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的學校領導
學校智能機器人隊成立於2003年9月1日。
經過這幾年發展,智能機器人活動已經形成了較好的模式:在初一年級開設了每周一次的活動課;高一年級每有周一次選修課;每周有固定的時間安排2次小組訓練;不定期舉辦機器人講座;進行機器人製作基礎訓練。
基礎訓練的內容包括:1.開展普及型基本訓練實踐活動;
2.開展項目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研究與團結協作能力。
取得的重要成績:
國際比賽:
2007年12月獲得IROC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銀牌
2005年12月獲得IROC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銅牌 學校無線電測向隊成立於2005年3月31日。
無線電測向是一項科技體育運動,具有體育性、科技性、趣味性,除要進行身體訓練外,還需要學習無線電知識和電子製作技能。大致過程是:在叢林或近郊、公園等自然環境中,事先隱藏好幾部信號源,定時發出規定的電報信號,參加者手持無線電測向機,測出隱蔽電台的所在方向,採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離,迅速、准確地逐個找出這些信號源。以在規定時間內,找滿指定台數、實用時間少者為優勝,又稱無線電「獵狐」。活動體現了理論與實踐、體能與智力的結合,能開闊視野、強健體魄、磨練意志,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
同時,還在高中年級開設了選修課,在初中年級開設了活動課,是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項目。
獲得的主要成績:
1.團體成績:
2005年7月獲得北京市青少年無線電測向比賽高中組團體冠軍
2005年11月獲得海淀區高中組團體冠軍,初中組亞軍 學校生物創新活動小組,組建於2004年9月,至今已有4年時間。活動小組研究的內容涉及有:小蒼蘭的栽培、蝶蛹工藝品的製作、生物刺綉、平菇栽培、葉脈標本的製作、飼養螳螂、斑網蛺蝶的飼養及生活史觀察、柑桔鳳蝶的飼養、蝴蝶標本的製作、昆蟲生態攝影、飼養白薯天蛾、對校園內寄生天幕毛姬蜂的觀察、山中尋蟲、養蚊子、養草蛉、對校園內蚜蟲的觀察、對臭椿勾眶象甲羽化孔的觀察、走進冬天的山野等。同時,參加了北京市的美境行動:對黃腹壁泥蜂行為的觀察、建設校園生態小池塘、用蒲公英美化校草坪等。
取得了的成績:
2006年《對黃腹壁泥蜂行為的觀察》、《建設校園生態小池塘》獲北京第七屆美境行動優秀方案設計獎;
2007年《用蒲公英美化校草坪》獲北京第八屆美境行優秀創新方案設計獎;
2007年科技小論文《飼養白薯天蛾》《對校園內寄生天幕毛姬蜂的觀察》獲海淀區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同時,完成了校本教材《平菇栽培》的編寫。
2007年6月全國優秀期刊《少年科學畫報》,對學校生物「情趣大自然」活動進行了專題刊載。 學校單片機編程小組成立於2005年9月。單片機編程項目是以一個微型計算機晶元DP801為核心,由於輸入設備(各種感測器,聲、光、溫度、重力、杠桿、開關)和輸出(控制、電機、聲音、光)設備可以隨意改變,程序可按邏輯編制,因而單片機給予學生創造發明的空間較大,學生可以自行設計、製作,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變為現實。
取得的成績:
在2005年度海淀區中小學生單片機比賽中,單片機編程有7人獲得一等獎、5人獲得二等獎、3人獲得三等獎,在機器人扎氣球中3人獲得一等獎;
在2005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單片機比賽中,單片機編程有3人獲得一等獎,扎氣球比賽中2人獲得一等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取得了海淀區及北京市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2006年度海淀區中小學生單片機比賽中,有5人獲得編程類一等獎、4人獲得二等獎、10人獲得三等獎;在機器人接力賽中有4人獲得一等獎;
在2006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單片機比賽中,有1人獲得編程類一等獎,2人獲得了二等獎,並再次取得了海淀區、北京市的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校天文觀測小組成立於1999年。學校建立了天文觀測台,配備了meade178mm折射式望遠鏡,尼康D50相機及計算機等。同時,在海淀區教委、科委的支持下,添置了6台移動式天文觀測鏡,滿足了活動的需求。天文小組堅持每周活動2個小時,觀測110個梅西葉天體、不斷變化位置的木星的四顆衛星、金星的盈缺變化、月球上的月陸,月海及環形山、流星、彗星、火星、土星等天體現象。當特殊天象出現前,及時組織學生適時觀測。與北京天文館聯合開展了「天文知識系列講座」,請專家指導學生進行天文觀測,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北京天文館、興隆天文觀象台等。
取得的主要成績:
2005年在第25屆北京市科技創新大賽中,《星空觀測——金星凌日全程跟蹤》榮獲北京市「優秀科技實踐活動項目獎」。
在2006年海淀區天文知識競賽中,獲一等獎6人、二等獎8人、三等獎18人。
在2006北京市中小學生天文觀測競賽中,榮獲天文觀測設備操作初中組一等獎。
在2007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天文觀測競賽中,有多名學生獲獎。
㈡ 誰認識北京一零一中學的周松老師,認識的發下照片
這是我原來的語文老師啊!她原來是農大附中的,年輕的時候很漂亮
㈢ 濟陽競業園中學副校長周主任叫什麼名孑
都知道他是周主任,還問什麼名字干什麼?就叫周主任就行
