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我眼中的岳飞中学作文

我眼中的岳飞中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1-01-23 12:19:25

『壹』 急!!!我心中的岳飞 作文 初中水平

岳飞之所以为后世所景仰,不仅仅是因为他高尚的人格、杰出的军事才能、坚贞不屈的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还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进步,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忠于当时主流的价值观,遵守当时的法律和社会准则,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岳飞真想继续为国家民族而战啊,所以在接到班师回朝的圣旨后悲愤万分,可惜啊,他生活在九百年前,当时“尽忠报国”其实就是“忠君报国”。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撤军的时候,心情十分悲愤、沉痛,要知道,黄河以北不远的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是岳飞的家乡,可是他又不能不撤军。家乡在望而且有能力收复的时候,却必须撤军回朝,那种悲哀、沉痛的心情又有几人可以理解?除非岳飞自己想当皇帝,否则岳飞在那种情况下不可能抗旨不遵。这是岳飞一生中最让我等后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岳飞的过错,这根本就是制度造成的。即令当今民主社会,军队也必须服从国家内阁,军人干政是不被接受的。我不能想象,一个军队统帅在内阁以最严厉的方式和措辞要求召回的时候可以抗命不遵。这也是岳飞为很多人诟病的原因,我很为岳飞鸣不平,评价历史如果脱离当时的环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岳飞是一个敢于反对宋高宗意见的将领,岳飞遵循当时的制度对朝廷撤军的行为提出了异议,可惜没有结果,而且自己也身陷囹圄,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很多人以现代的观念在讨论岳飞是不是“一个愚忠愚孝的绝代蠢才”时,我真的很想用拳头告诉你答案。可惜我不能,因为我这个人是一个愚忠的遵纪守法的良民。

『贰』 我的偶像(岳飞)作文800字左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五花八门,有艺术家、演员和作家。而我的偶像他文物双全,而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他既是一个将军又是一个诗人,他的事迹可歌可泣。虽然他的死很悲惨,生命非常短暂,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他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字鹏举,汤阴人,拜周椆为师习武。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二十岁参军,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文采飞扬。我最喜欢他写的一首词是《满江红》,这首词作于宋高宗即位时期。其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十四个字微微咏叹,可见将军抚庸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乞与尘土共埋,征战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词表达了岳飞对收复故土的期望。
岳飞队士兵和蔼可亲,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但他的军纪严明,能征善战,是南宋抗金的主力。在战场上打的金兵魂飞魄散,使金兵闻风丧胆。金兵说“撼上易,撼岳家军难”。
在抗金胜利国土要被收复时,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令”将岳飞召回临安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于大理寺风波亭。
“忠、义、孝、信、仁、勇、智”,都能体现在岳飞身上,而我现在就要学习他,而岳飞“精忠报国”的志向也早已成了我的志向。
岳飞的事迹名垂竹帛,功标青史,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学习和敬佩吗?

非原创、、

『叁』 帮忙写一篇关于岳飞的作文

岳飞,一个中国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中国头号民族英雄的代表。在历史课上学到他之前,他的事迹早就如雷贯耳流芳百世了。不过同冉闵相比,它们的目标倒也差不多:“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1130年,岳飞在宜兴(今无锡地区)打了一场胜仗,他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忘乎所以,旋跑到五岳祠在人家的墙上信手涂鸦,也就是上面这句“大话”。从字面上看,岳元帅的“尽屠夷种”与冉闵的“尽诛胡族”没什么区别,然而在岳飞说出来,就成了振兴中华,不屈不扰的民族精神了。 岳飞何以能成为头号英雄?当然是因为抗金,抵抗外族入侵才有资格成为民族英雄。但是能成为“头号”那就不是因为抗金了,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如韩世忠只能作为岳飞故事的配角。岳飞可以说是国家栋梁,但绝不是中流砥柱,他死后南宋活得时间挺长。要说中流砥柱,袁崇焕算一个,他也是象岳飞一样被朝廷屈死的,但是绝对不如岳飞的历史地位,这又是为什么? 岳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他的抗金事业没完成。他的抗金事业完不成是因为它的悲剧性死亡,他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奸臣之手。而且是在他的抗金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死的,这一点与袁崇焕不同。袁崇焕虽然是旷世奇才、中流砥柱,但历史环境注定了他砥不住大明将倾,他活着延缓了大厦倾覆,他的死不过让最后结局加速到来。而岳飞死时的抗金形势非常好,使人不由得的联想如果岳飞不死,光复我中华会如何如何。另一个原因是岳飞的文采很好,这个韩世忠比不了。岳飞留下了很多激奋人心、振奋精神的作品,这在历史上就占了便宜了。历史就是记载,做得再多也得有人给转换成史书记录下来才能留下历史功绩,只做不说那没用的。而岳飞死后的几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夷祸,使得后人越发地期盼能有一位救世英雄,而岳飞作品中的“还我河山”正是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而岳飞的悲剧性中断又给了后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岳飞真的象冉闵那样做成了“尽屠夷种”,那么这种想象空间就没有了,这个历史作用就已经确定了的,没有扩大的空间了。岳飞没做成,而且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失败,至少在他死的时候看不出军事失败的迹象。这引发了后人的悲情主义,而且岳飞所处的历史时代确是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我们民族的悲情投射到了岳飞的悲剧上,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与岳飞作品中的思想基本重合,岳飞成为承载我们民族悲剧的象征和光复中华的一种精神寄托。 由此可见,岳飞流芳百世是因为他的工作没做成。如果岳飞的工作做成了,而后华夏再遭夷祸,人们也不会再把岳飞代表救世主。如果岳飞彻底消除了夷祸人们更加不会想念岳飞,说不定就象冉闵那样遗臭万年了。 左帅王震成为民族英雄越发地被推崇,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他们当初将一切解决干净,也许就做不成民族英雄而遗臭万年了。因为我们不会知道他们所消灭的是些什么人,只知道是人,具体是怎么样的人没人知道,也不知道留下后患的后果。而现实上他们平定了当时的骚乱,是成功的。但是却留了后患,这个伤口不时的感染作痛,使人越发地想念医生,希望神医再世割除毒瘤。所以英雄是不完美的,做得太完美反倒不是英雄了。

