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年俗文化作文中学生

年俗文化作文中学生

发布时间:2021-01-17 20:20:09

A. 宁夏的年俗文作文 写作文

在中华民族走过的历代光辉中,春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陪伴我们华夏子孙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这一年又一年代表着什么?是对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内涵的加深,还是一次次冲击年俗这座固化的山?春节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伟大节日,是否被人们牢记在心?现代的社会发展趋势所向是否会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河流的渊源流淌?一年又一年啊,一次又一次让我浸透在为“年”意义的感慨气息中,久久不能自拔。
听老人们说,“年”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希冀幸福物质的时刻。那时,不知是多少年前,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一次肉的香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穿一次在将来一年中久挂于身的新衣。“年”意义的贴近像一场场的及时雨,造福多少人,团园多少家,绽放多少笑脸。
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我近几年来一直在寻找这“年”的意义,这春节的真谛,企图享受这种崇高的境界。时代的变迁是一种局限。对于现代人来说,找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容易了,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与无视更现实的“精神基础”。春节里人们的活动被很多人看为越来越趋于简单,会带来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我也何尝不这么想过,似乎春节里那红红火火的气氛不多见了,年的味道也留之不多了,年俗这块古老化石上留下的可探索资源越来越少,能品味道的年味也渐渐稀薄。
其实,“年”的意义在向着现代人对待节日的思想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年俗加以改变,将古老的旧文化习俗,添加了新时代的要求,为年俗做了现代化的改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改变了旧时到处洋溢的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过网络、短信、微薄等途径的祝福活动。而新流行的种种现代理念活动,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可是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来对待传统的年俗,这是一种新颖的方式,未必不可。可是这信息时代同时带来的是人们对待春节时人与人相互祝福活动的草率。一个短信转发就企图寄托对朋友、亲人的浓浓祝福?这实际是不可行的。这些不是出自于祝福人的真心所向,也是信息时代的便利对人们精神的麻木。我想聪明的我们渐会认真对待这一切。
春节里人们的活动,也是日益更新,今年给我的印象很深。比如年年除夕夜央视都会上映的春节联欢晚会,许多人们把它视为除夕夜守岁中的的重要活动,伴着钟声的想起,另一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不得不说,今年的春晚比起往年大有进步。在我眼里,我觉得今年春晚舞台的设计及其华丽,这也直接导致春晚的舞美效果大大提高,吸引了观众们眼球;广告的封杀也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过年就要过个纯粹年,难道令人厌恶的广告还敢登上这神圣的春晚荧屏?家家户户放鞭炮,这个习俗是过年期间最“响亮”的。漫天的烟花,阵阵的炮仗声,让这个年繁华了起来。家家户户拜年也是个重要的活动,从初一开始,大大小小的队伍都开始了自己走亲访友的活动:寄托着一缕缕真心的祝愿,向着亲友们表达最真挚的祝愿,这是春节最难能可贵的一种活动,令人温暖。最贵的无异于孩子们领压岁钱了,这是最令孩子们惬意的了。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的压岁钱,就能想起亲人们、邻居们慈祥的面容,那多么美好啊。
春节改变的不少,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这一个有跨年意义的节日,怎能不带起人们的阵阵兴奋?我想,我们的年不管怎么变,春节不论如何更新,它渐渐走向的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令更多人团圆,欢庆的领域,春节里那祥和、美满、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恒不褪,永不消散。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年俗会伴着年味传承下去,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也会再崭新下去。春节能令人感受到中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深化人们的爱国之情。对待春节,我们理应轻松,那是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也应不忘“年”代表的意义,这是一个国家的骄傲,无论如何,抹不去它代表的一个国家的辉煌,一个民族的繁荣。
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着一切吧,好好过年,好好寻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浓的情意与最真的年味都将扑面而来!

