜教!
首先你自己要把握一下,看看競賽大綱,看看裡面的內容要求,然後按照那個來學習。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也很好,如果你們老師比較專業的話。
書嘛,先不必做模擬卷吧,把基礎打好。我們原來讓買過兩本,是中國數學學會(好像是這個名,編的人都是出題的人,有的還帶過國家隊)編的,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這個書比較權威的。還有就是華羅庚數學系列的書,編這個書的人大附中的人有多強相信不用我說了。雜志我也不清楚,中國數學學會有好幾本雜志,你自己查查吧,我覺得都不是很好。我原來看過一些,都不是很專家的人寫的,最精彩的居然是在北師大上課的內容...
其次,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注意數學思維。你說自己題目做過看過,還是不會就是數學思維沒有培養。好的老師,平時上課很注意這些的。自己做題的時候也要很注意這些方面的運用。
再次,就是真的有數學天賦了。數學天賦這種東西不是強求的,既然你學了那麼多年奧數了,會明白我的話。
到了准備競賽的階段,那歷屆的試題做做,查缺補漏(這點很重要,但也非常難。主要是查自己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維上的漏洞)。題目會不會沒關系,但是思維,想法一定要培養。
最後,如果你沒有很強的老師,或者很好的天賦,或者很多的時間的話,或者很強的動力,最好還是不要押寶數學競賽上。另外,數學競賽一般都是在高二的時候,如果你能拿一等獎,那高三還有肯能沖刺一下。如果高二沒有,那高三基本也很難了。
D. 復旦大學自主招生
這是今年的名單 山東的很多 今年筆試除了浙江江蘇和上海其他地方都是660過。 需學校推薦代碼。我們學校是按照排名和需求給的。
自主選拔錄取入選考生名單公示
發布時間:2010-04-14 閱讀次數:2477
根據教育部關於自主選拔錄取的有關文件精神及《復旦大學2010年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方案》文件的精神,經我校審核選拔,現已確定復旦大學2010年自主選拔錄取入選考生名單如下,公示日期為4月14日至20日:
姓名 中學
艾沓杉 吉林市第一中學
拜昕 無錫市第一中學
包宇盼 成都市第七中學
蔡令怡 南洋模範中學
蔡劉泉 常州高級中學
蔡敏璐 上海中學
蔡淞任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蔡暘 上海中學
曹超 松江二中
曹光瑾 山東省北鎮中學
曹嘉彥 市西中學
曹敬雅 蘭州五十一中
曹木南 上海中學
曹珊 樟樹中學
曹心怡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曹艷君 杭州高級中學
曹亦然 七寶中學
曹悅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曾芷瀾 海南省文昌中學
査嘉玥 格致中學
查史君 南通中學
柴家麒 曹楊第二中學
柴文文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常暢 復旦中學
車賽 唐山市第一中學
陳誠 延安中學
陳澄 武漢市第二中學
陳冠宏 徐州市第一中學
陳瀚霖 大同中學
陳昊宇 延安中學
陳輝耀 鄭州外國語學校
陳嘉珅 控江中學
陳君然 攀枝花市第三中學
陳康 無錫市第一中學
陳利達 延安中學
陳璐 長沙市長郡中學
陳銘 長沙市雅禮中學
陳牧昊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陳乾 如皋中學
陳睿 武漢外國語學校
陳述 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天翼 楊浦高級中學
陳鐵鑫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陳曉桑 復興高級中學
陳曉薇 江蘇省盱眙中學
陳彥 廈門外國語學校
陳艷妍 溫州中學
陳陽 鄭州市第一中學
陳一凡 新海高級中學
陳怡君 洛陽理工學院附中
陳逸 杭州市第二中學
陳逸雲 建平中學
陳吟初 曹楊第二中學
陳映東 衡水中學
陳泳劍 紹興市魯迅中學
陳聿同 南菁高級中學
陳韻 蘇州中學
陳韞文 南通中學
陳澤宇 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
陳章皓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陳哲媛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陳志豪 松江二中
程聰聰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學
程帆 黃岡中學
程浩 六安市第一中學
程曉卓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程塬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儲楚 中山市第一中學
戴高樂 平潮高級中學
戴一博 東北育才學校
戴依戈 復興高級中學
鄧力 宜昌市第一中學
鄧青龍 重慶復旦中學
鄧卓爾 本溪市高級中學
丁墨海 姜堰中學
丁正淵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董睿初 新鄉市第一中學
董婉 山東省章丘市第四中學
董欣雨 市北中學
董彥辰 本溪市高級中學
杜理 東北育才學校
杜淼 格致中學
杜石雨 綿陽市東辰中學
端何金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
范方達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范嘉偉 崇明中學
范聖男 山東省章丘市第四中學
范雅倩 蘇州外國語學校
范子靖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方中圓 大慶市鐵人中學
房媛媛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馮超逸 長沙市長郡中學
馮佳歡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馮藝 山西省實驗中學
富需恆 進才中學
富洋 本溪市高級中學
傅正豪 蘇州中學
付庄玉 邯鄲市第一中學
高大亮 南開中學
高東靜 溧水高級中學
高慧傑 大同市同煤一中
高立 常州市第一中學
高晴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高熊超 邯鄲市第一中學
高瞻 市北中學
葛星晨 南通中學
龔成成 武漢外國語學校
龔賦 格致中學
龔麗坤 杭州市第二中學
龔渠成 無錫市第一中學
龔伊薇 建平中學
龔驛梨 崇明中學
龔卓婧 崇明中學
鞏劭晶 山西省實驗中學
谷謝爽 曹楊第二中學
谷陽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谷宇軒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顧晨華 市北中學
顧昊 建平中學
顧駿祥 上海中學
顧聖超 上海中學
顧思思 晉元中學
顧思聞 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關榮源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管俊彥 揚州中學
郭安琪 山東省實驗中學
郭慶睿 山東省北鎮中學
郭思川 本溪市高級中學
郭曉康 建平中學
郭亞蘭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郭琰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
韓方航 上海中學
韓明赫 東北育才學校
韓銳 山東省菏澤市第一中學
韓莎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韓瀟 南通中學
郝運 東北育才學校
郝蘊 楊浦高級中學
何逢源 泰興中學
何睿健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何一未 常熟中學
賀思欣 鎮江市第一中學
賀天聰 通化市第一中學校
洪嘉琪 安慶市第一中學
侯家鵬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胡晨雨 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胡承飛 重慶復旦中學
胡健濤 松江二中
胡熔含 錦州市錦州中學
胡瑋欣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胡笑顏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胡楊 山東省實驗中學
華雯菁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黃傑英 重慶市復旦中學
黃秋嫣 復興高級中學
黃珊珊 綿陽市南山中學
黃碩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黃思穎 北江中學
黃文 江西臨川二中
黃夏韞 撫州市第一中學
黃旭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黃雅晴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黃宇希 湛江市第一中學
黃正越 深圳外國語學校
賈增輝 衡水中學
江慧雯 武漢鋼鐵第三中學
姜嵐 位育中學
姜俐娜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江曉東 邯鄲市第一中學
江業弘 江都中學
江一陶 曹楊第二中學
姜逸真 海門中學
蔣含冰 武漢外國語學校
蔣立人 復興高級中學
蔣沛 長沙市第一中學
蔣彥青 位育中學
蔣永忱 鹽城中學
蔣宇豪 市東中學
金瑞 安徽省宿州市宿城一中
金穎蕾 松江二中
景周一 海安高級中學
敬致遠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闞珊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闞曉昕 宿城第一中學
蘭瀅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
雷博 進才中學
雷雨 武漢鋼鐵第三中學
黎思斯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博陽 衡水中學
李昌懋 東北育才學校
李晨傑 復興高級中學
李皓萌 新余市第一中學
李宏倍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
李慧 安慶市第一中學
李佳菁 山東省實驗中學
李金駿 重慶市第八中學
李俊儒 南洋模範中學
李可愚 上海市第二中學
