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西高考作文2019
全國一卷
適用省份:江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內
閱讀下面的材料,容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
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
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
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Ⅱ 高中作文,為中華之真正崛起而努力,八百字
掀開摞摞發黃的歷史,我們中華民族受盡了磨難。自1840年以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帝國主義者簽定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使我們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人們喜出望外,認為好日子要到來了,可蔣介石這個自私自利的傢伙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為了保家衛國,幾十萬將士浴血奮戰。八路軍三萬將士血戰太行山,國民黨的幾十萬部隊更是血染神州大地。終於,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舉國歡騰,人們歡呼雀躍。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應該為祖國的崛起貢獻出一份力。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刻苦學習、努力奮斗。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肩負重任。任重道遠,義不容辭,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今天的我們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灌溉成功之花。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多少失敗, 都不能灰心喪氣,因為「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都應該學會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這句名言激發了我的鬥志,只要有鬥志,就不怕「堂堂中國空無人」。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就不會摔倒在起跑線上。
我們光明的前途就是燦爛的未來,勇敢地向前沖吧,做一名機智勇敢、鐵骨錚錚、堂堂正正的中華少年!
Ⅲ 高中愛國作文800字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Ⅳ 慶國慶 高中作文 800字左右
在這個藍色的、富有生命的星球中,在世界這片廣闊的地域里,有一隻雄雞它巍然屹立在亞洲的海陸之中,它——就是中國!
中國,多麼俊秀的名字啊!真是這片神奇的神州大地上,生活著十三億個生生不息的中國人,他們勤奮,他們頑強,更可貴的是他們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也正是在這神奇的大地上,巍巍長城才會連綿不斷,猶如一條盤虯卧龍,滾滾長江黃河才會川流不息,哺育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我們祖國日益富強!
上天給中國的其實是公平的。上天給了中國抗日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開國大典,改革開放從此中國又譜寫了新的一頁。上天給了中國冰雪災害,卻讓我們看到了戰士們奔赴前線鏟雪除冰的壯舉。上天讓中國汶川遭遇大地震,卻讓我們看到了頑強不屈、不畏災害的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和大和諧,因而讓世界也為之感動。接著,中國爭取到一次舉辦世界奧運會的機會,這又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熱情善良和積極向上的品質及頑強拼搏的精神!
中國,它震驚了世界,世界因中國而更加美好!
中國歷史古老而又文明,中國文化更是源遠流長。現在的中國已經開始崛起了,它早已沖出了傳統的束縛,打破了封建的思想牢籠。它,正在向人文社會前進,向國際化邁進!有個偉人曾說過:「中國,它就像一頭熟睡的獅子,一旦叫醒,必然轟動整個世界!」不錯,我相信,而且所有的中華兒女也相信,中國,一定會騰飛的!
每當看著操場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的心都猶如大海那樣洶涌澎湃,我相信中華兒女們都會深深的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祖國哺育了我們,而我們見證了祖國的偉大。掐指算來,祖國已經成立了61周年,61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已經算是高齡了,然而對於中國來說,正像小孩子那樣茁壯成長,中國是永遠不會衰老的,它永遠都會朝氣蓬勃,受著春雨的滋潤、夏陽的普照、秋風的吹拂、冬梅的飄香而健康成長。中國,未來的路還很長,就好像一隻大鵬正要展翅飛翔,中國,將會勇敢去闖!
中國,我為你而自豪!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出生在中國而感到幸福!
Ⅳ 高中議論文八百字 要求有事例的
人們在拍照時,都十分注意選擇一個好的角度.拿拍攝人像來說,可以正面拍,可以側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選擇一個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態,這對攝影者來說,至關重要.
作文也同攝影一樣,要講究角度.先擇什麼樣的用度來表現文章的主題,往往能決定一篇文章的優劣和成敗.
記得文學巨匠茅盾逝世時,有一個班級的老師布置大家寫隨筆紀念.不少同學落筆前沒有很好注意角度的選擇.結果文章不是議論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題
為(最後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選擇了茅盾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正式向黨提出請求,希望成為一個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一側面,展開議論,把茅盾在最後
時刻「給黨中央的信」,著作是他一生創作的大量優秀文學作品的繼續,別具匠心稱之為」最後的『作品』」.深情地贊揚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用「熱血和信念」
執著地追求真理的高潔志向.由於角度選得好,使這篇隨筆在同類文章中脫穎而出,顯得極有新意.
由此看來,要寫好一篇文章,根據題意要求去選擇最佳角度,是忽視不得的.命題議論文雖然規定了議論的「范圍」,但並沒有規定寫作的角度,角度抓得好,文章一起筆便引人入勝.能顯示出對所議論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見解.
