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水平能力測試題及答案
一級
B.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模擬試題
1.開門見山直接回答知識點
2.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延伸
3.規范排版,內容充實更容易通過認證哦
4.補充參考資料(沒有可以忽略哦~)
C. 急求初中教師業務考核制度細則…謝謝
我手上有資料,但僅供參考 資料1:1.所以在職教師都必須參加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所組織的教師業務考試與考核,無故不參加者視為不合格;2.對於教師業務考試,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准備,精心備考所任教學科整個初中學段的所有內容。教育局將隨機每學期抽考任意一個學科一次,對於教育局未抽考的學科,學校將組織考試;3.因其他原因轉入該校的教師,學校亦將組織考試,其考試內容、考試形式根據學校當年的情況來確定;4.在教育局或學校組織考試時,凡被通報舞弊、考試不合格的教師將停崗跟班學習一個月後,再組織考試,合格後方可重新上崗,仍不合格者將歇崗學習三個月,對於考試不合格停崗或歇崗學習的教師本學期考核結果的所發津貼將扣除35%,並在當年內不得參與評優、評模、晉級和職稱晉升、繼續教育學分登記的各項工作;5.教師業務考核是針對教師基本功(含普通話水平、應用規範字的能力)教師所任教學科的備、教、批、輔、考而組織的各項考核工作,考核分隨機抽查與定時考核兩種方式進行,重點考核教師的備課質量、課堂組織教學、課後作業批改與輔導、考試等提高教學質量的實際效果。6.凡是本校在職教職工,都必須認真對待教師業務考核的各項工作,凡在學校組織的隨機抽查中,備課質量、課堂教學、作業批改等工作未達到教育局所規定的要求,將在教師本學期地量化考核總分中每項扣除總分的5分,若在教育局組織的考核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造成不良影響的教師,當學期考核結果所發津貼將扣除35%,並停崗學習半年;7.凡在教師業務考試與考核中,有一項不合格者,當學期考核結果所發津貼將扣除35%發放,並停崗學習三個月,若有兩項不合格者,當學期考核結果所發津貼將全部扣除,並停崗學習半年,在一年中的四次考核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不合格者,將報有關部門調離本工作崗位,從事其他工作;8.學校將組織建立教師個人檔案,記錄教師在從教的工作中地成績與失誤,考試與考核的結果,以便核查,作為教師聘任、培訓、晉級、評優、評模地重要依據 資料2:一、考核內容 教師的考核內容是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是考核教學效果和工作實績。德:指政治思想和師德品質的表現;能:指業務知識、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能力;勤:指勤奮精神、工作態度和出勤率; 績:指教育教學的數量、質量和效果二、考核細則
(一)師德(10分) 該項得分A=師德總分×10%(二)考勤(10分)該項得分B=出勤得分÷3×10% (三)工作常規考核(20分)該項得分C=常規考核得分×20% (四)教育教學能力(30分)該項得分D,按考核等級本年級本學科最高等級記30分,每降低一個等級減3分。(五)工作量(15分)該項得分E:一小周等於22課時記15分,多一課時加0.4分,少一課時減0.4分。(六)班主任工作(10分)該項得分F=月考核平均分×10%(超過10分以10分記)。(七)值周工作(5分)根據行政值周評價,該項得分G:優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1分。(八)年度考核總分W=A+B+C+D+E+F+G三、年度考核等級的劃分及條件(一)年度考核優秀應具備的條件1、熱愛教育事業,敬業愛崗,師德高尚。2、教育教學能力強,教育教學實績突出,師生反映好。3、年度考核分數排名列校前15%部位之內。(二)年度考核稱職應具備的條件1、熱愛教育事業,敬業愛崗,師德良好。2、教育教學能力較強,能勝任本職工作,師生反映良好。3、年度考核得分75分(含)以上(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1、無故不參加暑假政治學習者;2、一學期累計曠工二天及以上或累計曠課5節及以上者;3、不服從學校工作安排,並造成嚴重後果者;4、年度考核得分60--75分者(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1、師德敗壞,觸犯法律並受公安機關處理者;2、年度考核得分60分(不含)以下者。四、考核結果的使用
( 一)教師在學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具有晉職和晉升工資的資格。1 、教師年度考核被確定為稱職等次以上的,具有晉升職務的資格。2 、教師在聘任期內,學年度考核連續兩年被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在本職務所對應的職務工資標准內晉升一個工資檔次。(二)教師在學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的,按以下辦法處理: 1 、教師被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的,學校要安排人員進行幫帶。2 、教師被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的,不影響調整工資(即在國家未作出明確規定之前,可視同稱職等次按有關規定給予晉升職務工資檔次)。3 、對連續兩年考核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的教師,應調整其工作崗位。 (三) 教師學年度考核被確定不稱職等次的,按以下辦法處理 1、當年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等次的,報上級主管部門後調換工作或緩聘、短聘處理。 2 、連續兩學年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等次的,按教師聘任制實施辦法和實施意見的規定, 報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解聘或不聘。
D. 中小學教師業務能力測試有什麼作用
作用就是測試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考試模式:採用全國統考模式。專即統一大綱、統屬一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發證。
管理模式:採用兩級管理。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全國性的管理工作,包括起草考試大綱、組織命題、考務管理成績審核、印製並頒發由教育部監制的全國統一的合格證書。各省市考試機構負責設立考點,負責地方性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考試對象:全國中小學在校教師。
考試科目:分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三類,其中教學人員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各分為初級、高級兩個級別。
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起草,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審定。
考試內容:重點測試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考試方式:初級採用無紙化考試的方式,試題呈現和考生作答都在計算機上進行。其他級別正在論證中。
E.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題
第1套試題
單項選擇題:
1.英語課程標准(二級)中的內容標准分為( )部分。
A、語言技能、聽說技能、情感態度、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
B、語言技能、讀寫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歷史文化
C、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D、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正確答案:D
2.新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其中,新內容包含原有觀念屬於( )。
A、上位關系 B、下位關系 C、組合關系 D、並列關系
