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关于庐陵文化中学作文

关于庐陵文化中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11-29 13:51:59

⑴ 庐陵文化关于庐陵文化的作文

庐陵文化生态园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北端,是一个展示吉安城市形象、反版映庐陵人文精神、为权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总面积约4000余亩。公园从2000年开始策划,2009年8月正式动工建设,并于2011年9月15日建成开园,同年被江西省旅游局评为“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2012年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

⑵ 庐陵文化 作文 800字

吉安县有一个美丽的庐陵文化广场。它位于井冈山大道和富州路的交叉口。那里景色秀美、宽敞开阔,是个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
走进庐陵文化广场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块约有两米多高的巨石,巨石上刻着庐陵文化广场这六个红色的大字。接着看到的是一个大圆盘,这个大圆盘在广场的中央,有四五阶台阶上去,它的一周都是花坛,花坛里的鲜花像一张张小朋友笑脸。在假日里大圆盘里经常有跆拳道的小朋友在那里表演跆拳道。游人们都围在那儿看,一个游人说:“这些人真棒。”“这些人真棒!”另一个游人跟着说。小朋友们听到了,练得更有劲了。
广场的东北角有一个喷泉,喷泉正在喷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许多游人都在喷泉里玩水呢。水流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缓,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水墙,有的像仙女散花。美丽极了。
喷泉的南边是露天舞池,露天舞池正放着美丽动听的音乐。游人们听得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像一朵朵花儿在随风摇摆。非常精彩。
向广场的西北向走去就是游乐场,有许多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滑滑梯……也有老人、大人们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游人们玩得很开心。
靠近游乐场的西边是凉亭,凉亭里有许多人在乘凉。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听音乐……开心极了。再往西走是盘龙湖,盘龙湖就像一条淡绿色的绸带,柔美秀丽,在我的心目中,无论何时,它都带着一种质朴、幽静的美。
广场的正南面是影剧院,影剧院的墙上有巨大的电视屏幕,天热时有人带着冰柜在旁边卖冰淇淋和水,游人们买了冰冻的东西来解暑,他们边吃边欣赏电视里播放的新闻:有的站着看,有的坐着看,还有的从家里带来草席摊在地上躺着看。看得多带劲呀!
啊,美丽的庐陵文化广场,真让人留恋往返!

⑶ 品庐陵新景,做文化传人七年级作文600字怎么写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华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长卷。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从我们祖先发明甲骨文开始,到 老子,孔子 ,墨子 等诸子百家盛况 。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等,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 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动力。

中华文化 ,亦称 华夏文化、汉文化 ,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其特征是以中华文化的 诸子百家 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 “ 中国 ” 、 “ 中华 ” 、 “ 华夏 ” 乃同义词,皆指黄河、长江流域一带。

中华文化发展于 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 [1] 黄河文明 与 长江文明 。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 古代文明 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 灿烂文化 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 春秋战国 时代,文化泛滥成灾,诸侯们互相讨伐,促成了封建制度的萌芽。中国的知识份子或探讨救世的学问,或发明各种学术以利 诸侯争霸 ,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的年代。那时期产生的各学术,总称为 诸子百家 。以下为对中国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三大学派。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历史 源远流长 ,若从 黄帝 时代算起,已有 5000 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 “ 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 。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 文明古国 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 黄河文明 和 长江文明 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学术界一般称之为 “ 多源一体 ” 的文明形成模式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⑷ 有关庐陵文化的作文500字

吉安,古时又称庐陵。庐陵历来重视教育兴盛,人多儒雅,序庠相望。《全宋词》作者1397人,其中江西174人,居全国第二。历代状元占全省近三分之一,“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等至今仍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时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欧阳修、文天祥、解缙、杨万里、胡铨、杨邦义、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

