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十一學校好不好
別聽上面的瞎說!十一學校校風不好,是走讀和寄宿混的
還有,千萬別光看數據,十一人多
2. 北京十一中學怎樣
北京市十一學校原為中央軍委子弟學校,1952年在周恩來、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建立,聶榮臻元帥用新中國的誕生日為學校命名。 半個多世紀以來,十一人順應潮流,深沉求索,勵精圖治,敢為人先。以勤奮之筆,風雨兼程,匠心獨運,競其全功,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校於1992年5月8日提出國有民辦制的辦學思路,1995年3月1日,經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後開始在全國率先實行國有民辦的辦學體制。在「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的推動下,學校快速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環境設施一流、辦學質量優秀的現代化學校,享譽京城內外,被《人民教育》雜志稱為中國基礎教育界的「改革先鋒、創新典型」。 學校以「改革、選擇、發展、和諧」為辦學理念,以「北京一流、全國示範、中國名校」為辦學目標,以「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基本價值觀,形成了教學上關注「對話與交流」、德育上注重「溝通與理解」、管理上追求「效率與和諧」、文化上構建「民主與包容」等一套先進的教育思想。通過中學六年一貫制實驗、主體性優質課堂、分層教學、高中理科實驗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主體性德育等多項教育教學實驗,為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搭建了寬闊的舞台,使學生獲得了生動、活潑、主動、健康的發展。 學校校園面積15.6萬平方米,現有114個教學班,5500餘名學生,是一所擁有初、高中的完全、優質中學。 近年來,學校自籌資金先後蓋起初中樓、高中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教師公寓等共計10.4萬平米;又通過三期工程,完成了綜合樓、音美藝術樓、體育場、體育館、西大門等改擴建項目。到目前為止,學校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成為北京市校園建築面積最大、硬體設施最為完善的中學。 學校所有計算機通過千兆校園網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寬頻連接國際互聯網;150個教室均配備大背投電視、計算機、實物展示台;9000平方米的實驗樓設有先進的理化生、數學實驗室及深受學生喜歡的生物克隆DNA實驗室;67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綜合田徑運動場佔地18000平方米,西側看台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可容納3600名觀眾。內部設有八個勞技教室,三條百米跑道跑廊。體育館總建築面積11211平方米,設有體育主館、綜合訓練館、體操館、游泳館,另外還設有健身房、旱冰場等。5500餘平方米的音樂美術教學樓,內設有音樂、美術專用教室若干、金帆交響樂團和金帆合唱團排練廳,以及八個聲部的樂器練習室和43間鋼琴練琴房。另外還設有攝影工作室、中國傳統藝術工作室、繪畫工作室、頂光專業畫室、學生電視台演播廳等。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師20人,博士20人,碩士92人,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者125人;全國骨幹教師或校長培訓班學員8人,市、區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03人,省部級勞動模範或全國優秀教師11人。另外,學校常年有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外籍教師7—10名。 學校辦學成績優秀。2006年,學校中高考和學科競賽又傳捷報。中考,升學率100%。高考,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42人,另有13人進入香港著名大學;600分以上達201人,重點本科率達到81.64%、本科率達97.70%。總體排名,文科為北京市第五、海淀區第二,理科為北京市第九、海淀區第二。 競賽成績,實現了我校辦學歷史上的巨大突破。黃辰亮同學獲得第十屆國際奧林匹克天文競賽金牌,侍輝同學和胡雅寧同學分別獲得第六屆世界青少年航海模型錦標賽金牌和銅牌。特別是天文奧賽金牌的獲得,填補了國內此項金牌榜的空白。不僅如此,在其它所有能夠開展奧賽的學科項目中,我們所取得的團體成績,在海淀區都排在前兩名,在北京市也進入了前四名。校金帆管弦樂團和童聲合唱團多次榮獲全國和北京市一等獎。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北京市電化教育先進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等,並成為國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餘個單位各級各類教育課題項目的實驗學校。學校黨總支多次被評為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時代在變化,而十一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之心,恆久不變。新時期,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探索和實踐現代學校辦學制度創新,學校管理模式創新,德育體系創新,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系和學校文化建設創新,推進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北京一流、全國示範、中國名校」的宏偉目標。
