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化州市第三中學作文

化州市第三中學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4 09:41:38

1. 化州中火嶂作文400到500字

化州的名勝化州鼓樓 化州鼓樓
鼓樓,又名譙樓,鼓樓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化形態,值得大家細加考究。在化州縣政府大院前。是歷代州府、縣府的正大門,現為縣府、縣委的正大門。過去的樓上中廳置鍾鼓圖書為娛樂之所,故名。建於明嘉靖廿七年(1548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面整飾,擴建門面;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修建,民國廿六年(1937年)再修整。1986年春集資重修後,樓高13.1米,長11.4米,寬16.3米。佔地186平方米。改磚木結構為磚石混凝土結構。保持紅牆綠瓦,重檐翹角的古建築特點,上層四面回廓刻雲狀石欄,樓頂二龍戲珠。樓高門寬,正門前置石獅於左右。是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石龍勝跡——羅州城及石龍郡城遺址
位於化州鎮東北隅的舊城嶺。羅州城始建於南朝梁(503~557年),為土築,南宋以後毀。解放初城址尚清晰,牆基凸出地面一至數尺不等。城為方形,面積10萬平方米。石龍古城,坐北向南,其板築夯土,城基大都猶存。經實測,石龍古城,東起濱江佬村,西至桄榔山,南過黑泥城,水靠大德嶺。今絲綢廠的前門外,便是當日古城的高門樓。古城東西寬330米,南北大300米,周長1260米,總面積11.4萬平方米,公元570年,陳朝調馮寶任石龍太守,冊封冼夫人為石龍夫人,其地點就在這里。冼太夫人和馮寶一家人在這里生活的時間很長,當時的石龍古城,景色秀麗,市井繁華,弦歌聞於百里外。今天,石公嶺古碼頭,榕樹灣古流口和古道、跑馬場、停馬場遺跡還依稀可見。宋紹興三年(1133)郡守李丹於河西築城(即今之化州城),比之羅州古城大約要晚500至600年。當年城址從河東遷於河西,「飛梁就樹」的傳說一直流傳下來。梁、陳兩朝為羅州及石龍郡、高興郡的治所。陳封馮仆為石龍太守,冊封冼英為石龍郡太夫人,即駐此。
州署前(今市公安局大樓前),《太平寰宇記》說在「州南三里石龍崗上」,即指此(北宋以前州城在舊城嶺,故石龍崗在州南三里)。石龍勝跡不知幾許年代就已存在,南朝梁置石龍縣、石龍郡取名由此。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辯州改稱化州,亦取「龍能變化之義」,故名化州。古石龍崗上有石器出地面,形似龍首,有石潛江中,稱龍尾。龍首有石竅通江底,氣激則鳴,聲似鵝鳴而更洪亮。有時噴沙,晶瑩潔白。古人不明這種現象發生的科學道理,覺得怪異。有人說石龍是靈物.嗚則吉祥。明景泰七年(1456年)石龍鳴三日,楊一清誕主於州署,後來成為正德、嘉靖兩朝名臣,位至宰相。崇楨間州守趙仕錦在此開石龍井,復建亭立碑。有人說鳴則不祥,引來災異,故用鐵鑊、石塊堵塞石竅,建鼓樓以鎮之。明末瓦礫泥土逐漸堆積。入清以後,井平穴廢。但石龍則仍存在,被埋在地下,深約3米。 古八景 寶山積翠、立石中流、鑒水飛帆、驪珠波光、千秋夜月、龍崗盤石、鳳井鳴泉、登高野色為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變遷。已非昔日景點;有的則因建設被毀,不復存在。
尖崗嶺
古稱為「化州之鎮山。」地處廣東化州市中部的麗崗鎮。因其方圓數百里之中屬一峰獨秀,秀麗卓立,故又稱麗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圓4.8平方公里。登高遠望,西北群山連綿,像大海碧波起伏;東南平原無垠,村落與田疇交錯。麗山有一奇,每當天寒霜凍,此山左右無霜,農作物不枯萎。
尖崗嶺以石景稱奇,石室位於山頂之東南側,深12米,寬15米,可容數十人席坐,為遊客憩息之所;石井位於山頂西面,井探45厘米,長50厘米,寬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為花崗岩石,此井終年不枯,水清如鏡;石洞位於南側山坳,洞深不可測,當地群眾稱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長20米,只聞水聲,不見流水,稱為「石底流泉」。此外,還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硯等,酷似物狀,重陽節麗山嶺上登山觀光人,人山人海,景觀迷人。山上還有玉皇宮、羅辨仙廟、載弄之璋、望月墳、蝴蝶谷、仙人台、仙人洞、羅仙翁、玄帝廟等景點。
