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负责单位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负责单位

发布时间:2020-11-28 15:34:26

1. 单招和统招的区别是什么

单招和统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校数量和可选专业上说,单招的高等院校较少,一般是大专院校,专业数量也相对较少;统招的高等院校数量多,从一本、二本、三本到专科都有,专业选择面广。
2、从填报院校的方式来看,高考是考试完之后填报,单招是考试前填报;高考可以同时填报几个学校来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单招只能填报一所院校;一所院校针对于高考生是开放所有的专业供学生填报,针对单招生是开放部分专业;单招只有一次填报机会,高考有许多次填报机会。
3、从考试形式来看,统招是看分不看人,只有文化笔试一个环节;单招是分为笔试和面试,不光考察学生的文化成绩也从面试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这种考试形式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也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统招的考试试卷一个省只有唯一的一种,要么是省教育考试院出的,要么是全国卷;单招的试卷,有的高等院校用省教育考试院的,有的是用高等院校自己出的试卷。

2. 2016高效a计划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复习生物



1

1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C

H

O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
P

S
基本单位:氨基酸


20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
碳原子上。
(不同点:
R
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H

|

R

C

COOH

|

NH2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NH-CO-

有关计算
: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n


链数
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
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
1
、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
、催化作用,即酶
3
、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

(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C

H

O

N

P5
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
种)
A

T

C

G

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

4
种)

构成
RNA
的核苷酸:

4
种)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的遗传、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只由
C

H

O

N

P
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
和脱氧核糖组成)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
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
和核糖组成)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3

(理解)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


种类
: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
、果糖、核糖
&
脱氧核糖(构成核酸)
、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d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
ATP



根本能源:太阳能

e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4

(了解)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C

H

O
构成,有些含有
N

P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2




20


分类: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
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
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A

(理解)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C
是最基本的元素;
4
、细胞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

H

O

N


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
Mg
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
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B

(了解
)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
体是核苷酸。

6

(了解)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B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是以
离子形式
存在的

无机盐的作用

a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
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
、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7

(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
尔肖的名言。

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8

(了解)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A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

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
球蛋白排列组成。


3
)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组成:

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蛋白质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
在生命的起源的过程中,膜的出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3




20


C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
: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和信息
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

进行。
③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
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9

(了解)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
,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
突起形成“嵴”
,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
95%
的能量
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
DNA

R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
、叶绿体
: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

粒上有色

素,基质和基粒中含
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
DNA

RNA


3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
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增大膜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

4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

5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10

(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A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地方

11

(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
区别
是:原核细胞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
但是有拟核。
只有一种细胞


--
核糖体

遗传物质呈环状,
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有各种
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
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12

(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13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
2

CO
2

H
2
O
、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载券 0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16




20


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
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注意
: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了解)

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

分布(广泛)

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
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a
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
10
-10
mol/L
,芽的最适浓度是
10
-8
mol/L
,茎的最适浓度是
10
-4
mol/L


b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
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活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4


生长素的功能应用(理解)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

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

5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了解)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6


反射和反射弧(理解)

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7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A


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
:传递神经冲动

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B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突触的结构特点(
A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0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A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
、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B





-------
最高级中枢

人脑




--------
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
维持呼吸等









人脑的高




---
听、说、读、写的控制是位于大脑皮层不同位置

级功能




---
积累经验




---
经验的储存和再现





12
、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A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17




20


位于大脑皮层的
S

----
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H

------
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W

-----
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位于大脑皮层的
V

-----
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

13
、动物激素的调节(
A



1


体液调节概念

象激素、
CO2

H+
、乳酸和
K+
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体液调节


2
)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

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宜口服

14
、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A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

多细胞生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
、内环境(
B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6
、稳态的调节机制(
B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
H
2
CO
3
/ NaHCO
3

神经
---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激素

内分泌腺

不足

过多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侏儒症
(智
力发育仍
正常)

发育期
----
巨人症

成人后
----
肢端肥大
甲状腺素

甲状腺

幼时
--
呆小


甲亢

胰岛素

胰岛

糖尿病

低血糖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18




20


17
、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B


当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18
、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B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
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A


