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中文科高考
我是康中2010年畢業的
康中往年的文科能上一本和二本大學的是前150,也就是總分在500以上,高考的分數是平時的分數減去五六十分、、、、基本都是這個樣 。
要上一本的話必須是班級的前五名。但實驗班概率更大。
高二分科的時候雖然有時候考試要考生,物,化,但是排名的時候不算。都在文科的學生里排名。
高三文科就在文科生里排名了。
『貳』 學生素質評價中運動與健康是D會不會影響高考
這個影響不太大、、在總分一樣的情況下一版會先看語文,數學,然後英語。
高考總分是沒算體育的呀,我湖南2012屆,我每次體育考試綜合評價都是60分,沒一點事
『叄』 高考考生健康卡中測量人寫父母名字可以嗎
是可以的。既然父母是實際測量人,就應當寫他們名字。
『肆』 中國30年高考狀元健康狀況如何
一、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不止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同上頁)
這說明了什麼?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
事實四: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一定關系」是多大的關系?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文章里沒解釋——不過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讀書的時候成績並不怎麼樣,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綜合結論:中央教科院院長袁振國教授認為:『創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來的』。」請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2011年6月的教育」。(同上頁)
哇,這幾十年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先生說: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一階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為基本症狀的,由於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要不遺餘力地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升學准備,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全部由教師負責填滿,學生在家時間比如雙休日,則基本由家長負責填滿,這個原因不僅是教育的,更主要的是社會造成的。」(同上頁)
可見全社會聯手放出來的應試教育魔鬼是扼殺創新型人才的重犯!
可惜的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別說文科課程、就是數理化生等理科課程,能有幾個老師認真、扎實地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30年1000餘高考狀元的悲慘下場
中國相關機構對中國從1977年到2006年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么多的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成為頂尖人才。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
筆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他們成為高考頭名,只是應試教育作題的「狀元」而已,只能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計劃性較強,但是在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說,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學生學習應試能力,而應試能力不能衡量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發展能力。
其次,高考狀元們喜歡在學習知識中追求完美無缺,追求無所疏漏,在考試中過分看重分數,使思維處在了僵化的神經質般的模式上。這種思維反映到將來的工作上,他們也只是過分看重僵死的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又視學習現成知識為一種享受,而對其它則看得比較淡漠。而這種思維卻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
第三,許多高考狀元們對來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夠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務時往往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思維是對來自應試教育做現成試題而又想獲得完美答案的一種重復。
第四,高考狀元們只是在應試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而他們卻又往往以這一次成功引以為一生的驕傲。過分地回顧過去,卻喪失了以後為更高遠目標努力的動力。
第五,高考狀元們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們在學習上心元旁顧,夢想擺脫某種困境。一旦實現理想,卻又陷入了沒有目標的窘境。而在就業上卻又得不到家庭和社會的更為理想的指導。結果好多人也就聽天由命。
三、高考狀元只是學習成功者
今年的高考(微博)成績公布後,很多記者都跑來學校采訪,因為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第一名(我不喜歡用「狀元」這個詞,更願用「學習成功者」)雙雙花落人大附中。
連續多年,人大附中在高考中交出的成績單一直都非常漂亮。回顧人大附中這幾年走過的道路,也許能對我們的基礎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所啟發。
就在前不久的6月1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在人大附中召開了「落實《綱要》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走進人大附中活動」的現場會,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的首站活動選在人大附中,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到實施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體驗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濃郁氛圍,感受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袁部長的講話,充分肯定了人大附中這幾年實施素質教育的經驗。人大附中的辦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有了科學、先進的辦學思想,才能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才會連續八年摘取北京高考理科的第一名。這看似偶然,當中卻有必然的道理。
人大附中的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創造性地把教育對人的發展功能與對社會的發展功能有機地統一起來了;把教育的人本位理論與社會本位理論有機地統一起來了;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了;把德育和創新精神在育人中的位置明確下來了。這就是人大附中實施高層次素質教育的先進和成熟經驗。
另外,我注意到,這幾位學習成功者,在談到自己的成長時,都說到他們很喜歡藝術、體育等活動。理科第一名梁思齊同學在小學就達到了鋼琴九級,很喜歡足球,是學校足球社的副社長;文科第一名伊思昭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還喜歡畫畫……由此進一步證實了,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
我想起錢學森說的話:「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對我後來的科學工作很重要,它開拓了科學創新思維。」錢學森常說,他在科學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於小時候不僅學習科學,也學習藝術,培養了全面的素質,因而思路開闊。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期間,錢學森除了參加美國物理學會、美國航空學會和美國力學學會之外,還參加了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錢學森曾感慨:「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夫人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們當時搞火箭時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談時產生的。」