中火嶂
位於廣東省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灣區境內,連綿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壯觀,景色幽野,風光殊絕,如天上人間,被譽為粵西形勝,南國名山。 中火嶂巍峨險峻,登山張望,東方白練飛舞,南面水天一色,西側煙波萬頃,北地群山起伏。這幅天然畫卷,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動人的神韻,震撼著遊人的心靈。怒放的桃金娘是中火嶂的一大奇觀。深春之時,登山而望,滿山的桃金娘樹鬱郁蔥蔥,枝上鮮花奼紫嫣紅,重重疊疊,置身其中,於萬花簇擁間恍如進入桃源仙境。由於毗鄰南海,山高林密,山間常見雲海,雲海形成之際,狂雲怒飛,鋪天蓋地,滿目青山瞬間為雲霧吞沒。
中火嶂的水色亦美。仙人潭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兩岸青山連綿,田園泛綠,村舍井然,秋高氣爽時潭水清澈,雲影徘徊,一派鄉野風情。龍潭西側,有古榕三株,江中綠水悠悠,波光返照,樹下江風徐來,於此小憩,樂趣無窮。
中火嶂在我國歷史、軍事、文化上有著顯赫的地位。南朝宋代,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巾幗英雄的冼英曾在這里行兵布陣,對抗分裂勢力,有力的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宋代文人蘇轍、范祖禹,明末才子陳鑒、民國李宗仁等都曾經登臨此地,留下壯麗詩篇。
琉璃泉
在化州市新安鎮,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來,泉水流不斷,觀泉的遊客也不斷。據《化州縣志》記載:琉璃泉坐落棧道旁,是路邊過關的旅客飲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禎年間,鄉民壁土建庵於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會聚這里賦詩品茗。一郡城清宮遭難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隱於庵中,削發當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眾在崖下挖鑿了「琉璃井」,摘葉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為此泉寫下了「茗飲一盞賽新羅」的詩句。自此,「來試名泉一勺甘」者蜂至。 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沒有煮過,飲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產的榕樹茶,茶色黃亮,香氣清幽,滋味醇厚,如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飲此泉,長壽者甚多。
寶山公園
位於今化州城區中心的寶山上,古為八景之一的「寶山積翠」。1964年辟為烈士陵園,1984年改建為寶山公園。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公園正門在東面的陵園路口,有石階登山頂。山頂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積翠。龍吟等亭;環山路兩條,旁設石台、石凳,供遊人憩息。廣植花草樹木,濃蔭夾道。登山可覽城區全景,是城區游覽的好去處。
清風樓
位於舊市府大院後背最高點的古城牆上。始建於唐代,數易樓址及樓名。唐名觀風台,宋名清風樓,元名觀風樓,明復稱清風樓,清同治年間重建,改名魁星樓,後通稱清風樓。1992年重建,一座兩層,高1l米。登樓眺望,古時能飽覽「楓林樹色依天外,茅屋雞聲隔水東」的荒郊景色,而今則是「三江六岸橋相接,車似流水人如龍」的繁華景象了。
化州孔廟 化州孔廟