B. 我了解的年俗文化作文400字

我了解的年俗文复化制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一遇的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重要的一天,还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老文化。

春节有许多年俗:日、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其中“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里面有蕴涵着什么故事?带着疑问,我跑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倒贴“福”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新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表示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府第入各家的老百姓。

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奶奶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也很有趣!

C. 年味年货年情年俗作文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盼来了。
听妈妈说,以前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了冬天早早的就不去幼儿园了,因为要过年了,我得在家准备过年的东西。可现在不同了,我是又想过年又不想过年,因为过年可以走亲戚可以吃好吃的,可是又要打扫卫生。到扫卫生可以算的上是我们家的大难题,原因之一呢是因为爸爸妈妈太忙,很晚才放假,我也帮不了多少忙。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家打扫起来有点麻烦,量大。但我最愿意帮的一个忙就是准备年货,因为可以买吃的。
近几年来,我觉得这年越过越没意思了。一起过个年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凑一块吃顿年夜饭,先不管饭吃的怎么样,最起码人凑一块了。可现在呢,家里就三个人,冷冷清清的。而且今年因为雾霾天气放鞭炮的也少了,也许是这样显得冷清了。
可今年,这年过的让我觉得有些“火药味”,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一个也不认得,还要笑嘻嘻的,每次听到的要么是“长成大姑娘了”要么是“长得这么高了”。可是我也只能嘿嘿两声。看着大人们嘘寒问暖一场便散了,真是让我觉得好假。可是除了这些又能说什么呢。也许是我们懒怠太生疏了,我们家也不像别人家里亲戚多,初一去了奶奶家,下午就没事了。初二去姥姥家,那边的三姥姥四姥爷也用不着我去拜年,派个代表去一趟就不错了。
现在过年,就是买点东西,打扫打扫卫生,串串门,吃顿饭罢了。虽然以前也是这样,但是人们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以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年货是不缺了,年味却不翼而飞了。

D. 建阳的年俗文化作文800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吃腊肉,二十七,炖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童谣从明朝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它让我知道了老祖宗过年的风俗。
相传,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来祸害人间。有位神仙教人们在门口贴红纸、放炮仗,终于吓跑了“年”兽。从此,每到年三十,人们就在门上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正月初一大清早,躲避了“年”兽的人们纷纷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春节的风俗从商朝开始,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和礼节。我最喜欢祭灶王爷,能吃到甜甜的麦芽糖,还有喝腊八粥,收红包。
除夕那天,妈妈亲自下厨做年夜饭,满屋子飘着鸡肉的香味,还有羊肉香、炸鱼香……好香啊!真是“飞涎直下三千尺,疑似神仙下人间”。
当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也在客厅里忙开啦——扫地,擦桌,收鞋子,倒垃圾。
这里面可是有习俗讲究的——“扫地、擦桌”是要干干净净过大年;“收鞋子”——是不能让“旧年的邪气”挡了“新年的财气、福气、喜气、好运气”倒垃圾——就是把旧年的晦气、霉运全倒掉,我们全家每个人都倒了垃圾,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还有一个重要的年俗——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必须摆上包装精美漂亮的糕点、糖果。“糖”,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生活比蜜甜。

E. 东北的年俗700字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F. 寒假见闻之年俗文化作文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趟鲁迅故里。
一走上那条街,看到的内尽是人。虽然在下毛容毛细雨,但丝毫没有阻止人们过年逛街的心情。因为这里除了可看的风景,还有好多好吃的小吃呢!那街旁拐角的小吃一条街上,有冒着热气的绍兴小笼包,被拷的香喷喷的大鱿鱼,还有用尽了各种调料的方块豆腐,当然最不能少的还有我们“臭名远扬”的绍兴臭豆腐,人们在摊前钻来钻去,生怕错过一样。
远处一个小摊前挤满了人,走近一瞧,原来是糖画师傅在画糖画呀,他画得真好看,一片片晶莹剔透的小糖画就这样在他手下诞生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顾不上逛鲁迅故里,就带着满嘴的香味回家了。

