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低頭」為題的議論文
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風雨兼程中,莫要只顧昂首前行,適時地低頭也是一種智慧,或許在頷首低眉的一瞬,隱匿在路旁的美麗寶藏就會煥發出迷人的光芒。
——題記
兩千多年前的一天,在古希臘充滿哲思的土地上,一位年輕人向蘇格拉底發問:「天與地的距離有多高?」蘇格拉底答道:「三尺。」年輕人不解:「可我們許多人身高都在五尺以上啊。」話音剛落,這位西方的孔子就笑笑說:「所以人要學會低頭啊。」就這樣,伴隨著一句看似普通的話語,偉大的先哲便將一種可貴的人生態度注入了人類的血液,數千年來依然散發著智慧之光。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君子自當傲立於天地之間,決不可低下倔強的頭顱,殊不知,低頭卻也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一種大智慧,大境界。
低頭不是妥協,不是退縮,也並不意味著失敗,它是暫時的退讓,是巧妙的迂迴,等待的是新的崛起。曾經,越王勾踐低下了頭,失去了一個領袖的尊嚴,在受盡屈辱,卧薪嘗膽之後,終得天下;曾經,大將韓信低下了頭,在市井百姓刺耳的譏諷聲中忍受胯下之辱,但終在旌旗飄揚的戰場上一灑豪情,奠定了盛極一時的大漢王朝;曾經,少年玄燁低下了頭,任憑奸臣呼風喚雨,但在數年的歷練與成長後毅然智擒鰲拜,開創了鍾鳴鼎食的康乾盛世。他們雖一時忍辱低頭,卻都在低頭的那一刻堅信自己有高昂頭顱的一天,最終換來了萬古流芳。於是低頭便成了一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緩沖。而如果不計後果地一味堅持,做無謂的犧牲,結果只會消磨意志,迷失自我,甚至失去再次抬頭的機會和勇氣。
低頭不是自卑,是一種謙遜踏實的風范。正如民間一句膾炙人口的俗語所說: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縱觀歷史,劉皇叔曾屈尊而三顧茅廬,在孔明的一番高談闊論中放低了姿態,虛心請教,一時的低頭換來了賢人相助,造就了巴蜀之地的繁榮鼎盛;而偉大的革命戰士魯迅先生也發出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誓言,一生勤勤懇懇,以筆為槍,救貧苦的大眾於水火之中。他們沒有高挺頭顱,卻依然彪炳史冊,傳遞了一種謙虛謹慎,默默無聞的實干精神。
而面對錯誤,面對誘惑,我們更須低頭。低頭就像一劑鎮靜劑,讓我們靜心反思,審視自我,不再茫然地橫沖直撞,不再焦急地大步前行,從低姿態中求得清晰的頭腦,求得平和的心態,一身輕裝重新上路。當我們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上被現實鞭打地遍體鱗傷之時,我們不妨也低下頭,不要擔憂前方的漫漫長路,而是稍作休整,感受身旁宜人的美景,收獲親情與友情帶來的絲絲暖意,重新抬頭趕路時,你會發現,就在低頭的一瞬,自己已經收獲了一份寶貴的樂觀與堅韌。
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做人不可無傲骨,但更不能總仰著高貴的頭。如果做人只追求一味的方正,不會變通,不會一時的委曲求全,那麼必然會在殘酷的現實中陷入被動。只有硬度而沒有彈性和韌性的鋼材稱不上精品,而如果將負重的車輪改作矩形,也會寸步難行,生活中無數的細節都向我們昭示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申;能柔者,方能剛;能推者,方能進,而這也是人生永恆的真諦,是自然亘古不變的辯證法。
於是,我們看到了:在大雪紛飛的山谷里,唯有那些懂得彎曲枝乾的雪松才能抖落掉沉甸甸的積雪,傲立於冰雪之中;在遍布石礫的戈壁灘上,唯有那些學會低頭,沿著巨石一側發芽生長的小草,才能享受到和煦的陽光,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這一切的一切與智者蘇格拉底的那句勸勉遙相呼應,我們便知道了低頭的智慧:低頭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低頭不是怯懦,而是謙虛謹慎的一種表現;低頭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強的站立。學會低頭,就是擁有了面對厄運的一種燦爛的態度;學會低頭,就是懂得了在更高的境界審視人間的滄桑。低頭,無疑成為了一門精彩絕倫的藝術。
在充滿坎坷的人生之路上,當許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前方的道路時,我們不妨低下頭,以一種更加智慧的方式整理心情去面對挑戰,或許猛然間你會發現:原來一直苦苦追尋的寶藏就在腳下熠熠閃光!
