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高中制度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韓國80%多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都可以上大學。但在韓國現行教育情況下,一些地方大學招不滿學生,致使成績很差的學生也可以讀大學。怎樣才能保證所有大學都招到好學生呢?這是一個和高中教育、高考制度、大學教育都相關的問題,而處於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紐結點上的高考制度,在問題解決中顯得尤為重要。韓國2008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高中教育以及大學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而出台的。
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韓國教育開發研究院近日在京共同舉辦的「中韓高等教育研討會」上,韓國教育開發院大學入學教育課程研究室主任鄭廣姬介紹了韓國2008年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
在高等教育的不同階段,高考有不同的使命
據鄭廣姬介紹,這次改革方案是韓國教育開發院8年相關教育研究的成果。方案提出的背景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選拔競爭型的教育結構需要徹底改變。她說,在上世紀70年代,韓國初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入初中的升學率為66.1%,初中到高中的升學率為70.1%,高中到大學以及專科學校的升學率為26.9%,基本屬於選拔競爭型結構。而到了2004年,各級教育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分別上升為99.9%、99.7%和81.3%,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上大學,而某些大學的招生反倒出現不足額現象。
鄭廣姬說,高等教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使命,高考的功能也不一樣。毛入學率為15%以下時,高等教育處於精英教育階段,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選拔。毛入學率在15%與50%之間時,高等教育處於大眾化階段,高考具有選拔性,同時考試目的是適當配置教育資源,使教育機會均等化。毛入學率在50%以上時,高等教育處於普及化階段,高考的理念要完成從選拔生源到實現連續教育的轉換,高考結構需要改變,要使教育資源得到更優化配置。
2002年高考改革,實施取得較好成效
目前,韓國需要通過高考改革,把大學與高中聯系起來,使高中和大學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讓學生獲得平等而適當的教育機會。1990年至2004年間,韓國高中畢業生人數逐漸下降,而大學招生人數逐年上升。從2002年開始,高中畢業生人數少於大學招生人數。大學出現競爭兩級化現象:優秀學生集中於排名靠前的大學,與此同時,排名比較靠後的部分地方大學不能足額招生。
2002年,韓國提出高考改革方案,改革方向是自律化、多樣化、特性化、靈活化。方案實施後,改革取得較好成效,但韓國高中教育功能進一步減弱,因為學生更加依賴校外補習班或家教,以考取理想學校,高考的准備教育出現問題。由於高考錄取仍舊以分數為主,在大學排名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大學很難招到合適的學生。與此同時,各地高中教育質量發展不平衡,根據「學校生活記錄簿」(記錄在校高中生各方面的成績)上的成績難以判定學生的能力,高中與大學之間的互信度低,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
新的高考改革,把學生的競爭變為教育的競爭
韓國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進一步拓展2002年高考制度的基本宗旨,修改並補充了2002年方案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鄭廣姬說,2008年高考改革具體內容有,在考試與錄取中,學生學校生活方面的比重擴大,考試更多體現高中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選拔的特性化與專門化,針對學生特點進行錄取,改變主要依據學生成績的做法,避免成績好的學生過於集中的現象,開展符合社會需求的靈活多樣的高考。
鄭廣姬介紹,2008年高考改革有這樣幾個特點:
重視改善高中與大學之間的關系,改變高中教育只重視高考考試科目、不重視其他科目的局面。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並減輕學生家長因此而來的經濟負擔,使高中教育正常化,把歪曲的學校教育導向正確的方向,恢復教育本身的職能,重視高考對高中教育的指導功能。
通過靈活多樣的考試制度,滿足社會需求,讓每個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這意味著,大學的生源應該多樣化,如擴大農、漁村家庭的學生比重和中小城市家庭的學生比重等。
