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邯鄲市第十中學的學校探索之路
2007年,新教學樓建成初期,由於改擴建工程的影響,導致學校生源流失。從而較多學生中高考成績不佳,致使同學缺少升入大學的機會、畢業困難,同學們的前途渺茫。為了解決這一現狀,2009年時任十中校長的孫紅霞同志,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育人思想。
她借鑒外地辦綜合高中的經驗,在做了充分的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廣泛徵求學生家長和師生的意見,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辦「一口進多口出」的「普高+特長+對口」的綜合高中之路。讓有能力通過大文大理升入大學的學生走普高升學之路,有音體美特長的學生走特長升學的道路,文化基礎較差又沒有特長的學生走對口升學的路子。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五章《高中階段教育》第(十三)條內容: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採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
我校根據自身計算機設備較為先進的優勢,決定在學校開設計算機專業,並聘請職業高中的專業教師來上計算機專業課。一部分學生在自願的基礎上分流到職業班,嘗試走對口升學的路子,但是學生仍然學普高的課程,參加河北省學業水平測試,只是比其他學生多學一科計算機專業。如果學習計算機專業行不通,仍然可以回到普高走高考升學之路,這樣就解決了學生的後顧之憂。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我校一貫的思路,對口升學是我校「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採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我校全面貫徹《綱要》關於高中階段教育內容的重要體現。我校於2009年開設了職業中專班,並於2009年經邯鄲市物價局辦理了職業中專收費許可證。
十中這幾年的綜合辦學成績顯著,成績斐然,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面對這樣的社會需求,我們將根據學校的師資和硬體條件增設新的對口專業。因為對口升學這一措施既可以增大學生繼續深造的機會,又可以使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學生以後的就業提供保障,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從2009年開設職業中專班到2013年6月,我校共有四屆職業中專班學生畢業。
高二年級分流到職業中專班的學生按國家助學金政策享受助學金。具有農村戶口或城市貧困家庭(出具相應證明材料)可以享受助學金政策。享受助學金學生按當年國家助學金有關政策的調整人數也相應發生變化,例如:原助學金發放條件為城市戶口學生需開具困難證明即可,後來要求出具特困證或低保證才能享受助學金。享受資助的學生均屬全日制學生,資助銀行卡只有用學生個人身份證才能激活。同時,助學金要經過申請、審批、公示等多項程序,最後助學金會由上級部門直接打到學生卡上。有些學生根據國家助學金政策的調整不再享受助學金,因此人數每年都在發生變化。
由於部分家長對職高認識的誤區,認為孩子上高中沒有前途,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選擇了普高。學校從「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理念出發,對部分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選擇了對口升學的路子。學校對這部分學生開設了普高全部課程,僅增加計算機一門職業課程。這部分學生如果能達到普通高中畢業要求,發給普通高中畢業證書;達到中等職業教育畢業要求,發給中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既達到普通高中畢業要求、又達到中等職業畢業要求的畢業生,可以同時發給普高、中職兩類畢業證書。這部分學生有普高和職業中專兩個學籍。如果注銷這部分學生的普高學籍,只保留中職學籍,學生壓力較大,並且有後顧之憂。擁有雙學籍既解決了學生的後顧之憂,又符合了家長的實際需求。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我校大文大理、音體美特長、對口升學全面開花,學校發展蒸蒸日上,成為了邯鄲市素質教育的窗口和全國均衡教育的典範,並逐漸成為全國知名學校,感謝社會各界對十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我們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回報社會對我校的關心。
