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庆城善中学可以住校吗
重庆诚善中学可以住校的,里边安置有学生住宿的宿舍,好像是十人一个宿舍,住宿条件也不错
㈡ 寸滩中学和诚善中学那个好
寸滩中学和诚善中学都很不错,
教学质量水平都很高基本不分伯仲,
所以真的很难说谁好谁坏孰优孰劣、
建议你亲自去两个学校体检考察一下,
然后自己觉得哪个学校好就选择哪个学校。
㈢ 段中飞的2014年世界跳绳锦标赛
2014年世界跳绳锦标赛上,来自江北区诚善中学的初三学生段中飞获得15岁以下组个人30秒单摇冠军(208次,破世界纪录)、3分钟单摇冠军(1033个,破世界纪录)以及个人花样赛第五名。同时,诚善中学与江北港城小学联合组队,获得15岁以下组4×30秒单摇接力赛冠军,2×60秒交互摇接力赛冠军。
2014年即将年满15岁的段中飞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世界跳绳大师”,据2014年跳绳世锦赛中国队教练许凡介绍,他是中国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第一人。
农民工子女与跳绳结缘
段中飞小学二年级时随父母从贵州来到重庆,他上初中后,父母又离开重庆到毕节打工,懂事的段中飞一个人住在民心佳园的公租房,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放学回家自己做饭,周末偶尔去亲戚家。
初到重庆时,段中飞只有8岁,在江北区港城小学上学。面对陌生的环境,本来就内向的他显得更孤僻了。
港城小学最大的特色就是跳绳,曾多次夺得全国跳绳公开赛团体冠军。一次体育课上,段中飞没有跟其他同学一起运动,独自一人拿着一根绳子在一边跳,不料被校跳绳队教练曾震一眼看中:“这个孩子灵活、协调性好。他拿绳的感觉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天生就是跳绳的料。”就这样,段中飞进入港城小学跳绳校队,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跳绳让他变得更自信
走进教室进门靠边的座位,段中飞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最近两年比赛获得的10块奖牌和证书。“家里没人,放在屋里不放心。”段中飞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我以前容易生病,一感冒就要进医院输液。自从练习跳绳以后,基本上没生过病,感冒了不用吃药,两三天就好。”段中飞说,跳绳带给他更多的是自信。“我一跳绳就来劲,每天放学都要跳一两个小时。”
诚善中学体育老师杨璟告诉记者,受到段中飞的影响,班上的孩子都喜欢上了体育课,喜欢上了跳绳。很多体质差的孩子,身体素质也好了。
跳绳常受伤从不想放弃
30秒208个,每秒可以跳近7个。从比赛视频上看,段中飞甩绳的频率高得根本看不清绳子。
“我觉得我也没有啥技巧,一般人跳绳可能是手臂手腕都在用力甩,我是用手腕,而且频率高,加上训练多,就快了。”段中飞说,训练时难免会出现失误,他的腿上和背上经常被飞舞的绳子击打得伤痕累累,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在杨璟看来,除了天赋高,努力很重要。在跳绳比赛中,使用最多的是钢丝绳。一般的同学集训时一个星期会练断一根钢丝绳,段中飞练三天就断。杨老师说,平时的常规训练,大家都休息了,段中飞还要拿着绳子练习甩绳,因为甩绳可以训练手腕的甩动频率。
㈣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排名第几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是重庆市北部新区唯一一所重庆市重点中学,地处重庆北部新区南区石桥铺中心地带。学校始建于1957年,原名石桥铺中学即58中。半个世纪峥嵘岁月,渝高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思想。半个世纪的艰苦求索,渝高中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和省、市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实验基地”;连续荣获区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是“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基地学校”、“西南大学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和“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树立“人人皆有希望、个个都能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学校以“诚信渝高、人文渝高、科技渝高、精品渝高”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学生在和谐中成长,教师在育人中升华,学校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宗旨,优良的校风、学风和高雅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学校具有重庆市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欧式风格的综合大楼、现代化的科技楼、天文台、生物园、形体房、国家级艺术专用教室、架空全塑胶田径场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校园千兆网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全面进入教室,“教学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全面启用。学校已加入北大附中示范网校,成功实现远程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应用已步入重庆市中学先进行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有序,治学严谨,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中高级教师12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德育工作者16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33人;近年参加各级优质课大赛获国家级奖6名,市级一等奖10名,二等奖7名,其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同类学校最前列。
为了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渝高中学积极主动地同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横向联姻、共谋发展,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接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2004年与英国乔治.史宾塞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继两校领导和教师间开展了互访交流活动后,学校还将分批组织学生与英国斯宾塞学校学生进行交流互访,多层面广泛交流,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使学校、教师、学生与国际接轨,使学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校正积极和成都博士达现代教育开发与研究中心商洽,拟在渝高中学建立博士工作站,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使渝高中学教育教学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
