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农村中学作文课题研究

农村中学作文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5:42:03

❶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有多少相类似的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既是一种心智活动,更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优劣。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为数不多的教师在作文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偏差,以至多年来农村教学一直未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而,对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将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观念的滞后,理论的疲软,手段简陋,方法的板结,初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老师被作文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学生则望“文”兴叹,苦不堪言,认为“作文猛于虎也”。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学不得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不得法,生搬硬套,激发不起学生写作的更多兴趣。
3、失去了自由,学生很难有写作中创新。
4、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针对以上这些现状,要使我们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水平来个大翻身,达到“大纲”的“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且“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目标,从而收到最佳效果,使学生能“以我手写我心”,运用自若,笔者作为一位基层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想谈几点拙见。
二、“培兴趣、抓特色、强训练、勤修改、常讲评”教学法
( 一)激发写作兴趣,促进作文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叶圣陶先生说:”老师如果有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看书有味道,不仅乐于读课本,而且热切盼望多看其他的书,这就是老师启发的初步成功“。兴趣是推动人们成才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求知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最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知识就越广博、越深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下两方面入手:
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使自己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欢迎,应从行为上模范地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从热爱教师到喜欢写作,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下水,与学生一同作文,互相交流,他们好奇心、好胜心强,他们对自己钦佩的老师会百依百顺,否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更无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语文教师的写作力,对付中学生,是绰绰有余的,正好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多写下水作文,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我有时对同一题目,写几篇形式各异,甚至中心相反的文章。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教学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2、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
遵循从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很想在这黄金时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勃勃雄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个性特征,缺乏持久的意志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尤其是遭到挫折时,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要教会学生写作文,必须首先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消除畏难情绪,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写好一般水平的作文并不是件难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评选优胜者,除表扬奖励外,还将获奖作品,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给《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等刊物投稿,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利用农村的特色优势,指导学生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的作文。
1、运用农村的俗语和谚语,增强作文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
缺乏生动性,大量用口语是农村学生作文语言的“特色”。有的学生干脆照抄照搬他人之言,全不顾其真其假。我有一次带学生去参观解放时期遗留下来的程家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让学生以此写一篇作文。有学生这样写道:“程家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在兴田乡程家山村,有一条马路通到那里。那里有一个大石碑,在它的旁边有几排树木”。近乎于平常和人说话的语气,何言语言的生动性?还有的学生这样写:“一条宽广的马路直通目的地。在那里,人如海车如流,四面八方的客商争相涌来这里寻找商机。而今天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崭新的高楼直插云霄,像哨兵一样拥立周围,忠实的守护着这个曾有过辉煌历史的纪念碑。“这样的语言不乏生动,但却与事实不相符合,抄袭之嫌过于明显,确是剪刀加糨糊的”杰作“。
要么是干巴巴的语言,要么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其实,每个学生都想写出让老师满意、学生称道的好作文,却总是力不从心。一个重要原因的无法用语言把心里的话表述出来。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从农村这块厚脊的土壤中发现和搜集广为流传的俗语和谚语,将其用于作文之中,以提高作文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
地域广阔的农村是语言的宝库,那里有流传甚广的俗语和谚语。只有用心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语言,再根据需要将其运用于作文之中,就能写出通俗生动的作文来,不再有“胸中无评语,作文难下笔”的哀叹了。
2、观察农村的生活现象,充实作文内容。
除了语言的缺陷之外,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在内容上也显得空洞无物,不知道写什么。这说明作文素材的积累过少。我布置过学生写《我和家人过新年》。原以为学生会得心应手,因为刚刚过完年,新年的生活仍记忆犹新,而且学生是新年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然而,从作文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写吃年夜饭、放鞭、拿压岁钱,千篇一律,泛泛而写,内容空洞,更谈不上有何特色,甚至有的学生局限在过年过程的记录上。年年过年,却觉得没什么可写,只能说明没有仔细观察过年特有的生活现象,没有深刻体验过年的真正含义。这就涉及作文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对生活的观察。
其实,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供观察的范围很大,可供体验的生活很多。过年过节,传统节日,全国皆有,这是大同,由于各地习惯的差异和每个家庭的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应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作文时,要写出特色,写出气氛,让人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某个地方的年节,这样的生活只有在这里才会发生。再写《我和家人过新年》这类把过年作为重点内容的作文,就不在只是写写吃吃年夜饭,叙叙放鞭炮,记记压岁钱这些各地皆有的内容了。
农事生产更是一个可供观察的大生活圈,在这里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为都市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底蕴,缺少这样的生活经历。对农村学生来说讲,这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应该永不停息地加以开发利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红花草是绿油油的,稻谷是金灿灿的,油茶花漫山绽放,白得像雪,招来万千蜜蜂吟唱。这是常识,但不仔细观察,同样会闹出“麦苗是菜”的笑话。观察多了、细了、实了,就知道清明前后该种瓜种豆了,种水稻要经历弄秧田、浸种子、播种、耕地、拔秧、莳田、除草、打药、施肥等繁杂而艰辛的过程。
3、参与农村的生产劳动,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无病呻吟”往往是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动辄”啊“的作文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对所叙述的事件或人物有感情。被感动了,才能对记叙的人和事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亲身经历,实际参与,把自己置身于具体事件这中,则是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前提。广大的农村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活动的极好的场地。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主动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活动,帮助家人或他人干一些具体的家务或农活,体验生活和积累情感。
学生由最初的不会作文到后来会作文,是通过对每一篇范文的学习而获得的。审题、立意、组材、语言的运用、中心的表达等各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无一不是来自于对范文的学习。但是,作文时,就应该跳出课文的圈子,不受课文的束缚,把眼光延伸到更深层次的生活空间。作不农村学生,应充分利用特有的生活资源,学习流传于农村的俗语和谚语,观察农村的生活现象,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写出通俗生动、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受的好作文。