『貳』 求以「學會低頭」為話題的作文
曾有人問蘇格拉底:「天與地的距離有多高?」他回答:「三尺。」「三尺?可我們許多人都在五尺以上啊。」他們感到疑惑。蘇克拉底一語道破:「所以人要學會低頭啊。」 是啊,學會低頭是一種謙遜的為人品格。一個人取得一點成績,是該大肆宣揚還是尋找自己的不足?正如地里的麥穗,挺著筆直的腰桿,抬頭看天的都是少產的;相反,在夕陽下害羞地低下頭,隨風搖擺的才是粒粒飽滿的。而今就有一些人剛剛取得一點成績,就會目空一切,整天看著自己頭上的光環,卻忘了繼續看好腳下的路。 學會低頭是一種踏實的人生態度。社會就像一個金字塔,塔尖很小。但人們總是仰望它,幻想平步青雲,擠身到上層。於是有些人不擇手段,或許得嘗所願。不料好景不長,一個筋斗翻身落地。俗話說,「爬得越高跌得越慘」。還不如腳踏實地做人,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學會低頭更是人類的一種智慧。卡耐基說,每當我看到天上的星星,看著那些一百萬年前射來的光,我就會覺得人類的渺小。魯迅說:「尼采說他是太陽,光熱無窮,所以他瘋了。」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那是自然的恩惠,所以我們的先人早就學會了向天地低頭,甚至頂禮膜拜。中國古人追求順其自然,講究天人合一,所以讓華夏子孫繁衍不息。老子主張人處「下位」,真是古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卻被一些急功近利者踐踏,於是我們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種智慧被日本先人學去了,他們遇人鞠躬,低頭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他們進步了,卻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日本軍官主義至今不肯對自己犯下的罪行低頭認錯,那是得不到亞洲人民原諒的。清朝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不知和世界有多大的差距?鴉片戰爭,我們敗得一塌塗的。改革開放,我們重新低頭學習世界一切先進的技術,中華民族迎來騰飛,發展的速度令世界瞠目。 天與地的距離,抑或就是那一低頭的高度?
『叄』 以立世要學會低頭寫一篇作文
生活的弱者。要想成為一名強者,就要學會低頭看路。
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要總想著勝利遠在天邊。當你感到無望時,就請低下頭吧!看看沿途那些美麗的景色——花草、樹木、小鳥、昆蟲……那樣你將不再感到前途的無望(渺茫),美景會給予你前進的動力,花草會讓你暫時忘記無謂的煩惱,沿途的美景就要比一個個信心加油站,幫助你遠涉重洋,到達勝利的彼岸。
沒錯,學會低頭看路,可以戰勝許多困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就在今天上學的路上,飛舞的雪花如針扎般吹打著我的臉頰,雙手被凍得瑟瑟發抖,腳下的路是那樣的滑,原本十分鍾的路程看似遙不可及。但是,只要低下頭,不管前面的路多麼難走,看看沿途的景色吧!瞧!銀裝素裹的樹木閃閃發亮,堅強地挺立在路邊;公路上的汽車也彷彿變成了一塊塊奶油蛋糕,在雪中緩緩前行……這所有的景物是那樣的美麗!當我陶醉在這雪中美景時,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來到了校園門口。的確,學會低頭看路,會使你戰勝困難,最終取得成功!
學會低頭看路,這不僅僅是困難中的加油站,也是無望時的指南針。當困難來臨時,你會左右為難,是繼續前進,還是知難而退?在叉路口面前,你會猶豫不決。低頭看路吧!路邊花團似錦,百鳥爭鳴,學會低頭看路,它會使你勇往直前;戰勝困難,鮮花將永遠屬於自己;臨陣退縮,你不會得到勝利的花朵。只有學會低頭看路,你才會堅定地區戰勝困難!
『肆』 以懂得低頭,才能出頭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低頭不是退縮,不是放棄,是為了下一次的前進積蓄能量;低頭不是屈服,不是恥辱,是另一種成長的方式;低頭不是墮落,不是頹廢,是一種忍讓的生活態度.
