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五四運動的作文,怎麼寫,大約600字就可以謝謝了!
青春的力量 青春是一道絢麗的風景,一串跳動的音符。青春是躁動的,青澀的,青春更是熱情的,生動的。青春的我們,是時代的精英,是事業的精兵,是宏偉藍圖的繪制者,也是國土事業的普通一兵。平凡的崗位,給了我們挑戰的機遇,國土事業給了我們展示自我的空間。艾青說過:「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我們也愛這土地,是腳下的沃土孕育了我們蓬勃的生命,年輕的我們,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將青春奉獻給這片深情的大地。 我們,用青春守護著這賴以生存的家園。耕地保護、土地規劃、地籍測繪、國土資源調查、遙感動態監測,一個個美妙而生動的詞彙,就這樣溶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青春,與國土事業緊緊相連。深入實際,是我們良好的開篇;調查研究,是我們工作的起點。愛崗敬業,是我們理智的抉擇;勤奮忘我,是我們的工作準則。 無數個日出和日落,青春的我們扛起信念的鋤頭,用虔誠去開墾這片沃土,播下一個個綠色的希望,不祈望湛藍的天空能飄過七彩雨,只奢望晶瑩的汗水能滋潤乾涸的麥田。 因為年輕,也許,我們尚顯稚嫩,也許,我們不夠成熟;也正因為年輕,我們在改革面前有「闖勁」,困難面前有「韌勁」,業務面前有「干勁」,學習面前有「鑽勁」。青春的我們,認真而不敷衍,踏實而不輕浮,奉獻而不索取,真實而不虛偽。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決不退縮;面對繁重的工作,我們決不推脫。我們年輕,富有旺盛的激情,富有神奇的構想,我們要把青春的活力化為創造的靈感,去感知時代的脈搏,去體現新時代的特徵。 挺一挺青春的身軀,露一露青春的微笑,生動每一枚深深淺淺的足跡。在春天,我們踏踏實實地耕耘著——這就是我們!擰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就是一堵火牆;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星空,就是一輪金光四射的太陽!這太陽......就是我們青春的力量!!!
B. 論五四運動的精神作文
86年前,中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的青年用自己的行動掀起了一場民主和科學的熱潮,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思潮、新的文化。86年來「五四」運動的精神一代接著一代的傳遞著,傳遞著這份民主科學的精神。但是,由於極少數青年的不作為,使一些老人們覺得現在的小青年越來越不能吃苦耐勞了,缺乏進取精神,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感到「五四」精神已經很難繼續傳下去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不信,您請看。
鏡頭一:街頭飄動的小紅帽
清晨,街頭。不知什麼時候街頭出現了好多「小紅帽」,他們正緊張地維持著繁忙的交通秩序。他們都是青年志願者。「紅燈停,綠燈行」是我們非常熟悉卻又經常觸犯的規則,「小紅帽」們用文明的語言和善意的行動時刻在提醒著我們。
鏡頭二:廁所里忙碌的身影
中午,學校的廁所。一個身影忙碌地閃動著,他一邊奮力地打掃著衛生,還不時抹一把臉上的汗水。他——就是我們班的來佳炳同學。以前的來佳炳可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後來他看到了雷鋒叔叔的事跡,深受感動,他完全變了一個人。自從我班承包了學校的三個廁所以後,他主動承擔了打掃廁所的重任。在他的影響下,同學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寧可放棄中午午睡的時間也要把廁所打掃干凈。
鏡頭三:書店裡攢動的人頭
雙休日,書店裡。一排排書架前攢動著許許多多的人頭,仔細看大多數是青年人。他們趁雙休日,來到這個知識的海洋博取更多的知識。那專注的神情令人深思、令人敬佩。看到這些,你能說現在的小青年不求上進、不追求知識嗎?