錄取過程中既重視過程也重視結果。與大學自律化與多樣化相聯系,大學錄取也要多樣化,把選拔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競爭轉變為教育上的競爭。促進學生選拔的特性化與專門化,不再只靠考試分數來選拔學生,而是根據大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特點等方面來選拔合適的人才。相應地,高中課程也應該體現出一定的特色。
改革方案公布之後,韓國教育開發院的相關研究工作並沒有停止。韓國教育開發院開展2004年至2011年的「高中與大學一體化觀點」中長期研究,目的是實現高中教育正常化,改革高考制度,為大學選拔合適的人才。鄭廣姬說,他們今後需要研究的課題是,調整具體方案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理解教育的整體結構,重新設定高考的功能與改革方向;提高教育質量,研究學生學力低下的相應解決方案
㈡ 美國高中高考制度是怎樣的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學制,所謂High School一般被翻譯成高中,但是這和中國意義的高中沒有對等關系,因為許多高中是從九年級算起(等於中國初三),也有的是從七年級算起(等於中國的初一),甚至有從五年級算起的。
美國的高中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高中一般都是只招收本地區的學生,不需要考試進入,但是也有個別的高中招生范圍較廣,而且需要考試進入,還有Charter School,是公立私辦,通常需要抽簽錄取。私立高中許多帶有宗教色彩,但也有些是非宗教的。
美國沒有高考。但是有一些標准化考試,第一是SAT,第二是ACT,很多大學在接受申請的時候需要這兩項成績中的一項,此外還有SAT2,AP等標准化考試也是大學錄取的重要參考,但是並非所有大學都一定要這些考試成績。這些標准化的考試每年都有多次,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考,並不一定要等到高三,而且願意考幾次就考幾次。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和他的幾個好朋友都是在小學五年級考了SAT,而且考得不錯,還有的孩子是在四年級就考了。
注意,美國高中沒有文科理科之分,雖然有極少數的高中注重數學和理化教育,大部分高中文理兼修,更重視文科。
㈢ 新高考制度下如何幫助學生設計好高中生活觀後感
考高中生活觀後感,如果你肯定是當著學生設計的話,您肯定是想讓去參觀,參觀之後,把你的心裡的想法給說出來就行
㈣ 高考報名,高中階段起受過何種獎勵與處分,怎麼填我記得有個文明中學生,可以填嗎
可以。
需要盡量精簡字抄數,不要使用回車、空格等字元,如果沒有就填無,最多輸入200個位元組的字元,如有處分需如實填寫。
考生作弊情況是考生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的情況。要如實填寫,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4)中學學生中高考獎勵制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考生應持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證明)和相關材料到指定地點進行報名資格審核並完成照片採集、指紋採集和信息確認等工作。所有考生均須按省教育考試院統一要求採集指紋信息。
按縣(區)招辦規定的時間,攜帶規定的相關資料,在規定的地點進行資格審查,領取報名號和密碼。
憑報名條進入網上報名系統。初次登錄時,要修改密碼,閱讀誠信承諾書並點擊同意,如若忘記密碼,則要到縣(區)招辦恢復初始密碼,並重新修改密碼。
㈤ 高考報名中『高中階段起受過何種獎勵與處分』一欄
不要打,絕對不要。
大學這方面是有影響的,而且可能會跟進你的檔案,入黨就業等問題的時候馬上就會體現出來,高中查的不嚴沒事,大學檔案就建立了,信息會跟人走了,何必一輩子背著這個包袱呢!
㈥ 高中作文對高考前學生撕書的看法
對於各地考生高考後撕書行為的感想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客觀上來講我對於這種行為表示不贊同!! 第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一名學生最基本的素養:愛護書籍,珍惜書籍!書是知識的源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本身我們從書中獲取知識,那我們當然也要表示對於書籍的一種尊重,其實這也是對於老師對於知識的一種尊重,「撕書」的行為或多或少表示了對於知識的摒棄!!
第二:這個是一種極其浪費而又污染環境的行為,雖說是學過的書,但是也可以留給弟弟妹妹,下一屆的學生用啊,這樣撕掉,不覺得很可惜,很讓人心痛嗎?而且只不過是高考,又不是以後都不用讀書了,這些書還可以留作你以後大學的時候當家教的補習材料啊!每一本書不都是靠砍伐樹木造紙造出來的嗎?這種行為只會製造更多的「白色污染」罷了!!
第三: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們心理上的不夠成熟,認識上的不夠深刻,高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高考時一種競爭但是真正的競爭還是等以後走出社會的拼搏啊!!
