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游記作文開頭結尾大全
寫作思路:在寫作時,重要的是要明確結論,整理出想要向人們傳達的信息,然後再考慮書寫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辭」上的話,就不能說整理好了想要書寫的內容。
正文: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萬里藍天飄盪著朵朵蓮花般的雲彩,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時機。我們全家商定去成都野生動物園遊玩。
汽車迎著初升的太陽在平整的馬路上歡快地賓士,路邊的所有物體都向後跑,打開車窗,我們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好爽快!好高興!
我們乘車很快到了動物園,一進大門,啊!裡面的遊人可真多呀!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過了一會兒,我們大家坐上了觀光車進入了「車行區」。
車子駛了一會兒就來到了虎山,哈哈,那隻威武雄壯的大老虎竟懶散地趴在那兒伸懶腰打哈欠呢!我想看看這百獸之王的威風,聽聽它的吼聲,於是就沖它百般挑逗,可它只是滿不在乎地瞥了我一眼,又閉目養神了。
我有點掃興,只好向它招招手,說聲「再見」了。瞧!到熊山了!看!那隻白熊突然站了起來,好像在給人們表演節目又好像向人們打招呼。再看黑熊,只見它懷下有兩只小熊左轉轉右轉轉,好像在想自己應該怎麼玩耍……
到了「步行區」了。我們沿著林蔭道進了猴館,猴館里有許多猴子,金絲猴、白眉猴……最有趣的要算白頭長尾猴了。白頭長尾猴的頭發全是白的,毛茸茸的腦瓜,好似一個八九十歲的老太婆。它的面孔小巧玲瓏,活像《西遊記》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再看那隻獼猴。瞧!它坐在山石上咬開一個荔枝,再用毛茸茸的小手把殼掰開,然後取出果肉塞進嘴裡,小腦瓜兒還來回轉動朝四周張望。我們又沿著小路來到了蛇館。蛇館里有大蟒蛇、青蛇、花蛇、眼鏡蛇、烏蛸蛇…
…你瞧!那隻大蟒蛇還在那間小屋裡睡覺呢!再看那隻花蛇,只見它全身都是花紋,而且還吐著信子在干樹枝上爬來爬去。再看看那些眼鏡蛇吧!它們盤著身子,伸長脖子,個個虎視眈眈,隨時都在向目標發出攻擊。
「哈哈哈哈……」一陣笑聲把我們吸引了過去,原來人們在附近的鹿館里觀察藍牛羚呢!只見它的模樣挺怪的;短短的耳朵像匹馬,吃草的樣子像頭牛,走路的姿態像只羊,它的個頭像頭驢,人們也叫它「四不像」。
「爸爸、媽媽快過來看吧!大象表演開始了!」只見有一頭大象一頭小象,它們鼻子牽著鼻子,扭動著笨重的身軀,翩翩起舞,嘴裡還叨著一朵花,好像在給觀眾們展示自己優美的舞姿,又好像在招示遊客們快來觀賞。
表演正式開始了,有的像在投籃球,有的像在過獨木橋,有的像在走鋼絲……真是太好看了,太可笑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象館。
最後,我們來到了俄羅斯馬戲團看馬戲表演。節目非常精彩,既驚險又刺激,既有趣又威風,讓遊客們大飽眼福。
遊了動物園,我真正地感覺到動物的存在是多麼地重要,它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不僅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而且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歡樂!
