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於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作文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
法制伴我行
你從荊棘中綻放,你從崎嶇中走來,我們的法制進程。
你束起凌亂的長發,披上遮體裘衣;結繩以記事,刻骨以銘文,鑄鼎而銘記。終有那世襲替代禪讓,高低貴賤始有分別,贏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贊譽。然「對『太陽』之咒罵,對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戲諸侯的兒戲中」,國之廈為之傾斜。「竊鉤者盜,竊國者諸侯」各地諸侯歷新法強國力,秦盛商鞅裂,吳興李悝亡。
「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始皇立而一統天下,君主制立於中國。「焚書籍,坑儒生」,一統錢幣經濟興,一統文字文化盛,皇權集於一身,開始了文明古國千年封建之旅,終難脫人治大於法治的繩縛。江山代改,人才輩出。在重兵壓城城欲摧之時,南唐後主不思勵精圖治,變法興國,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詩作畫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敵兵,終敗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贏得大宋一統,但沉痾難除,舊疾不去,法之立服務於高主,黎民廣大難逃重壓。君主悟而臣子勵,王安石受命危難,為振興國力,欲破而後立,不惜以身戰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為黎庶,為百姓,眾說紛紜。精美設想,英雄無數,只能改經濟不能改政治,政體不變,經濟之變革如曇花一現,香存而花敗。法制之改革不動根本,難植新芽。
在盲目與固執中,槍炮聲響徹耳畔,強盜闖進家園,掠走珍寶,竊賊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師覺醒。戊戌變法學西洋,改舊習,可剛一觸及舊統治者利益,法治便又為人治。「百日維新」成了「戊戌變法」的代名詞。民國初立,國權歸於民,但 為了新法之立,孫逸仙出生入死,出廣州,戰軍閥,以血肉之軀抵舊思潮的炮火,民國終於站立。「民族,民權,民生」,孫先生為立新法除舊制,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隨著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蔣氏」政權遺棄,民不聊生,法雖立而無用武之地。
黑夜終會逝去,曙光定會來臨。春雷陣震,雄師躍起,偉大民族屹立東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法制步入正軌。當人大代表步入會堂,當新憲法誕生,我們淚飛流而心歡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權合乎民意,欣欣向榮,春芽萌發,法治社會逐步建立。事事終須磨礪,芬芳出自嚴寒。十年浩劫,法被踐踏,人被壓抑,從高官到小民無不被黑雲籠罩,你——法的進程幾乎停滯。偉大的中國人民終究挑開烏雲見月明,人心思進出新生。鄧小平書記領導下,十一界三中全會出台利國、利民新法律,家家歡呼,人人雀躍。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日新月異。江書記「三個代表」壯心志,新社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錦濤書記帶領我們開創未來新世紀。和諧社會,法制社會,人人歡喜。看藍天下,從小兒垂髫到耄耋白發,《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社會保障系統讓老人安心安逸;《經濟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選舉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無時無刻我們不被法律呵護。
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制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貳』 關於法律法規,中學生日常規則感受的作文
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途徑,與道德相比,法律更客觀,范圍較窄,並且以強制手段發揮作用。當維護社會秩序的道德力量不夠的時候,需要用法律手段解決。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具有指引作用,強製作用,預測作用和評價作用。所以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經濟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有人認為學法是一件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事。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當今我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法。我們身邊的學多問題都要依法解決。所以,一個合格的公民必須是一個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觀念,要懂法律知識。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對於香港這個有名的法制社會,大家都不會陌生。可是大家知道嗎?香港的法律是多麼的井井有條。無論是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都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香港的經濟處於領先地位。人們的文化素質也很高。可見,法律是多麼的重要!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祖國和人民盼望我們健康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我們青少年學生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法律知識和守法觀念,懂得合法與非法,違法與犯罪等道理,自覺依法辦事。這樣才能抵制各種不良影響,促進自己健康成長。否則,就會成為法盲,就會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做出損害國家,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使自己陷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果社會成員不懂法,不守法,大家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社會就會陷入極端混亂之中。那樣社會就無法存在和平發展。人們就無法生活,學習和工作,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各種權利就無法得到保護。因此,知法、守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為了祖國的明天,也為了我們自己,去學法、了解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叄』 中學生1000字法制教育作文
法制教育心得
藍天,它的內涵是七色彩虹,潔白雲朵,但總少不了密布的烏雲;太陽,它的蘊意是瑩瑩光無盡,絢爛璀璨,卻總抹不去太陽黑子……社會,它的含義是技術先進,經濟發達,而潔白中卻存在污點——違法犯罪。
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學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座談會上,有一名身著囚犯服裝的青年,他才19歲,正值花季年華,正洋溢青春魅力的他卻要在高牆里、鐵窗前度過19歲。家人心痛,親友在心痛,同學也在心痛……
