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北京125中學的高一的一個學生,近日發現我們學校和北京匯文中學合並了【但暫時還沒有正式合並,在
如果不是集團校之類合並的話基本沒用好處,唯一和以前不同的就是改了校名,偶爾去那個學校聽一場無聊的講座罷了【來自一個有著相同境遇的北京市中學生】
Ⅱ 北京匯文,中學真的很好,我親戚家的孩子想進,卻沒有什麼門路,所以想找一下這所學校的校長陳維嘉。。。
我勸您別來,你會失望的。匯文真的沒有那麼好,不信你可以去問匯文的學生。我是為了您的孩子想……去西城上學吧,否則您真的會後悔。而且匯文據說馬上要重新建學校,連實驗都做不了的。很耽誤人……您自己考慮一下孩子的未來……
Ⅲ 北京八十中和匯文中學哪個好(對於朝陽學生來說)
不過北京匯文中學的硬體條件比較不錯,而且有很多出國的機會,而且兩個都是市重點。如果你是朝陽區的話,應該沒必要跑到崇文來上學的吧,北京匯文中學的住宿條件也很不錯,而且住宿費超低。
Ⅳ 請教:北京的匯文中學和文匯中學有什麼區別能詳細點說一下嗎
一、指代不同
1、北京匯文中學:是一所由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是首批北京市重點中學,首批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2、北京文匯中學:建校於1997年,是經北京市教委和原崇文區政府批准,由匯文中學所承辦的一所純初中校。
二、師資不同
1、北京匯文中學:學校教職工總數為160餘人,其中有特級教師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一名)、高級教師50餘名、一級教師50餘名,有30餘名教師先後被評聘為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骨幹教師和市級青年骨幹教師。
2、北京文匯中學:該校現有專任教師94人,中高級教師70人,占教師總數的74.5%;參加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的教師有18名,區骨幹教師有11名,佔在職任課教師45名的1/4。
三、文化特色不同
1、北京匯文中學: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中庸》原句「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題釋之,並以此書贈予學校
2、北京文匯中學:本著「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基礎開展分類、分層教學,提倡多元化、分層次的作業及考試評價機制,為學生成長提供課程自助餐,促進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發展。
Ⅳ 校園投毒案發生的多不多
您好!多和少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從嚴格的意義上看校園投毒案,應該說已經夠多了。
近20年來,我國發生過多起校園投毒案,除了朱令鉈中毒案外,1997年和2007年,又發生了兩起校園投毒致鉈中毒案。其中,清華女生朱令,終身致殘,而此案至今未破。
清華女生「鉈」中毒案
朱令鉈中毒事件是指中國北京清華大學1992級化學系女生朱令在1994年11月底出現鉈中毒症狀,最後得助於互聯網才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利用互聯網進行國際遠程醫療的嘗試。由於本案歷時十多年一直未能偵破,此案引發媒體與網路的報道和外界的關注與討論。
朱令,清華大學物化2班學生,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專業。1994年冬和1995年春(約3月份)至少兩次攝入致死劑量重金屬鉈鹽;第二次中毒後昏迷多日,幾近植物人,1995年5月經對症治療後得救,但因為誤診時間過長、治療中的失誤,肌體受到嚴重損傷,並因輸血感染丙型肝炎,這個曾獲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的清華大學的才女、北京市游泳二級運動員,因離奇的鉈中毒事件,導致她全身癱瘓、100%傷殘、大腦遲鈍。
鉈鹽無色無味溶於水,只要微量就可使人中毒,這種毒直接傷害人的神經系統。
北京大學「鉈」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學發生全國第二起「鉈」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曉龍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陸晨光,系北京大學化學系1994級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曉龍與江林同班不同寢室;與陸晨光同寢室不同班。王曉龍曾交待,過去江林與他關系好,後來卻不理他了,所以投毒。為實驗投毒量,他把陸晨光當做實驗對象,也投了毒。
王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況後,醫院對兩名受害人及時用了解葯,方轉危為安。
