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没下雪西湖的作文700
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独特的美景扬名天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内妆浓抹总相宜。容”如今的西湖变得更加美丽了。
春天,西湖边的树木抽出新的纸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柳树的枝条像小女孩的辫子,随风飘动。旁边还有许多棵魅力的桃树,他们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像是被彩色笔描过似的,美丽极了!
夏天,西湖边的树密密层层,树上的知了唱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 我热死了……我热死了……”还有那满池的荷花叶格外引人注目。这么多的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只见游人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幕艳丽的荷花景。
秋天,西湖边的植物园里更是另一番景象。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好像一只只飞舞的彩蝶翩翩起舞。桂花开得正艳呢!黄色的花蕾不时散发出一阵淡淡的清香,把过路的游人都陶醉了。
冬天,西湖边的房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地上铺满了雪白的地毯。小朋友们在西湖边打雪仗、堆雪人,笑得眼睛都像月牙儿了!
杭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我爱杭州西湖!
② 作文400字,那也是一种痴,如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情
读罢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眼前便浮现出一位特立独行的隐士于茫茫的的雪夜前往人迹罕至的湖心亭赏雪的情形,他以浅浅的笔触把自己对故国的怀恋融入157个字的山水小品文中,其中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痴情意趣令人拍案叫绝。让我们走进《湖心亭看雪》的字里行间,透过痴情痴景来触摸张岱这位痴人的痴心。
一、痴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文章的第一句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在崇祯五年,一位念念不忘故国的明末遗民立刻跃然纸上。明朝已经灭亡,但他在文章中却依然延用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年号,可见张岱对故国有着多么深厚的情感。张岱对故国的深情与他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岱一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之前为纨绔子弟阶段,“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之后为国亡家败阶段,清兵南下后,他“披发入山”,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粗衣淡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在他心中明朝的灭亡,不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略与统治,这种想法使他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他不能忘却故土,心中奔涌着强烈的民族之痴情。
张岱选择“十二月”前往湖心亭看雪,既然“余住西湖”,难道不知西湖应在何时去观赏?十二月正值天凝地闭的季节,更兼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此时游湖,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特立独行。在《西湖七月半》他也有如此的表现,七月的西湖是人间的天堂,可他却不在最美的白天赏湖,偏偏选择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去游览,张岱不入世俗,追求超然孤高的情怀在这里就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寒冬腊月,大雪之后,人鸟声俱绝。而张岱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孤傲的心态与众不同的痴情。
这是情趣之痴,心态之痴。
二、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用空灵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淡雅的西湖雪夜图,本来冷彻入骨却在他的笔下充满温暖的痴情。“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的迭用,把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天地上下好似为之一体,白雪似乎遮盖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绚丽归于平淡,反而具有种震撼人心的美。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里展现给我们的一幅简约水墨画,简单的线条勾勒,缀以清雅的墨色,娴静而又高雅。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包含着很多深刻的内涵,张岱对大自然的痴情在此可窥见一斑。
张岱对数量词的锤炼,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他用笔韵味的独特,一痕、一点、一芥,此真可谓“一”字而境界全出。他想像自己站在西湖的最高点,从上到下描绘西湖的全景,连所乘的一叶小舟也成了观察的对象,因站得高远,所以长堤、小舟显得长而细,故用“一痕”、“一芥”来描绘;因湖心亭、舟中人圆而小,故用“一点”、“两三粒”来表达。这里在写法上采用了白描的方式,不渲染不雕饰,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相互映照,这是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把会于心的内涵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作者痴迷于雪景,其实痴迷的的是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和对故国的情思,在这里人与自然在精神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这是人格之痴,(白描)手法之痴。
三、痴人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没想到湖心亭上早已有两人铺毡对坐,“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天涯遇知音给冷寂的湖心亭增添了几分暖色。“强饮三大白”,这是三个性情之人遇到了知己,此情此景不可不饮。奇遇知音,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把
③ 谁有关于西湖雪景的作文
