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十四中學是北京重點高中嗎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是宣武區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Beijing No.14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學。
北京十四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為首批獲得宣武區重點學校稱號的學校,是北京市高中示範學校,是課程改革樣本學校,是北京市批准國際學生留學的開放學校。
截至2019年,第十四中學現有博士後1人,博士1人,碩士16人,60餘人獲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特級教師4人,北京市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60餘人。優秀的師資條件,為學校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校長是誰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03年(農歷癸卯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隨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大批在學習西方技術基礎上設置課程的新學堂。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前身畿輔學堂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
1906年,在張之洞的畿輔先哲祠內,誕生了「畿輔學堂」,此為學校的前身。
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畿輔中學校,由於大多滿清官員因辛亥革命返回原籍,學校也從原來的公立變為私立。
辛亥革命後,由清代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號召數名河北籍知名人士,對原畿輔中學進行了改建。 畿輔中學也由原來的公立徹底變為私立1928年更名為燕冀中學。
1935年燕冀中學遷入畿輔先哲祠,也許是秉承了伯夷、叔齊等燕冀先哲的靈氣,學校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成為當時愛國圖強,為世人稱道的北京著名中學。
1951年11月市時任教育局長孫國梁、侯俊岩來到燕冀中學宣布市政府接管決定,將燕冀女校、育華中學男生部、嵩雲中學並入燕冀中學命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貳』 北京市第十四中
所謂的西址就是原來的131中學,在北京市宣武區老牆根65號
就是為了擴大學校的總面積 用來申報市中點 還有就是合作辦學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始建於1906年,1978年成為宣武區首批區級重點中學,1998年改制為高中校,2004年、2005年為擴大十四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與131中學、204中學合並兩址辦學。目前學校共有33個高中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164名教師;16個初中教學班近400名學生,110名教師。學校總佔地面積3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設有4700平米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
『叄』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好嗎
不錯 那裡的師資很好 新址的教學環境也很棒 我剛剛從那裡畢業 比較了解
『肆』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分校怎麼樣
簡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分校成立於1998年7月,是北京市首批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之一,北京市重點對外開放單位。 學校現有29個教學班,共1300多名學生。 學校擁有先進完備的電化教學設施,每個教室都具有多媒體功能。此外,還有理化生、美術、音樂、形體、舞蹈、陶藝等專業教室、動物標本苑等。 學校以向市、區重點校輸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同時具有一定個性特長的優秀畢業生為己任。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伍』 北京十四中的初中部好嗎師資力量怎麼樣是市重點學校么
1、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學,是宣武專區重點中學屬、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2、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博士後1人,博士1人,碩士16人,60餘人獲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北京市特級教師4人,北京市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60餘人,高中164名教師,初中110名教師。
3、北京十四中是宣武區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5)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校長是誰擴展閱讀
辦學規模
