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招电话 > 莱芜实验中学南校区

莱芜实验中学南校区

发布时间:2020-11-25 18:22:04

㈠ 莱芜实验中学片内学校都有哪几个

莱芜市,莱芜古称“嬴、牟”,别名钢城,为山东省地级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莱芜市位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

㈡ 莱芜老实验中学老师名单

实验学校,莱新中学,貌似这些都是高中,莱芜二中,陈毅中学。实验中学(二十三中),莱芜四中,凤城高中,莱芜十七中莱芜一中

㈢ 莱芜市实验中学好不好

实验中学班额大,每班70多甚至80来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建议慎重选择!

㈣ 莱芜实验中学怎么样

对学生培养比较全面。
实验的学生做物理化学实验是真做,活动课也是真的活动了。
虽然实验出来的高中生入校时一般不是最高分,但是高中毕业时,往往是高分。在我看来,是实验学生的学习潜力没有被榨干,上高中还有学习兴趣,所以进步比较快。

㈤ 莱芜实验中学必须住校吗

不是的 家很远的话 不方便 就住校 如果家不远 并且有足够时间上放学的话 就可以不住校 我是实验的 所以我知道

㈥ 莱芜实验中学混混是不是很多

网络不让发带有单位(或者商户)名字、地址、电话、经营项目、产品名称、价格、评价 ... 等内容的回答,可能涉嫌广告。还是贴吧里面了解本地情况的人多。建议你去网络贴 吧 -- 莱芜吧、莱钢吧、钢城吧 发帖问问。说不定就有知道的。祝你好运!只能帮你到这了。

㈦ 莱芜市实验中学的介绍

莱芜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71年,时为“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1976年改名为“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1987年9月,被市政府命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2009年8月接受莱芜一中老校区的教学资产,组建“实验中学南校区”。目前,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初中四年学制,南北校区共占地144.86亩,建筑总面积77675.54㎡。现有初一至初四四个级部,每个级部有20个教学班,共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00人,在职教职工480人。现已有44级部。