西湖之美,天下共赏。阴晴雨雪,各呈其态。有言“晴西湖不如阴西湖,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阴雨的西湖,今年暑假心情突然放松,一如“脱笼之鹄”,从断桥残雪走过,天阴得可怕,山色空朦水色空朦,竟有一丝丝凄凉之意袭来。到了湖心亭,乌云如盖,狂风顿起,猛雨大作,刹那间我们变成了落汤鸡,但仍不忘记赏景、看人与留影,那种乐观精进的心态和不知疲倦的精神,现在已经减弱了许多。那雨中的西湖,似有寒烟四起,“猛浪若奔”,人在孤岛,心生凉意,虽没有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感,而杜子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悲凉感是少不了的。 也许雪中的西湖是无比美丽的。读过张岱《湖心亭看雪》,我不想再看了。因为我怕损坏我想象中西湖雪景的意境。正如读李白《独坐敬亭山》而不必实地浏览一样,在散文《敬亭山之思》中我表达了这个情绪和观点;滁州琅琊山相对幽寂,醉翁亭一带的景致与箫声,总让人的记忆挥之不去,只是醉翁的酿泉与文章太不相称了。其实,一个人的旅游,全在他此时此地的心情与感受,名声太大的地方人太多,人流推着欲望向前走,全然没有自己的心得,即使有也往往庸俗化了。 夜色的西湖是美的,我们随意闲逛,到了看喷泉的地方歇了脚,几排椅子早早地坐定了人,人越涌越多,为的是看晚上8点20的喷泉。那水中的喷泉,五色随形,五音随势,中间一根冲天水柱间或着陡然往上一冲,四周细小泉儿围成帐蔓,时起时落,左右飘忽,那种温柔与豪放交织在灯光和音乐之中,加上周围美景的远近映衬,加上人间天堂的风景布幕,顿觉身心俱爽,心旌摇荡。人在岸边,似在船上,直如湖水而沉浮飘荡,抬望眼,近水远山,碧浪层层,鳞光闪烁。这时候,我想起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诗句,觉得贴切极了,一阵欣喜。自然的美,静态的时候多,久而久之并不能产生刺激;人却能巧夺天工,将声色光电嵌在美丽的自然之中,模拟五花八门的动感画面,在平静如水的自然中,让感官获得莫名其妙的享受。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探询,自然在人化的同时,人也在自然化。人类与自然的双向接近并走向融合,这是和谐的、共赢的,人类释放生命的激情,应该与自然的节律相一致。 游要心境,游要心态,游要时间,而现代与后现代人的时间总是那么不够用。那风景却又不再充满诗意令人神往了。我们所谓的闲情逸致都虚伪化了,人在江湖,不是身不由己,而是心不由己。对于西湖,我简直不敢妄称“游”了,还是“走”者为妙,因为我们的确少了文人士大夫那种闲情雅致,少了刻骨铭心的诗意情怀,我们的确以匆匆走过的形式来游览西湖的。恢复本真“走”吧!可疾可缓,可闲庭信步,可旁若无人,景在走中,境由心造。
④ 西湖作文 要有介绍西湖最著名的景点 还要仔细介绍景点 断桥残雪的. 500字以上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 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 像众星捧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 ,高插云霄。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 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西溪湿地。
西湖不但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自然、人 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迹遍布,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还有39处文物保护点和各类专题博物馆点缀其中,为之增色,是我国着名的历史 文化游览胜地。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断桥位于浙江杭州白堤东端,据明代《西湖游览志》所说,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宋代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
断桥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
断桥残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阳面望去,“雪残桥断”,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望去,“断桥不断”。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已残而未消,难免有些残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拟出了“断桥残雪”这一西湖难得的景观。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明代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今日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虽为重建,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请参考~
有帮助的话请采纳我噢~
⑤ 谁有关于西湖雪景的作文
西湖是杭州的人间天堂。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宜人。春天的西湖杨柳依依,百鸟争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西湖,荷花争相斗艳,吸引了许多游客;秋天的西湖,桂花飘飘洒洒,微风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直沁人心脾。但是我最喜欢冬天的西湖,因为这里有令人神往的断桥残雪。
冬天的西湖可谓别具特色,尤其是下雪的时候。天空中大雪纷飞,犹如片片鹅毛般翩翩起舞。眨眼间大雪已经覆盖了整个西湖,你瞧!大雪停住了!远处的断桥被裹上了雪白的披纱。人们陆陆续续的出来了,他们踩着松软的积雪,留下了一连串大小不一的脚印。孩子们玩得十分尽兴:他们有的追逐打闹,互相掷雪球;有的三五成群的簇拥在一起堆雪人;有的调皮的躲在大树后面,等别人经过时,猛摇树干,抖落树上的积雪,很快,行人就成了“雪人”。
午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积雪上慢慢融化,一点一点地流淌下来,汇成一滩冰冷刺骨的水。阳光的余温开始渐渐热化,断桥的积雪只剩部分了,露出了平整的方块石。那一池的浮萍泛着点点绿色,如同布满斑点的翡翠。衬托着断桥别有一番趣味。
渐进黄昏,水和天融合在一起,断桥逐渐消失在暮色中,只能隐约看到桥头,而见不着桥尾了。
断桥残雪的妙景为冬天的西湖增添了许多姿色,使人回味无穷。
⑥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西湖短作文
西湖是仅次于天下第一湖-大明湖的著名城市湖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面积约6.39 平方千米,湖岸周长约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现在被列为世界遗产。
(1).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2).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
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3).西湖新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它们是:
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
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⑦ 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作文150字简介。小学作文 。
今天,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我们一家来回到西湖游玩。答
我们走进西湖大门,看见两盘摆放着一盆盆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不胜收。
沿着湖边走,湖边种着一行柳树。一阵微风吹过,她的辫子随风舞动,美丽极了。
走上石拱桥,我看见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闪动,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湖面上有鸭子造型和天鹅造型的游船,像鸭子和天鹅一样在水面自由自在地游着。
西湖还有精致的亭子、奇特的假山等等。
西湖真是风景优美,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