第四:這種行為對於那些正在中學甚至是小學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引導作用!如果造成他們對於學習的一種否定思想那就不好了!
但是站在考生的角度考慮,他們是在做出一種最瘋狂的宣洩行為,原因就是學生的壓力很大。。。其一,十二年寒窗苦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這個期間當然還有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所帶來的壓力,父母逼迫孩子讀書,上培訓班等現象司空見慣!!其二
那就是高考帶來的了;高考在每一名考生以及家長老師,社會人士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個通往未來成功寶殿的有力通道,大家在這種制度的引導下形成一種潛意識,那就是「考上好的大學,未來就一片光明了!」高考就是一個檻,命運的好與壞就在這個檻上一分為二;因此考生們通常會孤注一擲,高考時他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日夜苦讀,父母更是在這個時候倍加關注,恨不得替孩子多出一把力;往往那些平時不怎麼認真看書的學生在這個時候也會緊張起來,找家教的找家教,挑燈夜讀的挑燈夜讀。。。。。等到高考結束了,考生的心情可想而知應該就像是老毛時期的人民解放吧,哪怕是考不好的同學,在這種以後不用讀書的潛意識底下也會表現的異常興奮和激動!
其實這種現象也反映了中國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現行的高考制度激化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之間的競爭,對青少年學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與沉重的學習負擔,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就好比如,某考生因為考試成績退步而跳樓的事件時有發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考生這種行為也是表達了對於應試教育和父母的不滿,正好這種行為反映了這種「教什麼,學什麼。。。」「憑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潛規則所帶來的弊端,那就是考生會拿成績了,但是素質並沒有跟著上去,這個與素質教育是互相矛盾的!結果就是,考生變成了考試的機器,而教育者變成了製造機器的人。。。。。
對父母的不滿又從何說起呢?記得我看過一本書,書名記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叫《當代家庭教育》,裡面講到一條:「父母是應試教的幫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對話:父母:「只要你考優秀,就給你買。。。」父母用物質上的誘惑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但是部分孩子形成了一種畸形的觀念,彷彿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索取物質上的獎勵,而不是真正出於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中小學裡面會出現一種攀比的現象,學生彼此之間出現了不良斗爭!這個跟素質教育不是背道而馳嗎?在學習面前,父母和孩子都表現了一種功利性。。。
當代的高考就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古代科舉尚且存在貪污腐敗的現象,考生名落孫山當然與這個還是有一定聯系的;不可否認當今中國各地的高考待遇不一樣,大學良莠不齊,一些本有能力和資格的考生享受的,卻無法同樣獲得機會!所以撕書的行為當然也不能排除這個原因,或多或少也有些對於現行制度的不滿和反對。。。
其實每一個時期都有每一個相適應的制度存在,終歸到底中國還是無法向美國那樣,「科舉制度」還是要實行!至於改進就只能讓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們來想法子了,希望廣大學子們都能理智學習,快樂學習!!
㈦ 保送生參加高考有何規定
保送生無需參加高考(有的省規定保送生可自願參加高考,但不再參加統一錄取)。符合保送條件的學生經中學推薦,並通過大學測試合格後即可進入大學就讀。
保送生的程序
1、高校公布當年招收保送生的招收計劃、具體條件和考試招生辦法。
2、考生和中學將學生有關材料在高校規定的日期前寄送至高校招生部門。
3、高校對保送生的申請材料進行資格審查。
4、高校對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學生進行考核,並確定是否錄取。
5、高校將擬錄取的保送生名單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審核並辦理錄取手續。
6、保送生被高校錄取後,錄取名單在生源地中學張榜公布;省級招辦負責在本省媒體上公布本省保送生名單;教育部將全國所有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學生名單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公布。
(7)中學學生中高考獎勵制度擴展閱讀:
保送資格的條件:
一、省級優秀學生。
二、高中階段在下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中獲得一等獎以及獲得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1、省賽區的競賽名稱: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區)、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
2、全國決賽的名稱: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
3、高中階段獲得下列競賽一、二等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4、競賽名稱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
5、高中階段在下列國際競賽中獲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6、競賽的名稱是: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