3. 北京11中學怎麼樣我看有好幾個校區,這些校區之間有區別么
在盤龍來
具體點的位置就是在外環高速源盤龍出口再往洋人街方向走,馬路的右邊就看得到一個新的學校(是兩個學校彈子石小學和11中在一起的,問一下一牆之隔)。
公交線路的話,可以在南坪女子醫院那個公交站乘坐318、338往洋人街方向的車,告訴司機在11中新校區下即可
4. 孩子上學了,有個朋友推薦了北京十一中學,不知道怎麼樣!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京市第十一中學創建於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辦市立完全中學,迄今已有五十五年的歷史。校址在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天壇的正北。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分東西兩個校區。現有高中教學班31個,初中教學班20個,在校學生2000餘人;專任教師143人。
中文名: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簡稱: 北京11中
類別: 公立中學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李希貴,1959年生於山東高密,張志俊,漢族。1946年3月生於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許和村。
目錄
學校概況
學校榮譽
學校發展
學校的理念 編輯本段學校概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學校,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也是崇文區第一所中學。十一中的建立是經北京市第二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納入1950年市府年度工作計劃中實施完成的,它是在彭真、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直接關懷下,特地在龍須溝地區為南城勞動人民興建的一所中學。校址在南城葯王廟內(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01號)。黨和人民政府極為重視學校幹部和師資的配備工作,選派了我國著名中等教育專家傅任敢先生為第一任校長。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又有教學經驗的老北大、北師大畢業的老教師,他們深受學生的稱贊與崇敬。歷史學家、副市長吳晗同志親自參加建校的開學典禮並親筆為學生圖書館題名「五一堂」,老將軍張愛萍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品高」,這一切都寄予了老一代革命家的殷切希望。編輯本段學校榮譽
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十一中學得到了不斷發展,享有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知名度,作為崇文區重點中學,得到了社會特別是崇文百姓的認可,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手拉手」先進校、首都文明單位、「九五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課題全國先進實驗校」、「九五國家級課題—教學策略應用研究先進校」、北京市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單位、科研先進、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田徑、籃球)學校、北京市對外開放學校、崇文區人民滿意學校。目前,學校正在全力爭辦市級示範校,並且已經正式納入北京市示範校建設序列。編輯本段學校發展
今天,隨著金魚池小區的危房改造,為了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區委區政府投資又在這一地區為十一中興建了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新校園。獨特的設計引起強烈反響,特別對11中的廣大師生和家長,更是巨大的鼓舞,全校上下決心把新學校建設成獨具特色、高品位的現代化學校,不辜負黨和各級人民政府對我們的期望。一年來學校師生匯同北師大的教授、文化設計公司一道對學校,進行了通盤考慮和總體設計,引入了形象識別系統(CIS)。在新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共同設計了新的校標、校徽、校園環境建設、學校公關與宣傳系統、辦公系統等,這些外在的東西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行為守則、教師管理條例等軟體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有機地融合,我們決心把11中建設成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現代化、國際化的學習化學校。 今天,十一中新校落成不僅使人民群眾更加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關心和重視。同時也看到了十一中這個品牌學校所積淀的厚重歷史。11中自成立以來就與龍須溝和金魚池榮辱與共、息息相關,它不僅代表十一中的發展,也代表著龍須溝、金魚池地區的發展。十一中的發展是與新中國的教育發展同步,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的成長體現著新中國教育的發展,是黨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個佐證。它必定會成為北京教育戰略發展的一個亮點。編輯本段學校的理念
