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作文審題立意的要求是什麼
高中語文,作文審題立意的要求是准確簡明和新穎深刻。
准確是指正確地理解和表述材料中隱含的觀點。
簡明是指立意擬題要簡潔一點,別太煩瑣。
新穎深刻是指,既要獨特,也要深遠。
2. 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寫材料作文,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文章成敗關鍵性的一步。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審題的過程中確定的。 審題的具體任務是 通 過 對作 文 題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范圍和重點,明確立意,並確定文章的體裁。寫材料作文時,對材料的審題與立意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首先,推敲關鍵詞句。
關鍵詞即材料中出現次數較多的詞語;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人物評議性的語句,有暗示材料中心思想的作用。所以,材料作文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立意的突破口。
例如, 河南 2013 年的材料作文。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 呢?」父親說:「甜的西瓜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里的瓜不都是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 」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呀,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材料中 「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 耀」 是關鍵句,「甜、陽 光、陰 影」是關鍵詞。 「甜」寓意事件結果,「陽光」寓意歷練、磨礪,「陰影」寓意逃避。 我們分析了這些,就可以引申出一些哲理性的話題: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是否珍惜;成功屬於有勇氣的人; 對於自身的缺陷,不要諱疾忌醫,要敢於接受等。 如果把握住關鍵詞句,審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善用聯想和想像。
我們要善於聯想和想像,運用象徵、比喻等手法將材料意思引申。 比如,材料中含有「路」「腳印」「春風」等詞語,實際上它們都隱含著另一層意思:「路」 代表成長的歷程,「腳印」 代表人生的足跡,「春風」 代表輕言細語的教誨。
例如, 武漢2016 年的材料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許因為太在意登上山頂,我們往往沒有慎重選擇路徑就匆匆出發。於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進小路,有人奔向捷徑,有人闖入險途。有的路,平坦而通暢,帶給你的是安穩或平庸;有的路,崎嶇而險峻,帶給你的是精彩或傷害。選擇的路合適,你會順利登上山頂; 選擇的路不合適,即使登上山頂,也會遍體鱗傷。決定人生狀態的不是山頂,而是你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
我們審讀材料要從關鍵詞入手,「路」 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關鍵句是「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我們可以把「山頂」 轉化為目標,這樣由實到虛,就可以理解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就轉化為我們很熟悉的主題——成長。
最後,選好恰當角度。
蘇軾詩雲: 「橫看成嶺 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個材 料,從不同角度 去看,會有不同的思考,這就是見仁見智。 立意定題時,除了要與材料暗合神契外,盡量選自己頭腦中存儲豐富的內容來寫。
例如,2016 年重慶的材料作文。
「我只是雛菊叢中的一朵小花。 」一朵雛菊傷感地嘆息,「與這么多雛菊生長在一起,我的美麗完全被淹沒了,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我。」一個天使聽見了雛菊的心聲,規勸她說:「但是你真的很美麗! 」雛菊卻說:「我想成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其他任何同類! 」
天使不想再聽到雛菊的埋怨,於是把它帶到了城市廣場。幾天之後,市長帶著一個園藝師來對廣場進行改造。園藝師說:「把土壤翻一翻,種上天竺葵吧! 」雛菊大叫:「等一等! 你那樣做我會死的。」園藝師說:「如果這里還有一些和你一樣的雛菊,會對廣場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 但是在你的周圍找不到任何你的同類,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 花園。」說完,園藝師把雛菊從地上連根拔起。
這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 一則類似童話或寓言的材料,我們可以抓住角色形象,從它的命運變化軌跡覓出材料的意思。這則材料的主角是那朵雛菊。它之所以被園藝師摧毀,其外在的原因是,它沒有和同類在一起。園藝師認為整體上顯得不美觀,所以毀掉了它。內在的原因是,它太高傲,總想成為唯一的一朵 雛菊。我們可以這樣立意:脫離團隊,只有自我的人,無法得 到任何人的幫助。 還可以這樣立意:這個世界很難容忍「唯一」,一心想成為「唯一」的,最終會像雛菊一樣被連根拔起。