G. 关于年俗风情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每到年末,每家每户都要祭神。
祭神的前一天,进行掸尘(打扫卫生)。大家一起把屋里的每个角落打扫干净,桌椅、灶台,全都拭擦一遍,寓意:把这一年的邪祟扫除,迎接新年的到来。再从街上买来鸡、肉放在大锅里煮熟。第二天凌晨,大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梳着时尚的发型。祖孙三代(或父子两代)从屋里抬出八仙桌,对着大门,寓意拦住所有的好运。
桌上摆着大块的肉,足足有七八斤重;整只的鸡,嘴上衔着三根葱,表示健康聪明;两条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它们的摆放也很有讲究:鲤鱼的头朝里,表示余进来,鸡的头朝外,表示大家都知道健康聪明。其它还摆有年糕、苹果,年糕表示年年高,苹果表示平平安安。所有的食品上面都覆盖着一小张红纸,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听老人们讲:所有的祭神食品,不能放十种,一般都放八到九种。因为“十”表示十全十美,而十全十美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生活追求的目标。看来祭神中也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鲁迅的作品《祝福》中,也有类似的祭神仪式。如果,鲁迅先生能活到现在,他一定会发出感慨:为女性的解放而欢呼。因为,家乡现在祭神的风俗中,男女地位相同,他们都能与祖、父辈一起祭神。当然这一风俗的改变是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后才出现的。
听妈妈说,这种祭神的风俗在破四旧的年代曾被禁止了十多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了,电脑也进入了农家。农民祭神不是愚昧的迷信,它是一种年文化的呈现。它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
过年祭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起源于何时,它的形式在变,但它的核心文化永远不变,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年俗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一遇的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重要的一天,还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老文化。
春节有许多年俗:日、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其中“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里面有蕴涵着什么故事?带着疑问,我跑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倒贴“福”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新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表示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府第入各家的老百姓。 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奶奶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也很有趣

