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結合自己的寫作教學實際談談在寫作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個性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他們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應試作文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泯滅學生的寫作個性,這種弊端在近幾年高考作文中正在被努力消除。2000年高考作文,各種文學體裁相繼「粉墨登場」,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和廣大教師的肯定。隨著話題作文的「上市」和一片叫好聲,學生的寫作個性正逐漸顯示出來,並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話題作文的流行,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和可發展的空間,我們可以更好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把話題作文引到每個學生自己熟悉的「軌道」上來,擅長編故事的編故事,擅長發議論的發議論,擅長抒情的抒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此,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特色。筆者以為,具體可以在以下幾方面作些努力。
首先,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要在平時的教學和作文批改中及時發現或總結學生的某方面特長。我的一位學生,由於字寫得一塌糊塗,他每次交的文章我一直沒耐心去細看,所以他的文章自然沒引起我的注意(重視)。直到後來,為了參加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我才認真地讀完了他的文章,讀完後我著實嚇了一跳。這位以前在我眼裡作文只能算一般的學生,這次交來了一篇題為《我踩死了一隻老鼠》的文章,他嫻熟地駕馭意識流的寫法,任自己的思想左奔右突,文章寫得近乎完美。我如獲至寶。後來,這位學生在我的指導下,認識並重視了自己的長處,不斷產出新作,習作先後被《考試報》、《讀寫月報》、《作文周刊》等多家報刊錄用。通過這件事後,我一直告誡自己,要有足夠耐心去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即便他是一個字寫得很差的學生,甚至是學習上的差生。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特長,一旦發現學生具有某方面的長處,要及時肯定、鼓勵,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某種優勢,並想辦法鞏固自身的這種優勢。作文批改中,我們常會發現有些學生只是某方面文章寫得還可以,如女同學長於敘事抒情,男同學長於議論等。教師所能做的,是怎樣肯定他們的長處,並讓他們把長處進一步發展為自己的優勢。我想聰明的教師肯定會找到一些鼓勵的辦法。我通常做的是鼓勵和指導他們去投稿(黑板報、社刊、報刊均可)。長於抒情的,寫寫卷首語之類的文章;以寫童話見長,編一些童話故事;以議論獨到見長,寫一些稜角分明的如《中學生就應該追星》之類的文章。許多學生在我的鼓勵下都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堅定了發展自己優勢項目的步伐。
Ⅱ 如何在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題開題報告
提高寫作能力有兩個重點:一是積累,作文素材都來與閱讀,沒回有一定的積累,肚裡沒有墨水答,是寫不出東西的。二是多寫多練,只看不練,要麼不知如何下手,要麼寫出來的東西太空洞、一塌糊塗。
所以提高閱讀能力是首要的,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其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
在我們掌握了快速閱讀的基礎上,素材、知識的積累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在於多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Ⅲ 寫作教學應該抓住哪些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艱難地一步一步向我走來,「雪菲,快拿著傘.」手裡迅速地把雨衣披在了我版的身上,望著早已被風雨打透權了的媽媽,我只感到媽媽的臉越發的蒼白,握住了她那冰涼的手,只覺得心裡一熱「雨水」流進了嘴裡,咸鹹的、也是甜甜的……
一把傘撐起一片天.媽媽的愛——這把傘,給了我快樂、幸福的童年.可談起「媽媽的關愛」,就不得不說說媽媽學做飯這件事了.
媽媽在有我之前根本就不會做飯,有了我以後,因為爸爸要經常加班,媽媽為了我的健康,再也不敢吃飯湊合了,只得硬著頭皮學起了做飯.從此,只要是跟做飯有關的書哇、電視節目包括會做飯的同事,媽媽都不放過,只見媽媽細嫩的手上多了些刀傷、燙傷,看得我都心疼,可媽媽卻從不肯放棄.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現在不僅會做飯,還經常自創一些非常適合小孩子又很有營養的食品,引得鄰居的小孩都愛來我家吃飯.可這些的背後,媽媽負出了什麼只有我最清楚啊!