這樣的鏡頭在生活中太多太多,我只是截取了現實中的三個畫面,但已經足夠說明現在的青年沒有忘記先輩的遺願,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擎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C. 初中生有關於五四青年節的作文500字600字700字800字
釋放青春的能量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昂揚之歌,回盪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與浪漫的色彩。92年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織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之圖!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天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而「五四」絕非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筆財富,是青年人對民族熾熱的愛的精神,是青年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乃至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創新、進步的責任的財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應該為祖國的更加繁榮昌盛奉獻我們的一切!今天,「五四」大旗傳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流淌著的是我們祖先英雄的血液,我們品味著的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明。難道我們不該把這赤色的旗幟,這浸染著祖祖輩輩鮮血的旗幟,扛進二十一世紀嗎?青春是整個人生旅程中最絢麗、最奇妙、最燦爛的一站。青春孕育著無窮無盡的能量等著我們去開采、去挖掘、去釋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對於人生價值的認識、詮釋、乃至於實現,而青春正是我們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黃金時期。歷史的年輪已經把人類帶入了新千年,而隨之撲面而來的就是日趨激烈的競爭。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與中國加入wto,挑戰就與機遇並存。作為21世紀的青年應該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把握機遇呢?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是學生,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學習決不是一句空話,決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一種裝飾。學習應該是明確前進的方向,找到自己完美的目的地!讓我們的青春之源,源遠流長吧!同學們,不,應該是同志們,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時代在向我們召喚,歷史將會永遠記住我們的身影。讓我們釋放青春的能量,去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D. 五四運動,做新時期少年 作文
朋友,作文要自己寫啊,我給你找了點材料
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做新時期好少年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對國防知識培養和愛國情感是新時期少年的國防教育之一。歷史已經證明,一個鞏固的國防,一支強大的軍隊,始終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寧幸福的可靠保證。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跨越式發展,不僅是軍隊的責任,而且,也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對鞏固國防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際軍事、安全領域大事不斷,突發事件更是讓人應接不暇,世界並不太平。回顧以前戰火紛飛的日子,作為華夏兒女,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增強國防觀念,把解放軍的好思想、好作風帶到學校去,將來更好地為建設和保衛祖國作貢獻同學們,認真學習國防觀念,是為了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增強組織紀律觀念,培養艱苦奮斗的作風。
參加軍訓,同學們不僅可以學到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學習到人民解放軍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愛國奉獻、勇於犧牲,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優良傳統。這些都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更有利於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為將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軍訓,是我國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要環節,每個公民的愛國熱情、國防觀念和獻身精神密不可分。
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裡扎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新時期的好少年,要以實際行動真正把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你是要高中水平,還是初中,小學??
E. 弘揚五四精神 作文800字,初一水平的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那場北京學生反帝愛國運動,其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次運動是在新文化運動背景下所爆發的學生愛國主義運動,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著舉大的意義。
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思潮在中國的傳播,為後來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又是一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喚醒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直接促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的開展,五四偉大的愛國精神直接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那麼在今天,正是五四運動發生的86周年之際,這場運動已經離我們這一代人很久遠了。重提五四愛國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有著重大的意義的。那場以大學生為主的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他們怎樣來用青春的熱血和生命來實踐著自己對國家的愛。那麼時值今天,當代的大學生遠離了國家和民族苦難的日子,遠離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背景下。愛國好像對於今天的我們已經留於一種形式,一個口號了,「愛國熱血青年」在今天已經被看作一個貶義詞了。那麼我們今天來重新懷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實行動來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無疑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的。
也許有人會說五四運動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那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於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了。這種認識是很不正確的,筆者認為五四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正是我們新的時代的所需,我們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我們的意識形態,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認識愛國主義精神。是的,如何認識愛國主義怎樣用我們自己的切實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對於當代的大學生是有著巨大的意義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揚愛國主義不是非要我們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愛國行動,而是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學校里,你努力掌握科學知識,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就像現在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他們所唱響的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國行動。我們走向社會,遵守社會的各種規章制度,做一個遵紀守法的良好的公民,也是一種愛國主義行動。 在我們的身邊,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地去幫助別人,積極地去實踐各種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也是一種愛國主義行動。
其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去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還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無須做一些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而將我們的身邊的小事切切實實地做好,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形式。在今天我們懷念五四運動,重提五四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還是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的,讓我們重新去認識愛國主義精神,重新去審視我們的意識形態。愛國主義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
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幟,五四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新的時代它有新的內容。我們懷念五四精神,我們發揚五四精神。
F. 五四精神的作文
不滅的五四精神
五月,花開的如此艷麗;五月,雨下的如此淅瀝。花開五月,雨落花上。一切的風景似乎都顯得如此的和諧,貌似在彰顯著它們的青春年華。而在這樣青春的日子裡,我們也迎來了屬於我們的節日——五四青年節。
也許有人會說,五四運動已經離我們太久遠了,那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於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了。這種認識是很不正確的,五四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是我們新時代的所需。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經落到了我們的肩上,「五四」火炬已經光榮地傳到了我們手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去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還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無須做一些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而將我們身邊的小事切切實實地做好,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形式。愛國主義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
當我們緬懷先人的豐功偉績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反思自己,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必須不吝惜自己的淚水與汗水,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G. 五四運動與開國大典小作文
否則運動衣開國大典小作文是一個歷史性的一個作文
H. 關於五四精神的作文
0年前的今天,3000多北京學生高呼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誓死收回青島」、「拒絕合約簽字」等口號,遊行示威、激慨萬分的學生們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隨後掀起了全國性的抵抗活動,工人罷工,商人忍痛罷市,當執政府為了平息甚至向一群手無寸鐵的大學生開槍!即使這樣也沒能撲滅這群愛國青年的一腔熱血。
萬般有罪,愛國無罪。歷史不是一頁書簽,歷史不是已成為化石的過去,更不只是時間長河中一段被截取的孤立的場景;歷史是祖先的腳印,是一艘擺渡華夏民族的巨輪,是一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的記憶。歷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以助我們民族抵達一個又一個高度的階梯……既是如此,我們何不利用這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吸取其中的教訓,在逝去的民族精神的符號中找尋我們尚未完全汲取的記憶?