李榴丹 長沙市長郡中學
李明達 日照第一中學
李睿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李若凡 新余市第四中學
李姝醒 南京市金陵中學
李思佳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威 啟東中學
李為潔 江蘇省盱眙中學
李文傑 贛州市第三中學
李曉強 洛陽理工學院附中
李一葦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李禕璋 武漢市第二中學
李逸玲 楊浦高級中學
李毅 大慶市第一中學
李宇楠 西北大學附屬中學
李煜東 深圳中學
李毓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李志翔 武漢市第一中學
李宗羲 山東省實驗中學
栗瓏真 延安中學
梁灝 中山市第一中學
梁俐繁 上海中學
梁世康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梁旭彬 廣東省實驗中學
廖闊 湘潭縣第一中學
廖梓成 新余市第一中學
林丹妮 三明市第二中學
凌翔 耀華中學
劉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劉傲瀾 吉林省實驗中學
劉當雲 淮陰中學
劉斐敏 福州市第一中學
劉鶴玲 東北育才學校
劉佳辰 控江中學
劉家駿 樟樹中學
劉佳灧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劉久誠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劉蕾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劉鰻蝶 東北育才學校
劉夢 山東省膠州市實驗中學
劉孟柯 湖北宜昌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劉施雯 楊浦高級中學
劉司墨 木瀆高級中學
劉天倪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劉童 武漢市第二中學
劉望原 山東省實驗中學
劉希 淄博市實驗中學
劉西禹 徐州市第一中學
劉曉琳 日照第一中學
劉昕 汕頭市金山中學
劉鑫 西安鐵路分局西安第一職工子弟中學
劉燁琛 曹楊第二中學
劉亦悅 延安中學
劉原 格致中學
劉震 淄博市第七中學
劉子源 南寧市第三中學
柳芃暉 鄭州市第一中學
盧培奇 如皋中學
盧文傑 泰興中學
盧瑤 孝感高級中學
盧宇 揚州中學
盧苑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陸嘉偉 東北育才學校
陸妍婕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陸艷 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第一中學
路一劉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欒宇蒙 濟南市歷城二中
羅偉 長沙市雅禮中學
駱天 晉元中學
駱忠一 上海中學
呂怡然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呂澤宇 上海中學
馬秋明 蘇州中學
馬天輝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馬曉凱 邯鄲市第一中學
馬雅婷 上海中學
馬彥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馬伊莎 寧波市鎮海中學
馬宇 揚州中學
馬雨峰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毛柏林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茅曉意 啟東中學
茅澤希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明月 日照第一中學
繆瑋 阜寧中學
莫威格 格致中學
穆敏宏 大同中學
倪燦捷 南洋模範中學
倪敏悅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歐小璇 煙台第二中學
歐陽思凡 鄭州外國語學校
歐陽文君 松江二中
潘惠 武漢外國語學校
潘傑 華羅庚高級中學
潘薇冰 新海高級中學
彭偉 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
浦曉敏 青島市第二中學 (我小學同學)
錢思楠 曹楊第二中學
錢曉陽 七寶中學
錢哲仁 復旦中學
強怡羚 延安中學
秦傑君 深圳市高級中學
秦力 揚州中學
邱寧斌 邢台市第一中學
曲明月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任佳 成都市第七中學
任磊 如皋中學
任詩琦 南通中學
容琳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賽雪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尚蓀培 長沙市雅禮中學
尚子森 山東省日照實驗高級中學
邵洋 延安中學
沈德風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沈欣 中山市第一中學
沈序 曹楊第二中學
沈益 通州高級中學
盛祥海 新海高級中學
盛玉鳳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施金花 啟東中學
施濤 黃岩中學
石贇 如皋中學
時志遠 濟寧市第一中學
史文玥 無錫市第一中學
壽可怡 杭州市第十四中學
宋柏函 衡水中學
宋思瑤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
宋彥怡 大連市第八中學
宋元明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蘇莞琴 廈門市第一中學
蘇藝偉 太原市第五中學
孫晨迪 上海中學
孫見坤 西安高新唐南中學
孫其然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孫青 南通中學
孫秋夢 市西中學
孫怡楓 進才中學
孫宜靜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孫軼儂 鞍山市第一中學
孫孜孺 向明中學
譚世鑫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譚喆 唐山市第一中學
湯琬鑒 新海高級中學
湯宇豪 晉元中學
唐巧思 沈陽第二中學
唐清源 杭州外國語學校
田雅婧 青島市第二中學
童適盈 位育中學
塗一帆 成都市第七中學
汪飛 沛縣歌風中學
汪蒙琪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博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王楚航 湖北省荊門龍泉中學
王德東 臨邑第一中學
王迪亞 包頭市第九中學
王瀚慧 銅陵市第一中學
王赫 西安市高新區第一中學
王慧凝 浙江省上虞市春暉中學
王佳慧 鞍山市第一中學
王靜 重慶市復旦中學
王鍇成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王可然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王克龍 膠州市實驗中學
王令徽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璐琦 曹楊第二中學
王培超 上海中學
王琪 太原市第五中學
王謙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強 廈門外國語學校
王秋成 位育中學
王申 市西中學
王聖智 深圳外國語學校
王詩碕 成都外國語學校
王姝婷 南洋模範中學
王舒悅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王瞳 錦州市錦州中學
王唯州 重慶外國語學校
王文迪 鞍山市第一中學
王曦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王夏青 山西省實驗中學
王夏陽 山東省實驗中學
王欣 徐州市第一中學
王欣然 耀華中學
王軒 鹽城中學
王也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王亦舟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印峰 衡水中學
王穎喆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玉 遼寧省丹東市第二中學
王越 如皋中學
王錚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王智奇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王子騰 格致中學
王宗超 杭州市第十四中學
魏薇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魏宇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魏雲晨 建平中學
文一鳴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翁光偉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鄔伊倩 上海中學
吳昊 復興高級中學
吳薊曄 嘉善高級中學
吳俊龍 徐州市第一中學
吳羚琦 蘇州中學
吳若菲 合肥市第一中學
吳詩敏 上海中學
吳奕旻 泰興中學
吳宇洲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伍捷 廣東省實驗中學
夏晶藝 長沙市第一中學
夏鑫 上饒縣中學
夏雪晏 格致中學
肖楚舟 武漢外國語學校
肖廣昱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肖嵐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肖杏宇 無錫市第一中學
謝夢丹 廣東省實驗中學
謝佩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謝伊羚 貴陽市第一中學
謝贇 上海市實驗學校
熊鷹 新海高級中學
宿冉冉 衡水中學
須蘊燁 行知中學
徐晨洋 南菁高級中學
徐德祥 上海中學
徐家畫 揚州中學
徐佳麗 曹楊第二中學
徐晉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徐沁 安慶市第一中學
徐日 中原油田第一中學
徐盛 南洋模範中學
徐天宇 勝利油田第一中學
徐薇倩 青浦高級中學
徐心怡 遼寧省沈陽市第二中學
徐藝恆 南通中學
徐益民 南通市第一中學
徐熠 通州高級中學