Ⅱ 怎樣寫好初中作文開頭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
Ⅲ 中學作文好開頭
黑雲籠罩著天空,抬頭看著天,雲隨風動,忽明忽暗,卻始終透不過一縷陽光。我環顧四周,黑土,枯木,屍體,我就站在這兒,任憑血從臉頰往下流。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戰爭了,從我記事起,我就不停地面對、參與戰爭。我們的敵人,來自據說曾是一個文明古老的星球——地球。
故事新編與新編故事,實際上已經屬於兩種寫作文體。然而,以這兩種文體創作的作文,其開頭處多有與眾不同之處。
新編故事式的開頭,本質上屬於場景描述,卻又和普通意義的場景描述存在一定的差異。新編故事的開頭,重在藉助景物的描繪,渲染一種相對強烈的視覺沖突。其語言以描寫為主,畫面感較強。
渲染和煽情,是此種開頭模式的兩大制勝法寶。800字的作文,情節沖突必須相對集中、相對尖銳,這就要求全文盡可能少有那些功用不大的敘述類文字,取而代之的就只能是生動的甚至是刺激的描述性內容,比如案例中所呈現的,就是一種肅殺凄涼慘痛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可以極大地刺激讀者的感官與心理,為下文的情節開展做出內容上、情感上的雙重鋪墊。
當然,也有很多新編故事的開頭,就是採用了常規記敘文的開篇模式,只在起筆處交代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主要事件。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結構,要想文章生動形象,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也還是要在語言的雕琢上多下功夫。
十二、故事新編式
案例:俯在雲上,遙望故國,看著戰場上那遍野的屍首和烏江畔那無頭的殘身,我不由嘆了口氣,揮手在雲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爭」字。
我是西楚霸王項羽,此刻,我的魂魄飄盪在蔚藍的天空……
寫作是一件喜新厭舊的活兒,要想把一個大多數人都熟知的舊故事寫出新意,其難度比新編一個故事更大。體現在文章的開頭上,則更要求開篇處一定要出奇出新。對於眾所周知的故事的任何簡單重復描述,都只能扼殺讀者的閱讀興趣,導致較低的得分。
如何才能在開頭處將舊故事翻出新意來呢?案例就為我們呈現了一種很好的模式。在案例中,小作者採用神話故事的手法,將故事的切入點選擇在項羽死亡之後,如此,也就打破了人們內心深處儲存的有關項羽故事的種種思維定式,取得了另闢蹊徑出奇制勝的表達效果。
故事新編類作文,屬於記敘文范疇,因而,開篇處交代記敘的相關要素也是一種必然。比如案例中,就包含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方面的內容。
十三、歸類式
案例:爭,有君子之爭,小人之爭;商場之爭,官場之爭;成人之爭,兒童之爭。爭者不同,爭,亦有別。
萬物皆有類。將描述對象納入其固有類別中進行類比或對比,對強調共性、凸現個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歸類式開頭必須精練,其列舉類別的語言,以短句為佳,句子過長,則容易造成語言的冗雜和表意的錯雜。比如案例中的分類,全部採用4字句完成,且每組兩句,並舉展開,分類標准清晰,分類目的明確,如此,最後的「爭者不同,爭,亦有別」這一全文中心論點才顯得鮮明有力。
需要強調的是,分類的目的,不在於類別本身,而是要從分類中總結出某個結論性的觀點,並用這個觀點擔當起全文的核心線索或中心論點的重任。因而,用來充當類別元素的內容,必須能夠為表達文章的主題意義服務。比如,案例中的三個大類,一從人性本質區分,一從場所區分,一從年齡身份區分,圍繞的,卻都是人類的紛爭這一主
線。試想,如果作者在這里納入一條人與動物之爭,就顯得莫名其妙了。
十四、列舉式
案例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爭的是一種情調;「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爭的是一種安逸;「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爭的是大好河山。爭,是一種詩意。
案例二:溪流奔涌,只為爭一灣停息的窪地;花朵競放,只為爭一寸贊賞的目光;鳥兒疾飛,只為爭一桿棲息的寒枝;兩虎相搏,只為爭一座稱霸的大山;人們奔波一生,只為爭一片安寧的生活空間。爭,實現自我;爭,立足社會;爭,成就人生。
列舉式開頭,實際上是由已知而導入結論的一種開頭法。其構成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內容上占據絕大多數篇幅,往往從客觀闡釋、畫面描繪、觀點羅列等角度,將一些已知內容並列呈現,藉以凸現其中的共性內容。第二部分對前部分的內容進行高度歸納,形成結論性的觀點,從而引導全文的寫作。
列舉式開頭的目的,在於通過對若干已知內容的並舉,來呈現作者的知識面,展現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因而,用作並舉的內容,既要能夠為表達主題意義服務,又要能夠展現作者豐厚的文學素養或知識積累。當然,寫作的重點,還是要落在內容的表達上。如案例一,重在表現作者的古詩詞積累與領悟能力;案例二,重在表現詩意語言的駕馭能力。
列舉的目的,是為了求美,為了通過豐富的文化底蘊征服讀者,如果無法實現這兩條,那麼,千萬不要羅列一些了無情趣的內容充當開頭,那將是東施效顰般的可笑可悲。
十五、設問式
案例:人生匆匆,我們到底要不要去爭?值不值得去爭?該不該傾注年華去爭?又能不能、可不可以去與命運爭?