(三)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夯实功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小学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词汇有限,加之词、句、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不强,在作文中往往错别字连篇,语无伦次,甚至连话都说得毛病百出。针对这些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字、词、句的教学仍作为重要的环节来抓,再逐步把新的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理论是实践的路标。作文教学离不开写作理论的指导。只有先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比如,初一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严格选材,确定主旨”。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弄懂这一理论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文章的材料,为什么要选取,如何选取材料。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主皆,主皆与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讲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一篇文章好比一支军队,主旨是“统帅”,材料是“士兵”,所选材料只有在主旨的统领和协调下,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强化训练的形式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
农村中学生习作中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原因是学生观察力较薄弱,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素材。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多种途径,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
3、多种训练形式并进,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口头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2)记日记形式:
我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多作生活札记,要求他们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论校内校外、天南地北、古往今来、虫鸟花卉,也不论是生活中的极点平常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可选来作为日记的内容。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经常当面检查(每周不少两次)。
(3)简短提纲式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拟写作提纲和修改提纲,久之,学生自然就形成了习惯下面是一份我校自制学生写作提纲(仅供参考)
题目 拟题方法:
中心(主旨)
开头的文字 方法: 过度:
主体部分 第一层 结构方式 过度:
第二层 过度:
第三层 过度:
过度:
过度:
结尾的文字 方法:
(4)片段描写训练。
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是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避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五)加强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培养学生积累阅读精华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各年级教材中的象《为你打开一扇门》、《往事依依》、《社戏》和《春》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夏》等自渎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拔。在此基础上,便开始实施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2、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外是例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扎实熟练,及突出强调某种文体某种能力的分项定格训练,从而把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的各种表达方法转化“迁移”为学生作文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能力;
3、博览群书,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做好读书笔记,养成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勤观察、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使自己有足够多的描写素材;
(3)训练学生想心思、做笔记,使之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六)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批改功效,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师包办作文批改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权利,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意相互隔膜。学生由于没有参与到作文批改的过程之中,积极性、主动性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很难明白老师的用意和想法,教师呕心沥血的批改,苦则苦矣,却未必能换来学生实际作文能力的提高。
1、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没有修改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兴趣。以往学生作文大多数提笔就写,信马游疆,写到哪算到哪,达到字数要求就收手。多数不修改,认为修改麻烦,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文章就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如写出的文章文句不通,连自己都不知所云,别人读起来就更弄得满脑子雾水。古今文人都是非常重视文章修改的。卢延让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韩愈、贾岛反复“推敲”;叶老修改两个词,跨越五十年;托尔斯泰炼字到“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的境界;鲁迅先生也是斟字酌句的典范,还有许多“一字之师”的佳话,许多长篇巨著几易其稿,终成传世精品。这些故事不仅可使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更令他们为文人先辈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2、积极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原理认为,正面激励的作用比批评指责的作用大得多,积极的鼓励,可使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热情。作文中一般性错误可由同学互改去发现、改正。教师可腾出手来作点评指导工作。浏览学生作文重在发现学生在修改中的闪光点,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看法,在讲评时给予肯定赞赏。还可由小组代表在班上点评,传阅、张贴展示。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品味到成功的乐趣,看到自己潜在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写作欲望。
3、要把批改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
“授之以渔”是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常识与途经,教师可作专题讲座,可结合学生作文实际,总结归纳,列出在作文中的常见错误,有针对性地探讨预防和修改的方法。修改顺序一般应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通常顺序应当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样可以提高修改效率,避免做无用功。推敲语言是否准确,检查用词是否妥贴,句子是否正确地,还要调整或增补文字,规范修改作文的使用标号。每次作文指导都侧重在一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修改中特别注重做到每篇一得,教师还应反复提醒强调修改时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学生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使得修改作文成为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活动。
4、要拓宽作文批改的路子,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参与作文批改的实践活动 。
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教师批改和学生改正两种。学生改正又分为互评、点评和集体批改。互评,即把典型作文分发给学生(自己不评自己的作文),相互评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在分发之前,浏览全部作文,分为好、中、差三等级。第二步,把三个级别的作文发给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让他们先阅读;再用红笔画出错别字及有毛病的句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评语,重在思想内容、结构方法; 最后打上分并签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第三步,教师收回全部作文,寻原作、评语给予记分,并在全班讲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评改的兴趣,满足于他们好表现自己的心理要求,因而学生行动特别积极。点评,即把典型作文,印发给学生(一篇或几篇),先由学生批改,然后由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各抒已见,再由学生自己批阅,取长补短。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学生受益明显,教师指导作用突出,但须注意选文要择优、典型。集体批改,即把一篇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意见修改。这种方法有利于向全班做较精细地修改,便于组织讨论,发展群体思维,学生能看、能想、能说、能听,教师的定向指导作用明显。
以上做法,好处是学生活动面广泛,思维量大,评改的质量较高。不足之处是评改的流程过长,不利于及时反馈作文评改信息。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从消极意义上讲,是为了把教师从繁重的评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的表现,在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价中,我们应多站在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高度为学生评改作文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充分发挥作文讲评课的功用。
“作文评析”主要是放在课堂上进行的工作。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记录,这是讲评作文的主要依据。也许还是因为学生知识功底浅等原因,学生的作文中常较多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些方面甚至是“老病复发”(如再-在,理-里,哪-那等字混用,屡屡纠正,仍时有重犯的现象):经常强调:“方言土语”不要随便在作文中使用,但诸如“我在路边短(等)车”、“她翻我的花”(她说我坏话)等却常在作文中露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从整篇看一够成功,但往往出现一些好的片段或其他可取之处,通过在班上评析,既可以让其他学生借鉴,也可以使他们避过扬优,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作文评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易忽视的。
总之,作文教学是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师者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的困惑,方能见到“柳暗花明”的景象。

