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写人的作文600字左右,要有旁批和总评,语句要优美,要快
妈妈我一生的感动
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她既不用教科书上课,也不用粉笔写字,但她却教给我好多好多东西,诸如孝顺、守信、坚强……
(开头简洁,总领全文)
我没有像学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她教给我的东西,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例中,学到了……
孝顺,这是我首先学到的,也学会了。当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当奶奶看到妈妈时,都会用小脚颤巍巍的跑上来,眼睛也因为兴奋而眯成一条缝,微笑绽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是那么甜蜜,那么欣慰。
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我发现奶奶很喜欢看书,而且特别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还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我是在看图画呢!”噢,我明白了。于是每当我去奶奶家时,都会画一两幅幼稚的画给奶奶看,使奶奶不会寂寞,奶奶总是对我说:“这孩子,真孝顺!”后来,奶奶不幸去世,妈妈常常暗流泪。于是我记住了孝顺。
(语言描写细腻动人)
守信,这是妈妈最大的亮点。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书,但没带钱不能买。后来,妈妈说是星期天一定给我买,结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倾盆,老天不停地“哭”,我想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了。可是妈妈回来时手却拿着我喜欢的那本书。
啊!我明白了,妈妈怕“爱书如命”的我等急了。所以才冒雨买来,我高兴又生气地问妈妈:“书又不会长翅膀飞了,您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去买呢?”妈妈说:“书当然不会飞,但信用就飞了。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守信,如果不守信,以后谁还会相信你?”这一席话又使我对妈妈有了新认识,妈妈真是位好“老师”。
(普通事件,但生活感很强,很有感染力)
坚强,是妈妈最突出的特点。上初中后,妈妈开始给我讲述她的故事,她小时候很苦,家里穷,外公、外婆身体不好,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做家务,然后再写作业;年轻时,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乡下,耕田、播种、收割,全靠妈妈一人操劳。别说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凉风可可的秋天,妈妈擦汗的毛巾都能拧下水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相信那么艰苦的日子,妈妈居然能挺过来。我要学习妈妈的坚强,敢于面对任何困难。
当然,妈妈教给我的还有很多——宽容、忍让、自信、体贴……
妈妈——老师!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的思路一目了然。首尾呼应,突出文章主旨。几个生活小事折射出妈妈的平凡和伟大,很真实的写出了妈妈用言传身教做好了我的第一个老师。很清新有实在。
㈡ 怎样写好中学生作文
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努力吧。
年轻人。
我鼓励着你。!
文从字顺
导学
“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第一,准确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 “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第二,连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人称清楚。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2.立足点清楚。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第三,分寸
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棋手说:“三局。”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贬义词”时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比如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语是准确的。而如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 2K O%L \4G&Y n7V4j
2.得体。
H 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前步高!”下山时后面脚步的位置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所以,仍然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这个小和尚能随地点的变化而更换恰当的用语,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奖赏。这样因地、因时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的言辞,就是注意了“得体”与否。
㈢ 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第一,培养兴趣,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栋大楼,兴趣无疑就是这块基地;盖楼是工程师在基地上开拓,写作文是我们在兴趣上建树。要培养兴趣,就得多读,品读文学的艺术——文章的整体补局与框架,段落的衔接与过渡,字词的搭配与组合,各类修辞与素材引用等。
光读还不行,这里有一个原理,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那种“通吃”的读法不行,这会落入“书海”之中,如此一来,对于初读者不但无法培养兴趣,反倒增添空泛无味,倒加反感。但是,走马观花式的读法也不可取,这样如浮萍落海,任随其流,倒头来是迷失在外,无法归宿与写作的兴趣之上。
对中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是先有所选择对象,也就是说摘取一些适合中学生思想的书刊,比如说中学生报刊,优秀作文,名著等;然后是选读内容,对其中的一些文章或片断可反复的去读,深深体会蕴涵的道理,表现方式,用词造句等,同时,在品读中,把经典语句、故事、名言等记录下来,增加自己语言;最后,读后反思,这是兴趣的浓缩,回头想想是怎么突破主题的,是通过那种方式升华的,语言的精美是怎么表达的等。
