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市黃埔區新港中學小升初怎麼報名
去黃埔區新港中學領摸查表填寫
Ⅱ 黃埔區有哪幾個中學
1、廣州市玉岩中學
廣州市玉岩中學(Guangzhou Yuyan Middle school)坐落於廣州市黃埔區,是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德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州市德育示範學校。
學校始建於2006年,2007年被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授予「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稱號。2011年創建成廣東省德育示範學校。
2、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
廣州科學城中學位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新城區中心地帶,後枕獅子山,旁繞南崗河,東傍千年蘿峰香雪,西臨黃埔區行政中心。
其前身為蘿崗中學,開辦於1946年。1968年,蘿崗中學更名為「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2011年6月17日,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更名為「廣州科學城中學」。目前學校為完全中學,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3、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創辦於1956年,被稱為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首批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第三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中小學校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和『師資建設』教師發展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是廣州市首批「教育e時代」應用實驗學校、教育部「教育技術培訓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廣州試驗區試點學校、廣州市首批中國基礎教育網教改實驗學校、廣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4、廣州石化中學
廣州石化中學創建於1976年3月15日,2001年被評為「省一級」學校。 學校位於黃埔區石化小區內,校園內綠樹相擁,翠竹婆娑,游魚戲水,小橋卧波,曲徑花紅。
校園佔地面積33390平方米,建築面積20471平方米,擁有五幢教學大樓,一幢高標準的七層綜合實驗大樓,一幢綜合辦公樓。兩個田徑運動場、一幢室內體育館,教育教學設齊全。廣州石化中學新教學樓2014年1月10日正式宣布啟用。
5、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南校區)
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前身為廣州市第八十三中學,創建於1964年。2004年評為區一級學校。2005年學校由白雲區劃歸蘿崗區管轄。2010年1月經蘿崗區教育局、廣州市教育局綜合全面考察評估,批准學校更名為「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
學校的性質確定為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穗教函〔2010〕60號)。2010年6月順利通過廣州市一級學校督導評估。2011年1月被批准為廣州開發區蘿崗區中英教育項目交流合作項目學校。
Ⅲ 怎麼樣去廣州讀書
2010年廣東高考
調整為「3+文綜/理綜」
晶報記者 丁光瑩 俞平
昨天下午,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調整方案》(下稱《調整方案》)。該《調整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並報教育部核准,將於2010年開始實施。其最大變化是:2010年起,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科目調整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新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昨日,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市教研室高考備考負責人龔湘玲教研員對《調整方案》進行解讀。 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調整 調整1 取消X科選考科目
2010年,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科目設置由此前的「3+X+文科基礎/理科基礎」調整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3」為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其中數學分為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外語為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的任一種(具體科目以教育部當年規定為准)。文科綜合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 龔湘玲解讀: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核心。事實上,正式公布出來的《調整方案》是2005年廣東省討論制定《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中的徵求方案之一。當時,深圳本地調研情況是:超過2/3的學校傾向於採用「3+文綜/理綜(小綜合)」方案。其共同理由是:既便於高考錄取的操作,也便於學校教學安排。而從全國范圍來看,此調整方案也是全國各省目前普遍使用的一個方案,可見有其相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調整順應了大多數人的意願。 廣東在高考改革上可算是一種來之不易、實事求是的「回歸」。這種「回歸」,有其原因——2007年與2008年的高考改革仍未能讓10年來「大綜合」方案遺留的問題得以有效改善,比如X科的不均衡問題,比如因考試科目過多而導致學生負擔重、學校教學分散、負擔重等問題。而應該看到的是,這種「回歸」雖然形式上與全國大部分省大同小異,但在內容上廣東仍可做到實質的不同,比如考試內容、考試要求、命題思路如何真實地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調整2 考試時間縮短為2天 語文:150分鍾。文科數學/理科數學:120分鍾。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分鍾。外語(筆試):120分鍾。 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具體考試日期按教育部統一要求。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試一般在1-3月份;英語聽說考試一般在3-4月份。 龔湘玲解讀:2010年以前,「X科」與「文科基礎/理科基礎」兩科加起來300分,需要4個小時(即240分鍾)完成,而2010年後變成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一科300分,要在150分內完成。考試時間縮短,題量減少,這意味著每個考點的分值會增加,顯然這對學生的要求會高一些。 調整3 2011年始英語增加聽說考試 文綜、理綜採用3科合卷的方式,不設選做題。外語中的英語科考試,2010年筆試試卷包括聽力試題;2011年始筆試試卷不包括聽力試題,單獨進行聽說考試,筆試與聽說考試分別進行,參加英語科考試的必須參加筆試和聽說考試。 在成績呈現上,普通高考各科目考試成績以原始分形式呈現。語文、數學、外語的滿分值各為150分;文綜、理綜滿分值各為300分。文科類或理科類考試科目組總分由「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組成,滿分為750分。 文綜中思想政治內容、歷史內容、地理內容的卷面滿分值各為100分;理綜中物理內容、化學內容、生物內容的卷面滿分值各為100分。 2010年英語科筆試(含聽力)卷面滿分值150分;2011年起英語科筆試與聽說考試合計滿分值150分,其中,聽說考試佔英語科總分的10%。以後,聽說考試成績佔英語科總分的比例視實施情況適當調整。 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試成績以原始分形式呈現,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滿分值各為300分。 龔湘玲解讀:整體上來說,「3」里的三科目沒有太大變化;改變最大還是「文綜/理綜」所涉及科目對總分的影響度。舉例:過去X科選物理的考生,其優勢學科物理在總分中所佔的分值從原先的186分(即X科150分+理綜中物理36分)變為100分,即大大減少了優勢學科(除三主科外)對於總分的影響程度。而另外兩個同類學科(如化學、生物)則由過去的36分調整為100分,大大增加了其影響力。那麼,三科均衡優勢的考生總成績要比單科優勢的考生高。文科考生也有同樣的情況。換句話說,新調整的高考方案,要求考生在某個領域內應全面發展。另一個角度,從難度來看,2010年開始的「文綜/理綜」考試整體難度估計要比以前的「X科+文科基礎/理科基礎」整體難度大,「文綜/理綜」所涉及科目的試題過去是選擇題居多,2010年以後很可能是綜合題居多。 聲音 明年仍考後填報志願 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說,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發展規律,高考既要有利於促進實施素質教育,促進高中學生基礎知識全面發展,防止高中學生過早「偏科」;又要體現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適當地將選拔考試與水平考試分離,使水平考試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完成,減輕高中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備考負擔。按照我省現行的高考方案,統一高考涉及9門課程的內容;調整後,統一高考涉及6門課程的內容。 在被問及我省會否採取實施「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時,楊開喬說,任何一種志願填報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目前只有少數省份在實行「平行志願」填報方式,其最大優勢就是充分體現分數優先,但同時也會造成考生「扎堆」現象嚴重、信息不平衡,而且,「平行志願」自身也存在著弊端,考生一旦退檔後就沒有出路了,志願已經全部投完;此外也容易造成投檔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考生的利益。從今年我省實行考後知道分數再填報志願的情況看,除了極個別院校在低分段上出現斷檔情況外,總體情況良好。