『肆』 写岳飞评论的作文,只要中等水平的

史书评价抄

《民族英雄袭岳飞像》(傅伯星)
《湖北转运司立庙牒》:“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忠愍谥议》:“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史·岳飞传》:“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历代评价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文天祥:“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朱元璋:“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孙中山:“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伍』 关于岳飞的作文啊!!800字左右的,谢谢了---

夜读岳飞
选自《散文》1993年第9期。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耽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望采纳

『陆』 我的偶像(岳飞)作文600或800左右。

我心中的民族英雄—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一、 关于民族英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民族出现后,在其自身发展及与他民族
交往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人物,有的被称为民族英雄。由于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民族间的各种关系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历史现象,因而,对民族英雄的判断及评价“就不能用一条简单的原则来贯穿一切历史时代,而是要根据各个时代各个部族或种族间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一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基本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国内各族和外国民族的矛盾斗争,另一种是国内各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英雄只能是国内各族与外国各族的矛盾斗争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比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其实这样的划分,是没有根据各个时代、部族的具体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是片面和不客观的。我认为在国内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斗争中,坚决反对异族的剥削和压迫,为维护本民族人民的利益,保卫本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而英勇斗争的各民族的英雄人物都应是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
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1103—1142),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正值金兵南下,“杀戮生灵,劫掠财物,驱虏妇人,焚毁屋舍产业”,引起汉族在内的中原各族人民的无比仇恨。他从二十岁起入伍参军,“精忠报国”是他一生所为之奋斗的理想。
1128年秋,岳飞领兵北渡黄河,在胙城(河南延津北)击溃了金兵。这年10月,金兵长驱深入江南,岳飞的部队活跃于太湖流域的广德(安徽广德)、溧阳、常州一带,在对金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12月,当金兵取道广德,向浙江进犯时,岳飞将其拦腰截击,歼敌一千多名,活捉金兵将领二十多名。岳飞驻军广德钟村时,一时粮草十分缺乏,战士们宁愿忍住饥饿,也不随便拿走民间的粮食。
1134年(绍兴四年),岳家军收复了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等地。岳飞十分重视善后工作,除了战士们屯田外,还招抚流亡百姓,为人民解决粮食、种子、耕牛,使生产得以恢复。
襄阳等六郡,西连川、陕,南接湘、赣,东邻两淮,北通豫鲁,是反攻中原的重要基地。面对大好形势,他主张大举北伐。他在鄂州所写的《黄鹤楼》词中,有“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言壮语。他向宋高宗急呼,北渡黄河,“直捣中原,恢复故疆。”
1136年,岳飞进驻襄阳。一部分岳家军从襄阳出发,打到了洛阳西南的长水县境内,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军锋直逼黄河。此时黄河北岸的民兵兴高采烈的日夜盼望岳家军的到来。岳飞满怀信心地对将士们说,总有一天要打到敌人的老家,“直抵黄龙,与诸君痛饮!”
岳家军的抗金意识越是坚定,跟宋高宗的求和方针越是发生冲突。岳家军不但不能北上,反而奉命退守鄂州。百感交集的岳飞,在鄂州写了一首表明自己一生志愿的《满江红》。他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感情和“还我河山”的抗金意志,是与人民愿望息息相通的。
1137年,宋高宗从平江到建康,岳飞陪同其行。一路上,岳飞谈论北上收复失地的军事打算,认为必须抓紧时机,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时刻,一鼓作气,奋勇杀敌。岳飞说:北方人民正在引颈相望,时机是不能再失的。但是高宗都把这些话当作耳边风。
