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高考分數 > 新高考對中學生的影響

新高考對中學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02 20:17:07

㈠ 高考改革成趨勢,那中小學生會面臨哪些新變化

今年年初,教育部發了最新高考改革,即高考的錄取將依據高考統考和高中學考的成績,並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許多學生和家長表示,這項改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和影響。畢竟,高考是影響孩子人生中的一項重大考驗。如果不能積極應對,它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這項改革下,中小學生又將面臨哪些改變?

綜合素質評價招生,也就是說,每次考試都非常重要,高考成績將不是直接決定個人命運的唯一評價。因此,需要學生從一開始就要重視每門考試,並將每門考試都當作高考。只有在小學、初中有良好的基礎時,才能在高中時感到更加的得心應手。每次政策改革都是巨大的變化,盡管這些變化會使家長和學生感到恐慌和慌亂,但只要提前熟悉該政策,他們就能積極應對並從容應對每項改革。

中學生怎樣應對新高考改革

老師肯定會幫你的,要適應,隨機應變就好!每年幾乎都有改革,我也是慢慢走過來的,車到山前必有路!

㈢ 新高考改革後,哪些方面會影響當前的初中生

1、高考改革復對於目制前是初中生的學生來講,影響很大,改革方案實行的時間基本上就是目前初中生參加高考的時候。 2、目前的初中生也沒有必要著急,只要按照學校老師的安排進行學習和復習就可以了,學校會按照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進行組織學習的。

㈣ 新高考下中學生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志願填報加盟會怎樣

新高考中學生面臨四大問題:
第一,普通高中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從原來的整齊劃一轉變為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且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浙江這幾年通過調研發現, 90% 以上的教師和學生贊同自主選擇課程,有 85% 左右的學生表示喜歡選課走班,願意兩次考試。

第二,從學生的學習來看,從原來的指令性轉變為有選擇的學習。因為這一輪新高考改革最 大的亮點就是選擇性。跟其它公布方案的省份相比,浙江的選擇性是最 大的,不僅學生的考試科目可以選擇,考試時間也可以選擇。正因為有了這樣大的選擇性,所以在這幾年的新高考改革當中,就必然產生了一生一課表、賦分制度、生涯規劃、選課走班等一系列舉措。

第三,學校的辦學來看,從原來的千校一面逐漸向多樣化、特色化轉變。這一輪的新高考改革,其實對我們普通高中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洗牌。一些原來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升學率很高的學校,可能沒有踏准節奏,在短短的幾年當中,變得不再那麼優秀了。反過來,有一批學科專長的,辦學有特色的學校,一下子就脫穎而出。

第四,高校招生模式來看,從以考分為主的統一錄取轉變為多元的錄取方式。現在我們浙江三位一體、自主招生、高考錄取三種並行,僅以高考分數錄取的人數也越來越少,而其他兩種的錄取比例人數在逐漸的增加,尤其是高水平大學在浙江的招生更為明顯。

㈤ 初中生如何應對新高考改革觀後感

新的高考改革變化很大。從初中就可以開始鍛煉。
第一。加強課外閱讀。增加課外知識。和閱讀速度。
第二。多參加社會活動。了解社會情況。
第三。多動手。除了學習,還要加強動手能力。
第四。要有多種的業余愛好。

㈥ 高考改革,如何影響初中小學教育

高考改革,對基礎教育領域來說,意味著「指揮棒」變了,高中教育也必須順勢而變。不少教育界專家認為,改革為高中教育轉型落下重子,很多過去被視為在應試背景下難以解決的瓶頸、困難,現在有了新出路。

新改革解開教育界「死結」

長久以來,有一個重要問題一直躲在高考「指揮棒」背後,即高中的定位。高中教育究竟是為大學招生、選拔人才服務,還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民?即便在教育界,對此也有不同看法。

雖然大多數專家認為,高中的主要任務顯然應該是後者,但事實上,在實行多年的高考政策下,很多高中的使命已經簡化成為大學招生服務——整個高中三年,就為一次高考而忙碌。

華東師范大學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相關負責人稱,過去每次召集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開會,一旦談到高中教育,大家無不牢騷滿腹,認為「應試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一旦談到具體的改革,大多數中學校長的意願都不夠強烈。一位示範中學校長坦言:「雖然大家都有美好的願望,但畢竟高考分數會成為衡量各個高中辦學水平的標准,乃至會影響到中考時的招生質量。」