前面說過,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打開思路之後,也就要選擇自己認為最佳的寫作角度入議,這和命題作文選擇寫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
的.那麼,怎樣選擇最佳的寫作角度呢?關鍵是:要從自我出發,選擇能深刻揭示題意、有社會價值、自己有真切體會並能給人以啟迪的寫作角度.所謂「從自我出
發」,就是選擇的寫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話可說,有理可論的,不能感到陌生,以至心中無數,言不由衷.
具體地說,最佳寫作用度還要符合兩個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選擇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廣,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角度小,集中一點,走筆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後的「作品」》,就抓
住了茅盾臨終前寫的「入黨申請書」這個角度,深入議論,而不去泛泛而論茅盾一生中的許多事跡.這樣,文章角度很小,主題卻很集中,而且由小見大,從中折射
出茅盾光輝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謂「新」,就是不落俗套.我們說,對同一個問題和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見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寫出來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
兒見過,這除了材料陳舊之外,主要是寫作角度不新,無法議論出新意來.必須明白,只有從新的角度觀察事物,才能發現事物的新的特點,從新的角度分析事物,
才能獲得對事理的新的認識.
有一位同學讀了課文《失街亭》以後,就「斬馬謖」的情節發表看法,寫了《從孔明斬馬謖談起》的讀後感,由於選擇了「孔明用人」的寫作角度,文中提出了「與
其執法如山在後,不如任人唯賢在前」的主張,對「識才、薦才」問題發表了頗有新意的見解,這就比論述「驕者必敗」之類眾所周知的道理新鮮多了.
自然,議論要出新意,需要我們有深刻的思想,同時在語言上也要有新的創造,力求達到「創意造言,皆不相師」的境界;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如果對「執法如山」
和「任人唯賢」的含意一知半解,對兩者的聯系似懂非懂,要想在「失街亭」的問題上發表有新意的議論,也是很困難的.
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寫作角度的兩個標准.由於打開思路後,會發現多種寫作角度,因此,要確定最佳角度,還必須對可以入題的角度進行比較篩選.例如:
魯迅先生曾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
這段材料可以選擇下面幾個角度展開議論:1創新需要勇士,要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2探索會有失敗,失敗者也值得感謝.3對創新者的成果,應該不斷發
展和完善.比較一下,角度1和3顯得太大,「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和「創新者的成果」議論起來容易流於空泛;角度1還顯得缺乏新意,這類議論已經見得不少
了;角度2不僅小而集中,而且頗有新意.以材料作「引子」,圍繞「探索會有失敗」展開議論,重點是「感謝失敗者」.能講出「感謝」的道理並令人信服,無疑
是對「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進,這比一般情況下「感謝勝利者」的意義要深刻得多了.這樣比較一番,篩選一下,最佳寫作角度也就不難確定了
如同拍照角度並無固定模式一樣,寫作角度的選擇和確定也要運用眼力,「獨辟蹊徑」.高明的攝影師善於尋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態,如果我們精心選擇寫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如何作到開門見山提論點
不少議論文往往因「事」生「議」.在表現形式上,文章開頭總是援引事例,而後展開議論.象《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在中學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見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旗幟鮮明,立論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這樣的特色:
(1)
學習要打好基礎.「根深才能葉茂」,就是說的打基礎的重要性.司馬遷如果不在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史記》嗎?達·芬奇小時候
如果不在「畫蛋」上狠下功夫,後來能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嗎?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
練基本功,終於攀登上科學的高峰.古往今來,無數有成就的學者、專家,都用自己的經歷,雄辯地作了證明!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味著什麼?那就是犧牲.這種犧牲,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偉大!這種犧牲,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國家的公利,因而可與日月爭輝!犧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贏得的卻是國家的興旺、人民的敬仰.
(3)
不適當的、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是過早的贊譽.一次歌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
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在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會帶來什麼好處呢?上述三段文字
的劃線部分就是論點.我們說,議論文的開端起筆,要為全文輔展文路.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雲:「通篇之綱領在首一段,首段得勢,則通篇皆佳.」把自
己的真知灼見提煉成論點,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開宗明義,起領全文,就能造成一種氣勢;也利於暢通文思,圍繞論點展開議論;這時促成「遇篇皆佳」的作
用,確實是不可小視的.
那麼,如何做到開門見山提論點呢?