H. 关于年俗的作文450字数

古时抄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I. 年俗作文800字 北方

进入腊月,北方的天气就变得严寒起来,民间有“寒冬腊月”的说法,并不为过。先是凛冽的北风彻天彻地地刮上一阵,伴之而来的往往是扬扬洒洒的鹅毛大雪。早晨起来推门一看,霍,简直是人间盛景!千树万树梨花般盛开,到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天空也还是灰蒙蒙的。这时,北方人都知道,令人期盼的中国年款款而来。
忙碌了一年的乡下人终于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筹划着怎么过这个传统的节日。孩子们是放假了,他们进门的时候都笑逐颜开,个个捧回一张大大的奖状或者红红的喜报,这是他们当然更是家长们最丰硕的收获。当然,可能还有孩子没回到家,大人便向邻家的去打听,知道他们又去了村里的水池坑里滑冰。腊月天寒,冰冻三尺,这也是小孩子们最为得意之时。一放学,大家成群结队,斜挎着沉甸甸的书包,抱着自家的小板凳,急匆匆往离学校半里多路的水坑里跑,那里的冰结得足以承载全校的学生。孩子到了以后,让板凳四脚朝天,坐在上面,用脚奋力一蹬,便箭也般的飞了出去,那些飞得远的必引来其他孩子们的艳羡。更有趣的,三个孩子在一起滑冰,前后各一,来来回回推中间那个孩子的板凳,这样在冰上就有了更多的风采。远处传来大人们呼喊孩子的声音,夹杂着刺骨的寒风,但这些对孩子们来说,都是耳旁风,他们的心全在这溜光溜光的冰上。
北方过年的第一件事是破冰捕鱼。熟悉北方乡村的朋友都知道,十里八乡的村里没有无大坑的,这些坑来历各异,但大都处在村子中央。夏季雨水勤,坑满濠平。到了养鱼时节,就有专人买些鱼苗放养在里面。一到冬天,鱼已吃得膘肥体壮。也就在腊月二十左右,人们开始用水泵彻去坑里的水。水抽得差不多时,活蹦乱跳的鱼便进入人们的视线。坑的四周,围得人山人海,大家伸长脖子,凝神定气地盯着一窜半米来高的大鲤鱼,“啧,啧,啧……”惊羡声不断传来。一条又一条鲜活的大鱼被抱上来,又引来不少大人小孩的围观,捉鱼者眼里放出奇异的光采,在一片赞扬声中又下坑去捉。一个多小时后,捕鱼者不再下水,胡意留下一些,然后大声喊着“放行了”,这就宣告水里的鱼主人家已经不要。这时,有些半大小伙子早已沉不住气,脱掉鞋子,跳进水里去捕捉剩下的鱼。很快就有人捉到,跳上岸,鞋子也顾不得穿,抱着就匆匆忙忙地跑回家,他要把这条好消息告诉准备过年的父母还有妻儿。
“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这是北方年的习俗,当然这“三”或“四”指的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是一种虔诚的仪式。灶神,是请来的,说是请其实就是买。眼看快到祭灶了,便有那些善于印制灶神的人挨家挨户送。人们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付钱,然后像得了宝贝似的捧着,贴到厨房靠近锅灶的地方。这时最好撮一捧草灰,插一炷香,点燃后,再磕上几个头。这是对灶神的敬爱,也是对来年平平安安,丰丰收收,喜喜悦悦的期盼。可要知道,小孩子在祭灶神的时候是不能靠近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望着穿得花花绿绿的灶神,好奇地想看得更清晰更仔细一点。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孩子到底为何不能参与这一喜庆之事。
扫屋,当然是除旧布新之意。二十四那天,早早起床,吃一顿美食之后,家人开始布置任务。大人好说,自当挑选重活或大活干,小孩子们的职责大概就一个,放鞭炮。前些年,乡下不富裕,但扫屋的鞭炮是要买的,或多或少,这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鞭炮不在多少,有就行,特别是家里孩子多的,头天临睡之时每人分得三五个小鞭炮,那就会兴奋得彻夜难眠。当大人把绑好的扫把举起来开始扫屋的时候,毕毕剥剥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与其他人家的相应,此起彼伏,整个村镇便祥和起来,沉醉在美美乐乐之中。
蒸馍馍是北方最富有年味的一个环节。真的过年了,馍馍就要蒸得量大且花样繁多,一般情况下,年后要吃到出了正月才行。现在人们省却许多麻烦,不再劳神费力去蒸馍,其实,也就销蚀了许多年味。到了腊月二十五,人们早早和面,孩子们还躺在被窝里时,大人们已经蒸出了一锅喷香喷香的馍馍,那四溢的香味缭绕在梦中,真是奇妙的感觉。所谓花样繁多,一般是黄的、黑的、白的以及杂色的几种。黄的是玉米面的,黑的是地瓜面的,白的当然是小麦面的。有些人家独出心裁,几种面混和,再掺上些大米面,就做成了杂色的。黄的和黑的都可以做成实心的,然而也可以变成另外的花样,比如,玉米面的,可以把地瓜和红枣煮熟,搅成馅,外面用黄色的皮一包,就做成了另一样。地瓜面呢,一般做成窝窝头,也就是中间是空的;小麦面的也可以包成包子。更为精妙的是,人们有时用红枣做成“花山”,一层又一层,上一层总比下一层少一些红枣,最上层只有一颗,用白面缠绕固定,远远望去就似一座小山,样子非常美观。所有做成的馍出了锅一律要先供养天爷爷的,大人们用碗盛好,端到家里面的台桌前,虔敬有加,口中念念有词,都是些祈福一类的话,然后,连馍带碗放在那儿。

J. 3000字湖南年俗作文

1、红红火火过大年

每年的初一到十五,是中国喜庆又传统的节日——新年。红春联,红衣帽,红鞭炮,连人们的脸也被映得红彤彤的。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个精彩的日子盼来啦!

