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是多少
經北京市政府批准,今年將繼續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關待遇標准。該標准專從今年7月1日起執行。
據悉,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285元提高到290元;職工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小時不低於2.6元、每月不低於435元,提高到每小時不低於2.78元、每月不低於465元;失業保險金標准,由每月305元至392元提高到326元至419元,平均每月增加23.9元;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標准,由每月305元提高到326元;企業工傷職工定期撫恤金、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平均每人每月增加55元的水平進行調整。
❷ 北京市兩個人生活費一般情況下多少(詳情看帖子)
最少2000吧
❸ 北京市的中學生國家給補貼伙食費嗎給的話補多少
你在開玩笑吧= =
北京的中學生一個個家裡富得流油,國家怎麼可能給補貼,又不是貧困工作單位什麼的
應該是中學生交伙食費
❹ 北京大學生生活費普遍多少
一則消息讓我震驚許久:從教育部獲悉,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超過550萬人,到今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實現就業的人數是351萬人,仍有大約144萬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 即使,許多大學生違反教育部規定,從秋季入學就已開始找工作; 即使,到民營三資企業工作的畢業生有143萬人,已佔就業畢業生的40.7%; 即使,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有1.3萬人左右,占已就業畢業生的0.4%左右。 但,仍然有144萬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苦苦找尋著自己的歸宿。 十年寒窗,其實哪裡是十年寒窗,從幼兒園,到大學本科,屈指算來怎麼也有近20年的寒窗。且不說自己近20年的閉門苦讀,回頭看看含辛茹苦的父母為自己求學所付出的心血和金錢,看看望子成龍期盼的目光。如果把父母比喻成農民的話,畢業,也就是到了父母收獲的季節。 然而,問題是,畢業了,畢業生該到哪裡找工作。 前一段時期看到過一張學生參加招聘會的鏡頭,那個場面,真是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偉為壯觀。學生們為了求得一職,是辛苦趕場應聘。 不僅有些疑惑,為什麼學生就業如此艱難。 求職路如同攀登華山 仔細分析,筆者認為,學生就業難的產生,無怪乎以下幾種原因: 1.就業追求太高,以至於高不成低不就。前不久民盟北京市委對本市20所本科院校的1200名2007屆本科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同樣顯示:62.4%的外地生源大學生選擇畢業後留京就業。而北京的統計數字則顯示:2001年,北京市大學畢業生有6.6萬餘人,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需求量為4.2萬人,供需比為1.6比1,然而到了2006年,提供給全市近18萬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約6萬個,供需比為3比1,就業壓力呈增長趨勢。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外地畢業的大學生到北京工作。 2.求學代價太高,低薪無法收回求學投入。讓學子處於兩難境地。有孩子說:不是我不去底薪企業工作,一個月幾百元錢,上學時父母在自己身上的投入什麼時候才能收回?什麼時候能夠報答父母恩情,才能夠讓他們能夠享受幸福生活?自己如何面對和養活即將到來的家庭和愛人? 許多大學畢業生表示,大學教育的投入成本較大,每年需要上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如果畢業後掙的工資還不如沒讀過大學的人高,自然會感到心裡不平衡,而來自家庭、親戚和周邊同學朋友的壓力也讓他們不能選擇低薪就業。 3.公務員熱引發求職心態偏移。如今,公務員待遇的芋頭後,地位的優越,讓公務員一職難求,全國掀起一片公務員報考熱,出現了1766人爭搶農業部1職位、白領放起20萬元年薪報考公務員等等奇聞。公務員熱更加據了學生的攀比心理。 4.缺少技能,書本無用。許多孩子走出校門後忽然發現,原來許多用功單位用人側重有經驗和實際能力。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的浙江,「技工荒」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大學畢業生卻仍在「畢業等於失業」的難題中困惑。 為何一邊是大學生們感慨「找份滿意的工作太難了」,一邊是用人單位表示「寧願要一個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工,也不願要一個博士」呢?教育與人才市場需求的脫軌現象,實在發人深思。 同時,大學生也要放棄和技術工人相比較,大學生具有的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從長遠來看,往後的發展會比他們更快些的思想,畢竟,任何一個老闆,面臨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如果期望老闆讓你拿著高薪逐步成長,顯然時不現實的。 面對困惑,出路在哪裡? 我認為,首先要轉變就業觀念。職業專家指出,畢業生擇業時首要考慮職業發展空間、工作環境等要素,要以職業為導向,有些適合自己的、成長性良好的單位並不一定都在北京等大城市。在大城市人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應屆畢業生可選擇到中小城市、內地城市工作,以減輕就業壓力。 其次,期盼薪酬太高一直被看作是衡量大學生就業是否理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要理性看待薪酬。 其三,不要都擠公務員這一條道路,許多大學生今後的工作理想都是相對穩定的事業單位,或者是公務員這個觀念一定要轉變。大學生就業狀況面面觀走向基層就業前景廣闊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參加招聘會,總喜歡將眼光投向機關事業單位及大中型企業,但在目前就業市場雙向選擇的機制下,這類用人單位的就業容量非常有限,相比之下,雖然鄉鎮機構、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為大學生們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夠穩定、待遇不夠豐厚,但卻
❺ 北京市最低生活費標准,是多少
