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分)
出题人:刘丽梅 2007.07.07
亲爱的同学,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一) (二) (三)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8题,共25分)
1、请你做一回文字编辑,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2分)
契而不舍 缥渺 兀兀穷年 一反既往 锋芒毕露
尽态极研 羁绊 大彻大悟 气冲斗牛 本色当行
改正: 锲而不舍 飘渺 一反即往 锋芒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2分)
A、脑髓( suí ) 讪笑( shàn ) 嗥鸣( háo ) 鲜为人知( xiǎn )
B、弥高( mí ) 嫉妒 ( jì ) 斫痕( zhuó ) 迥乎不同(jiǒng)
C、砭骨( fàn ) 阴霾 ( mái ) 眼睑( jiǎn ) 气冲斗牛( dǒu )
D、旺相(xiàng ) 盔甲 ( kuī ) 庇护 ( bì ) 义愤填膺(yīng)
3、选出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D )(2分)
A.我们来到海边,呼吸着海边新鲜的空气和碧蓝的海水。
B.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C.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答: 花白的小猫 , 你何必与老虎比凶猛呢? 你自有你的特点。
6、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2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碗里饭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7、下面四幅图片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依次写出四幅图标代表的体育项目名称。(2分)
① 举重 ② 足球 ③ 跳水 ④ 击剑
8、对经典文化的积累与识记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文字, 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在括号内填写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名。 (10分)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让我们领略了木兰战场生涯的壮烈;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萧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 有约不来过半夜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
我们读《童年》,了解主人公(高尔基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体会了主人公在苦难中长大的历程;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去畅游()笔下的鲁滨孙的世界,体会他勇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走进( 法布尔 )的昆虫世界,与他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吟唱。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9题,共4分)
9、阅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4分)
抱住怀特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怀特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的乖。”儿子们异口同声的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了!”
①怀特太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希望自己那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小子能干干净净.
② 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以为妈妈又要生三个孩子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及探究:(第10题,共6分)
10、某班准备开展题为“长江——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本班的学生完成以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① 请写出描绘长江的诗句: , 。 (2分)
② 请帮助他们以“保护母亲河——长江”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2分)
你拟定的广告词是: 江山代有人才出,希望长江永远留。
③ 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还想从什么角度进行探究性学习?(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理解与分析:(第11——26题,共35分)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11—15题。(12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5分)
① 问其故(原因) ② 我以( 认为 )日始出时去( 离 )人近
③ 及其日中如探汤( 滚烫的水 ) ④ 孔子不能决( 判断 )也
12、翻译下句:(1分)
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谁说你的智慧高过别人?
1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2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
说明当时大家不懂科学
15、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第16--21题。 (10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需要人们鉴赏,这是,所以不相宜,只好用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扔)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味”的意思是: 趣味 。
17、什么时候是捕鸟的最佳时机?用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1分)
答: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1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B、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乐趣。
C、冬天适宜儿童进行的游戏不多。
D、在百草园里捕到的鸟以麻雀居多。
19、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我”在冬天的百草园里的三种活动,其中详写的是 扑抓 ,略写的是 拍雪人,塑雪罗汉 。(2分)
20、将文中加点的词“撒”换成括号内的“扔”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不好,撒是均匀的,扔是杂乱无章的乱丢!
21、这段文字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革命 家、 家,作曲家鲁迅。(2分)
(三)阅读《没有钓到的大鱼》,回答下列问题。(第22——26题,共13分)
⑴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⑵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⑶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⑷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⑸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⑹“放了它吧!”母亲说。
⑺“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⑻“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⑼“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⑽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⑾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⑿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⒀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⒁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22、 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23、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 (2分)
24、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② ),理由是: 妈妈的语气是和蔼的?