徐致遠 復興高級中學
徐子堯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
許晨琳 太倉高級中學
許達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許行 長沙市長郡中學
許諾 市北中學
許燁 廣東省實驗中學
嚴劼昱 南洋模範中學
閆珅 南開中學
顏浩洋 延安中學
晏瑩 蚌埠市第二中學
楊弘揚 南洋模範中學
楊佳天 本溪市高級中學
楊潔 市西中學
楊晶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楊璐嘉 盤錦市高級中學
楊夢純 鄭州外國語學校
楊仁炘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楊文揚 大同中學
楊彥芃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楊暘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楊洋 武漢市第二中學
楊亦澄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楊智琪 綿陽市南山中學
楊子洲 揚州中學
姚克成 西南位育中學
姚堯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葉端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葉倩茹 無錫市大橋實驗中學
葉志遠 泰興中學
衣然 育才中學
伊天陽 山東省實驗中學
殷浩仁 江都中學
尹秋霞 向明中學
尹志勇 重慶市復旦中學
游盈軒 萬年中學
於磊 舟山中學
於多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俞帆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余豐 武漢鋼鐵第三中學
於涵 山東省實驗中學
俞劍鋒 新海高級中學
俞凱琳 控江中學
於文哲 山東省實驗中學
於欣荷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余怡文 鄭州市第七中學
袁丁 重慶市復旦中學
袁航 海門中學
袁潔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袁帥 南京市金陵中學
岳麗 淄博市實驗中學
詹昊 黃岡中學
張奧博 大慶市鐵人中學
張馳昱 建平中學
張帆 徐州市大屯礦區第一中學
張昊 西北大學附屬中學
張慧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
張或天 靖江高級中學
張佳雨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張敬 常州高級中學
張軍 曹楊第二中學
張凱雯 松江二中
張雷 南匯中學
張琳 煙台第二中學
張林語 七寶中學
張瓊藝 市西中學
張尚 中牟縣第一高級中學
張世毅 南洋模範中學
張舜 復興高級中學
張思茗 建平中學
張天丞 大連市育明高級中學
張天瑞 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張溪 山西省實驗中學
張瀟 廈門市雙十中學
張瀟臨 如東高級中學
張曉宇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張心慧 控江中學
張旭 醴陵一中
張雅靖 唐山市第一中學
張亞彬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張一超 復興高級中學
張翼 曹楊第二中學
張游源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張宇航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張雨苔 七寶中學
張昱旻 山東省實驗中學
張煜 深圳中學
張雲宸 合肥市第一中學
張真達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張崢 上海中學
張子安 常熟中學
趙靜 山西省實驗中學
趙開 武漢鋼鐵第三中學
趙悅 吉林市第一中學
趙越 淮陰中學
鄭路 新海高級中學
鄭藝欣 東北育才學校
鍾一鳴 東北育才學校
鍾媛 福州市第一中學
周博言 揚州中學
周礪靈 泰興中學
周明正 泰興中學
周翔 無錫市大橋實驗中學
周小南 東北育才學校
周曉晴 控江中學
周心逸 衢州市第二中學
周軼群 市北中學
周誼潔 松江二中
周宇 東台中學
周雨青 長沙市雅禮中學
周震 上海市實驗學校
朱烽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朱駿 通州高級中學
朱黎君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朱凌 建平中學
朱千里 控江中學
朱前融 位育中學
朱思雨 東北育才學校
朱曉一 靖江高級中學
朱逸凡 上海中學
鄒力 市北中學
左天宇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左兆羊 長春市十一高中
E. 什麼樣的高中生可參加自主招生,有沒有什麼條件要求
好像沒什麼要求
F. 小升初什麼證書可以加分
1.教委和學校評選的證書。比如市三好,區三好,校三好等。再一個紅領巾回獎章,這個比較厲害,每答年全市評選也沒多少,含金量比較高。還有區級的藝術節獎項,比如海淀區藝術節鋼琴,長笛,繪畫等各類一二三等獎。
2.走特長路線的話,藝術類的考級證書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古箏10級,長笛9級等,當然這個只是入門門檻,畢竟都要現場考試。
3.科技創新類獎項,很少作為直接錄取的評判標准,但有個省市級別的獎項還是能為簡歷加分的。
全國小升初是小學生升入初中生的簡稱。按照中國義務教育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小學升入初中就讀是不需要升學考試的,大多為免試就近入學,但是民辦初中和部分公辦重點初中依然舉辦小升初的升學選拔性考試。
小升初考試的組織形式:
小升初考試大體可以總結為兩種主要形式,即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考查主要是數學和語文兩個科目,一般來說每科平均考試時間為60分鍾。
小升初考試是由各個學校半公開組織 的選拔性考試,因此它具有不穩定性和多樣性(各學校考試時間不一樣,出題角度不同)。針對這樣的特性,目前的社會上呈現出眾多紛繁復雜的應考策略。
很多家長的文章中也把小升初簡寫為:xsc。
G.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的發展歷程
1985年,張連昌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86年,顧芝誠老師被評為全國千名優秀教師。
1988年9月,丁國誠被評為常州市勞模。
1989年9月,丁國誠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199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視察華中。
1993年9月,曹鎖元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6年6月,吳昊同學參加漢城第一屆國際少年數學競賽,榮獲金牌。
1997年9月,練文被評為省優秀班主任。
1998年,潘溪民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98年,張放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98年6月,初、高中分設,成立華羅庚實驗初中。
同年7月 羅斌同學以704分高分獲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1999年12月,省教委批准學校冠名為「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2000年4月,學校被確認為基本達到國家級示範普通高中標準的省級重點高中。6月被確認為「江蘇省模範學校」,同年學校被評為2000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2000年11月12日,學校與金壇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數學學會聯合舉辦紀念華羅庚誕辰90周年活動,王元、楊樂等院士為省數學奧賽華中培訓基地揭牌,並與學生座談。
2000年,該校被授予江蘇省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學校。
2002年10月,隆重慶祝建校八十周年,建「仰韓亭」,以紀念開金壇中等教育先河之韓大受先生。
2003年,全國高中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江蘇省共7人入選全國冬令營,該校韓斐、曹志敏兩位同學名列其中。
2003年,陳月月同學代表常州市參加江蘇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獲得第7名。
2003年2月,潘溪民當選江蘇省第十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
2004年,邵雯同學代表常州市參加江蘇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獲得第3名。
2004年3月,該校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
2005年6月,省華中與北京林氏房地產有限公司合資創辦民辦股份制學校江蘇省華羅庚實驗高中。
2005年,褚婷同學代表常州市參加江蘇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獲得第3名。
2005年10月,在文廟明倫堂遺址新建明倫亭、樹文廟明倫堂遺址碑,1952屆校友中科院院士周遠題詞「服膺師說」。
2005年,該校被南京大學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
2006年,該校達清華、北大線共8人,創歷史新高。莫飛龍、趙芸、陳梓、袁慧佳、薛俊龍等5位同學高考總分躋身常州市前10名。
2007年,該校代表江蘇省參加在重慶舉辦的「全國中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金獎。
2007年,該校錢鵬同學達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並保送揚州大學。