他懺悔地說道:「勞改,著實艱苦,失去自由,失去親情,痛不欲生。」是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曾經,如果他不沾染社會風氣,不講「江湖義氣」與「哥兒們」義氣的話,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當初,在網吧上網的時候,記得些父母的淚,也不至於蹲監獄;那時,如果不塗一時之快,不帶同夥去「揍」那網友,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也不至於使得父母傷心欲絕。讓我們反省自己,沉思他的歷史,是否要讓那段過去重演……
忠言逆耳利於行
緊接著又是一位犯人在講述自己的曾經:在校學習時,因不聽父母的良言,認為自己的羽毛已經豐滿,可以物通無阻地飛翔於藍天了。因此時常曠課,逃學,結交了些不三不四的社會青年。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他經常與「狐朋狗友」進行「攔路搶劫」,搶到的錢平分,時之「其樂融融」,卻不知自己已經逼向懸崖。當母親哭著乞求他的時候,他卻不「懸崖勒馬「,直到」東窗事發」才知後悔。可惜,一切已經太晚了。19歲的他自毀了元量的前程和似錦的青春。他的過去告訴我們「忠言逆耳利於行,」享樂是一瞬間的,而痛苦的記憶卻是永遠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張浩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失去了自由。他的面孔那般老實,沒想到他卻是一個犯人。他的從前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他原本成績還算較好,可卻善惡不分,認識了一幫「二流子」,整天混在其中,慢慢地行為由善到惡,從小錯到大錯。之後,學與不學就不是他談論的了,他講的是義氣。敲詐、打架頻頻發生,終於狼鋃鐺入獄,獄中還頑固不化,可勞改的痛苦使他途迷知返。「回首過去,我體會到了犯罪的危害與可怕……」
三個犯人的教訓,我們應該謹記,張警官的「苦口婆心」,我們應該熟慮。
學法、懂法、守法
法,是反紀的「五指山」,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青少年必須自尊、自重、自強、自愛,必須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肆』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法律作文500字
青少年時代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重要時期,只有學習了法律知識才能知道什麼是合內法,什麼是違容法,學會分辨是非,識別善惡,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廣大青少年只有學法懂法,才能樹立民主法制觀念,明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才能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伍』 關於法律的作文800字
法律
因為重要,所以學法
我們從初中開始便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法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通過學法,我們對法律有了逐步的認知,法制觀念也由此提高。我們懂得了在法律范圍內什麼事該幫,什麼事禁止做。怎樣行使權利,如何履行義務??而假如我們是法盲,也許在觸犯法律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由此產生的後果就必定嚴重了,據統計,在各類犯罪人員中,不知道什麼是違法行為或不懂法的人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所以,學習法律是我們立足於法律社會的基礎,是創造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
因為重要,所以守法
遵守法律和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有雲:「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 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在我們身邊,同齡人知法犯法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為了燦爛的明天,我們能不守法嗎?
因為需要,所以用法
我們都曾做過這樣的一道題目: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該怎麼辦?回答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我們是這樣說的,但未必能完全做到。當我們真正遇到類似的事時,經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放棄了行使權利。殊不知,這種息事寧人的態度是不明智的,是縱容他人的錯誤行為。既然我們學習了法律,就要善於運用,以法律之矛,攻違法之盾,敢於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法律是和諧之基,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發展進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養;法律是實踐之果,有了法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此,讓我們一起學法、守法、用法,讓法律在我們心間長駐!
『陸』 初中作文技巧和方法
初中作文技巧和方法
中考命題作文包羅萬象。如:童年回憶童年瑣事、青春剪影我在花季、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難忘時刻:記一次升旗活動、走向未來自強的我、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體的懷抱里、山光水色家鄉變了、世相寫生記一位平凡的人、溫馨情懷母親的愛等等。
從總體來看,中考命題作文有其設計、表達方面的規律:
第一,絕大多數文題涉及的內容充分貼近學生生活;第二,大題、寬題大大多於小題、窄題,便於考生自由選材;第三,記敘文題大大多於說明文、議論文題;第四,命題作文在使用數量上仍佔主流地位。
了解這些規律,那麼,在實際應試實踐中又有哪些規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紹四個要點。
1.要審題上,要做到瞻前顧後、一字不漏
對於題目,應從頭至尾反復領會、研讀,不得忽略一處。要審讀的內容包括:
①文題的大、小、寬、窄、虛、實、顯、隱。②文題中有沒有點示主題的字詞。③文題中有沒有點示重點的語言標志。④文題中的的標點或其它符號及其含義。⑤有沒有副標題,其作用是什麼?⑥各種寫作要求、限制。⑦能否從題目以外的語言材料中品味出一點隱含信息。
在寫作中,要緊緊抓住審題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緊扣文題,緊扣要求。
另外,在具體的審題過程中,對這樣幾種內容的題目不可掉以輕心。
第一種,看似很淺顯的題目。
如「我長大了」這個文題,是一個寬泛的中考作文題,誰也不會在取材上發生困難,看樣子真是淺得不能再淺了,但實際上,這個題的關鍵在於對長大的理解。如果在審題之中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了某種生活技能、能夠料理自己、膽子變大了,或者能對付別人的欺負等等,那這種理解就很膚淺,寫出來的文章在選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檔次。如果說能夠寓理於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正處於花季年齡的初中生成長中的追求、嚮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感已經在心中出現,那麼,這樣的思考就是准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第二種,看似很熟悉的題目。
如「美在課余」這個文題,是一個寬題。可供取材的內容也是不少的。其實這個題目有一個迷惑點,這個迷惑點在那個美字上。稍不注意,就會由於覺得這個文題似曾相識而忽視對美字的品讀。由於沒有抓住這個美字,就會寫出豐富多彩的課余、好玩的課余、有趣的課余、熱鬧的課余等等內容,這就沒有突出這個美字。
第三種,看似很形象的題目。