第二,经常动手写作。话说书读的多了,就有那种写作的欲望;有了欲望,必需迈出动手的步子,光想是不成文的。常言说万事开头难,这一步确实很难,因为它决定了你能否以后写出好文章。
按古人之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实际上道出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有了前文所谓的读作兴趣这一基础,那就要动工,这个“工程”是不可推三置四的。没有写的念头,就要逼迫自己写;有了念头而只在坐着空想,不写也是不行的。但这样就去写了,一般来说也是写不出好的东西来,因为这般写出来有种“强扭的滕结出来的瓜”的意思,不过,文章不是工程,工程搞错了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文章写的不好,却是可以再去修改润色的,直到完美为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中间的乐趣是无穷的,特别是自己品读自己写的文章。
第三,有了兴趣,有了欲望,有了能力,就要求在内涵上有所造诣,这就要求成文前先要有一个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一篇文章的质量如何,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其真的优质度倒底如何,最主要的还要看他的主旨,这就是所谓的主题。主题材的取舍不能感情用事,觉得只要注入情感就会“深入人心”,其实不然,因为写文章不能如流水浮去,任意流飘,有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写的过隐,种种情感都从笔尖倾泄而出,但别人看后却是一片迷茫,因为读者不晓得你再写什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也就是说这种挥霍情感的写法不可取。从做人角度来讲,那就是自以为是,过于自负高傲;文如其人,要求用情专义,专心至志。
另外,主题的表现不能太泛,泛了就如放烟花,可看而不可品;更主要是如放飞的鸟,就会收不回来,到最后落得一场空,使文章显得空洞而无情感,这就如一潭死水。
如何取定主题?我认为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大众化,也就是说别人一看标题或者说读几句就能明白你这篇文章要说明什么,要论证什么,要讲什么故事。在写作上,对主题的表现,那种“千呼万唤才出来”的写法一般不可取,特别是对中学生。第二种,量身化,对于一个事件可能会反应几个思想时,就需要从自身出法,看自己适合表达那种主题,也就是说估量自己从那个主题入手,所要表达的方式各素材可能最丰富,最能突出这一主题材,在同类中能够出类拔悴,脱颖而出。第三种,独僻化,这就要求摆脱常规思维模式,用发散的思想去定位主题。从哲学的角度出法,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别人所不能看到东西,在无形里寻找有形的价值,这种主题一般来说新颖独特,但在表达上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让人信服,才能使人折服,这就要求带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第四,如果说主题是工程的企望,那么表达方式就是图纸,而用词造句就是材料,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做工程师与建筑师了。
关于表达方式,这与一个人的“作风”有关,写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一般来说就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主要是文章“布局”,必需是稳打稳进,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拖泥带水,这种“布局”要求其严密的逻辑性,更有超前的创新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多积累这种布局法,并能去粗取精,化为己有。
不过,这般的要求,都是需要文字来组合,要把一篇文章表达的有声有色,除了其表达方式,其词句的润色无疑也是必备的一项。这一项无疑是基本功的要求,这种根基就要求平时多积累,它既不是某个人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一时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知识的无限性要求我们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化为力量,去美化自身的思想。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写好作文,既要坚持多读多写,还要注入情感与良好态度——这是纵向上的要求,总上所谈,不但发现,作文其实不难写,只要用心——恒心,真心,诚心,信心,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㈣ 作文 神态描写 中学生 300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但是,我对奶奶的思念绝不会像时光一样流逝.
小学六年我是和奶奶在老家度过的.我的老家在一个小镇上,那儿不是很大,却十分热闹.
奶奶对我很好,有几件事另我至今难忘.
记得小时候我很贪玩.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雪,我见了,十分高兴,飞快地跑出门去,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的.奶奶见了,颤巍着跑出门,像
老鹰捉小鸡
一样拎了我进去.从柜子里拿出一大袋糖果,说:“孩子呀,天这么冷,也不怕冻着.”我这时就会呵呵的傻笑起来.
还有一次,我
发高烧
了,奶奶急得不得了,几乎一夜没合眼.
如今,我上初中了,离开了奶奶,但奶奶还是经常托人带些东西给我吃.奶奶,我长大后一定好好报答你,奶奶,
㈤ 描写夏天的太阳的范文中学生的作文
夏日的阳光,金灿灿的阳光,烘托着整座城市.每一座桥梁、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大厦都在这阳光中映出了活力;每一方草坪、每一棵树木,以至每一个人都在这阳光中溢出了生机.那炽热季节的艳阳,给了城市一颗奔腾的心.
凌晨时分,那充满热度的太阳已经在那宽阔平整的公路的尽头悄悄踏上了新的一天的起点了.金灿灿的阳光瞬间拥抱了整个城市.城市在它的怀抱中,沉浸在这独特的温暖中.
一层灿烂的光映亮了那高耸的大楼.大楼被照得金碧辉煌,它以那挺拔的身躯,庄重地向那初生的阳光致敬.清风暖和了,碧水荡起了金鳞……城市醒了,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在阳光的催促中,城市兴奋起来、动起来了!看那静静的公路上,出现了川流不息的车辆;那幽静的公园绿地中,被赋予了朝气.城市的新一天,开始了……
不错,早晨的城市,繁忙得让人不能慢下脚步.也许,有人不会注意身边的景色,更不用说那阳光了.人们缺乏生活中的美.的确,事业和学习很重要,人们一路奔波,就为了快些到达自己的岗位.心情被紧张的气氛占据……一年里,三百多个早晨都如此勤劳,确实不容易呀.
仔细想想,其实夏日的阳光也很勤劳,每个凌晨都最早醒来,并紧张地用自己的热量给凉了整整一夜的城市加热,但是,他同时也热情地用金灿灿的阳光,给城市赋予美的感觉.