化州孔廟,又叫文廟、學宮,位於化州市的寶山南側,面向南蘭,宏偉壯麗,是當代有名的古建築。孔廟原為化州古鎮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聖祠、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和石龍書院等建築群體。這些建築群體分布於寶山之南,重樓疊閣,十分壯麗。它與海南的文昌孔廟並雄於南粵。
化州孔廟歷經宋、元、明、清數朝,宋代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輔遷舊學府於州治南闕,這為孔廟的雛體。元、明二朝遷移重修,到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復遷舊址,嘉慶5年秋至次年,最後確定孔廟規模和布局。孔廟前面有開闊的廣場,廟東為青雲路,直上是一座三間的明倫堂,明倫堂之左為學正署,再拾級而上是尊經閣,此閣3間,上下2層,原為教諭講課之堂。樓內藏有國學《十三經》、《廿一史》、《史鑒綱目》等。孔廟東西兩門各有中左右三門。進門「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場一座,拾級上為「大城門」,門左側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下級為丹墀,丹墀左右為東西二廡,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梁畫棟,盤龍飛鳳,十分瑰麗,頂層上閣由玲瓏剔透的木楔子疊承,飛檐翹起,殿蓋琉璃筒瓦,殿上二龍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甬道通聯始建於崇禎年間的石龍書院,有長廊環回。自科舉廢止後,祀孔之風漸淡,孔廟漸改為學校,解放後為化州第一中學校址。現在主要建築「大成殿」「尊經閣」尚存。
南安冼太廟
位於長岐鎮南安圩,佔地面積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於清末。博金疇山崗遣址 位於東山區博金村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錛,石網墜和石環,陶片有素麵夾砂紅陶、黑陶和印紋硬陶等.為新石器時代古人生活遺址。 江口嶺遺址 位於那務鎮京堂小學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壺,兩耳、四耳罐等陶器,鐵劍,石臼、石棒及夾砂陶、印紋硬陶碎片等。為秦漢時代人類生活遺址。 獨木舟工場遺址 位於長岐鎮石寧村西側鑒江河邊。先後出土一批東漢至魏晉間製造的獨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處為古獨木舟工場。
冼太夫人廟遺址
在州署(今舊市委、市府)前面右側。始建於宋代,一座兩進。1953年建縣委辦公樓時拆毀。
范公墓址
位於城西二里石牛嶺南麓(今人民醫院留醫部後背)。北宋名臣、著名史學家范祖禹,元符元年(1098年)被貶至化州,未幾卒,葬於此。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1958年因建體育場被毀,至今尚未修復。
文筆塔——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在州治西南四里的羊屎嶺,塔高五層。塔身雖不算高,但由於它屹立於山巔,因此像一支指向蒼天的巨筆,幾十里外也能見到其風貌。鄉人附會說,正因為有了此文筆塔,州地才能代代出文人。往昔,騷人墨客常常結隊塔畔遊玩、謁拜。解放初該塔被廢。
文光寶塔
位於南津之東的千秋嶺上,為清道光年間州牧張邦泰墓建。塔高七層,層層八面,面面有門。塔心室上下由木梯連接,四面迴廊,可順層攀登,登上塔頂可眺望州城全貌。「鑒水飛帆」、「驪珠波光」等化州八景可盡收眼內。該塔毀於「文革」,州人為之惋惜。
珠光寶塔
在州北的北津渡口,塔高九層,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仲春。該塔碑文為禮部尚書王弘海所撰。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經州人集資重修。該塔高聳秀麗,八面銀花,任憑風雨侵蝕也不銹變。清江白塔,與文光寶塔遙遙相對,實在令人神馳。此塔廢於清末。
天木塔
在州南三十里楊梅的火石嶺上,建築年代無從考究。此塔高五層,八面呈樓閣形,其外觀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從底層到頂層,均用密集的木斗拱承托,結構精巧,獨具一格。因該塔是層水結構建築,又偏於一隅,早年已廢。
江湖塔
屹立於江湖墟邊。