文献之邦/庐陵文化村落
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何况欧阳修、文天祥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先有“地灵”,才有“人杰”。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欧阳修、胡铨、杨邦又、周必大、文天祥和杨万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如颜真卿、江万里、王阳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村落
在江西众多古村落群中,更具典型意义的要数“庐陵古村群”。现保存较好的文化古村有湴塘村、唐贤坊村、塘边村、卢家洲村、大江村、燕坊村、渼陂古村、钓源村等,每个村落都庐陵文化的一个小缩影,都出过大才子大学士。其中大江村是南宋欧阳氏聚居地,一直文风鼎盛,300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
链接: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渼陂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有一条古街。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梁兴初、梁必业和梁仁芥。
1930年元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挥师赣西,一路上连克乐安、宁都、于都、永丰等地,势如破竹,使当时的苏区出现了“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大好革命形势。2月6日,各路精英齐聚渼陂古村村中心的一栋民房内,村道及门口均派驻哨兵把守。红四军前委代表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赣西特委刘士奇、曾山、刘和谦、许伯年、胡品;六军军委代表黄公略、王如痴、刘士奇(兼六军政委)、姚起华;苏维埃党团代表李文林、省委巡视员江汉波等50多人出席会议。
渼陂古村联席会议还组织了主席团,毛泽东、刘士奇、曾山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由他们组织和领导了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央、通告”60号精神及党委在闽西的经验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报告重申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真理,指出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并提出了“一年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战略目标。
会议由2月6日一直开到2月9日。会议结束后,曾山在永慕堂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因这次会议正值纪念“二·七”大罢工27周年之际召开,故史称“二·七”会议。得力于毛泽东的指导,“二·七”会议统一了赣西南党内思想,解决了党内争执,统一了思想和行动而且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机构。对整个江西的土地革命运动起了关键性转折作用,为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创造了重要条件。
会议结束后,赣西南各路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坚决贯彻“二·七”会议土地政策,土地很快按人口平均分配,整个赣西南苏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广大群众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苏维埃政权的热情空前高涨。从此井冈山凌斗争历史结束,湘赣边界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永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千年古村渼陂也因这次著名会议而永载史册,蜚声海内外。
据考证: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就是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的的结尾写道:“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其中“命令昨颁”就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攻打吉安的命令。
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保留众多精美绝伦的门楣石刻、雕塑、雕屏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渼陂有如此宏大的建筑群、浓郁的文化风情,吸引了众多导演的目光,《山重水复》、《闪闪的红星》、《井冈山》等电影的很多镜头都在该村录制。因此,有人说渼陂村成了“电影村”。

庐陵书院/白鹭洲书院
自唐至清,全国书院有七八千所,江西近千所,而庐陵书院有200余所,而且不少书院办成了学校,至今仍然书声琅琅,白鹭洲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其前身就是当年著名的白鹭洲书院。
民间聚徒讲学的书院始于唐代。唐代庐陵兴建的书院有4所,即皇寮、登东、匡山、光禄书院。唐开元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在其治所创建了篁寮书院,开吉州书院讲学之先河。山间学士,纷纷仿效,于是,山乡闾巷大办书院,名流学者讲学其中。自宋至清,庐陵大兴理学,布衣野老也来参会。一时序庠相望,弦诵相闻,山间茅屋也闻琅琅书声,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
宋代,庐陵建书院40所左右,其中白鹭洲、新兴、盘窝、云岗、云龙和清节书院比较著名,主要传习理学,大都为程朱理学传人所主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据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载:“书院初建之岁,其时山长未有人,江万里亲为诸生讲课,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
白鹭洲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鄱阳家居,坚贞不屈,投水自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
在“庐陵硕儒”欧阳守道的管理下,白鹭洲书院很快成为江西一流,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皆出其门。在一篇祭文中,文天祥高度评价了欧阳守道对教育的贡献,“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内以为名儒,而学者以为师”。
从隋至清,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扬的重要标志。庐陵地区考取的进士近3000名,而文化发达的苏州只1771人,一个州府而言,是全国最多的。明代有两届科考,前三名都是吉安府人,“双连冠”在全国绝无仅有,考取状元16名,名列全国前茅。隋唐以后,官员多从举人、进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还有副宰相9人和众多的尚书、巡抚。
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书院名闻遐迩,成为与白鹿洞、鹅湖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⑸ 有关于江西庐陵文化的作文