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
3. 初中作文怎樣審題立意
繞話題展開多層次聯想,多角度拓展寫作內容。
A.類似聯想:由話題出發,聯想到與話題同類或相似的事物,從而確定寫作的內容。
B.內斂式聯想:給一些寬泛型的話題添加一些限製成分,縮小話題的外延,明確寫作的范圍。
C.逆反式聯想:從話題的反面著手,確定寫作的范圍和內容。
D.虛實轉換聯想:有些作文話題往往是從繽紛繁雜的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一些概念,既有虛的一面,也有實的一面。
2、思維的歸納:即表現內容的確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下面兩點:
①要寫自己熟悉的內容;
②要寫自己駕馭得了的內容:由同學們的認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於語言表達能力所決定。
通過思維的發散和思維的歸納,一篇文章的表現內容得以最終確立。
4. 初中作文:怎樣審題和立意265623284
面對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甚至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誤——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事例再豐富、語言再優美,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了。可見,材料作文的觀點提煉,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緊扣材料`,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呢?以下方法謹供參考。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5. 怎樣審題和立意》作文講評課公開教案
此時我好像吃了蜜一般的甜,
那時候我的心情比吃蜜糖還甜!我終於內成功了,我想只要容付出了勞動,就會有成功的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類的生存就是這樣
大海,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各有一個「廣闊無際,洶涌澎湃」的「大海」.運河中學就是我心中的大海.
當我們歷盡千辛萬苦,不折不撓地來海邊,才發現她是那麼的美,那麼的好,這是語言表達其內涵的.這個美好的大海是我們的理想、願望!這里的「波峰浪谷」是我們奮斗的足跡,「徐徐海風」是我們自信的化身.「付出就有收獲」,我的努力不是終於換來了這個「大海」了嗎?這是一個充滿陽光的世界,處處都存
6. 高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指導
一、主旨領悟法 二、關鍵把握法三、由果溯因法 四、寓意揭示法 五、細節切入法六、傾向揣摩法七、多向發散法八、舍次求主法九、求同存異法十、互補完善法(字所限,例子已刪
7. 《考場作文如何審題立意》作文教學案
作文教學案一:考場作文如何審題立意一、話題作文的審題作文話題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材料、話題的闡述語、話題和具體寫作要求。1審話題材料,抓關鍵詞句例1:2002年全國卷作文話題: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然是個快凍僵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人做按摩。經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後,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問題:找出上述材料中的關鍵詞句,說說它們對審題有什麼限制和啟發?參考答案:①「途中遇到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這句話對選擇的環境作出了限制:考生必須表現主人公在較為艱難的情況下作出選擇,而不是在較為寬松的心態下作出的選擇。②「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這句話很重要,這表明文章要強化這是一個二難選擇,要有矛盾的心理。 ③「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這句話體現了救人=自救。2、審闡述話語,明話題方向例2:2005年浙江卷作文話題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出牆來」,「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作文。問題:上述話題闡述語,為我們提供了幾種方向?參考答案:①命題者鼓勵考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②抓無限和有限的辨證關系。3、審注意要求,防止幾種誤區注意要求往往是相對固定的: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我們在分析這一部分時,要做到澄清以下幾個問題:①、立意自定,不等於主題無禁忌。立意有高低之分。②、文體自選,不等於不要文體,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將文章成了「四不像」記敘文沒有記敘的「三要素」,沒有起碼的描寫,議論文缺乏必要的層次,沒有鮮明的例證。③、題目自擬,不等於題目無關緊要。有些考生把題目等同於話題,這並非不可,但他們的題目就不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④、不得抄襲,不等於不能調動平時的閱讀積累。