正確答案:A
3.WebQuest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 )等人於1995年開發的一種課程計劃。
A、杜威 B、布魯納 C、斯金納 D、伯尼.道奇
正確答案:D
4.在交流與討論中,( )的目的是小組學生解決共同的問題。
A、頭腦風暴 B、同步討論 C、辯論 D、合作性討論
正確答案:D
5.教學目標的結構或分類並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理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響的是布盧目姆的分類,他把教學目標分為( )三大領域。
A、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應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認知、情感和學習策略
正確答案:A
6.課程整合中的教師評價可簡化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 )的評價,第二階段是對教學實施的評價,第三階段是總結經驗,形成模式。
A、教學管理 B、教學行為 C、教學科研 D、教學設計
正確答案:D
7.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程,學校必須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師培訓。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教師的培訓的組織工作存在( )兩種方式。
A、由點及面,逐層推進;全員、全程培訓
B、由面到點,分層推進;全員培訓
C、由上到下,全程培訓
D、由點及面,分層推進;全體培訓
正確答案:A
8.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教育發生徹底的變革,國外稱這種變革為「( )」。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C、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正確答案:C
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下面( )不屬於創新型模式。
A、合作學習 B、探索和發現學習 C、問題解決學習 D、基於計算機的課堂講演、練習、討論
正確答案:D
10.從狹義上說,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 )為主幹,結合集成電路技術、光碟技術、機器人技術、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等的綜合技術
A、計算機技術 B、文字 C、紙張 D、印刷術
正確答案:A
1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於語文教學,現在已經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及即( )。
A、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創新精神、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B、課程內容、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C、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D、學科教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正確答案:D
12.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盡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 )。
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B、辯論 C、 合作性討論 D、 非同步討論(如BBS、電子郵件討論等)
正確答案:A
13.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 )幾部分。
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B、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
C、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實踐,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D、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正確答案:A
14.一般情況下,導航欄由( )構成。
A、標題和導航文字圖 B、題頭圖和導航文字圖 C、題頭圖和備注 D、框架和導航文字圖
正確答案:B
15.在執教《美國南北戰爭》一課時,從電影《亂世佳人》中截取幾段戰爭場面,反映葛底斯堡戰役底油畫,戰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並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地( )方法。
A、創設歷史情景 B、提供多種通道信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C、模擬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D、模擬占據空間廣的事物
正確答案:A
16、下面的( )不屬於科學課程。
A、歷史 B、 化學 C、 物理 D、 生物
正確答案:A
17、( )是指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體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學理論指導,具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定位,對教學因素及其組合結構具有特定的要求,對教學活動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規定。
A、教學模式 B、 教學結構 C、 教學設計 D、教學方法
正確答案:A
18、與「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體導航是( )。
A、有線性的橫向導航 B、線性的縱向導航 C、非線性的樹狀導航 D、非線性的網狀導航
正確答案:D
19、( )主要是按照一定標准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A、客觀題測驗 B、 表現性評價 C、檔案袋分析 D、論文題測驗
正確答案:C
20、在進行教師培訓時,認為「技術優先」的是( )
A、分離模式 B、整合模式 C、鋸齒模式 D、交替模式
正確答案:A
21、帕金斯(Perkins,1991)認為學習環境包括的五個關鍵成分是( )
A、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支持系統
B、信息資源;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任務管理者
C、信息資源;符號板;現象視窗;認知工具;任務管理者
D、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任務管理者
正確答案:D
22、下面的結構圖,是由( )提出的。
A、加涅 B、斯金納 C、皮亞傑 D、羅傑斯
正確答案:A
23、信息技術整合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不包括( )
A、提供廣泛的英語閱讀學習資源 B、提供支持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的工具
C、交流方式單一 D、提供各種學習策略
正確答案:C
24、在( )視圖下,不能完全顯示三個區域也不可調節各區面積的大小。
A、大綱視圖 B、 幻燈片視圖 C、幻燈片瀏覽視圖 D、 普通視圖
正確答案:C
25、斯滕伯格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 )
A、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
B、內容知識;教學法的知識;實踐的知識
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
D、廣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學科內容;教育文獻;反省的實踐經驗
