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高考分數 > 江門市第一中學高考2001

江門市第一中學高考2001

發布時間:2020-12-18 21:05:43

① 廣東省江門市有哪些重點高中

廣東省江門市的重點高中有:江門一中、新會一中、台山一中、開僑中學、開平一中、鶴山一中、恩平一中這7所重點中學。
各間學校的概況為:
1、江門一中:
江門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以「明志崇德,礪教篤學」為校訓,原校坐落於江門市僑鄉蓬萊山上,鄰近市區,距廣州 101 公里(現已遷往廣東江門市金甌路138號),前身為景賢書院,創辦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 年)。 1930 年擴辦為市立中學,於1960年被認定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200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江門一中新校址於2005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6億多元,計劃學生人數4500人,教職工330人,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佔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
近十多年來高中升學率都在 98% 左右,上重點線比率均在 50% 以上。連續出了四名全省高考「狀元」, 10 多人次獲得省高考單科狀元,先後有 40 多人考入清華、北大。
2、新會一中: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創辦於1905年10月20日。一百多年來,歷經時代風雨洗禮,學校不斷成長壯大。在新會區委、區政府的關懷指導下,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該校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中學,被譽為「校風好、質量高、校園美、管理優」 的國家級示範型普通高中、省市窗口式文明學校,是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3年4月新會區人民政府決定對新會一中和新會圭峰中學實行資源重組,組成新的新會一中,現校區由校本部和圭峰校區組成。校本部坐落在會城城北蔥蘢的犀山腳下,佔地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圭峰校區地處會城西北育才路,佔地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
該校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學質量,高考和中考成績多年來均名列江門地區前列。近五年本科上線率達68%,上線率均達國高要求,2004年達80.1%,2005年達78%,2006年達60.9%。歷年高考升學率達97%以上。1984年以來有24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培養了多名高考尖子,其中高考總分全省第一名的1人、第二名的1人、第三名的2人,高考單科成績全省第一名的5人。
3、台山一中:
台山市第一中學,簡稱台山一中,俗稱台中,創建於1909年,是一所由華僑、港澳同胞捐建的學校,坐落在僑鄉台山市台城鎮城東石花路1號,校園佔地面積100,750平方米,建築面積58,657.3平方米。校舍依山而立,古樸典雅與現代流派兼備,頗具中西合璧的風格。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5%,素有「園林式校園」之稱。
建校以來,培養出畢業生5萬多人,據不完全統計,旅居78個國家和地區的校友超過1萬人。改革開放以來,華僑、港澳同胞、各界賢達、社團和海內外校友捐資3,000多萬元。國內外成立校友會20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達1千多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蔡睿賢,中國音協前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前院長李凌,中國美術家協會前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前主席黃新波,中國科技大學前副校長李雲揚等。
4、開僑中學:
開僑中學坐落於開平市區西郊的潭江河畔,校園佔地150 畝 ,建築面積 63935 平方米 ,擁有江邊長堤、中心廣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三區分明。現有 64 個高中教學班,學生 3365 人。專任教師 232 人,職工15 人,共 247 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和研究生學歷 51 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開僑中學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市重點中學,國家高招統一考試定點試場,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高考本科入圍率平均達 72%,大專以上入圍率達 99% 。廣東省總分狀元有1997 年鄧就慶、 2002 年譚健豪、 2006 年陳智發,廣東省單科狀元有 1995 年數學科狀元梁健星、 2001 年化學科狀元張智宏, 2006 年數學科狀元陳智發,江門市總分狀元有 2001 年謝樹權、 2004 年江門市英語2總分狀元譚晶和江門市總分第二的余錦澤;開平市總分狀元 2003 年戚少玲等。
5、開平一中:
開平市第一中學位於赤坎古鎮的東郊,面襟潭江,西望百足山。校園面積119880平方米,學生均佔地37.05平方米,校舍面積69578平方米,生均占建築面積21.5平方米。 有60個高中班,學生3236人,每個班平均54人。專任教師215人,其中高級教師27人,研究生學歷和在讀研究生人數共9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9人。
從1987年以來,該校已培養出全省高考總分前十名的尖子6人(其中1987年關穎聰同學獲得開平歷史上第一位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單科狀元2人;2004年至2006年,高考第一批入圍人數與入圍率分別是:198人和40.16%、193人和34.71%、252人和32.77%;本科入圍率分別是:82%、84%、90%。
6、鶴山一中:
鶴山市第一中學是江門市重點中學,創辦於1925年,該校被稱為鶴山「南山毓秀」的一中校園,獨據一山佔地近 200 畝的校園,校園佔地面積182畝,校舍建築面積75420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組團分布,數十座功能各別的教學樓館。
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7年5月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導驗收,2008年5月,一中更以高分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教學水平優秀學校」稱號,經報廣東省教育廳批准正式成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僅從2005年至今,學校就喜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多達31次。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多人,專任教師21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江門市首批名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共5人、高級教師及碩士研究生共46人。在近幾年的廣東省創新科技大賽中,學生的研究成果共獲得15項省級以上的獎勵;各類學科競賽中,有175人獲得國家級獎勵,316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幾年來,該校高考各科的平均分、重點率、本科率、高分層人數均居江門市前茅,年均一半的同學考上了重點本科,90%以上的同學考上本科院校。近幾年,該校共培育了10多位全省單科「狀元」。
7、恩平一中:
恩平市第一中學,也簡稱為恩平一中,坐落於廣東省恩平市恩城中心城區鰲峰山南麓,青雲路盡頭,交通方便,為廣東省第一批重點中學。 恩平市第一中學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的學校。建校近百年來,校風純素、教風嚴謹、學風扎實,數輩良師櫛風沐雨,艱苦創業,積淀了深厚的學校文化,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祖國培養了眾多的仁人志士和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是恩平市基礎教育的龍頭,被譽為 「讀書的聖地,培養人才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秉承著優良傳統,進一步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成果卓著。
建校近百年來,學校英才輩出。其中,有著名的橋梁專家梁天錫、經濟學家梁學思;有部隊領導,原廣陽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調研處副處長鄭錦波;有清華大學畢業、旅美電子工程博士鄭健雄先生、陳立明博士等;有新一代僑領梁權暖、吉鴻雁、吳卓潮、胡思聰、梁寶相、馮瑞祥等先生;還有著名的科學家、大學教授、企業家、書法家、畫家……不勝枚舉。他們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② 江門市第一中學和中山紀念中學哪個好一點