1
、血糖调节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加速血糖
分解

过少: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
提高血糖浓


2
、水盐的调节

人每天吃进去的水和盐和排出的水和盐是相等的

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
-

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
---
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
饮水
)
体内水过多时
--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
-----
肾小管、集
合管重吸收减少
-------
尿量增加。

3
、体温的调节
: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
骼肌、
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改变,
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0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B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
T

B
淋巴细胞等)和免疫
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一
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
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
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效应分子)


2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细胞免疫
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与的细胞称为效应
T
细胞。

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
形成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发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

22
、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
A


艾滋病(
AIDS
)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
HIV
病毒

存在部位: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

23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A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
与人体的
T
淋巴细胞结合,
破坏
T
淋巴细胞,
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
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症状:
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
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
伤后出血不止等;
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
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
可长达
3-4
个月;
还可出现咳嗽、
气短、持续性腹泻

、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24
、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



1981
年美国发现第一个患者后,
2003
年低全球已经有
60000000
多患者,被称为世纪瘟疫

预防:
1
、不吸毒
2
、洁身自好,不性滥交
3
、不与爱滋病人公用文身、剃须刀等器具

25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A


概念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密度
2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
、种群的年龄组成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第

19




20


包括三种:


1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
保持稳定。(
3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
越小。

4
、种群的性别比例

26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A


种群密度: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
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

调查方法
: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7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J
”型曲线(
A



J
”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
”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
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
K


28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A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
和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

29
、群落的结构特征(
A


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
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

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0
、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A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主要类型: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
: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
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1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A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
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2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A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结构上
: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在物质和能量上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

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老年

成年

幼年

老年

成年

幼年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 社会青年参加高考所需要的《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是什么证件一般由哪个单位什么时候颁发

《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就是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后发的成绩证书。
也就是以前说的高中会考。一般都是当地教育局学业水平测试办发的

4.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直属什么单位管理

1、2015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招生早已经结束,2016年的招生简章还没有公布,具体报名时间请注意欲报考学校的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招生简章。
2、空军2016年面向两类学生招收选拔飞行学员:一是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男性,年龄不小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1996年8月31日至1999年8月31日出生);二是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男性,年龄不超过24周岁(1992年7月1日以后出生)。
3、而空军发布的招收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信息透露,全国11个省的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航空实验班,面向本省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年龄在14~16周岁,空军招飞机构对报名考生组织考查。实验班单列招生计划,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空军招飞机构的考查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保障公平,保证质量。

5.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1知识点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单线桥 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Br2+2KCl

得到2e-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7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7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10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 m=c×v×M 2.称量 3. 溶解 4。转移 (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物质的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大小 <10-9 10-9 ~10-7 >10-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2 CO2 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HCl H2SO4 HNO3
弱碱NaOH KOH Ba(OH)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应 铂丝用盐酸洗涤 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 再蘸取待测液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出现红色溶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质子 Z
原子核
原子ZAX 中子 A
电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同位数: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互称 11H 12H 13H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1.氯气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能跟金属(如Na、Fe、等):2Na + Cl2== 2Na Cl 2Fe+3Cl2===2FeCL3
(2)和非金属(如H2)反应:H2 + Cl2==2HCl 燃烧的火焰是 苍白色的,瓶口有 白雾 产生。
(3)和水的反应:Cl2 + H2O==HCl+HClO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保存在新制氯水含 、 、 、 、 、 、 ,
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 。
(4)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用于尾气处理)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 。漂白粉的成分是 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发生作用的是 。
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 4HCl(浓)===MnCl2 + Cl2↑+2H2O; 发生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用浓H2SO4吸收水;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4、溴、碘的提取 (1) 2KI + C12 ==2KCl + I2 (2) 2KI + Br2 = 2KBr+I2 (3) 2KBr + Cl2 ==2KCl+Br2
5、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 软 、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 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 产生)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 碱性)。(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4)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5)4Na+TiCl4== 4NaCl + Ti
(6)Na的用途①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④钠光源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 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 ——— 2NaHCO3== Na2CO3 +H2O+CO2↑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比Na2CO3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 ——— NaHCO3+NaOH==Na CO3+H2O
相互转化