有人说,夏日的太阳不过是勤劳地为城市提供足量的光和热.其实不一样,要想只做到这一点,那闷热的阴天早晨,太阳不也是在勤劳地为城市提供足亮光和热吗?但是,如果问你,阴天早晨和晴空早晨,更喜欢哪一个,相信你更喜欢后者吧!
如果你是夏日的太阳,那么就在勤劳地照亮城市的同时,也把自己特有的热情、美丽和生机都一同送给别人吧!不要让乌云遮住了自己可爱的面孔.如果能这样的话,岂不是更加完美吗?
艳既然阳光能够给城市美丽,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勤劳的城市人,不要让“乌云”,遮住自己心灵的阳.
㈥ 怎么写我是中学生,感觉真棒的作文儿,
法国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美无处不在。
今年的夏天,别样的闷热。就像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描写的那样:“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
记得有一个极为燥热的中午,我和妈妈从书店买书出来,便坐上了一辆黄包车。只见黄包车车夫的皮肤黝黑发亮,一条毛巾往脖子上一挂,穿的是一件广告衫。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可笑容是那样的淳朴。车夫很热情,在不短的车程里还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他直爽地告诉我们,他是外地人,现在在温岭租房子住,家里有个年迈的老母亲,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他那憨厚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也仿佛读懂了车夫的自信和坚强。
当我们谈及他的收入时,他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叹息道:“我们骑黄包车的,是很辛苦的。现在大多都有私家车了,我们的日子也更不好过了。我们一天到晚不停地骑,有两百来块就很庆幸了,有的时候就连一百都骑不到。还要交车份儿钱,交房租,给孩子交学费,剩余的钱就不多了。”
充满好奇心的我,追问道:“师傅,那您女儿是在老家读书吧?”
“没有,没有!”他直摇头,甚至带着自豪:“我女儿在实验小学读书,为了她能在这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的是孩子将来有好出息,是我拼了命骑车攒钱,交了好几万元赞助费,好不容易才进去的,我。”他说得很轻松,毫无怨言。
他还接着说:“每个周末,我还送女儿去上各种兴趣班,如学书法,学唱歌,那学费贵得很呀!但我还是坚持送她去学,我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免得别的孩子看不起我女儿,看不起我们外地人。”
听到这儿,我被深深地感动着。这是一个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就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拼了命地工作。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敬佩这伟大的父爱。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车夫,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但他的心却像金子一样熠熠发光。
一个车夫尚且如此,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这引发了我一连串常常的深思。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向“最美车夫”致敬吧!
㈦ 怎么写作文(初中生)
首先看作文题目,确定你要写的文体,初中生还是记叙文居多。
如果确定写记叙文,就根据要求展开联想,回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文字叙述,写作要流露真情实感,事情宜一到两件详略得当。注意细节描写,一般打动阅卷老师的是细节恰到好处的处理。最好最后一段留作总结性文段。思想要升华。
如果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根据观点立处亮到三个分论点,三个最好,想不出三个就两个也行。论点意思不可相近或重复。以各个论断分开论述,各自一段即可。论点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开头用适当的修辞,比如排比,用起来很有架势,或者比较好的比喻。实在不行就开门见山直接写出观点。结尾要总结。
就这些,个人经验,纯粹应试,但自认为蛮有用的。
多看看范文,最关键的是要多练。
㈧ 我上初中了作文(激动、兴奋感受、期盼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人大附中,走进了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使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㈨ 中学生关于心底的记忆作文怎么写
珍藏在心底的记忆作文1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还有谁会有如此魔力,让我们苦苦找寻?那个叫童年的地方,埋着善良,埋着懵懂,埋着第一次的悸动和害怕着的美好。
——题记
在整理小时的旧课本时,无意发现了夹在书中的照片,那是我上小学时与朋友照的,几张纯真的笑脸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也勾起了我童年时最快乐的记忆。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时爷爷奶奶在照看我的生活,妈妈因为太忙,便把我放在了乡下的奶奶家里,当然,我的童年也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段时光五至今难忘。
小时的我是个调皮的女孩儿,每天一放学,我就会跟着我们街上的小孩儿一块儿出去玩,而地点总选在离我们村很近的果园里玩。
那个果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有很多都是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的,所以,我们经常爬到树上去摘果子吃,因为男孩儿爬树爬的好,一般都是男孩摘的多,女孩儿摘的少,这点,让我很是恼火,可又无可奈何。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被守果园的人逮住,一般这时,男孩儿就比较吃亏了,那人总是抓男孩儿,对于女孩儿,他们一般只是批评几句,并不下手打,对于男孩儿,轻的打几下,重的还会被”抓到村长那儿,在报到他父母那儿,这时,就免不了一顿毒打,可即使是这样,每到放学,我们依旧到果园里摘果子。
思绪渐渐的从童年的回忆中游了回来,在看看那张照片,我不禁笑了出来,童年的时光时短暂的,但它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谁也无法替代,它就像一颗大树的跟,紧紧得抓住你的心,让你永远都无法忘怀。
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了,虽然是那样的短暂,但却是那样美好,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