放假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去年货街购年货。一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长街映入了我眼帘:大大小小的摊位,融成了一个整体,人们红火的脸也和红红的年货融在一起。工整有力的毛笔字附在红艳艳的春联上,晃花了我的眼;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漂亮灯笼在风中舞动,像在给来往的人们拜年;甜酥酥的芝麻糖、披着花衣裳的喜糖,还有串在草棍上晶莹诱人的冰糖葫芦,都是人们抢购的对象。

穿的崭新的大人和小孩,开心地在年货中挑选,大家仿佛要把每样东西都挑个遍。平时节俭的家人,今天也尽情的拣选。凡是相中的,一律买下。“都是图个年味嘛!”奶奶爽朗地说。小商贩们也不再讨价还价,他们总会好脾气的说:“行,行,给您包好吧?”孩子们最兴奋,跑前跑后地打闹,嘴里塞满了吃的,还一个劲儿的缠着大人买。不时传来几阵炮响,和商店门口放着喜庆音乐的大喇叭,将喜洋洋的气氛传递开来,映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晚上,原本寂静的天空一下明亮、热闹起来。一道道拖着尾巴的光冲上天空,轰鸣的响声中,一朵朵绚丽的巨大烟花盛开在夜幕中。四下里的鞭炮声,都那么令人兴奋。团聚在大桌子旁,我们的心中都漾出一份甜。

过年啦,守岁、放鞭炮、看春晚、吃汤圆,都不是过年的意义。过年,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在一片喧闹和喜庆中,享受幸福与安详。

2、红红“火火”过大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通常指过年时人们十分喜庆,但我这个年,可真够“火”的。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农历兔年来到啦!人们互相传递祝福,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美丽的烟火照亮了新年的夜空。当然,我也不例外。为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特地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工作——买了两大袋烟火。由于奶奶家在农村,门前有一大片柴草,这可成了安全隐患:万一烟火星子燃到了这些柴草,后果不堪设想。为此,爸爸特地提醒了我几句。

晚饭前,天还未完全黑,我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一根长条,走到门外,点燃导火线,静静地等待着。几秒之后,一团红色的烟火从棒子里喷发而出,“嘣”的一声在我的眼前飞快地窜过,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远处飞去,又如流星一般落下消失不见了,“哇!”我不禁咧嘴称好。妈妈来叫我吃饭了,一想到丰盛的年夜饭,我哪里还有心思放这小烟火呀!于是我便匆匆放下刚放完的、还冒着白烟的烟火一头扎进屋里了。

吃完丰盛无比的年夜饭之后,我溜达到门外,忽然看见不远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火舌疯狂地舔着柴草,“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地传来,心中不觉“咯噔”了一下:难不成是我刚才放烟火时……不好!先救火!我冲进屋里,见爸爸正在水斗旁,焦急地大喊:“爸爸,柴草堆起火啦!快帮忙救火!”听到这话,爸爸先是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过来,快速递给我一个小桶,自己端起一个盆子,接了一盆水,迅速跑了出去,我紧随其后。来到着火之处,我奋进全力将桶中的水朝火势最为凶猛的地方泼了出去,“嗤”的一声,那盆水所泼之处,就变黑了。而爸爸,则一点一点地用手将水洒出,浇灭了在周边燃烧的火苗,又将余下的水,泼在了仍在熊熊燃烧的柴草堆上的火焰上,火势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不再蔓延开去。我不敢松懈,又奔回去拎了几桶水,终于将“漏网之鱼”给消灭了。望着黑乎乎的、滴着水的柴草堆,我和爸爸都长舒了一口气。怎么样?我的这个春节够“火”吧!不过,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春节放烟火时一定要小心,不然,燃烧的就不

阅读全文

与年俗文化作文中学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