如「風景這邊獨好」這個文題,也是一個寬題,題目似乎很形象,但遠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那麼簡單。它既可以寫實,如寫一個地方的風景,寫一個地方的景物特點,寫一個地方的景物的變化,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寫這個地方的發展,寫這個地方的特色,寫這個地方表現出的時代的進步。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它不僅可以寫地方,還可以寫人,還可以寫事,等等。
第四種,看似很直觀的題目。
如「禮物」這個題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麼。但在具體的寫作中,它可能是實指某種物,更多的也許是喻指像禮物一樣的美好事物。用喻指來寫文章,其思路更廣,其情感更豐富。要記住,不管命題作文的形式多麼復雜,你的眼睛要永遠盯著它的題目。在熟悉的題目面前不要激動,不要以為它就是你做過的原題;在生疏的題目面前不要緊張,不要以為你的心目中就沒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見大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些信手拈來的中考作文題:學語文的故事、母親的愛、我生活在集體的懷抱里、他做得對、同學,你不能這樣、在錯誤和挫折面前、談談我們的課堂教學、雨中、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等等。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好像只是畫出了一個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們選用自己最熟悉的內容將其具體化。
對這樣一些文題,要做到大中取小,將其具體化:第一,將寬題變窄。所謂寬題,就是從內容上看,可以包含許多題材、許多素材的題目。由於它的寬,似乎許多材料都可以用來寫作文,我們就必須選准材料,把作文的內容濃縮到一個點之上,使之變窄,以便順利成文。如火柴的聯想是一個寬題,它可以讓你聯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現象。但這種豐富的聯想只能是在構思過程中,必須從這豐富的聯想中決定一個供展開的聯想點,才能開始考場作文的寫作。
第二,將大題變小。
所謂大題,其實也是一種寬題。從意義上看,有些題目的主題比較直露,比較追求一定的意義。如文題「變了」,從這個變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點示出某種意義。
對於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將其變小。如「變了」這個題,我們可以在題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語言,如:蘭蘭變了、我們家變了;也可以在題目後面加上副標題,如「變了——從一件小事看我們的班風、變了——他又回到了我們班。經過這樣的處理,就可以開始構思了。
再來看下面一些常見中考作文題:
我的一天、記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記一堂我喜歡的語文課、我的老師、常人小傳、令我深思的一件事。這些題目對內容的要求都很具體,選材也比較容易。
對這樣的文題,我們要做到的以小見大。小中見大最為關鍵的就是要選點生發,也就是說,要選好一個能夠讓你很好地展開記敘、很好地展開議論的點,再從這個點上寫開去。
3.在構思上,要做到或一點式伸展,或多點式鋪陳
或一點式伸展,或多點式鋪陳這句話,可以說是中考作文構思的總策略。一點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內只將一個內容寫好、寫細、寫完整,多點式鋪陳就是在文章中多寫幾個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題的構思方向:
家鄉變了:用多個畫面、事例的組合來表現變,這是多點式鋪陳。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寫一個故事的始末,這是一點式伸展。
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或談一個觀點,或回憶幾件小事。
天下無難事:可通過記一件事來突現主題,也可用幾個例證證明觀點。
讀書樂:可樂在一處,樂在一點;也可樂在幾處,樂在幾點。
我眼中的同齡人:必須進行多點式鋪陳,寫幾個同齡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給我的教益:必須進行一點式伸展,先寫事,再寫理。
以這兩種模式為基礎進行變化,設計好開頭、結尾,安排好不同表達方式的穿插,考場命題作文的框架便能夠設置得完整、規范。
4.在表達上,要做到:注重文體特徵
表現個性特點,注重文體特徵,就是要充分准確地表現文體特點,而不要出現將讀後感寫成讀後敘、在家鄉變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議論、將自強的我寫成自我介紹等模糊文體色彩的錯誤。
表現個性特點,就是要表現考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認真遣詞造句,穩妥布局謀篇,從語氣、結構、主題方面盡量表現出自己的實際水平,甚至期望有超過水平發揮,力爭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半命題作文
題型解析
半命題作文就是命題時限定題目部分內容,學生根據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其靈活度介於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之間,既有所限制又不失開放性,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縱觀近年來全國中考,半命題作文作為一種傳統的命題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四種常見的作文類型中,半命題作文是最不容忽視的,也應是我們備考練習的重點內容。下面是歸納的幾種常見命題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_____是我致勝的魔杖」、「 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____的歲月」、「____刷新著我的生活」等。
二是後空型。如「因為有____」、「錯過 」、「追尋那漸遠的____」等。
三是中空型。這類題型要聯系前後內容,確定寫作的方向。如「有 陪伴的日子」、「留一份____給你」、「藏在____里的精彩」等。
四是「兩空」型。這種命題要運用一定的聯想和想像,把空缺之處補充完整。如「因為
我更 」、「為____畫上____」等。
解決策略
半命題作文寫作,關鍵在於高明補題、精心構思。如果思維閉塞、缺乏創新,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命題,則容易出現「幹人一面」、千「空」一「詞」的雷同題目現象。如何把半命題變為有利於自己發揮特長的命題,可以說是一種技巧和藝術。因此,要掌握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技巧,寫作時才會做到游刃有餘、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細斟酌 補好題目
1.准確理解,辨清題意
寫好半命題作文,最重要的是擬好題目。我們應對題目認真審度,理解每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如「我讀 」,從句子成分來分析,明顯地缺少了賓語,加上賓語這就行了嗎?不行。還要抓住至關重要的關鍵詞。把握住了關鍵詞語,也就掌握了正確理解題意的鑰匙。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有的明顯,有的隱蔽,有的甚至是命題者故意設置的迷惑和干擾因素。上面例題中的「讀」就是關鍵詞語,重點扣住「讀」的程度或過程,把最能反映特殊愛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個事物名稱填上就行了。如《我讀四大名著》《我讀瀾滄江的浪花》《我讀媽媽那顆期盼的心》等等。
2.細處入手,以小見大