是的,科學和藝術是永遠連在一起的,誠如錢老說的「這些藝術里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同樣,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人大附中這幾年的藝術教育孕育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才成就了我們的學生。
幾位成功的學習者還有一個共性:平時最喜歡的事都是讀書。讀書使人智慧。在美國加州一所小學的圖書館里,我曾看到這樣一幅標語:你讀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會變得越聰明;你越聰明,你表達思想或作出選擇的時候,你的聲音就越有力。我始終認為,讀書是養心的智慧。種桃,種李,種春風;養花、養草、養心靈。學校是文化場所,如果能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那將會讓孩子受用終身。
最後,我還是想說那幾句老話:應試教育,雖然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卻無從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無法造就創造未來的天才。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當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學校要讓孩子天性有展現的空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美德在學習中紮根,夢想在勤奮中實現。
一所學校看得見的是校園,看不見的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師生的行為方式。學校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培養學生從情感開始而不是從知識開始。人大附中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真正的不拘一格培養人才,只要是適合學生健康發展需要的,他們就會去創造,希望能做到打開學生智慧之窗、點燃學生心靈之光、鋪設學生創新之路、激起學生報國之志。
『伍』 某學校為了了解高三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在該校高三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了100名學生進行調查,按日睡眠時
(Ⅰ)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所示,2
『陸』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登記表(高中樣表)重要嗎我不想交,可不可以這個表,影不影響高考考大學
為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准》測試工作,並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只有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
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適用於全日制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將學生按照年級劃分為不同組別,身體形態類中的身高、體重,身體機能類中的肺活量,以及身體素質類中的50米跑、坐位體前屈為各年級學生共性指標。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文件和教育質量基本標准,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在學校的具體實施,適用於全日制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
2.本標準的修訂堅持健康第一,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53號)和《教育部關於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文件的通知》(教體藝〔2014〕3號)有關要求,著重提高《標准》應用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著重強化其教育激勵、反饋調整和引導鍛煉的功能,著重提高其教育監測和績效評價的支撐能力。
3.本標准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准。
4.本標准將適用對象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初中、高中按每個年級為一組,其中小學為6組、初中為3組、高中為3組。大學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
5.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組別的測試指標均為必測指標。其中,身體形態類中的身高、體重,身體機能類中的肺活量,以及身體素質類中的50米跑、坐位體前屈為各年級學生共性指標。
6.本標準的學年總分由標准分與附加分之和構成,滿分為120分。標准分由各單項指標得分與權重乘積之和組成,滿分為100分。附加分根據實測成績確定,即對成績超過100分的加分指標進行加分,滿分為20分;小學的加分指標為1分鍾跳繩,加分幅度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加分指標為男生引體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鍾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標加分幅度均為10分。
7.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90.0分及以上為優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
8.每個學生每學年評定一次,記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登記卡》(附表1~6)。特殊學制的學校,在填寫登記卡時可以按規定和需求相應地增減欄目。學生畢業時的成績和等級,按畢業當年學年總分的50%與其他學年總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進行評定。
9.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成績達到優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測試成績評定不及格者,在本學年度准予補測一次,補測仍不及格,則學年成績評定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時,《標准》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
10.學生因病或殘疾可向學校提交暫緩或免予執行《標准》的申請,經醫療單位證明,體育教學部門核准,可暫緩或免予執行《標准》,並填寫《免予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申請表》(附表7),存入學生檔案。確實喪失運動能力、被免予執行《標准》的殘疾學生,仍可參加評優與評獎,畢業時《標准》成績需註明免測。
11.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准》測試工作,《標准》測試數據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按要求審核後,通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網」上傳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測試和數據上傳時間由教育行政部門確定。
12.本標准由教育部負責解釋。
『柒』 中專畢業了,想繼續讀大專,沒有參加高考,除了成人考試有什麼辦法繼續上學,專業是康復技術,
首先想知道你多大了,如果20以下,還沒有工作的話,衷心建議你還是首選高考。通過專高考進入普屬通高校讀出來的本專科文憑是含金量最高的,關鍵是畢業時有派遣證,有幹部身份,這是其他進修途徑所不能比的。如果你在這個年齡就去選擇繼續教育的話,以後你會體會到你有多吃虧。
其次,除了高考以外,國家認可的提高學歷的方式還有自考和成考。建議兩者首選自考。成考是國家認可的提高學歷的方式中含金量最低,最難找工作的
『捌』 康傑中學2013高考成績
可參考全國各省2009年-2013年主要高校錄取最低分數控制回線一覽表--
升學空答間http://ec-scho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