江門市第一中學"武"方面強一點.
中山紀念中學"文"方面強一點.
所以看你自己喜好了.
不過個人推薦你讀江門一中, 很多東西可以自己動手做的.

③ 江門市一職高中部這幾年的錄取分是多少.

在480或以上的分數進入到500多高中

我說,你是590,怎麼不以成江海?

我是07,和至少07-09年超過500高中

④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的學校歷史

百年教育強國夢,世紀學府薪火傳。
「廢科舉,興學堂!」19世紀末20世紀初,積弱的東方大國圖變革,求生存,鄉賢梁啟超為此振臂高呼;1905年,會城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新會人民得風氣之先,創辦官立中學堂,新會一中由此開始了艱難曲折而光輝燦爛的100年。
百年辦學,根深葉茂發新枝
新會一中名片:1958年被定為佛山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78年再度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縣市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持續發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又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今天,新會一中是一所擁有107個教學班、6000多名學生、350多名教職工的重點中學,已成為享譽五邑、全省知名的學校,並朝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目標邁進。
美麗校園,幾代葵鄉人心血凝聚 。
流金十月,走進新會一中美麗的校園,濃陰蔽日的校道上,翠色如茵的綠地旁,窗明幾凈的大樓里,清晨書聲琅琅,傍晚燈火通明。運動場上,虎躍龍騰。綠陰花間,笑語聲聲。置身其中,靜心感受校園中洋溢著的濃濃文化氣息:風采堂,古樸典雅;圖書館,書藏豐盈;《風華正茂》的雕塑,鼓舞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遨遊遠航。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標準的圖書館、勤奮樓、蘇周玉珍紀念樓、健德堂、黃克競博士教育樓、黃克競博士科學樓、梁榮教研樓、電教館等一座座樓館拔地而起,建成了標准游泳池和江門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的全塑膠田徑場;還建成了計算機教學中心、多媒體電教中心,有語音教室2間、網路教室7間,擁有計算機500台,每個教室都配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建成千兆主幹校園網,教學設備達到國家示範性高中標准。
漫步校園,這些典雅大方、錯落有致的樓宇,彷彿讓人看到當年黃球名譽校長、黃克競名譽校長、蘇澄洲先生等善長仁翁們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透過這些參天的樹木,又隱約讓人聽到新會一中幾代創業者們艱苦奮斗的吶喊。
師資雄厚,辦學思想一脈相承 。
如果說,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是育人的基礎,那麼,「求實開拓,素質育人」則是新會一中上百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辦學思想最濃厚的凝淀。一個世紀以來,在源遠流長的岡州文化滋養下,新會一中櫛風沐雨,自強不息,雖三遷其址,十一次易名,愛校報國、興學育才之風仍代代相傳。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新會名校長2人、新會名教師18人、新會學科帶頭人20人、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骨幹教師1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1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大學本科率91%。先後有7人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7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一批教師獲省、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等光榮稱號。正是學校領導班子團結一心,奮勇爭先,全體教職工秣馬厲兵,勵精圖治,一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學校的辦學成績才如此出色。 新會一中,是許多新會學子嚮往的地方。它從風雨飄搖的清朝末年走來,是新會普通中學的起始,又是新會中學教育當之無愧的翹楚。其創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根深葉茂,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它的辦學歷史雖曲折艱難,卻光輝燦爛。 辦學百年 根深葉茂 「廢科舉,興學堂!」1905年,會城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新會人民得風氣之先,創辦了官立新會中學堂。官立新會中學堂不但開創新會普通中學教育的先河,同時也見證了新會一中百多年來艱難曲折的辦學歷程。 官立新會中學堂實際是從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開始籌辦。時任新會知縣的陳伯侯奉命籌辦新式學堂,於孔廟明倫堂召集邑中士紳商討興辦中、小學堂的事宜。由於師資缺乏,先辦「初級師范」,學制二年,不久之後辦「中學堂」,譚鑣為堂長,學制五年。
