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招電話 > 臨海市湧泉中學電話

臨海市湧泉中學電話

發布時間:2021-01-02 11:09:00

『壹』 湧泉鎮的歷史人文

湧泉千年古鎮,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湧泉經濟、文化、教育較為發達,諸多方面居於臨海乃至台州的前沿。在鳳凰山麓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是迄今為人們所了解臨海境內人類活動的最早信息。西嶴村吃酒坦古窯址發現,證明東漢晚期的湧泉,以陶瓷為主的手工業生產已達到相當水平,工業經濟處於萌芽狀態。管嶴成為臨海最大的磚場。晉代出現湧泉地名,建起了佛教聖地-------延恩寺(又名湧泉寺),成了臨海佛教的發祥地。唐代,湧泉是臨海的重要港口和商貿中心之一,在新亭頭設鹽監,成為台州的鹽業集散地。南屏書院是宋、明、清三代很有名氣的書院,也是湧泉文化教育的發祥地,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宋代宰相杜范、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清代左侍郎馮甦都在這里念過書。唐代大詩人顧況、高僧懷玉等名人名士,也在湧泉留下足跡和身影。尤其是明末清初,湧泉的文化、教育,稱得上台州、臨海之冠,涌現了不少文人顯宦。據史料記載,有侍郎1人,進士4人,舉人29人。出現了列傳正史的第一個台州人任旭,唐代名僧懷玉,明代抗倭烈女馮光奴、抗倭名將王士琦的老師馮良念、著名女詩人陳珍,還有勤於學術的清初左侍郎馮甦、著名旅遊文學家馮賡雪等。
人文薈萃,造就了湧泉從古到今的人文古跡,也推動著湧泉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湧泉主要景區有延恩寺、南屏山、蘭田山。古寺古院和山水風光交相輝映,人文與自然並存,已吸引眾多的遊人。延恩寺以寺院建築為核心,柔合了四周秀麗的自然環境,有著濃厚的宗教文化、優美的園林風貌,供人觀嘗、休閑、聚會、佛事等多種功能活動,也成為今天佛學教學的搖籃,現就學弟子近百名。該寺院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坐落在三面青山環抱的山嶴之中。前幾年,該寺院又得到大規模修建,整個寺院佔地面積擴大到20畝。如今面貌全新,氣勢恢宏。被稱為「延恩八景」也得到相繼開發。站在寶塔內俯觀,古井、瀑布、低丘、溪流、涼亭,盡收眼底,「佛果園」與成片的橘林,並駕齊驅,中間的古柏群錯落有致,好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圖。而東南面的南屏山景區,以南屏書院為代表作,形成了以山為景,景外有景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南屏山10景是清代地理學家馮賡雪的點晴之作,有「星湖漾水」、「雙尖插筆」、「天柱擎雲」、「九龍雷泉」、「樓石棲霞」、「鳳台遠眺」、「西江泛月」、「鰲峰倚漢」、「紫岩映日」、「天門雲梯」等,且一景一誦,一誦就是一首詩,每首詩都是對南屏山每個景物、景像作了具體、生動的描寫。從延恩寺北上的蘭田山景區,由眾多山頭組合的天然景觀,有的形如大船,有的形如石柱,還有的石頭給人一種無窮的想像。人文景觀中還有歷史遺存的古田園、古橋梁、古宅院、古村莊、古城垣等。在這里你不但可領略到一處古鄉風、古韻味甚濃的歷史見證,還可以找到古人使用的石制工具和原始的農耕方式,甚至還可尋覓到刀耕火種的痕跡,更可體味到以前山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古代燦爛,現代輝煌。1958年,湧泉獲得農業十大豐收,成為台州唯一受到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公社。改革開放以來,湧泉,又成為文化名鎮、教育強鎮、農業重鎮、工業新鎮。特別是衣食之源,關系民生的農業,湧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柑橘面積、產量躍居全市第一,糧食生產名列全市前茅。