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生關於閱讀國學經典作文

中學生關於閱讀國學經典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2 00:56:02

A. 讀國學經典做新時代好少年作文大全

讀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

國學經典的書有《三字經》.《弟子規》……我就講講我明天必背的《論語》。《論語》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告訴我們「別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別將一些事悶在心裡,也別對他人帶給自己的傷害耿耿於懷;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快樂起來」。想到這,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故事:
當時我在幼兒園和一個女孩子玩游戲,對面一群人跑過來,其中一個男孩把我新買的彩色筆給弄壞了。我像母老虎一樣對他說:「竟然把我心愛的彩色筆弄壞,明天,假如你不還我一支一模一樣的彩色筆,我就告老師!」那一天,我上課老師講什麼內容我都不知道,放學回家,往鏡子一看(我是一個愛美的小女生,回家總要瞟瞟鏡子),我的臉紅得像一個蘋果。晚上睡覺了,我在床上翻過來滾過去,就是睡不著;心裡又悶又熱有難過,我使勁讓自己回想起以前快樂的事情,可是徒勞無功。第二天,我忍不住跑到他哪兒說:「必不用還了,我們成為好朋友吧!」他還沒反應過來,我只好又說了一遍,他笑了。我心裡的大石頭「撲通」一聲,掉到了大海里。這使我真正體會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含義。
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用不衰竭。

B. 關於國學經典的作文

我喜歡的國學經典我們知道,國學是一種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對我們兒童也更是有利。那麼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麼呢,我呢最喜歡的是《論語》因為論語有孔子的一些講座,還有孔子講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一篇《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這一篇主要是述讀書與做人的關系。強調嚴於律己,仁愛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論語》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兩個字作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比思想主張在》論語《中多多處可見。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千萬不能空談浮言,心中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朴的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的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這就是論語,讀了論語我非常高興,因為《論語》是我愛的一本書,這本書裡面有一位老師,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聖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麼去學習的道理,讓我從這里看到了許多。我還喜歡讀的一本書是《三字經》,里有許多的國學故事,還有一些做人的和讀書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篇的故事是晉代有一個叫周處的人,身高體壯,凶強俠氣。因為父親早死,所以沒有人管教,動不動就打人,還欺負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龍、山中老虎和他稱為「三害」這三害中最讓人頭痛的是周處,一個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周處去殺蛟龍,老虎,周處便答應了,周處帶著刀來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殺了,又來到了水上去殺蛟龍,他和蛟龍戰了三天三夜,人們還以為可以殺了三害,沒想到三害都殺了。人們紛紛祝賀擺酒,結果周處殺了蛟龍來了,看到人們都還以為他死了而歡呼,於是周處便開如認錯,開始從新做人,他認真學習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里我還學到了許多知識。點評小作者用心讀書,從《論語》《三字經》這兩本書中讀懂了許多知識,心裡無比快樂。

C. 誦讀國學經典,共創書香校園的作文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吟看人生風騷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內:來看人生華章容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行看文壇古今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弘揚月色桃李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創建月色桃李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弘揚月色祖國