2007年9月,沈旺盛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8年,該校參加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國際中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金獎。
2008年,崔國明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2008年2月,潘溪民當選江蘇省第十一屆省人大代表。
2008年4月,崔國明被評為常州市勞模。
2008年,黃業飛、唐嘯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楊洪愷等13位同學獲得江蘇省一等獎。2008年 湯汝敏同學獲得全國信息技術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
2008年10月11日,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來該校視察指導工作。
2009年3月,華羅庚實驗高中與美國潘·福斯特高中聯合辦學,創辦美國潘·福斯特高中中國班。
2009年6月,該校崔力、吳昊、衡山、周嘉聲等同學參加第二十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分別獲得化學、工程學一等獎。
2009年9月10日,校友華羅庚、鄧建軍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9月20日,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副總理李嵐清在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市長王偉成、金壇市委書記方國強、市長奚文彪等領導陪同下視察金壇。李副總理向省華中潘溪民校長贈送親筆題詞:「發揚華羅庚精神,造就高素質人才」。 李副總理勉勵潘校長把華羅庚中學辦得更好,他說:「華羅庚精神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勤奮、博學、鑽研、創新。
2009年9月,譚瑞軍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9年12月,省華中被評為首批江蘇省和諧校園。
2009年12月,省華中被評為首批江蘇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
2010年2月2日,省教育廳副廳長、省教育工委副書記胡金波來省華中視察指導工作,一同視察指導的還有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陸志平、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王國強、省教育廳督導室領導曹國平、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處處長趙曉群、省教研室書記副主任鞠文燦、省教育廳基教處副處長路岳新等省領導,常州市教育局韓濤局長、沈梅副局長、常仁飛副局長、金壇市人民政府趙鋼超副市長、金壇市教育局李達局長等陪同視察。
2010年2月,省華中檔案室被授予江蘇省檔案工作三星級單位。
2010年3月25日,省華中創建「華羅庚班」儀式啟動,拉開了金壇市紀念華羅庚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的帷幕。潘溪民校長、段鎖慶老書記、華老子女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華陵、華蜜等出席儀式。
2010年3月,省華中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
2010年4月22日,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應邀來省華中為高三全體學生作專題報告。
2010年4月,省華中被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綜治辦、江蘇省公安廳評為「江蘇省平安校園」。
2010年5月,省華中2010屆高三學生湯汝鳴同學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提前錄取。
2010年5月9日,省華中在圖書信息中心舉行素質教育報告會,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教育局領導、兄弟學校校長以及部分學生家長、省華中全體老師參加了會議。
2010年5月,潘溪民校長在全省星級高中校長會議上介紹了省華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他的《努力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一文被教育部指定為2010年全國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並在省級刊物《江蘇教育報》發表。
2010年5月,省華中被常州市教育局授予「常州市中小學生命教育項目學校(第三批)」。
2010年6月6日,常州市教育局常仁飛副局長、金壇市四套班子領導趙鋼超副市長等視察省華中,指導高考有關工作。
2010屆省華中學生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1人(常州市共2人),達清華、北大線共3人(2010年清華、北大在江蘇共招90人)。東南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在全省招50名特等生,常州市考取8人,其中省華中佔5人。理科一本達線率56%,本科上線率達83%。
2010年6月18日,拆除維克後樓。
2010年7月1日,譚瑞軍老師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0年7月,省華中圖書信息中心被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評為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先進集體。
2010年9月1日,段鎖慶、柯小英、潘溪民編著的《仰望華羅庚》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年9月14日,省華中語文組被評為常州市首屆示範教研組、外語組被評為常州市優秀教研組。
2010年10月1日,1960屆高中校友河北大學教授章旭坤先生回母校探望,並將著作《滄桑歲月人生感悟》贈予母校留念。章教授1960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到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工作,參與了我國兩彈研製的開創性工作,是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和地下核試驗等工作的重要參與者。
2010年10月11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陳國祥副校長一行來省華中看望實習生,與潘溪民校長、姚鎖生副校長座談。南師大領導、專家對省華中優良的校風、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學習環境表示贊賞。
2010年10月23日上午,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品牌中國30年30人」當選者榮泳霖先生在金壇市人民政府許小波副市長等領導陪同下考察省華中。榮董事長一行視察了校園和校史館,聽取了潘溪民校長關於學校歷史和發展現狀等情況介紹。
2010年10月23日下午,江蘇教育電視台書記、副台長孫其華研究員、《未來科學家》編輯部主任李統一、《江蘇教育新聞》執行製片人王莉莉等一行來省華中考察。潘溪民校長向來訪領導介紹了省華中「弘揚華羅庚精神,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及一些做法,並接受了省教育電視台記者的采訪。
2010年10月27日下午,1989屆校友美國馬里蘭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舒偉探望母校,並在圖書信息中心報告廳作報告。
2010年11月9日晚,原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夏國洪教授、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振南先生應潘溪民校長邀請,在圖書信息中心報告廳為師生作報告,並在省華中建立「航信羅人基金」。
2010年11月9日晚,1983屆校友、國防科技大學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宇航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湯國建教授回母校省華中看望在校學生和老師,並向潘溪民校長贈送「神州」號載人飛船模型。
2010年11月10日上午,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和港澳地區參加第十五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總決賽的選手和教練數百人來省華中參觀。
2010年11月11日,為期兩天(11、12日)的常州市高三語文教學研討會在省華中召開,來自全市各地的語文教育專家和高三語文老師百餘人參加了這次研討會。
2010年11月12日,省華中接受常州市政府教育督導團、金壇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素質教育督導檢查。督查組認為,省華中能夠嚴格執行「五項嚴規」,辦學理念先進,辦學行為規范,素質教育特色鮮明。
2010年11月12日,潘溪民校長、原省華中書記段鎖慶同志應邀參加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行的華羅庚思想研討會。
2010年11月13日下午,共青團江蘇省華羅庚中學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在圖書信息中心舉行。於水同志當選校團委書記。
2010年11月23日下午,常州市教育裝備中心領導、專家在金壇市教育局繆錫青副局長陪同下來省華中督導檢查。檢查組認為省華中在校園網、圖書館、實驗室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常州市前列,校領導教育觀念先進,學校特色明顯。
2010年12月6日,省華中榮獲第22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小學生(江蘇地區)金鑰匙科技競賽團體賽二等獎。潘溪民校長被評為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