如果擬題過大,往往難以下筆。以「善待 ____」這一半命題作文為例,不少考生運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時間》《善待大自然》……顯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寫起來不易把握,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寫,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充實,主題深刻。如選取生活中你最為心動的一個場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動的一個細節,用自我獨特的情感體驗,去表現最動人的情感,這樣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補題要避免雷同,要從小處切入,才能寫得具體,寫得生動。如以《善待地球》為題,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場景,抓住幾個真實的、震撼人心的鏡頭,注意細節取勝,讓人感受到地球被毀壞的慘狀和大自然警鍾長鳴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詩意命題,匠心獨具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時錯過一些美好的、珍貴的、受益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風景,一個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誠的勸說,一次難得的機遇,一聲禮貌的道謝……而這一切錯失的背後,應該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與非同尋常的意義。請將你的故事與感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請以 「曾經錯過的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
近幾年來,詩意化的命題逐漸走進了中考作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審題和構思的難度。考生要將詩意化命題的象徵義、比喻義、引申義挖掘出來,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題,大多數考生補題為:一段友情、一次機遇、一個道歉等。如此補題易於構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語中,造成雷同,毫無特色。我們不妨展開想像,化實為虛,補出新意。在文題的橫線上補上:一輪明月、一米陽光、那個季節、那縷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夢想拔節的日子……這些文題新穎生動,既富有詩意,又蘊有理趣,能激發讀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難看出,半命題作文的立意,實際上往往與作者的補題構思同步進行。考場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決定著作文的成敗,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決於作者平時的生活積淀和感悟人生、提煉思想的水平。下面談談半命題作文立意的三點要求:
1.准確。准確是前提,立意不準,全盤皆輸。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確理解文題中的關鍵詞語:也有人稱之為「題眼」「題魂」。立意前須把握題中已有的修飾或限制性詞語,准確理解已給文字的含義十分重要。同時,半命題作文如果有引語,往往以精闢優美、寓意深刻、情感濃郁的語句導人作文情境,或闡釋,或舉例,或提示,往往有著激發寫作情思、界定選材范圍的作用。
2.新穎。即對題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開一般層面而取題意允許的新層面。例如「拒絕____」一題,一般考生在橫線上補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閉」等賓語,構成動賓短語,這類文章都含有自我審視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卻能避開這一般模式,機智地補出別具一格的題目,閃爍出與眾不同的文學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絕再玩》《拒絕長大》《拒絕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時,所補題目須利於我們選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題材,這樣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寫,有情可抒發。
3.深刻。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進入本質,由感性進入理性。例如作文題「我多想____」,你若補「唱」,則文章未免膚淺;你若補 「飛」,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於一般。其實所補寫的內容可實可虛,可近可遠,你只要大膽發揮想像,盡可以游覽於草木山水之間,徜徉於琴棋書畫之中,關鍵在於你是否有較為豐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擬題《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從運河水當年的清澈、寧靜寫到現在的渾濁、喧囂,寫到了人對大自然的毀壞,也感悟到世態滄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見奇,於一般中見深刻。
第三步:明確要求 寫出特色
有的半命題作文前有引語,要謹慎審視,提取關鍵詞語和切題聯想。在文題的後面,往往都有一個「要求」,常對諸如寫作范圍、角度、文體、字數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審這些要求的方法與全命題作文的相同,此不贅述。
話題作文
【解題指津】
話題作文就是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並圍繞這個中心內容進行選材而寫出的文章。這類作文內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給考生留下了更大的寫作空間。近年來,話題作文的比重呈下降趨勢。不過,有的地方沒有對話題作文作簡單的否定和放棄,而是「退中求變」,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探索。比如適當縮小開放范圍,設計能激發考生興趣的個性化提示語,界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等,這些都是新的命題形式的有益嘗試。下面來看看話題作文的幾種常見類型:
一是詞語型。如「味道」「珍惜」「較勁」 等。這些詞語有動詞也有名詞,有抽象的也有具體的,還有的具有比喻和象徵意義,審題時應該注意其內涵和外延。而且,此種題型和命題作文聯系密切,來年可能會以命題形式重新出現。
二是短語型。如「這樣的衣著」「感悟美好」等。
三是句子型。這種作文命題是一個句子,富有詩意,含意雋永,對於這類題目在審題時主要是抓住主謂部分的中心詞或字。如 「分享是美麗的」等。
一、巧擬標題 展示個性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考場上,一個亮麗奪目的文題能迅速激發閱卷老師的好奇心,也能為作者行文提供一個明確的中心點。所以,要闖過中考作文關,擬題好壞舉足輕重。總的說來,話題作文擬題要從文章的具體內容出發,做到准確、醒目、新穎、富有詩意。一個好的標題,有這樣幾點要求:
1.揭示主旨
標題是文章的主要組成部分,必須概括內容,做到「題括文章,文切題旨」。例如作文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想傾訴的話.給媽媽的、給老師的,喜悅的、煩惱的,關於個人的,關於社會的……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一直深埋在心裡。現在,請拿起你的筆,我們在傾聽……請以「心聲」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略)
「心聲」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把握不好就會泛泛而談。文題如果擬得不好,也會使文章頓失光彩。一篇滿分作文的題目是《一隻藏羚羊的心聲》,這個文題就概括了作者要寫的內容,而且與主題密切相關。文章從小處著筆,寫了一隻藏羚羊的自白,突出了人類不懂得愛護動物帶來的惡果,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愛與呵護。
