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 水浒人物中鲁智深的600字评析、
乍一看,鲁智深是一个粗糙、疯癫之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等等。其实不然,他决非等闲之辈。他原来是延安经略府种经略手下的一名军官,后来老经略又把他推荐到儿子渭州经略府小经略处当帮手。可以细想一下:老子推荐给儿子的人,能是平庸之人?再者,这样一个粗鲁之人背上竟有天生花纹,内秀之意自寓其中。五台山方丈曾对别人数次说过,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赐之以“智深”,当然有大智若愚的意思。
先说鲁智深的识人,他与史进、李忠三位好汉初次相遇是在渭州闹市区,相遇时,打虎将李忠正在卖狗皮膏药。他们三人识得后自然欢喜,便去酒肆小聚。可是李忠不识时候,他叫二位先走,自己再要卖一会狗皮膏药。鲁智深甚不耐烦,骂散了围观街人。在酒肆吃酒时,鲁智深看见金老汉父女甚为可怜,掏出仅有的五两银子施舍,又嫌不够,便欲向史进、李忠二位借银子再舍,当他看见李忠摸摸索索地只拿出二两,骂了一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智深二见李忠,是在他被五台山寺院的方丈推荐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这时的李忠与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占山为王,李忠苦劝鲁留下,此时鲁智深虽然甚为落魄,但他知道李是不爽之人,决不相谋。两位山大王在送别鲁时很有趣,他们的酒宴上摆了金银器具,还哭穷地对鲁说,山中拮据无盘缠相送,等会到山下劫点财物送给哥哥。当李与周两位老兄撇下鲁奔往山下抢劫时,鲁智深这个气呀,打散旁边陪酒的几个喽罗,卷了桌上金银酒器下山而去。也许在鲁看来,这些乃不义之财,你抢得我也能抢得。鲁智深行事粗鲁,只限于小节,大是大非却拎得很清,属于晓事之人。他在大相国寺一认识林冲,便与之结拜为兄弟。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鲁在暗中不动声色地观察,并在林冲充军的路上伺机救下了他。救下林冲后,鲁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太尉派人追杀,他在逃亡中与杨志认识,二人合谋取了二龙山暂且栖身。在官军进犯桃花山时,李忠求救鲁智深,鲁虽与李有过不愉快,但毫不含乎爽快应承。等他们合兵一处共上梁山后,鲁看见了林冲,第一句话是:嫂子如何。这话可见鲁之心细如发,非无情之辈。还有,他刚在梁山安稳了,又牵挂起了只有两面之缘的朋友史进,正是鲁智深对朋友的大情大义,才救了牢中的史进。在108将中,鲁智深骁勇、侠义,刚烈,却不枉杀无辜,“替天行道、忠义双全”在鲁的身上表现得最集中、彻底、准确。他在梁山排名第十三,位居步军首领第一。若论战功表现来看,他的座次还应靠前,只是对于视浮名虚利为粪土的鲁智深来说,自然不会在意。也许他的排名没有挤入前十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爱憎分明,见不得浮浅市侩,易得罪弟兄。
但是,梁山好汉能了身达命的没有几人,而鲁智深算一个,这又得益于他善知进退。如宋江聚了108将以后,进官加爵的念头又强了起来,说起了招安一事,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可以看出,他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比有文化的宋江清醒得多。还有一次在征辽中,鲁智深告假到五台山参见师傅,求问师父前程如何,这表明他已开始厌倦战争厮杀,有了退隐江湖的打算。
梁山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之时,而只有他懂得进退与得失的关系。
鲁智深在擒得方腊后,按说立了头功,是很高兴的事,可他却在钱塘江潮信中似有所悟。所谓潮信,就是说钱塘江潮来与潮去都是守信的,按时来按时去。这个潮信给鲁智深以启发:人生的起起落落,犹如潮涨潮落,皆是铁定规律。于是他随手写下: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他死在了众兄弟面前,是在人生高潮中欣然退场,应当说从容地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较其他好汉后来在人生的落寞中而死,自然要高过许多。
水浒中有一句: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看来鲁智深是深得其味的。
B. 水浒传林冲人物赏析500字! 作文
林冲
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他棒打洪教头的故事还被列入国标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的课文,为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平,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原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妻子被高俅义子高衙内看中,林冲因为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但高俅父子泯灭人性,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深打拳来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 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是何等 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很会咬人的走狗,他以前是林冲的朋友,因为惧怕高俅高太尉,把林冲骗走去吃喝,又叫人骗走林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林娘子才免遭奸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高俅这个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连夜赶上了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的不满情绪.