2010年12月7日晚,常州市教育局丁偉明局長應邀來省華中講學。
2010年12月11日,省華中被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為「2007-2009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
2010年12月14日,省華中被確認為江蘇省價格誠信單位。
2010年12月16日,傑出校友、中科院院士孫樞先生給潘溪民校長、段鎖慶老書記來信,隨信寄來三張自己精心製作的《新年幸福》賀卡,送給潘校長、段書記和語文老師。
H. 求2009西安交大自主招生名單
董悅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周家駒 北京市育英中學 北京 西安交通大學
郭曉鵬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陳夢醒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劉夢露 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謝瑤 河北省滄州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徐慧璇 河北省滄州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劉競澤 河北省滄州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楊松 河北省邯鄲市第三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蘇小剛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王晨輝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慶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永超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孟憲博 河北省廊坊經濟技術開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天翼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中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旭東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侯方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存凱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王偉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陸宇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董靜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東陽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王欣偉 河北省涿鹿縣北晨學校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霍梟琳 河北正定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郝夢茜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董金虎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吳會寅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夏彬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王兆豐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劉曉茜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孟一帆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河北 西安交通大學
閆麗晶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國鋒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葛怡瑋 山西省長治市第二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楊曉宇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韓雁超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延禹 山西省實驗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馬強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李劍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元佳敏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劉慧 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附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宮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梁丹曦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杜維嘉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學校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張朋 山西省運城市康傑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趙博雄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董江波 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閻鵬 太原市第五中學校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李敏 太原市第五中學校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李忠愷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張家瑞 遼寧省本溪市高級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王成江 遼寧省本溪市高級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戴冬雪 遼寧省昌圖縣第一高級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姜嘉媛 遼寧省大連市第八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鄭少博 遼寧省大連市第八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於澤鯤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四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王宇瀟 遼寧省大連育明高級中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馮思文 遼寧省東北育才學校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王笑竹 遼寧省東北育才學校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徐強 遼寧省東北育才學校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張子昂 遼寧省撫順市第十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王小澤 遼寧省阜新市實驗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郭瑞琪 遼寧省阜新市實驗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裴笑營 遼寧省鐵嶺市高級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吳紹男 遼寧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劉可佳 沈陽市第二中學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於海悅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哲男 吉林省實驗中學 吉林 西安交通大學
楊薇 吉林省實驗中學 吉林 西安交通大學
戚霽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中 黑龍江 西安交通大學
孫煒 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一中 黑龍江 西安交通大學
夏驥遠 黑龍江省綏化市第一中 黑龍江 西安交通大學