學會低頭,才有不放棄,不拋棄的堅持;懂得低頭,才有成才成器的潛質;認同低頭,才有機會博弈於天下,成就一番大業.
學會低頭,學會堅忍不拔.
越王勾踐,學會低頭,在困難面前堅忍不拔,最終建立「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偉績.劉邦學會低頭,在項羽的強權下堅持不懈,終成一代霸主.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由此可見,成功者不會在困難面前放棄自己的志向,而是學會低頭,學會堅忍不拔所以才會成功,故曰:「學會低頭,學會堅忍不拔,方可成功!」
懂得低頭,建立豐功偉績.
淮陰侯韓信,留侯張良,都是劉邦能建立漢朝的重要因素.韓信懂得低頭,忍受胯下之辱,張良懂得低頭,不恥於為老者提鞋,最終才成才成器,建立豐功偉績.
低頭不是恥辱,而是另一種奮進的方式,懂得低頭也並非不知廉恥而是在恥辱中成長,懂得一時的忍讓成就一世的霸業
認同低頭,立於不敗之地.
華盛頓曾拜訪一個很有智慧的老者,頭一不小心撞到門框上,老者由此告訴他做事要「低頭」.華盛頓認同了老者的話,並把「低頭」當成自己的行為准則,無論成功失敗,他都以「低頭」對待,在擊敗眾多競爭對手後,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認同低頭,學會謙虛,不自高自大,做事時嚴格律己,便有機會創造自己的世界,博弈於天下,然後流芳百世.
低頭是一種哲學,一種走向成功的哲學;低頭是一種態度,一種以退為進的態度;低頭是一種品德,一種為人處世的美好品德.「低頭」如同一劑良葯,吃下去是苦的,換來的結果卻是甜的,所以「低頭」並不可怕,也並不可恥,關鍵在於如何對待.成功者的「低頭」讓人敬仰,失敗者的「低頭」讓人唾棄.
先要學會低頭,繼而懂得低頭,最後認同低頭,才能取得成功.故曰:「想要成功,必先低頭.」
『伍』 以低頭為話題的800作文
學會低頭
那天逛書店,看到牆上的標語,很是深刻:「人生難逃低屋檐,亂世繁兀惹人煩,寬容大度求生存,能屈能伸最坦然」。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頭頂的天空並不永遠都是晴空萬里,總會遇到需要在「屋檐」下避雨的時候,而且這個「屋檐」往往不能讓你昂首挺胸地站在下面,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學會低頭。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那時的富蘭克林年輕氣盛,一直都昂首挺胸,然而在進門時,頭一下子撞到了門框上,這時老者看了看富蘭克林,緩緩說道:「很疼是不是,但這次的疼可以讓你銘記一個道理,一個人想要立足於世間,想要過得平安順利,在你強到可以創造自己的『天空』之前,就得常常低頭,善於放下自己的身段,才能避免他人的嫉妒與人平和長處,學會了低頭,那可真是受用無窮啊!」
學會低頭,就是在下棋無力挽回時的認輸;學會低頭,就是像松樹一樣,當積雪壓滿樹枝時慢慢彎曲,讓積雪滑落後又恢復原狀的睿智;學會低頭,就是就是像韓信一樣,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魄力承受胯下之辱的無畏。
但是,有時候低頭並不那麼容易,雷默曾經說過:「低頭,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一隻昆蟲從窗戶飛進屋子,它只是不停的往房頂上撞,哪怕是在窗戶附近,它也不肯往下飛低一點好飛進屋子裡,最終導致它累死在屋子裡明知道雞蛋碰不過石頭,卻還要硬碰,雖然精神可嘉,但最終也不會落得一個好下場低頭,是一種睿智,是戰略性的放棄,是智慧的體現。
柔能克剛,想要進門,就要先低頭想要站在山頂,就要低頭彎腰攀爬只有學會放下身段,對方才會聽你訴說,只有學會放低姿態,才能和睦於世不然,趾高氣揚唯我獨尊的後果,換來的除了失敗的為人,還有失敗的處事,如此一來,人生豈不痛哉?
『陸』 《學會低頭》的作文立意 作文《學會低頭》,寫出兩個作文立意,就OK.(不要作文!)