李大釗說過:「人生的目標在於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梁啟超先生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重溫過這段歷史,對於五四運動的精神,可以理解成為對科學民主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為愛國自救的精神。但不管怎樣的理解,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青年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對真理和公平正義的追求,還有就是對黑暗和強權的不屈。而這些,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果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未來發展不關心,對於生活的這個社會中存在的不公正視而不見,對於強權心存畏懼的話,一個渴望發展的國家和民族就缺乏希望。
我們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我更喜鏗鏘有力的中國話;
我們雖然喜歡情人節里的玫瑰巧克力,但我更喜歡「春節」「中秋」中國節;
我們是非主流,但我心中流淌的是中國血!
我想起了胡錦濤總書記在五四運動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他說:「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和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奔走呼號,奮不顧身,表現出了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這種歷久彌新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應萬分珍視、大力弘揚這個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四」精神是啟蒙與救亡的自覺廣泛的統一;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的統一;是刻苦耐勞的精神與進取創新的精神的統一;是獨立自主的精神與無私奉獻精神的統一。
作為跨越世紀的一代人有責任將自己即將送走的世紀中所積累的精神遺產帶進新世紀,五四精神就屬於這樣的精神遺產。因此,我們不但應當繼承五四精神,而且應當弘揚五四精神。
我們當代青年,代表著祖國的希望,是現代社會的建設者,弘揚「五四」精神更加緊迫,「五四」精神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大家都知道八榮八恥吧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民主潮流,大勢所趨,順者昌,逆者亡。人權、民主,九十年前,就是我們的先賢追求的目標,今天,我們仍在不斷的追求之中。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己不能正,焉能正他人?當我們追求民主、自由、人權時,首先應當從自己做起。
五四運動距今天已整整九十年,然而,五四時期許多先知的吶喊猶在耳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大旗猶在中國上空高高飄揚。
I. 有關於五四運動的作文500字
五四那一年,我正在西安私立成德中學讀書。西安僻處西北,一向是比較閉塞的。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使西安的一般學生感到國亡無日,於是紛紛自動集合,要求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接著,各中等以上學校開了學生代表聯席會議,我代表成德中學參加會議。這個會議決定:西安市各中等學校學生全體罷課;舉行抗議示威遊行;組織講演團,向商人和市民宣傳抵制日貨,勸用國貨,等等。西安學生就這樣離開了書齋,走上了街頭。5月下旬,學生們舉著「誅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和「頭可斷,青島不可失」等旗子,舉行了西安市空前未有的示威遊行,並且在街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講演的學生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講到最痛切的地方,還有人撕下竹布大褂下襟,咬破中指,血書「還我青島」等字。西安學生這種高漲的愛國情緒,受到當地各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這個死氣沉沉的古城蘇醒了。
在示威遊行之後,為了使學生運動組織化、經常化,我們又在西安學生代表聯席會議的基礎上,組成了陝西省學生聯合會,我被選為會長,鄒遵(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犧牲)被選為評議長。學生聯合會還出了會刊,經常報道陝西各地和全國學運情形,提出陝西省學生的行動口號,對當時陝西學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與此同時,由北京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日益擴大和深入。全國20幾個省的學生以及海外留學生,都先後行動起來,舉行示威遊行,通電抗議,查禁日貨。6月3日以後,運動又進入新階段,首先是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其他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全國性的革命運動。為了表達陝西省學生的決心和意志,並和全國各地學生運動取得直接聯系,陝西省學生聯合會推選我和李伍亭為代表到北京請願。我們倆便在6月初聯袂北上。
新華門前的怒吼
當我們來到北京的時候,正是北京學生運動繼續高漲之時。原來,北洋軍閥政府自5月4日後,曾連發兩道命令,聲稱「遇有糾眾滋事不服彈壓者,依法逮懲」;「其有不率訓誡、糾眾滋事者,查明斥退」。在6月4日和6月5日,逮捕了在街頭講演的學生1000餘人。統治者妄想用高壓的手段來撲滅革命的火焰,結果適得其反。統治者的種種倒行逆施,有如火上添油一般,使得斗爭的火焰愈燒愈旺了。當時北京各校代表曾在北京大學紅樓開會,並邀請各省市已經到京的學生代表參加,決定到總統府請願,堅決和反動政府斗爭。
大概是在6月5日以後,10日以前吧,確實的日期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時間大約在下午3點鍾左右,北京各大學的學生和一部分中學生,集中到新華門前,人數有一兩萬之多,把西長安街圍得水泄不通,要求當時北京政府總統徐世昌親自出來接見學生。徐世昌避而不見。警察總監吳炳湘出來說:「總統不在,可以把請願書留下;時間已經很晚,希望學生回校休息,政府自有答復。」但是,學生們不肯上當,堅決表示不見徐世昌,不得明確答復,誓死不回校。這樣一直僵持到晚上10點多鍾,人愈聚愈多,有些過往行人,也參加進請願行列。特別是一些洋車工人,把一天拉車得來的血汗錢,買了燒餅、茶水送給學生。這種真誠的支持,使學生們受到極大的感動。徐世昌看到不見學生不行,才派了他的兩位秘書出來傳話說:學生可以推派10個代表,到裡面受接見。
性質: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意義: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的當代意義:
這場運動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興中華:「振興中華」的口號,是孫中山1894年在《興中會宣言》中最早提出來的。從那之後,大多數愛國志士無不以此為終生奮斗的最終目的。可以說,中國從此之後的一切革命斗爭,無一不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所取得的一切進步和成就,無一不是由於它的催動和鼓舞。五四運動的發生,就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續。愛國學生的奔走呼號,浴血奮斗,廣大知識分子、市民、工人的積極響應和支援,最根本的動因就在於此。響遍全國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喚醒同胞,一致救國」等口號,最根本的含義也在於此。有的人當時在思想上雖然還沒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純粹為愛國熱情所驅使,但他們愛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持中國的落後,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挽救中國的危亡,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振興中華民族。
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廣大學生之所以不顧高壓,奔走呼號,他們的愛國行動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層人物和廣大工商界群眾的支持,就是由於愛國主義的有力號召,愛國精神的強烈感染。今天,要勝利跨人21世紀,實現四個現代化,真正使中華民族振興起來,更要大力發揚愛國主義。