三、“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宣布和议告成,结果是: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送给金朝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退还陕西、河南地;归还徽宗的棺木。宋高宗和秦桧一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朝廷内大办“庆功”典礼。岳飞对秦桧的议和表示愤慨。他拒不接受加官,并对宋高宗说:“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
但“好景”不长,金朝以宗弼为统帅,于1140年5月发动四路金兵南下,战线从东边的淮水下游起,一直伸展到西部的陕西。在这条战线上,南宋的主要将领有韩世忠、岳飞、吴璘等。
岳家军在进军中,士气高昂,军纪严明。1140年7月,宗弼带领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采取两面包剿的战术,向郾城进攻。岳家军出动步兵,用长柄捆着锋利的长刀,专砍马脚,打乱的敌人的阵线。岳飞率四十骑冲入敌阵,战士们又用大斧进行肉搏战,终于打败了郾城的金兵,这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捷”。此时,岳飞眼看“金贼必亡之日”已经到来,几次上书,要求高宗立即发出命令,各路大军同心协力,一齐北上。
但是宋高宗害怕人民的力量,更担心岳飞兵力扩大,危及他的皇位。宋高宗和秦桧坚持停战求和,全线撤兵。
岳飞接到突如其来的退兵命令,感到气愤。他上述抗辩,认为“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但是高宗放弃中原的决策早已确定,秦桧又以高宗的名义,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紧急命令,勒令岳飞立即退兵。岳飞在高宗的压力下叹息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当岳家军从前方撤离时,百姓们嚎啕大哭。人们拦住岳飞苦苦哀留,岳飞悲痛万分。他身为宋朝大帅,不敢违抗朝廷的命令。后人说岳飞这是所谓的“愚忠”,其实我觉得这是由儒家传统忠君爱国的思想所影响的,他如果不听从中央调遣,那与叛乱无异。我想我们不能只看到岳飞所谓的愚忠,毕竟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制的;不过我也为岳飞没有能继续北伐而感到惋惜。
岳家军退驻鄂州,前方已经收复的城市,又沦入金人之手。1141年,秦桧等人采取手段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且将岳飞、岳云、张宪等逮捕入狱,此时的岳飞痛心长叹:“我为国忠心,一旦都休!”
求和派找不到岳飞谋反的证据,竟“莫须有”三字于1142年1月(绍兴十一年十二月)毒杀了岳飞,斩杀了岳云和张宪。三十九岁的岳飞,就这样含冤而死。悲哉!悲哉!最牢固的城墙并不是被他人攻陷的,而是从内部瓦解的。
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对于岳飞的功绩和民族气节,即使是宋金对峙的当时,金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142年,护送宋高宗母韦氏及徽宗灵柩南归的金朝使者在临安同南宋官员谈论岳飞时说:“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犯。”“飞之威名战功,暴(通“曝”)于南北”,承认岳飞是一位英雄人物。
评价民族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不应苛求古人,同时也不能把历史人物现代化,与现实作轻率的类比,以古喻今的方法不仅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反而会导致简单化的倾向,甚至得出唯心主义的结论。
岳飞,我心中的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爱国言行的统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为官戒条;“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治军的严明;“待一万人如待一人”—平等待人;“北虏未灭,何以家为”—高尚的情操。毫无疑义,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遗产的一部分,使岳飞的英名及业绩历经800余年而盛传不衰。岁月的冲击不能磨损,政治的风雨难以摧毁。因为他代表着我们民族传统的浩然正气,代表着我们先人优秀的情操和素质。
注释:
一翦伯赞:《关于历史人物评论中的若干问题》,载《新建设》1952年9月号

『柒』 以岳飞为题材的高中作文

风,轻轻翻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书,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眼前轻轻的飞扬逝过,或悠然自乐,或满腹愁怀,或感时伤乱,或慷慨激昂……

虽然时空难越,不曾与你谋面,不曾与你促膝相谈,可自从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文字,我就开始读懂了你。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懂你是孤独的。在那个国君昏庸无能听信谗言的国度里,在那个臣子阿谀逢迎奸佞当道的国家里,你注定了孤独,注定了寂寞。你一身高风亮节,为风雨飘摇的朝廷奔波劳碌,为水深火热的百姓九死未悔,然而你的期望与辛劳只能换得一世飘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越发的孤独,越发的悲怆。