因此,楊開喬重申,省教育考試院將一如既往地積極探索保障絕大多數考生利益、減低風險的志願填報方法模式,2009年仍採取考後填報志願。 新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考生須完成另三科水平考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課程安排,分階段設置。近期統一組織的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六門學科。其中,文科類、藝術類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指定為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理科類、體育類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指定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門學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科目近期全部採用選擇題,以後再逐步增加其它題型。考試內容由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編制考試大綱,在考試前公布。 各科成績分ABCD四個等級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科目的卷面滿分值為100分,成績公布採用等級分,各科公布成績分為A、B、C、D四個等級。每次考試結束後,省教育考試院將根據考試結果進行年度等值處理後,將卷面成績轉換為等級分。各科卷面成績與等級分關系:100分-85分為A級,84分-70分為B級,69分-50分為C級,49分-25分為D級,24分及以下不給等級。
高二完成學業水平考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在高中第三學年上學期結束前完成,每科考試時間為90-100分鍾。普通高中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期間可報考兩次,畢業後不再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組織評卷、統一組織成績評定和公布成績。省教育考試院要制訂實施辦法。 龔湘玲解讀:新增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與綜合素質評價同時作為高校錄取時的重要依據,其目的主要是保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完整開設。不然,部分學校可能從高一開始就不設高考不涉及的科目,這樣對於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而事實上,目前社會的發展更需要文理兼容的綜合人才。另一方面,區分於高考的選拔功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要求不高,應不至於加重學生負擔。我個人認為,錄取關鍵時候,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或許有用,學生也應從自身發展及有利角度保障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高校可自主確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錄取標准 按照普通高校的辦學層次,根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分科類設置普通高校專業錄取資格。 具備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類專業錄取資格的必要條件:文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且三門學科成績均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理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且三門學科成績均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 具備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類、B類院校)普通類專業錄取資格的必要條件:文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並均獲得等級成績,且考試成績中至少有兩門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理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並均獲得等級成績,且考試成績中至少有兩門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 具備第三批專科院校(含第三批A類、B類院校)普通類專業錄取資格的必要條件:文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並均獲得等級成績,且考試成績中至少有一門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理科類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並均獲得等級成績,且考試成績中至少有一門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 各批次藝術類專業錄取資格的必要條件: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且至少有兩門學科成績達到D級及以上等級。 各批次體育類專業錄取資格的必要條件:考生必須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定科目,參加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且至少有兩門學科成績達到D級及以上等級。 考生同一學科參加兩次或以上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取較高等級成績。 普通高校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在各類別高校指定的錄取資格必要條件范圍內,自主確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錄取標准。
廣州市第八十中學 [薦]
真光中學 [薦]
廣州市培英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薦]
廣州市育才中學 [薦]
廣東省實驗中學 [薦]
南武中學 [薦]
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 [薦]
顏樂天紀念中學 [薦]
廣州市21中學 [薦]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薦]
新市中學 [薦]
廣州市第72中學 [薦]
廣州市培正中學 [薦]
石井中學 [薦]
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 [薦]
廣州市第41中學 [薦]
廣州市廣園中學 [薦]
廣州市天河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六十七中學 [薦]
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薦]
嘉禾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 [薦]
廣州市40中學 [薦]
廣州市24中學 [薦]
廣州市五羊中學 [薦]
礦泉中學 [薦]
廣州市第27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中學 [薦]
廣州市32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三中學 [薦]
廣州市97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神山中學 [薦]
廣州市執信中學 [薦]
廣州市四中 [薦]
廣州市恆福中學 [薦]
廣州市17中學 [薦]
廣州市12中學 [薦]
廣州市第十八中學 [薦]
廣東華僑中學 [薦]
廣州市六十八中學 [薦]
同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石龍中學 [薦]
廣州市東圃中學 [薦]
廣州市49中學 [薦]
廣東廣雅中學 [薦]
廣州市23中學 [薦]
廣州市沙東中學 [薦]
廣州市第113中學 [薦]
廣州市98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劬勞中學 [薦]
大朗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五中學 [薦]
廣州市1中學 [薦]
廣州市39中學 [薦]
廣州市52中學 [薦]
廣州市11中學 [薦]
廣州市13中學 [薦]
廣州市曉園中學 [薦]
廣州市42中學 [薦]
廣州市7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六中學 [薦]
廣州市知用中學 [薦]
廣州市東環中學 [薦]
廣州市99中學 [薦]
廣州市第36中學 [薦]
石井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31中學 [薦]
廣州市26中學 [薦]
廣州市藍天中學 [薦]
廣州市34中學 [薦]
廣州市第九十三中學 [薦]
廣州市江南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文偉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48中學 [薦]
廣州市82中學 [薦]
廣州市108中學 [薦]
廣州市3中學 [薦]
廣州市5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第二初級中學 [薦]
廣州市7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蘿崗中學 [薦]
廣州市76中學 [薦]
廣州市5中學 [薦]
廣州市30中學 [薦]
廣州市100中學 [薦]
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 [薦]
廣州市95中學 [薦]
廣州市第33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七中學 [薦]
廣州市赤崗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中學 [薦]
廣州市46中學 [薦]
廣州市16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 [薦]
廣州市六中 [薦]
廣州市天榮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龍歸中學 [薦]
南方醫科大學 [薦]
廣州市102中學 [薦]
廣州市106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三中學 [薦]
廣北中學 [薦]
廣州市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九佛中學 [薦]
廣州市桂花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四中學 [薦]