2. 廣東省化州市第四中學第一次月考語文作文

成長似乎是一夜間的事,甚至還沒來得及張口說再見,驀然回首,好多事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自己淡忘,在池塘邊漫步,池中的金魚依舊快樂地吐著泡泡,望著池中的倒影,不禁一陣心寒,苦笑:「呵呵,又老一歲了!」

是啊,一年過得好快,我上初二了,不會再是那個剛進學校時的那個懵懂,未脫稚氣的孩子,看到初一的新生,彷彿又見到了那時的自己,腦瓜裡面總是充滿了奇怪的念頭,那時真是太天真了,總以為世界上有永恆,一直在尋找著傳說中的永恆,總想成為世界的中心,讓所有人像行星一樣環繞在我周圍。

初一時不懂得什麼是競爭,什麼是殘酷。在這一年間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變得穩重了,看的似乎更遠了:在那時的我,只覺得小草好可愛,隨風搖曳,樹葉沙沙地響,好似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樂,花兒是校園里的精靈,播撒五彩繽紛的心情種子,總覺得擁有這樣一個狹小而充滿溫馨的空間足夠了。而現在,我從小草中讀到了堅強,在花中看到了怒放的生命的美好,還看到了更廣闊的蔚藍天空,蘊藏著那種令人捉摸不透的深邃的藍。

十月的陽光如同淡水,溫柔地灑在教學樓上,我很喜歡校園,喜歡我的同學們,我們教室門前就是草坪,也許一株小草會讓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上千株挨在一起,就組成了綠的整體,自豪地向人們宣告它的存在,難道我們班級不也是一個綠的整體么?大家在一起經過風雨考驗,有淚水有喜悅,一同成長。風依舊在吹,吹動著我們的發梢。

我以前愛追求完美,不想我的單色彩虹上出現一點瑕疵。然而我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我現在依舊會很開心地笑,一如當初,其實,很多東西都沒有改變,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遺失了歡笑,童心那份真誠與善良,那成長又有何意義?

學校的大操場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新教學大樓,其它的什麼也沒有改變,白雲依舊是白雲,藍天依舊是藍天,只不過學到了一些,又淡忘了一些,放棄了一些,懂得了一些,我在成長,學校也在成長,如果沒有學校,我就如茫茫大海上的那一葉扁舟,不知何去何從。校園是我們的成長驛站,記錄著成長的痛苦,也鐫刻下歡樂,沿著成長的足跡,我們擊向成熟,走向未來!

3. 化州市第四小學 校園美了 作文

春天的校園像一座美麗的花園;像一片翠綠的園林;像一座神氣的植物園。回
我們踏答著緩緩的腳步來到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婀娜多姿的柳樹,它們搖擺著露出嫩芽的辮子,真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接著,我們有說有笑地走進小樹林里,這里空氣清新,到處都是樹冠如傘,綠草如茵,鳥語花香。這兒有群芳吐艷的桃花;落英繽紛的梨花;奼紫嫣紅的杜鵑……芬芳撲鼻,沁人心脾,它們爭芳斗艷,彷彿在舉行選美大賽;生機勃勃的小草在溫暖的春風中頻頻點頭;幾只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似乎在告訴我們春天的消息;緊接著從遠處傳來了叫聲,我們抬頭一看,原來是從南方回來的燕子,它們在空中高高地飛翔,歡快地唱起了歌,聲音清脆圓潤,為什麼它們那麼高興,那麼激動呢?因為它們盼望已久的春姑娘終於來了,不再覺得冬日時的枯燥、乏味。
春天過去了,夏天來到了,夏天過去了,秋天來到了,秋天過去了,冬天來到了……一年四季輪回變換,才能使校園多姿多彩,如詩如畫!