“新起点,新征程”,如今,渝高中学上下一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优秀+特长的培养目标,努力把渝高中学办成一个具有全新办学理念、充满生机活力、具有显著特色的巴渝名校。
㈤ 诚善中学招区县高中生吗
你说的诚善中学,
如指重庆市诚善中学校,
是重庆市江北区公办中学
不招区县高中生。
㈥ 重庆市诚善中学2014新学年初一学生报名时间以及所需要的东西
录取通知书,被子生活用品,学习工具
㈦ 重庆排在前10名的中学有哪些
NO.1西南师大附中
缙云颔首,嘉陵欢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在重庆后花园北碚,有一所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西师附中)。西师附中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重点建设学校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建)。西师附中是重庆市教育直属重点中学,她依托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形成了西师附中独有的“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的办学风格。
NO.2重庆巴蜀中学
重庆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础,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全校现有121个教学班六七千学生,是全国中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除本部外,还占地1万平方米的巴蜀中学龙湖校,有占地3万多平方米,设计精美的巴蜀中学多科分校,占地3万3千多平方米的龙湖巴蜀小学部。全校占地195亩,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36.6%。
重庆巴蜀中学推行“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老师积极创造各方面条件。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努力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真探索针对性教学新路,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巴蜀教育的受益者。目前“人和政通”的人际氛围、浓厚活跃的学习风气、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巴蜀形成。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教育教学科研和改革创新硕果累累,教育质量突飞猛进,铸就了巴蜀中学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丰碑。与时俱进的巴蜀中学从历史名校跨入21世纪现代中华名校,独具巴蜀特色与风范,补誉为重庆普教战线的一面旗帜。
NO.3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是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伟大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并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人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创办的。学校因抗战而生,因爱国而名。位于重庆著名文化区沙坪坝。七十多年岁月沧桑,今天到南开中学,一是仍可感到校园之大,之美丽,360多亩面积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二是名气大,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到校会见张伯苓、柳亚子等各界名人;抗战八年周恩来以校友身份常来母校探亲访友,宣传党的政策。三是杰出人才多,重庆南开中学培养的学生中,成为两院院士的有三十三人之多,如周光召、朱光亚、张存浩等。还有邹家华、郑必坚、张皓若、阎明复等一批领导曾为南开学子。其他诸如将军、教授、艺术家等高级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四是今日的重庆南开中学,在已有的成绩上已更上一层楼,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去赢得社会的尊敬,成为了重庆市数十万中学生“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
辉煌的办学成果使南开中学早就闻名海内外,重庆南开中学按照“中学里的大学”模式办学,至今南开人都有种“今天我以南开为荣,明天南开以我为荣”的荣誉感。
NO.4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坐落在著名的南山风景区,毗邻重庆邮电学院,依黄南二山,傍涂山镜湖,隔离喧嚣城市,空气格外新鲜,交通十分便利,距主城区仅几公里。学校占地近200亩,全部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绿化面积达53%。校园内有雪松、银杏、香樟、麻黄等名贵树木50多种,大小树木9万多株。古树参天,气候宜人,四季飞红滴翠,风声鸟语相闻。有孔子、孟子等古代名人和李四光等近现代科学家塑像坐落其间,体现出一种历史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是一个园林式的灵秀之地。
重庆第二外国语由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和重庆宏声集团控股,共占51%股份。北京共同愿景投资公司占49%股份。南岸区政府委托区教委代表区政府管理学校,使学校运行和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两家公司投资教育都是本着回报教育回报社会的良好愿望。他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度高,在业界都有很好的口碑。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在今后三年内将二外办成市级示范高学,五年后办成中国示范中学,最终将二外建成一所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外语名校。
NO.5重庆一中
