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宁波镇海中学的校园网址是多少
http://www.zhzx.net.cn/
㈡ 浙江省镇海中学的学校领导
校长:吴国平
党委书记:张咏梅
党委副书记:王琳军
副校长:姚仁汉
副校长:黄国龙
副校长:姚宏敏
副校长:王青玲 姓名职务任期盛炳纬县中创始人1911黄声远镇海私产辛成初级中学创办人1945曹位康首任校长1911-1913朱叔高校长1933-1934王元斌校长1934-1940沃继唐校长1949-1949梅汀荪代校长1945-1946李价民校长1946-19481949-1955(辛中)1956-19581963-1964(镇中)郑芳华校长1949-1960张定璋校长1947-1948(镇师)1949(辛中)乌崖琴校长1948-1949(辛中)高冀程校长1948-1949(镇师)张士杰校长书记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60-19631963-19681970-1973朱一靖党支部书记1956-1958陈幼明党支部书记1959-1962王师荣书记兼校长书记1978-19821982-1983何性善校长1982-1999季芳校长1999-2000倪文奎支部书记1986-1988党总支书记1988-2000党委书记2000-2003本表格参考资料来源:浙江省镇海中学网
㈢ 为什么全国高中排名中浙江的学校普遍偏后,镇海中学排名甚至比杭二中低很多不是应该镇海好吗
排名的标准不一样。在浙江省内的标准一般都是升学重点率和分数,在这方面镇海中学内确实是最强的,浙容江杭二,效实中学,学军中学等等都非常好。但是在全国排名里就不仅仅看这些了。全国的排名更重视综合实力,比方说学校规模,各种竞赛奖牌数,学校特级教师人数,学校知名度,校友成就等等。在这方面,浙江的一些学校就不占优势了。比方说镇海中学,它的一本率几乎100%,清华北大每年有二三十人,全校每年有1/4~1/3可以上浙大复旦和交大,但是因为人少,所以在综合实力上就有所折扣。据我所了解的,在浙江四个顶级中学镇海中学,杭州二中,效实中学和学军中学中除了镇海中学全校才不到1200名学生外,其他三所学校都是教育集团的形式,都有很多分校。这样就促使镇海中学的综合实力有所折扣——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的学校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再包括金牌数,出书数,人数等等很多原因,就产生了楼主的疑问。。。
㈣ 浙江省镇海中学的知名校友
沈自尹43届,来中国科源学院院士,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是中国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的开拓者。获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二十余项。
李志坚4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微电子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开发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贺贤土5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在国防尖端科学研究、特别在重大国家任务的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
孙建国67届,中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沈何68届,原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曦63届,原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㈤ 浙江省镇海中学的历史沿革
1911年(清宣统三年),翰林院编修盛炳纬等将募集的经费银元三万余元作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今学校田径场)新建校舍,名镇海县中学堂。
1912年,改学堂为学校,设两个班,并附设县立高等小学校。
1913年,陈麟书校长,再附设师范讲习班。后经费短绌,初中改为乙种商业学校。
1917年,乌崖琴任校长,因学生不多,“乙商”停办。
1926年秋,恢复中学建制,改名县立初级中学,曹位康再任校长。赵平复(柔石)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
1927年1月,曹位康病故,金鹿笙继之。
1931年,金以年迈请辞,由许宝璜继任。
1932年秋,学校再改制为县立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校内同时设职业科与初中科。
1933年,易校名为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初级商校),校长为朱叔高。
1934年,周利生继之。不久,周病逝,王元斌长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时,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
1939年8月,因战火威胁,又迁校于柴桥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计三个学期。