廣州市38中學 [薦]
廣州市78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85中學 [薦]
廣州市29中學 [薦]
廣州市35中學 [薦]
廣州市109中學 [薦]
廣州市黃埔區南崗中學 [薦]
廣州市第10中學 [薦]
廣州市37中學(貿易職中)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黃埔中學 [薦]
廣州市25中學 [薦]
廣州市43中學 [薦]
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四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九佛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汾水中學 [薦]
廣東警官學院 [薦]
廣州市第十九中學 [薦]
廣州市96中學 [薦]
廣州市6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龍崗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雅瑤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金道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八一中學 [薦]
廣州市50中 [薦]
廣州市流花中學 [薦]
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子弟學校 [薦]
廣州市第一二零中學 [薦]
松洲中學 [薦]
廣州港新港中學 [薦]
廣州市19中學 [薦]
廣州市新龍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九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東教中學 [薦]
廣州氮肥廠職工子弟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良田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何貴榮紀念中學 [薦]
廣州黃埔造船廠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八中學 [薦]
廣州市第90中學 [薦]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 [薦]
廣州市第21中 [薦]
廣州J市86中學 [薦]
廣州港港灣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土華中學 [薦]
暨南大學 [薦]
廣州市黃埔區文沖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橡膠中等專業學校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村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新和中學 [薦]
白雲區江高鎮第一中學 [薦]
廣船學校 [薦]
廣州市第一百一十四中學 [薦]
白雲嘉福中學 [薦]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地中學 [薦]
中大附中 [102班]
五羊中學 [100班]
廣鐵一中 [92班]
育才中學 [86班]
天秀中學 [86班]
東環中學 [86班]
豪賢中學 [84班]
執信中學 [81班]
知用中學 [74班]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 [74班]
廣鐵二中 [67班]
華工附中 [67班]
廣鐵一中 [67班]
華師附中 [61班]
劬勞中學 [59班]
廣大附中 [57班]
綠翠中學 [56班]
廣州第七中學 [55班]
廣州市南武實驗學校 [54班]
天河職中 [51班]
廣州市第94中學 [50班]
廣州第一中學 [50班]
廣州開發區中學 [48班]
沙園中學 [47班]
廣大附中 [46班]
廣州市白雲中學 [44班]
廣州市八一學校 [43班]
廣師附中 [43班]
流花中學 [43班]
廣州開發區中學 [42班]
花都區第二中學 [41班]
流花中學 [41班]
廣鐵五中 [41班]
石門中學 [41班]
知用中學 [41班]
廣外附中 [40班]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40班]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40班]
東環中學 [40班]
聚德中學 [39班]
廣紙中學 [38班]
中大附中 [37班]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37班]
廣外外校 [37班]
75中學 [36班]
廣州市75中學 [36班]
增城新塘中學 [36班]
民航廣州子弟學校 [36班]
華師附中 [36班]
金道中學 [36班]
花都區第一中學 [36班]
廣重中學 [34班]
廣州市第六十三中學 [34班]
禺山高級中學 [33班]
洛城中學 [33班]
文船中學 [33班]
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原電子職中) [32班]
廣鐵四中 [32班]
長興中學 [31班]
英豪學校 [31班]
洛城中學 [31班]
廣鋼中學 [30班]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 [30班]
廣州市旅遊職中 [30班]
廣師附中 [29班]
江高二中 [29班]
港灣中學 [28班]
華南師大附中 [28班]
廣州市第89中學 [27班]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26班]
新塘一中 [26班]
廣州市第89中學 [26班]
廣州市竹料一中 [25班]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25班]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25班]
花都培新中學 [24班]
廣州市第三財經職業高級中學 [24班]
華僑中學 [24班]
天華中學 [24班]
廣州市天秀中學 [24班]
駿景中學 [24班]
人和二中 [23班]
廣州市第63中學 [23班]
廣州石化中學 [23班]
番禺星海中學 [23班]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22班]
祈福英語實驗學校 [22班]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22班]
港灣中學 [22班]
廣州市工藝美術職業高級中學 [21班]
何貴榮紀念中學 [20班]
白雲中學 [20班]
江村中學 [20班]
廣州市75中 [20班]
廣州市17中 [19班]
廣州市綠翠中學 [19班]
廣州第7中學 [19班]
廣州市旅遊職業高級中學 [19班]
海珠中學 [18班]
沙園中學(廣船二中) [18班]
廣外外校 [18班]
廣州市開發區中學 [18班]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18班]
廣州暨大附中 [18班]
廣州市第114中學 [18班]
廣州市第75中學 [17班]
大石三中 [17班]
文沖中學 [17班]
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17班]
廣州石化中學 [17班]
華美學校 [17班]
廣州南洋英文學校 [17班]
星海中學 [16班]
番禺南村中學 [16班]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16班]
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 [16班]
廣州市第75中 [16班]
廣州市第86中學 [16班]
廣東省廣州市劬勞中學 [16班]
暨大附中 [16班]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16班]
廣州第六中學 [16班]
廣氮中學 [15班]
廣東番禺石基三中 [15班]
新元中學 [15班]
民航廣州子弟中學 [15班]
石化中學 [15班]
獅峰中學 [14班] 廣州市工藝美術職中 [14班]
番禺市石基第三中學 [14班]
廣州市第86中學 [14班]
南村中學 [14班]
廣州市第九十四中學 [14班]
雲山中學 [14班]
廣州市泰安中學 [14班]
廣東省番禺區市橋鎮禺山高級中學 [14班]
華師附中番禺學校 [14班]
廣州市第七十七中學 [14班]
土華中學 [14班]
廣東省水電二局子弟學校 [14班]
執信中學 [14班]
廣州市63中 [14班]
廣州市7中 [14班]
西關培英 [14班]
廣州市汾水中學石基二中 廣州市花都區新中學 欖核中學
竹料一中
黃埔職業高級中學
竹料三中
廣州市第一零九中學 廣州市第77中學
Ⅳ 廣東省各地區高中的地址
廣州市第1中學 黃沙大道54號 高中部:廣州市大坦沙島育賢路
廣州市第2中學 廣州市應元路21號 高中部:科學城開創大道以北水西環路
廣州市第3中學 大新路163號
廣州市第4中學 西華路太保直街1號
廣州市第5中學 同福東南村路32號
廣州市第6中學 新港西路179號
廣州市第7中學 煙墩路28號
廣州市第8中學 (培英中學)培真路60號
廣州市第9中學 (長堤真光)長堤大馬路348號
廣州市第10中學 起義路維新橫素波巷30號
廣州市第11中學 (東校)西華路460號 (西校)南岸路西焦公園旁
廣州市第12中學(西關外語學校)中山八路石路基1號
廣州市第13中學 文德北路83號
廣州市第14、15中合拼為華僑中學 起義路158號
廣州市第16中學 中山二路37號
廣州市第17中學 小北路216號
廣州市第18中學 廣州市東圃鎮車陂街58號
廣州市第19中學(5中) 南村路79號
廣州市第20中學(一商職中)一德路白米巷52號
廣州市第21中學 環市東天勝村16號之一
廣州市第22中學(真光中學)白鶴洞培真路17號
廣州市第23中學(電器職中)十三甫路12號
廣州市第24中學 人民中路390號
廣州市第25中學 文德北路19號
廣州市第26中學 小港路119號
廣州市第27中學(外語綜合高中)盤福路98號
廣州市第28中學(知用中學)百靈路83號
廣州市第29中學(西關培英中學)多寶路67號
廣州市第30中學 西灣路大崗元北4號
廣州市第31中學(達德綜合高中)(文秘職中)帶河路113號
廣州市第32中學 中山七路326號
廣州市第33中學 同福西路278號
廣州市第34中學 解放中路468號
廣州市第35中學(第二外語職中)(現在為光復南路小學)上九路33號
廣州市第36中學 文昌南路舊寶華8—12號
廣州市第37中學(貿易職中)光塔路仙鄰巷42號
廣州市第38中學(服裝職中) 中山六路瑞興新街 7號
廣州市第39中學(13中)北京路禺山路14號
廣州市第40中學(16中)東華西路海月西街5號
廣州市第41中學 工業大道北10號
廣州市第42中學 前進路121號
廣州市第43中學 中山八路泮塘仁威廟前街20號
廣州市第44中學 員村二橫路天河公園正門對面
廣州市第45中學 工業大道南泰沙路
廣州市第46中學(10中)回龍路6號
廣州市第47中學 五山嶽洲路段
廣州市第48中學(育才中學)(東校)中山一路水均南街21號
廣州市第49中學(第二幼教職中)寶崗大道奮勇街20號
廣州市第50中學 (一中實驗學校)蓬萊路3~5號
廣州市第51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52中學 怡樂路52號
廣州市第53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黃華路6號
廣州市第54中學(廣雅中學)西灣路1號
廣州市第55中學(執信中學)執信南路152號
