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贵州省是哪一年取消小学升中学考试的
还早就没有了吧 9几年的事情了
B. 中小学取消考试
暂时不会。现在没有明确的通知说会取消编制,要教师入编还是要考试的。一切以官方的说法为准。
C. 初中升高中取消考试了吗
每个城市的状况都不同,现在还没有完全普及。据说江西已经取消了中考制度。
你可以到网上查找一些相关信息来确定一下。
D.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审核通过了怎么取消
只有在未审核前可以取消报考。如果已经过了审核期,不想去考试,不缴费就可以了。显示是报名不成功如果已经交费了,不去考试的话,显示的是缺考。
E. 废除中小学考试又如何
在中国,证明一种现行的事情之应该,过去只要一句“古已有之”,现在又加上一句“外国也如此”。考试制度,既古已有之,又是外国如此,一直免于被怀疑。但越是这种天经地义的事,里面藏着的疑点就越多。我翻过几本教育学的书,没找到任何一种说法,可以证明考试制度之必然。是不屑证明,还是不能证明,我不知道。考试的理由,据说一是了解学生,二是培养竞争,三是选拔。 但要了解学生,考试并不是惟一的手段,更不是最好的手段。听听发言,看看作业,教师心里自然有数。或说考试同时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更是大谬,它至多能检验出教师教学生挣分数的水平。而教育的目的,固不在于挣分数也。这样的“检验”,只能干扰教师,而不能鼓励教师做正确的努力。分数当然是水平的一种指标,但却是很不准确、毛病很多的指标,现在人们都知道这一点,那么为什么不设法建立新的指标,而还抱残守阙,且用它来为考试制度辩护呢? 学校中活动很多,非只写卷子一种,竞争本无所不在。考试当然是竞争,而且是最激烈的竞争,但学习这种事,和赛跑不一样,要战胜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在现在的分数体系下,分高者未必高,恰足以自满,分低者未必低,而因之颓唐。考题号称“全面反映”,其实未必,学生有时赶上自己会的,有时赶上不会的,很有些运气在里面,貌似公平,其实不然。考试存在一天,作弊存在一天,就是每个学生身后站一个警察,也不能绝迹。这样的竞争,疑问颇多。 一说选拔,人们先想到高考。高校如何选出有适当基础的新生,这是另一个话题,事涉公平,在此不论。且说中小学。我们声称义务教育,人人平等,但却三六九等,以分数定学生和学校的高低。现在连小学入学也有考试了,虽说只是“摸底”,但我不明白,六七岁的小屁孩儿,一张白纸,有什么底好摸?看来是奉考试为玉律,养成习惯了,似乎如果不知道某个学生的分数,瞪圆眼睛,也无法看明白他是谁。最近有政策,上初中按户口划片儿,不再有“重点初中”,实行中却很有些鬼,暗中还是有分数在起作用,考试不废,这个坏制度也无法废,或者阳废阴存。 我毕业已多年,但中学课堂上,考试后发回卷子时的场景,如在目前。订制度的成年人,似乎忘了作学生时的感觉,或者因为印象太深,专意报复,“让你们也受受罪”。分数高者,固然洋洋得意,别的学生,未念分数前,已如芒刺在背。这周升天,下周入地。据说大一点的学生,已经不太把名次当回事了,甚至教师还不满意,攻击其为“脸皮厚”;但其“不当回事”的原因,我才不信是宠辱不惊、物我两忘,我相信的是,在这种轮番的折磨下,孩子心里该敏感的地方,已被磨钝,不该敏感的地方,又被刺激起来。现在教育界的人提出不排名次,这是掩耳盗铃,明知无法不排,而假装不排,自欺乎欺人乎? 近年提倡“素质教育”,不主张“应试教育”,施行的结果如何,不待明眼人而可见。现在的中学教师左右为难,因为并不存在一种可以兼顾的办法。据说极好的教师,可以把课上得有趣,又能让学生上大学。但一种制度,如果寄望于“极好”的教师,才能成功,这种制度的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旁听过一节全国有名的“素质教育”高手的课,发现只是多了些花头,骨子里,还是听见分数在哗啦哗啦地响。 论者或说:外国也有考试,毛病却不那么大,可见还是可以改良,未可盖云废除也。第一,“国情不同”啊,中国学生出路窄,考试对外国学生、外国教育的压力,和对中国学生、中国教育的压力,不可等量齐观。中小学考试在中国,实在既没有必不可废的理由,而又有以当废,那还留着它干什么?第二,我相信外国的考试制度,也只是权宜之计,也有很多毛病在里面,只是我身在中国,犯不着管它也。
F. 江西取消中考了吗
据悉,江西省教育厅4月3日发布的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新政,其中提出,将取消实行多年的高中录取考试。不过,江西省教育厅昨日回复称,这一新政并不意味着中考制度终结,外界对于“取消中考”的说法,是对新政的误读。
江西省教育厅多位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自2018年秋季入学初一新生起,江西省将实行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照,变初中毕业、高中录取两次书面考试,整合为一次。教育界人士指出,这一新政将从学习和工作方法上,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江西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准确来说,江西将取消现行的统一中考,并由学业水平考试替代。尽管取消了统一的高中招生录取考试,但并不意味着高中录取就不需要考试,因此不存在无录取参考标准的问题。
G. 上海市是否在明年取消中考制度,并于就近入学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基〔2009〕5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提供基础性信息,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探索高校招生考试与评价改革相结合的高校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的要求和部署,经研究,决定建立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自2009学年起实施。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性质与功能
(一)性质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水平考试,参加对象为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下同)学籍的高中学生。
(二)功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本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统一的检测与导向功能,是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推动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标准,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二、科目设置与考试内容
自2009学年至2011学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暂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技等10门;其中,信息科技考试为上机操作考试,外语含听、说能力,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含技能操作。上述各科目考试内容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并限定在普通高中基础型课程内容范围中。
普通高中基础型课程其他科目及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业评价,由学校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为基础,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进行。
三、组织与实施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成立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二)考试安排