老師留的作業要自己做
『柒』 (急!)以學會低頭為話題的700字左右作文
學會低頭作文 | 李白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鄭燮曾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白居易曾有「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的剛直……這些,都沒錯,可我卻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那是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樹木被吹得東倒西歪,無力地呻吟著。我看著幾乎要和夜色融為一體的樹木,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別的樹木都是順著風勢,壓低枝幹,而松樹不低頭,不彎腰,整個身子在風中晃動,以樹根為中心,一圈圈地晃。漸漸地,松樹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都能看見根了,可依然寧折不彎,隨著一聲巨響,松樹轟然倒下。 沒想到,第一個倒下的,居然是那最剛直的。為什麼?就因為它太直不肯屈服。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懦弱的樹木發俯首的姿勢讓風刮過,不製造阻力。逃過一劫;而松樹,濃密的松針,挺拔和樹干擋住了風,風有了阻力,刮不過去,自然就把它摧毀了。它敗在能伸,卻不能屈。 人何嘗不如此呢?在富蘭克林身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事:一日,富蘭克林去拜訪自己的老師,他昂首闊步地走著,沒想到進老師家門的時候,一頭撞在了門框上。富蘭克林揉著腦袋,看著低自己半頭的門框,一臉阻喪。老師見狀,哈哈大笑對著富蘭克林說:「這就是我今天要教給你的,該低頭就低頭!」富蘭克林由此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是啊,該低頭就低頭,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挺著腰板兒做人。我不是贊美那些沒骨氣的人,也不是批評李白代他們的氣節,我只是想說,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當年韓信的胯下之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再想想伍子胥,他在父兄被害後,東躲西藏,該磕頭時磕頭,該開溜時開溜:有時我覺得他倆不像英雄,倒像兩個儒夫。可最後呢,他們都成就了偉業,不是嗎? 我聽說有這么一種樹,它的枝幹永遠不會被積雪壓斷,因為這種樹是有彈性的,當積雪太厚時,它就會慢慢向下彎,彎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積雪就落下來,樹枝便又恢復原狀。 我們何不做一個這樣的人呢?有時彎彎腰,有時低低頭,很多事情就在舉手投足之間解決了。 學會低頭茫茫塵世,悠悠歲月,我們數不清人生路上的困難苦境,也無法避免生活中的失敗挫折。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足以給我冥想的機會。有一些人告訴我,要忍耐謙遜;有一些事啟發我,要時刻反思,學會向生活低頭. 學會向生活低頭,是迎接挑戰的開始。面對失敗,我們要時時謹記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在失敗面前,我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反省自己的不足,總結失敗的教訓,尋找通向成功的星光大道。在無數的困難面前,愛迪生學會了低頭,他不斷地反思自己,汲取經驗教訓,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澆灌他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使得他在失敗九百九十九次之後取得一次成功。他令人景仰之處不僅僅是他的偉大發明,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困難的態度,他告訴我們要學會想生活低頭。向生活低頭是另一種哲理。垂下頭顱,是為了讓思想揚起。當我們翻山越嶺,尋找夢想;當我們披荊斬棘,開拓道路;當我們走過荒野,涉過險灘;當我們山窮水盡飽覽足跡。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的旅途中並不一定總要昂首闊步,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垂下頭顱,看清腳下,這樣才能度過險灘。在昏庸無道的君王面前,司馬遷垂下了頭顱,忍辱含苟,不屈不撓。表面上是妥協讓步,實質是更深層次的斗爭與反抗,一部名垂千史的《史記》誕生了,一個永垂不朽的人格點亮了。在污濁的官場上李白妥協了,但是,他的妥協是理智的,是充滿斗爭的。他沒有忘記夢想,只是改變了揚起思想的方式。在遭遇數次絆倒後,一個遠行人仔細審視自己腳下的路,結果他發現在一片荊棘叢中隱藏著一片可怕的沼澤,於是他改變了自己的方向,從死神面前拉回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作文來源:初中作文網 http://www.czzww.com