廣州市第56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57中學(培正中學)培正路2號
廣州市第58中學(南武中學)(北校)同福中路362號
廣州市第59中學 西增路33號
廣州市第60中學(廣東實驗中學)中山四路51號 高中部:龍溪大道省實路
廣州市第61中學(華師附中)中山大道西1號
廣州市第62中學 (育才中學)(西校)福今路2號
廣州市第63中學 廣花三路論祥東街1巷1號
廣州市第64中學 荔灣區外語職業高級中學
廣州市第65中學 江高鎮愛國西190號
廣州市第66中學 江高鎮神山
廣州市第67中學 新市鎮棠溪市
廣州市第68中學 新市鎮加禾墟
廣州市第69中學 六二三路沙基東約26號之一
廣州市第70中學 龍歸鎮
廣州市第71中學 人和鎮
廣州市第72中學 蚌湖鎮
廣州市第73中學 人和鎮高增村
廣州市第74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75中學 沙河天平架同和路2號 高中部:廣汕路燕塘小區燕成路21號
廣州市第76中學 江南大道中隔山新街22號
廣州市第77中學 太和鎮
廣州市第78中學 濱江東遠安路80號
廣州市第79中學 大沙頭四馬路11號
廣州市第80中學 竹料鎮竹料路口
廣州市第81中學 鍾落潭鎮大塘路2號
廣州市第82中學 西華路新橋直街捶帽新巷
廣州市第83中學 九佛鳳凰下街29號
廣州市第84中學 長洲金蝶路43號
廣州市第85中學(財經職中)文德東路2號
廣州市第86中學 大沙地西路5號
廣州市第87中學 黃埔東路 3013大院
廣州市第88中學(黃埔職中)廟頭北路
廣州市第89中學 廣汕公路龍洞壙崗
廣州市第90中學(西關培英中學)龍津西路逢源正街101號
廣州市第91中學 蘿崗鎮羅平路79號
廣州市第92中學(芳村職中)花地大道翠竹苑翠竹街1號
廣州市第93中學 芳村區塞壩口新基上村151號
廣州市第94中學 新港西路鷺江西街36號
廣州市第95中學 (培才職中)石榴崗路南一街31號
廣州市第96中學 (3中)海珠南府前20號
廣州市第97中學 曉港中馬路133號
廣州市第98中學 保利花園裡面
廣州市第99中學 (知用中學)光孝路陶家巷9號
廣州市第100中學 (11中)龍津西路豆腐一巷1號
廣州市第101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02中學(南武中學)(南校)杏園大街81號
廣州市第103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04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05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06中學(第二工藝美術職中)江南大道中132號
廣州市第107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08中學(第三財經職中)南邊路33號(南石頭街)
廣州市第109中學 二沙島春曉街2號
廣州市第110中學 (工藝美術職中)(美術中學)東風東路580號
廣州市第111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12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13中學 石牌五山路91號 高中部:石牌東陶育路暨南花園
廣州市第114中學 石井鎮亭石南路116號
廣州市第115中學 太和鎮
廣州市第116中學 良田鎮
廣州市第117中學 蘿崗鎮
廣州市第118中學 不存在
廣州市第119中學 (花地中學)(南校)大第直街五巷44號
廣州市第120中學(花地中學)(北校)芳村大道茂香園8號
廣州市第21中學 (天河職中)廣州大道北447號
廣州市第122中學 白雲區同和鎮
廣州市第123中學 大沙地西路77號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東山東興南路文化里13號
廣州鐵路第二中學 西彎路機務段機山巷30號
廣州鐵路第三中學 (西關培英中學)英多寶路留慶新橫街7號
廣州鐵路第四中學 (梅花中學)共和西路32號
廣州鐵路第五中學 (流花中學)環市西路西站一街17號
Ⅳ 廣東省所有高中名單
我只有廣州市的:
越秀區:
廣東實驗中學、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市東環中學、廣州市五羊中學、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廣州市培正中學、廣州市執信中學、廣州市白雲中學、廣州市知用中學、廣州市第109中學、廣州市第七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九中學、廣州市第三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七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九中學、廣州市第三十八中學、廣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廣州市第九十九中學、廣州市第九十六中學、廣州市第二中學、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廣州市第二十五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二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五中學、廣州市第十七中學、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廣州市第十中學、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中廣州市第四十八中學、廣州市第四十六中學、廣州市豪賢中學、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廣州美術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一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四中學
荔灣區:
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廣州市流花中學、廣州市第119中學、廣州市第100中學、廣州市第一中學、廣州市第120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一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二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五中學、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廣州市第九十三中學、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廣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廣州市第五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六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六十四中學、廣州市第十一中學、廣州市第十二中學、廣州市第四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三中學、廣州市芳村區東漖中學、廣州市芳村區文偉中學、廣州市芳村區汾水中學、廣州市芳村區金道中學、廣州市荔灣區聚賢實驗學校、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廣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學、真光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三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五中學
海珠區:
廣州市第六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廣州南武現代教育培訓學校、廣州市南武中學、廣州市南武實驗學校、廣州市曉園中學、廣州市江南中學、廣州市沙園中學、廣州市海珠中學、廣州市海珠中學、廣州市海珠區何貴榮紀念中學、廣州市海珠區劬勞中學、廣州市海珠區江海培訓學校、廣州市海珠區珠江中學、廣州市海珠區紅星學校、廣州市海珠區育華學校、廣州市第一O二中學、廣州市第一O八中學、廣州市第一O六中學、廣州市第七十八中學、廣州市第七十六中學、廣州市第三十三中學、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廣州市第九十五中學、廣州市第九十八中學、廣州市第九十四中學、廣州市第二十六中學、廣州市第五中學、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廣州市第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二中學、廣州市綠翠中學、廣州市聚德中學、廣州市藍天中學、廣州市赤崗中學、廣州廣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子弟學校、廣州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
天河區: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廣州天河粵奧武術體育舞蹈學校、廣州天河職業高級中學、廣州市東圃中學、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廣州市天華中學、廣州市天河中學、廣州市天河區培智學校、廣州市天河區天澤中學、廣州市天河區成龍中學、廣州市天河區新都學校、廣州市天河區浦東中學、廣州市天河區雄鷹中學、廣州市天河美沙女子學校、廣州市天秀中學、廣州市天榮中學、廣州市恆福中學、廣州市新元中學、廣州市沙東中學、廣州市泰安中學、廣州市第89中學、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廣州市第十八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廣州市長興中學、廣州市駿景中學、廣州思源學校私立華聯學院附屬學校
白雲區:
培英中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廣州華聯外語實驗學校、廣州南方中英文學校、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大學附屬慶豐中學、廣州市信孚黃石中學、廣州市同德南方中學、廣州市廣北中學、廣州市廣園中學、廣州市桂花中學、廣州市白雲區九佛中學、廣州市白雲區九佛第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一中學、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三中學、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第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同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嘉禾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大朗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太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太和第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嶺頭中學、廣州市白雲區新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新市中學、廣州市白雲區明德中學、廣州市白雲區松洲中學、廣州市白雲區江村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盤龍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石井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石井第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石龍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礦泉街礦泉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神山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一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三中學、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中學、廣州市白雲區蘿崗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雅瑤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顏樂天紀念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龍崗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龍歸中學、廣州市白雲區龍江中學、廣州市第114中學、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廣州市第一一五中學、廣州市第一一六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七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三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中學、廣州市第七十二中學、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三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中學、廣州市第六十七中學、廣州市第六十三中學、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實驗學校廣州市第六十八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二中學、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六中學
黃埔區:
中國教育工會廣州第八十八中學、委員會廣東省魚珠林產集團公司子弟學校、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廣州市第八十七中學、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廣州市黃埔區南崗中學、廣州市黃埔區文沖中學、廣州市黃埔第八十四中學、廣州開發區中學、廣州港新港中學、廣州港港灣中學、廣州石化中學、廣州黃埔造船廠中學
番禺區: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番禺學校、廣東仲元中學、廣東番禺中學、廣州市洛城中學、廣州市珠江管理區珠江中學、廣州市番禺區萬頃沙中學、廣州市番禺區萬頃沙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東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教育辦公室廣州市番禺區南村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僑聯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南沙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南沙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富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第一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第三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第四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高級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市橋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市橋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鎮東風中學、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鎮星海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彬社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賁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橫瀝鎮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象聖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象達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象駿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洛溪新城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浩今職業高級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潭洲鎮潭山中學、廣州市番禺區潭洲鎮細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靈山第一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靈山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基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基第三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基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基第四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海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第二中學、廣州市番禺區祈福英語實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蓮花山中學、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鍾村石壁華僑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鍾村鎮韋涌華僑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中學、廣州市番禺區黃閣鎮中學、廣州市番禺鍾村中學、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番禺區市橋鎮沙頭中學、番禺市化龍中學、番禺市市橋鎮僑聯中學
花都區: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中學、廣州市花都區獅嶺中學、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中學、廣州市花都區花東中學、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華僑中學、廣州市花都區赤坭中學、廣州市花都區鄺維煜紀念中學、廣州鐵道車輛廠子弟學校新華鎮第二中學、花都區新華中學、花都區新華鎮東鏡中學、花都區新華鎮九潭中學、花都區新華鎮培新中學、花都區新華鎮清布中學、花都區新華鎮金華中學
Ⅵ 三大角度全方位解讀廣州學區化
廣州市開展「學區化」辦學後,買房要趁早?繼前天天河、越秀回應「學區化」不會打破小學地段入學的招生方式後,昨天,番禺、黃埔等新區也表示,「學區化」主要是教育資源上的共享,在招生方式上,仍會保持穩定。「我們不會搞積分入學,大家沒必要恐慌。」番禺區教育局基教科有關負責人稱,在市橋遷戶滿一年者即可按地段入學,不滿一年也能統籌安排學位。
番禺
不搞積分入學
番禺作為廣州市的新區,教育資源相對於老區來說比較均衡。昨天,番禺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番禺教育資源已經比較均衡,擇校現象並不突出,大家都知道哪個地段上哪所小學,哪所小學畢業後可上哪所初中,大家都有共識了,所以番禺的市民對孩子的上學問題並不焦慮。
「番禺原來就是以各鎮街的教育指導中心對學區進行管理,一共有八個學區,在番禺進行學區化建設是有一定基礎的,我們就是在原來基礎上實行資源共享,再深化改革進一步盤活資源。」該負責人稱,跨學區輻射優質教育資源是「學區化」的核心舉措之一,市橋不少名校的骨幹都被調派到北片等相對偏的學校去當管理者,輸出先進的學校管理經驗;也有名校跨區建立分校,優質學位惠及更多市民。
在小學招生方面,「學區化」後會否參照深圳的大學區積分入學模式,按入戶年限、居住時間長短等來計算分數,按分數高低來填報志願搖珠入學,打破現有的小學按地段入學模式呢?該負責人稱,番禺的情況跟深圳的不一樣,首先番禺的學校比較多,戶籍人口也多,深圳則大多以外來人員為主,因此,積分制入學不適合番禺。「我們還是會保持以地段為依據進行招生,在市橋地區,只要入戶滿一年就可以享受地段生的資格,不滿一年者,也能統籌安排學位。」
黃埔
招生方式不變
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有七個區將在其中心區域實施「學區化」辦學,黃埔區是七區之一。昨天,黃埔區教育局局長張燦華表示,該區今年將在大沙中心城區啟動學區管理工作。學區管理將在目前已經實行的片區管理和小升初電腦派位基礎上進行,大沙中心城區的12所公辦小學、4所公辦中學和10所民辦學校都將納入其中,實現該區域中、小學與公、民校全覆蓋。
「學區化」有何實質內容?張燦華表示,將實施學區長負責制,在學區內將實行「九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即統一共享設施設備,統一的教師調配,統一師資培訓,統一課程規劃,統一的教研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質量檢測,統一評價激勵,統一招生政策、招生平台,更加公開公平。
「學區化」會改變現有的招生方式嗎?張燦華稱,目前,黃埔區的小學招生是按地段免試就近入學,大沙中心城區初中招生是按學生個人志願先後進行電腦派位。實施學區管理後,招生方式還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
記者觀察
「學區化」是炸彈還是福祉?