我的答案是——爭,一定要爭。
設問式開頭的價值,在於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有效突出作文的核心意義,使作者觀點清晰明了地呈現於讀者。
設問式開頭的關鍵,是問。問的內容,決定著文章的立意,決定著文章寫作素材的取捨,決定著文章的語言風格。
如何才能問得有價值呢?首先需要注意問題的價值指向,其次需要關注問題本身的思維意義,再次需要把握問題的寬度與深度。也就是說,用作開頭的問,要能夠明確指向作文的主題,要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能夠有利於文章往縱深處挖掘。
倘若如案例所示,用連續幾個問句組合構成設問,則還需注意這幾個問句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比如「要不要」、「值不值」、「該不該」、「能不能」四者間,就存在著思維的漸進過程,如果顛倒了它們的次序,則勢必引起表達的混亂。
Ⅳ 游記作文開頭怎樣寫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摻雜謚咽第
[作文開頭怎麼寫]作文開頭十二妙法作文開頭十二妙法高爾基曾說:"寫文章,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里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作文開頭怎麼寫。"一篇好文章,註定要有個好的開頭。別開生面、新穎別致的開頭,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讓人產生一種欲讀之而後快之感。所謂"鳳頭",亦是這個道理。然而,文章開篇的方法眾多,我歸納如下幾種常用的,供同學們參考。一、開門見山落筆扣題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直截了當地切入要旨。如《白楊禮贊》一開頭就觸及題旨:"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學所青睞。二、引用經典彰顯底蘊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幾種常用的:1.詩詞開頭以詩句開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頭,可是依然很平凡…2.俗語開頭俗語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以此開頭,倍感親切,激發興趣。如:中國有句俗語說:"三棒槌打不出一個屁來。"我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3.名人名言開頭這種開頭法不僅使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言簡意豐,而且能集中地表達文章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學生寫《自信》: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
Ⅳ 要初中的游記作文,主要開頭結尾,要首尾呼應,結尾要升華主題,一定要是好一點的主題,急
什麼時候交
Ⅵ 作文【游記】最好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
怎樣寫游記:
重點是「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寫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其一,觀之有序,言之有序。寫參觀游覽一類的文章,必須有一定的空間順序,而這種順序又往往和作者觀察的順序一致起來,因此,只有觀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們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見的順序:
<1>以游蹤為序。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
<2>以方位變化為序。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按照觀察的順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我們參觀游覽一個地方,在大范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巒,最後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後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點,描寫具體。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所見所聞很多,如果什麼都想寫,就什麼也寫不好。只有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才能寫得准確、生動、具體、形象。那麼,抓住景物哪些特點呢?
<1>色彩特點。景物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顏色,即使是同一種景物,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位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2>形態特點。景物的不同形狀和姿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例:白楊直立挺拔,表現出堅強不屈的精神;柳樹輕柔,婀娜多姿,表現出它柔韌的性格;松樹迎寒風挺立,戰霜雪蒼綠,表現出倔強的品格;老槐樹像撐開的大綠傘,在炎熱的酷夏安撫著大汗淋漓的人們,表現出它溫和的天性……可見,抓住景物形態特點,既可表現形,又可體現神。
<3>動靜特點。一切景物都處於自然之中,有時處於靜態,有時處於動態,有時處於靜動變化之中。因此,我們要抓住景物的動靜寫出景物的特點。
其三,寄情於景,主題鮮明。景物本身無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學們,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去遊玩時,你會覺得天比平時藍,花比平日紅,草比平日綠。一陣風吹過,小樹在風中搖擺,你會覺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鳥從身邊飛過,你會覺得它在為你唱歌,向你問好。然而,當你挨了批評,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會截然不同了。游覽中,無論由情及景,還是由景觸情,都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間,才會表達出鮮明的主題,也才會打動讀者。在行文中,我們只有把心捧給讀者,才會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給讀者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