Ⅳ 在實踐中成長小學作文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運用到「速記」。所謂「速記」,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和字元將復雜和篇幅較長的文章、段落等記錄下來,方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今天,作文班的老師就為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速記課。老師先例舉了電視上的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是怎樣運用速記的,速記又對他們有怎樣的幫助和用處。後來,老師找來了一篇文章,讓大家也親自體驗一下速記。一開始,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早就等得迫不及待了。我的心裡怦怦直跳,額頭和手心上都冒出了冷汗,筆桿情不自禁地抖了起來,眉頭皺得很緊。心想:事情可沒有這么簡單!「一,二,三——開始!……」隨著老師的一聲口號,我們開始快筆疾書,寫得快的同學嘴邊掛著微笑,心裡沾沾自喜。相反,寫得慢的同學此時已經急得抓耳撓腮了。隨後,有許多同學都紛紛舉起了手,我更是坐不住了,頭頂上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可不能落在後面啊!」我激勵自己,拚命想寫快一點,可是,任憑我怎樣冥思苦想,就是想不起老師剛才讀過的內容。我忍不住瞥了一眼同位,她更不知如何是好了。一向寫東西只求仔細,不求速度的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一,二,三——停」老師喊道。「哎!終於停了……」我們長吁了一口氣。老師把前四名的同學叫到講台上,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成果原封不動地用板書展示給大家。有一位同學將原句大作改動,卻未失去原句本有的意思,妙哉呀!老師指著那個同學寫的內容,說:「同學們,速記不僅要講究字寫得快,還要講究一定的方法。當我們寫一段話時,只要把重要的幾點記錄下來就好了,比如說: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還有,在表示一些詞語的時候,可以用自己能牢牢記住的字元代號或其它簡單易寫的字來代替。這樣,在記錄一段話時,就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大家一聽此話,立刻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既然大家都明白了,那我們不妨再來一次吧!」老師看出我們的興致很高,便出此下策,讓我們再一較高低。運用上老師交給我們的方法,這次的結果顯然比上次的要好得多,許多同學都能在短時間內將句子的意思表達清楚。後來,同學們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速記的好方法告訴給了大家,如:「一點一點」可已簡寫成「1、1、」,「爸爸媽媽」可已簡寫成「父母」等。這些實用的好方法都是同學們在親自實踐中得到的啟發,可見實踐對學習的幫助是如此之大!最後,老師又為我們總結出了速記的注意事項:一、速寫要注意採用自己能弄懂的代碼。二、用來上交的文章要另擬一份。三、在速寫過程中,不能把文章的重要部分省略。
學會一樣好的本領,不僅能在各個方面造就屬於自己的能力,而且它也將成為伴我們走過漫長一生,讓腳下處處陽關道的成功伴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對我們的進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影響我們的一生!通過這堂有趣的速記課,我領悟到了許多東西。雖然這些東西不能一一用語言來表達,但可以證實的是,我在實踐中成長了!
Ⅳ 作文 《在實踐中,我學會 了。。》
在實踐中,我學會了理智
我們一天天地學習,一天天地成長,我也在這一個個一天天當中學會了理智。
有一句話叫作「吃一虧長一智」,而人生中最讓我們明白事理的事往往是那些令我們後悔的事。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們的家後面有一片小樹林,夏天的時候,鬱郁蔥蔥,一陣微風習過,涼爽舒適,所以我經常在裡面玩,有時還在上面吃飯,睡覺。
一天,當我在樹上享受清風的吹拂時,忽然聽到一聲雛鳥的喚聲,我從樹上跳下來,尋找這叫聲的來源。不久,就在一棵樹下發現了目標——一個鳥巢,撿起來一看,裡面有一隻可愛的小鳥,雖然羽毛還沒有長全,但它那尖尖的小嘴,紅色的小爪子,明亮的小眼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於是,我決定把它帶到我家去。
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鳥巢,就像捧著一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寶。可等我到了家門口,才想起媽媽嫌動物不幹凈,不讓我養小動物。登時,我絕望了,媽媽說的話向來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但我還是決定去試試!於是,我把小鳥安置在門外,回去問媽媽。奇跡般的,媽媽同意我養這只小鳥!可等我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了什麼——滿地狼藉:破碎的巢、幾根羽毛、還有一灘血!房頂上,一隻姜黃色的貓跑過,嘴裡含著我那可憐的小鳥的腿!我的淚無聲地落了下來,我沉浸到無盡的自責之中:我為什麼要把小鳥獨自留在那呢?