這個「死結」怎麼解?新高考方案有了破題之舉:這項將穩步推進的改革,嘗試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納入高校招生、作為對考生的評價依據之一。顯然,僅這一條,就會給中學教育帶來不小的「沖擊波」。

實際上,今年以來,滬上部分高中已經先行一步,在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評價體繫上有「新動作」。比如,復旦附中嘗試實行「走班制」,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以後,今年又提出從新高一學生開始,將綜合素質評價體現在學校設置的每個活動中。學生在學校內外參加的所有活動都必須有記錄,並且對老師進行培訓,明確如何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落實到學生平日里的評價體系中。上海交大附中、市西中學和曹楊二中等中學則從今年開始將加大對學生生涯教育所佔的課時比例,希望能夠通過生涯教育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使學生未來能夠更適應新的人才選拔標准。

大小學科都將迎來「春天」

在分析上海的改革方案時,不少學者認為,中學長期形成的教學慣性,會在新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出現變局。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這兩天,很多高中老師都在認真研究高考新政對自己任教學科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采訪一位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語文老師時,記者聽到了這樣的答案——不管是主課老師還是教小學科的老師,都在這輪改革中看到了「利好」。這位有十餘年教齡的老師以語文為例作分析,由於今後高考成績計分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語數外三門統考成績,二是學業考三門選考成績。假設一名考生今後要考比較好的大學,學業考3門科目實行等級性評分,3門加起來的區分度一共只有90分,從選拔來看,辨識度較過去有所降低,而語數外則按實際考分計入高考。所謂「主課」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

根據上海高考的方案,三門選考的學業考科目折算入高考總分時,每門滿分70分,即A+級,而學生只要完成一定題量,每門最低也可以獲得40分,即E級。

有專家認為,語文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門不抓分的科目,臨時抱佛腳難有突破。改革後,語文的重要性得到凸顯,如果今後出台的課標對這門學科的人文性有更多要求,毫無疑問將促進語文學科的教學。

㈦ 初中生如何應對高考新政策變化

一方面,人需要一段時間去了解適應新事物;另一方面,我們時間沒有那麼多,特別是初三升高一的同學們,迫在眉睫,需要盡快了解、熟悉變化了的規則,才能發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於是,天一中學團隊深入政策先行地區的調研,結合學生、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面向初三、初二、初一家長及學生深入解讀應對高考變化的策略。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備受關注的「6選3」政策,除了引發熱議,還引發了選擇困難症。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1、「6選3」是什麼?
2、選科會影響大學專業和高考總分嗎?
3、哪個科目可覆蓋專業范圍廣?
4、「6選3」共有多少種組合方式?
5、「6選3」搭配公式是什麼?
6、「6選3」下的高考總分策略之一是什麼?
Q&A
Q1:「6選3」是不是喜歡哪科選哪科?或者哪科高分選哪科?
A:「選科」其實並不是單純「選哪科」的簡單疊加,而應該視為一個整體,選考的3科組成「選科組合」。這個組合需要綜合學生的個人能力、興趣愛好、專業與就業,甚至社會發展趨勢來考量,也需要從個人時間與精力管理的角度來安排學習與考試。
所以「選科」需要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的合力,必要時還可以尋求外部資源做補充。
Q2:「6選3」居然多達20種選科組合,有沒有選科策略可以參考?
A:雖然「6選3」引發選擇困難,但其實一共只有四種典型:分別是純理科、純文科、兩理一文、兩文一理。選科策略依然圍繞「六大原則」:根據個人興趣,根據未來規劃,根據自身能力,根據擅長科目,根據目標分數,根據目標專業。
Q3:哪些選科組合值得特別關注?
A:下面將介紹4類典型組合,它們可報專業比例不同,同學們做參考時需要回歸自身,適合自己更重要。
組合一:物理+化學+歷史,可報專業比例99.9%
兩理一文的搭配幾乎覆蓋所有專業,加上物理、化學有中考基礎,初高學習一致貫通,而歷史則便於記憶、發揮空間較大,所以選擇人數多、競爭格外激烈。
組合二:地理+生物+政治,可報專業比例76.1%
三門學科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小,等級賦分制下容易獲取高分,所以選擇人數較多。盡管此組合屬於兩文一理的綜合搭配,但理工專業一般要求物理、化學的知識基礎,文科專業需要一定歷史積累,所以這個組合與大學課程銜接有點困難。
組合三:物理+化學+生物,可報專業97.4%
傳統理綜的優勢在可報專業范圍廣,但整體對理科思維要求高,加上物理、化學尖子生扎堆,學習壓力大、競爭突出。
組合四:政治+歷史+地理,可報專業52.9%
傳統文綜的可報專業有較大受限,由於缺乏理科學習的支持與鍛煉,在大學課程銜接及就業應用面上來說較為狹窄,適合一些目標異常明確且堅定的同學。
Q4:「6選3」下我們可以怎麼科學地了解自己?
A:我們建議學生和家長基於社會發展趨勢、興趣、天賦能力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未來趨勢的導向是以終為始,不能單純關注眼前,而應該放眼三年高中、四年本科即七年之後的社會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用經典的三圈理論(三圈包括:能力、興趣、趨勢)來分析,最適合學生自己的最佳選擇顯然是三個圈的重合區間,又喜歡、又擅長、還很有前景;次選是兩個圈的重合,例如兼顧興趣和趨勢。望採納,謝謝!

