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怎样投稿
1、初赛。由学校组织初赛(不收报名费),建议学校设立校级奖,邀请当地诗人作家、骨干教师组成初评委员会,确定参加复赛人数。
2、复赛。参加复赛者根据大赛主导思想与理念,在老师指导下创作一篇新作,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学校初赛评委按比例推荐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认真填写“学校组赛信息简表”及“复赛奖次推荐名单”,统一寄送组委会(复赛事宜请向组委会联系,参赛稿纸随《中学生》杂志大赛指导专刊赠送)。
3、现场决赛。组委会根据复赛稿件评比结果,选拨部分参赛者进入决赛。具体参加决赛名单以通知为准。
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题材、文体不限。字数要求:初中1000字左右、高中1500字左右(诗歌每首20行以上)。不得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套作,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评奖办法
1、初赛评比:学校选拔进入复赛,大赛组委会不设立奖项。
2、复赛评比:复赛稿件由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评委审阅,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颁发获奖证书。
3、现场决赛评比:在复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方可申报,经组委会审核通过获得决赛资格。决赛统一命题、现场写作,评审采取匿名方式,由多名评委审阅打分,根据平均分确定奖次。评出特等奖50名,一等奖300名及二、三等奖若干,颁发决赛获奖证书。
4、指导教师奖:根据指导学生参赛及获奖情况,评出相应等级的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5、组织教师奖:根据组赛情况,评出优秀(模范)组织教师奖,颁发证书。
6、集体奖:从参赛单位中评选出“写作教学先进单位”“中学生示范文学社团”(同时授予校长和主要指导老师个人荣誉)及组织奖、团体奖,分别颁发奖牌、证书。
❷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历届信息
从第三届起,每年评选“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
第三届(2005年)
曹敬辉 (山东郯城二中) 祝师恩(上海开元中学) 张牧笛(天津天慈中学)
潘 韵 (江苏徐州高级中学) 陈安琪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杨念念(湖北松滋三中)
李 娟 (宁夏西吉中学) 毛明军 (湖北枝江一中) 魏古月(湖北襄樊36中)
董水芬 浙江永嘉碧莲中学)
第四届(2006年)
余雪尔(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语学校初一学生)刘殷实(陕西省咸阳道北铁路中学高三学生)
张怀利(河北涉县光华中学高中部学生) 严诗喆(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初二学生)
许甜甜(湖北省松滋市四中高二学生) 曹琬珑(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初二学生)
徐尚斐(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郑晓(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高二学生)
张宝丹(广东省汕头市飞厦中学八年级学生) 高立强(北京十二中分校初一学生)
第五届(2007年)
胡海升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康杰中学高二 /指导老师:梁元成)
张 羿 (贵州省贵阳市一中高一 / 指导老师:包春华)
何洁溪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初二 / 指导老师:王 芳)
刘 欢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高二 / 指导老师:冯艳辉)
李皖琪 (广东省广州市铁路一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张立伦)
赵苏宁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沈殷红)
郑祥治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学校高三)
闫 晗 (四川省开江县开江中学初三 / 指导老师:李德祥)
邓楚瑶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李海宁)
李 婧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初三 / 指导老师:康桂梅)
第六届(2008年)
李 巍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 孔祥厚)
姚思宇 (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中高二 / 指导老师:白亚光)
邱志莲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 高二 / 指导老师:陈友中)
徐箐梅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 / 指导老师:孙国旺)
周亦岑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 高二 / 指导老师:干 翠)
姚池异 (江苏省常州市横林高级中学 / 指导老师:石 瑛)(以上高中)
袁 音 (广东省深圳龙岗区实验学校初一 / 指导老师:陈逸群)
马小翔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 / 指导老师:王玉燕)
刘辰辰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学校初三 / 指导老师:李 伟)
周石奇 (湖南省桃源文昌中学初二 / 指导老师:王丽芬)(以上初中)
第七届(2009年)
马小菲(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 / 指导老师: 刘庆华)
王婧一(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 王冬生)
叶亚林(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 /指导老师: 任洪娇)
皮 芃(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一 / 指导老师:何文刚)
张元方(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 / 指导老师:杨 宏)
李雪静(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一 / 指导老师:卢蕴慧)
杨雨航(湖北省枝江市一中高一 / 指导老师:吕玉华)
陈一鸣(安徽省马鞍山市沙封作文学校初三 / 指导老师:田 芳)
周 蜜(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初一 / 指导老师:马佩霞 )
谢 然(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初三 / 指导老师:杨玉英)
第八届(2010年)
林 奥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 / 指导老师:吕玉葵)
魏 菡 (山东省沂水县第二中学高一学生 / 指导老师:李翠田)
詹佳丽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学生 / 指导老师:苏万马)
王 玉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 指导老师:刘 俊)