『捌』 學會低頭看路作文850
一個孩子和父親去爬山,走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到山頂。
望著遙遠的目的地,孩子怎麼也邁不開步了。父親告訴孩子:「不要總向前看,低頭看路。下了山就到了。」說完就大步向前走去。沒有辦法,孩子只好跟著。但這次,他不再望著遙遠的目的地,而是低頭欣賞路邊形態各異的花草、岩石。不知不覺就走下了山坡,到達了目的地。
人們常說,要向前看,不要只看腳下的路。那些低頭看路的人,往往被認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但我卻認為:向前看固然重要,但不能總是向前看,我們也要學會低頭看路。
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人生之路的開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向前看,我們會看到美好,看到幸福。但是,也會看到負擔和壓力。學會低頭看路,留意腳下的風景,珍惜此時的幸福,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地走,踏踏實實地走。這也很重要。
曾有一名撐桿跳的運動員,他每一次要高度時,增加的高度只是一厘米,總是這樣一厘米一厘米地向上升。人們嘲笑他膽小。但是,在一次比賽中,他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了世界冠軍。在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如果當初我就把目標定在這個高度上,說不定我早就被嚇到了。」是的,總是一味地向前看,也許你會被自己的目標嚇到,失去信心。學會低頭看路,不要總想著那遙遠的目的地,看好腳下的路,走好腳下的路。我們才會離目標更近。
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固然重要,但走好腳下的路也同樣重要。只有將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讓我們學會低頭看路吧,也許,成功在不遠處等著你。
『玖』 《學會低頭》的作文立意
走進社會,你會驚訝生活的多姿多彩;走進民間,你會洞悉民風的淳樸與強悍;走進校園,你會覺察學海的苦辣與酸甜……請以《走進 》為題,寫一篇以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感受或認識為內容的作文。
要求:①將作文題補充完整。②寫真事、抒真情。③立意自定。④不少於800字。
【寫作導引】
求真務實是最為樸素的行事准則,凡事做到「求真務實」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考場作文也不例外。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構思行文,都得講究這個「真」與「實」。如果審題不準,偏離題目要求,自然就失「真」跑題了。如果不按材料作文的要求、不在規定的范圍內寫作,也是虛浮不「實」了。以《走進 》為題的作文,可以側重寫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如「佳作展示一」《走進書的海洋》以時間為序寫自己的讀書經歷;可以側重寫對某一事件的感悟,如「佳作展示二」《走進心靈》寫對弟弟田地里捉青蛙的感悟;可以側重寫對某一社會現實、思想潮流的思索,如「佳作展示三」《走進城市》寫出了對盲人橫過街道得不到路人的引領,困厄中的乞丐得不到應有的幫助這類城市居民同情、憐憫之心缺失現象的思索,等等。無論寫什麼,前提就是所寫材料要「真」,過程描述要「實」。從構思行文的角度看,寫作材料的選擇、層次結構的安排、表現技巧的運用、思想情感的表達等,都要遵循「真」「實」的原則,都要有「真」的事件,「真」的情感,要有「實」的表現手法。此外,在事件敘述與人物描寫時,要特別注意寫出生活化的情境,要有典型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刻劃,以逼真再現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真實反映生活的本質,從而增強文章感染力。
【佳作展示一】
走進書的海洋
湖南永州八中 歐吉安
兒時的純真
五歲時,我已從哥哥姐姐們的書本里學會了許多詩。逢年過節,只要有親戚朋友相聚,總有人會拿出糖果來哄我背詩。得了糖果的我,不再羞怯,高興得搖頭晃腦地背起了那些百背不厭的古詩來。什麼「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什麼「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什麼「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等等。在我背詩的過程中,總會有人稱贊我背得真好,這時候,我總會高興得蹦起來。雖然我能出口成誦,將眾多古詩背得滾瓜爛熟,但詩中的意思我真的似懂非懂,有些根本是一點也不懂的。盡管這樣,我仍然以此為榮。當爸媽要將我送到學校去讀書時,我總吵吵嚷嚷著,甚至大哭,總覺得到學校去,沒有爸媽在身邊,挺孤單的。直到七歲時,我已是村裡的大小孩了,同齡人都去上學了,而我沒有。親戚們都說不進學校去讀書的孩子不是乖孩子。因此,我沒有話說,只得跟著爸媽進了學校,開始與書有了正式接觸。