截至2015年3月,學校共有33個高中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16個初中教學班近400名學生;總佔地面積3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設有4700平米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高中部佔地面積近六十畝,有標準的400米跑道和足球場地,有地下籃球館、藝術樓和學生公寓 。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4月,學校不僅建有供初、高中生使用的標准教室40餘間,每間教室都配備了電子白板,還配有實驗室10間、普通實驗室45間、功能教室20餘間,其中包括系列化學實驗室、系列生物實驗室、系列物理實驗室、地理教室等。這些專用教室與標准教室比例達到2.5∶1。
『陸』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老牆根街65號,100053(原十四中分校)
『柒』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名人哪些
我就知道楊冪是那裡畢業的- -
『捌』 北京14中校史
回帖 更多北京四十一中吧
設置精華貼取消完成
北京41中的悠久校史
203.100.201.*
2007-11-12
操作
一所平民中學的前世今生 來源:中國教師報 作者:本報記者 康麗 添加時間:2007-11-5 19:15:00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有什麼東西是歷經千年依然存在的?西方有人說,一是教堂,一是學校。的確,作為幾經歷史嬗變但安然屹立的學校,折射了其所在的時代、人群的某些特質。研究學校的歷史,會發現一些歷史之外別開生面的東西。繼孔德學校、育英中學之後,今天,我們又走進了北京平民中學。由繁華的西四大街拐進北二條胡同,彷彿進入了真正的老北京地界。窄窄的胡同,逼仄的街道,安閑的老人,即使是旅館,都是古色古香的雕梁畫棟、斗拱飛檐,無論是住家還是店面,都一個小小的門臉,但真要推門進去,卻可能是豁然開朗的另一番天地。所謂「曲徑通幽」、「以小見大」就是如此了。而曾經的北京平民中學,現在的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學就坐落於此。從西四北頭條到八條,每條胡同都是隨著元大都的興建而誕生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體現了北京舊城最早的城市格局,被譽為「舊城歷史精華地段的核心保護區」。比起他們的悠久,四十一中86年的校史似乎顯得有些年輕,但放置於整個現代教育史,它的變遷和延續依然傳遞著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思想。■平民中學的創辦立場說起平民中學的創辦者,想必教育界的人都不會陌生這個名字——陳垣,這位做了將近20年的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著名學者,一生從教70年,先後當過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老師,還曾經擔任過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教授,從基教到高教,可謂是無一不精。從某種意義來說,平民中學就是其教育思想的體現。「為有志於學而無力於學的平民青年設置學校」,自1921年甫一創立,「平民中學」的立場便一目瞭然。1920年,中國的華北地區大旱,農民大量逃進北京,流落街頭,很多人無家可歸,缺衣少食。看到這種慘狀,陳垣遂與友人前高師校長陳筱庄創辦平民中學,除招收小學畢業生外,大部分都是災區青年。不僅如此,學校還免學雜費,清寒學生有補助。可以說,平民中學的創辦年代是中國平民教育發展迅猛的時期。在當時,除了陳垣,很多教育者都在倡導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成就甚至已經遠遠超過義務教育。除了陳垣,吳敬恆到處奔波提倡「通俗教育運動」;雷沛鴻積極宣傳「教育為公」;黃炎培鼓吹「勞工神聖」,廣辦「職業教育」;晏陽初到定縣472個村莊實驗「除文盲、做新民」;陶行知更是平民教育的大力實踐者和推廣者,創辦了半日制平民學校、平民女子學校、平民讀書處、平民問字處等。在現在的資料中,一般都認為陳垣是平民中學首任校長,但經筆者查證,首任校長應為陳筱庄。陳垣當時任輔仁大學校長,盡管身兼數職,但他還在中學講課,講授國文和中國文學史等課程。不僅如此,據後來人回憶,當時由於陳垣本身的地位和名氣,還邀請到魯迅、胡適、徐志摩等文學名家到學校講課。■首屈一指的私立中學最初,平民中學只有一個班,學生不足40名。1925年,當時倫敦教會萃文中學停辦,地址被平民中學租用,成為學校的一號院,學校發展為3個班140名學生。此後又不斷壯大,租用了停辦的萃真中學校址,即學校2號院,奠定了學校「西式樓房兩棟東西對峙」的基本格局。抗戰的發生給平民中學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據1948年平民中學的校刊記載道,當時「師生星散,留平舊雨,不過四五人」。不僅如此,學校還欠下了9000餘元的巨額債務。但是「為了繼續教育報國的天職」,平民中學還是硬撐下去,「敦聘第一流教師,充實設備以爭取學生」。到1942年,平民中學「學生總數為1040人」,「待遇之高,號召力之強,在本市普通私立中學里,可謂首屈一指」。就是在1945年,著名作家王蒙來到平民中學初中就讀,難得的是,學校唯一保留下來的1948年校刊,保存了王蒙的初中畢業照,上面還有他和同學秦學儒的畢業贈言。大概秦學儒有教師之願,王蒙寫了這樣一段話:「勞動的雙手會寫出同情的血淚,誠實的良心之志作神聖的教師。」不僅如此,校刊中還選了王蒙的文章《春天的心》,雖未經考證,但應該是當時王蒙的處女作了。
『玖』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學校領導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
風華園里花似錦,時代育新人。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
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
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
旌旗展,號角震,盪風雲。
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寫作背景
《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原是該校教師為一個班創作的校園歌曲。首演於該校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舉辦的「弘揚《講話》精神,展示校園風采」主題演唱會,受到師生喜愛,引起領導重視。後在學軍基地試唱,又得到學軍師生的肯定,基地教官的贊賞,經教代會討論通過暫代校歌使用。歌曲採用一段式。