2.新穎別致
題目一定要給人一種別致的感覺,這會使你的文章頓生光彩。尤其是話題作文,如果題目平淡,則會直接影響到文章的魅力。如中考作文題目:結合閱讀理解(一)中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給你的啟示,以「成長」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有的同學將題目定作《媽媽也在成長》,還有的同學擬題為《我的成長我做主》《成長五味》等,這些題目在眾多的考卷中顯得別開生面,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巧妙切入 准確立意
1.大小轉化
有些話題的范圍比較大,能表現多個主題,學生往往難以把握,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化大為小」:把寬泛的話題轉換成若干個「小話題」,轉化成具體的人、事、物、理,然後從中進行篩選,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應手的去寫。如中考話題作文「渴望」,內涵非常豐富。如果我們能從小處人手,就可以把話題切割成「渴望放假」「渴望長大」「渴望善良」「渴望尊嚴」等,寫作時只要選取其中一個方面,談深談透即可。當然,有的話題作文范圍很小,學生思維難以發散,此時就應該放開手腳,從大處著眼,小中見大,以拓開思路。
2.反彈琵琶
有些作文題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審題立意,可能容易落入俗套,毫無新意可言。這時如果舍棄正面,改為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讓閱卷老師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如中考話題作文「磨煉」一題,題引材料是孟子的話,啟示我們,人必須先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煉,然後才能做大事,成大業。
這樣立意當然比較穩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從反面切人,從小我們要學會避免挫折和艱難困苦,但困難面前要學會面對,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立論,這樣就更有啟發意義,更有新意。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見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廣泛應用於所有命題。
三、圍繞中心 精心選材
作文的素材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中考語文《考試說明》作文發展等級要求「材料豐富」「材料新鮮」,因此選材注意以下幾點:(1)積極健康。「文以載道」,文章要表達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給人積極的影響。(2)避生就熟。中學生選材時要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與時俱進。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選材應當與時俱進,作文才具有時代感。(4)避同求異。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因此選材時要盡量避開人們容易想到的材料。材料新穎獨特,文章才能引人人勝。(5)去粗取精。要根據立意精心選取精當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說服力,更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
材料作文
【解題指津】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圖畫)讓考生閱讀並按要求寫作的一種作文題型,出題形式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個部分。材料作文既有命題作文的限制性,還有自擬題作文的自由性,還能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概括、歸納推理等綜合閱讀的能力,所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常規題型。
材料作文近年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表現在主題多元、文題開放、材料多樣、提示明朗四個方面。就文字材料而言,包括寓言故事、社會事件、教材相關、軼事典故、詩文歌詞、名言格言等,而圖畫則多以漫畫、照片、圖案為主。所以材料作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還考生以適度的寫作自由,盡量避免了話題作文等題型出現的猜題押寶的弊端。中考作文中的材料作文較少單獨命題,多以選題形式出現,但其正處於不斷升溫期,而且材料作文的審題和構思難度較大,所以更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技巧一:審讀材料的標題或材料中的明示的話題
有標題的材料要認真結合材料審讀標題的含義,有的標題甚至指向作文的主題。如中考作文題的材料以《木偶》為題,材料中說「木偶在大庭廣眾面前出盡了風頭」,「你到後台看看」,「都由提線的人說了算」。所以可從「木偶」的比喻義、象徵義「受人操縱、擺布的人」上進行反向立意,討論入的自由、尊嚴和外表的光鮮、風光的取捨問題。另外,還要特別注意要寫成「議論文」的要求及具體的寫作要求。
技巧二:從文字材料中提取關鍵詞句鎖定寫作話題
要注意所給材料的開頭、結尾和議論抒情等點題的句子或關鍵詞語;有的會給出某些詞語的若干種解釋,這實質上也提示了寫作的方向。如中考作文題:《光明日報》發表時評《不要讓「兒童節」變成「消費節」》。文章指出,時下許多兒童想在「六一」其現的願望多與吃喝玩樂有關;一些家長也帶著孩子到商場里買這買那,消費起來毫不手軟。對此,專家呼籲:不要讓「兒童節」變成單一的「兒童消費節」,要讓兒童節變得更有意義。
回眸剛剛走過的童年,對於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請就此寫一篇文章,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見聞來談,也可以自選一個角度發表見解。
這則材料富有時代特色。「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鎖定了話題,「經歷或見聞」表明可以寫為記敘文,「發表見解」說明可以寫成議論文,材料中的《不要讓「兒童節」變成「消費節」》,「願望多與吃喝玩樂有關」,「要讓兒童節變得更有意義」等都可以當成寫作的主旨。
技巧三:從多項材料中歸納「交集」的寫作話題
如果作文題提供的是2—4則材料,那麼可以採用提取關鍵詞和「求同存異」的辦法提煉出各則材料的「同類項」,從而歸納出作文的話題。
技巧四:從隱晦的材料中解讀出寓意或主題
中考材料作文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題目採用了故事或寓言作為材料,其中有的直接給出了寓意提示,也有的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讀、提煉,這就增加了審題的難度。如中考作文題給出了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符合同學們成長特點的人生故事,同學們便能由樹及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寓言先將小橡樹同蘋果樹、玫瑰花的生長作對比,小橡樹經過「愁容滿面」「越來越迷茫」「平靜下來」「快樂地生長」等一系列心理情緒變化,最後終於「成為一棵大橡樹」。「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些什麼呢」則引導我們解讀材料的寓意,從而解讀出「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聽從他人意見」「要准確給自己定位,認准成長方向」「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據自身情況確定人生目標」等立意。
技巧五:從題目要求或提示中審明寫作方向