在接受農業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方面,湧泉也棋高一著,在全市第一個辦起小農場、農牧場、奶牛場,率先改種矮稈稻、無核橘、白毫茶,最早採用短材扦插法殖茶、半機械化制茶,茶農選育的藤茶被定為省級地方良種茶、推廣到全省和安徽,水古茶還作為全國良種茶樹,在昆明世博園中示範種植。2007年12月4日,作為浙江省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三位一體」建設,全省現場會湧泉召開,在全省推廣;浙江省農辦和浙江省電視台聯合舉辦的「新農村沖擊播」特色鄉鎮評選,湧泉又進入全省前十名;還有台州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現場會也在湧泉召開。省委組織部專門發文推廣湧泉「學分制管理」做法。這些先進典型,都充分說明了湧泉對農業的改革創新。以農帶工,以農養工,使湧泉經濟繁榮,結構合理,工業快速發展。目前,湧泉工業以船舶修造、醫葯化工、機械製造、綉衣等為主導產業。全鎮擁有大小企業150家,規模上企業22家,工業產值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實現平穩增長,在全市創下了「湧泉速度」。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一些外地客商趨之若鶩,紛紛看上這片熱土,爭相落戶,引進資金總額達8.05億元。2007年,全鎮工業產值24.5億元,工商稅收6110萬元,其中地稅1593萬元。各企業都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管理,研發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在創業創新和產品研發、銷路上有了新突破。台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的造船技術和管理水平在全市處於領先地位;市實力企業--------浙江沙星醫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主導產品環丙系列中間體,佔全國總量的6成以上;台州旭日機械有限公司被臨海市命名為「工業十佳企業」……集鎮建設、園林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今非昔比。昔日的舊房、老路,如今已改頭換面。鎮區面積不斷擴大,集鎮功能逐步完善。新建的靈泉街、豐收路等主街道,商鋪林立,市場貿易興旺。居民盼望已久的江濱公園,即將啟動建設。康莊工程實施、園林村與生態村建設和村莊整治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鎮村內道路硬化、房前屋後綠化,通村道路硬化率90%以上,主要道路綠化率和鎮村內生活垃圾處理率均達10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6平方米;50%的村已通過市級園林村或整治村合格驗收,梅峴村、新花街村,2005年分別榮獲「台州市小康示範村」、「生態村」稱號。2007年,外嶴村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示範村,梅峴村被評為省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今天的湧泉,人居環境優化,基本形成生態鎮格局。鎮、村文化教育環境錦上添花,校舍大改善,合計投資近千萬元,具有一流水平,建成湧泉中學學生宿舍樓、湧泉中學運動場、湧泉小學教學樓、中嶴小學教學樓,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2004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強鎮。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級生態鎮、省體育強鎮、省小康型老年體育鎮、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台州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集體等。