学校办学成绩卓著,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997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98年市委、市府授予该校直辖后首批“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同年,被评为“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10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该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重庆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9月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评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2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专委会设定重庆一中为“全国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重庆一中是全国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国家考试基地、重庆市物理奥林匹克学校、重庆市计算机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基地和重庆市校风示范学校。
NO.6重庆八中
重庆八中是直属重庆市教委的首批办好的重点示范中学。是省级文明单位,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和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重庆八中建校64年,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诚、勤、立、达"的求实求真的校风,八中的教育烙印着人本主义的痕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品格完善。学校组织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妙,学习社会科学真理,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人类"、"社会"、"人生"的主题,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他人的良好风气。
学校素以管理科学严谨著称,校风正、学风浓的特点为社会推崇,多次获得市教育教学管理奖和教育科研优秀奖,是全市唯一连续数年荣获重庆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的学校,在全国、市各学科竞赛、科技和艺术比赛中有数百人获奖。高考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升学率名列全市前茅,近两年被清华、北大录取27人,一大批学生被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录取。现高中各年级均设有理科实验班,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大力度。
重庆八中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180余位教师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热爱学生、勤奋工作,其中正教授级研究员6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6人,一级教师78人。
学校加强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常年聘请外藉教师4-6人为学生授课,今年成为全国十余所中美交流项目AFS学校之一,全市唯一的英语调频广播电台"八中之声"的开播,受到学生欢迎。与宽带网接通的千兆校园网和逸夫科技楼里一流设施为同学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沟通着师生的心灵,沟通着世界各地。学校是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网络教材实验的京津沪渝深七所中学之一。高质量塑胶田径场、全天候草坪足球场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为学生喜爱的地方。学校新建的全市第一流的学生公寓即将投入使用。
学校开展排球传统项目40年,在全国影响甚大,为高校和省市、国家队输送体育人才达400余人。1987年被确定为全国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本校四次承办全国青少年排球赛,学校女排曾两度赴日本参加国际比赛。
学校校园环境秀雅,树木蓊郁,鸟语花香,灵气回荡,散发着书卷之气。
跨入新世纪的八中人,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决心超越自我,以"德高、业精"的群体形象托起现代教育的太阳
校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
NO.7重庆市铜梁中学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位于铜梁县巴川镇凤山之巅,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毗邻。学校创建于1907年,有近百年办学历史,桃李芬芳,英才辈出,铸就了学校光荣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干、追求、奉献”的铜中精神。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建现代化示范高中,育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培养特长;以德育人,形成合力”的办学特色。铜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成才的摇篮。
地理环境 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距重庆市区52公里,毗邻319国道、渝遂高速公路、铜合公路等,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占地200余亩, 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具有现代气派的建筑楼群、体育场馆池与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绿色园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重庆
著名的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安全文明示范小区、市容整洁单位和卫生单位。
NO.8重庆二十九中