(8)除杂: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2CO3溶液(NaHCO3) NaOH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 或着 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6、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的物质(3)生成难电离物质
7、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1.写2.改(易溶易电离物质改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保留化学式)3.删4.查 (电荷守衡,原子个数守恒)
8、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举例:
Cl2与水反应 H2O+Cl2==2H++Cl-+ClO- 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2H+==CO2↑+H2O
铁与氯化铁反应 Fe+Fe3+==2Fe2+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H++OH-==H2O
9、镁的提取与应用
镁的提取
(1)MgCl2+Ca(OH)2 ==Mg(OH)2↓+ Ca Cl2 (2)Mg(OH)2+2HCl== MgCl2+2H2O
(3)电解MgCl2 === Mg +Cl2↑
镁单质化学性质
3Mg + N2== Mg3N2 Mg + 2HCl== MgCl2+H2 2Mg + CO2== 2MgO+C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 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Al2O3两性氧化物
与硫酸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
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2.Al(OH)3两性氢氧化物
(1)Al(OH)3+3HCl==3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反应: Al(OH)3+OH-==AlO2-+2H2O
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2)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实验室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3)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Al3++3H2O==AL(OH)3+3H+,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 吸附性 吸收了水中悬浮物 而下沉 。
3.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固体,密度2.70g/cm3较强的韧性、延展性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2)化学性质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①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4Al+3O2====2Al2O3
② 铝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 2 Al2O3+6H2O=====2Al(OH)3↓
一般情况下。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与水的反应
③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④ 与强碱反应
2Al + 2 NaOH + 2H2O===2NaAlO2+3H2↑(唯一的一个)
⑤铝热反应
2Al+ Fe2O3===2 Fe + Al 2O3 焊接铁轨
实验室制取用氨水
转化关系 HCl AlCl3 NaOH Al(OH)3
Al2O3 电解 Al
NaOH 2NaAlO2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金属密度8.92 g/cm3质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CuO+2HCl==H2O+CuCl2
2、Cu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u+2HNO3浓==Cu(NO3)2+2NO2↑+4H2O
3、与盐反应
Cu+2FeCl3==CuCl2+2FeCl2 Cu+2AgNO3==Cu(NO3)2+2Ag
(1)铁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导电 导热性 延展性 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3Fe+2O2==Fe3O4 ②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 Fe+S==FeS
③与水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④与酸反应Fe+H2SO4== FeSO4+ H2↑
⑤与盐反应 Fe+CuSO4==FeSO4+Cu Fe+2HCl== FeCl2+ H2↑
Fe2O3与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3+的检验:与KSCN反应出现血红色溶液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 Fe3+ Fe3+ Fe2+
氧化剂 还原剂
2FeCl2+Cl2==2FeCl3 2FeCl3 +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氢氧化铁制备: FeCl3 +3NaOH==Fe(OH)3+3NaCl 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
钢铁的腐蚀: 钢铁与周围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被侵蚀损耗
电化学腐蚀: 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产生微电流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表面覆盖保护层
铁及其物质的转化关系 HCl FeCl2
Fe Fe Cl2 金属防腐的方法 2.改变内部结构
Cl2 FeCl3
3. 电化学保护法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SiO2化学性质 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①不与水酸(除HF)反应SiO2+4HF==SiF4↑+2H2O 玻璃不装HF酸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③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实验室装NaOH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
物理性质:晶体硅呈现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良好的半导体
SiO2+2C==2CO↑+Si(粗硅) Si+2Cl2==SiCl4 SiCl4+2H2===Si+4HCl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 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 +O2==2H2SO4
(2)还原性 2SO2+O2 2SO3
(3)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暂时性漂白) 氯水 永久性漂白 原理:HClO 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 ,水中溶解有CO2
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 温室效应:CO2 光化学烟雾:NO2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 白色垃圾:塑料垃圾 假酒:CH3OH 室内污染:甲醛 赤潮:含磷洗衣粉 CO 与NO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1)硫磺(硫矿石)与氧气反应生成SO2 S+O2==SO2 或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 2SO2+O2 2SO3