『貳』 邯鄲市第十中學 做幾路公交車
16路,23路,50路,201路,71路都到。 到十中站下,看到森木畫室往西走50米。
『叄』 邯鄲市第十中學的簡介
2004年,學校開始危舊校舍改建工程。
2007年,新教學樓完回工並投入使用。答學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
2013年,校園體育設施開始改建,預計2015年之前完成,完成後將擁有,塑膠跑道、游泳池、籃球場等基礎設施。 2007年中考一中上線16人,重點高中上線54人。
2013年高考本科上線36人,同比去年增加7人,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先進單位」、「省科研先導型實驗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省初、高中雙自主實驗學校」、「省體育衛生先進學校」和「市級文明單位」等二十餘項榮譽稱號。
『肆』 邯鄲市第十中學怎麼樣
簡介:邯鄲市第十中學是一所國辦完全中學,始建於1972年,1974年遷入現址,位於邯鄲市區西北的復興區,處於城鄉結合部地帶。現位於邯鄲市復興區先鋒路1號,佔地100畝,其中建築面積3公頃。
『伍』 邯鄲市第十中學的校園事件
1972年,邯鄲第十中學建校。
1974年,遷址至邯鄲市復興區先鋒路1號(現址)
2004年,學校開始危舊校舍改建工程。
2010年,學校與邯鄲市第一中學建成聯盟學校關系。
2007年,學校新教學樓建成並逐漸投入使用。
2011年,學校特聘上海建平中學總校長、全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馮恩洪為指導老師並開始指導工作。
2012年12月13日,馮恩洪校長第十七次蒞臨十中進行指導教學工作。
2013年,邯鄲市第十中學建校40周年。
2013年5月,校園體育設施開始建設。
2013年6月,高考本科上線36人,同比去年增加7人,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陸』 邯鄲市第十中學好不好他2011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初中還可以吧,高中就那啥了……我弟弟初中在那裡讀的,只要孩子努力,哪裡都不是問題
『柒』 2019年邯鄲十七中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十七中在一般高中之列
『捌』 邯鄲市重點初中學校排名
邯鄲市重點初中學校主要有:邯鄲市育華中學、邯鄲凌雲中學、邯鄲錦玉中學、邯鄲市漢光中學、五、邯鄲市揚帆中學。
一、邯鄲市育華中學
邯鄲市育華中學依託於市二十五中學,始建於2005年, 是河北省重點工程、2006年邯鄲市十大民心工程。學校位於叢台區滏東大街與聯紡路交叉口。學校各項設施已達國家一級標准,取得了連續多年中考各項指標全市第一的驕人成績。
2017年中考繼229人被一中理科實驗班提前錄取的基礎上,全市前10名佔9人,前20名佔19人,前50名佔39人,前100名佔87人總分600分以上全市共218人,我校佔145人 一中理科實驗班上線人數688人,一中上線人數1117人,重點高中上線人數1931人全市第一,遙遙領先。
二、邯鄲凌雲中學
邯鄲市凌雲中學是邯鄲市二十三中學的分校,位於邯鄲市邯山區工貿學校內,始建於2005年,教學設備一流,師資力量雄厚。多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拼搏努力,學校辦學規模和質量均走在邯鄲市前列,中考成績名列前茅。
三、邯鄲錦玉中學
錦玉中學是河北錦玉集團依託市十一中學開辦的民辦學校,校址為原九中。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涌現出幾十名全國優秀教師、班主任,省勞模、省教學能手,市勞模、市科技拔尖人才以及省、市級學科帶頭人。
十一中三校區毗鄰叢台公園、趙苑公園、市最大的古城廣場,校內外環境優雅、設施一流、人文氣息濃厚,為有志英才搭設發展平台,十一中已走向多校區協調發展之路,爭創「邯鄲一流」的河北省示範中學。
四、邯鄲市漢光中學
邯鄲市漢光中學成立於1963年,它的前身是漢光機械廠子弟學校。2006年10月26日,歸屬市教育局,成為一所市直中學,是邯鄲市初中熱點學校中辦學資歷最悠久,教學實力最強的學校。至2017年,漢光中學已擁有北、南、漢光、和平四個校區,在校生7000餘人。
教職工近600名,其中特級教師4名,正高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11名,中學一級教師164名,省級名師3名,省級骨幹教師18名,市級骨幹教師40名,百餘名教師在國家、省、市級教學大賽中獲獎。
五、邯鄲市揚帆中學
揚帆初中是創A教育集團旗下全日制私立中學。揚帆初中秉承「揚帆搏浪,堅毅前行」的奮斗精神,堅持以「一切為了師生的共同理想」的辦學理念,突出「樹人教育、激情教育、自主管理、高效課堂、實效教研、團隊成長」的培養模式。