与时代同行,百年风雨铸辉煌 名校二十九中,地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住读部与红岩村毗邻。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现29中走读部,在解放碑)和旧巴县中学(现29中住读部,在红岩村)。学校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诞生,伴随着现代文明的传播而成长。张闻天、萧楚女、吴玉章、邓仲夏、杨闇公……曾在此执教或组织革命活动,度过了那段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邓小平曾在此就读“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成世纪伟人。胡子昂、王鸿举、孙同川、雷晓明、童小平、高联珍、张鲁、臧雷、卢奇……从国家领导人到行业精英,从革命前辈到战斗英雄,从金融界首领到企业界名士,从专家学者到高中考状元,从艺术家到运动健将,从网络高手到奥赛冠军……桃李争艳,香飘神州。
与世界同步,胸怀天下谱新章
这里有全国首家大型屋顶塑胶运动场,有获重庆市十大优秀建筑称号的教学楼,有大气磅礴设施一流的重庆普教第一楼,有被誉为重庆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二十九中科技图书楼,有西部最早、技术最先进的西部校园第一网——二十九中“中国同步学习网”,有重庆中学生校园电视第一台“29频道”,有全国一流的校园电视制作演播室……开先河、创纪录、领风骚。
NO.9重庆辅仁中学
重庆市辅仁学校拥有: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先进学校、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重庆市联招校、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学校、重庆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重庆市先进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
重庆市辅仁学校创建于1942年,由原辅仁、东方、英才、南山中学四校合并而成。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现有土地140亩,建筑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210人,其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8人,中、高级教师140人。
NO.10重庆清华中学
庆清华中学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经清华大学在渝校友积极筹办,创建于1938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2年,学校列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由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牌。199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先后培育了两弹元勋朱光亚等两院院士及一大批各类专家、学者,两万多名学子遍布海内外。六十余年的发展,清华中学已成为该市一所大型寄宿制高完中。名师荟萃,人才济济,200余名教职工中研究员、特、高、中级教师、国家、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80%以上。学校设施优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智能双向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设备已属全市重点中学领先水平。学校荣获了“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示范学校”、“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新建了体育馆、游泳池、400米标准运动场和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筹建中的“科技楼”将使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具现代规模。
㈧ 重庆星耀天地周边有什么学校
星耀天地周边学校有重庆巴川量子中学,金德凯顿国际幼稚园(观澜园),三色幼儿园(黄桷苑东南),江北嘴实验学校,重庆市诚善中学校等。
㈨ 兼善中学的办学历史
重庆市兼善创办于1930年秋季,初中第一班以江北贫儿院的29人为基础,借北碚火焰山东岳庙暂住。1932年3月新建校舍楼房一幢于北碚公园右侧(即今天北碚图书馆红楼)1939年5月为躲避日寇飞机轰炸,迁校于北碚鸡公山槽坊口,同年经蒋中正批复同意增设高中部。1942年4月再迁至毛背沱即现在校址(1946年8月将初中部迁到杜家街果园)。至解放初期,学校为“北碚私立兼善中学”,累计办初中班33个,高中班20个。以“智、仁、勇、恒”为校训,教育学生以“兼善天下”为己任,注重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作风诚朴、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舍得干,读兼善”广为流传。学校聘任外籍教师戴大卫、留美教授徐桂英、留美著名学者刘若雨和刘世民、国内大学教授顾实、敖职因、施白南、周光舞、储师竹(二胡大师刘天华弟子)等任教,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沈钧儒、黄炎培、何鲁、冯玉祥、贺龙等都到学校演讲或视察。实施“导师”、“导生”、“导友”的“三导”教学方式,人人做到荣誉考试(没有老师监考),获得四川省毕业会考长期免考的特殊待遇。文体活动十分丰富,“赫尔斯”球队、“南风国乐社”、“突兀文艺社”享有名气。自力更生、勤俭办校,兴办“兼善公司”,经营公寓、餐厅、农场等附属企业。抗战时期,积极开展救亡宣传和募捐,创办进步壁报《星火》,刘征鸿等同学到延安抗大学习。1949年秋,学校教师中地下党员达13人,他们发动“铁黎社”姚澍等学生声援南京“四﹒一”血案,迎接解放。由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 “国立实验中学”、“北碚区初级致用中学”并入,先后更名为“川东区北碚市第一中学”、“北碚市第一中学” 、“四川省重庆市第十三中学”。1985年7月7日,四川省教厅同意恢复校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兼善中学”,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总理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兼善中学”至今。1982年4月27日,被四川省教厅命名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99年12月25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为“重庆市重点中学”。解放后,学校得到空前发展,至1988年,学校有高初中班级33个,学生1770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秉承“兼善天下”的理念,继续实施“三导”制度,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教会,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农场、到农村。