·11中的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品高 ·11中的使命: 務必提升我們的職業精神,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肯定與關愛之中;務必使我們的教學成為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態度、知識、技能的均衡發展。 ·11中的願景: 學生全面發展的起點,教師職業進步的平台,社區文明建設的中心。 ·11中的信念: 我們相信--人類智慧和心靈的力量 我們確信--寬容和團結是一種美德 我們堅信--學習是進步的橋梁 ·11中的目標: 特色鮮明、社會公認的學習化、數字化、國際化學校。 ·11中的辦學思想: 以人為本、持續發展、優質教育、服務社會 ·11中發展戰略: 以學習化校園建設促學校整體發展;以校園形象識別工程樹學校品牌。 ·11中的工作指導思想: 以科研求持續發展; 以學習促不斷進步; 以人文成良好秩序; 以業績鑄卓越教育。 · 11中人的形象: 堅韌自強、盡責感恩; 篤學進步、開放創新。 ·11中校園口號: 學習無限、發展無限
5. 北京十一學校怎麼樣
A ; 地鐵1 號線玉泉路站下車,十字路口向南走約幾百米路東是學校的西門。
B ; 公交版車337路永定路下車,十權字路口向南走約幾百米路西第一個路口向西走幾百米,看到"國家測繪局研究所」繼續向西走幾百米路南是學校的北門。
C ; 公交車338路採石路下車路北是學校的南門。(乘車時最好問一下售票員)
學校大致的位置在永定路和採石路之間。
6. 北京十一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我就是十一學校的畢業生,97年入學,上完初中和高中,03年畢業,現在在上海版讀書.我一直以十權一為榮.
是民辦學校,但是也有公費生,這個要考的.
高中就和普通高中一樣通過中考成績招生.
十一校園特別大,有樹有山(當時門口有個大假山,夏天還有滿池子荷花),第一印象很震撼.就因為十一環境太好了,弄的我剛上大學都不適應,因為那個校區還不及十一大呢,環境就更別提了.
管的挺嚴的,我們當時女同學只能留短頭發,假小子一樣,在03年的時候終於改了.不管怎樣我認為我們學校校風很好~
個人體會最深的是英語和數學的分層教學給學生幫助很大.
高中初中都有選修,挺好的,像大學一樣.
到現在(大學四年級)我還經常和同學提到十一,和十一認識的同學到現在聯系還很緊密,假期回去看老師什麼的.總體感覺就是中學生活很美好.
7. 北京11中學怎麼樣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學校,也是崇文區第一所中學。校址在南城葯王廟內(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01號)。黨和人民政府極為重視學校幹部和師資的配備工作,選派了我國著名中等教育專家傅任敢先生為第一任校長。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又有教學經驗的老北大、北師大畢業的老教師,他們深受學生的稱贊與崇敬。老將軍張愛萍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品高」。
8. 北京市十一學校好么
我覺得十一是一所很好的學校,高考分數也很高。但是高的那一部分都是內直升班和實容驗班的。直升班不用說,實驗班的成員大約有30%都在本校初中內定了。剩下的實驗班要考。
如果沒有考到實驗班那就遠遠不如八中和首師大附中了(當然了對比的也是它們的好班),普通班的話最多有一兩個北清……對比一下就知道如果不能進實驗班是很虧的。
不過你的中考成績挺不錯的考上實驗班也應該可以,但是我覺得不能光看十一的高考成績,因為對中考靠近來的人來說,最好的直升班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進去的。
當然各個學校都有這個情況,八中和首師大附中也不例外……對比來說十一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也別太期待了………………
單說成績的話是差不多,不過十一在其他方面(校園啊伙食啊……)都好不少~
9. 北京十一學校怎麼樣,
十一中跟十一學校是沒得比的~ 03年申報區重點成功,馬上又成為全市示範性高中,內學習氛圍非常不容錯,是個不錯的學校~
老師學歷都很高,也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住宿條件很好啊,真的不錯,也不算很貴,只是個別宿舍老師很……不過她們都很欺軟怕硬滴~
10. 北京十一學校怎麼樣
十一中跟十一學校是沒得比的~ 03年申報區重點成功,馬上又成為全市示範性高中,學習氛圍非常不錯,是個不錯的學校~
老師學歷都很高,也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住宿條件很好啊,真的不錯,也不算很貴,只是個別宿舍老師很……不過她們都很欺軟怕硬滴~