「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風華園里花似錦,時代育新人。」 為第一層是總起,強調的是老校迎春,從新世紀、新時代,哺育新人的角度,啟迪師生確立與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此為第二層,顧往。張之洞廢科舉興辦學堂,原想挽救大清,可新學卻培育了不少滿清王朝的掘墓人。遙想當年畿輔學子,定然處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之中。而燕冀師生參加的我黨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確已載入史冊。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使老校獲得新生的同時,也賦予了莘莘學子肩負起強國的歷史重任。 南筠文學社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南筠文學社,下簡稱南筠文學社,由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團發展而來,2007年正式創立,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南筠文學社是在北京十四中校方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管理,有較完整組織與一定影響力的學生社團。南筠文學社旨在於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文學審美素養,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與促進文化交流。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文學社創始於2007年,2009年正式更名為南筠文學社。
南筠文學社曾成功在校內發行過數期報刊《南筠文刊》並於2011-2012開始發行校刊雜志《一頁青春》,並聯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未央漢服社,一起在校內外舉辦「中秋節」與「七夕節」等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同時保持與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北京第十四中學網球社等校內外各社團組織合作與聯系。
十四模聯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簡稱十四模聯。北京市高中生模擬聯合國協會創始理事校之一。十四模聯作為十四中創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社團,十四模聯在學生團體中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承辦了包括植樹節、校園安全日等多項活動。在UMUNC、BJMUN、IMUNC、SSMUN、OMUNC、HWMUN中,都可以看到14MUNERS的身影,並於2011年11月成功舉辦了十四中十五中聯合校內會(ACMUN),並取得了成功。2012在北京大學舉辦的PKUNMUN也將首次迎來十四模聯人。
十四中科學院
十四中科學院於2012年11月2日由2012級學生共同發起成立,社團全稱為「十四中科學院」,舊稱「14中科學研習院」,簡稱「中科院」,英文全稱」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NO.14 Middle School(14-AS)」。
社團發展大事記:2012年11月2日 成立
2013年8月 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項目組成立
2013年11月4日 向根與芽組織申請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科學根與芽小組」
2014年3月1日 聯合十五中逐夢科技社、北京十三中科技社、師大二附科學俱樂部、北京四 中科技俱樂部,發起成立了北京高中科學社團聯盟。
日常活動:物理、化學、生物趣味實驗,項目研究,有關比賽,學科競賽培訓,聯盟活動,校科技節策劃等。
歷屆社長:2012~2013年 社長:劉通宇 副社長:劉子越、鮑雲毅
2013~2014年 社長:劉通宇 副社長:王宇琪、潘牧寧、鮑雲毅 2006年是北京十四中建校100周年,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十四中的光榮傳統,開創十四中未來發展的新局面,學校將舉行一系列慶典活動。2006年9月16日、17日,學校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校慶文藝演出,正式拉開了十四中百年校慶的序幕。
『拾』 北京市第十四中伙食怎樣好嗎
吶。。。
表示初中在分校上,高中在本校上的。。
分校的話,畢業很多年了,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記得原來的時候伙食真的很不好,難吃不難吃神馬的都是個人口味,極品的是竟然沒有幾個人覺得好吃。。。其實口味神馬的也算了,只要有營養就好- -。。。尼瑪營養也不行啊。。菜菜是蔫的。。肉肉是帶著毛和皮的啊。。。還有各種蟲子各種頭發各種創可貼各種神物。。。(其實我覺得這還是主要在於送餐公司。。這么多年了應該也換了不少了吧。。)然後就是,很多時候飯菜都是冷的,吃涼的或者不吃午飯其實都對身體很不好,所以我知道的同學和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胃病= =。。。原來記得很流行的就是飯實在惡心的時候就去喝免費的湯,那玩意是熱的- -。。。一個樓道一桶。。所以乃行動要快。。
原來分校和本校的初中部都是由送餐公司承辦的,據本校的反映來說就好很多,本校初中部可以自己選擇訂十元的還是八元的,十元的就還不錯,雖然也不好吃,至少保證干凈以及是熱的。
然後十四中高中的話,現在是食堂了。。真的很不錯。(至少就我的只要有營養、干凈以及熱的標准來說很好,是否好吃是個人口味- -。。。)給的也很多。。而且也很便宜啊~~表示我高三在美國上的,後來回來的時候專門交現金在學校的食堂吃飯來的^_^(一般學生是有卡的。。刷卡去吃飯。。)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