你宁愿尝尽流浪之苦,也不愿贪图世俗的安逸,你的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忧伤与愤慨。你不再峨冠博带,而是披头散发,沉吟江畔;你不再追求建功立业,力挽狂澜,而是化作一朵浪花,让滔滔江水带走你杜宇一般深深的悲伤哀痛与无奈凄凉。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懂你的忠君爱国,懂你的孤独寂寞,更懂你对真实自我的坚定执着。高中作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懂得你是激愤的。胡人几度南下,你临危受命,盘马弯弓,纵横沙场,带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的坚定决心,你“踏破贺兰山缺”,让胡人微风丧胆,你“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让敌人丢盔弃甲。我懂你对胡人的恨之入骨!高中作文

一竿红缨,直捣黄龙,奈何十二道金牌阻挡你前进的步伐。眼见胜利在即,你就这样轻易地前功尽弃,于深深夜阑之中“抚琴吟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懂得你是无奈的。于是,风波亭里你仰天长叹:“三是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运河月”。你血染亭柱,风云为之变色,永远地安息在西子湖畔,用生命诠释了精忠报国。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懂你对大宋朝廷的忠诚,懂你的满腔热血,更懂你的一份侠骨忠肠。

历史犹如一面铜镜,古人很早就有这般说法,我铭记于心。于是偶有闲暇,我便翻开那带有淡淡墨香的书卷,咀嚼前贤的文字,细细品味前贤的人生,把他们的文字化作无形力量永驻心间。当你终于穿越时空,对或无奈或悲伤或恬静的前贤说一句“其实我一直都懂你”的时候,你便懂得一份力量,懂得一份崇高,更懂得一份精彩的人生。于是你的心间便多了一份真挚,多一份情怀,更多一份责任与希冀!

『捌』 我心中的 岳飞 作文

投稿今天,我看完了《岳飞传》,被岳飞爱国的精神深深感动。读完《岳飞传》我心中专对忠良一个个属架鹤西去有无限的惆怅,确实,岳飞、张宪、岳云等英雄豪杰死的冤,太冤了!这本书主要讲了金邦攻打宋朝岳飞挡住,正当要打退金兵时,被奸人秦桧逼上绝路,为了不出卖国家,被害死了。 当然你在战场上手刃敌将保家为国,这点又让我万分钦佩,难道不是吗?你追回失土,驱逐金兵,写下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的篇章,你用你的仁义感动了天下英豪,使无数豪杰投奔于你的旗下。你气度不凡,气宇轩昂。历史上又能有多少人能与你媲美?确实,你战功显赫,你在历史上名垂青史。你在困境中又能以你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敌人这点又值得我学习!岳飞让我在现实中学会用自己坚毅的毅力去战胜一切困难! 我 对他的勇敢,坚毅,神武,爱国感到敬佩。

『玖』 读后感《我眼中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在近23年的戎马生涯立下赫赫战功。
岳飞出生在汤阳县(今河南省汤阳县)。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意思是希望他前程远大,鹏程万里。
岳飞真就没辜负父母的苦心,从小便熟读兵书,通晓战策。他20岁那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搅得百姓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岳飞见此情景,不禁热血沸腾,想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知子莫如母,一天,岳飞的母亲摆设香案,鼓励岳飞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并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她对儿子说:“娘虽然年纪大了,但决不会拖累你,今天我在你身上刺下这四个大字,就是要你杀敌报国,你千万别辜负娘的心意。”不久,岳飞告别家人,打马扬鞭奔赴抗金战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岳飞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十几年,成了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统帅,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也人人威风,个个英勇,能征善战。岳飞率军两次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
正当他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金兵老窝黄龙府时,宋高宗赵构接连下了12道金牌,要他火速班师回朝,就这样,千辛万苦收复的失地又一次丧失了。他悲愤地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在首都临安被宋高宗和奸相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岳飞死时年仅39岁,然而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岳飞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拾』 赞美岳飞的八百字高中作文

记得那一次,有人问,你青春里最开心与最悲伤的事是什么?好多人回答最悲伤内的事是身边的朋容友一个个离去。我曾经安慰过那少年,白云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此,你又何须烦恼。却不知,自己却深陷在烦恼里。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想我们下一次见面的场面,和我该使用的表情与语气。也只是徒增悲伤,也许,我们不会再见了呢。

总是不愿将回忆触碰,却又总是不经意间将回忆惊醒,你的一颦一笑,早已镂刻在我的脑海,任凭时光追的张牙舞爪。

电影里的结局总是那么美好,两个分散的人,最后会一笑泯恩仇,再续前缘。为何现实中,伊始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最后大都老死不相往来?

阅读全文

与我眼中的岳飞中学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