中國礦業大學校園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學生常宇慶,因對幾名同學有意見,決定報復他們。他看到小說中主人公投鉈致人中毒的情節後,便決定模仿。常宇慶從網上搜索到銷售硝酸鉈的信息,假冒同學王某的名字多次與賣家聯系。
5月28日,賣家收到錢後,便把鉈製成230克硝酸鉈晶體,通過快遞公司給「王某」寄去,常宇慶借了王某的身份證取回硝酸鉈。
5月29日,常宇慶趁同學上課時,將兩勺硝酸鉈溶入礦泉水中,並使用注射器,分別向3名同學的茶杯中各注入2ml,致使他們中毒。發生鉈中毒後,3名中毒學生經過救治康復。
人際關系佔大學生心理咨詢「大頭」,專家指出——
「曬」和「爭」讓大學缺失溫情
1994年清華大學鉈中毒事件,如今復旦又現飲用水投毒事件。記者采訪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兩位教授表示,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的「大頭」,極端個案只是極少數,但過度競爭、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缺乏包容等卻導致學生之間矛盾不斷。
室友相處 每學期都有學生求助
「老師,你能不能幫我跟輔導員說說讓我換個寢室?」「我是外地來的,我總感覺到他們聯合起來孤立我。」……每個學期,都會有學生因為這些問題來向心理老師求助。李正雲教授和葉斌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導致大學生的寢室關系成為最微妙、最難以調和的關系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沖突。高校和中學不同,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也帶來各自的文化、生活習慣、行為、價值觀。一些學生互相之間缺乏包容別人生活習慣的大度,互相之間就容易產生矛盾。
第二是不分城鎮還是農村,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學生們都感覺到個人的獨立空間變小甚至沒有了。同時分工打掃衛生要麼不願意,要麼很勉強,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瑣事,卻很容易積累成矛盾。
第三,學業壓力。直研直博的名額競爭激烈,而成績的等第也會影響自己的未來,在關鍵時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計較,缺乏包容心。現在一些學生來咨詢時說起導致寢室關系惡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細小的問題,在很多年長的人看來這些問題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輕的學生卻會非常在意。
「曬」和「競爭」 讓大學少了溫情
為什麼常常是優秀學生發生意外?為什麼時不時有學生在競爭過程中發生惡性事件?這固然可能有學生的個人因素,往往不是單方面的錯誤。但是,綜觀現在大學校園甚至全社會,「競爭」和「曬」無處不在。
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教育孩子不能輸給別人,有好機會自己要搶;中小學里,一些小學生在同學面前說自己天天看電視,但回到家就猛啃輔導書。這種競爭的文化同樣出現在高校。同時,現在獨生子女缺乏從小學習互相謙讓的機會也是原因之一。學校、家長們也忙於教孩子學習知識,卻忽視了引導孩子學會吃虧、學會包容。「曬」文化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的趨勢,在學校里,往往是開朗活潑、樂於奔走、善於溝通和展示自我的學生最受歡迎,但是人群中還有大量安靜、內向性格的人。當前者在各種場合「暴曬」自己、享受自己快意的時候,即使無意傷害,卻也很容易無形中傷害到別人。
復旦投毒案,是目前影響最大的一起校園投毒案,指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黃洋遭他人投毒後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黃洋的室友,投毒葯品為劇毒化學品N-二甲基亞硝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
2015年6月26日消息:已進入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死刑復核階段的林森浩涉嫌投毒致人死亡案,也就是復旦投毒案,又現新進展。25日上午,林森浩重新委託的辯護律師謝通祥向最高法提交了7份申請。
2015年8月上旬,備受媒體關注的『復旦投毒案「再度引起熱議——被告人林森浩父親林父請求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並與最高法法官為此見面了數個小時的消息引爆了輿論。
2015年12月9日,最高法已核准林森浩死刑。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殺人罪被依法執行死刑。
謝謝閱讀!