這件事如今已經過去了好久,然而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這是一個血的教訓,我也因為這件事而理智起來: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然而犯下錯誤卻永遠無法彌補,也只有發誓以後要理智行事了吧!
Ⅵ 中小學生如何正確的寫作文
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2)、情牽全文
所謂情牽全文就是在敘事時要有自已的感情,溶於文章全文。許多學生習慣於敘完事,最後發一句感慨,作為全文的總結和文章情感表現的見證,而忽視了在文章中情感的滲透。
那麼如何做到情牽全文呢?就是要將文章細化的描寫,精雕細刻,而不是草草的了事。
例如:「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夢夢激動的哭了,幾年來堅持苦練的結果,多年的汗水沒有白白流;終於為學校爭了光」。這段話中,通過細致的動作描寫,真實的心裡話描寫,將小同學獲獎後的激動的心情表達了出來,真實的情感貫穿全句。反之,寫「夢夢得獎了,高興的哭了」。則沒有了這效果。
通過細致的描寫人物動作、心理、語言,再加以真實的感受,那麼不需要空喊口號,情感一樣會滲透全文。
「思」、「議」、「情」三個方面,各有各的內容,既獨立發揮作用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思考才會有議論有觀點,「議」是「思」的結果;情感來源於對事物的認識,「議」是「情」的表達;所以,將「思」、「議」、「情」三個方面揉合在一起,以真實的想法,突出的議論,實實在在的情感,於敘事過程中,才能達到樹大根深,枝葉繁茂的效果。
Ⅶ 結合教學實際談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師難教、學生怕寫。「作文難」幾乎是小學生的普遍感受。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學生的作文都普遍存在這樣一些缺點:一是無話可寫,內容空洞;二是不知怎麼寫,不會組織材料;三是詞彙貧乏,語言干癟,寫不具體。長此下去,不僅影響到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約了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看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可見課程標准強調的是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和作文情感的激發。
1、在生活實踐中激發寫作興趣。社會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觀察社會生活,才能獲取寫作的素材。學生觀察得越細,對被觀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產生的疑問也就越多,思維也就越活躍,理解得越透徹,寫起來也就越有興趣。
2、積累語言文字孕育寫作興趣。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這就要引導學生遨遊書海,汲取豐富生動的語言,把優美詞句,語段摘錄下來,盡可能背下來。教師可以開展各項活動,持續鞏固學生的興趣,如課前三分鍾,讓學生輪流背誦好句好段,每周一評比,長此積累,學生在習作時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應手了。皮亞傑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是作文的一種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作文教學有成效,教師就應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將學生被動的寫作地位轉變為主動的內需,使學生把寫作當作樂事,趣事。
二、給孩子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小學生喜歡新奇,但觀察事物時往往籠統、不精細、不注意事物的特點,不善於區別事物之間的差別。因此,交給學生觀察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觀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和順序。觀察的目的就是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來。觀察不但要有目的還要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觀察小動物要按先整體後部分觀察,觀察小物件要按從外到里的觀察順序來寫,寫某處的景物要按由遠及近或由近到遠的順序來寫,或按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寫。記得在指導寫《我喜愛的一種小物件》一文時,我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小物件,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文具盒。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文具盒的外形特徵。然後指導學生進行有順序的觀察。從外到里的順序進行觀察,先指導學生觀察文具盒的外面,說說文具盒的形狀和顏色以及上面的圖案,然後在指導學生觀察文具盒的裡面,抓住用途來說。指導過程中,強調觀察的順序,最後訓練學生說一說再到寫下來。通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變無序為有序,為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觀察的方法和角度不是單一的。看、聽、聞、嘗、觸、想都是觀察的方法,我們不但可以用眼睛觀察事物,還可以用耳朵、鼻子、嘴巴、觸覺、心和大腦去觀察事物。而且這些方法要相互配合,綜合使用。觀察的角度也是多種的,例如觀察一個蘋果就可以從顏色、形狀、結構、大小等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多種角度的觀察會讓我們捕捉到事物的更多方面的不同特徵。
最後,觀察要進行比較和聯想。