7、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辦的「三年制高中理科試驗班」中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
8、具有推薦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中學可以推薦少量學生保送進語言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外語類專業。
9、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
10、符合公安部、教育部《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暫行規定》有關條款的公安英烈子女可以保送進公安部直屬普通公安院校和省級公安機關所屬普通公安院校,並免交學雜費。
㈧ 台灣高中的學校制度以及高考制度與大陸的不同之處
1、教育制不同:
(1)、台灣幼稚園小中大班3年→國民小學6年→國民中學3年→高級中學3年/高級職業學校3年/綜合高中3年;
(2)、大陸五年制專科學校5年→普通大學4年/四年制技職院校4年/二年制專科學校2年/二年制技職院校2年→研究所碩士班2年→研究所博士班4年。
2、重視程度不同:
(1)、台灣重視職業教育。60年代台灣建立了5年專科教育制度。60~80年代,由於加工出口工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各類高級職業學校和專科學校的發展,形成了由職業學校、專科學校、技術學院所組成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2)、大陸私人辦學比重大。據統計,目前職業學校中私立學校佔54.6%;專科學校中私立學校佔81%;大學及獨立學院中私立學校佔65%,私立學校的學生數佔全部大學生數的60%以上。
3、經費投入方向不同:
(1)、台灣教育經費投入大,近年來,平均而言。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等於鼓勵更多家長及學生擠進明星私立中學,透過直升達到六年一貫。
(2)、大陸教育經費投入也挺多,多用於建設「中央"級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15%,「省、直轄市」級佔25%,「縣、市」一級佔35%。
(8)中學學生中高考獎勵制度擴展閱讀:
60年代台灣建立了5年專科教育制度。60~80年代,由於加工出口工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各類高級職業學校和專科學校的發展,形成了由職業學校、專科學校、技術學院所組成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目前共有58所5年專科學校,在校學生近20萬人,其中私立學校學生佔85%以上。
高等教育分為專科學校、獨立學院、大學以及院校研究所。專科學校修業年限依入學資格不同,分為招收國中畢業生5年制專科(五專)、招收高中畢業生3年制專科以及招收高職畢業生兩年制專科不等。
所設專業除了高級校已有的工、農、商、醫、海事、家事6類外,還有師范、管理、藝術、體育、新聞等。技術學院則以培養高級實用專業技術人才(技師)為主,主要招收工業職校或工業專科學校的畢業生。
㈨ 加入高中籃球隊,對高考有什麼好處
除非是特有特長生的,在校隊會得到較為系統的培訓和鍛煉,以後參加體考能得更高分,高考成績可以考少點就可以讀好的學校。如果不是特有特長生,精力還是放在學習上,因為校隊的這個經歷不會幫助考大學。
對體育特長生的理解: 高中體育特長生, 因為他(她)們是在校學生, 不是單純的運動員, 也沒有進行系統的訓練; 每天能夠訓練的時間只有早上和課外活動,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讀書, 學習文化知識,迎接沒完沒了的考試,迎接考大學這個人生的轉折點。所以,高中體育特長生既要他們讀好書,還要達到高水平運動員,那是非常困難的事。當然,也有既讀好書,體育又到達一級運動員的學生。 但是, 這樣的學生必盡是少數, 不是普遍性。現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基本上現狀是:體育好和文化好;體育好和文化差;體育中等和文化中等。現在對高考體育特長生的做法是:對體育好和文化好的學生, 學校是留不住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對體育好而文化差的學生,重點攻體育(當然文化也不放棄),達到一定水平, 多參加市級和省級比賽, 高考參加高水平體育尖子考試, 通過加分的辦法考上理想的大學。對體育中等和文化中等的學生, 重點放在文化科方面, 體育只要長期有計劃,有系統,有規律地進行訓練,到最後考試前再進行有效地突擊訓練, 一般來說, 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體育術科考試, 所以文化才是決定體育考生升大學的關鍵。
㈩ 關於高考的加分制度。
根據規定,應屆高中畢業考生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者;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回出事跡者;高中階段答獲 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者;高中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高中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者(須出具參加比賽的原始成績);高中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且在報考當年通過省級招生委員會會同體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測試並被認定的考生。上述七類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
有三類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高等學校調檔分數線下適當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三類考生分別是: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省籍考生;烈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