首先,必須根據題意要求和對議論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闢的卓見,並形
成判斷,已提煉出了文章的論點.也就是說,下筆前已經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對論述的中心已經十分明確,並且從司馬遷、達·芬奇、愛因斯
但的材料中提煉出了「學習要打好基礎」的中心論點;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犧牲」的啟示;如
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報刊上給年輕選手戴上了許多不恰當的「桂冠」的現象,深切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不適當的、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
是過早的贊譽」.正因為「胸有成竹」,對議論對象已經形成了明確的見解.並且確認見解符合題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義,有議論的價值,才使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有
了可靠的保證.如果面對論題或議論對象,還沒有引出感想或提煉、概括不出論點,要做到「開門見山」又怎麼可能呢?」
其次,要改變自己的行文習慣,
開頭第一句話不用敘述語言,而用議論語言.即是用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斷句,一下子打開「議論」的口子.有些同學寫慣了記敘丈,在議論文中也往往
出現大段記敘文字,尤其不善於文章起筆就申述論點,擺出議論的架勢;有些同學下筆前胸無成竹,不管寫什麼議論文,總是以記事開頭,甚至大段記敘完畢之後,
才托腮凝神思考應提出什麼論點;上述行文習慣對寫好議論文妨礙極大,如不改變是無法做到開門見山、立論鮮明的.
自然,用事例開頭的「一事一議」的
寫法,「事」在前,「議」在後,也是議論義的一種布局,但這類布局較為常見,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而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對我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上
面提到的一、三兩段起筆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頭腦里還沒有形成明確的判斷,或者沿襲自己習慣的行文方式,就往往會變成這樣的開端:(1)我國大史學家司馬
遷,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於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史記》;義大利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在「畫蛋」上狠下功夫,終於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偉大的
物理學家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練基本功,終於攀登上科學的高峰……(2)每次歌
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
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一篇議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要有對中心論點起證明、補充和發揮作用的分論點.分論
點是由中心論點統率並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我們所說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除了首段起筆外,還要求在展開論證後,將每一個分論點分別放在自然段的開頭提
出.例如證明中心論點有三個分論點,那麼,這三個分論點就按其邏輯順序依次在三個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來,這樣就使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的位置十分鮮明,
也就為整篇文章立論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Ⅵ 高中作文民族復興我的責任600字
民族復興,我之責任
在爬滿甲骨文的鍾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想說又不願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於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飢餓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裡開始規劃治國方略,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民族的血肉與骨骼;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走過!
遙想到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少年強則國強」的《少年中國說》,想起周恩來總理振聾發聵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作為青年人,我們在人生最美好的階段,理應把飽滿的熱情、清醒的頭腦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學習和積累中,而不能荒廢大好青春、浪費光陰。青年人的素質,關系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如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一個民族如果不能創新,只是步人後塵,勢必受制於人。同時,知識的積累無止盡,必須學而不倦、與時俱進,「業精於勤,荒於嬉」,要
知道「不進則退」,如果停止了學習、固步自封,必將落後他人於千里之外,最終被這個社會淘汰。 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黨的接班人,青年人必須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有正確的理念信仰、堅定的政治方向,要忠於黨的事業,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始終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自覺奉獻,帶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帶頭實踐基本道德規范,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踴躍投身精神文明創建,熱情關愛他人,熱心服務社會。 少年強則國強,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談到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我們不能不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看看歷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覺地肩負起民族的重任。歷史清晰地記載著: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幾十位青年學生作為廣大民眾中覺醒的第一批人,是他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使歷史的車輪驟然駛進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時期。在此之後,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年輕的僅19歲,他們中許多人都成了爾後中國革命的中堅。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輕人在黨的召喚下到蘇聯學習,用所學知識投入百廢待興的祖國建設。由此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
Ⅶ 800字復興中學熱愛勞動議論文急求!!