❷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还显得相当薄弱。我们所在的城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地区,在设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课题研究前,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语法分

❸ 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指导课

这样上好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指导课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而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有别于城镇的孩子,因此,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农村或山区学生由于长年累月生活在偏远地区,对周围一切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

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怕教作文课。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总结作文教学的困惑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这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分析对策

一、引言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活像是要他们去完成一件什么苦差使一样。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应付了事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在语文教学中是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据有关调查得知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 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应阅读二至三部名著。然而当前许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偏少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 二对生活缺少热情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从何而来写作从生活中来它要求写作者能投入的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用自己五彩的文笔书写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感情。现在中学生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就是生活的材料。他们常哀叹作文难写究其原因是他们生活材料太少。他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单调不是校园就是家里整天家门出、校园进的有什么内容可写周围的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引不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视若无睹。反应冷淡。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而不思。殊不知他们生活周围的一切也是社 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小小的社会。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发现的眼光缺乏用心留意生活。对世界观察这样漠然对生活的感悟如此苍白。行文起来又怎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又怎能书写出发白肺腑、感人心灵的作品呢 三疏于写作缺少练笔机会 新时代的中学生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演进和网络文化的盛行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注重的是自己的视昕享受、感官刺激。而绝少用、也极不习惯用语言文字来书写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不再习惯旧有的每天一则日记的练笔方式常规状态下的周记也使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累赘甚至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这也使他们感到苦不堪言他们在一种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了他们所谓的“写作”。久而久之思想有了惰性。文笔缺了精华形成了一种写作上的“恶性循环”。像一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回忆起小学六年级的上学期的中午。我睡半个小时觉。就去学校了。当我走进教室时班长和每班的小组长还有几个同学在书桌上跳来跳去的一个同学在书桌上捉其它几名同学别的同学从这个书桌跳到另一个书桌上形成一个运动方式。”作文写到如此程度语言表达这般功底真令人啼笑皆非。鉴于此不得不让从事农村初中教育的我苦苦寻觅一条作文开拓创新的新路子。