辛亥革命之後,官立新會中學堂改稱「縣立新會中學」,譚為校長,學制四年,並停招師范班。至1921年,由於省教育廳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於是改稱「新會縣立初級中學」,並設教導主任、訓育主任、總務主任各一人,開始招收春、秋季學生。
1924年,執掌校政20年的譚鑣逝世;是年同時招收女生,但男、女生同屆不同班。 至1931年3月,江門市政局奉命裁撤,江門重歸新會管轄,縣長沈秉強將江門市立中學易名「新會縣立第二中學」,而「新會縣立初級中學」則更名為「新會縣立第一中學」。至1937年暑期,新會師范學校將普中的高一班、高二班移交新會一中繼辦,成為新會一中辦高中之始。 據了解,清末辦中學堂的校舍是以孔廟考棚(孔廟右鄰)的房屋為校舍。大的五六間作課室,小的幾十間作學生宿舍。1926-1927年間,由於體育場狹小,拆鄉賢祠擴大體育場地,填池塘作校園。後來由於學生人數和班級增多,最後除大成殿外,孔廟及學宮全部作為校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9年春,新會淪陷,新會一中遷往雙水上凌沖譚氏宗祠,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才重新遷回會城。這時,孔廟已被日偽政權拆毀,僅余大成殿、奎星閣、尊經閣幾座殘破建築物,因而校址改在新會書院,至今不變。
新中國成立後,新會一中歷經時代風雨洗禮,教育水平不斷邁上新台階,1958年被定為佛山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為縣市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持續發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又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2007年11月,新會一中順利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新會一中已成為享譽五邑、全省知名的學校。 興學育才 不拘一格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源遠流長的岡州文化滋養下,新會一中櫛風沐雨、自強不息,雖三遷其址、十一次易名,愛校報國、興學育才之風仍代代相傳。 「母校由首任校長譚鑣執掌以來,校規嚴格,請的教師多是留過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學生。我讀二、三年級時的第二任校長談海,就是日本留學回來的。」於1924年考入當時新會縣立初級中學、迄今仍健在的新會一中校友余雅望回憶說,由於注重師資、尊師重教,新會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礎。如在1921年間,曾聘請留日歸來的理化生物教師林卓南。林老師講課時,常常引入唯物史觀學說,結合學科講解,使學生獲得新思想、新觀點。 從人力、物力上來說,新會一直是新會的最高學府。「南華諸縣新會為名城,新會諸校我校高程。」這是抗戰前新會一中校歌開頭的兩句歌詞,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新會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說,在抗戰前,新會一中在教學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識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1935年秋入讀新會一中的黎永泉在《會城淪陷前夕的新會一中》一文中回憶說,當時校內有所謂「童子軍」組織,培養學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護理、野外生活、打繩結等各方面的學習。有一次,學校還組織學生到江門篁庄野餐露營,晚上有篝火晚會及劫營、守營等實地訓練活動,有聲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學前的最後一節課為課外活動,舉辦球類、田徑、歌詠、猜謎、故事等文體活動。在每天中午貼出一張表格,任人自由填報,屆時有專門教師負責支持活動。 新會作家明明是新會一中當年的「七三屆」。他回憶說,「七三屆」處在「文革」後期,學校(當時叫會城中學)已逐漸回復正常教學秩序,因為沒有高考任務,學習並不緊張,作業基本可在學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學生從來不用把書包背回家中或者說是根本沒有書包。正由於課業輕松,學生有大量課余時間,可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起來,『七三屆』並沒有培養出多少大官員、大老闆,卻培養出了好幾個文學藝術愛好者。」明明說,當時這一屆有一群愛畫畫的同學,形成了一個沙龍式的小圈子,如甄錦標、吳明耀、陳向京、楊小明、李卓見和他自己等。這些人後來均在文藝領域成就了一番事業。