民主精神:新文化運動最先提出科學與人權並重(青年雜志創刊詞中的提法),隨後講「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當時把人權和民主當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後來「賽先生」和「德先生」成為「賽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說,民主和科學一道,是中國共產黨歷來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五四運動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專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五四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與民主精神的推動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民主的啟蒙和民主意識的覺醒,就不可能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愛國運動。現在,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許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還相差甚遠。要想盡快振興中華民族,就應該繼續高舉「德先生」的大旗,發揚民主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科學精神:在五四運動中,科學即「賽先生」與「德先生」一樣,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並有力地促進了民主意識的發揚,反封建斗爭的開展。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條新的思想,第六條就是「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他說:「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之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①[《獨秀文存》,第9頁,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發揚民主精神的同時,還應該發揚科學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們大膽地沖破舊傳統,提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主張,出現了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並有力地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澤東當時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冤獄,求見青天。」①[《民眾的大聯合》(三),《毛澤東早期文稿》,第393頁,湖南出版社,長沙,1990。]正是這種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運動成為新思想與舊思想、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分水嶺,我國20世紀第一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並開啟了此後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後來所發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以及從那時起我國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和成就,可以說都是解放思想的結果,是五四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這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在中國人民輿論的壓力下,向會議提出廢除袁世凱和日本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膠濟鐵路以及其他權利歸還中國,同時還提出七項「希望條件」廢除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隊、巡警;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歸還租界;關稅自主等。但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參加「和會」的帝國主義國家拒絕。不僅如此,他們還決定將德國在山東掠奪的權利全部讓予日本,並將其寫進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至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完全失敗。但軍閥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5月4日,北京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會後舉行了遊行示威,憤怒的愛國學生痛打了親日派官僚章宗祥,並放火焚燒了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軍閥政府派軍警鎮壓,逮捕學生30多人。全北京學生立即實行總罷課,並通電全國表示抗議。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也紛紛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在日本、法國等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南洋華僑學生都開展了愛國活動。6月3、4兩日,軍閥政府又逮捕北京學生近千人,激起全國人民的更大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漢、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的工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政治罷工,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後舉行罷市。至此,五四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即從開始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運動,發展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六三運動」,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28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也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偉大開端。它開創了中國革命知識青年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五四運動實際斗爭的鍛煉,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產主義者。他們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罷工斗爭,促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五四運動的影響
1、政治影響: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革命爆發以後,世界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工人階級在運動中顯示了強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資產階級的追隨者,而作為運動的主力軍在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運動的矛頭直接指向帝國主義,因為從世界革命戰線看屬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2、對中共的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從、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3、對學術界的影響: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延續和發展,它把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識分子推廣到全國群眾。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為一種風氣,同時也促進了文學革命的深入和廣泛發展,開創了中國文學時代,使中國科學和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4、思想方面:五四運動促進了全國民眾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種新思想陸續傳入中國,其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的思想和政局帶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