『貳』 臨海歷史

【基本概況】
臨海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梭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東南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1年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遷台州行署至椒江,設立台州市。臨海市由台州市代管。

【風土人情】
早年,在我們的古城區內,有一個「水龍會」,水龍很多,都藏在城區各處的廟里,清河廟、魚棚廟、玄帝廟、崔王廟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沒有發生情況,都雷打不動地照例出來聚會活動一次,比試一下本領的高低,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廟里的漆黑木柵大門上,都顯赫地寫著「太平公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支由強壯的年青人組成的業余的救火隊伍,義務地擔負著城區及近郊各處救火職責。水龍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機,水龍頭就是一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有常備不懈的警覺感,水龍的渾身上下都漆著火紅的顏色;除了水龍還有很多的提水桶,這提水桶與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隻只半圓桶體的形狀平穩整齊地掛在牆壁上(使用時拿下使用),那渾身火紅顏色的半圓桶體的桶面上,一隻只都寫著「太平桶」三字。
水龍會每年一次聚會活動,選擇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各廟里的水龍全部聚集在一起,噴射用柴草高疊起來偽裝的敵情(火堆),年輕的小夥子頭戴藤帽,腳打綁腿,動作迅速爭先恐後爭著要最先噴水,水龍是雙缸體的壓力抽水機,兩邊均有粗大的壓桿,需要七八個人一起進行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水壓越高才會射得有力射得遠射得准。這么多水龍,小夥子們個個奮不顧身拚命地上下擠壓,水龍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密的水網,蔚為壯觀,水直射到火堆上,發出嗤啦啦的響聲,博得了圍觀群眾的一陣陣歡呼。小夥子們驚人突出的表現,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和傾慕,老年人古風依舊,笑眯眯地點劃著談論著現場的情景及自己當年的風采。水龍會的活動都在八九月份的時節舉行,其實這是對水龍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實地檢驗及人們對水龍的實際熟練操的一次觀摩演習。早年年關前後一般是居民發生火災的多發時期,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活動,實際上就是為居民在年關時期萬一發生火災的一個事先的准備工作,常備不懈,嚴陣以待。
在早年古城內的街坊巷間的空凹處,時常會發現築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蓋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這就是為「水龍會」。准備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發生情況,隨時可打開使用。
現在,「水龍會」隨著歷史時代發展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在對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還是功不可沒的。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臨海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重要發源地之一,1982年該市鄉鎮組織最早實踐探索創辦股份制企業。目前,臨海經濟正迅速轉向現代工業型,處於台州市區域經濟北翼中心的地位。臨海發展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政策完善,文化底蘊深厚,人文素質較高。臨海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省委作出「港航強省」、打造溫台沿海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後,臨海審時度勢,積極啟動頭門港的開發建設,這將引領我市經濟實現從內陸時代向陸海聯動時代的戰略性轉變。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臨海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躍居全省開發區第14位,東部區塊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西部道口經濟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沿靈江產業帶發展迅速。注重可持續發展,重抓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增強發展後勁,實際利用外資居台州市第一位。同時,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臨亞」、「彪馬」、「盈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市成為中國唯一的優質柑橘基地重點縣(市)。
農業:臨海是浙江省小康縣市。臨海無核蜜桔生產居浙江首位,「臨海宮川」牌、「岩魚頭」牌柑桔是名牌產品。楊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質優。臨海是中國茶葉基地,古代貢品「臨海蟠毫」現為中國名茶。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臨海的羊岩勾青、臨海蟠毫、西蘭花、臨海蜜桔、聚丙烯繩索繩纜等5個農產品再次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8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的有12家,銷售收入達4.2億元。
工業:有機械電子、建築材料、醫葯化工、工藝美術和旅遊用品等主導產業。建築材料、旅遊用品、機械電子、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增長速度強勁。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1家。偉星集團已通過股票上市輔導期驗收,德仁竹木、華海葯業進入股票上市輔導期。臨海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紐扣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眼鏡產銷地。集裝箱底板、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等產品的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微型汽車生產填補省內空白。
建築材料:浙江德仁集團為中國復合板生產行業最大企業。
醫葯化工:浙江華海葯業集團為省級企業集團。
第三產業:臨海的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國家AAAA級江南長城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及眾多省級旅遊度假區。
園區建設:省級臨海經濟開發區和市級四大工業園區規劃已全面完成編制,其中沿海工業園區已列入國家級浙江省化學原料葯基地,規劃面積從4平方公里擴大到20.7平方公里。
對外經濟:偉星集團、台州立發、春和公司、德仁集團等分別在美國、中東、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叄』 台州臨海的所有普高和職高的名稱

普高:台州中學、回浦中學、大田中學、杜橋中學、第六中學、新時代中學、白雲中學、內靈江中學(屬於容普高與職高藝術、初中結合的學校)、第五中學(屬初中,教育局在2002批准設立普高)、城西中學(初中高中結合)、湧泉中學(教育局批准設立高中)、白水洋中學。
職高: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第一職高)、高級職業中學(第二職高)、臨海市職工學校、臨海警備育才學校、靈江中學職高部。
這是比較齊全了。