但文书

⑹ 关于庐陵文化感想的作文

这五来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源护任务,准备转移。可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地跟上连队;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那里三面都悬崖绝壁……后来,五位壮士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五位壮士便相续跳下山崖。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后,使想起了一件事。
那次,妈妈给我买了一盆仙人掌,开始的时侯,我不知道是仙人掌,还以为是妈妈给我买的什么小玩具呢,于是,我便走过去,一把抓住了那东西——仙人掌,顿时,我感到手里有一股针刺的感觉,非常痛。于是,我急忙放下那东西后,我把袋子一拉,才知道那是仙人掌。我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手上有两、三根仙人掌的刺,心里感到害怕起来,便大哭起来。这时我想起了狼牙山五位壮士,他们为了掩护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是多么的勇敢,他们连死都不怕,那我还怕这几根刺吗。想着,我便忍着疼,把刺一根一根的拔出来,使我经受了一次考验。

⑺ 以传承庐陵文脉为题的初中作文

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推进城镇化建设
吉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发展定位,在加大生态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镌刻。对旧城改造不搞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注重把历史的东西、有文化价值的遗迹保留下来,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对白鹭洲书院进行修缮保护,启动了吉州窑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度推进吉安最老的危房区、最破的棚户区、最多困难群众的集聚区、市民最有记忆的老街区——仓口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一条老字号品牌店集聚的庐陵特色古街区,努力留下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城市建筑注重传承“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风格。
基于此,在庐陵文化生态园建设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一县一景”景观群,将螺子山上的文塔古迹修葺一新,并专门建设了庐陵民俗园,再现“庐陵人家”的风情韵味。启动建设后河“金腰带”绿廊工程,在大手笔绿化的同时融入庐陵文化元素,打造“后河十景”为代表的有着深刻文化印记的城市精品。
庐陵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保护和延续庐陵农村的美好家园,吉安各级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八不”、“八多”的建设原则。
“八不”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等靠要、不占用农田建房、不沿马路搞建设、村庄不搞宽马路、民居门前屋后不搞过度硬化。“八多”,即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多保留古迹、多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保护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古村落保护维修经费约9312万元,组织实施了165处的文物维修工程,其中约70%为古村落、古民居维修项目。注重政府引导,将庐陵文化元素融入村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中。同时,在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坚守自己家园的积极性。比如,将“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
让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一个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凝聚力,为了留住吉安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吉安在广泛组织社会参与和各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隆重推出了既传承庐陵优秀文化精髓、又体现新时代新吉安发展最强音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崇文”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形象气质,是吉安深厚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又与当今倡导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一脉相承;“正气”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品格内涵,历经庐陵正气和井冈山精神的浸润,体现了新一代吉安人一腔正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正义正直、不屈不挠,经受挫折依旧勇往直前;“开放”代表吉安人精神的胆魄与胸襟,体现了处于全球化今天的吉安人应有的自信豁达的态度、雍容大气的气魄、天下一家的胸怀;“图强”代表吉安人精神的目标追求,寄托着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展示了吉安昂然奋进的身姿,更凝结了吉安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
吉安城市精神出炉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吉安市民建设家乡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演员及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师生共同打造了一台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记忆庐陵》,以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本土音乐融合现代元素,配以情景舞蹈的表现手法,以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浓郁的人文情怀,艺术地演绎和再现庐陵文章节义,传承庐陵风骨正气,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庐陵记忆。

⑻ 庐陵文化读后感高一作文

高中生庐陵文化读后感作文

范文已传附件,请参考,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关于庐陵文化中学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