Ⅵ 孫維現在在哪誰能介紹下清華投毒的那個孫維的現狀。
孫維嫁給一個美國人後,已出國,已經拿到綠卡。
「孫維聲明」曾在2005年12月30日和2006年1月13日在天涯社區發布兩份澄清聲明。孫釋顏父親確認是孫釋顏所發。
根據「孫維聲明」2005年12月30日發布在天涯社區的聲明,1997年4月2日,她被北京市公安局14處帶走訊問,警方稱她是「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對她的嫌疑,「他們承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我和朱令中毒有關。」
在2005年的聲明中,孫釋顏表示她並非能唯一接觸鉈的學生,清華對試劑管理也不嚴格,並且她與朱令沒有不和,沒有投毒動機。根據《新民周刊》2006年的報道,與朱令同宿舍的孫釋顏因為課題能接觸到鉈鹽,並且有醫生介紹,當時北京能接觸鉈鹽的僅200人左右。網友由此認為孫釋顏具備獲取鉈的途徑,同時因為和朱令同宿舍,也具備投毒的條件。
2013年4月18日中午,孫釋顏仍然用網名「孫維聲明」在天涯社區發布了這篇《這么多年,和很多人一樣,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她在帖子中說:「去去醉吟高卧,獨唱何須和。笑罵由人。」並且在一位網民質疑她的回復中評論說:「我恨,事情沒有發生在今天,埋沒了真相。我比任何人都想將真凶繩之以法。
事件情況:
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互聯網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
由於朱令沒有鉈的接觸史,警方認定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經過調查之後,幾度沉浮,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尚無明確結果。且由於警方對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異常行為,讓朱令案成為公眾事件,從而衍生出對於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種猜測。
朱令的同宿舍同學孫某,曾被警方作為嫌疑人在1997年帶走調查,警方稱她是「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後來孫被釋放。多年來,不少網友認為孫某有動機並了解鉈的屬性、有獲得鉈的途徑,因此有投毒的嫌疑,並一直呼籲警方重啟調查。
2013年4月16日,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於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涌現,昔日作案嫌疑人孫維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表示礙於證據滅失無法偵破,且過程中未受任何干擾,呼籲公眾理性看待此案。
Ⅶ 北京匯文中學的著名校友
啟功,中國書畫家、文物鑒賞家、鑒定家。
賈蘭坡,著名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古人類學家,1929屆校友。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
王大珩,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1932屆校友。
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4屆校友。
林同炎,美籍華裔,著名結構工程師,1927屆校友。
馮秉銓,中國現代電子學家、教育家,兩院院士。
林同驥,著名力學家。
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1948屆校友。
許寶騄,中國現代數學家,概率論、數理統計學科的開創者,1928屆校友。
曾景賢,公路及橋梁專家,公路科學研究工作的開拓者。 孫敬修,著名兒童教育家,令人尊敬的老人,1921屆校友。
吳光宇,國畫家。
鄭效洵,著名作家。
張白山,著名翻譯家。
肖復興,著名作家,1966屆校友。
郝愛民,著名相聲演員。
李菁 (相聲演員),北京曲藝、相聲演員,前德雲社社員之一。
李大同,前《中國青年報》冰點主編
楊曉芳,飾演小貂蟬演員(呂布與貂蟬) 王振干,中國著名將領,1933屆校友。