這主要是針對套作和宿構現象的。4、話題類型及審題要求(具體見新《坐標話題作文》第18頁)①觀點型話題做這種話題作文最忌諱背離話題,如今年重慶卷話題「雙贏的智慧」,考生就不能寫成「雙贏」不可能,也就是不要反彈琵琶。②事物現象形話題此類話題往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如「音樂」、「挑戰」等,對此,我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這一事物或現象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深入挖掘它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不能直停留在表面。③關系類話題審此類話題關鍵是不要偏於一方而忽略另一方,要找出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如「時尚與經典」,審題的關鍵在於不要只說一方好,另一面就一無是處,而要看到時尚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持久下去而成為經典,曾經的經典也只要勇於創新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成為新的時尚。④范圍型話題這種話題的限制性很小,只為你提供了范圍。如2002年春季高考作文話題「出發與到達」(具體見新《坐標話題作文》第18頁),不能將它理解成關系類話題,從二者中找出一個孰是孰非,它只是為你提供了一個范圍,你既可以傾向於出發,也可以傾向於到達。再如今年高考江蘇卷作文話題「鳳頭、豬肚、豹尾」,你既可以傾向於「鳳頭「,也可以傾向於」豬肚「,也可以是」豹尾「,也可以三者都涉及。但要強調一點,你不管寫哪一點,都必須堅持到底,不能中途易轍。 二、供材料作文的審題話題作文中,材料只是為了幫助考生認識話題、拓展視野、激發思維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啟發。而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主題立意的出發點,又是歸宿點。所以從材料中提取的中心往往是相對固定的。材料作文審題有兩個原則:1、把握題旨例3:三個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人用金杯玉盞盛著喝,一人用瓷碗泥杯盛著喝,另一人乾脆用手捧著喝。於是用金玉之人覺得自己富貴了,用泥瓷之人則覺得自己貧賤了,只有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說了一聲:「好解渴呀!」 生活的本質是,你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真正的高貴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舉起了華貴的杯。①三種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實質上代表了對待生活的哪些不同態度?[參考答案]前兩個人把注意力放在物質財富的多寡和榮譽名聲的得失上,而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和人生的幸福。②你可以從閱讀與生活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參考答案]陶淵明,遠離官場,他認識到生活的本質與精神的可貴,屏棄了浮華與虛榮。生活中還有很多放棄財富而致力於勞作的人,他們也認識到生活的本質是勞動和創造,真正的高貴在於精神和人格,人生的幸福在於擁有真純和美德。熱衷於功名利祿,滿足於蠅營狗苟會越來越喪失人的本性,越來越遠離生活的本質。2、明確角度角度即材料表現出來的看問題的出發點。有的材料只有一個角度,有的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我們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例4:武漢的珞珈山,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總見一些青年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問:這則材料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取觀點?①從遊人角度:批判一些年輕人常年一味崇洋而忘了本。②從韓國青年的角度正面闡述不忘本。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導師「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則有「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三、命題作文的審題所謂命題作文,就是作文的題目已經定下了,不能更改了,這是一個限制,但同時它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就是這個題目往往比較寬泛,可寫的領域范圍很廣,而限制往往在於它表現的意義。例5:以《安》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於800。(2005年北京卷作文題)「安」字含有多種意思,多種詞性,形容詞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等,動詞有「安於」「安享」。它的限制性在於所寫內容必須在「安」的這些詞語所包含的內容之內。另外,要注意所給標題的內在性含義。詞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看到標題後,就要想到標題的內在含義。這里的「安」如果光寫「安全」,泛泛而談,是得不到好分數的,必須挖掘內在含義,要能深入到個人心靈深處、一個民族文化中。