初中的愜意
進了初中,我愛上了書。我整天泡在書海中,努力吮吸著書中的營養。漸漸地,我認識了一大批名人,像冰心、魯迅、茅盾、巴金、郭沫若、雨果、列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等。他們的著作是那樣地讓我痴迷。我被書征服了。就在我與書親密交往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幾位學問很好的語文老師的精心指點,他們引領我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將讀書與寫作結合起來,這不僅讓我更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而且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寫作能力。我常在學校組織的各種徵文競賽中獲得好的名次,我成了學校少有名氣的人物,受到學校領導與老師的特別關注,令許多同學羨慕不已。我的學習自信心更足了,感覺到學校生活是那麼的愜意、美好!我知道,我的進步,我的快樂,全是書籍給我帶來的。讀書原來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哩。
高中的成熟
高中時的我更痴迷於書了,尤其是文學名著。我從中學會了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我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名利,能夠以一顆積極的進取心對待學習與生活,我懂得如何去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懂得如何友善同學、尊重他人。讓我自豪的是我從中學會了如何寫文章,我時常寫出一些受到老師賞識的文章。我的文章除在校刊上發表以外,還多次在市區各種徵文競賽中獲獎,這不僅為學校與班集體爭了榮譽,更激發出我的自信心與學習動力。書中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衷心地感謝書籍,讀書讓我不斷成熟起來了。
書籍伴隨著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因此收獲著一個又一個喜悅。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書的海洋吧。
【點評】本文以時間為序寫作者自己的讀書經歷。這些真實平凡的生活事件融入了作者真實質朴的情感,引發了作者真實誠摯的生活感悟。正因為有了平凡的生活事件、質朴的生活感悟墊底,文末所發出的「讓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書的海洋吧」的呼籲,才顯得水到渠成而極具感召力。三個小標題的運用使文章行文嚴謹,結構井然。
【佳作展示二】
走進心靈
湖南永州八中 蔣利萍
文學家羅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渴望理解人的思想,我渴望了解人的心靈,我渴望知道畢達哥達斯的數學奧秘。我佩服羅素,我也渴望像他一樣走進人的心靈。
春天來了,我特意准備一顆聆聽的心,因為聆聽春天,會讓人更具蓬勃朝氣與燦爛活力。沐浴著春風春雨,我的生活更多了一抹蔚藍,更添了幾瓣快樂。
我熱愛大自然,更熱愛人類美好的心靈。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跟著老爸、老媽去水田裡除草,弟弟也要跟著去,嘴上還說:「我要去捉青蛙。」當時的我,並不在意弟弟的話,因為,我比他大,知道他有好動的特點,我得在滿足他的好奇心的同時教他如何做事。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展現在我們眼前,遠處的一線黛山也綽約得令人怡神悅目。我與弟弟赤腳走在田埂上,感覺腳板心有些癢癢的,但我們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一邊走著,一邊瞧著遠處的青林翠竹與腳下綠茵茵的稻苗,我們不像老爸老媽那樣沉默不語,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說著說著,不知為什麼就爭執起來。只是我們的爭執是速決戰,不會有見刀光劍影。弟弟有可愛的小酒窩,他特愛笑,笑起來真逗人。我們的每一回爭執,他都能讓我惱不得,笑不得。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真的只感覺到弟弟的可愛,與弟弟相處的時光甜美極了。老媽在稻田裡叫著我們:「還不來幫著扯草呀?你們還站在那裡干什麼呢?」