李慧嫻 江蘇省常熟市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范楓 江蘇省常熟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進珂 江蘇省常熟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唐禕煒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王寶黎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孫鏡凱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陳紹琮 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陸鑫 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符旦 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曹榮 江蘇省東台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王亞洲 江蘇省高郵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趙芮 江蘇省海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何曠 江蘇省海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希金 江蘇省海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錢程亮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韓濤 江蘇省淮陰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宗旭 江蘇省江都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徐蒙蘭 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然 江蘇省姜堰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劉智 江蘇省姜堰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殷黎玥 江蘇省姜堰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錢曉燕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依霏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鄭珉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王健 江蘇省崑山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楊博文 江蘇省崑山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文韜 江蘇省崑山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邵駿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柳曉陽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葉嘉浩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彧文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顧天銘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丁澄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徐驍棟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然 江蘇省沛縣第二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陳帥宇 江蘇省啟東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馮豪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袁劍峰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周明檣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家宬 江蘇省清江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徐鴻鑫 江蘇省如皋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沈錢鋒 江蘇省如皋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王思奇 江蘇省蘇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顧運 江蘇省蘇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蔣雨婷 江蘇省蘇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徐方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南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楊雪嬌 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何晨翔 江蘇省泰興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逸凡 江蘇省泰興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蔡焯 江蘇省天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張鑫鑫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馬飛飛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曹思遠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符曉怡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曹哲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劉添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韓陽 江蘇省揚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婁雨悅 江蘇省揚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史煦 江蘇省揚州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徐康寧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劉鵬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王洪恩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沈洪楓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安石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沙漠 江蘇省運河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丁宇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季曉偉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周宸霏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黃銳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史帆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晏偉清 南京市金陵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李建達 南京市金陵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屠翔宇 南京市金陵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余成誠 浙江省慈溪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許騰飛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魏皓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陳駿 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陳瀟瀟 浙江省溫州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袁振超 浙江省諸暨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諸葛天宏 安徽省滁州中學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方舟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第一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吳徐凡 安徽省來安中學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彭越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代世豪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學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王岑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學 安徽 西安交通大學
陳喆歆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福建 西安交通大學
陳鴻濱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 福建 西安交通大學