『肆』 塘里中學的校長是不是周才行

台州學院附中
永豐鎮中學
台州初級中學
白水洋中學
臨海外國語學校
城西中學
回浦實驗中學
尤溪鎮中學
臨海中學
邵家渡中學
臨海五中
湧泉中學
靈江中學
杜橋實驗中學
塘里中學
杜橋鎮中學
汛橋鎮中學
學海中學
大田初級中學
桃渚中學
東塍鎮中學
沿江鎮中學
桐峙中學
上盤中學
大石中學
匯溪鎮中學
湧泉中學
哲商小學
東塍鎮中心校
邵家渡中學
哲商現代實驗小學
匯溪鎮中心校
市外國語學校
杜橋實驗中學
臨海小學
河頭鎮中心校
回浦實驗中學
杜橋鎮中學
巾山小學
白水洋鎮中心校
臨海中學
學海中學
巾山實驗小學
括蒼鎮中心校
臨海五中
上盤中學
臨師附小
尤溪鎮中心校
靈江中學
永豐鎮中學
古城小學
湧泉鎮中心校
塘里中學
桃渚中學
回浦實驗小學
沿江鎮中心校
汛橋鎮中學
沿江鎮中學
西郊小學
大田初級中學
白水洋中學
大洋小學
東塍鎮中學
匯溪鎮中學
永豐鎮中心校
杜橋鎮中心校
桐峙中學
江南中心校
杜橋實驗小學
大石中學
上盤鎮中心校
城西中學
汛橋鎮中心校
新時代小學部
尤溪鎮中學
小芝鎮中心校
哲商小學
永豐鎮中心校
哲商現代實驗小學
汛橋鎮中心校
臨海小學
匯溪鎮中心校
巾山小學
河頭鎮中心校
巾山實驗小學
白水洋鎮中心校
古城小學
邵家渡中心校
臨師附小
東塍鎮中心校
回浦實驗小學
括蒼鎮中心校
大洋小學
尤溪鎮中心校
小芝鎮中心校
湧泉鎮中心校
西郊小學
沿江鎮中心校
鹿城小學
上盤鎮中心校
江南中心校
杜橋鎮中心校
大田中心校
桃渚鎮中心校

『伍』 有誰知道今年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九集鎮湧泉中學有多少人考上南一中了

我只知道絕對不會超過50個

『陸』 2016年克山縣湧泉中學中考分數線

2016年克山縣湧泉中學中考分數線,

6月中考後才知道。

可參考近3年的分數線。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柒』 臨海是那裡啊

臨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稜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57.24億元,全市工業企業有6200多家,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全市農村經濟純收入3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全市超億元市場4個,超5000萬元市場18個,市場商品成交額達27.1億元。199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25元,跨入了小康縣市行列。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臨海是浙江省省轄市,台州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西北距省會杭州市245公里。介於北緯28°40′~29°04′,東經120°49′~121°41′之間。東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區和黃岩區,西連仙居縣,北與天台縣、三門縣接壤。東西最大橫距8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4公里,陸地總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境內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括蒼山脈由西南向東伸展,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米,為浙東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諸山環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中部是斷陷盆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7%,平原面積佔22.8%,水域面積佔6.5%。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8℃,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為梅雨季節,7~9月以晴天為主,夏秋之交台風活動較頻繁。