三、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实际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 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方法 一面向生活善于体验 俗话说“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用自己的文笔描写生活的美丽风光。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农忙季节教师要建议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体会田问劳动的甘苦。然后用心书写出自己劳动时的体会和感受通过书写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书写出的作品就是一篇篇源于生活的真实作品发自自己内心的心灵之作让人感悟到这就是源于生活的真情 二勤于阅读注重积累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古诗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摘记将自己读到的精美文字、经典句段、甚至好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这样厚积薄发达到“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人的名句强 调的都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三坚持写周记注重语言方面的训练 我认为必要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应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篇作文以周记的形式来表现。一周过去了让学生把这一周经历的事情在头脑中过滤一下然后把其中最有意义、最值得记叙的事情找出来。运用恰当的文体、恰当的表达方式书写出来力争文体最恰当、语言最精美。在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

四批改方式形式多样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以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一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观点因此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学生批改。 总之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

❹ 如何写《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与对策》课题设计论证

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 2、文献标题。都必须总结全文。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卷期、表,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结论等几部分组成,尊重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而采用图,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实验结果。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页码。所以,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揭示普遍规律、判断。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经过去粗取精,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 二、结论,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但可以归结为前言,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平铺直叙。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结尾等几部分组成,不能模棱两可。因此,贯穿全文、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为了科学,也不要以偏概全,不着边际。要求简明扼要。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不夸大,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引言。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只有论点,含糊其辞、正文,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属于 历史空白,准确无误,直截了当,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实验方法、讨论或建议,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喊几个口号。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准确。 三,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一,是如何解决的,不要绝对化,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理论化的书面材料。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表、分析与讨论,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存在什么问题。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概念、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 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选用的图、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逻辑严密;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当然.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更不是谈几点体会,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措词严谨。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综合,揭示规律,不留余地等毛病,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采用什么方法,从事实中列出观点。 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言尽意止。由题目,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怎样开头为好,正文。但要写好正文部分。并以观点为轴心。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 至此可见,而缺乏科学的论证,用材料说明观点、科学性以外。一般由题目,文不对题,不缩小,用事实论证、引言,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深化主题、推理的逻辑过程、引言.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整理,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缺乏说服力;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对初学者来说、作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本研究的目的,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应注明出处、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 3。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书名或刊名、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这是基本的要求。应该指出的是,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文字简明具体,这是不妥当的,写作课题报告;或一步登天、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没有材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正文

❺ 农村初中中考样板作文的研究 外国的研究情况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如果说“能读会写”是语文课最为的核心任务精要概括的话,那作文作为写的一块,恰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教育的目的在于创新。从读写的功用来说,读的功用在于吸收、充实、提高,而“写”的功用便是由心灵的体验与感悟后的外现与创新。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以至多年来农村初中教学一直未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固而,对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将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统考或中考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作了限定,学生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考前念上几篇文章,并教给学生所谓的“应试秘诀”,如何把写过的作文改头换面,而忽视了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

2) 形式单一,作文训练为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

多年来,教师是上作文课无非是老调重弹的三步曲。即教师作前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好比是农村大戏台上演出的戏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这样的作文教学,教师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听得心烦意乱。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届届如是,周而复始。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就想要完成一项技术任务一样,写够字数,写对格式了事,毫无兴趣可言。

3) 失去了自由,学生很难有写作中的创新。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要想写得有特色或有创造性,那“自由”是很重要的,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而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 很多时候,在恰恰不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相反,倒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限定字数、规定写法,粗暴批改。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

4) 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学生作文训练应该写自己身边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不少农村语文教师这样说:“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有意义的不多,让学生虚构点故事情节未尝不可,这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须知,训练作文如同训练绘画一样,应该循序渐进,只有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才有助于练好他们的写作基本功,才能促使他们去认认真真得生活,细致入微得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在需要作文时做到心中有底。再者,作文如同”作人“,作文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若教师努力培养出的是一批不切实际、贯于胡编乱造的 “高才生”,这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为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培养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作文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 注意训练的形式和题目的设置。

首先是形式上力求多样化。

以往多数教师教学生写作文都限定在课堂上完成,题目固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搬硬套、苦思冥想,真正有创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意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训练是有一定效益的:

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

城市的学生有见识,是因为他们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农村没有摩天大楼,没有雄伟开阔的广场,可是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秀色可餐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这些都是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如,可以利用春游来体会大自然的美;可以利用假期直接参加劳动来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对生活的珍爱;可以通过帮助孤寡老人以体会社会主义人情美;可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多渠道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2) 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

