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全讀後感
打開了安全事故案例後,上面所講述的一起起的安全事故彷彿我就在觸目驚心的事故現場,想著那因事故造成的傷害,我的內心觸動了!是的,正是這些慘痛的事故,讓千萬個家庭失去了歡笑的權利。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內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案例表明有的職工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違章操作較多,造成後果是嚴重的,難以挽回的。職工生產在第一線,現場環境復雜有時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和處理問題時,應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並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以不變應萬變,防範各種突發情況。
我們所工作的崗位接觸的反應儲罐較多,每天都需要和各種化學物品溶劑打交道,這樣的相對應的我們要注意安全隱患也就較多,比如釜和儲罐的壓力安全,化學物料和溶劑的使用及存放等,除了這些物品本身的安全隱患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外部環境的安全隱患,在我們車間門口貼著一塊十分醒目的安全標示,上面列出了進入車間禁止攜帶的一些物品和行為,這樣每天還沒進入車間安全意識就時刻的看在眼裡,想在腦里,記在心裡,在操作過程前可以把一些安全的隱患避免,消滅。安全意識造就了安全生產,從每一天的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開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是出自《韓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話,後來廣為流傳,並演變成為今天的一條哲理成語。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千里長堤雖然看似十分牢固,卻會因為一個小小蟻穴而崩潰的道理。更是警示我們世人,事情的發展是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當存在微小的安全隱患時,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及時處理,就會留下無窮的後患。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防微杜漸,從小事做起,及時處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災難的發生。
人是萬物之靈,是社會發展之本,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生產,安全是生產的基石,是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人作為安全生產的主體,是具體工作的執行者,社會上各樣的工作都必須圍繞人來開展,離開人什麼事情都將無所事事。
在安全生產中,必須堅持以人為先,因為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的因素,是最具有創造性的,同時也具有破壞性,任何工作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古代鑽木取火,到當今高科技的使用都離不開人,離開人去談社會的發展,那不過是水中月,霧中花。當今人類為了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及生產自身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不得不從事一些高危險性的工作,如我們所從事的化學品生產等,往往由於人的疏忽三大敵人(麻痹,不負責任,不遵章),常常給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既害了國家、企業,最終害的是自己和家人。
安全生產活動中的思想障礙是影響員工「要我安全」的重要問題,是各種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產的過程中發現,一般情況下,員工都會為滿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遵守安全生產規程,但有的時候,有些人則可能因為存在某些思想障礙,不僅忘記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這類思想障礙歸納起來,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1、對安全生產規程並沒有真正理解,看不到違章操作的嚴重危害性;
2、對安全生產規程感到麻煩,圖省事、求簡便而不去遵守;
3、因搶時間、趕進度,而忽視、忘記安全生產規程;
4、對自己的熟練技術過分自信,心存僥幸,麻痹大意;
5、逞強好勝,表現為膽大妄為的沖動,明知故犯;
6、因為身體疲倦,精神鬆懈,注意力分散而顧不上安全生產規程等。
安全與生命,息息相關;愛心與平安,心手相連,作為一名化工企業的職工,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們永恆的主題。「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每位職工共同的心聲;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形成人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和諧氛圍。
「愛企業、愛工作、愛生活」是我們每一個職工的心聲!企業的興旺發達,離不開每位職工的奉獻和努力。「保證安全生產,防患於未然」是為了我們的明天更美好!讓我們都行動起來,時刻銘記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們大家心中,為了「平安」這個共同的目標,將安全工作時時抓、事事抓、長期抓,永不放鬆!——————
《以人為本,杜絕習慣性違章》讀後感
《以人為本,杜絕習慣性違章》是一篇值得學習的好文章,文章先從習慣說起,用淺顯的道理,生動的事例,恰當的比喻,准確的說明了什麼是習慣及習慣的力量。讀後使我深受教育。文章詳細分析了習慣性違章行為產生的原因及由此帶來的危害。
歸納起來大至分為:
一、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屬於違章,嫌麻煩,圖省事,得過且過;
二、「安全第一」錯位;
三、員工業務能力欠缺;
四責任監管效果欠佳等四個原因。
這些習慣性違章行為必須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高度警覺,因為它就有可能存在於你我的身邊。如何防止習慣性違章行為的發生呢?
針對上面例舉出的各種習慣性違章行,文章提出了四個糾正、制止習慣性違章的方法,這些方法實用、易懂、明確,針對性強,可以說是對症下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借鑒。
文章中的「盲人點燈」例子,其實就是安全工作「四不傷害」原則中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的具體表現。道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讓人過目難忘。
學習了這文章,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話:記得飯前飯後要洗手,這就是要求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做為一名從事電力的新員工就是那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孩。如果把工作當成我們人生的一碗飯,工作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就是我們大腦里不良習慣的清洗劑。
在工作的時候,作為「父母」的老員工要教育新員工注意「洗手」,同時新員工也要自覺學習,培養「洗手」的良好習慣。
新老員工之間互相幫助,相互督促,時刻不忘叮囑一句「注意安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飯前洗手」也就是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好習慣,有了這種遵守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事故自然會遠離我們。
② 盲人點燈讀後感
盲人點燈讀後感
「文學名著永遠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財富。」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我在讀了《盲人點燈》這則故事後,覺得它說得並不完整,小故事也有大道理,而且往往是能改變人一生的大道理!
大家可能會說「瞎子點燈——白費蠟嘛!這個歇後語我們都知道啊!」但是你聽我講完這個故事這不會這么說了。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見有一位盲人挑著燈走過來,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燈豈不可笑!於是他問盲人:「敢問施主,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為何挑一盞燈啊?」「如果黑夜裡沒有燈光,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啊!」「不,我是為我自己,雖說我是盲人,但我挑這盞燈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
「為別人就是為自己!」一個盲人能有如此大徹大悟的理解,令人欽佩至極!這個盲人是不幸的,他永遠喪失了光明,但他每次都能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從而一次也沒被別人撞倒過,但我們這些健康人,卻不能像那個盲人,每次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從來不為別人著想,雖然我們健康,眼睛不瞎,但內心卻是漆黑一片,是心盲!人們常用「瞎子點燈——白費蠟」來諷刺那些勞而無功的人,其實也不盡然。「盲人點燈」這個故事就是對這一說法有力的反駁!「與人方便,與已方便。」一個人心裡有別人,懂得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用愛心真情的奉獻得到的是內心的充實,也同樣會得到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
對每個人來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一種幸福,但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靈,這才是生存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