同其他作文題型一樣,材料作文中的「要求」或提示也是審題的重點。如中考材料作文在提供材料後要求「可以記敘經歷(講述故事),抒發感受,發表見解……但一定不要對原材料進行擴寫、續寫或改寫」。前半句強調了作文體裁可分別為寫事的記敘文、抒情的散文、立論或駁論的議論文,後半句則提醒了對文題所供材料使用的「雷區」。
又如中考作文題:打開初中語文的每一篇課文就是走進一個世界,窺見一段人生,感悟一種智慧,領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顆心靈。請結合初中語文課文,按特別要求擬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實、真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中避開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擬題特別要求:作文題目中必須包含課文題目,或課文作者,或課文中的人物,或課文題目中的詞語等等,如《背影》、高爾基、小弗朗士、百草園……)
這道材料作文題十分特別,是關於初中語文課文的,材料中說「打開一篇課文就是走進一個世界,窺見一段人生,感悟一種智慧,領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顆心靈」。這組排比句既概括到位又有感染力。在「擬題特別要求」中又特別強調了擬題的格式,實質是限定了寫作的范圍,但自由度又寬松得多。比如,從朱自清的《背影》中聯想到父愛;親情、感動等,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回憶起作者在百草園里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在三味書屋裡學習生活的枯燥又豐富,進而聯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學校的學習生活。
『柒』 中學生法律作文
這個法,大了說,是國家用來約束大人們行動的規則;小了說,則是我們大家過家家時候講的玩法;全了說,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我們知道,在我們玩的時候,有人不遵守約定,是很討厭的事情,
法律與我同行作文
。看到這樣的人和做法,大多數的同學都會生氣,氣不過的時候就會跟他理論,鬧大了就會找人評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我們的游戲得以良好進行的基礎,違背了她,我們就不會玩的盡興,就不會玩的開心。大家說,我們是不是很需要一個公平、合理、大家都接受的游戲規則啊?
是的,我們都很需要。我們孩子們都這么需要她,大人們是不是更需要呢?不難理解,他們比我們是更需要她的。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都比我們心眼多,要是沒有個他們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東西,那他們保證都玩賴,玩起來一定會亂了套了,說不定鬧起來比我們還凶。因此,大人們的世界需要更復雜的規則。否則的話,這世界很難呈現一派爛漫的景象。
現在大人們的世界就是我們未來的世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創造我們的未來呢?除了好好學習,掌握好未來的本領之外,我們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從我們現在做起,從我們日常生活做起,從我們的日常積累做起,無論做什麼都要注意遵守社會規范,為我們未來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法制社會打下我們的基礎。將來有那麼一天,也許這美麗的大花園——地球,將被邪惡所籠罩,無數的青少年都成了犯罪分子,搶劫、偷盜、毆打、賭博、殺人、放火,成了人們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件平常事。不知你們是否聽過這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山谷,叫慧真山谷,慧真山谷中小溪縱橫,花草叢生,裡面住著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青春」與「法」,他們從小就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人人都誇他們是好孩子。
有一天,青春和法一起去打獵,他們看到了一隻大野兔,緊追不舍,可是,當他們打著了野兔,卻迷路了,青春看到西邊有許許多多的漂亮的房子,便說:「瞧,那不是慧真山谷嗎?」法一看,急忙說:「不是,不是!那是邪惡山谷,老祖先說過那兒的人很壞,千萬不要去那兒,法硬拉著青春回到了慧真山谷。
晚上,青春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心想:這么漂亮的房子,怎麼是壞人住的地方呢?於是,他從床上爬了起來,朝著記得的路來到了邪惡山谷,那時已經是清晨了,青春敲響了那一家人的門,說:「請問有人在嗎?」房裡的人一聽是外地口音,他安排好了下人,然後出去恭恭敬敬地說:「請進!」青春一進門,就挨了一頓打,多虧他機敏僥幸逃跑了,後來……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也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把青春這一份財富理好,為祖國,為社會增添光彩,似水的年華,如夢的青春,我們不應該白白浪費。個性張揚的青春年華,是人生擁有的最大財富。所以,我們應該合理地去支配青春,理好這份無價之財,不要虛度光陰,浪費了大好年華。
青春煥發的我們不要再像少年無知時那樣,因為不懂青春的意義而放鬆自己,懈怠自己,而是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把握自己,最大程度地充實自己。發展自己的高樓,勇敢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讓世界上的犯罪分子消失。
現在有些人做一些違法的事,比如有的人在賣冰毒,還有一些人則是在搞一些偷盜搶劫的事……這些都是一些很嚴重的犯法的事.有一個人,因販賣毒品幾千克,被關在監獄里幾十年,他們的青春白白得浪費了,只能在監獄中度過。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替他們感到惋惜。很多人都是從好奇慢慢地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們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呢?為什麼不想想犯法是非常可恥的。他們都懷著僥幸心理,總是想著賺錢,賺錢……老想著天下掉下個餡餅。可他們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雙手去賺錢呢?這樣賺來的錢不就覺得非常骯臟嗎?都知道犯法是要坐牢的,然而還是有很多人都「參加」了這個「非法賺錢活動」。許多人在坐牢後都抱頭痛哭,非常後悔,有的騙了別人也對別人說抱歉,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要是在犯罪前能這樣想,那不就沒那麼多人走上這種犯罪的道路。
我們一定不要像這些可恥的人一樣,來賺取一些非法物品。一旦犯了,就不能回頭了,要是我們都知道並且遵守法律法規,那我想我們身邊的壞人會少一些。
法律與我同行讓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發的年代,
中學生作文