初三学生已涉及到供料作文的写作,要对学生初一、初二作文实践能力进行适当检测,我们不妨让材料作文灵活一些,少一点限制,写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具有供料作文的一些特点,即以供料为依据,有限制性,但话题作文的限制非常有限,几乎不构成对学生作文的障碍。因而,开放性和灵活性就成了它的最大特点。一般情况下它只为学生提供话题,依据给定的话题,定什么题目、写什么、怎么写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就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在课堂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可通过记日记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还可以进行简短的提纲式的训练、片段描写训练,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指导下的谈话训练。这些训练方式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第二.要注重题目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对题目,学生无话可说,只得收肠刮肚,敷衍了事。《吾家有女初长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儿作文不及格却振振有辞:又是《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题目我从小学三年级做到高中三年级,我总共才多大,有多少难忘的事可写?从此可见一斑。事实上,这个题目,我们无论哪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何止见过一面。又能有多少兴趣呢?教师出题不切合学生思想实际,触不到学生心中的积累,他们当然无话可说了。故而,我们必须重视命题中的心理规律的研究,用恰当的命题叩开学生的心扉。要命题得法,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青少年身心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由于学习活动、社会地位及作用的变化,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未脱稚气。这就构成了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依附和自主要求的矛盾。他们不再视父母、老师为完人,更多的要求使他们与社会、家长发生冲突,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和行为方式:渴望独立;要求被尊重;成长的烦恼开始滋生。胸中积郁了丰富的感情。如教师能抓住这一点来命题,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你生活在关怀和爱抚之下,生活有父母的悉心照顾;学习有老师的热情指导,你应该感到满足了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你想大声说:“知道吗?我已不是小孩子了,你们应该让我独立自主了”。到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话要说呢?写好作文《 ,我想对您说》(板书)。是补题再写,诉说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或老师。再如《今年我十六岁》、《请到我的家乡来》、《梦》、《我的烦恼》等都可以激发写作欲望,触动他们的感情。

2) 题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要让学生感到不可随意为之,增强写作的使命感。

如,一位盲姑娘从未看到过春天的色彩,请你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既有描写又有说明的文章,如果读给盲姑娘听,能使她有真切的感受。看谁写得真切动人。再如针对XX同学中途辍学一事写一封信,劝劝其父母或本人,看谁能把他劝回。又如针对班级管理提几点建议,并说明理由,设置题目为《我的建议》,都是写作目的非常明确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些,最终学生会写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

3) 题应难易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

学生虽同处一个年龄段,由于其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给学生一组难易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有尽量大的选择余地,以适应学生具体情况。如写有关期中考试的文章,可出一组题目:《拿到考卷之后》、《期中考试告诉我》、《期中考试一得》,这组题目中第一题较容易,只要把考试以后的所思所感写出来即可;第二题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中心做到散而不乱;第三题难度又有所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找出关键“一得”。一组题目学生择其所能而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写作的动力。

二.作文教学的第二步是进行写作指导,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必须精要、得法。

其一,作文指导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德文风。

叶老曾说写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力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不说假话。为达此目标,命题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知道必须根除所谓的“立意深远,深层开掘”指导。封建时代训练八股文要“代圣人立言”而不说自己的话,要培养的是“鹦鹉学舌”式的奴才,而非独立个性的人才。我们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并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如果不注视培养良好的文德文风,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的老路,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古人已有不少有识之士主张“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若还未练就认真观察、描述真情的功底,而要去书写自己所未尝经见的假想之境,要达到生动感人,无异于邯郸学步,“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其二,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写作个性。

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美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而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与其自身条件有很大关系。

1)在于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是多样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且因人而异。如在教学《 ,我想对您说》一文时,有一位学习成绩较差而又好打架的同学这样写到,“妈妈,您总是拿我同隔壁的小强比,想让我也成为小强一样的孩子”,可您生下的就是我这个不争气的虎林啊!您不知道,您把我同小强比一次,我对小强的恨就加深一层,我跟他打架的原因全怨您啊!这样的作文,直来直去抒写真情,其个性可以说是展露无遗了。

2)写作个性的形成又在于学生读书借鉴的差异性。初中生处于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以借鉴为主。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写作中,对他人的优秀内容还须“拿来主义”。由于性格不同,他们所读的书不同,所涉猎的范围也不同。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者在写作中有其不同的风格,或重于逻辑推理,或重于形象摹绘,在喜闻乐见之后,用于自己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点。如什中初三学生冀勇善于利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原因在于散文类作品看得多;辛志刚善于组织文章结构,用词朴实无华,原因则在于他爱看推理小说,并能够有效吸收利用。

为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学习动态,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写作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