(3)SO3转化为硫酸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结晶水的性能。是液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与碳反应:C+2H2SO4(浓) SO2↑+ C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O2 O2 H2O NaOH
O2 BaCl2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
N2 电子式 N2含有三键所以比较稳定
光化学烟雾 NO2
2、氮气的生产和使用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做制冷剂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 NH3↑+H2O
氨水有 分子:NH3 H2O NH3•H2O 离子:NH4+ OH- 少量H+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 氨气的液体状态 纯净物 无移动OH-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 氨气溶解于水 混合物
(2)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 NO3(白烟)
NH3+H+==NH4+
3、铵盐 铵盐易溶解于水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4Cl+NaOH NaCl+NH3↑+H2O 注意: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4、硝酸的制备与性质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工业制取:(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4NH3 + 5O2 4 NO+6 H2O
(2)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2NO+O2=== 2NO2
(3)用水吸收NO2生成硝酸 3NO2 + H2O = 2HNO3+NO
性质:Cu +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 + 8HNO3(稀)==Cu(NO3)2+2NO↑+4H2O
C+ 4HNO3(浓)=== CO2↑+2N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化学2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 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书2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1)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减小 ,如:Na Mg Al Si P S Cl;C N O F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强,反之也如此。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2> Al(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强 ,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P< S< Cl,H3PO4是 弱 酸,H2SO4是 强 酸, HClO4是最强酸;H3PO4 <H2SO4< HClO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 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4<PH3<H2S<HCl
5、元素周期表 短周期 1、2、3
周期 长周期4、5、6
(1)结构 不完全周期7
主族 ⅠA~ⅦA
族 副族ⅠB~ⅦB
第Ⅷ族 8、9、10 0族 惰性气体
(2)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 +7(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成的化合物
离子键:活泼的金属 活泼的非金属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极性键 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7、电子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 Cl2 N2 HCl H2O CO2 NH3 CH4 NaCl MgCl2 NaOH Na+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 HCl : (2)NaCl:
8、碳最外层四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可以构成C-C、C=C、C≡C
9、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
C4H10 CH3CH2CH2CH3 CH3CHCH3 异丁烷
正丁烷 CH3 CH3
C5H12 CH3CH2CH2 CH2 CH3 CH3CHCH2 CH2 CH3C CH3
戊烷 CH3 CH3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丙烷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 快慢 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单位 moL/(L•s)
注意: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主要)
(2)外因 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加压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其他:反应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光照、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二、 化学反应限度
1、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想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想逆反应方向进行。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Cl2+H2O HCl+HClO 2Fe3++2I- 2Fe2++I2
2、 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变化的状态
特征:
动:动态平衡 V正≠0, V逆≠0
等:V正=V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是相等,也不能某种比例)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当△H为“-”或者△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或者△H>0时, 为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氧化钙与水
常见的放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加热的反应(C+CO2-)、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大小等于断裂开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之差。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 原电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教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正极)
电极反应
锌--铜原电池
负极: Zn-2e==Zn2+
正极:2H++2e=H2↑
总反应:Zn+2H+==Zn2++H2↑
氢氧燃烧电池优点:(1)能量转换效率高(2)洁净、无污染、噪音低、隐蔽性强(3)模块结构。适应不同功率要求灵活机动(4)比功率大,比能量高,对负载的适应性能好(5)可实现热、电、纯水、联产
二、电解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例如电解CuCl2、电解水、电解食盐水、电解精炼铜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6. 高中可以转学吗