著力打造揚帆的領航教育,培養讓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滿意的成績優秀、素質全面的中學生。
『玖』 邯鄲市第十中學的發現古墓
2005年,邯鄲市第十中學改擴建工程工地上,文物保護人員發掘了249座古墓,出土文物500多件,其中不少器物是建國以來邯鄲市首次發現的文物珍品。大量的精美文物展現了邯鄲昔日的輝煌,同時據考古人員稱,此次發掘當屬邯鄲市最重大的漢代考古新發現之一。
工地「探出」墓葬群
校園改擴建工程是邯鄲市2005年民心工程。為了支持工程建設,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於3月30日提前進場實施考古勘探。文物保護和考古人員在這里的工地上,使用洛陽鏟等工具進行勘探,將地下的土層取出分析,初步判斷這里聚集著大量的墓葬,這使大家十分驚喜。在這種欣喜的作用下,他們冒著高溫炎熱,於4月11日開始對所探明的古墓葬進行搶救發掘工作。
數代墓穴疊加交錯
沿著工地開挖的地槽,考古人員細心地發掘。據介紹,墓葬的埋藏非常密集,每座工地地槽內就有數十座甚至上百座墓葬。根據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判斷,古墓葬的下葬年代以漢代為主,還有的屬於戰國和魏晉時期。工地位於趙國首都邯鄲故城的西牆以外,這些墓葬有的在上下地層中還出現疊加和交錯的情形,由此可見,這里曾長期作為墓地存在。考古學術圈中有著這樣的說法,戰國時期,由於長期的戰亂,我國人口相當稀少,所以當時人們埋葬時總要到距離城市很遠的郊外。而進入漢代以後,由於幾代劉姓王朝的休養生息制度和長期的和平,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的居住人口逐漸密集,人們為了下葬和祭祀的方便,往往將墓葬埋在城市的近郊。在邯鄲故城近郊墓葬的密集出現,為這種觀點提供了佐證。人們在多次大水沖積以後,平原的地勢逐漸抬高,後人在沒有發現前人的墓葬的情況下,疊加埋葬,形成今天的形態。
古代墓葬埋藏很淺,開口距地表約1米左右,墓室形制以豎穴土坑、豎穴磚壙和豎穴磚券墓為主,少數為帶墓道磚室墓。墓葬規模可分為大、小兩種,大墓長在3-6.5米左右,帶墓道者長達10餘米,深約5-7米;小墓長約2-3米,深約2.5-4米,墓葬全部為單人葬。
精美文物展現輝煌歷史
目前,文物保護人員已經發掘和整理古代墓葬249座,出土文物500多件,其中不少器物是建國以來邯鄲市首次發現的文物珍品。出土文物以陶器為主,並有銅、鐵、鉛、玉石、瑪瑙、琉璃、骨器等。除常見的壺、罐、瓮、盆、倉、井、灶、俑、銅鏡、帶鉤、錢幣等器物外,還發現一批保存完好或非常罕見的文物珍品。如大型的綠釉陶壺、綠釉陶倉、仿漆器的彩繪陶壺、魚龍紋釉陶盆等,釉色鮮亮、圖案新穎;越式青銅劍、鑲金銀帶鉤等,或鋒利如初,或金碧輝煌。
據考古人員介紹,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300多年前,那裡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趙敬候遷都邯鄲,使趙國都城邯鄲迅速繁榮成為趙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胡服騎射」的千古美名,漢代與西安、洛陽、淄博、成都同為全國五大都會。但此次出土如此多的文物,當屬邯鄲市最重大的漢代考古新發現之一。目前,他們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整理和研究,從文物中描繪出當時的社會人文風貌。
神秘的M125號墓
在邯鄲市第十中學改擴建工地的考古發掘中,目前已出土500多件文物。眾多文物中,M125號漢墓佔了65件,包括玉石、瑪瑙、琉璃、青銅及彩繪陶器等,其中的透雕龍虎鑲玉龍錯金青銅柄飾、透雕龍紋玉佩、玉劍柄、玉劍木必、獨角獸玉柄、玉琮、玉足板、玉銼形器、青銅響鈴戈、青銅彎首刀等,造型奇特,工藝精湛,多數屬於邯鄲市首次發現的文物珍品,有的甚至在國內亦非常罕見。尤其是透雕龍虎鑲玉龍錯金青銅柄飾:上邊為一隻口含瑪瑙珠子的老虎,下面為一條長龍,龍的腹部有鏤空裝柄的地方,這種上虎下龍的結構當為古代儀仗中顯示威嚴的工具。眾多而精美的隨葬品讓考古人員對M125號墓墓主人的身份產生極大興趣。
根據隨葬品的最新年代,M125號墓葬主人應為漢代人,而其隨葬品中最古老的卻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我國漢代等級制度森嚴,都有著嚴格的界限。
根據M125號墓葬中大量的鍋碗瓢盆之類陶器的推斷,墓主人應該屬於平民階層。而其中的隨葬品中又有許多和其身份難以吻合的東西,甚至還有四片金縷玉衣的鞋底,只是沒有在其腳部放置。另外該古墓中,還發掘出大量的未經雕琢的玉,有的已被切割,從玉的質地判斷,有的產地應該在新疆和田,其中還有款式屬於越國的青銅劍器,可見當時邯鄲作為商業都會商業流通的廣泛。據此,文物專家推斷,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文物收藏愛好者,或者是一位世代相襲的手工業者家庭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