我與弟弟同聲回答:「來了,來了。」我與弟弟、老爸、老媽緊挨著,一字兒排開,一行一行地向前拔著田中的雜草。弟弟做事缺乏耐性,才拔了不一會兒就懶洋洋的了,不時地朝四周瞅瞅。突然間,有一隻青蛙叫了起來,弟弟可興奮了,馬上對我說:「姐,我捉幾只青蛙去。」我沒太在乎,只是默默地繼續拔著雜草。弟弟在那邊仔細地尋找著,老媽卻在水田裡喊開了:「文兒,你事又不做,倒去把衣服、褲子弄臟,回去!」弟弟沒有答應,繼續找著青蛙。好一陣後,弟弟終於發現了一隻青蛙,他猛然撲過去,小心翼翼地罩住青蛙,緩緩地張開手指,從指縫間看了看青蛙,然後雙手合用,將青蛙捧了起來。待弟弟將青蛙舉起來時,他發現那是一隻受了傷的青蛙,它的一隻腿有傷。弟弟的神情變了,似乎要哭了,沉默著。我走到他身邊,接過青蛙,說:「青蛙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可不能傷害它。你看,青蛙幫我們除掉地里的害蟲,省了農葯不說,還節省了多少除蟲的時間呀。青蛙的心靈多好,它對農民的貢獻多大呀。」弟弟聽了,有些傷心,他使勁地吹著青蛙的傷腿,因為在平時,他自己受傷了,我總幫他吹,這樣能減輕他的傷痛。看著弟弟吹得那樣專注,那樣認真,我感覺有點兒好笑,但又不能笑出來,因為我看到了弟弟那顆真誠善良的心。
春天來了,我又想起弟弟來了。我想,只要人人懷有一顆誠摯、憐憫、善良的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動物是完全可以和諧相處的。人類的生活一定會幸福而溫馨的。
【點評】文章所寫事件其實很簡單,只寫了弟弟田地里捉青蛙這一尋常的生活片斷,但這一生活片斷寫得非常「真」。弟弟整個勞動過程中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被刻劃得非常細膩真實。弟弟的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也因此顯得真實可信、鮮活感人。文章開頭與結尾關於「春天來了」的感受不僅起到了前後照應的作用,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詩意與深度。
【佳作展示三】
走進城市
湖南永州八中 蔣蓉
也許是鏡面的光太耀眼,鏡子的背後才會留下污垢。 ——題記
繁華的都市,絢麗的霓虹燈,喧囂的大街,一切都顯得新鮮引人。我踏進城市的第一天,就被它的美麗、繁華深深地吸引著。它真的是看見的那麼美麗可人嗎?
黃昏,夕陽西下,在似血的殘陽下,我坐在陽台上望著眼前這條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街道。一個戴墨色眼鏡的人走進了我的視線。他手裡似乎是拿著一根本棍。我仔細看了看,才看清楚那真是拐杖。「哦,原來是一個盲人。」我在心裡說。我看見「盲人」猶猶豫豫地向斑馬線走了過去,又停下來,遲遲不敢向前邁步,街道上的人流車流都似乎在趕著回家。十幾分鍾過去了,也不見有人來引他走橫過馬路去。似乎是「盲人」等得不耐煩了,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吧,他用拐杖點敲著地面,小心翼翼地走向街道中心,在歷經漫長的七八分鍾後,「盲人」點敲到街道的另一邊去了。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我想,此時的他大概是感覺到心中的石頭落地了吧,似乎感激上天沒有讓他被車撞倒吧。可是,我似乎聽到了他的一聲沉重的嘆息。我想,他下次橫馬路時,會有這樣的「好運氣」嗎?抬頭看看天空,那片似血的殘陽似乎更加張狂了,就像要吞噬黃昏的天空似的。
午後的陽光毒辣辣地熏烤著大地,整個城市像個大蒸籠。偏偏在這個時候,老媽叫我出門幫她買點東西。我嘟噥著,滿臉的不情願,然而,「母命難違」,只好拖著沉重的步子出去了。便利店離我家有一段距離,在十字路口,我看見有一個人雙手匍伏在地,散著灰白頭發的腦袋緊貼在灼熱的水泥路面上,衣著襤褸。從她身旁走過時,我還看見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些什麼,沒有看清楚。大約就是說什麼遇難之類的吧。她前面放了一個破碗——空的。兩個高跟鞋正從她身邊走過,一個正准備向碗里丟點錢,另一個時髦女郎則拉住了她,嘴上還嘀咕著什麼。只聽見那個時髦女郎說了句「這年代,這種騙子太多了。真的假的都有,誰知道她是真是假呢?」剛剛要丟錢的那女子,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已拿出幾張塊票的手,她剛才生出的那點憐憫之心似乎瞬間被澆滅了,她介面說:「是啊,算了吧,走吧。」「蹬,蹬,蹬」的聲音遠去了。我目睹著這一切,默然無語。在買東西返回來的路上,我把店老闆給找的零錢全給了依然伏在地的襤褸者。她抬起頭來,眼神黯然地望著我,乾裂的嘴唇動了動,聲音嘶啞得難以聽清:「謝謝,謝謝……」她一個勁地喃喃著。我過了馬路,遠遠地回頭看了她一眼,她的眼睛依然注視著我離去的方向。唉,可憐的人兒,她為我那微薄的施捨滿懷感激哩……回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淡淡地說了句:「你現在還小,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騙子……」我驚住了,我的媽媽竟也說出了這種話呢!是我真的做錯了嗎?