4. 化州市河西家鄉變化的作文,

藍湛湛的天空上面,漂浮著幾朵飄飄悠悠的白雲,小路旁栽著整整齊齊的白樣樹,這是哪兒?這就是我的家鄉。
進入我的家鄉境內,那坑坑窪窪的小路就映入眼簾。小路旁矗立的白楊樹猶如庄嚴的士兵保衛者周邊的農田。放眼望去一座座精美的房子整整齊齊,看不到盡頭。南北田野里的玉米、高粱、大豆鬱郁蔥蔥,當秋天來臨時,它們都脫胎換骨變得黃橙橙、紅彤彤的,成片的大豆在高粱帶領下,嘩啦啦的唱起歌演奏者一曲附有香甜氣息的農田交響曲。快活極了。如果獨自走在田地的羊腸小道上,聞著花香看著風景,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呀!
我的家鄉還特產柿子,家家戶戶門前都栽著柿子樹,春天,柿子樹發芽開花,柿子花還很特別,它白生生的宛如美麗的小仙女,它的周圍有一個保護傘,保護著嬌嫩的柿字花,到了夏天花凋謝了,結出了又小又圓的小柿子,柿子一天一天的長大,變得又大又圓,綠里透黃,黃里透紅,最後變得紅彤彤的,像燈籠似的一個個高高掛在樹枝上,摘一個咬一口,甜津津的,那美味、那爽快,令人垂涎三尺。
我們的房子後面還有一個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時動時靜,猶如一個調皮的小娃娃若人喜愛。靜時,湖面宛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清澈見底露出光滑如玉的鵝卵石,動時,一陣微風吹過,湖面盪起陣陣破浪,浪花打在腳丫上爽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5. 今日家鄉化州市府廣場作文500字

我的家鄉在寧夏吳忠市,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它位於寧夏中部的河套平原上,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稱.這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非常美麗,經常吸引外地人來觀光旅遊.不久前,還被國家評為全國最適合居住的前50個城市之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的家鄉吳忠市變化可大了!
新建的吳忠新區是吳忠市的政治經濟中心,寬闊的新廣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廣場上的音樂噴泉現狀各異,噴泉的水花濺得高高地,若有風就會向人們身上灑去,灑在人們身上非常涼爽.新區得健身器也很好,可以讓老年人和兒童們保持身體健康.
城市綠化是吳忠市變化最大的地方,到處飄灑著花的芳香,綠色覆蓋了整個城市,空氣新鮮,風光迷人.近年來,為了加大城市美化綠化工程建設,市內的違規建築一一被拆除,市區的綠化面積逐漸增加,吳忠市的市容市貌發生了大的改變,為把吳忠建設成為濱河生態水韻城市,建設者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黃河繞城而過,自然形成的黃河公園,是人們渡假的好地方.
吳忠回鄉的清真小吃,可以說是天下一絕,有手抓、油炸食品、羊雜碎、八寶茶等,保證各地的客人吃後都不會忘記吳忠的.吳忠的特產還非常多,比如:枸杞、乾草、發菜、羊毛、羊絨、煤炭,還有美味可口的大西瓜.
吳忠美麗的地方還很多,我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吳忠呢?那就快來這兒做客!

6. 化州市的雄大小學生作文獲獎名單公布了嗎

在邊個哪辦:房產蕒賣和裝修室內設計穩哪裡啊?
觀點一致哪:房`地`產·蕒·賣、裝·飾設`計`裝修 施工: l ㄘб Z 7=ぢ l = ろ б=Б⒏ 郭工

7. 以前的廣東省化州市合江鎮作文介紹

你聽說過錦州這個城市嗎?你也許沒聽說過,也許聽說過。錦州是一個有山有回水,風答景秀麗的城市。山有筆架山,水有小凌河。小凌河又稱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錦州人。我現在是你的小導游,介紹介紹我們家鄉的小凌河。