韩 雨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 / 指导老师:葛云杰)
魏廷屹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 指导老师:周晓云)
刘宇珊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三学生 / 指导老师:张强华)
邱雨晴 (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初二学生 / 指导老师:薛汉忠)
陈 炀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学生 / 指导老师:冒谨红)
李丹丹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 / 指导老师:高 鑫)
第九届(2011年)
张佳羽(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初三学生/ 指导老师:冀东升)
汪 炜(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 指导老师:叶洪刚)
颜炜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魏治和)
倪协克(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黄 忠)
朱昱霏(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董 钰)
涂馨予(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 指导老师:郭舒敏)
劳静琳(广东省佛山市陈登职业技术学校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邱礼佳)
牛 杰(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初二学生/ 指导老师:何坤爱)
张 辉(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初三学生/ 指导老师:薛汉忠)
陈疏影(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刘 源)
第十届(2012年)
麦麦提敏·阿卜力孜(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 / 张丽君)
于 瑶(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 / 谢 晨)
薄睿宁(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初一 / 杨彩霞)
江 锦(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高一 / 汪 燕)
陈衣攀(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二 / 黄 忠)
孙一诺 (山东临沂市一中南校区高一 / 郑 鹏)
万 亿(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初一 / 吕惠兰)
余 瑞(四川省攀枝花市三十一中小学初三 / 曾国涛)
胡一龙(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三 / 侯 巍)
张 薇(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二 / 陈 萍)
第十一届(2013年)张维肖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 / 王 岱)董 玥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二 / 耿玲玲)吴岱霖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二 / 李新林)吴涵彧 (江西省新钢中学初一 / 张秋梅 严春青)余明静 (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二 / 黄 忠)申屠涧桥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中学初二 / 薛汉忠 卢 航)姚禹同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初二 / 匡建二)费圣轩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 / 张丽君)宋和煦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初一 / 仲从芬 陈娟)褚伊乐 (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二 / 乐 赟)
第十二届(2014年)
肖一笑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王伟奇)
刘睿智(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高二/刘雷)
宋芊钰(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初一/郑荣娜)
韩星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余伟)
张竞文(山东省东营河口实验学校初二/薄纯坤)
隋雪纯(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葛云杰)
逄杭之(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许仪峰)
卢子越(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寄宿学校初二/王敏)
孔洁(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二/黄忠)
萧惟丹(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初三/黄清春)
第十三届(2015年)
吴百川 浙江乐清市乐成寄宿学校/吴敏
李 倍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侯卫东
周端端 江苏省泰州中学/何文峰
孟雨萌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聂莉
任婧雯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薛汉忠
夏 璇 山东省北镇中学/夏俊良
司高丽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李希霞
杨一欣 浙江省乐清中学/黄忠
付一凡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郭利军
解有毅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刘燕飞
❸ 第九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初中生优胜奖获奖者
这是一个给意象且富于象征意义的作文题。审题有“小屋”“窗外蝴蝶”以及我“走出”三个元素。“小屋”代表什么呢?可以是封闭、禁锢的,少了色彩的
生活。“美丽的蝴蝶”则表现为一种大千世界的美好,一种牵引人去追逐的美好。命题的走向是,人在美好事物的引领下,走出自我的世界,进而有美好的追求。
审题不能只顾一头,或只谈追随美好,或只谈打破禁锢。如此,审题就会偏离题意。要整体看待“蝴蝶”对人的影响,因而得以离开原有封闭、狭小的世界,走向更为宽广的大自然、大社会,并作相关的社会、人生的深入讨论。
文字寓意浅显,围绕“开”“囚”“放飞”“常规”“套子”等角度来写,都符合题意。你可以从小处立意写人:“放开心灵,与外界沟通”、“小屋为封
闭,蝴蝶为美,走出小屋,去寻找美丽、自由”“打破牢笼,追求自由”;也可以从大处立意写国:“要抛弃闭关主义,实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可
以嬗变为“读书”话题写“走出铁屋子,读社会这本无字书”“打开方塘,引进活水”。总之,要引导学生要走出闭塞,投身社会,追求美好,不要自我禁
锢!