㈣ 中關村中學校長叫什麼
正校長:邢筱萍 教育副校長:周衛萍 德育副校長:郭萍
㈤ 東直門中學副校長名單
一、組長趙景芝(校長)——負責創建全面工作1.每年進行一次講座二、副組長陳宇(書記)——負責創建的具體工作1.負責學習型學校創建方案的起草2.負責黨員理論學習、教職工的師德學習3.負責教職工的政治學習並負責對教職工的政治學習進行和考核4.負責推廣學習典型和經驗交流史超英(副校長)1.負責教職工的崗位培訓2.負責繼續教育工作,教職工的學歷學習和專項培訓3.負責網路建設和網路教育4.負責教職工的業務學習檔案和業務學習考核工作5.負責閱覽室和電教室資料的收集,為教職工的學習創建條件孫榮臣(副校長)1.負責創建工作的物質保障史紅偉(工會主席)1.負責動員工會會員積極參加創建工作2.負責組織工會的學習活動和經驗交流
㈥ 初中副校長每周上多少節課才達要求
這個沒有要求吧,每個學校可以自己規定。
有的學校,副校長是不上課的,但要求要聽夠多少節課
㈦ 北京市第十中學的學校領導
葛保紅: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杜衛東:行政副校長
周端焱:教學副校長歐慶勝:初中版部校長、工會主席
楊權 靜:團委書記
李 媛:教務處主任
邢版飛:總務處主任
呂 博:辦公室主任
李宏衛:初中部教育教學副校長
張義順:新疆班行政副校長
梁曉華:新疆班教育教學副校長
龔秀山:辦公室副主任
李樹文:政教處副主任
張 璇:教務處副主任
時 軍:政教處主任
宋振中:高中部政教處副校長
陳 靜:初中部教務處副主任
鍾 毅:初中部政教處副主任
㈧ 周濟被免去教育部部長職位 現任教育部長是誰(多圖)
當天下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免去周濟的教育部部長職務,任命袁貴仁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現年59歲,他的職業生涯從未離開過教育領域。從19歲起,他就在家鄉安徽省固鎮縣擔任中學教師。1978年,袁貴仁考取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六年後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他留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此後歷任該校社科處處長、副教務長、副校長、黨委書記、校長。2001年,袁貴仁被任命為教育部副部長。自稱「一輩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的周濟,是中國「文革」前的最後一批大學生,畢業於清華大學,1980年赴美留學,獲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84年學成回國後,周濟進入華中理工大學任教,13年後出任該校校長,隨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他先後擔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廳廳長、武漢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市長等職。2002年,周濟被任命為教育部副部長,翌年接替陳至立出任教育部部長。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教育在不少方面取得突破,免費義務教育的目標得以實現,高等教育也完成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歷史性跨越。不過,教育領域仍有許多累積多年的頑症亟待「醫治」,擺在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面前的任務並不輕松。當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正在制訂,袁貴仁上任後,中國教育改革的走向將備受關注。袁貴仁升任部長後,中國教育部目前共有五位副部長,分別是陳希、魯昕、陳小婭、李衛紅、郝平。
㈨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的學校領導
學校領導隊伍是一個年齡結構合理、學科分布適宜,管理經驗豐富,個體品格高版尚、團隊精神權強、能獨當一面的智慧型管理團隊。面對一校三址辦學,構建:一個中心,多個次中心,條塊結合,重心下移,扁平結構。從而減少層次,作強兩頭,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領導班子硬:學校有一個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學科搭配適宜,團結協作,銳意進取,肯於奉獻,善於管理的領導班子。周光安校長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水平和業績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曾榮獲北京市中學惠普優秀教學管理獎,2001年被朝陽區委和區政府授予優秀校長稱號。
歷任校長/書記:
董紀南,女,1957-1961年任校長,1962-1971年任書記
黨彥勤,女,1967-1988年任書記、校長
田豫桐,男,1979-1988年任校長
牛映瑞,男,1988.9-1991.4任校長
黃潔實,男,1998-2001.7任書記
周光安,男,1991.5-2004.7任校長
李軍,男,2004.7-2015年任校長
夏志清,男,2015年至今任校長
㈩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學校領導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
風華園里花似錦,時代育新人。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