以下是北京一滿分考試的作文片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是一種安逸;「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種安逸;然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後的一杯清茶、一壺酒也是一種安逸。安逸是一種釋然,是一種隨心,是一種大風大浪後的平靜與享受。文章將安深化為一種人生的態度,並追溯到歷史中去,用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來表現。說明此考生在審題上比一般學生更深入。 四、造成偏題跑題的主要類型1、對話題、材料或題目理解不全面。比如「心存希望」這個話題,許多同學大談希望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有希望,這就變成了「希望」,「心存希望」一定要突出一個「心」字,要突出主人公的情感主體地位。決不能只對「希望」泛泛而談。2、對話題理解不深入。如第十次周練的作文話題為「失落」,失落在字典中有兩種理解:一為遺失、丟失,二為精神上失去寄託而感到空虛。是不是二者都可以入文呢?不是,根據材料,我們應該寫前一種「失落」。3、穿靴戴帽,轉移話題。如:2000年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一位考生的作文是這樣寫的: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種種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答案也是千差萬別、多種多樣的。」…………(與話題無關的一件事)生活的海洋是豐富多彩的,我只是擷取了其中的一朵浪花。造成這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不少同學平時宿構了一些文章,到了考試時就不顧實際,硬往上靠。有的考生自己也覺得所寫內容與原話題「風馬牛不相及」,於是只好穿靴戴帽,打扮一番。盡管作者用心良苦,但這類文章的毛病是逃不過閱卷教師的眼睛的。4、否定話題。 五、審題立意練習回聲為了排遣苦悶,我做了一次遠行。 憋著勁兒,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峰頂,心在剎那間卻凝固成高曠的沉默。那一望無垠的湛藍的天和海,那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蒼翠山巒。這是大自然怎樣的一種雄渾和生命力的奔涌?我不由自主地張開雙臂,積蓄已久的心聲和力量凝成一聲"喂--",在山海間飛出。片刻,那"喂--喂--喂--喂……"的回聲像澎湃的波浪涌來,將我淹沒。我就一個人在峰頂靜靜地站著。海擁著山,天連著地,那回聲在心胸中涌著、涌著。而不遠千里奔波而來,也許正是為領略這種回聲、這種神奇。漸漸地,回聲退了、退了,而往日難忘的記憶珍藏、青春憧憬和那些期待的眼神卻像漲潮的海水一樣湧上來,述說著,疑問著。也就是在寧靜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把對生活的所有疑問凝成一聲"喂",而山海回答的是同樣的語言似是有聲,卻是沉默。我輕松地笑了:飛去的是失落與彷徨,回來的是熱情和希望。是的,我要重新展翅飛翔,不管前方是否還有風雨雷電。人的語言只是一種生命的疑問,而沉默卻是對生命的耕耘,對疑問永恆的回答。不要幻想世界會給你直接的答案,發現和感悟才是人生的真諦。而回聲就是這樣一種用反復和沉默來啟迪生命的語言,只是,你可用心聆聽過?「回聲」的啟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這就是回聲的獨白,回聲的啟示,回聲的內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心靈去對待另一顆心靈,都應該用一雙熱情的瞳孔去面對另一雙瞳孔,因為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只有捧著自己的一顆心,真心地對待別人,愛和關心才會如春雨般地滋潤我們的全身。沒有付出,哪會有得到?沒有奉獻,哪會有收獲?其實,對待別人是因,反饋到自己的則是果。 如果海珊國王身前不關心自己國家的人民,不操心國家的大事,不為中東和平而奔波調解,在他臨死前的那幾天,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國民在風雨中等候在王宮外,甘願捐獻自己的器官?如果燕妮不為窮苦的人奔走忙碌,她死後的墓前又怎會有鮮花的簇擁呢? 所以,無論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要想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尊重,前提還是你自己的付出。 這是個偉大的世界,世界需要愛來維系,人之間的關系需要關心來作用,只有這樣世界才會繽紛多彩。不要過多地考慮自己,不要過分地算計別人,不要操心地計較付出得到的多少,因為得到付出之間永遠沒有公式。 莎士比亞說:「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別人。」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蒼穹中的一顆小星,都只是深夜中的一把火炬,我們心中所想的應該是別人,裝著的應該是別人,只有這樣,天空才會更加明亮,深夜才會充滿光明與溫暖。 所以,朋友當你想獲得別人的關心與尊重時,當你想讓你的周圍變得明亮起來,當你想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暖的世界中時,請從自己做起,請和和氣氣地對青山說一聲:「你好!」相信青山也會讓你感到滿意的。 玫瑰贈人,手有餘香,相信這余香會纏繞在你的指尖,滲透到你的心裡,永遠永遠地環繞在這萬水千山之間。這是兩篇以「回聲」為話題的作文,都未偏題,看看它們立意有高低之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