1940年,王元斌辞,刘健青继之。因当时县府指示,学校迁至庄市汤家庙。
1941年4月19日,日寇入侵镇海县城。清晨,师生得讯,仓猝星散,学校器具典籍尽损。
1942年秋,借霞浦小学址复校,外称“私立蛟川中学”,设3个班,由国民党镇海县党部书记长王万成兼校长,王漱琅主持校务。
1943年,添设简师班,由徐资甫主持。
1943年8月,日伪在县城开办县立中学,校长丁兆。
1943年秋,镇海县府接办“蛟川中学”,再迁瑞岩寺上课,王漱琅为校长。
1944年夏,王辞,镇海县长雷霆兼校长职,沃继唐为副校长主持校务。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厅正式颁发钤记,正校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
1945年,梅汀荪主持校务。时因环境需要,增设高中班。同时,镇海县立简易师范创立,不久迁入瑞岩寺,并入县中,为师范科。日寇投降后,接收县城日伪办的县中,年底,学校迁返县城,因原校舍已毁,定孔庙为校址。
1946年2月,学校在孔庙复课,高中班奉命结束,初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7个班,320名学生,教职工19名,校长李价民。1948年春李辞去,由王商熊继任。次年春,沃继唐主校,直至解放。
1946年初,简师分出,在城西白家浦复校,李价民兼校长。
经黄声远先生的全力筹建和俞佐宸等积极资助,1947年9月,私立辛成中学正式开学。次年夏,新校舍在城关大校场北侧落成。金鹿笙为首任校长,
1948年2月,乌崖琴长校,1949年2月,张定璋为校长。
1949年8月,两校成立新的校务委员会。宁波专员公署委任郑芳华和李价民分别为县中和辛中的主任委员,9月,简师再次并入县中,设简师科,计三个班。
1950年4月,县中简师科并入慈溪锦堂师范。
1952年12月,县中更名为浙江省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任命共产党员王德澄为县中副校长;朱一靖为辛中副校长。
1956年7月1日,辛中与县中合并,成立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浙江省镇海中学。宁波地委任命李价民、郑芳华分任第一、第二校长,周东昭任教导主任。朱一靖任中共镇海中学支部书记。学校分东、西两部,原县中为东部,辛中为西部。全校27个班,学生1052人。
1958年11月,镇海撤县并入宁波市,李价民调任。
1959年3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学校党支部书记先为张文明,后由陈幼明继任。此期间,学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显著。1959年获县、市、省级“先进集体”称号。
1960年6月,陈幼明代表学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再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这一年,学校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8月,郑芳华调任,张士杰继任校长。
1961年春,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63年1月,镇海恢复县建制再改校名为浙江省镇海县镇海中学。此时,李价民再任校长,胡尧彻为副校长,张士杰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7月,“文革”开始。学校党政领导“靠边”,学生停课。
1967年秋复课。学制改为初、高中二二制。
1968年夏,工宣队进驻学校。10月成立镇中革命委员会。
1969年4月,东部校舍被县办工厂全部占用,18名教师“下伸”农村,学校偏居西部。
1970年7月,张士杰被任命为学校革委会主任兼中共党支部书记。
1971年3月,在新路国营林场开辟学农基地。
1973年2月,何性善返校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后,拨乱反正,学校秩序迅速恢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77年恢复初中三年制。
1978年3月,被确定为省13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镇中建立挂牌。6月,撤销革委会。9月,县委任命王师荣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何性善为副校长兼副书记,胡明德、袁明川为副校长。
1979年2月,教师进修学校分出。
1981年4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恢复高中三年制,新路农场撤销。
1982年4月,何性善为校长,王师荣专任党支部书记。次年王调任,谢荣华任副书记,余舜荣任副校长。
1983年9月,根据县委指示,附设干部高中班。
1985年3月毕业。这一年镇海再次撤县设区并入宁波市,10月又更校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1986年,倪文奎任党支部书记。扩大高中多层次招生。
1987年1月,东部校舍收回,并开始全面重建工程。
1988年11月,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何性善再任校长,刘同森、袁明川为副校长。同月,学校成立中共总支委员会,倪文奎为总支书记。