以下引用:北京市十一學校原為中央軍委子弟學校,在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由中央軍委於1952年創辦,為紀念新中國的誕生而命名,羅榮桓元帥的夫人、老紅軍林月琴任第一任校長。1964年移交地方管理,時為海淀區一所普通學校(無高中),現為一所完全中學,是海淀區改革試點校,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高中示範校。李金初同志,1974年起任學校副校長,1987年起任校長至今。
學校直接秉承了黨和軍隊的優良革命傳統。十一學校的傳統價值觀具體表現為集體主義、工作為先、甘於奉獻;傳統精神表現為認真、負責、拚命干,團結、勤奮、爭上游。
在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指示的引導下,學校全體幹部、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管理為保證,銳意改革,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使學校獲得長足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道路上進行的成功的實踐和探索,使十一學校從一所普通中學成為北京市內外的知名學校、明星學校,被《人民教育》雜志稱為中國基礎教育界的「改革先鋒,創新典型」。
新時期十一學校辦學思想:「改革、選擇、發展、和諧」;基本辦學價值觀:「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辦學目標:「北京一流 全國示範 中國名校」。
多年來,在區委區政府歷任領導的關心呵護之下,十一學校勵精圖治,敢為人先,不斷發展壯大。1992年5月8日,學校提出了公辦學校「五自主」的改革思路;1993年概括為「學校國有、校長承辦、經費自籌、辦學自主」為特徵的「國有民辦制」辦學體制改革構想;1995、1996年,學校先後被區、市教委批准為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1995年3月1日開始正式運行。按照《北京市十一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方案》,從1995年開始,國家給學校的財政性日常經費撥款每年遞減三分之一;到1998年3月,完全停止了學校日常經費的財政性撥款,日常辦學經費籌集的法律責任完全轉移到承辦人身上。
10年來,學校共籌集辦學經費3.77億元。(國有資產從1995年的1450.3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1.62億元,凈增10.4倍。)新建校舍10.4萬平方米。改革不僅大大增強了學校的經濟實力,還為國家節省財政撥款8000多萬元。
經過一、二期工程建設,目前,十一學校已從一所營房式的學校變成了現代化的校園:校園佔地面積15.6萬平方米,初、高中教學樓、圖書館、科技實驗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餐廳等建築10.4萬平方米;110個教學班,5600餘名學生;1100台計算機賓士在千兆校園網上,116個教室均配備大背投電視、計算機、實物展示台,通過寬頻聯接國際互聯網;9000平方米的實驗樓設有先進的理化生、數學實驗室及深受學生喜歡的生命科學實驗室;67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
投資1.2億元的三期工程已封頂,並於2006年9月投入使用,工程建有籃球館、游泳館、體操館和球類練習館、樂團、合唱團排練廳、演奏廳、行政辦公樓、培訓樓……那時,一座更恢弘的現代化學校將展現在京城西郊,十一學校將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校園建築面積最大的中學之一。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師19人,全國優秀教師、省部級勞模、市先進26人,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10人,博士12人,碩士90人,碩士課程班結業者125人。學校常年有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外籍教師7—10名。
校長李金初是全國著名校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副理事長、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央教科所學校教育研究部兼職研究員。被北京市教委聘為德育專家。曾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第二屆中國改革百名優秀人物、世界傑出成功人士、首屆全國中學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中學模範校長等榮譽。
學校是辦學優質校,得到家長、社會的高度認同。學生全面發展,中、高考成績優秀。2005年99.15%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本科,88.7%的畢業生進入重點大學,升入北大、清華43人,高考成績已進入北京前十名;中考升學率100%。競賽,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在北京賽區獲一等獎的人數,物理列第四,化學第三,生物第一;數學獲一、二、三等獎人數也列第三;在國際天文奧賽中我校學生榮獲金牌,使中國實現了天文奧賽金牌零的突破。校金帆管弦樂團和童聲合唱團多次榮獲全國和北京市一等獎。
學校是「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北京市電化教育先進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教育質量優秀校」、「全面發展辦有特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