小凌河並不小,只是為了與大凌河區分。小凌河全長206千米,位於錦州新城與老城的交界處,四季美景令人留戀。

春天的小凌河,彷彿一個剛剛睡醒的小姑娘。剛解凍的凌河水緩緩的留著。岸邊的桃花好像小姑娘羞紅的臉,那金黃的迎春花為遊人帶來一天的好心情。那嫩綠的野草悄悄地探出頭來與春姑娘打聲招呼,小燕子在樹上安巢歇息,微風吹拂著柳條發出的沙沙聲,與流水的嘩嘩聲交加在一起,那就是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曲!

夏天的小凌河有人更多,人都到這兒休息,避暑,劃船嬉戲,真是好不熱鬧啊!

秋天的小凌河的落葉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飛」到了河面去吻「河」水,有的紛紛落下,有的「飛」向更遠……

冬天雖然很冷,但也十分熱鬧,有的小孩在那滑冰車,老人抽冰猴,叔叔阿姨在滑冰。我也來參加這個熱鬧非凡的聚會。我要滑冰,開始滑了一跤,一個阿姨把我扶起來,並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滑了起來,雖然很痛,但我依然很開心!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小凌河!

8. 作文化州市北京橋的簡介

中國有來許多橋,有趙州自橋、盧溝橋、北京大橋......其中盧溝橋和趙州橋最出名,但我最喜歡的是——化州大橋。
化州大橋,橋長300多米,寬30多米。化州大橋兩旁行汽車、摩托車、單車。中間還有一條長長的綠化帶,裡面種著一棵棵高大的樹木,他們就像一個個士兵在守衛著化州大橋。裡面還種植著一些花。
我愛化州大橋!

9. 化州市化四中的風景作文400字

我的家鄉柳城:
當你游覽在青山綠水之中,當你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中,當你散步在滿天星空之下,當你小憩在小草野花之中……我想,沒有一個人會不為大自然創作出這樣的傑作而感到驚嘆。
記憶中也游過很多的地方,有險峻的黃山,有秀麗的桂林,還有……然而,那次的九寨溝之行,卻讓我徹徹底底地驚嘆了一回。
形容柳城,不是單單一個「美」字所能表達清楚的——那兒,古樸的棧道,斑斕的彩林,青藍色的湖泊,繚繞的雲霧,壯麗的雪山,還有或別致,或與眾不同的瀑布……哦,對,還有那充滿了民族風情的藏族寨子……或許,擁有這其中的任何一樣,都是至美的一道風景線。
之前,我們就聽說藏族人把這兒的湖泊稱為海子——大海之子,一點不假,當我第一眼看到九寨溝的湖時,還真就把它當成了大海之子——青藍色的湖水,與藍色的大海的顏色比起來,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畢竟是湖泊,總是比無邊無垠的大海小的多,難怪,藏族人會把這里的湖泊稱為海子!走在水邊的棧道上,放眼望去,青藍色的湖水與四周山上的彩林的顏色形成強烈的層次感,樹的顏色有青翠的綠色,耀眼的紅色,古樸的墨綠,淡雅的黃色……看到湖水與彩林的顏色的搭配如此美妙,我不禁感恩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恩惠,感謝大自然帶給我們這么美妙的視覺享受!
海子除了青藍色的水色外,還有一個特點——清澈。湖水很深,甚至最深的地方達到了103米,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只有一米深——因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湖底,看到湖底的魚或是「佁然不動」,或是「俶爾遠逝」。甚至有人嘟噥道:「都說水至清則無魚,可為什麼這兒的魚還這么快活?」更有甚者吟起了毛主席的詩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啊,到了九寨溝,有誰會不為大自然的創造而折服呢?又有誰會不感恩大自然呢?
看完了各式各樣的海子,還是覺得缺了些什麼。思前想後,我猛然間發現這兒似乎還缺了些生命力。這里的一切景色、色彩雖然美麗,雖然艷麗,雖然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它們畢竟都是靜物,靜靜地躺著,讓人覺察不出絲毫生機。懷著這樣想找出一些生命力的心境,我不斷地環顧四周,可卻沒有找到心中的那股生命力。於是,我往前走了幾步,希望有新的發現。剎那間——當我的視線越過一座山後,我看到了前面的一片蘆葦盪。我眨巴眨巴眼睛——並沒有看錯啊,可是,通常而言,蘆葦都長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可九寨溝的海拔都達到了3000米,在這樣的高原地帶,為什麼還會生長著蘆葦呢?而且,為什麼這兒所生長的蘆葦更高,更大呢?
是的,高原對蘆葦來說無疑是個惡劣的環境,但是,這些蘆葦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並放棄這塊地方——它們選擇了適應環境,選擇了勇敢的挑戰它們的生存環境,選擇了面對現實,選擇了靠自己的努力來證實蘆葦也同樣可以生長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於是,它們成功了,成功地生長在這片高原地上,甚至,比平地上那些不求上進的蘆葦長得更高、更大。
走在木棧道上,我不禁被這群頑強的蘆葦折服了。在我的眼裡,它們不僅僅是一群蘆葦——在我眼裡,它們更象徵了今天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勇於面對現實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或許,如果一個人能像這片蘆葦盪一樣,不屈服於惡劣的生存環境,能夠面對現實,能有頑強的意志,那麼,他將一定會像這高原上的蘆葦一樣,是成功的!
有了這番感悟之後,我不禁更加感恩大自然,不僅因為它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更因為大自然給予了我人生的啟示。