那些人,那些事 新會一中百年辦學歷程,不但匯集了大量文化深厚、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如譚鑣、施見三、林卓南等人,也同時培育了數之不盡的人才,當中不乏像地質學家陳國達院士、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王堅等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貢獻卓越,彪炳史冊。 譚鑣:新會一中首任校長 譚鑣,(1863-1924年),字康齋,號仲鸞,廣東新會環城南坦鄉人。身為新會一中首任校長的他是新會當時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梁啟超的表兄。 譚鑣一生思想進步,青年時中秀才,與表弟梁啟超赴廣州學海堂攻讀。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鄉試第九名舉人。後入康有為開設的萬木草堂就讀,受到康有為提倡的「今文學」和變法圖強思想的影響。此後,他參與了康、梁發動的「公車上書」及維新變法活動。變法失敗,他南下歸鄉,決意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學制,廢科舉、興學堂。新會創辦初級師范學堂,委派譚鑣為監督,主要是培養師資。不久,又創辦新會官立中學堂,為新會第一間最高學府,譚鑣被委派兼任堂長(監督)。民國成立,改革學制,1912年新會官立中學堂改稱縣立中學校,監督改稱校長。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館。 譚鑣的治教特點鮮明,校規嚴格,極重教師素質。民國初期,中學師資缺乏,譚鑣不惜高薪聘請留學生任外語和理科教師,如英語科教師聘自香港書院或曾經留美的港籍人士。譚鑣在擔任學堂監督初年,還編輯《新會鄉土志》,聘黎昀、林燦予協助編輯,施雨崖等22人為調查員。全書按部頒例目,分15篇,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書。1924年譚鑣病逝,終年62歲,其門人築紀念台於縣中學校園左側之馬山,刻石留念。
陳國達:「地窪學說之父」 1912年1月22日,陳國達出生於新會南郊天馬鄉五福里一個貧苦的南洋歸僑家庭。1925年春,在姐姐的資助下,13歲的陳國達考入了新會縣第一中學,讀書非常勤奮,成績優異。在初中期間,對陳國達影響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學。他還對地質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喜歡野外考察的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與同學們翻爬新會的山山水水。在大學時期,他的畢業論文也以此為題,寫出了《廣東新會地質試勘》一文。 陳國達終生致力於地質學的教學和研究,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他於1956年創立關於地殼演化規律的活化構造新理論「地窪學說」,突破了美國學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學說。「地窪學說」被稱為是決定當代地質學發展的新學說之一,它的誕生也被列入世界科技史大事年史。1990年,國家礦床成因協會理事會決定在礦床大地構造委員會中設立構造岩漿活化(地窪)學組,這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創立的學說命名的國際學術組織。 陳國達被譽為「地窪學說之父」。他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窪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窪學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
王堅:新中國首批女飛行員 王堅,原名王桂琴,生於1933年,是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飛行教官、飛行中隊長。在抗美援朝中,曾出色地完成飛行任務。1952年接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接見。
梁宗岱:愛國詩人 梁宗岱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愛國反帝的詩人、翻譯家、教授、制葯專家。解放前曾任北大、清華大學等名校教授。解放後歷任中山大學、廣州外語學院西語系教授兼院學術委員。梁宗岱精通法文和英文,並通曉德文和義大利文,擅長翻譯詩作,對歐洲文學有深湛的研究。著有詩集《晚禱》、詞集《蘆笛風》等,翻譯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浮士德》等。