每小時不低於12.18元、每月不低於2120元。
<關於調整北京市2018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一、我市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小時不低於11.49元、每月不低於2000元,調整到每小時不低於12.18元、每月不低於2120元。
下列項目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一)勞動者在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二)勞動者應得的加班、加點工資;
(三)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四)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不計入最低工資標準的其它收入。
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22元/小時提高到24元/小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52.6元/小時提高到56元/小時。以上標准包括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本人應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三、實行計件工資形式的企業,要通過平等協商合理確定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保證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應得工資不低於我市最低工資標准。
四、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企業,原則上應高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勞動的工資;因生產經營困難確需以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全體勞動者或部分崗位勞動者工資的,應當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或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
五、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上述各項標准適用於本市各類企、事業等用人單位。
(5)北京市中學生伙食費標准擴展閱讀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不包括加班費、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和法定福利待遇。
❻ 50年代北京市人均生活費最低標準是
現在北京市人均生活費最低標準是嗎?我覺得50年代那時候應該人均生活費是最低標准吧。
❼ 北京市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是否有收費標准
生活飲用來水衛生標准可包括兩大自部分:法定的量的限值,指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中各種有害因素不影響人群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法定的量的限值;法定的行為規范,指為保證生活飲用水各項指標達到法定量的限值,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法定行為規范。
水質標准1.為防止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要求生活飲用水不含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要求水中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及潛在的遠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3.水的感官性狀是人們對飲用水的直觀感覺,是評價水質的重要依據。生活飲用水必須確保感官良好,為人民所樂於飲用。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共35項。其中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15項,主要為了保證飲用水的感官性狀良好;毒理學指標15項、放射指標2項,是為了保證水質對人不產生毒性和潛在危害;細菌學指標3項是為了保證飲用水在流行病學上安全而制定的。
❽ 北京市生活熱水收費有無統一管理標准
圖表貼不過來,給你個地址你版去看權下, http://www.china5e.com/laws/index2.htm?id=200704100003
❾ 北京公積金基本生活費標准將如何調整
2018年8月28日報道,從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從9月起,新受理的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將執行最低工資標准每月不低於2120元、基本生活費標准每月不低於1484元的標准。
根據通知,職工工資扣除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後低於2120元的,職工月繳存額可以降低,以達到2120元為限,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不變。也就是說,一名普通的企業職工在扣完公積金後,如果拿到手的工資低於2120元,其個人的公積金繳存額可以降低,但單位應繳部分則不能減少。
此外,下崗、內退等類似情況的職工,工資扣除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後低於1484元的,職工月繳存額可以降低,以達到1484元為限,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不變。
根據北京市此前的公積金貸款規定,需根據借款申請人的月收入確定貸款額度。借款申請人每月償還貸款後,保留的人均生活費不得低於北京市的基本生活費標准。基本生活費提高了,對於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貸款的額度就會略有減少,但這一影響整體有限。
❿ 北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多少
自2013年1月1號起,北京市將再次上調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其中城市低保標准增至家庭人均580元/月,農村低保最低標准增至家庭人均46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