近日來,廣州市「學區化」攪亂了不少家長的心,有家長為此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因為,當中不少家長把子女的教育期望安放在一套學位房上,有了學位房,就能入讀名小學,接著名初中、名高中,最後是名牌大學。學位房真是一套神奇的房子,但這房子的神奇眼看要被「學區化」打破了,看似順理成章的升學之路平添波瀾。霎時之間,「學位房變教育地產,買了白買」的論調在各大論壇上發酵,愈演愈烈。
然而,南都記者連日采訪發現,天河、越秀、黃埔、番禺等頗具代表性的區,在回應「學區化」辦學思路時,均不約而同表示,現有的小學招生方式不會有大的改變。由此可見,「學區化」不以改變招生方式來均衡教育資源,那麼,「學區化」對市民而言,到底是炸彈還是福祉?何謂「學區化」,南都記者搜索了各地對「學區化」的表述,包括引領教改風向標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發現「學區化」辦學是指在區縣范圍內因地制宜地按照地理位置相對就近原則,將區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結合成片進行統籌,提倡多校協同、資源整合;全面提升學區內教學管理、教師研訓、學生活動、課堂改進、質量考核等工作水平,縮小差距。此舉旨在解決「擇校」問題,達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化。
當前,擇校已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其中既有教育系統外的原因,也有教育系統自身的因素。「學區化」這樣的「抱團式辦學」,究竟能否從根本上緩解「擇校之痛」?
天河區教育局負責人稱,該區已提前實施「學區化」。那麼天河的「學區化」給天河帶來了何種變化?據介紹,天河區的「擇校」情況已經很少,達到了10%以下。
然而,「學區化」辦學不是辦連鎖店,不是簡單復制學校辦學模式,而是一種新型學校組團發展模式,各校藉助學區搭建的高質量平台,促進主動發展。廣州的這一辦學發展路徑,應是一種「和而不同」,形成優質教育資源的再生過程。
天河區似乎在全市率先嘗到了「學區化」的甜頭。但對廣大家長而言,「學區化」更應該回答一個問題:「牌子掛上了,老師來不來?」實際上,來自社會的這個問號,同樣高懸在廣州探索「學區化」辦學的道路上。由優質學校牽頭的「圈內」學校辦學質量是否都能得到保證?會不會因此反而拉下了原有的好學校,導致「均貧富」呢?
相關新聞
黃埔小升初
今年採取多種方法
最近,黃埔區教育局發布了2015年小升初招生政策指引。該區今年採取電腦派位、對口直升、劃片直升、特長生等多種升學方法。
14小學實行電腦派位
根據今年廣州市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政策,公辦初中採取多校劃片或單校劃片的方式進行招生。多校劃片的學校採用電腦派位的方式進行招生,單校劃片的學校採用對口直升或劃分地段的方式進行招生。
黃埔區的怡園小學、荔園小學、下沙小學、港灣小學、石化小學、文沖小學、茅崗小學、姬堂小學、魚珠小學、橫沙小學具有廣州市戶籍的學生以及泰景中英文小學、中大附屬黃埔實驗小學、萬科城市花園小學、恆威實驗小學人戶一致的地段生,或戶籍和父母房產均在黃埔區大沙地范圍的學生,按照學生個人志願先後隨機派位到市86中分校、市123中、石化中學和港灣中學的一所。
11小學實行對口或劃片直升
除了電腦派位外,黃埔區還有對口直升的升學方式。如,長洲島小學、黃船小學、深井小學具有廣州戶籍的學生對口直升84中。文船小學、廟頭小學廣州戶籍學生直升雙沙中學。新港小學、沙步小學、夏園小學、南崗小學、滄聯小學、南灣小學的戶籍生則採取劃片直升的做法,根據學生志願,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到87中或者新港中學。
此外,市86中分校、123中學、港灣中學、石化中學和市87中學招收一定比例的體藝特長生。5月上旬將會發布招收特長生的具體辦法。
外來人員子女也有機會入讀黃埔區的公辦學校。黃埔區教育局稱,戶籍不在廣州市的來穗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可以統籌安排、積分入學等方式入讀公辦初中。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8-2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Ⅶ 廣州高中學校有哪些
廣州市第八十中學
真光中學
廣州市培英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廣州市育才中學
廣東省實驗中學
南武中學
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 [薦]
顏樂天紀念中學 [薦]
廣州市21中學 [薦]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薦]
新市中學 [薦]
廣州市第72中學 [薦]
廣州市培正中學 [薦]
石井中學 [薦]
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 [薦]
廣州市第41中學 [薦]
廣州市廣園中學 [薦]
廣州市天河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六十七中學 [薦]
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薦]
嘉禾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 [薦]
廣州市40中學 [薦]
廣州市24中學 [薦]
廣州市五羊中學 [薦]
礦泉中學 [薦]
廣州市第27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中學 [薦]
廣州市32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七十三中學 [薦]
廣州市97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神山中學 [薦]
廣州市執信中學 [薦]
廣州市四中 [薦]
廣州市恆福中學 [薦]
廣州市17中學 [薦]
廣州市12中學 [薦]
廣州市第十八中學 [薦]
廣東華僑中學 [薦]
廣州市六十八中學 [薦]
同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石龍中學 [薦]
廣州市東圃中學 [薦]
廣州市49中學 [薦]
廣東廣雅中學 [薦]
廣州市23中學 [薦]
廣州市沙東中學 [薦]
廣州市第113中學 [薦]
廣州市98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劬勞中學 [薦]
大朗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五中學 [薦]
廣州市1中學 [薦]
廣州市39中學 [薦]
廣州市52中學 [薦]
廣州市11中學 [薦]
廣州市13中學 [薦]
廣州市曉園中學 [薦]
廣州市42中學 [薦]
廣州市7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六中學 [薦]
廣州市知用中學 [薦]
廣州市東環中學 [薦]
廣州市99中學 [薦]
廣州市第36中學 [薦]
石井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31中學 [薦]
廣州市26中學 [薦]
廣州市藍天中學 [薦]
廣州市34中學 [薦]
廣州市第九十三中學 [薦]
廣州市江南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文偉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48中學 [薦]
廣州市82中學 [薦]
廣州市108中學 [薦]
廣州市3中學 [薦]
廣州市5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第二初級中學 [薦]
廣州市7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蘿崗中學 [薦]
廣州市76中學 [薦]
廣州市5中學 [薦]
廣州市30中學 [薦]
廣州市100中學 [薦]
廣州市第九十一中學 [薦]
廣州市95中學 [薦]
廣州市第33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七中學 [薦]
廣州市赤崗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中學 [薦]
廣州市46中學 [薦]
廣州市16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 [薦]
廣州市六中 [薦]
廣州市天榮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龍歸中學 [薦]
南方醫科大學 [薦]
廣州市102中學 [薦]
廣州市106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三中學 [薦]
廣北中學 [薦]