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一高峰,被稱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紀祖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嶽圖序》雲:「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臨海海岸線長227公里。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
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6.5%。
臨海市位於台州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1℃,全年積溫5370℃,無霜期241天,平均蒸發量1231.4毫米,屬濕潤地區。
電力: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壓輸電線路4000多千米,年供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建有臨海括蒼山風電場。
水產:潮間帶灘塗面積8.7萬畝。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品種繁多,利於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著名的東磯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魚時 魚、石斑魚、鰳魚、馬鮫、海鰻、墨魚及對蝦、梭子蟹等海產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市),有林地2073萬畝,總蓄積量282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5萬立方米;經濟特產林20.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6%,有國家保護樹種鍾萼木、浙江樟、花櫚木、凹葉厚朴等19種,野生動物90餘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鹿等11種,省級7種。
旅遊: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東湖公園、桃渚戚繼光抗倭古城、武坑風景區、大坎頭珊瑚岩。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被命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礦藏:有各類礦產22種,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礦產為主。蘭田鄉的墨色花崗岩被譽為「世界花崗岩之王」,總儲量可達1億立方米。東海海域發現油氣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明隆慶《岳州府志》載,縣境「左挹洞庭,右接蘭澧」,取「洞庭蘭澧諸水各安其流」之義名縣。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捌』 《臨海集》的臨海是哪裡

浙江省台州臨海市,

臨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稜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57.24億元,全市工業企業有6200多家,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全市農村經濟純收入3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全市超億元市場4個,超5000萬元市場18個,市場商品成交額達27.1億元。199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25元,跨入了小康縣市行列。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自然地理

臨海是浙江省省轄市,台州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西北距省會杭州市245公里。介於北緯28°40′~29°04′,東經120°49′~121°41′之間。東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區和黃岩區,西連仙居縣,北與天台縣、三門縣接壤。東西最大橫距8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4公里,陸地總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境內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括蒼山脈由西南向東伸展,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米,為浙東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諸山環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中部是斷陷盆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7%,平原面積佔22.8%,水域面積佔6.5%。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8℃,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為梅雨季節,7~9月以晴天為主,夏秋之交台風活動較頻繁。

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一高峰,被稱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紀祖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嶽圖序》雲:「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臨海海岸線長227公里。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
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6.5%。
臨海市位於台州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1℃,全年積溫5370℃,無霜期241天,平均蒸發量1231.4毫米,屬濕潤地區。
電力: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壓輸電線路4000多千米,年供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建有臨海括蒼山風電場。
水產:潮間帶灘塗面積8.7萬畝。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品種繁多,利於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著名的東磯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魚時 魚、石斑魚、鰳魚、馬鮫、海鰻、墨魚及對蝦、梭子蟹等海產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市),有林地2073萬畝,總蓄積量282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5萬立方米;經濟特產林20.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6%,有國家保護樹種鍾萼木、浙江樟、花櫚木、凹葉厚朴等19種,野生動物90餘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鹿等11種,省級7種。
旅遊: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東湖公園、桃渚戚繼光抗倭古城、武坑風景區、大坎頭珊瑚岩。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被命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礦藏:有各類礦產22種,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礦產為主。蘭田鄉的墨色花崗岩被譽為「世界花崗岩之王」,總儲量可達1億立方米。東海海域發現油氣田。