D. 關於國學經典的初中作文

《養生主》讀後感養生,即保養生命。人既然生於世上,就要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莊子不是一個留戀人世間的人,他的養生也不是普通所謂的讓生命延長的方法。對於人的生死,莊子都是平淡的看待,一切都只是順其自然而已,人沒有必要在其中摻雜任何的動作或情感。但是,當你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你應該用如何的心態還面對這個人世,莊子對於這點,有他的想法,這些想法即為他所謂的養生之主。莊子認為,一切的一切,都要順應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服從的關系。人沒有必要去試圖征服改造自然,那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很多人卻想在有限的生命之中,獲得無限的知識。於是,就不斷的去追求,索取,一生忙忙碌碌於自己不知足的求知慾,想要什麼都了解,最後的結果也只是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只會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莊子認為,只有古代的人的知識才是「有所至」,因為那個時候的人的心目中,並沒有物我只分,他們並未意識到物的存在,因此也就未意識到我的存在。因為物與我是對立的。而只有這種不知有物不知有我的知才是最高的知。當你把物和我對立起來再去尋求知,只會找到表面的無盡的小知,並為知無盡,找不到真知而困擾。「庖丁解牛」,牛即是指人間的事紛繁復雜。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應對人間的事,你就會想初殺牛者用的刀子一樣,弄得自己遍體鱗傷。什麼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呢?就是要順應自然。人間的萬象雖復雜,但必有其內在的規律,都是按著一定的順序一定的方式編織起來的。如果你不知其中的規律,你就會被其紛繁復雜的表象所混亂,不知如何下。而當你了解了其中的規律以後,你就可以「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游刃有餘矣」。那如何才能學會認識事物的規律呢?莊子提出,首先要由技入道,庖丁也是練了三年以後才逐漸的認清了牛的結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單一的不斷的殺牛,而是要在每一次的進行中深化認識總結經驗,將對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階段。其次,要善刀而藏之,用刀解牛,刀無厚而牛節有間,只有以無後入有間,方可游刃有餘,刀子也不會輕易壞掉。養刀要知戒知藏。這與人生相似,要知道避難就易,人生才會少些傷害。「右師之介」,莊子以為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萬物生成之總原理。道之運動,產生萬物。其生循環不息,其力不可抗拒,故唯有順應道之自然變化者,方能盡其天年。莊子以為人之生死,枯榮、貧富,其一切變化,皆由於自然之天命,而非人為也。人之形體,乃稟賦自然之「命」,人事亦無非依天命,故知右師介其足,亦由於「命」,唯能安之若命,順其自然之變化者,其心方能窮達兩忘,無往而不適,而各任其逍遙矣。「澤雉飲啄」,「澤雉」表精神主體之隱喻,「樊」是一個人的形軀。以樊籠喻「心之累」,以澤雉之入於樊中喻「人心為物外所累」若只一味的執著於形軀窮達得失,生命將無法開暢,終生將形傷神勞,追逐物慾以亡,如同澤雉入樊般失去自由,就如《齊物論》所雲「終身役役而不見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是在強調去除人心之累,使人可全然自得適性,達到和諧逸豫之精神境界,換句話說,生命的本質是最為重要的,其意義即在自然。故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即在尋找自己性情,因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順適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秦失吊老聃」,莊子認為生死乃為人間常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知北游》所以人生在世,要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要把死者的逝去,視為對人世中痛苦的解脫。在另一個世界中的他們活得將會更加快樂。「薪盡火傳」,謂薪雖盡,火已傅延於空中,知其不隨薪而盡也。形體是有窮盡的,但是生命主體「精神」即生之主是可傳而不滅。因此生命該來的時候就會來,該走的時候就會走,不必執著於生命的長短和情感上的表像,一切順應自然。莊子養生思想的核心就在於順應自然。《人間世》讀後感《莊子》,又叫《南華經》,也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我偏就是對它沒什麼興趣。不曾想這日凌晨我還是翻看了這書。《莊子》雖不像《老子》那樣字字珠璣,深奧玄妙。但我閱讀過一番後,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的確無愧為經典。 兩千年的時光能改變多少事?人類已經從封建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腳步已不再只限於地表,甚至也離開了地球。但,千年時光逝去,卻仍有些東西沒有改變。 衛王年輕氣盛,做起事來僅憑個人喜惡,因此顯得專橫。而現在,更有人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同樣讓人倍覺苦痛。面對這樣的人,有人厭惡,有人無奈,有人倍受煎熬。對於這樣的人,有人勸諫過,有人躲避著,有人順著,也有人針鋒相對多。但不管是哪一中的人,都是希望其是可以有所改變的。 我也曾有過這種幻想,或許當他再經歷得多些後,就會改變了。但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流逝,我漸漸發現有的事情或許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簡單。一件事情有了萬千種可能的原因。再面著這事,不禁有些彷徨究竟要怎樣做才好。 彷徨之間,無意翻看了《莊子》,無意間瞧見了《人間世》。似乎也就從莊子那裡得到了回答。以不變應萬變。什麼事情也都會成為歷史,即使它不會被記住。現在的事也會成為歷史,但明天總是有的,事情也就還要做下去。我也便還要等下去,哪怕它遙遠得似乎只是一個夢幻。 或許歷史就是如此相似了。兩千年的塵世浮華,無數人的綿遠迭替,有些東西的確沒有改變。 庄生迷碟春夢短,人間世事已千年。
--------------------------------------------------------------------------------
《莊子秋水》讀後感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莊子.秋水》讀後感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萬水之源,之歸宿,雖然萬川歸之,並不見海水溢出,雖然尾閭不斷傾瀉,也不見海水乾涸,四季或旱澇的變化也對大海沒有影響,為什麼如此?很簡單,因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這里也許要問:剛說了河伯自滿,海神怎麼又重蹈覆轍,在這里自吹自擂?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也非也。因為這幾句話只是一個引子,後面緊跟著的一句話表明海神有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而吾未嘗以此自多也」,我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這樣有多麼了不起,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不似罍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罍空」,小酒杯那麼大一點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間簡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謙虛,我們更不可驕傲。現代科學所認識的東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只能稱為管窺蠡測。
可見,<秋水篇>沿著河→海→天地最後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讀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載之下,吾心通於莊子之心,乃至通於無量眾生之心,通於宇宙萬事萬物,可得大自在矣。
莊子秋水》讀後感《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並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滿招損,謙受益。