《法律與我同行作文》(http://www.unjs.com)。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國家十分關注我們的成長。這些年,黨一直在加強對我們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藍天下我們從一群羽毛未豐滿的小鳥,逐漸轉換成一群正准備騰飛的雄鷹。提起法律,就應該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正是因為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有條有理:正是因為由於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法律帶給我們的一切。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與法律同行」從表面意思看是:和法律一起行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走路了,人們走在馬路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它也受法律的控制。「紅燈停,綠燈行」這是法律規定的,人人都知道,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這樣,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當糾紛的出現也意味著法律的到來。它可以合理解決事故,可以讓一切平息。沒錯,如果沒有人違反法律,就沒有事故的出現,也就不需要法律的制裁。這裡面有著很奇妙的關系,而一切都關於法律,所以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與法同行,那麼一切都不會發生了。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我們必須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素質如何,就關繫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品道德,甚至直接關繫到我國依法制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社會經驗不夠豐富,卻自我感覺已經是大人了,喜歡獨來獨往,而有時卻有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因此有些學生喜歡拉幫結派,重「感情」,講「義氣」,崇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無法無天,強行索取他人的個人財產,發生與他人斗毆,一句話說他不對就拳腳相加,打得你求饒為止。連點學生的樣子也沒有,說難聽點,這就是地痞流氓。當他們在家庭、公共場所遇到社會難題時,只相信自己,過於信任自己的狐朋狗友,而不聽家長老者的勸阻,遇事不冷靜,行動不計後果,喜歡「先動手」,「後動腦」,事過之後也沒任何反應,知道冷靜下來發現出了大禍才驚慌失措,痛恨不已。也有些人沉迷於網路、電子游戲之中,因沒錢玩游戲,常常干出不可饒恕和難以想像的事情來。這時,一切的一切已經遲了,一個人的花季被黑雨所污染了。要以為上面所說的都是哄哄人而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樣的事例非常多,下面我講個給大家聽聽吧,是有關於迷戀電子游戲機的。王彬同學是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優秀,還好似班級里的班幹部。有一次他考試考得特別好,爸爸就獎勵了他10元零花錢給他,王彬和同學商量怎樣慶祝一下,就馬上有人提議去打電子游戲機,並說打電子游戲機特別新鮮、刺激。抱著試試的心理,王彬和同學一起去了一家電子游戲廳學打電子游戲。沒想到就這么一腳邁進,他就被游戲機迷住了,而且很快成為了游戲機的「俘虜」。學習時間越來越少,成績越來越糟糕,視力也在不斷下降。父母給的零花錢根本就不夠用。怎麼辦的?他決定鋌而走險,乾脆去偷。他從家裡偷到學校,從學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一次,他實在沒有錢去打電子游戲了,就想到一家超市偷些值錢的東西去換錢。當時,超市裡只有一位收銀的老太太,沒想到在出口處被當場發現。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隨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頭部連擊數下,致使老太太當場死亡。痴迷於電子游戲機會使他喪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落成了一個殺人兇手,這是多麼可怕啊。
在守法律的制度的同時,還要懂法的學生。其中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教導。學校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課。同學們能從中學會不少法律知識,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守法,如何面對周圍的突發事件……老師也經常提醒我們,要我們時刻遵守學校、社會制度。在家,只要我們一犯錯,父母就應該立刻指出來,教育我怎樣才是正確的,下次如何避免……我們用法律來約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錯誤。這樣,我們的確做到了與法同行。要不,將來成為一個法盲,那可就慘了。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與邪、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人性的光輝與丑惡交織在一起,影響著每一個人。願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捌』 中學生法製作文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
法制伴我行
桃城區鄧庄中學 靳 勇
你從荊棘中綻放,你從崎嶇中走來,我們的法制進程。
你束起凌亂的長發,披上遮體裘衣;結繩以記事,刻骨以銘文,鑄鼎而銘記。終有那世襲替代禪讓,高低貴賤始有分別,贏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贊譽。然「對『太陽』之咒罵,對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戲諸侯的兒戲中」,國之廈為之傾斜。「竊鉤者盜,竊國者諸侯」各地諸侯歷新法強國力,秦盛商鞅裂,吳興李悝亡。
「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始皇立而一統天下,君主制立於中國。「焚書籍,坑儒生」,一統錢幣經濟興,一統文字文化盛,皇權集於一身,開始了文明古國千年封建之旅,終難脫人治大於法治的繩縛。江山代改,人才輩出。在重兵壓城城欲摧之時,南唐後主不思勵精圖治,變法興國,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詩作畫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敵兵,終敗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贏得大宋一統,但沉痾難除,舊疾不去,法之立服務於高主,黎民廣大難逃重壓。君主悟而臣子勵,王安石受命危難,為振興國力,欲破而後立,不惜以身戰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為黎庶,為百姓,眾說紛紜。精美設想,英雄無數,只能改經濟不能改政治,政體不變,經濟之變革如曇花一現,香存而花敗。法制之改革不動根本,難植新芽。
在盲目與固執中,槍炮聲響徹耳畔,強盜闖進家園,掠走珍寶,竊賊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師覺醒。戊戌變法學西洋,改舊習,可剛一觸及舊統治者利益,法治便又為人治。「百日維新」成了「戊戌變法」的代名詞。民國初立,國權歸於民,但 為了新法之立,孫逸仙出生入死,出廣州,戰軍閥,以血肉之軀抵舊思潮的炮火,民國終於站立。「民族,民權,民生」,孫先生為立新法除舊制,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隨著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蔣氏」政權遺棄,民不聊生,法雖立而無用武之地。
黑夜終會逝去,曙光定會來臨。春雷陣震,雄師躍起,偉大民族屹立東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法制步入正軌。當人大代表步入會堂,當新憲法誕生,我們淚飛流而心歡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權合乎民意,欣欣向榮,春芽萌發,法治社會逐步建立。事事終須磨礪,芬芳出自嚴寒。十年浩劫,法被踐踏,人被壓抑,從高官到小民無不被黑雲籠罩,你——法的進程幾乎停滯。偉大的中國人民終究挑開烏雲見月明,人心思進出新生。鄧小平書記領導下,十一界三中全會出台利國、利民新法律,家家歡呼,人人雀躍。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日新月異。江書記「三個代表」壯心志,新社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錦濤書記帶領我們開創未來新世紀。和諧社會,法制社會,人人歡喜。看藍天下,從小兒垂髫到耄耋白發,《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社會保障系統讓老人安心安逸;《經濟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選舉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無時無刻我們不被法律呵護。