㈧ 济南市莱芜区实验中学北校区几点到校

答: 济南市莱芜区实验中学北校区8点到校
祝心想事成
开心快乐。

㈨ 莱芜市实验中学的发展历程

莱芜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倍受人们瞩目的学校。迄今已两易其名了,1971年12月20日筹建时叫“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1976年7月26日改称“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1987年9月1日更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 1968年7月,山东省嘉祥县两个小学教师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建议》后,我县寨里公社部分教师积极响应,率先回到本大队当“拿工分的教师”。莱芜县革委以此为典型,在全县进行了宣传发动,至年底,全县所有公办小学和普通中学分别下放到了大队和公社来办。这样,全县所有公办小学教师都回到了本大队。
在这种形势下,曾经的莱芜县第一实验小学(即莱芜市实验小学)改为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小学,由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大队(即西关大队)来办,学生与教师都是西关人。这样县机关及驻城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上小学成了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县机关及厂矿企业单位的人们强烈要求县革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在当时成了县城人们议论的一大热点问题。
1971年12月20日,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向地革委(泰安)生产指挥部打报告,要求建立莱城职工子弟小学。报告指出:“我县县城机关、工矿、企业职工子弟就学问题,原安排在矿山公社红星小学。现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日益增多,红星大队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就学的需要,该生产队已多次向县教育部门交涉,要求县机关及莱城附近厂矿、企事业职工子弟就学问题自行安排。为解决这一矛盾,经县委研究同意,在莱城新建职工子弟小学一处,规模750人,新建房屋面积237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建校资金和物资均由我县自行安排。要求今冬明春建成”。
随即,莱芜县革委教育组根据县委和县革委的指示,开始一系列筹建工作。于1972年春分别从莱芜师范、莱芜一中、教师进修学校抽调谢宗贵、张金昌、李才实等同志组成筹建小组,办公地点设在莱芜师范,着手筹备建校工作。
1972年6月6日,莱芜县革委会发布(72)58号文件,为建校批文征用土地。文件指出:“莱芜县革委教育组为建机关职工子弟学校征用矿山公社红星大队可耕地9.9亩”。随即由口镇公社建筑队破土动工,兴建教学楼。
1973年春节过后,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开始招生。招收二年制初中两个班96人(初一),定为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初中二级。同时从矿山公社红星小学初中二年级学生转来二年制初中两个班94人,定为初中一级。此两级学生,都在莱芜师范,当时叫“莱芜师范附中班”,隶属莱芜师范领导。
上世纪70年代初,泰莱公路还是一条土路,莱城西关段以北还是一片可耕地,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建筑。就在这样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崛起一座崭新的教学楼,这在当时真是轰动全城的新闻,是大事,是喜事,因为那时的莱城基本上没有楼房,只在老汽车站路口东南角有一座规模很小的三层小楼,灰色的,很不起眼,当时号称百大楼。那时莱芜师范这样的中等专业学校及莱芜一中的房子还都是上世50年代建的平房,有不少还是土坯房,相比之下,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的校舍,特别是教学楼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教学楼高高矗立,正中楼梯两侧有对称的花坛,大门端庄、敞亮,一条由条石铺就的甬路穿楼道直通楼后的教职工宿舍,校院整洁漂亮,成为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管是赶东关大集的人,还是下面各公社出差进城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会带着一种好奇心到这里来观光一番,都对职工子弟学校的教学楼非常羡慕。
1973年5月,莱芜县革委教育组派亓守正同志任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委派亓爱先同志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学楼的建成后,1973年秋假后,“莱师附中班学生”搬进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成为了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1974年春节过后,学校招收初中二年制两个班学生100人,定为初中三级。初中一级学生毕业。1975年春,招收二年制初中两个班110人;同时招收二年制高中两个班116人,定为高中一级,自此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期间,以校长亓守正和党支部书记亓延庆为核心的第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在简陋的办学状况下,带领全体教职员,团结奋战,奏出了一曲明德尚实、严谨治学的铿锵节拍。全校教职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图报酬,一边建校,一边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构建起了“治学严谨,务实民主,宽严相济,追求卓越,明德尚实”的风气。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生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自学校变为一所完全中学之后。学生已不仅仅机关、厂矿职工子弟了,一部分农民子女也进入学校学习,尤其是矿山公社红星大队村民子女也纷纷入校学习。莱芜县革委会于1976年7月26日发出﹝1976﹞75号文件,将“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更名为“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按全县所有学校建校时间顺序),同时刻木质印章一枚,即日起原章作废、新章生效。
此时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26.8亩,初高中均改学制为三年,教学班达到24个,学校教职工增加到121人。在校长、党支部书记段元明带领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并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完善教学制度,狠抓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尤其是德育工作,享誉全国。
学校从首届学校党政领导至首批教职工起便注重德育工作,而且非常注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973年秋假后,师生从师范学校搬到新建校园,领导带头整修校院,搬运土石、平垫操场。除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师生义务劳动。党支部书记与大家开展劳动竞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不花一分钱就把学校操场平整好了。后来又学外地搞开门办学,建起了小工厂、小农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一样背起粪筐到田野里、大路上去拾粪。拾来的大粪一部分送给西关生产队,一部分施在学校小农场的地里,蔬菜、庄稼都长得很好,得到上级领导和周围群众和一致好评,颠覆了不少人对机关子弟的某些世俗偏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狠抓德育工作,使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德育最大的亮点有三: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自觉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既教书又育人得到了真正落实。二是根据形势与上级部署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形势教育,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后来市委宣传部就把学校定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单位,摸索经验进行推广。别外,学校一直坚持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精神定为校魂。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德育阵地,加强实践活动。先后建起了“团队活动室”、“少年团校”、“德育教室”、“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可爱的家乡展室”等等。这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样板,全国各地不少人来参观学习。学校还不断深入社会大课堂,到工厂、农村,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到莱钢、鲁中冶金矿山公司、莱芜电厂、莱芜农机、西关村、小曹村等单位参观、访问,听他们讲今昔变化。