1990年6月,东部重建第一期工程完工,四幢教学楼与新校门落成,大成殿、大成门、泮池修葺一新。秋,学校本部迁东部,设21个高中班;西部为分部,设12个初中班及一个高中职业班。
1991年,高中新生全部根据重点中学要求择优录取。10月,本部新实验楼落成启用。年底,省教委对镇中进行“合格重点中学”评估。
1992年4月,省教委宣布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合格重点中学。旅日侨胞傅在源先生首访镇中。7月,镇海区委同意镇海中学兴建体艺馆,扩建田径场。扩大校园面积30余亩;同时为校办厂征地5亩。学校重建第二阶段工程全面启动。是年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在完成政府下达招生计划后,第一次招收自费生60名。王申浩被任命为副校长。
1993年1月,实施国拨工资和校筹工资相组合的双轨工资制,注入激励机制,推进校内工资制度改革。4月体艺馆破土,傅在源先生汇入36万美元鼎助。
1994年,开发校内海防遗址,新建林则徐纪念堂;重立抗倭名将卢镗手迹“流芳”碑,修建朱枫烈士纪念楼,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具规模。中央、省、市领导、各级媒体及大中小学生前来视察、采访、参观者全年近4万人。省教委评估后发文确认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是年,体艺馆落成,标准田径场扩建工程竣工,第二阶段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1995年5月,建造图书电教楼和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再次扩大校园面积20亩。重建第三阶段工程启动。董生元被任命为副校长。3月,学校有12个爱国主义教育点,其中3个属国家级文保单位,包括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和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的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建成。何性善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6月,省教委对镇中进行省一级重点中学全面评估,7月下达文件,认定镇中为省内第一所一级重点中学。
199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视察镇中。10月,傅在源先生第三次莅校,以100万美元建立“富的镇中基金”,又以45万美元资助学校电教、体育设施。图书电教楼落成启用。
1998年4月,季芳为副校长。镇海中学校办企业大成实业公司举办“蛟川书院”(初中部)办学许可证下达。镇中不再招收公立初中生。
㈥ 我想问一问浙江省镇海中学的校工阿英的事迹
“我曾经看不起镇海中学的一切,而唯一让我不敢随意评价的就是阿英。阿英几乎是学校里身份最低微的人,可他成天唱着最自足的歌。我可以忘记镇中的一切,包括最恶心的老师,我也不能忘记他。他并不高大,却足够真实。”
————引用一网友之言
阿英,最真实最快乐地生活在浙江省镇海中学。接触过镇中的人,都会在心里留下一块被掘起的土地,那是阿英带给他们的震撼。
(一) 我们可以拥有很多,但很难再找回他身上具有的那些了
阿英,拥有突兀的个性,他有所谓自己世界的快乐和知足感。那个世界是纯净的,是恬静的,却不是每个凡夫俗子能领悟和掌握的。他从不会觉得自己很渺小。相反地,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和永恒有关的生活,那么自然地接近生活的本质,那么生动地融入世界的本源。
来大学前不久,我在镇海中学论坛留下了一篇名为《忆阿英》的帖子,截取一段,里面写道:“我不能用喜欢与否来评论他存在的意义,我只会用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出现。给我感受很深的就是,他的存在类似于社会的奇特倒退。你能在他的人性深处看见已被泯灭得无几的品质。真的。这让人感叹。”
阿英不会让自己埋藏在喇叭的后面,不会拐弯抹角地揣度对方的言语,不会摸棱两可地度量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他只是用“对”和“错”这两个极端的观点来评价生活本身。这犹如世界的正面和背面,犹如感觉的这头和那头。鲜明而简洁的同时,更有着最具体的触知性。
(二)他的未来是否是只是一种终结的等待
他的原名是严国营,不过很奇怪的是大家都称呼他为“阿英”。也曾疑惑过一段日子,毕竟他名字里没有“英”这个字呀。而没有答案的结局也让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些什么。渐渐地,我不再深究那两称呼之间的差异。毕竟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区别于人和人之间的代号。那根本不重要。正如我们所知,外在的形式终究掩盖不了内心的本质。
残酷地,我们最清醒地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阿英的智力是停留在儿童或少年阶段。于是总有人反驳所谓的“阿英现象”便是由此因素而造成的必然结果。我无法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如此不公的解释,因为最纯净的阿英怎能被抹上如此污浊的阴影。心理和生理的差距在扩充的同时,却造就了阿英最真最实的人性,我不知道应该为此是悲还是喜?!