⑤ 2010江門一中高考升學率

你說的實在太多了。。我自己是江門一中畢業。。只說江門的吧。。
江門一中今年高考本專科人數就很多900幾人屬。。有1100多人參加高考。。所以本科率是很高的。。。但是重本人數就很少。。才200多。。
在五邑地區來說。。江門一中升學率是很不錯的了。。
僅次於鶴山一中。。但是這兩年換了個校長。。他很黑的。。據說超貪的。。。。所以有機會你還是考慮新會一中吧。。
新會一中升學率也很不錯。。就是生活環境惡劣了些。。。
江門一中就是生活環境超超好。。真是沒話說。。還有空調。。伙食又好。。

⑥ 搭什麼車可以去江門市第一中學

14,25,24都可以,不過14很少的,如果當地沒有的話,要轉車,去蓬江大橋北(江門九中的車站),就有24路車,再向前走,在20m之內還有一個車站,那裡有25路,看你怎樣方便咯

⑦ 江門市第一中學的介紹

江門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以「明志崇德,礪教篤學」為版校訓,原校坐落於江門市僑鄉權蓬萊山上,鄰近市區,距廣州 101 公里(現已遷往廣東江門市金甌路138號),前身為景賢書院,創辦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 年)。 1930 年擴辦為市立中學,於1960年被認定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200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

⑧ 江門市第一中學的知名校友

姓名 履歷 備注 楊錕 珠海市政協原副主席、原江門一中教師 李介民 江門市政協原副主席 梁漢超 大亞灣核電站原黨委書記、 核能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胡昌碩 香港今畫會主席 畫家 曾倫贊博士 全球研究所所長 美國加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⑨ 誰幫我出個建議,讓我考上江門一中(江門市最好的高中)

1111111111111111

閱讀全文

與江門市第一中學高考200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