宋朝年间,朝廷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官僚压迫,奸人陷害,一批批英雄好汉,抛弃过去,走上了农民起义之路。
林冲,金圣叹评之为“上上人物”,在林冲走上梁山之前,他也是家庭美满,前程似锦,期望搏个荫妻封子。在林冲第一次出场时,可称为风流倜傥,一身豪气。当鲁智深不费吹灰之力,拔起那粗壮高大的垂杨柳时,林冲出现了。随后,他便展示了他那身震惊群座的武功,不知他如果生活在现代,会不会成为万众瞩目的一代宗师?他和鲁智深成为了挚友,获得了最为真挚的友情,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毕竟,真正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是不会抛弃你的。这从后面的故事中,也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吗?当林冲的妻子被人调戏,林冲的一生就注定不会再平静,而林冲最大的特性“忍”,既是他上梁山之前取得成功的筹码,也是酿成他走上梁山的自身因素之一。在读《水浒》时,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在思索,我在焦急,林冲,你为什么不能反抗,为什么不能去争取,或许,还有一线希望,或许,你还可以回到从前。可是,我又清楚地知道,在那个时代,回到过去不可能,何况林冲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去争取。我一直在期盼林冲的爆发,终于,在山神庙,林冲释放了那压抑在心中许久的愤怒与不甘,他走上了梁山,身后那场熊熊的大火,燃烧着他的过去,燃烧着他的激情与愤怒,也燃烧着那奸诈小人的无耻。之后,他在梁山仍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是否,这又证明了时代的黑暗不是能够轻易逃避的?是否,人不可以过于忍让?或许,林冲也恍惚悟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吴用等人的建议下,他似乎又一次被激怒,火并了王伦,在我看来,这才是他真真正正的人生的开始。之后,随着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出场,林冲也为梁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的他,早已在走上梁山的那一刻起,就抹煞了以前对朝廷的一切幻想,他对朝廷只有怨恨与憎恶,所以,在宋江准备接受招安的时候,他的反对才会那样的坚决,那样的不容置疑。可是,他对宋江的忠心,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尽管他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尽管他对朝廷有那么多的不满与憎恨,他只能再为朝廷办事。他虽然接受了,可我知道他的心,他的忠肝义胆,他的兄弟情谊,他的豪强万丈。最后,林冲不免以悲剧收场,然而,他的经历,他的抱负,他的雄心,没有结束。我们,现代的,理解他的,感慨他的,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去拼搏,去争取。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可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只有这样,在生命的黄昏,才不至于懊悔!林冲,一代枭雄,重情重义,我知道,他如果忍了,就是他心中满怀希望,除非忍无可忍,他才会潇洒的出手。林冲,别再忍了,和我们一样,向前冲吧!
C. 求人点评作文《我的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的自传,写的不错,运用了分小题的方法,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但我觉版得应该写下一个结权尾,虽然“年华如花样”像是结尾,但我觉得还得进行修改。你是写自传,而不是写成长的经过,可写的很好。最好把题目改一下。就像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一样,不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现,这样比较符合文言文的自传。希望我的评价给你有帮助!
D. 求风流人物宋江的作文 800字 是评价他。。。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排名第一的宋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人物,谈起他,有人滔滔不绝,有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坏蛋……
在我眼中的宋江有好也有坏,在受招安前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受招安时,显得比较窝囊,明明可以打下宋国,杀死以高俅为首的六大恶人。可他还是接受了招安,高俅是何等的奸诈,会让宋江及宋江的一百零八个弟兄与他共存吗?宋江在接到高俅的命令,就去攻辽,攻方腊,害死了七十二个弟兄。回到朝廷还不是被高俅用加毒的御酒害死了。
宋江在梁山事业上发展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他积极发展工业和农业,为梁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兵器,从而促使各个战役的胜利。另一方面,他以意气为重,结识了后来的一百零八将,当中也有许多坎坎苛苛,比如在结识燕顺时,险些丧命,幸亏天命有缘,收拢了以燕顺为首的三名大将;三打祝家庄,可谓不打不相识,不仅又得到了几员大将,还帮王英找了一个好夫人。
宋江也很倒霉,救了与花容一起做清风太守的人的夫人,却被那妇人诬陷,被那妇人的丈夫,也就是太守追杀,关进了牢房,幸亏花容等人前来救出他,否则他就又完了,刚遭一劫,又来一劫,宋江差点小命又丧在李俊的手里,幸好其慧眼识英雄,加入了宋江的阵营。
看着宋江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城,高俅不免开始担心起来,担心宋江攻占京城后地位不保,急忙分析宋江个人的弱点,了解到宋江很早就想接受招安,于是就上书皇上,要求前去招安,皇帝已经十分懦弱,急忙派高俅去招安。
宋江听到这个消息,不顾兄弟们的反对,毅然同意了高俅要求招安的建议,宋江本是朝廷的小官,对反对朝廷不是很愿意,如今朝廷愿意来招安,他认为,何乐而不为呢?高俅松了口气,却又想加害与宋江和他的一百零八个弟兄,便派宋江和他的弟兄们去打辽,却不尽高俅意,宋江等人无一伤亡。他不死心,又让宋江去攻方腊,这下好了,一百零八个弟兄死伤七十二员,宋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下,他对做官就不在意了,想辞官隐居,却被高俅赶尽杀绝,用御酒毒死了。
吴用与花容得知后,就在宋江坟前双双上吊.这下又夭折了三人,宋江自己也死了。梁山就在宋江手中灭亡了,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