为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坏毛病,及时交、及时改,以保证教学进度,也为适应现代考试的要求,不少地方多提倡训练快速作文。一般来说,实用性的文章大多要求尽快完成,应当培养学生快写的能力,限时是促进快写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也应看到限时有其缺陷。曾有人调查,发现限时作文总有些学生刚刚入辙,还未至佳境,时间一到,草草收尾。这样半途而废,尝不到成功的甜头,久而久之,作文的积极性便被挫伤了再从将来的社会需要讲,亦并非都要作急就章的,有时需要根据题目广泛收集材料、合适材料、调查研究。全凭记忆作文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对所写内容也需要一个思索酝酿过程。学生作文也一样,在构思时浮想联翩,想到的材料记不准,需要查一查,这本来是正常的,应当培养这种好习惯,可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不能这样,只好含糊或编造材料应付,以致造成一些学生写作文无中生有、瞎编故事的坏习惯。

那么,作文时间该如何设置呢?我认为,限时作文、不限时作文二者应当结合进行,要使两种作文训练形式都充分发挥起应有的功用。具体来说,时间不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限时作文要求不宜全细,应该允许有一些小毛病,如过度、照应、字词搭配等。不限时作文是相对于限时作文而言的,它并非完全不限时,只是在时间的要求上比较宽松些,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事实上,作好不限时作文相对要难些,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如布置下要求十天内完成的作文,第一天就得让学生打好 提纲,作好安排;二三天就得让学生寻找所需材料以便作文时用,四五天内要写好草稿;剩下的时间则完全用于修改和完善。力求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最高层次。这期间如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指点,有的学生在第二天要收作文本,前一天晚上才去写,那不限时也便毫无意义了。

四是作文批改要真正起到以批促改的功效。

作文批改是作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上付出的劳动最大,但收效去甚微。改革批改方法也成为我们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长处于被动地位,唯一关心的是作文完成后能否得到教师的夸奖,夸过之后,关于这次作文的“怀念”也便一天天淡忘,以至烟消云散。有的学生甚至看都不看一眼批语,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文每次都不是好的,已形成思维定势了。

作文批改是在半成品基础上进行,激发的往往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思维。美国有一本写作教材说:“记住,修改作文既是加工一篇值得加工的文章,又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主要机会。”修改的过程确实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追求思想的深化和表述的完善。叶老在谈语文教育时说:“作文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既符合我国当代教育要求,又包含了一切真知均来源于自身实践的哲学观点。我们不妨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教师适当把批改的功夫放在指导学生互批作文上,让学生参与批阅,既能学到别人的优点,又能发现同学的不足。有的教师不免提出异议,说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试过之后,收起作文本一看很不如意。我觉得这种意见很值得商讨。一种技能的拥有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同样,学生批改作文是需要教师逐步培养指导的。指导得法,效果就好些,指导不得法,效果就差,倘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仍不知所从,这就要怪我们老师了。你大放手让学生进行作文互批互改,焉能不乱?

那么,如何才算得法呢?

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批改作文的意义,使学生主动评改,乐于评改,要让他们意识到,评改的本领学到后“一辈子受用不尽” 。第二应让学生知悉并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并印发评改范例,让学生有样板,标准能够大致一样。第三要交代评改的步骤:阅读全文,基本把握文意,动手修改进行复查,最后下总评。第四要提出评改要求。初中生以肯定长处为主,要多批少改,批语要有激励性,眉批、尾批要有针对性,个人拿不准的地方要互相讨论或查阅工具书。最后还可根据要求给作文打分。学生批改后,教师要进行复审,,查漏补缺、纠正错误,然后通过讲评,使更多的同学效仿学习,或温过自新。

五要扬弃结合,分层兼顾,充分发挥讲评课的功用。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课最后一个环节,但不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和发展,是批改的进一步深化,它既要对当次作文回顾、评价、总结规律,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而重视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的教师在讲评中泛泛而谈,把每次作文中发现的问题象孔乙己摆九文大钱一样一一列出,面面俱到;有的则是准备不充分而又要让学生共同讨论,莫衷一是;还有的选取较好的文章读上几篇,加两句评语。这些都不足以发挥讲评的根本功效。

讲评的方式是有多种,如指导式讲评、研讨式讲评、赏析式讲评、还有总结式讲评、简介式讲评等。事实上每一种讲评形式单一使用都不是十分完美的,如能把几种讲评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效果会相对明显些。