我无法想象阿英的未来,因为有人告诉我,阿英没有做过养老保险。我在想象着那遥远的一天,当阿英老得做不动了,当他的身影苍茫地消失在镇海中学,当他无助地面对复杂纷乱的外界,面对明争暗斗的空间,他是否仍能拥有最满足的心态,唱起最快乐的歌。
(三) 有人能真正地理解他,正如他读不懂这个世界一样
作为校工的阿英,拥有的只是强壮的体力。但没有心机没有头脑决非意味着霸道和蛮力。正如有人评价说“我们惧怕阿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和许多看似凶猛危险的动物一样,阿英也是最不会有意伤人的那一类。”
镜头回忆一:我已经忆不起那是一次如何性质的绕区长跑,但我不会忘记的是那一幕:阿英举着大旗,咧着嘴,迈着脚步跑在队伍的前沿。而在这寒冷的冬风中,他只穿了一件汗衫。我感觉到他跑步的姿态是舒畅的,是动态的。而那居于队首的优越感也让他有着一股子莫名的快感。他就如此神态飞扬地运作着,不知疲倦地飞奔着,很快就领先了队伍一大截。他没有停止和缩小自己的脚步。他依然以如此协调的频率,以如此超人的体能前行着。
浓缩镜头二:众所周知,阿英很喜欢唱歌。他经常在中午来我们教室亮出他的嗓子。他很自然地站到讲台上,用毫不羞涩的神态扯开了嗓子。不可质疑,那种声音是附带强负荷的冲击力的,却是一点也不动听和为人接受的。但就是这种声音,阿英接受得很坦然,展现得很顺畅。就像他活着只为了自己,一切已知足于认可自己生存的空间。
镜头杂烩三:(从一位校友的口中我得到了如下信息)阿英一个月的工资是630块,可即便是如此微薄的工资,他依然以最坦然的神情参加学校里的每一次募捐且不留名;他依然以最平静的心态自己掏钱买面包喂梓荫河里的鱼;他依然维持着热爱长跑的本性,自己出钱去上海杭州等地参加比赛。
┅┅
(四) 他将是镇海中学里一道永久的靓丽风景
从来没有面对面地和阿英说过话,我拥有的只剩下回忆。残缺的记忆碎片,让我最深最沉地感受着他的希望他的期盼。
他拒绝着绝对意义上的同情,正如此刻我一相情愿地认为那同情的眼神只能侮辱起他的人格。他要的不多,只是区区“平等”两个字。可这又是一个多么空洞和难以把握的词语。对于阿英而言,那是奢侈的,是触手不可及的。我只希望他不再被称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那潜在的人性只是上下五千年的一个缩影的流程。而善良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都潜伏着的财富,只是不同的人表现他们财富的程度有所差异。但程度的深浅终究不能抹杀这种善良因素的存在。
是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了这种种的财富。
阿英只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窗口,从他那里,我们又唤回了属于我们的灵魂,属于道德品质的财富。
后记:文章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这一角色,但我相信终究有人会明白我这种复杂的心态,这种欲言又止的心态。是的,我坚信!
㈦ 镇海中学网校 怎么样
镇海中学网校有的,我家孩子做了个卡,确实是镇海中学的试卷,挺难的。
㈧ 宁波镇海中学新校区的地址在哪
给大家出个主意:可以在火车站先坐541(3元)、546(2元)到宁波大学住宿,那里有很多旅馆,价格版40-160不等,比住招宝山实权惠多了
第二天再在宁大校门口坐541过去,到镇海20分钟。
建议前一天先去踩点
偶宁大毕业的,呵呵
㈨ 镇海中学是个怎样的学校
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一的名校
坚持“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
高考的一本率常年维回持在百分之答九十五以上,近年在百分之九十七左右
高考省前一百的人数始终在二十到三十个,是浙江省最多的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名额浙江省最多,全国第四
常年占据全国以及国际奥赛的顶尖地位
没有任何一名教师搞有偿家教,所有的老师都高度负责
全国培养出的两院院士最多的高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别的学校都是高一个档次的,学校相当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不像某些学校以此为借口对学生极不负责任)
——以上的一些,足够说明镇海中学的强大了吧?其实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㈩ 宁波镇海中学是不是浙江省最好
是最好之一~
各地都有优势学校 比如杭州的学军
镇海中学是以严谨和大量的习题政策著称
而宁波的效实是比较轻松的氛围 靠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