熱愛勞動
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句話。但我卻一直不理解。每當我吃飯的時候,碗中總會剩下一兩粒飯粒!於是,奶奶就會在旁邊和藹的對我說:農民伯伯種糧食是很辛苦的,你要節約。我微笑的點了點頭。
我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曬著太陽,一陣風吹來,麻雀正此起彼伏的歌唱著。如今的我熱愛勞動。
長大了,秋季的後期總是爺爺奶奶最忙碌的時候。因為他們要收稻子,而我則會時不時去搭把手。我一直認為這些活都是十分輕松簡單的!但慢慢的才領悟,原來是一段很長,很辛苦的過程。有一次,在秋季,那天,我家在收稻子,一袋袋的運往到了家中,很重很重。根本就扛不動!爺爺奶奶到晚上11點鍾才全部弄完,當時已經很黑很黑了。而我卻什麼也幫不上。
第二天,曬稻子,看爺爺奶奶又把一袋袋稻子搬出來,再倒在干凈的場地上,那裡一個器具把它們鋪開,我也不知道那叫什麼器具。看著他們吃力的樣子,我不禁感到他們的勞累。在陽光下,爺爺奶奶臉上的汗在一滴滴的灑落。鋪完之後,還要看著稻子,以免被麻雀之類的鳥類偷吃。就這樣,每個晴天都重復這些繁瑣的工作直到等這些稻子曬干為止。
我會抓起一把稻穀,然後再撒回去,大自然的勞動帶給我們快樂!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爺爺奶奶就是這樣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的。現在的我長大了,也可以有時幫他們,我也體會了這些步驟。再一次放學回家的傍晚,爺爺有事出去了,我看著奶奶在收稻子,於是放下書包,來到奶奶聲旁。笑著說道:我也試試吧,我拿著裝稻子的簍把稻子一簍一簍的倒在袋子裡面。就是這一個動作重復了一百多下,起來蹲下,起來蹲下。終於把所有的稻子和奶奶合力裝進所有袋子里,接下來爺爺就把它們一袋袋拿進屋裡。那次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但同時我也感悟到了勞動的快樂。
我懂得了勞動是光榮的,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現在的學生們都應該多勞動。
Ⅷ 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800字高中作文
遼闊蒼穹中飛翔的老鷹,必是經歷了母鷹無數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錘煉出一雙凌空的翅膀。一顆璀璨無比的珍珠,必然經受過蚌的肉體無數次蠕動以及無數風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輝。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無數次的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因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儒家有句話說「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譯過來意思就是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能。這也見證了一句話,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
貝多芬,德國著名音樂家,但他卻是一個聾子可是他不放棄音樂。終於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峰,並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米開朗琪羅,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苦難和憂郁簡直就是他的代名詞。他一生都堅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映。他的藝術創作是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魯訊,中國近現代著名作家,他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寫出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寫下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寫下了諸多不朽的著作,最後成為了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他們都是不幸的人卻都堅強地站了起來,與命運、與不幸抗爭,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我們每個人面對不幸時都不能一蹶不振,因為我們都有可能在改變心態後,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鏈條。
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我們的心態、我們的選擇,決定了人生的方向。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劑良葯,不經歷風雨的花兒,怎麼會絢爛?不經歷磨難的人生,怎麼會發出炫目的光彩?所以努力吧,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風雨過後眺望彩虹。
Ⅸ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
1.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2.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3.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Ⅹ 這堂課——令我刻骨銘心 高中800字作文
我盤坐在復興中學高高的台階上,在夕陽的余暉下和同學打著撲克牌。獲得一等獎的消息剛剛傳來,讓我的心情始終難以平復。但最終我還是沒有走進那座大禮堂,也許對我來說那一份經歷才是最珍貴的東西。我回想起第一次走進實驗室時的點點滴滴,不禁唏噓。
不同於其他競賽的急功近利,我總是很羨慕那些做課題的同學,悠然自得同時還名利雙收。於是,在一個略帶幾分寒意的周末,我踏上了課題之路。走進實驗室,我馬上被那一方銀白色的天地所吸引,那不就是我夢中的科學聖地嗎?那一件件精密的儀器散發出一股嚴謹而神聖的氣息,讓人流連其中。
探討完實驗流程後,我和同學說說笑笑走進了無菌室。我們緊接著開始了實驗,擺弄起那一個個瓶瓶罐罐。稀釋、震盪、澆板,我們開始一遍遍地重復。一開始,我們還對那些奇奇怪怪的器具充滿了興趣,可漸漸的我們開始變得煩躁。十個,一百個,一千個……眼前的試管架滿了又空,空了又滿,老師不停地為我們遞著試管。我開始變得麻木而機械,每個動作都必須按著規范,一絲不苟。整個無菌室里不能說話,只聽到排風機在呼哧呼哧得響著。那條厚厚的窗簾把整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隔在了外面,這里只屬於科學。
一次實驗,兩次,三次……漸漸地,身邊的同學越來越少。猛然間抬頭,卻發現天地間只剩下我一個人。時間一天天過去,我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在那一間不見天日的小屋子裡日復一日地奮斗著。那種發自於靈魂的寂寞和恐懼始終籠罩著我,畢竟在科學的世界裡,沒有人知道這條路是否有終點,只有時間才能磨礪出驚天動地的成果。
現在想來,以前聽別人說「做科研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原是沒有弄懂的。那些作家把科學家的生活渲染得跌宕起伏,好似一部宏偉的史詩。但經歷了這一切,我才發現真正的科學家就像河邊淘金的小孩,過著平凡的日子。他們也許永遠淘不到金子,但為了讓世界上所有的人看到金子的絢麗,無怨無悔。
經歷了這一切我才懂得,科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