廣州市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九佛中學 [薦]
廣州市桂花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四中學 [薦]
廣州市38中學 [薦]
廣州市78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85中學 [薦]
廣州市29中學 [薦]
廣州市35中學 [薦]
廣州市109中學 [薦]
廣州市黃埔區南崗中學 [薦]
廣州市第10中學 [薦]
廣州市37中學(貿易職中)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黃埔中學 [薦]
廣州市25中學 [薦]
廣州市43中學 [薦]
羊城鐵路總公司廣州鐵路第四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九佛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汾水中學 [薦]
廣東警官學院 [薦]
廣州市第十九中學 [薦]
廣州市96中學 [薦]
廣州市69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龍崗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雅瑤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金道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八一中學 [薦]
廣州市50中 [薦]
廣州市流花中學 [薦]
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子弟學校 [薦]
廣州市第一二零中學 [薦]
松洲中學 [薦]
廣州港新港中學 [薦]
廣州市19中學 [薦]
廣州市新龍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第二中學 [薦]
廣州市第一一九中學 [薦]
廣州市芳村區東教中學 [薦]
廣州氮肥廠職工子弟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良田第一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何貴榮紀念中學 [薦]
廣州黃埔造船廠中學 [薦]
廣州市第八十八中學 [薦]
廣州市第90中學 [薦]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 [薦]
廣州市第21中 [薦]
廣州J市86中學 [薦]
廣州港港灣中學 [薦]
廣州市海珠區土華中學 [薦]
暨南大學 [薦]
廣州市黃埔區文沖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第三中學 [薦]
廣州市橡膠中等專業學校 [薦]
廣州市白雲區江村中學 [薦]
廣州市白雲區新和中學 [薦]
白雲區江高鎮第一中學 [薦]
廣船學校 [薦]
廣州市第一百一十四中學 [薦]
白雲嘉福中學 [薦]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地中學 [薦]
中大附中 [102班]
五羊中學 [100班]
廣鐵一中 [92班]
育才中學 [86班]
天秀中學 [86班]
東環中學 [86班]
豪賢中學 [84班]
執信中學 [81班]
知用中學 [74班]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 [74班]
廣鐵二中 [67班]
華工附中 [67班]
廣鐵一中 [67班]
華師附中 [61班]
劬勞中學 [59班]
廣大附中 [57班]
綠翠中學 [56班]
廣州第七中學 [55班]
廣州市南武實驗學校 [54班]
天河職中 [51班]
廣州市第94中學 [50班]
廣州第一中學 [50班]
廣州開發區中學 [48班]
沙園中學 [47班]
廣大附中 [46班]
廣州市白雲中學 [44班]
廣州市八一學校 [43班]
廣師附中 [43班]
流花中學 [43班]
廣州開發區中學 [42班]
花都區第二中學 [41班]
流花中學 [41班]
廣鐵五中 [41班]
石門中學 [41班]
知用中學 [41班]
廣外附中 [40班]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40班]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40班]
東環中學 [40班]
聚德中學 [39班]
廣紙中學 [38班]
中大附中 [37班]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37班]
廣外外校 [37班]
75中學 [36班]
廣州市75中學 [36班]
增城新塘中學 [36班]
民航廣州子弟學校 [36班]
華師附中 [36班]
金道中學 [36班]
花都區第一中學 [36班]
廣重中學 [34班]
廣州市第六十三中學 [34班]
禺山高級中學 [33班]
洛城中學 [33班]
文船中學 [33班]
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原電子職中) [32班]
廣鐵四中 [32班]
長興中學 [31班]
英豪學校 [31班]
洛城中學 [31班]
廣鋼中學 [30班]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 [30班]
廣州市旅遊職中 [30班]
廣師附中 [29班]
江高二中 [29班]
港灣中學 [28班]
華南師大附中 [28班]
廣州市第89中學 [27班]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26班]
新塘一中 [26班]
廣州市第89中學 [26班]
廣州市竹料一中 [25班]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25班]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25班]
花都培新中學 [24班]
廣州市第三財經職業高級中學 [24班]
華僑中學 [24班]
天華中學 [24班]
廣州市天秀中學 [24班]
駿景中學 [24班]
人和二中 [23班]
廣州市第63中學 [23班]
廣州石化中學 [23班]
番禺星海中學 [23班]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22班]
祈福英語實驗學校 [22班]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22班]
港灣中學 [22班]
廣州市工藝美術職業高級中學 [21班]
何貴榮紀念中學 [20班]
白雲中學 [20班]
江村中學 [20班]
廣州市75中 [20班]
廣州市17中 [19班]
廣州市綠翠中學 [19班]
廣州第7中學 [19班]
廣州市旅遊職業高級中學 [19班]
海珠中學 [18班]
沙園中學(廣船二中) [18班]
廣外外校 [18班]
廣州市開發區中學 [18班]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18班]
廣州暨大附中 [18班]
廣州市第114中學 [18班]
廣州市第75中學 [17班]
大石三中 [17班]
文沖中學 [17班]
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17班]
廣州石化中學 [17班]
華美學校 [17班]
廣州南洋英文學校 [17班]
星海中學 [16班]
番禺南村中學 [16班]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16班]
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 [16班]
廣州市第75中 [16班]
廣州市第86中學 [16班]
廣東省廣州市劬勞中學 [16班]
暨大附中 [16班]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16班]
廣州第六中學 [16班]
廣氮中學 [15班]
廣東番禺石基三中 [15班]
新元中學 [15班]
民航廣州子弟中學 [15班]
石化中學 [15班]
獅峰中學 [14班] 廣州市工藝美術職中 [14班]
番禺市石基第三中學 [14班]
廣州市第86中學 [14班]
南村中學 [14班]
廣州市第九十四中學 [14班]
雲山中學 [14班]
廣州市泰安中學 [14班]
廣東省番禺區市橋鎮禺山高級中學 [14班]
華師附中番禺學校 [14班]
廣州市第七十七中學 [14班]
土華中學 [14班]
廣東省水電二局子弟學校 [14班]
執信中學 [14班]
廣州市63中 [14班]
廣州市7中 [14班]
西關培英 [14班]
廣州市汾水中學石基二中 廣州市花都區新中學 欖核中學
竹料一中
黃埔職業高級中學
竹料三中
廣州市第一零九中學 廣州市第77中學
Ⅷ 廣州市一共有多少間中學
每個區都唔同
摘錄:
廣州市廣雅中學
廣州市第一中學
廣州市第四中學
廣州市十一中學
西關培英中學