2009学年至2011学年期间,10门考试科目按高中各年级分批开设,同一科目在一年中只组织一次考试。各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如下:
年级
考试科目
高一年级
信息科技、地理
高二年级
历史、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高三年级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
(三)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再分为A、B、C、D四个等第。
(四)报考和考试费用
本市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在完成各相关学科的学业以后,均须参加已开设的学科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在籍学生当年参加各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的费用由教育经费安排。
四、考试结果的运用
(一)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组成部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进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是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监测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检测和诊断功能,加强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三)评价高中学生学业情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相应科目毕业考试的成绩, 将替代现有相关科目的毕业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因故缺考的学生,可申请参加下一年相应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或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相应科目的毕业考试。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相应科目的毕业考试。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分别准予学生毕业、结业或肄业。
(四)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依据
1.本市“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验”的高等院校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安排进入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环节,免去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入门资格考试,为高校探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自主测试选拔相结合的多元录取办法创造条件。
2.本市实施“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直接录取,免去部分学生参加统一高考。本市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将进一步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逐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3.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本市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也可逐步探索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自主推荐进入高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4.普通高等院校在招生录取中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时,其具体方案应在招生录取办法中写明,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核后,向社会公布。
5.外省市在沪招生普通高等院校如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选拔录取,须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商后制定办法,并报经教育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五、附则
(一)本方案自2009学年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细则另发。
(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后另行公布。
(四)本方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本届中考生2012年起高考可无 成绩与自主招生直接挂钩
H. 教育改革中中小学教师每年必考一次的规定取消了吗
这个规定取消了,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在网上进行远程直播研修,代替原来参加的面对面的考试。现在的这种形式非常的人性化,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和考试。
I. 学校即将全面取消补考制度,大家怎么看
江西从2018年初一新生起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意味江西将取消现行的统一中考,改由学业水平考试替代。 据介绍,江西将采取先试点再全面推进“两步走”的方式,以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顺利推进。第一步,全省将遴选30个县,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革试点。试点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由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方面确定,非试点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由相关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确定。第二步,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全面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都需由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方面确定。 与此同时,对2018年至2020年的初三毕业生,仍然是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全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按现行的招生录取办法招生录取。改革高中学校学生的录取方式,将原来以中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单一录取方式改变为基于学业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方式,有利于减轻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