在《 ,我想对您说》讲评课上,我发现了学生的不少闪光点,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在备课时应该先把这些归纳总结,但讲课时就不能毫无选择的陈列到了,共性的问题可拣重要的两条列出,而个性的问题一般可在审查学生批改时加入评语中去。要求学生关注的点太多,他们头脑中也就没点了。经选择,我这样各列两条:优点一是能够真情实感写文章,文章现实意义较强;一是能够合理安排结构。缺点一是人称问题,有的文章本来写得非常好,但全文总是不敢对“您”说,全是对“她”说。二是有的文章开头结尾写敬佩母亲,而文中事例却没有一件是含敬佩之意的,话说得言不由衷。在这样总结式讲评后,我采用作品赏析法。全班几十个人的作品,你不可能全部赏析,好的作品虽可使学生消防学习,但并不能让更多学生激起改写的欲望,常会产生“被人遗忘的角落”。故讲评应选不同层次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讲评中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一节课以安排4、2、1共七篇为宜。讲评时先讲优点,后说不足,差者亦望找到自身的亮点。针对这些情况讲评激励进步的作用也就起到了。最后一项是在赏析作品之后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写作构思或经验。这一点在讲评课前通过跟学生谈话,使之有话可说并能抓住要点。最后莫忘提醒学生,修改到最佳效果发表。

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课题已近尾声,我顺便谈谈一个非作文课堂教学所能奏效的话题,即教给学生如何把“源头活水”引进来。多数农村语文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那么几个学生,再经你怎么指导,他们的作文水平总够不上“合格”二字。即使教给他们一些“绝招”也无济于事。总结几位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的经验,不愁找不到一些方法。大凡作文写得好的,除得益于教师的指点外,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平时多读多想,勤于练笔,关键在于他们的脑子里有“源头活水”。这却非一堂作文课上可奏效的。老师只能在课堂内外逐步引导,具体操作步骤应是: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做好读书笔记,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2.引导学生勤观察、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使自己有足够多的描写素材;3.训练学生想心思、做笔记,使之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此经过多次小练笔,“源头活水”自然“流入”,写作素材日积月累,其写作水平 也就相对提高了。