高中能转学。

普通高中转学手续:

一、办理转学手续须带齐如下材料:

1、 户口簿。

2、 转学证明表:经转出(入)学校及其主教育行政部门和地级教育局审核批准。

3、 高中需《学校所在地高中学生档案》。外省转入必须有相应的档案材料并加盖转出学校公章和转出学校所在地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学籍管理专用章。

二、 普通高中学生转学仅限于普通高中学校间转学,以年级相衔接为原则,高一上学期、高三下学期以及学生在休学和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三、 办理转学手续时间为学期结束前一周及新学期开学前一周。

四、 办理地点为学校所在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6)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负责单位扩展阅读:

本意

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学习

大学生转学参考:

1.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2.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3.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必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7.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的…懂的进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 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8. 有什么好的成人高考机构吗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江苏省考试院作为江苏省教育厅直属财政全额拨款副厅级事业单位,是江苏省各类学历教育考试的政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各类证书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2、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的职责任务是:按照教育部有关指示和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参与制定有关教育招生、考试的政策、办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组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人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

3、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承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研究生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承担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英语、剑桥少儿英语、各类非学历证书考试组织工作。

4、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全额拨款副厅级事业单位,是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的办事机构。2006年4月2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撤销四川省招办、四川省自考办,成立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5、北京教育考试院:

北京教育考试院成立于1996年2月,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面向社会的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并承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