康樟平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劉雷鳴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胡沁宇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陳思遠 江西省余江縣第一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龍兆文 南昌市第十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劉暢 南昌市第十中學 江西 西安交通大學
胡耀天 濟鋼集團有限公司高級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李明彥 山東省德州市第二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田甜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郝曉明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賈雅潔 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張鳳華 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魯加凱 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劉文揚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黃凱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岳鵬程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田冉 山東省濟寧市育才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張敬強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鳳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宋有波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鳳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許楊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鳳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劉方舟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陳超 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穆陽 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孫淑敏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冉思源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田垚暐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趙乃龍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薛冰 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李成蹊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陳群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李軒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王茂健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黃驍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劉強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劉弘光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石皓文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王威武 山東省棗庄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王凱 山東省章丘市第四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趙憲澤 山東省章丘市第五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有曉宇 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王斌 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邢一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張振國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董夢舒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沈丹紅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單超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王青於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孟磊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劉嘉暢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源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邊慧傑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傳禹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芳沛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任志超 河南省洛陽市東方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郭欣 河南省洛陽市東方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馮天宇 河南省漯河市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玉林 河南省漯河市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趙唯時 河南省漯河市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咪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柳岸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路明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庚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劉易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段國棟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聖明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高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竇鎔飛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一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劉向東 河南省杞縣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辛皓明 河南省沁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魏星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蔣文 河南省實驗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楊書豪 河南省西峽縣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弛 河南省新安縣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賈兵 河南省新安縣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艷鵬 河南省許昌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睿 河南省宜陽縣第一高級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榜 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特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魏子薦 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邱肅肅 鄭州市第十六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劉楠 鄭州市第十六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魏東 鄭州市第十六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馬曉彬 鄭州市第十六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明煒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郭榮明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沐峰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邢慧媛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啟帆 鄭州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王碧陽 鄭州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周暢 鄭州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馮卓 鄭州市第一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崔浩 鄭州外國語學校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李然 鄭州外國語學校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韓若愚 鄭州中學 河南 西安交通大學