E. 以宣傳閱讀和國學經典的作文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字骨,畫魂,音容,文氣,詩節,鐫刻下了五千年歷史的興頹變遷,凝煉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鑄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術六藝,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緒,用哲理匯成的情思,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國學的深刻與博大,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深邃的美.它教會我們如何處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吾靜而思之,有此心得:凡欲成大事,立偉業者,其身須自強,其德須淳厚,以此為本,蓄以時日,加以磨煉,方可達一代英傑之境界.在竟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謀求發展,在社會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所需要的不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嗎?
《史記》是國學經典中一塊璀璨的奇葩.它記錄的是歷史,卻又不單單是歷史.它折射出的是一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韌氣節.司馬遷,這個在風雨中煢煢子立的長者,正是因為他的忍辱負重,他的堅強執著,才有了這部號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煌煌巨著.他用不屈的精神鑄就的傲骨,使歷史的長鍾渾厚有音.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沖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鍾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
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著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著寬度,詩人意味著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信息網路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埠,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閑置這個寶貴的埠,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F. 以閱讀經典,弘揚國學為主題寫一篇作文,謝各位!!!!!

我們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內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容 。
我上大班的時候就讀三字經了,一直讀到上二年級,《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兒童啟蒙教材,全文僅千餘字,但知識面十分寬泛,包括學習與教育的重要性、倫理道德規范、名物常識經史、諸子歷史變遷及古人勤學故事等。在三字經中,我讀懂了「融四歲,能讓梨」意思是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梨讓給長輩,小的留給自己吃。我要學習孔融的謙讓。以前,我弟弟來我家玩,我總是給他爭玩具,讀了這個以後,我就把玩具全拿出來讓他玩。
從二年級開始我就一直背誦《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康熙年間的秀才。內容意孔子《論語.學而第一》第六條「弟子入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五部分列舉出為人子弟再家、外出、待人接物及學習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在《弟子規》中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規范,有時候媽媽在叫我,我都懶得答應,惹媽媽生氣,讀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後,我就再也不那樣了。
現在我正在讀《論語》,我打算讀更多的國學經典。

G. 初中作文讀國學經典 做謙謙君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里,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H. 關於《我心目中的國學經典》的作文

書,一個多麼簡單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卻在我心目中占著特高的地位.在我記憶的長河中,總有「書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漣漪著,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捧起一本本包著書皮的書時,心裡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書,對於我又是多麼重要的啊!如果我認定生命排第一,那麼,書肯定是僅次於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經為書哭過,為書傷心過,那也許就是我對書的依戀.每當看著一本本書「退休」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我把書小心翼翼地藏進書櫃里,我不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
不僅如此,我還為書「賣過命」呢?說起來倒也難以相信,不過,那絕對不是謊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話.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哥哥為我習了一本書,我非常喜歡它.但是由於我的知識還不夠淵博,看起來非常費勁——總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個很淺的小池的岸邊,夕陽無限美好,但我無心欣賞,雙手還是捧著那本書看著,可當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時,那本珍愛的書就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聲掉在那池裡.一剎那間,我就像一隻失了魂的動物,一下子把頭扎進池裡,想去搶救那本落了水的課本,書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遺憾的事情又發生了,我不公游泳啊!我身體又不高,難以踏著地.我摟住書在池裡掙扎著.也許就是天意,大兄就在這時出現了,我得救了.但是,回家後又是挨打又是挨罵的.我哭了,眼睛裡充滿了無限痛苦與憂愁,但是,那並不是因為那一頓打,而是對那本書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憂愁.書都浸爛了,翻開書面,眼見的是那渾濁的一片……我又哭了.也許你會取笑我的行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會情不自禁.
書,我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全世界的書.我是連做夢都想,但也許這是難以實現的願望.不過,我不感到絕望,因為,在度過每個春夏秋冬中,是書,它培養了我的情操,陪伴著我成長、生活,因此,我無比欣慰.但是提醒一點: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義的書!

I. 關於「國學經典伴我成長」的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伴著郎
郎的讀書聲,學校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所謂國學,就
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古文,它所表達的道
理卻對現代人很有幫助。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斷金」這句話。
它告訴那些不團結的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人意氣投合,就有
切金斷玉的力量。再如「差若毫釐,謬以千里。」這句話,它告訴
我們要注意細節,不能粗心,差了一點點,損失就很大。就像查里
國王一樣,因為少釘個馬掌,就失了一個國家,最後飲恨自殺!
《論語》,《三字經》,《莊子》,《孟子》,《墨子》……
匯集了哲理的精華,濃縮了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多麼燦爛的文化
呀!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
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偽君子,
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考試我英語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
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
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
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僅相差2分。那次考試,
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
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
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
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難移嘛!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我
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中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個民族不從自己的歷史中
吸取「營養」,怎麼發展進步。就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
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沙士比亞,海倫……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歷史,他
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並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
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
的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J. 關於國學經典的作文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裡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裡通鑒」。且反復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網路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范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以上可以為你寫作提供一點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關於閱讀國學經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