9. 综合素质评价没有达到学分,能参加高考吗

对高考的参加没有影响,对录取有影响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试 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二、性质和功能 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达标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其主要功能是: (一)评估全体普通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状况。 (二)评价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对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情况。 (三)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课改要求、执行课程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等方面的实施情况。 (四)引导社会和家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三、组织和管理 (一)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任组长,教育、财政、物价、公安、监察、保密、电力、交通和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在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下根据各自职能,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相关事项。省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省教育厅。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学业水平考试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基础教育、财务建设、体卫艺、监察、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业水平考试业务工作的决策和协调。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配备适量的事业编制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的日常事务。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归口基础教育部门管理。 (四)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学业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命题指导、阅卷指导、试卷评析和评价督查等方面的工作。 (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发《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具体规定相关考务事项。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业水平考试日常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开支。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向学生收取学业水平考试费,专项用于学业水平考试。各级人民政府本级财政对学业水平考试予以适当补贴,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正常运行。 四、考试对象、科目及方式 (一)考试对象:我省普通高中在籍学生。 (二)考试科目及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普通高中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的全部科目,是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完整体系。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与考查两部分组成。 1、考试部分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九个科目,考试方式为笔试。 (1)省级统一考试(含补考) 省级统一考试是考试科目必修学分模块学习结束后的综合考试,采用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阅卷、统一考试时间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2)模块学分考试 模块学分考试是考试科目模块学习结束后的平时单项测试,由学校根据模块教学内容组织命题和考试。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模块学分考试的成绩(物理、化学和生物结合考查科目的单项考查成绩)和学习过程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 2、考查部分 考查科目为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等十一个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 (1)综合考查 综合考查科目为除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以外的全部考查科目,是必修学分模块教学全部完成后的综合测试,由市州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每届学生考查一次。 (2)单项考查 单项考查科目包括全部考查科目,是根据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的阶段性测试,在单个模块(专题或主题)教学完成后进行,由学校组织命题,并实施考查,每个模块考查一次。教师根据学生单项考查的成绩(物理、化学和生物结合模块学分考试成绩)及学习过程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计考查成绩原始分。 五、考试时间 (一)省级统考科目时间为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具体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10-12日(高考结束后)举行。 (二)综合考查科目考查时间由市州统一安排,学校具体实施,原则上安排在三年二期期初完成。 (三)模块学分考试和单项考查时间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安排。 (四)省级统考科目补考时间安排在三年一期期初举行;综合考查科目可当场补考两次;模块学分考试和单项考查补考办法由学校确定,原则上不少于两次。 六、成绩认定、考试时量、分值及计分办法 (一)成绩认定 1、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认定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正式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两类。正式考试成绩是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每个学生只能取得一次正式考试成绩;补考成绩是正式考试不合格科目参加补考的考试成绩。 2、学籍异动学生成绩认定 (1)留级、休学学生成绩认定 参加正式考试后留级、休学的学生成绩有效,并视为正式考试成绩,不得参加下一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前留级、休学的学生参加留入、复入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其考试成绩作为正式考试成绩。 (2)转入学生成绩认定 省内转学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正式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均有效,外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生,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凭转出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成绩证明认定,只在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时有效。 (3)特殊考生成绩认定 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只参加部分学科考试的学生,已参考科目的成绩有效,并作为正式考试成绩,未参考科目可参加本届学生的补考,考试成绩按正式考试成绩认定。此类考生由学校提出申请,相关部门证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考试时量及分值 1、省级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量均为120分钟,其他科目均为90分钟,各科卷面满分均为100分。 2、考查科目时量根据考查科目的特点合理确定,综合考查由市州统一确定考查科目的时量,单项考查由学校决定考查科目的时量;考查科目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3、模块学分考试的时量、分值由学校确定。 (三)计分办法 1、省级统考正式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分,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 2、考查科目的总成绩由综合考查和单项考查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单项考查成绩为准),权重均为0.5。考查科目正式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分,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补考及格科目按60分折算计入考查科目的总成绩,补考不及格科目成绩按实际得分折算计入考查科目的总成绩。 3、模块学分考试的计分办法由学校确定。 七、命题工作 (一)命题依据 1、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达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各学科在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考试大纲》和《考查指导纲要》(以下均简称《考纲》)和进行命题时,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对本学科的要求,并对本学科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领域和具体目标作出明确阐述。 2、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各学科在制定本学科《考纲》和进行命题时,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本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并作明确阐述。 3、《考纲》。《考纲》依据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考试目标、命题原则、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时量和考试题型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4、普通高中学校教学实际。《考纲》制定和命题时,要充分考虑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施现状、学生基础、教材选用和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 (二)命题原则 1、科学性——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确保知识、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范,选用的情境素材健康。 2、客观性——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充分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试题的难易度适当,难度系数0.8~0.85,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针对学生必修学分模块命题,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经典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笔试部分考试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4、公平性——面向全体学生命题,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保证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卷面设计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规范,卷头、卷尾和换页处要有温馨提示,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三)命题程序 命题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命题人员、制定命题计划、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编辑试卷和审题等工作环节。 (四)命题质量、考查科目信度评估和教学质量分析 1、命题质量分析 省级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采用专家组评价与网上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试卷的质量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主要包括: ①分析试卷内容、选材、题目结构、编制技术等,对试卷与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考纲》和高中教学实际等命题依据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 ②评价试题与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一致性程度。 ③对试卷体现命题的科学性、客观性、基础性、公平性和友好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2)定量分析。主要包括: 对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和分布形态进行分析,对试卷的难易度、信度、效度和甄别性进行评价。 2、考查科目信度评估 对省级示范性高中考查科目成绩信度评估由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部门共同负责,其它高中由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 3、教学质量分析 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的情况对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八、结果运用 (一)学生毕业标准。 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后,我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毕业标准为: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修满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学分,选修28个学分)、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考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考查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 凡我省普通高中学生达到上述毕业标准者,经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市州验印,由学校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凡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因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成绩未达到毕业标准但修满规定修业年限者,由学校发给普通高中结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及格科目成绩三年有效,只需参加不及格科目的补考,及格后颁发毕业证书。 普通高中毕(结)业证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式样,统一监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高中毕(结)业生信息网。 (二)学校评估依据。 通过对省级统考成绩的合格率、平均分、全科优秀率、差异系数、差异比较、考查科目成绩和考查科目信度评估等项目对学校教育教学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高校招生录取依据。 1、在学生档案中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成绩,供高校招生录取时参考。 2、省级统考科目正式考试成绩逐步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高考总分。 3、学业水平考试正式考试成绩在我省免试保送进入高校的学生录取时适当运用。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校录取工作中的运用以当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九、工作要求 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任务十分艰巨。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教育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将考试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对学业水平考试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要在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协调组织好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实施。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省教育厅负责制订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制订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好各类人员培训,切实规范考风考纪,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机制。 (三)注重研究,认真总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组考的严谨性、阅卷的公平性和考试结果运用的公信度,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积极反思,及时纠正考试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宣传,强化舆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教育部对高中新课改省份提出的要求,是促进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介,为学业水平考试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和家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确保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1]

10. 高中没拿到毕业证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太大的影响,高中毕业后,还可以继续回原校参加报考高中会考结业补考考试。补考的报名时间多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来年的三月份参加考试。一般考试为两天,均在周六周日。‍‍

阅读全文

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负责单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