㈧ 初中家長提前看:新高考如何選科

第一步:六芒星法分文理

新高考雖然不分文理,但是對於有文理偏向的同學來說,如何判斷自己所選的科目到底是偏文還是偏理呢,六芒星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眾所周知,物理是強理科,歷史是強文科,因此位於六芒星的兩極。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選擇純文三門的可報專業比例竟然只有52.9%!也就是說只有一半專業可以報,是所有20種組合里最低的。

而可報專業最多的物理+化學+歷史組合雖然可報志願最多,但這也意味著競爭最為激烈,也不推薦實力不強的同學選擇這種組合,原因是小三門的成績用的不是原始分數,而是根據成績排名來換算等級分的。選考的人多,拿高等級分的可能性就越小!就算是再強的學生,要想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點危險!很多知名大學明確要求3門必須A!

相信通過這兩步大家應該已經能基本確認自己的選科組合,此時如果能確定好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便可以對自己的選科進行一個小檢驗,看看確定下來的這個組合到底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

㈨ 新高考加盟中學生生涯規劃為什麼依賴測評

2013年蓋洛普《全球員工敬業度調查報告》得到這樣的一組數據:26%的中國員工長期處於消極怠工狀態,68%對工作漠不關心,在中國僅有6%的員工稱得上是真正的敬業。
更為觸目心驚的是:中國的大一新生超過75%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度低、大學退學率逐年升高,在2015年已高達3.8%、超過18萬人/年,大學生畢業後三年65%從事非本專業的工作,學無所用。很多研究表明,職場迷茫、職業倦怠等問題,根源就在於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國內教育的現狀卻是生涯教育的理念與發展缺乏足夠重視、教育市場的盲目跟風,使得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迷茫的人數逐年只增不降。
當下我國正在面臨經濟轉型、經濟增速放緩等發展壓力以及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急需大量的新型人才補充,所謂經濟轉型,教育先行,使得生涯規劃項目應運而生。
目前市面上的測評工具維度單一、缺乏常模數據對比,而且不考慮個人的興趣傾向、認知潛能、人格特性等方面去綜合判斷,得出的結果其實是不具有參考性的,甚至會「誤入歧途」。如何選擇有效的學馬教育測評工具、正確理解測評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准確解讀測評結果,都需要謹慎而為。學業/職業規劃是以實現個人的發展成就最大化為目的,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管理來實現個人發展願望。職業測評僅是職業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工具,但測評絕不能等同於職業規劃。沒有一個重要且關鍵的解讀師正確的引導,是很難知道正確的結果導向的。

㈩ 中高考改革對初中有什麼影響

中考改革對初中生肯定是有影響的,而高考改革暫時對初中生是沒有影響的。

初中生參版加的中考只會涉權及到中考改革內容,而不會涉及到高考改革內容。初中生只要關注中考的具體改革要求就可以了,高考改革方案都是針對高中生的,初中生可以不去關注。

閱讀全文

與新高考對中學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