廣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廣州市第四十三中學
廣州市第十二中學
廣州市第30中學
廣州市第三十二中學
廣州市第五十九中學
廣州市流花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四中學
廣州市雙橋中學
廣州市建明學校
廣州市達德綜合高級中學
廣州市聚賢中學
廣州市協和中學
廣州市荔灣區廣雅實驗學校
廣州市荔灣區一中實驗學校
廣州荔灣區立賢學校
廣州市荔灣區雙橋實驗學校
真光中學
汾水中學
93中學
東漖中學
文偉中學
金道中學
花地中學
芳華初級中學
新苗學校
同心學校
新暉學校
真光實驗學校
廣豪學校
博文學校
軍民學校
廣船第一中學
廣州市六中
廣州市五中
廣州市二十六中
廣州市四十二中
廣州市五十二中
廣州市七十八中
廣州市九十四中
廣州市九十五中
廣州市九十七中
廣州市曉園中學
廣州市聚德中學
廣州市赤崗中學
廣州市綠翠中學
廣州市三十三中
廣州市四十一中
廣州市四十九中學
廣州市南武中學
廣州市七十六中
廣州市九十八中
廣州市江南中學
廣州市藍天中學
廣州市廣紙學校
廣州市黃埔中學
廣州市劬勞中學
廣州市新滘中學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南武實驗學校
廣州市海珠中學
廣州市海珠區博愛學校
春暉小學(附設中學)
海珠區紅星學校(附設中學)
廣州市育華學校
廣州市珠江中學
金雁學校(初中班)
春華學校(初中班)
海珠區華立學校(初中班)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海珠區萬翔學校
廣州市海珠區穗華中學
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
廣州市第七中學
廣州市培正中學
廣州市五羊中學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廣州市育才中學
廣州市鐵路第一中學
廣州市鐵路第四中學
廣州市東環中學
廣州市沙東中學
廣州市執信中學
廣州市第21中學
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初中部)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廣州市恆福中學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
廣東實驗中學
廣州市美術中學
廣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五中學
廣州市第四十中學
廣州市第七十九中學
廣州市第109中學
育才實驗學校
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
廣州市第十中學
廣州市越秀區明德實驗中學
廣州市第三中學
廣州市第三十四中學
廣州市第三十七中學
廣東華僑中學
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廣州市知用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二中學
廣州市第十七中學
廣州市第二中學
廣州市越秀區二中應元學校
廣州市豪賢中學
廣州市第三十九中學
廣州大學實驗中學
廣州市礦泉中學
廣州鐵路第二中學
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
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廣州市東圃中學
廣州市天河中學
廣州市天榮中學
廣州市天秀中學
廣州市天華中學
廣州市長興中學
廣州市駿景中學
廣州市泰安中學
廣州市第十八中學
華南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暨南大學附屬中學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廣州市偉倫體育學校
四十七中匯景實驗學校
天河區華穎學校
天河區雄鷹學校
天河區新蕾五星學校
天河區同仁學校
天河區新苗學校
天河區育華學校
瑪莎女子學校
天河區大豐學校
天河區成龍中學
天河區東風學校
天河區南國實驗學校
天河區棠福學校
同仁藝體實驗學校
天河區東華學校
天河區思源學校
天河區金橋實驗學校
天河區新暉學校
天河大觀學校
天河區東泰學校
滿江紅中英文學校
河區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天河區新都學校
天河區天澤中學
天河區培智學校
天河區東奧學校
天河區大華學校
天河區鳳凰中學
天河區天興中學
明珠中英文學校
天河區新昌學校
天河區龍聖學校
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
天河區龍濤學校(中學)
天河區成龍學校
廣州市三元里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實驗學校
民航廣州子弟學校
景泰中學
廣州白雲區西洲中學
廣州市六十五中富力桃園實驗學校
廣州市白區明德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信孚澤德中學
廣州市同德南方中學
白雲區黃石街廣外大附中
白雲區黃石中學
龍江中學校
龍濤中學校
白雲區金源中學
白雲區新市中學
白雲區匯僑中學
華聯外語實驗學校
廣州白雲區啟明中學
廣州培英中學白雲區實驗學校
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
廣州市白雲區嘉禾中學
嘉禾新都學校
一五二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廣信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琴星中學
廣州市第一一四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大朗中學
廣外大附中
白雲區嘉福中學
廣州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廣州市第七十二中學
廣州市第七十三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一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第二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第三中學
白雲區江村中學
白雲區江高二中
白雲區江高三中
廣州市白雲區神山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石龍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中學
廣州市第 一 一五中學
廣州市70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龍歸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龍崗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盤龍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新和中學
廣州市第一一六中學
白雲區竹料第一中學
白雲區竹料第二中學
白雲區竹料第三中學
廣州市培英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三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七中學
廣州市第六十八中學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中學
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
廣州市白雲中學
廣州市廣園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同和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顏樂天紀念中學
廣州市白雲區石井中學
市八十四中學
市八十六中學
市八十七中學
市一二三中學
黃埔區文沖中學
黃埔石化中學
廣州市港灣中學
廣州港新港中學
黃埔造船廠中學
文沖船廠中學
黃埔區海地中學
Ⅸ 廣州市黃埔區新港中學的介紹
廣州市來黃埔區新港中學,源始建於1993年,前身廣州港新港中學,已於2005年11月移交黃埔區教育局管理。學校坐落於黃埔東路2879號大院內,與新港幼兒園、新港小學、廣州港技校毗鄰,學校佔地面積1414.26平方米,校舍面積5867平方米。學校現有學生534人,在冊教職工42人,其中: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25人。學校現任校級領導2人,正校長兼書記、副校長各1人。學校現設有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辦公室、團委和三個年級組,教導處下轄5個教研科組。學校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