王曦 湖北省鄂州高級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李鴻雁 湖北省江漢油田廣華中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吳曾陽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朱澤翔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孔越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萬智 湖北省仙桃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張人天 湖北省仙桃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劉明皓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屈俊 湖北省宜昌市三峽高級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周航 湖北省鍾祥市第一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鄧衍澄 湖南廣益實驗中學 湖南 西安交通大學
孫揚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湖南 西安交通大學
張峰 湖南省衡陽市第八中學 湖南 西安交通大學
尹明翔 湖南省懷化市第三中學 湖南 西安交通大學
蔣入樺 湖南省懷化市第三中學 湖南 西安交通大學
劉光吉 重慶市巴縣中學校 重慶 西安交通大學
彭博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重慶 西安交通大學
虞文澤 成都市鐵路中學校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鄧秋霖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楊春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劉人瑋 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李澤堯 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王越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劉曉鳳 四川省彭州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張宇 四川省彭州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劉潘 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李健 陝西省寶雞石油機械廠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金登輝 陝西省咸陽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李津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鄒雯軼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崔志超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劉朝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楊藝歆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袁伯陽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郭璨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竇青雲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王超君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尹詹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許可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王嘉瑋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時琛程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楊夢真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魏堯 西安市黃河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倪宇飛 西安市黃河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倪駿康 西安市黃河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齊鵬飛 西安市慶安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問瀚霖 西安市慶安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萬俊南 西安市慶安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李斯盟 西安市慶安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馬健 西安市慶安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喬揚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劉全宇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蘇曦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張博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趙少斐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盧岩濤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王小罡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仲夏 甘肅省武威市第二中學 甘肅 西安交通大學
辛晨 北京市第九中學 北京 西安交通大學
江芝嶢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 黑龍江 西安交通大學
章如陽 浙江省溫嶺中學 浙江 西安交通大學
陳聰聰 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丁曉津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 湖北 西安交通大學
裴昕奇 山西省臨汾市第三中學 山西 西安交通大學
趙鳳祥 遼寧省凌海市第一高級 遼寧 西安交通大學
龔晨 四川省綿陽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楊天琦 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顧郁煒 江蘇省啟東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夏思綺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 西安交通大學
呂鍇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張正 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 山東 西安交通大學
於斯哲 四川省科學城第一中學 四川 西安交通大學
I. 2016年金壇華羅庚中學自主招生錄取名單
2016年金壇華羅庚中學一般都是自主招生考試結束後半個月到1個月這樣就公布正式錄取,你要自己多關注,別錯過時間了。只要你的名字出現在正式錄取名單中,就肯定是被錄取了。
J. 惠州市華羅庚中學好還是惠州市光正實驗學校好
惠州市光正實驗學校真的不好,我在那裡上了兩年半高中,那裡的學費一年12800左右,生活超市東西貴的你不敢想像,一套夏季校服就200,冬裝更貴(比如風衣700),伙食差就不說了,一頓飯是固定搭配沒得選還收十多塊,平均一個半月搞一次活動,經常收取各種費用,什麼社團費50或100不給就滾啊(因為社團是由學生組織的,他們的黑暗去了你就知道,然後收了費除非你和社長關系好不然就是白交錢也參加不了活動),學校經常收什麼試卷報紙特殊活動車費手續費練習冊等費用,我影響最深的是有一次聽到一個領導說的話「我們要把光正做成一個品牌」,沒錯,他們不會管你在學校過得怎樣,他們只知道錢,他們每年都會從別的學校拉一些成績突出的學生,等到他們考試知名大學在發獎學金還在校門口掛紅底黃字的紅布(醒醒吧,你去這就是交學費的,其中一部分還當了別人的獎學金!),他們會想方設法把你趕出學校,要不開出要不停課記大過,這就是光正為什麼紀律嚴的原因,這個學校沒有公平可言,對好學生他們會無視對方的所有過錯甚至主動發手機這種違禁品,關系還要跟他們相處好,像關系不好成績又差在學校又沒有勢力的學生去了就是煎熬。他們每次搞活動都會託人或記者宣傳。
總之,這個學校就是爛!!!而且唯一讓我滿足的就是校服好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