張學思,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第一參謀長,張學良之弟。
彭雪楓,中國著名將領。
張克俠,中國著名將領。
余潛,中國著名將領。 年維泗,中國足壇名宿,1952屆校友。
高洪波,中國足壇名宿。
李彤,中國田徑跨欄名將。
郭瑞龍,中國足球教練員。
路建人,中國足球守門員教練。
戚震,中國田徑名將。
楊毅,中國籃球體育節目著名主持人。 鄧力群,共產黨左派人物,1935屆校友。
陳昊蘇,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1959屆校友。
汪文濤,原國務院參事,1934屆校友。
李沛瑤,原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2屆校友。
萬國權,全國政協副主席,1939屆校友。
趙寧,埃森哲公司,1994屆校友。 唐耀昆,「三·一八慘案」烈士
謝戡,「三·一八慘案」烈士
陳仁炳,民主人士
朱令,1994年清華鉈投毒案受害者
Ⅷ 2020北京匯文中學和人朝比較哪所高中更值得去
2020北京匯文中學和人朝比較,
北京匯文中學更值得去。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Ⅸ 北京匯文中學怎麼樣 如果不好請舉例說明。
呵呵~我真不是自賣自誇,我們匯文中學用"棒"這個字已經形容不了它了!匯文中學有一個小花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對了對了,還有幾只大白鵝呢;匯文中學的操場特別的大,是標準的400米跑道,中間是一個足球場,在操場的兩邊還有4個籃球架,放學時,有好多同學都會在那裡跑步哦(匯文中學特別注重體育這方面);除此之外,放學後,還會有一部分同學去羊圈,那裡有小羊,有老羊,我們可以自己摘旁邊樹上的葉子喂給羊兒們;我們還有很多的社團,比如橋牌社、街舞社、天文社等等等等;匯文中學的教室也別大,而且特別高,有4米呢,但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沒空調,但我覺得還好,不是還有4個電風扇嗎,呵呵。我是今天新初一的學生,對匯文中學還不算特別的了解,所以就說了這點兒。不知道您是不是要考慮來匯文中學上學呢?那我可是十分的推薦哦。但要告訴您一個不幸的消息,聽說明年好像要學校加固,具體要中轉幾年,我也不太清楚。。。(但僅為小報消息,具體也沒說)
總之,我們這個崇文區唯一的一個市重點,絕對是名不虛傳的~O(∩_∩)O~
Ⅹ 北大和清華一共出了多少起鉈投毒案件
3起
校園投毒:
1994年年底,清華朱令鉈中毒案,兇手至今未抓獲。
1997年5月,北京大學「鉈」投毒案,北京大學1994級化學系兩名學生因同學投毒發生鉈中毒,幸運的是,因搶救及時,均徹底恢復。
2007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發生3名大學生鉈中毒事件。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常宇慶網購了250克硝酸鉈,用其中的2毫克投毒。3名同學喝水後出現鉈中毒反應並住院治療。
社會:
2001年4月的一天,甘肅定西市劉文兵趁看病之機,將裝有鉈化合物的傷風膠囊賣給馬坪村二社的馬冬英。三四天後,馬冬英中毒,出現手腳麻木、頭發脫落的症狀,被家人送往臨洮縣醫院救治。
2002年5月,山東章丘地區某美容店老闆先後投毒,致2人鉈中毒,1人死亡。
2004年上半年,成都市張家巷的曾義貴、童貴蘭夫婦一家四口鉈中毒。
2006年,成都 一頓飯後教師夫婦雙雙神秘鉈中毒。
2006年3月2日,遵義縣某中學兩名教師急性鉈中毒,後經警方調查為兩夫婦的同事陶某投毒。
2006年12月,急找解葯「普魯士蘭」 杭州一護士小周遭遇「鉈」毒。
2007年01月,成都兩老總鉈中毒。
2007年4月初,商場唐先生在北京朝陽醫院,醫治鉈中毒。
2007年10月25日,汕頭一億萬富翁確診為鉈中毒,11月2日救治無效死亡。
2008年6月20日,嘉峪關市酒鋼(集團)公司德力源職工劉靜及她的親屬中,相繼出現了頭發脫落、頭暈乏力、神志恍惚、行走不便等症狀。通過警方調查,系劉靜前男友崔保柱為報復她在大醬中投入鉈粉。該事件導致9人中毒,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年僅9歲。
2009年5月,山東平常農家發生罕見鉈中毒,兩人死亡五人搶救中。
2010年10月河南一家人吃完飯全家鉈中毒,1人不幸死亡。
2010年,四川姐妹鉈中毒,妹妹已經死亡。
2011年2月,美國 旅美北大女化學家涉嫌投鉈毒殺清華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