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制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玖』 如何做一名遵紀守法的中學生800字作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而法律就是我們全社會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規矩。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學校里的法律既包括國家的各種法令法規,也包括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紀律條令。如升國旗時,《國旗法》對我們的行為要求就有約束;在上課、學習方面,《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對我們有所要求;在回家過馬路時,《道路交通法》就對我們的行為進行了規范,等等。
有的同學對校紀校規視而不見,忽視學校對同學們儀容儀表、待人接物、行為言語等方面的要求,不愛護公物、亂扔垃圾、追逐打鬧等等……這些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不文明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們美麗校園的和諧氛圍。希望同學們在校內嚴格遵守校紀校規,在校外嚴格遵守法紀法規!
首先,在學校中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校紀校規,遵守國家的法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其次,要注意交友.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一個良友受益匪淺.最後,要加強自己的免疫能力,即不斷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受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所吸引以至上癮,我們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一旦受到感染及時治療,千萬不諱疾忌醫.
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要在學習中遵紀守法,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做一個有教養,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的人,生命像一條河,我來了,我走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生活才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營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做一個不愧於東中,不愧於社會的合格高中生.
和諧校園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安全。在增強法制意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特別提醒以下幾點:
(1)注意食品安全,不吃衛生不合格的食品;
(2)注意消防安全,要提高防火的安全意識;
(3)注意交通安全。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要擁擠;教學樓內嚴禁喧鬧、追逐;過馬路時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4)注意運動安全。注意運動前做好准備活動,運動中量力而行,防止運動創傷。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法為鑒,可以曉規則。」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個學法、知法、守紀的合格中學生,建設平安和諧的校園。
『拾』 學法,守法,做個合格的中學生(作文)
做遵紀守法的合格中學生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胡. 錦'濤總書記同志在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中提出的這項要求,對於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提高我國公民遵紀守法的道德素養,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倘若沒有紀律的規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人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民群眾就不可能安居樂業。
什麼叫遵紀守法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走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此外,紀律限制自由,又保護自由。如當你走進閱覽室,裡面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偶爾翻書的沙沙聲。對於想看書的人來說,這一片寧靜多麼寶貴!因為人人都遵守閱覽室規則,大家可以享受這靜心閱讀不受干擾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紀律,高聲談笑,這自由就消失了。
當前在我們中學生中存在一些不良行為,這里所指的不良行為是指違反紀律的行為。例如:無視學校的校紀、校規;拉幫結派;隨意損壞公共財物;看不健康刊物及音像;參與吸煙、酗酒等行為。以上這些不良行為,不僅影響學校、家庭、社會,更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引以為鑒,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榮辱,明是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自已健康成長。為此,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在學校要嚴格要求自已,自覺遵守校紀校規,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要注意交友。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人們交際互相影響的道理,交一個好朋友,得益匪淺,成為良師益友;交一個不好朋友,會危害無窮。我們應該認真選擇朋友。
3、要增強自已的免疫功能,即不斷提高識別是非的能力。游戲機房、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那裡也是很危險的地方。游戲機和網吧容易使人上癮入迷而不能自拔,裡面有些內容也是不健康的,因此我們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若一旦受到感染,要及時治療,千萬不可諱疾忌醫。
作為新時期中學生的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應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牢固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一個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的人。生命像一條河,我來了,我走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生活才會更加地美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 從身邊做起,一起攜起手來,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做一個新世紀的遵紀守法的合格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