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了上级领导,特别是国家教委好几位副主任的肯定和表扬。1989年何东昌副主任来视察,看到校内的巨幅雷锋画像时说,在别处没有看到雷锋同志,原来雷锋同志在这里。199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现场会期间,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同志曾和我们几个学校负责人说:“你们做得很好。”学校多次被评为泰安市及莱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称号,正发挥了窗口学校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都曾多次报导过。
1987年9月,莱芜市人民政府发出﹝1987﹞59号文件,即《关于二十三中等学校更名的通知》,将“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更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时为唯一一处市直初级中学,学校迅速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此时,学校占地面积50.3亩,建筑面积13711.65平方米,教职工达到167人。1993年建市设区后,学校隶属莱城区。1996年学制改为4年,发展到4个级部40个教学班。
这一时期,先后以党支部书记、校长韩继炎、孙启随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深化人事改革,通过不断调整人员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成了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教师队伍机制。
其实,学校从建校起,便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教师队伍。学生在教师的教导和熏陶下,学习劲头一直很足,即便是从建校到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在当时“读书无用论”还很盛行之时,这所学校的教与学的风气就很浓,不仅白天正常上课时间认真教与学,就是晚上的自习时间,师生们也很认真地工作和学习。晚自习时各教室灯火通明,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孜孜不倦地看书、学习、做作业。从“文革”前就在莱芜一中抓教学工作的田申存副校长,曾多次学校的这种风气大加赞赏说:“这才是股正劲!”正是由于教与学两部分人都能如此这般努力,所以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当时,县城有两处完全中学,二十三中在生源稀少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由于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同样创出了优异成绩。1980年高考录取结束后,这所学校的高中四级两个毕业班本科录取13人,班均6.5人,当年名列泰安地区第一。地区召开总结大会时,当时分管文教卫生的于光专员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了二十三中,当时震动很大。1986年市里调整教育计划,二十三中不再招收高中,一中不再招收初中,教育局安排二十三中在当年招收的初一学生中搞教材实验。1987年9月1日,市政府正式发文,将二十三中更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自那便开始了好几门课程的教材及教法等多项实验。主要有语文、数学的教材教法实验,英语的教法实验等搞的时间较长,效果较好,总结了典型材料,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在以后的日子里,又作了多科教学改革实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如此,教材教法的改革实验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初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据1989年4月8日的《莱芜市报》第三版《新闻简报》载:“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实验中学、12中、15中开展教学竞赛。有260名学生获奖,其中实验中学211人获奖;受将的28名教师中,实验中学有23人。” 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实验中学加快发展步伐,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学校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学校相对滞后的办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进程:校舍、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学校生源逐年增加,班额越来越大;特种教室无处安置,特长生培养受到极大限制,学生的多元智力得不到挖掘和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地方狭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学校校门口东侧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校门口西侧平房陈旧低矮,影响市容市貌;原学校办公楼不仅狭小拥挤,而且布局单一,给教师们办公带来极大的不便。
2002年1月,李艳同志成为学校新一届校长,实验中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领导一班人组织全校教师召开教代会,仔细听取上级部门建议,积极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新路。经过反复论证,校领导最终确立了“依托沿街楼综合开发,以楼养楼,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新路子,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合理开发学校闲置资源,聚合社会资金,联合开发,与投资商家互利互赢,努力改善学校校容、校貌,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吸纳社会资金,学校对环校园南面综合楼的开发建设,采取与投资商联合开发、招标投资的方式进行。综合楼建成后,一、二楼在协议期限内由投资者有偿管理经营,经营期限为50年,校方参与监督管理。在50年协议期限内收益所得归投资方,到期后学校收回所有产权、管理权。学校沿街综合楼开发招标顺利,由山东煤矿莱芜机械厂和其它个体投资者与学校共同开发。综合楼建设工程于2002年8月8日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2003年月10月20日正式竣工落成并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前来参加落成典礼的有市政府副市长魏春香同志,市教育局局长陈灿群同志以及区五大班子的领导、区教育局的领导、各乡镇教委主任、区直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随着综合办公楼和学校礼堂的交付使用,相应的办公室、备课中心、钢琴室、舞蹈室、图书室、绘画室、阅览室相继启用。与此同时,拆除了旧办公室,建立了开放式学校大门,对旧教学楼女儿墙进行了瓷砖贴面,对路面进行了大理石硬化和花砖硬化,学校主干道两旁安装了两盏大型花灯——“DNA生命之灯”和10盏庭院街灯。学校聘请市园林处专家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规划布局,绿化覆盖率达30%。合理配置各种花草树木,校园内乔灌结合,花草并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绿化设计“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体现了草木劝学的新思路。造型优美的大型雕塑——希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雷锋雕像,庄严矗立,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德育长廊,走廊文化,宣传壁画,井然有序,充满了艺术气息和人文色彩,形成了“校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育人环境,学校校舍得到改造和扩建,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丰厚的资源。2004年,学校利用沿街楼经营性用房,置换融资,以招标价更新和升级了理、化、生实验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