城市華美外表的背後,其實還有傷感,眼淚……
【點評】本文再現了兩個城市生活鏡頭:一是盲人過街道得不到路人的引領,二是困厄中的乞丐得不到時髦女郎的幫助而對我的微薄施捨感激不已。以第一人稱真實寫出了「我」所見所聞時的內心感觸。盲人與乞丐的動作、神態刻劃得細膩逼真,生動感人。文章因細節之「真」而富有藝術感染力。
『拾』 放下高傲學會低頭800作文
這是一次無意間的收獲,無意中的我翻開了書,無意間看到了這則短文.有人問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疑遲地說:「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豈不是要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告訴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學會低頭呀。」
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剛在山腳剛剛起步,有的正想山腰跋涉,有的早已信步於頂峰,但此時,不管我們身處何方,我們都要牢記:必須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時時警醒自己。即使「會當凌絕頂」,也要記住低頭,因為,在你所經歷的漫長的人生的旅途中,總難免有碰頭的時候。因為在這浩瀚的社會里,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的姿勢,把自己看輕些,把他人看重些,把奮斗的目標看高些,只有這樣才會被生活的准則所接受,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大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是因為他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於是便成就了他的寬廣與氣魄。在充滿艱辛的人生道路上前行著,如果不懂得低頭,就看不清腳下的陷阱,就不知道自己的足跡是彎還是直;在多種社會關系錯綜交織的生活中,如果不懂的低頭,以為的昂首挺胸,心高氣傲,則勢必會與他人相互碰撞,從而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傷痕。
當然,低頭並不是放棄做人的准則,拋棄做事的原理,為是一種張弛有度,進退自如。好鋼不是越硬越好,而是要保持適當的彈性和韌性。汽車的輪軸是圓的,還要加上潤滑劑,才不至於過多磨損。能屈能伸,乃大丈夫所為。懂得低頭,是高境界,是大智慧。它不是一味的妥協,而是理智的忍讓;不是刻意的遷就,而是有意的迂迴;不是無條件的放棄,而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或更堅定的站立。該低頭時就低頭,不僅無損尊嚴,無傷大雅,而且可以巧妙地避開人生路上的荊棘,找到通向理想彼岸的捷徑。
所以,讓我們記住低頭,更要學會低頭。其實,把自己看低點兒自己不一定就低。
學會低頭作文800字二:學會低頭
低頭,不僅僅是一種動作。低頭,是一種態度,一種思想,一種智慧。
——題記
什麼是低頭?屈服嗎?懦弱嗎?任人宰割嗎?錯了,有的時候,暫時的低頭就決定成功還是失敗。
翻開歷史的長卷,無數英雄豪傑的事跡劃過我的眼角。「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是誰?夕日風華正茂的他,現在卻是一個敵國的階下囚。每一天,他都承受受著非人的待遇。誰會想到,當年那個皇族公子會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他曾想過反抗,但是,他知道,沒用,那隻有死路一條。不知是哪一天,他終於逃了出來,死裡逃生的他沒有忘記當年那些屈辱,現在的他,至少還有生命。幾年之後,他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輝煌,也留下了「卧薪嘗膽」的傳奇佳話。他就是越王勾踐。
當年的勾踐,面對那樣的屈辱,選擇了暫時的低頭。才保留了生命,才討回了祖國的大好山河。
又是誰?面對劊子手鋒利的屠刀,留下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當然,最後等待他的還是死亡。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
當年的嗣同,甘願為變法流血犧牲以喚起民族覺醒。可是,他的死,死的太不值,還沒有發揮自身的才華,就成了刀下亡魂,實在令人嘆惋。
合上歷史之卷,我不禁想到,低頭,是一種大氣,是一種深謀遠慮。面對不可克服的困難,橫沖直撞的結果往往是頭破血流。但是如果你選擇了暫時的低頭,找准他的弱點,提升自己的力量,再給他致命一擊,這樣不是很好么?「小不忍則亂大 謀」,同學們,我們的學習不也是如此嗎?因為遇到一個難題,而影響整張試卷的發揮,這樣值得么?所以,低頭,使我們戰勝困難的方法。學會了低頭,就等於為成功加了一塊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