涌现了如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夫人朱琳、原四川省长肖秧、重庆政协主席邢元敏、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蒙进喜、中国社科院博导吴恩远、中国驻英大使胡定一,中国驻罗马尼亚参赞刘方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副馆长万岗,中国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舒乙,著名作家杨益言,海政文工团著名演员傅丽坤,著名民营企业家卢国纪,著名建筑家卢小荻,亚洲飞人汪虹……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巴渝多门生。进入新世纪,学校以拓展兼善教育文化内涵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办学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传承并进一步深化“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率先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兼善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在市内外推广。目前,现有教学班69个,学生4250人,教职工274人,其中研究员7人,特级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西南大学兼职教授6人,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11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北碚区首批名师7人,高级教师69人。学校是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创建学校,创建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学校从而提高学校影响力的过程。创设和谐氛围,建家就是建学校,“温馨家园”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从2006年起,学校工会与党政一道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把职工小家建到各年级组和各处室,从氛围营造、硬件投入、定期主题活动开展等全力实施教工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和名师工程,教工在其间交流工作、畅谈学习、享受教育幸福,其乐融融。兼善教育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一年一度的“教育文化节”集中展示阶段性建设成果。2009年,我校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于2010年8月30日正式授牌。如果说课堂教学、“兼善天下”青年教师培训班是教师文化的外在表现,那么一大批“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谦谦学子则是学生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而兼善广场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典范。它由三组、六柱、二十四幅文字图案以及嘉陵江小三峡微缩景观和独善园等所组成,给人一种厚德载物的精神熏陶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兼善教育文化建设成果作了专题报道。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就斐然。学校以“科技文化节”、“学生论坛”、“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知识竞赛。学生的科普创作成为重庆教育的精品和亮点。仅08-09年度就有姜玉琴等30名学生的新型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3人次,市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3人次,区级奖34人次。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中被评为全国“年度优秀实验基地”。学校还大力扶持建设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站、学生社团、自建网站等学生文化阵地,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8月5日,我校代表北碚区参加重庆卫视大型电视活动“中国红·青春中国心”节目录制,与来自重庆育才中学学生代表队进行“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的现场对决。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我校代表队展示了学校四位一体活动的成果,彰显了红色经典文化的魅力,得到现场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兼善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散发出的魅力令人景仰,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兼善助学基金”、国家专项助学金、社会各界捐赠及学校教师捐款等年均达80余万元,年资助各类学生700余人次。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重庆唯一资助的三届“珍珠班”均落户我校,兼善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俄国革命史委员会共同主席、博士生导师吴恩远先生捐赠的“恩远”基金等各种爱心奖助基金,无不浸润着贫困学子,体现着兼善的大爱。2011年,兼善中学已经走过了八十年风雨历程。学校编撰《兼善教育史略》、《兼善师生名录》、《兼善教育故事》、《行者无疆》校庆专题片,“校史展览馆”,庆祝学校八十华诞。“祝福兼善——教师个人演唱会”、“老三届”校友专场文艺演、“中国·加拿大校长国际论坛”、“吴恩远校友报告会”、“嘉陵流碧 兼善辉煌”文艺演出等校庆系列活动将校庆氛围推向了顶峰。2010年10月30日是80周年校庆庆典日,我校校友、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学校创始人卢作孚嫡孙、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晓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中共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北碚区区长龙华等市区级领导亲临校庆庆典现场,与来自海内外历届校友、社会贤达及全校师生近万人共庆八十华诞,共话兼善辉煌。回校校友以捐款、捐物、认捐树木、回赠作品、对口帮扶在校学生等实际行动,纷纷表达对母校的祝福和感激。今天的兼善人,已站在昨天与今天的交汇点上,关注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兼善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