反向立意,把“美丽的蝴蝶”理解为“美丽的诱惑”,生发出“坚守自我,拒绝诱惑”的感想,固然有标新立异的效果,也不违反作文要求(却不是最佳立
意),但从应试训练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好的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还是按照材料的主旨和倾向来立意更为妥当。在缺乏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富有意味的生动细
节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分之作。要追求独特,要高人一等,可以在角度、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❹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初中组2015获奖名单初中
全国十佳小作家(括号内为获奖学生所在学校、就读年级及指导教师姓名,提名奖、特等奖同)
张维肖(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 / 王 岱)
董 玥(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二 / 耿玲玲)
吴岱霖(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二 / 李新林)
吴涵彧(江西省新钢中学初一 / 张秋梅 严春青)
余明静(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二 / 黄 忠)
申屠涧桥(江苏省无锡市侨谊中学初二 / 薛汉忠 卢 航)
姚禹同(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初二 / 匡建二)
费圣轩(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 / 张丽君)
宋和煦(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初一 / 仲从芬)
褚伊乐(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二 / 乐 赟)
❺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怎么样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我喜欢这首歌,也爱唱,因为我爱小草。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喜欢挺拔的白杨,有人喜欢郁郁的苍松,而我却独爱小草。
我爱小草,因为它给大地带来一片生命的绿色,让世界充满生机。但它却从不炫耀自己,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一切。
当一缕春风吹拂,一阵细雨滋润,沉睡了一冬的小草便悄悄萌动,在你不知不觉间,偷偷从土里钻出来,露出纤细柔嫩的小脑袋,好奇的张望崭新的世界。不用急,用不了几天,你看,田野里、山坡上便披上了一层朦胧的淡淡的绿纱。此时,放眼远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摇看近却无“的意境悠然而生。
在小草的声声呼唤中,柳芽萌动了,松柏返青了,小鸟歌唱了,水波荡漾了……。大人、孩子们也活跃起来,公园里、田野里、小河边……。他们在柔软的草地里尽情的悠闲,空气里时时荡漾起欢快的笑声。
小草日夜不停的装扮大地,春的气息越来越浓郁起来。各样的花儿再也按捺不住寂寞,迎春花、杏花、桃花、梨花次第开放……于是人们欣赏花的妩媚,赞美柳的婆娑,却无人能懂这纤弱的小草,但他并不因此而烦恼,依然默默奉献生命的绿色。
我爱小草,因为它坚韧,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小草的生命里,从来就找不到“放弃”和“软弱”的影子。即使在陡峭的山崖边、岩石的缝隙里,它也能韧劲十足的生长出来;即便在贫瘠的山坡上,甚至被柏油封面的马路边,只要有一点点的缝隙,它就能生存,生长……
❻ 第十四届中学生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结果
随着秋天的脚步,我上了中学了,小学的一切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活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作业堆如山,做完这科作业,那科又挤过来;英语单词成千成百,像得健忘症似的,朝读夕忘;早晚自修活整人,每天双眼黑圈……初中犹如无指山,压得我毫无缚鸡之力,又得任其摆布,每天“行尸走肉”。我越来越厌恶中学的学习生活,开始逃避他。上课时,我根本不在听课,睡觉,睡觉,还是睡觉,成绩一落千丈。考试名落孙山。一天比一天厌劣,我开始意识到人生的渺茫。我心中那团火焰灭了,我的心凉了半截,整天胡思乱想,整天沉迷在游戏中……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改变了我。那天,我没去上学,在乡下的那条羊肠小道徘徊着,满面惆怅,遥望着远方的小河。这时,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劳作。他似乎看穿我的心思。果然,那个老人向我摇了摇手,我跟他来到一片枯草从中,四周野草都快枯死了,显得一片凄凉。这时,老人把一快压在枯草从中的大石搬开,我惊奇一看,哦!那是一抹鲜绿。我感到异常惊奇。老人郑重其事地说:“你看,身边的小草都枯死了,唯有那一抹草被大石压着,但仍生长。它们虽然被压弯了腰,但还是坚挺着,你说是不是?所以说,做人也是这样!”从那以后,我找回了自信,阳光地踏上了生命的旅程。
❼ 叶圣陶杯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由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
“叶圣陶杯”大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现在正在举办第十三届。大赛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形式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现场决赛的多个环节,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多层选拔,大大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可信度,使之成为有关部门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依据。
“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
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至少两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国家级至少5篇,或省级以上至少7篇,或地市级以上至少10篇)和新作10篇,如正式出版了个人专集一并呈交。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公示和现场决赛评定。 1. 初赛、初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将结果按要求报大赛组委会。同时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项集体奖励。
2. 复评: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后发给相应等级证书。
3.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在高考、中考状元或语文单科状元中,不乏“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者。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等途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不少是在“叶圣陶杯”大赛中取得佳绩者。如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考生韩雨(第八届“叶杯” 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同时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五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韩佳运,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曾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白象中学2012届毕业生倪协克(第九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自主招生校考,成为2012年“上戏”影视文学专业新生。四川宜宾一中 2011届考生魏廷屹(第八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后被中山大学录取。湖北松滋四中2007届学生许甜甜(第四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被重庆大学录取。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他们中有张牧笛(第三届,天津作协、中国作协)、刘殷实(第四届,陕西戏剧家协会)、严诗喆 (第四届,广东作协)、胡海升 (第五届,山西作协)、马小翔 (第六届,辽宁作协)、魏廷屹(第八届,四川作协)、张佳羽(第九届,甘肃作协)、万亿(第十届,四川作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第十届,新疆作协)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研园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作为大赛主办单位,增加了大赛的学术含量,为促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批于下半年新学期开学起至当年年底(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
第二批于次年初起至4月20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一、二批寄送);
第三批于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 1.各地团委、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会及少年宫等单位可申请设立赛区组织参赛,聘任主要组织者为大赛组委(颁发聘书),具体事宜欢迎来函来电咨询。
2.获奖作品将择优在《中学生》获奖作品专栏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并结集出版获奖佳作选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
3.组织者可在“叶圣陶杯”大赛官网和中少在线网站中学生频道下载参赛表格材料,并了解历届大赛活动盛况。
❽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英语翻译
Ye Shengtao Cup Nation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ew Writing Competition
❾ 个人如何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个人参赛方法:
参赛方式:必须以学校或文学社为单位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版交作品一篇权。
ps仅限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