正確答案:B
26、最適合課堂講演、操練和練習的硬體排列方式是( )
A、橫排 B、縱排 C、環形 D、 兩側
正確答案:A
27、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二階段中,又可以劃分為( )四個層次。
A、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研發工具
B、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研發工具
C、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作為演示工具、作為開發工具
D、信息技術提供資源、作為信息處理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交流工具
正確答案:B
28、( )是學校情境中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學生大多是無意接受隱含於環境中的經驗。
A、隱性課程 B、學科課程 C、顯性課程 D、活動課程
正確答案:A
2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 )內容描述的是理解技術系統的特性及操作,精通技術的使用。
A、 技術效能工具 B、社會、倫理及人文問題
C、基本操作和概念 D、技術通信工具
正確答案:C
30、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能使用繪圖軟體為一個房間設計各種布局」的信息技術可以與( )的內容標准相結合。
A、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B、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C、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D、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度
正確答案:A
判斷題:
1、 地理、歷史、思想與品德都屬於自然科學。( 錯 )
2、 計算機操練和練習反饋的設計是關繫到操練與練習軟體成敗的至關重要的內容。任何計算機操練與練習的反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反饋原則。 ( 對 )
3、 整合的教學情境是指使用電腦、多媒體和網路。 (錯)
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的簡單過程,存在著固定的模式,教師只要掌握這個模式,就能在教學中應用自如。(錯)
5、 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度則可以劃分為完善型和創新型。(錯)
6、 整合課程實現的是學生的經驗整合、社會整合和知識整合。(對)
7、 認知學徒制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主義教學模式。(錯)
8、 將氣旋與反氣旋運動過程設計成三維立體圖與二維平面圖結合運用的表現形式,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氣旋中心氣流以及反氣旋中心氣流輻散下沉導致凝雲雨或晴朗天氣的全過程。使學生能直觀的認識氣旋與反氣旋。(對)
9、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使得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數學。(對)
10、 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正式的課程是指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錯)
11、 [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利用技術資源(如計算器、數據採集探測器、錄像、教育軟體)解決問題、自主學習並開展擴展性學習。(錯)
12、 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標准英語語音的刺激,更豐富的英語單詞學習情景,文本、圖形、圖像、視頻、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被結合在一起,圍繞單詞的學習。(對)
13、 接受學習一定是被動的。(錯)
14、 我國在2001年啟動中小學「校校通」網路教育工程。(錯)
15、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於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情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學生利用信息資源、同學資源、教師資源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從中心走向邊緣。(對)
16、 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只需關注本學科內容,不需要注意信息技術對本學科內容的影響而導致學習內容的變化。(錯)
17、 在美國的「社區」案例中,「運用互動式的教育節目」的活動是NETS績效的「使用技術資源解決問題、相互交流,並舉例說明想法、觀點和情節」指標。(對)
18、 傳統的課堂教學很容易實現個別輔導。(錯)
19、 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課程整合才能實質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對)
20、 電子郵件調查法屬於被動調查法。(對)
21、 理科課堂中的解題練習都屬於操練和練習的范疇。(對)
22、 利用信息技術的情景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
23、 操作與練習型游戲是利用環境進行建構,學生自己控制情節發展,生成情節。(錯)
24、 在信息技術整合於合作學習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習專題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
25、 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准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符號使用TCT交流運算結果。(錯)
26、 人們對於教師隱喻的微觀層面指在教學中師生的交往之中的地位,如「教師是蠟燭」。(錯)
27、 為了進行有效的整合實踐,教師首先必須刷新頭腦中學生觀、學習觀以及教學觀,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把學習看作是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把教學看作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對)
28、 信息技術和教育相整合大約要經歷這樣五個階段:計算機素養培養;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課程改革;基於信息技術的全面教改。(對)
29、 2000年,陳至立同志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21世紀第一個十年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將從兩個層面推進,第一個層面是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第二個層面是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錯)
自我調控是指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根據有效性標准評價各種認知行為、策略的效果。(錯)
F. 初中數學教師業務考試試題
《初中數學課程標准考試題》
(1)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 與 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 、 和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 ; 。
(3)學生是數學學習的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 與 。