❻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报告分报告怎么写

自从2008年12月该课题县级立项以来,本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实践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教科研工作的明显成果,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科研素质。通过语文生活化实验研究,师生关系融洽了,语文教学质量在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一、做好研究准备工作
1、多方联系,为本课题提供可靠的实验研究保障。
为争取学校和部分教师的大力配合,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洽谈沟通,订阅相关学科资料,提供多方面有关信息,争取为本课题提供优质的实验研究平台。
2、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课改实验我们除了聘请专家为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外,我们更注重搜集相关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教训,提前多次交流,提升教师们的课题研究知识经验储备。
3、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县校领导和部分老师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2月我们课题组邀请县教研室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课题开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并于2009年1月被批准立项为县级课题。
二、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2008年12月开题以来,课题组即按研究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着手开展有关的工作。在研究过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2008年12月,邀请县教育专家和部分老师召开课题开题研讨会。
2、2009年1月,课题组研讨制定详细实施研究规划方案。
3、2009年2月,进入实质性实验启动阶段,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宣传活动。
4、2009年4月,课题研究初期活动实验经验交流,调整研究方案细则。
5、2009年10月,进行课题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6、2009年12月,课题组总结一年来的实验成果,整理研究材料,形成实验活动初步经验,检测初步目标完成情况。
7、2010年1月,课题组总结近一年来的实验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生成各自的研究经验和理论。
8、2010年2月——2010年10月,课题研究进入回顾总结阶段。全组成员回顾过去研究成果,完成《注入生活元素,提高语文素养——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并做好结题工作。
三、实验方法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通过问询、采访调查等研究手段,对‘课题组根据需要选择的调查对象’、‘课题主持人调查研究的对象’、‘课题组其他成员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交流的研究方式。
四、研究分年级实施,整体推进。
七年级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探索研究,八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生活化的探索研究,九年级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
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课堂与生活链接,唤醒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具体设想有:对接生活、创设情境、立足开放。
(1)对接生活就是将教材与生活对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游戏、音乐、竞赛、表演等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会使语文更贴近学生生活。
(3)立足开放就是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开放,立足于四点:教材使用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空间开放、学习方式开放。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才会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
2、课外阅读生活化——三三制阅读策略
(一)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落实阅读效果,广开书源,学校、班级定期举行三会。
(1)好书推荐会。学生读了好书想推荐给同伴,就用制作海报、制作课件、表演等形式,借助推荐会来推荐新书,交流读书感受。
(2)读书竞赛会。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竞赛形式,交流阅读情况,既能保证读书速度,又能保证读书质量。
(3)图书流通会。家庭藏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书源,班级建立图书超市,让学生将自己已阅读过的家庭藏书奉献出来,大家交换着读,学生们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二)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加固文化底蕰,我们又设计“三文”展示制,即利用学生的原创一报一刊一书来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同时也为他们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地。
(1)一文是读书小报。重在报道各种读书活动,推荐最新图书,发表自己的读书所感。
(2)二文是读书文摘。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精品文章,用文摘形式抄录下来,每篇推荐文章后面附有三言两语的推荐理由或阅读感言。将诸多文摘汇编成一本杂志,图文并茂,更利于推广。
(3)三文即自制书。每一个学生每年要自编一本书,可以围绕平日作文、生活日记、调查报告或自编作品而展开。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语文综合实践“三旅延伸”策略
(1)拓展之旅:学习课文之后,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朦胧处或留下的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文本等。
(2)自然之旅:呈现的是学生假期外出旅游活动的收获。建议学生围绕优美景致、物产采撷、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将自己游历时所拍的照片、旅行归来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之作展示出来,为伙伴们打开一扇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之门。
(3)社会之旅:即社会调查。此类实践活动建议以“小记者在行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主题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课题研究措施与效果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创设良好的校园研究氛围。
2、定期交流探讨调整课题研究的实施细节。课题的研究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调整的。我们课题组将定期在一起研究探讨语文生活化的有关实施细节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定期举行学生读书交流会,鼓舞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
4、领导重视促成语文生活化研究活动的课题目标达成。
5、全国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成功案例,积极鼓舞着我们对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信心和勇气,为达成课题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六、课题研究不足与建议:
1、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教学改革不仅仅在教师这一方面,还需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共同关注和解决。
2、进一步根据生活实际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探求语文教学规律,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但农村初中在条件上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网上的阅读,资料的查阅,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直观感受,家庭的教育等都为实践研究带来了阻力障碍,在实施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师的传授知识多样化速度比较慢。
3、农村孩子所受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单一,孩子受教育的经济条件较差,所需学具不能满足等等,给课题研究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❼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写生活化作文研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中心学校 李彩蓉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为遵循素质教育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2011年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与实践》的市级课题实验活动,以生活为起点,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确定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作文内容生活化、指导生活化、作文写作生活化、作文评改生活化、作文去向生活化,提高研究实效。
4、不断总结经验,展现研究成果
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撰写“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明确研究内容。
2.写好《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个人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小练笔。
三月:
1.认真备课,上一堂“生活化作文”研讨课。
2.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做好少年”活动。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认真写好日记。
四月: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生活化作文指导课”的评课及讨论。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五月: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
3.写好生活化作文教学设计
六月:
1.指导学生出好作文手抄报
2.推荐发表学生优秀作文。
七、八月:
1. 指导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 接受专家组课题研究再指导。
3.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九月:
1.进行关于秋天的习作比赛。
2.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十月:
1.检查、指导学生生活化作文日记。
2.学生写作指导,鼓励积极投稿。
3.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
十一月: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
2.指导学生出好作文手抄报
十二月:
1. 观摩生活化作文研究课。
2.观察冬天的景物特征指导有关冬天的习作。
3.做好学生作文个案分析。
元月:
1.推荐发表学生优秀作文。
2.整理研究课记录、学习笔记、经验总结。

❽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怎样做

做好作文教研对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是项很重要的课题.
农村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缺乏语言,缺乏作文的氛围.但是并不缺乏题材和材料,可用于作文的平台很多,如何发掘农村学生写作文的潜力,运用有用环境是值得教研的.
农村学校图书室不那么健全,要研究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写生活化的习作,写出农村特色,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促使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要研究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走出课堂,步入五彩生活,扩大活动天地,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
要研究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习作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研究农村学生作文的题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入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
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通过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写生活日记、调查、访问、游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会、生活
之美,写出文理兼美的好习作.
同时也要研究现代农村的新特点和新气象,来为学生写作文服务.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当今农村在改革开放的热浪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本校所处的闽南农村,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包括产业结构、耕作方式、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辈、热爱和欣赏家乡人的产业,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才情,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
环境中,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病灶.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
的农村生活.
研究方法.理论学习,可从资料上学,可从网络上学,也可去外地学,可请专家教导.进行作文教学课实践.
研究作文的步骤,可先指导阅读,短文训练,积累技巧,每日记事.研究如何运用农村题材的特点,比如:看农村新貌,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等等.
另外还要研究作文的评价,比如自评,互评,家长评,师生共评.同时也可以建立学生作文档案 .
具体:
一、每学期可提出一个或者两个作文研究课题.
二、实践,让作文老师准备课件上课.
三、总结,课后,任课老师、教研组对课题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四、理论.写出研究课题实践的得与失.

❾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申请书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

与农村中学作文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