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
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
旌旗展,號角震,盪風雲。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寫作背景
《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原是該校教師為一個班創作的校園歌曲。首演於該校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舉辦的「弘揚《講話》精神,展示校園風采」主題演唱會,受到師生喜愛,引起領導重視。後在學軍基地試唱,又得到學軍師生的肯定,基地教官的贊賞,經教代會討論通過暫代校歌使用。歌曲採用一段式。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風華園里花似錦,時代育新人。」 為第一層是總起,強調的是老校迎春,從新世紀、新時代,哺育新人的角度,啟迪師生確立與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此為第二層,顧往。張之洞廢科舉興辦學堂,原想挽救大清,可新學卻培育了不少滿清王朝的掘墓人。遙想當年畿輔學子,定然處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之中。而燕冀師生參加的我黨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確已載入史冊。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使老校獲得新生的同時,也賦予了莘莘學子肩負起強國的歷史重任。 南筠文學社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南筠文學社,下簡稱南筠文學社,由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團發展而來,2007年正式創立,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南筠文學社是在北京十四中校方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管理,有較完整組織與一定影響力的學生社團。南筠文學社旨在於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文學審美素養,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與促進文化交流。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創始於2007年,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
南筠文學社曾成功在校內發行過數期報刊《南筠文刊》並於2011-2012開始發行校刊雜志《一頁青春》,並聯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未央漢服社,一起在校內外舉辦「中秋節」與「七夕節」等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同時保持與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北京第十四中學網球社等校內外各社團組織合作與聯系。
十四模聯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簡稱十四模聯。北京市高中生模擬聯合國協會創始理事校之一。十四模聯作為十四中創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社團,十四模聯在學生團體中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承辦了包括植樹節、校園安全日等多項活動。在UMUNC、BJMUN、IMUNC、SSMUN、OMUNC、HWMUN中,都可以看到14MUNERS的身影,並於2011年11月成功舉辦了十四中十五中聯合校內會(ACMUN),並取得了成功。2012在北京大學舉辦的PKUNMUN也將首次迎來十四模聯人。
十四中科學院
十四中科學院於2012年11月2日由2012級學生共同發起成立,社團全稱為「十四中科學院」,舊稱「14中科學研習院」,簡稱「中科院」,英文全稱」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NO.14 Middle School(14-AS)」。
社團發展大事記:2012年11月2日 成立
2013年8月 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項目組成立
2013年11月4日 向根與芽組織申請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科學根與芽小組」
2014年3月1日 聯合十五中逐夢科技社、北京十三中科技社、師大二附科學俱樂部、北京四 中科技俱樂部,發起成立了北京高中科學社團聯盟。
日常活動:物理、化學、生物趣味實驗,項目研究,有關比賽,學科競賽培訓,聯盟活動,校科技節策劃等。
歷屆社長:2012~2013年 社長:劉通宇 副社長:劉子越、鮑雲毅
2013~2014年 社長:劉通宇 副社長:王宇琪、潘牧寧、鮑雲毅 2006年是北京十四中建校100周年,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十四中的光榮傳統,開創十四中未來發展的新局面,學校將舉行一系列慶典活動。2006年9月16日、17日,學校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校慶文藝演出,正式拉開了十四中百年校慶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