(4)《標准》中所陳述課程目標的動詞分兩類。第一類,知識與技能目標動詞,包括 、 、 、 、第二類,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包括 、 、 。
5)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 和已有 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 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 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6)《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 、 和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 ; 。
(7)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 化、評價方法 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 ,更要關注他們的 。
(8)初中數學新課程的四大學習領域是 、 、 、 。
(9)《標准》中陳述課程目標的動詞分兩類。第一類, 目標動詞,第二類,數學活動水平的 目標動詞。
(10)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 、 、 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 、 和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 ;。
(12)學生是數學學習的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 與 。
(13)《標准》中所陳述課程目標的動詞分兩類。第一類,知識與技能目標動詞,包括 、 、 、 、第二類,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包括 、 、 。
(1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 和已有 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 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 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具體目標是 、 、 ,。
(16)「數與代數」的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是 、 、 、 。
(17)初中數學新課程的四大學習領域是 、 、 、 。
(18)《標准》中陳述課程目標的動詞分兩類。第一類, 目標動詞,第二類,數學活動水平的 目標動詞。
(19)評價主體多樣化是評價主體將、、、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形成多方評價。
(20)確定中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依據是 , , 、 。
(21)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22數學學習背景分析主要包括 , 。,。
(23)老師的教學基本功表現在,,,。
(24)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 、 、 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25)新課程倡導的數學教學方
3)數學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 , , ,,,,。
(2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三維課程目標指,,。
(27)學生是數學學習的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 與 。
(28)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六個核心概念是 、 、 、 、 、。
(29中學數學教學常用方法 , , 。
(30)數學教學基本功包括 , , ,。
(31)知識與技能目標動詞包括,,,。
(32數學課程的內容具有 , 、 。
(33)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 , , , 。
(34)數與代教內容主要包括 , , 。
(35)啟發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有以下幾個詞: , , ,。
(36)合作學習小組一般應遵循,的原則。
(37)數學課程目標分為 , 、 ,四個具體目標。
(38《標准》的評價目標是為了促進發展及改進教學
(39)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 , , 。
(40)初中數學內容的四大領域是 , , , 。
(41)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基本目標,, 。
(42)「課題學習」是一種具有 、 、 和 的數學學習活動。
(43創設教學情境的基本原則有, , , , 。
(44)新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是 , , 。
(45以學論教主要是從 , , , , , 六個方面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46常用的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有 、 、 等。
(47)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有 、 、 。
(48)創設教學情境的基本原則有, , , , 。
G. 中小學教師專業基本能力考試
只能告訴你1-5 C B C D D 2-10 B A B A D
選擇題是全對的。 但是改錯不確定全正確
個人答案;1-5:錯,對,對,對,錯
6-10:錯,錯,錯,對,對。
H.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和高中的題一樣嗎
教師資格證初中和高中的考試都為三科。前兩科綜合素質(中學)和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是一樣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內容是不一樣的。
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
(1)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4)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5)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提示:
(1)初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學科;
(2)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4個學科。
(8)中學舉行教師業務水平考試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筆試題型:
1、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由考試省市決定。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記憶知識的牢固程度。填空題要求所填入的內容一定要准確、簡練。
3、判斷說明題:不僅僅只是做出對錯的判斷,無論對與錯,都要給出相應的解釋說明,通過概念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4、簡答題: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字跡工整,最好用序號標明,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5、論述題:答題時要思路清晰,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再聯系實際作相應的陳述。如果題目要求聯系實際,一定要結合本人或學校的工作實踐經驗,把它們作為闡述觀點的材料,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語言要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