10. 化州倒流灣作文

名教倒流灣自然風景旅遊區,是化州市名勝風景區。位於廣東省化州市官橋鎮東面,倚臨秀麗的羅江河畔,與「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廣東省文明村」名教村融為一體,總面積8.2平方公里,因「百尺灣頭碧水漾,倒流千古障洄瀾。奇景更是春江漲,萬馬奔騰怒浪推。」的「倒流灣」而聞名。

該區建於2003年6月。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歸自然、享受自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精明的名教人抓住這一契機,充分發掘當地豐富的人文資源,開發自然景觀,大搞生態旅遊,逐漸形成一個以「原汁原味」自然景觀為特色,集休閑樂、山水園林、古珍奇秀於一身的著名風景旅遊度假勝地,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至,目前已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

景區風景優美,氣候怡人,尤其空氣中富含高天然負離子,純屬「天然氧吧」,更是沁人肺腑。「名教倒流灣旅遊度假屯」的餐飲、旅業、娛樂、會議、商貿功能設施配套齊全,服務周到優質,令你倍感一份人性化的關愛。
整個景區以1.29平方公里的「倒流灣」奇觀和名教村前景觀為主體,包含有「神奇倒流灣」、「滴翠護祝嶺」、「百年荔園」、「月姑織綿」、「犀牛望月」、「古樹村寶」、「村牌門樓」、「名教村雕」、「蟹塘蓮池」、「古樓懷古」、「水上樂園」、「書法長廊」、「文筆塔」等十多個景點,景景引人入勝,處處賞心悅目。
此外,還有極具思想教育內涵的「畫說『三個代表』」長廊,規模宏大,總長222.5米的集「村史展覽、計策宣傳、民政宣傳、農科宣傳、文化宣傳、法制宣傳、攝影展覽」七大特色專欄於一體的名教文化園,令人在游覽觀光之餘,思想、學識都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區內除開發古令景點外,還設置了「極限攀岩」、「激情空跳」、「浪漫燒烤」、「風情遊艇」、「享受藍球」、「沙灘排球」、「農家生活」等各種活動項目,使人們在怡情欣賞自然風光、領略風土人情的同時,盡情享受追求自然、回歸自然的樂趣。

閱讀全文

與化州市第三中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