比較是細致觀察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因此在觀察時,要進行比較,可對鄰近事物進行比較,也可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時間地點中進行比較,具體採用哪種,要根據所寫的具體事物而定,如習作《家鄉變化》時,我要求他們把家鄉不同時期進行比較,改革開放前後進行比較。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作文很有特色。
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於想像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學生的聯想,使聯想與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時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多用投影,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啟發他們想像;多用錄音,借用一些與課文感情一致的音樂,與課文一起配樂朗讀。學生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會飛得很遠很遠。然後在腦際展現出一幅幅無限寬廣的圖畫。這樣寫出文章來才可能是內容豐滿,具體而生動的。
三、勇於創新,不落俗套。
要想寫出來的作文與眾不同,就應該有創新。只有創新的東西才會更有吸引力。「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活動的開始」。所以培養作文創新思維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1、沖破定勢,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發散性思維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同一題目多種角度選擇材料。例如,寫《我的媽媽》,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媽媽的性格、脾氣、品德、怎樣在地里勞作,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學生一旦學會了發散思維,就會從「山重水復」走向「柳暗花明」,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種選材。有些作文題由於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在習作時更容易出現雷同。這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寫出各具特色的習作來。
(3)同一材料多種立意。為了克服學生習作思維的單一,不善於變通的弊病,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同一材料的習作時,要引導學生挖掘同一材料中的多方面的內容。
(4)同一材料多種體裁。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和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同一材料多種體裁的訓練。例如:圍繞「春天」這個材料,可設計這樣一組題目。《小動物們的春天》(側重於記敘和抒情)、《家鄉的春天》(側重於寫景)、《我愛春天》(側重於議論)。
2、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鼓勵他們的創造想像和求異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碰撞、交流。比如:寫看圖作文《過河》,大多數的同學通過寫盲人和瘸子,這兩位殘疾人過河時互相合作,互相幫助過河的事。可有的同學卻一反常態寫了這兩位殘疾人互不相讓,不肯合作,終於兩人都掉進河裡,最後兩人明白了道理的事。這將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抓住細節描寫把文章寫具體。
1、 細致的動作描寫可以把事情表達得更加清楚,把人物刻畫得更加飽滿,讓人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見其人。例如:小麗抿著嘴,弓著腰,躡手躡腳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見她悄悄地將右手伸向蝴蝶,張開的兩個手指一合,夾住了粉蝶的翅膀。小麗高興得又蹦又跳。「捉蝴蝶」是我們常見的活動,有的同學甚至親自參加過的。但寫起來卻不具體。上述這段描寫,由於作者觀察仔細,把捉蝴蝶的動作、神態寫得栩栩如生。
2、通過詳細的語言描寫能展現真實生動的場面。例如:「耶!語文老師不來嘍!」不知是誰亂放「衛星」。「小鯊魚,昨晚的球賽看了嗎?」小球迷張彥趁機問身邊的李偉。「火箭隊太臭了,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李偉一臉的憤怒和痛心,「氣死我了!」「哎喲!誰扔的紙球?」這段對話生動地再現了上課前老師沒來時教室里亂哄哄的情景。
3、其它細節描寫。如: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
總之, 出色的細節描寫能使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五、運用聯想和想像,寫想像中的事物,學寫「想像作文」。
巴金說:「沒有想像就沒有文字,沒有想像就沒有佳作。小學生作文,同樣需要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涌、浮想聯翩呢?
1、利用教材,設計想像性作文訓練。結合課文進行想像訓練,是作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說,讀是手段,寫是目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樂寫,寫好呢?應在盡心指導學生寫好各種日記、系列小練筆、單元習作的同時,還特別注重依託課本,抓住契機,精心設計,進行了大量的續寫、擴寫、假寫等作文訓練,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想像能力。例如:《窮人》一文結尾寫道:桑娜掀開了簾子……我們可以啟發學生想像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續寫桑娜的神態,語言,動作和桑娜一家人的生活。又如《凡卡》的結尾,讓學生想像凡卡的信投進郵箱後會怎樣,進行補寫訓練,學生更能體會作者採用如此結尾的藝術魅力。再如《草船借箭》一文,可以讓學生假設曹操不上當,那借箭的經過和結果又將如何?