25、“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6、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构思及写作(第27——28题,共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8分)
(一)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还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在生活中,谁,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
请你以“ 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在6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名人、公众人物除外)。
(二)话题作文。
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对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对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别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8、写作之后,请写一个自我评价,写出正面、反面客观评价,40字左右。(2分)
②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下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宰割(zhǎi) 彷徨(fáng) 迭起(dié) 衰微(shuāi)
B、赫然(hè) 踌躇(chóu) 凫水(fú) 羁绊(jī)
C、撺掇(cuàn) 亢奋(kàng) 磐石(bān) 蓦然(mù)
D、疏密(shū) 行辈(xíng) 惬意(qiè) 潺潺(chán)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A、筹划 仰慕 峰芒毕露 妇儒皆知
B、弥散 飘缈 义愤填鹰 慷慨淋漓
C、璨然 深邃 尽态极研 浑身懈数
D、冗杂 端凝 变幻多端 叱咤风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C、人们常常把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相提并论,因为他俩都是世界级的球星。
D、今年,我考上了重庆一中。就要离开故乡时,小学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初中,更要努力学习。"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B、《社戏》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童年经历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C、《孙权劝学》选自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竹影》作者丰子恺,现代画家,散文家。
5.下面是重庆5月某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3分)
5月某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阵雨温度:24—35°C风力:<3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均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③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④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句搭配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合理。(3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支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能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行动。
8.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日”活动,班里准备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人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重庆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重庆时报》)
(3)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日对青春。
(2)柳塘生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峡夜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飞高贴楚天云。
(4)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5)“诗圣”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现在之衰,抒发了无穷感慨。
(6)“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幅画面: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送灵澈上人》)
(7)在赵师秀《约客》一诗中体现作者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而十分寂寞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赵翼《论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了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口技》,回答以下问题。(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会.宾客大宴:(2)众宾团.坐:
(3)既而..儿醒:(4)不能名.其一处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是如何从内容和结构上表现“善”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口技者依次表演了哪三个场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过河
——周涛
①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②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限或无底的深渊!
③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固执于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
④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个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⑤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二十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取。
⑥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八十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诉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⑦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挽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⑧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地转化为前进的力,踏踏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⑨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⑩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14.为何我最初觉得马“愚蠢”,后来又说它“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太太示意我扶她上马鞍,我却以为她的神经“不对劲儿”,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在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在写法上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条列举出三处对比。(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认为这位老太太身上有一种令人感动的胡杨树精神,请根据相关链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胡杨树是生长在沙漠恶劣环境中的一种树。作家余秋雨曾经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燕子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精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着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周晓枫/文)
18.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参读课文《紫藤萝瀑布》选段的阅读感悟,结合上文内容答题。(6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
感悟:苦难和不幸是一切生命体都可能遇到的现实命题。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尽管遭遇了许多无情的摧残和戕害,但仍然“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从而“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自然因此而绚丽多姿,生命因此而高贵。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燕子》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
23.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那一双眼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具有真情实感,书面整洁,不能抄袭。
命题人:郑文审题人:张鸣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
示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5月某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阵雨,温度24-35°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
6、
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语序不当,将“每天”移至“至少”之前;
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赘余,删去“大约”或“多”;
③“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危机”;
④“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搭配不当,改为“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7、(示例)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支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能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像歌唱家一样唱出动听的歌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行动。
8、
(1)题示例:“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它是对社会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主题无关。
(3)需要紧扣“读书”主题,如:名人读书,介绍名人的读书故事,鼓励读书。
9、弹冠对结绶
花径起香尘
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
野渡无人舟自横
落花时节又逢君
荷笠带斜阳
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
会:适逢,正赶上
团:围绕
既而:不久,紧接着
名:说出
11、
(1)只听见围幕里醒目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2)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争先逃跑。
12、内容上: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还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结构上: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形成首尾呼应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13、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14、觉得它“愚蠢”是因为这马不敢过河,怕水;说它“灵性大”,是因为我从它的表现看出来,“它完全懂得骑在它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谁是真正的骑手;说它“过分”是说我觉得它先前是在欺负我。
15、示例: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得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
16、示例:①我骑着马时,它的前后反应不同,走平原,“极轻快而平稳”,看到河流就不敢走了。②我骑它与老太太骑它时,马的表现不同。③老太太在马下和骑在马上的精神状态不一样。④我对老太太前后的态度不同。
17、老太太虽然枯瘦衰老,到了垂暮之年,连上马、过桥都需要别人搀扶,但是,一旦上马,就立刻精神矍铄、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马背上的民族的那种雄强的生命意识,那种无坚不摧的个性精神,那种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执著的气概,让人感动。
18、燕窝采集者的贪婪自私和作者对这种无情掠夺的谴责与不满。
19、承上启下(答“过渡”也对),由上文对燕子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为了事业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热情赞美。
20、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答“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或“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也对)
21、
(1)在困苦中营造家园,周而复始,锲而不舍,直至咳出鲜血\劳累致死也在所不辞。
(2)为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身体几成残疾亦无怨无悔。
22、不设统一答案。(内容合理,语句通顺)示例: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命的历程和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在不懈的追求过程中绽放最美丽的生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