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富順縣第二中學的知名校友
富順縣第二中學
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Ⅱ 富順縣第二中學的歷史業績
光緒二十九年(l903年),清廷參照日本及歐美各國教育制度,修訂《欽定學堂章程》 ,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富順知縣陳錫暢奉諭後,委士紳陳慶文、郭昌翰於城北十字嶺創建富順縣官立中學一堂,這是四川省富順第二中學校的初名。首任監督(校長)為曾經赴日考察教育的翰林院檢討、武昌知府、縣人廖正華。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全面廢止科舉考試,全國省、州(府)、縣普遍建立大、中、小學堂。規定:自高等學堂(大學)至小學堂,監督、堂長、教員皆由(省)提學使聘用和節制。這年,四川提學使派員來,視察學校,經轉報學部批准立案,富順縣官立小學一堂正式更名為富順縣中學堂,學制五年,聘任翰林羅深為學校監督。
民國2 ( 1913 )年,又公布了補充的各種學校令,富順縣中學堂更名為富順縣立中學校。
民國8 ( 1919 )年,國內興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富順縣立中學赴法留學的許祖熊、范易、許肇靈等在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領導下.積極參加各種愛國活動,加入了旅歐少年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
民國l4 ( l925)年,富順縣立中學設立女生班於川主廟。
民國15 ( 1926 )年,該校因只有初中班級,再更名為富順縣立初級中學,簡稱「富中」或「縣中」.並從上學期起實行新學制,即三年畢業;同時,改設女生部於城內原江陽書院。
民國22 ( 1933 )年,富順縣立鄉村師范學校並入富中,共招生四年。
民國24 ( 1935 )年下期,學校招收高中班,實行男女同班,班址設城內城陛廟,並更校名為富順縣立中學;同時.改初中每期招男生l 個班為2 個班,女生招1 個班。
民國26 ( 1937 )年,城煌廟內的女生班遷往羅浮洞「建新文藝社」,高中班遷回十字嶺本校,改設高中部和初中部。城陛廟內設富順縣立中學校分部,容納初中每期第二班學生。
民國34 ( 1945 )年下期,將簡易師范兩個班劃撥給新成立的富順簡易師范學校。1949 年l0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 月5 日,富順縣解放。
1950 年,學校更名為富順縣中學。
l953 年l 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定名為四川省富順第二中學校。
1953-----1957 年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期間,學校建立起以教學為中心的體制,出現了建國後的第一個教育高質量時期。
1957 年,學校開展整風反右運動.教師中錯劃右派5 人。五十年代後期,由於「左」的錯誤,教師中的「撥白旗」、「雙反交心」、學生中的「社教」運動等傷害了師生80 餘人。「大躍進」運動導致勞動過多,生活困難,師生體質下降,致使學校德、智、體各方面的教育質量都受到影響。
1980 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全省首批辦好的42 所重點中學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富順二中各方面飛速發展,學校面積擴大到208 畝,建築面積2 . 4 萬平方米,基建投資達200 多萬元,先後修建了辦公樓、實驗室、教學樓、宿舍樓等,增添了各項教學設備,水、電、天然氣等設施齊全。校園內花草樹木掩映,環境清幽,為師生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96 年來.富順二中共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2 . 70 萬人。其中清末舊制中學生300 人;中華民國時期,初中5800 餘人,高中1200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初中9800 餘人,高中17000餘人。應屆生升入大、中專院校共5000餘人,其中新中國成立後達4500 餘人。
1982 年以來,在校學生中2000多人參加了共青團;80多個班級被評為省、市、縣先進集體;30 的餘人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和「三好」學生,15名學生光榮人黨。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有431人次獲省三等以上獎勵.其中全國三等獎以上136人次。學生體育達標率每年均在85 %左右,高考升學率每年在70 %以上。今年,高九九級一次上大專線達318 人。
1989 年10 月,學校被列人《中國著名中學》 一書。96年評為省首批達標的重點中學,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省衛生先進單位,97 年評為省校風示範學校,省藝術教育先進學校,98 年評為四川部門綠化百佳單位,市園林式單位,德育教育先進學校,常規管理合格學校,優秀業余黨校。
Ⅲ 富順縣第二中學的百年華誕
2003年10月3日上午,富順第二中學在校園里隆重舉行了百年校慶活動。來自海內內外的富順二中容校友、嘉賓1萬餘人參加了慶典活動。富順二中初名為富順官立高等小學堂,1903年創建,1953年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定名為富順第二中學至今。富順二中被譽為「人才的沃土,英傑的搖籃」,著名作家、教育家、《厚黑學》作者李宗吾,北伐名將許祖熊,原中宣部副部長曾德林,原中共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四川省委書記陳剛,北大哲學系主任、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黃楠森等人都曾在這里工作和學習過。
新時期的改革大潮,煥發了富順二中這所百年老校的青春。2000年至2002年,該校先後有4位同學高考獲自貢市文、理科狀元。今年高考,該校陳漢一舉奪得四川省理科狀元。近4年來,富順二中在各類競賽中獲全國獎115人次,省級獎274人次,市級獎8732人次。今年,該校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慶典儀式後,新老校友登台表演了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一曲曲《讓我們盪起雙槳》、《老同學》、《畢業歌》等老歌,把人們又帶到了學生時代。
Ⅳ 富順縣第二中學的歷史演變
1903年,富順縣官立中學一堂,這是四川省富順第二中學校的初名。
1906年,富順縣官立中學一堂正式更名為富順縣中學堂,學制五年。
1913年,富順縣中學堂更名為富順縣立中學校,學制四年。
1925年,富順縣立中學設立女生班於川主廟。
1926年,富順縣立中學更名為富順縣立初級中學,簡稱「富中」或「縣中」,女生部改於城內原江陽書院。
1933年,富順縣立鄉村師范學校並入富中,共招生四年。
1935年,富順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富順縣立中學,學校招收高中班,實行男女同班,班址設城內城陛廟,改初中每期男生招兩個班,女生招一個班。
1937 年,城煌廟內的女生班遷往羅浮洞「建新文藝社」,高中班遷回十字嶺本校,改設高中部和初中部。城陛廟內設富順縣立中學校分部,容納初中每期第二班學生。
1942年,附設簡易師范科。
1943年,撤銷城隍廟分部,合並入十字嶺本校。
1945年,將簡易師范兩個班劃撥給新成立的富順簡易師范學校。
1950年,學校更名為富順縣中學。
195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定名為四川省富順第二中學校。 。
1980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全省首批辦好的42 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9年,學校被列入《中國著名中學》 一書。
1996年,評為省首批達標的重點中學,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省衛生先進單位。
1997年,評為省校風示範學校,省藝術教育先進學校。
1998年,評為四川部門綠化百佳單位,市園林式單位,德育教育先進學校,常規管理合格學校,優秀業余黨校。
2003年,正式命名為四川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3年,正式命名為全國綠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