2、藉助閱讀,拓展學生想像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生動形象的詞語、句子,喚起學生頭腦中與詞句相關聯的表象,並按文字表述進行表象組合,訓練學生的想像。例如,我們學了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學生的頭腦里就會浮現出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時值初春,柳色如煙,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的黃鸝嬉戲,時而傳來婉轉的鳴叫聲;萬里晴空,一碧如洗,成行的白鷺點綴於藍天之上,自由的翱翔,大自然洋溢著無限生機。教師引導學生去積極的想像,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
六、「自改」作文,自我完善。
新課程標准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重視學生自改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作文訓練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掌握基本方法和要領。一是掌握修改過程。修改的過程是從大到小、從面到點,從粗到細,引導學生先從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選擇,再到間架結構、詳略安排,最後到語句的連貫通暢,字、詞、標點的適當運用。二是明確修改方式。一般有「增、刪、改、調、換」這幾種方式,「增」即增加必要的字、詞、句段,使內容更完整和具體;「刪」,即刪去多餘的部分;「改」即改正句子中錯誤的字、詞或標點;「調」,即將安排不當的詞、句、段進行整理調換;「換」,即把不適當的字、詞、句、標點換去。此外,還必須按教學大綱的要求統一修改符號,讓學生學會規范使用。
2、提高「自改」技巧。
第一,誦讀修改。我要求學生寫好作文後,都要趁熱打鐵將它朗讀幾遍,而且要邊讀邊改。初讀改詞句。通過反復朗讀自己的作文,以有聲的語言支持思考活動,有利於發現文章的毛病。例如「習作讀起來別別扭扭的,就可以認定是語句不通;要是讀了好幾遍還沒有明白其意思的,就是語句顛倒錯亂,或用詞不當,含糊不清;至於讀來讀去對照文題總是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可以判斷:不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就是寫得不具體。在找出毛病後,不妨想出兩三個修改的方法,經過比較,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直到改得滿意為止。再讀改結構。習作的結構問題,學生不易發現。可將習作讀給別人聽,徵求別人的意見,然後作較大的改動。復讀促提高。再次仔細朗讀,聽聽其中還有什麼毛病。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務。
第二,互讀修改。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注意作文水平,使各組力量均衡),按作文訓練要求,對組內同學的作文逐篇討論,達成共識後寫下批語再作修改。互評互改中,學生發言的機會大,大部分學生都能獲得訓練,更能確立學生在批改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做,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延時修改。重溫和修改舊文,有時會獲得極為可貴的東西。這是因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寫作水平有了提高,閱讀的東西和生活的經歷更為豐富,回過頭來看一看、改一改過去的作文,就能更深刻地悟出一些作文的道理,總結出一些可貴的經驗教訓來,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當然就更有幫助了。
培養自改習慣是培養自改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懂得自改作文,就是讓學生主動去思考作文,充分發揮學生作文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寫和改的實踐中,悟出寫作方法,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Ⅷ 怎樣讓學生的作文真實感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實來自生活。對生活真誠,不要欺騙生活,因為生活本身是真實的。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就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觀點:
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葉聖陶說:「寫作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葉聖陶先生還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聖陶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住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從生活這個「源」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所以,要想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就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注生活,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去觀察周圍的客觀事物,並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進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愁沒有感情,沒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發生許多事,當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來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們不去用心品味,也許過去了它全然不留一點痕跡,導致作文時提筆便覺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細琢磨品味一下,經常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教師、同學等進行換位思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看待事物,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為了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從七年級開始就要求每個學生寫周記,周記的內容一定要從生活中選材,有教師命題,也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寫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經過三年不間斷的訓練,批閱每周的周記成了筆者期盼的一件樂事,因為學生作品中已顯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個別語文基礎好的同學已嘗試稚嫩的小說創作了。每次布置周記,筆者都精心選題,關注學生生活及內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記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實踐證明,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寫實感,學生才會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
當然,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多讀勤思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的寫作教學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才能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認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只有讓學生把握住表達真情實感這一底線,才能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二、寫作技巧的培養