不仅仅是校园旧貌换新颜,师生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学校积极投入教育革新,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学校率先对社会做出郑重承诺,取消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家庭作业,拒绝题海战术,向课堂要质量,提出了“高质量轻负担”的口号。2002年4月,学校通过制定评选方案和认真评选,评出了13位“首席教师”和16位“教坛新秀”,并让“首席教师”和“教坛新秀”结成传、帮、带对子。首席教师的评选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也是莱芜市教研教改方面的一大亮点,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影响极大。一系列的革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3月14日,在青岛召开的全省教学研究会上,学校被山东省教科所定为首批省级“双语实验学校”。5月20日,全国英语竞赛成绩全部结束,毕雪同学获全市唯一一个全国一等奖。2004年9月27日,在淅江宁波召开的“全国第十二届尝试教学研讨会暨课堂教学说课大赛”上,学校被评为全国尝试教学先进单位,刁兴庆主任获全国尝试教学说课大赛一等奖。在历年中考中学校一直在续写辉煌,不仅蝉联莱芜市第一,2004年有七位同学位列全市前十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4年11月30日,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评验团在省教研室主任王景华和宋主任的带领下一行四人莅临学校评估验收。市区教育局王其海、王凤军、吕贵卿、邹元成、张立军等领导陪同验收。评估团通过观看宣传片《走进实验中学》、听取李校长的工作汇报、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座谈、问卷调查学生、查阅资料及参观实验室、阅览室等系列活动后,给予实验中学高度赞誉。宋主任主要概括了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2.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全、规范。3.师队伍建设工作抓到了要害处。4.围绕新课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宋主任要求学校要有远大的目标,不仅要成为全市的样板,还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2005年1月16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是省教育厅加强全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首批通过验收的初中全省仅有47处,作为莱芜唯一的代表能跨进这一行列,是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荣誉。 实验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大力实施文化立校方略,不仅关注物质文化建设,更关注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形成了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学校主流文化,润泽了一种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坦诚相见、荣辱与共、与人为善、宽容和谐的人文环境,凝成了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师生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生长”土壤。2007年4月22日,经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评审,实验中学荣获“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2008年8月,学校被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授予“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8月16日,组织部、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孟广臣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上任不久,根据莱城区政府安排,实验中学就整体、一次性接收了莱芜一中老校区教学资产及莱芜一中实验学校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组建了“莱芜市实验中学南校区”。至此,学校规模扩大为南北两个校区,共占地144.86亩,建筑总面积77675.54㎡、拥有80个教学班,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学校。如何管理好、发展好实验中学成为孟广臣校长思考最多的问题。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孟广臣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确立了“文化立长校”的办学思路,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校训,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学风,让儒家思想在校园扎根萌芽生长。进而学校整体规划,逐步完善南北校区,建设了古今传承、中西合璧的特色校园文化。南校区综合楼“迎门泰山石”、“万世师表——孔子雕像”深刻阐释“登泰山,小天下”的人生哲理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境界,雕塑“诚信”,主旨明示“立人之本,为人之道”。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着古今中外科学家和名人塑像,楼梯转弯处是世界著名大学的简介,激励着同学们刻苦学习,不断向科学高峰攀登。校园主干道西侧亭台楼榭,湖山花树,曲径通幽。既有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桃树、杏树、苹果、石榴、山楂、核桃、柿子、木瓜、海棠……四季果实飘香,既能供人观赏,又蕴含着“兴旺发达,事事如意”的美好企盼。北校区2011年8月完成了教学楼加固工程,改善了教学条件,给广大师生尽最大可能提供了安全保障,校园文化也有了新发展。长廊里既有教育箴言,又有先贤经典,楼梯转弯处是国内名校简介。2012年在英语广场上建起了地理公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爱国情感。白鸽和学生们亲密无间,成为一道最动人的风景线。这种温馨、儒雅、高品位的校园环境,熏陶着师生,令人流连忘返。
乘着新教育的东风,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9年9月,“2009年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在临沂市举办。在本次会议上,省教育厅高度认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校长孟广臣同志的典型发言《别样的寒假作业》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语言文字报》在“教育创新”栏目,以“涵养文雅之气深植文化之根”为题,对莱芜市实验中学独特的名著阅读教育进行了大篇幅报道。10月,学校荣获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指导,教育部语言文字报社主办的“全国百佳特色语文示范校”称号。2011年4月1日,《中国教育报》用5000字的篇幅,以《自主教育结硕果 特色发展铸品牌——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自主教育发展纪实》为题,从“‘自主教育’——孔子思想,儒化教育;‘自主教育’——自主课堂,思辨教育;‘自主教育’——经典批注,人文教育;‘自主教育’——自主实践,特色教育”四个方面全面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中国教育报》对莱芜市实验中学的报道在教育界引发了轰动效应。

阅读全文

与莱芜实验中学南校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