歷史沿革

明隆慶《岳州府志》載,縣境「左挹洞庭,右接蘭澧」,取「洞庭蘭澧諸水各安其流」之義名縣。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風土人情
早年,在我們的古城區內,有一個"水龍會",水龍很多,都藏在城區各處的廟里,清河廟、魚棚廟、玄帝廟、崔王廟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沒有發生情況,都雷打不動地照例出來聚會活動一次,比試一下本領的高低,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廟里的漆黑木柵大門上,都顯赫地寫著"太平公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支由強壯的年青人組成的業余的救火隊伍,義務地擔負著城區及近郊各處救火職責。水龍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機,水龍頭就是一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有常備不懈的警覺感,水龍的渾身上下都漆著火紅的顏色;除了水龍還有很多的提水桶,這提水桶與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隻只半圓桶體的形狀平穩整齊地掛在牆壁上(使用時拿下使用),那渾身火紅顏色的半圓桶體的桶面上,一隻只都寫著"太平桶"三字。
水龍會每年一次聚會活動,選擇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各廟里的水龍全部聚集在一起,噴射用柴草高疊起來偽裝的敵情(火堆),年輕的小夥子頭戴藤帽,腳打綁腿,動作迅速爭先恐後爭著要最先噴水,水龍是雙缸體的壓力抽水機,兩邊均有粗大的壓桿,需要七八個人一起進行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水壓越高才會射得有力射得遠射得准。這么多水龍,小夥子們個個奮不顧身拚命地上下擠壓,水龍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密的水網,蔚為壯觀,水直射到火堆上,發出嗤啦啦的響聲,博得了圍觀群眾的一陣陣歡呼。小夥子們驚人突出的表現,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和傾慕,老年人古風依舊,笑眯眯地點劃著談論著現場的情景及自己當年的風采。水龍會的活動都在八九月份的時節舉行,其實這是對水龍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實地檢驗及人們對水龍的實際熟練操的一次觀摩演習。早年年關前後一般是居民發生火災的多發時期,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活動,實際上就是為居民在年關時期萬一發生火災的一個事先的准備工作,常備不懈,嚴陣以待。
在早年古城內的街坊巷間的空凹處,時常會發現築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蓋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這就是為"水龍會"。准備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發生情況,隨時可打開使用。
現在,"水龍會"隨著歷史時代發展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在對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還是功不可沒的。

經濟概況

臨海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重要發源地之一,1982年該市鄉鎮組織最早實踐探索創辦股份制企業。目前,臨海經濟正迅速轉向現代工業型,處於台州市區域經濟北翼中心的地位。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1.5億元,財政總收入7.5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1元;農民人均收入4152元。
農業:臨海是浙江省小康縣市。2001年全市實現農業產值25億元,糧經比例為68∶32。臨海無核蜜桔生產居浙江首位,"臨海宮川"牌、"岩魚頭"牌柑桔是名牌產品。楊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質優。臨海是中國茶葉基地,古代貢品"臨海蟠毫"現為中國名茶。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臨海的羊岩勾青、臨海蟠毫、西蘭花、臨海蜜桔、聚丙烯繩索繩纜等5個農產品再次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8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的有12家,銷售收入達4.2億元。
工業:有機械電子、建築材料、醫葯化工、工藝美術和旅遊用品等主導產業。2001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23.36億元。建築材料、旅遊用品、機械電子、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增長速度強勁。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1家。偉星集團已通過股票上市輔導期驗收,德仁竹木、華海葯業進入股票上市輔導期。臨海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紐扣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眼鏡產銷地。集裝箱底板、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等產品的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微型汽車生產填補省內空白。
建築材料:浙江德仁集團為中國復合板生產行業最大企業。
醫葯化工:浙江華海葯業集團為省級企業集團。
第三產業:臨海的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2001年全市共接待遊客85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達5.57億元,旅遊創匯95萬美元。全市社會消費品總額達25.9億元。
園區建設:省級臨海經濟開發區和市級四大工業園區規劃已全面完成編制,其中沿海工業園區已列入國家級浙江省化學原料葯基地,規劃面積從4平方公里擴大到20.7平方公里。
對外經濟
2001年全市新辦三資企業22家,協議利用外資1379.9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92.71萬美元。實現全社會出口交貨值30.5億元;自營出口創匯達到1.33億美元。偉星集團、台州立發、春和公司、德仁集團等分別在美國、中東、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行政區劃
浙江省東部,北緯28°50',東經121°06'

Linhai Shi
331082
317000
東方大道
轄5個街道、14個鎮:古城、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5個街道;杜橋、白水洋、汛橋、桃渚、東塍、沿江、括蒼、湧泉、小芝、上盤、尤溪、河頭、永豐、匯溪14個鎮。

閱讀全文

與臨海市湧泉中學電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