有了可寫的生活素材之後,要想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的好文章的關鍵還在於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對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運用事件,去粗取精,選擇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環節作為重點來詳寫,次要一點的環節略寫,與中心無關的乾脆不寫。文字的功夫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不能隨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膽取捨,無用而多餘的筆墨要刪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適當地鋪墊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發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寫作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就需要我們為事件創設必要的前提或環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親買橘子的情節之所以催人淚下,是因為作者把這一細節放在家裡連遭不幸的背景之下來刻畫的,父親那深深的舐犢之情便躍然紙上。在成功鋪墊的同時,別忘記了恰當的景物描寫往往能渲染氣氛,巧妙地烘託人物的心理。第三,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體,要讓他自己在讀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諸多方面,讓讀者感受到一個栩栩如生的血肉豐滿的形象。當然,描寫時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徵,表現其鮮明的個性,有個性才有生命力。
我們在作文評講時,通常也會讀一些優秀的或認為有某方面典型問題的學生作品。試問我們在讀學生作品時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人意願。筆者總是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畢竟是學生辛勤勞動的付出。
三、鼓勵和肯定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備後,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話或一個詞值得你去讀,我們也應該從欣賞他的那句話、那個詞開始評價。在評價時千萬不要對學生的人格作評價,我們應該去尊重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輕輕地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作為教師,我們不應禁錮學生的思維,而應逐步引導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寫作理應是對學生自我感悟、自主表達、自我展現等願望的滿足,只有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才能夠指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材料,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送來的是樂觀的陽光,而另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卻是悲觀的烏雲。這兩種情況其實就是我們在作文中表達心中情感時出現的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真實」。後一種「真實」是一種消極的真實,是我們不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真實」。因為作文是一種有責任的行為,它不僅要對我們自己的心靈成長負責,也更要對別人的心靈愉悅負責。
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標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否則,就猶如剪綵為花,刻紙為葉,盡管精緻,卻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就只能從主觀上拔高題意,表決心、談志願;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滿紙苦悶、彷徨、傷感;或是感情冷漠,調侃一切;或是胡編亂造,博人歡心。
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於感動之中,他們身上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
在作文課上,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表現自我。現在,筆者所教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杜絕了抄作文選,說套話、假話等現象。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寫出了「惱人的家長會」的憾事,也寫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寫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業」的實感。學生不斷地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心靈,寫出了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寫對心靈的感受。而怎樣把心靈的感受既表達得痛快淋漓,又適當有度,這裡面其實有一對看似對立的法則:寫進去,走出來。所謂「寫進去」,無非兩方面:一是寫真寫實,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真實,讓人可信,從而引起人的共鳴;二是寫深寫透,即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樣看來,做到「寫進去」,其實就是提倡我們用心作文。作文寫不進去,就給人以假的感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紙膚淺的漢字而已。
為什麼又要「走出來」呢?因為,作文是心靈的產物,既是生活的發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導。所以,我們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萬不能成為「牢騷簿」。不論什麼樣的事情,不論什麼樣的情感,我們最終都該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判斷,把這種經過正確判斷後的情感表達在作文中,給自己、給他人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感染和引導,這才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這種既讓情感「寫進去」,又讓自己「走出來」的作文,才是心靈的作文,是文字的陽光。
因此,要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該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予學生寫作心靈的自由,肯定他們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提倡有創意的表達,強調寫作習慣、寫作素養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熱愛寫作,並且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Ⅸ 如何做到在實踐中學會運用作文,要有300字
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學習,不管是總結實踐中的經驗,還是接受書本上的知版識,總要權付出很大的勞動,只有這樣不斷地勞動,才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這是徐特立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聯系這句名言,我又聯想到一幅漫畫:一位老者在學習,他一邊運用書本上的知識,一邊在想自己曾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
對呀,我們的確應該像這樣,運用書本上的知識,並結合自己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不是嗎?古往今來,中外有多少著名科學家都像這樣學習,實踐,才取得了成功.例如:牛頓,他經過反復思考研究,結合書本上的知識與親身實踐得來的經驗,進行創造,最後成功地創造出奇跡,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愛迪生,哥白尼,等偉大科學家都如此.
同時,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一次,語文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作文題「有趣地發現.」於是,我在那幾天里,和爺爺奶奶一起養花植草,和同學,夥伴一起做實驗,遇到不懂的知識便查閱資料,終於弄懂了含羞草的喜水的秘密.接著,我又閱讀了一些優秀的同類作文,汲取了不同作文的精華.最終,我寫出了一篇佳作,一篇成功的作文.
Ⅹ 如何在豐富多彩的作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優來秀的作品:這是顯而源易見的,但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習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