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批改作文有什麼好方法嗎
隨著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據了中學語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好壞。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了。對學生來說 ――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長期以來,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下,作文成了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毫不相乾的第三者,一直阻礙了作文成績的提高。其實,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 ,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唯有實現「教師――作文―― 學生」一體化,才能實現作文水平的提高。
1 讓作文批改成為寫法交流的陣地
初中生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之後,有時會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況。就是說,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之後,各種文體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時一些具體的寫法卻把握不起來,明知這樣寫不妥,卻又不知該如何修改,此時教師就應給與適當的點撥,引導其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與創新思維,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題――秋天。其中有一個同學在作文自批中寫道:「本文圍繞秋天寫了幾足球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與涼爽,秋天的豐收與繁忙,但又寫到了秋雨中樹葉的綠,似與要求不符,但這確實是我的所觀所感。」而在互批中也這樣寫:「本文抓住秋寫了不少景象,語言很優美,讓人讀後彷彿跟隨作者也走進了那溫柔的綠巷裡。但本次作文要求寫秋,文中卻出現了不少綠,好象給人以春天的感覺。」從學生的批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類作文的寫作方法認識有誤差,竟以為寫秋天時顏色必是黃,而不能用綠。於是我在批語中寫道:「其實,秋天時寫綠未嘗不可,關鍵是寫出秋天中的綠與春夏中綠的不同之處來。例如,春天中的綠是新綠,夏天中的綠是墨綠,而秋天中的綠是黃綠,綠中泛出黃點。所以寫景作文重點是把握住景物特徵,把看似相似的東西寫出一個與眾不同來。」如此以來,既糾正了學生批改中的失誤,又指導了寫作方法,正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2 讓作文批改成為思想交流的陣地
十四五歲的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階段,自以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了,但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又不免流於膚淺或片面。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體現出來。記得一次半命題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__」有個同學寫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虛偽的可鄙」內容是前不久為迎接市教學規范化學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為迎接驗收,老師精心備課,學校全面打掃衛生等寫的虛偽可鄙至極,表現出了極大的厭惡,措辭相當激烈。他在自批中寫道:「本文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很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慣學校的這種弄虛作假……」而在互批中這樣寫:「本文取材於實際,很有真情實感,但說話欠妥當,一個學生不應該用這種口氣批評自己的學校,其實這一切都是為我們好。」看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於是我在批語中寫道:「你能夠抓住身邊的事,善於觀察,巧妙入文,抒發了真情實感,很好。但我還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將學校平時的工作和驗收時的工作作個比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徹底的虛假?難道老師平時就沒精心備課?學校平時就不打掃衛生?總之,我們應該學會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現象,而不能簡單的把一事物定為好或壞……」那次作文之後,我曾作過追蹤調查,我發現那個學生的思想認識已漸趨成熟,待人接物也較緩和了,一次貼心的評語交流,使其免於思想上誤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3 讓作文批改成為情感交流的陣地
中學生受生活實際和閱讀范圍的限制,作文取材較窄,純粹胡編亂造就會漏洞百出,所以學生作文選材多是圍繞身邊發生的事或親身經歷展開。尤其是我強調學生作文要「說真話抒真情」所以從學生作文中常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師向我反映說某同學像有心事似的,一節課什麼都沒背進去,提問時一問三不知,也不知怎麼回事。這答案竟讓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話題是「選擇」,從文中顯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張紙條,正不知該如何選擇呢。文筆極端細膩,心情異常矛盾,直至最後也沒下定決心,甚至還求助月亮星星告訴她該如何選擇。很顯然,這是初中生常見的早戀現象,這種事不談,學生面臨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彎路;面談,又會引起學生心理的恐慌,讓其無地自容。於是我便借作文批改進行了一次旁敲側擊的教育:「看得出來,文中的主人公正經歷著一次痛苦的煎熬,別的不說,但是一張紙條就已攪得她睡不好覺,聽不進課了,以後還能怎樣?要知早熟的果子雖然好看,卻是又酸又澀。我們是否應該幫她盡快走出青春的沼澤地?」下次作文再交上來時,我發現「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著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腳步也堅定了」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落了下來。如此以來,既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又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何樂而不為?
其實,這種方式的作文批改不僅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是滿足了學生對作文的期待心理,因為自己寫出來的作文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了,這會大大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方法,又有了興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個大難題了。
② 中學語文作文缺點怎麼寫批改評語
作文教語文教半壁江山作文教程教師指導習理解寫作知識形寫作能力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認識審美情趣程通作文訓練程完整控製程般包括五環節:(1)教師命題准備;(2)教師指導構思;(3)教師解惑行文;(4)教師批改自改;(5)教師講評總結作文批改提高作文能力效實際作文教程許教師重指導重行文重講評於批改環節則夠重視使作文教系統前脫節講評變形同虛設期發展導致寫作興趣降寫作水平高提高寫作水平我語文教師推卸任務
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呢我認作文批改其重要環縱觀作文教程批改環十重要信息反饋程命題、指導、行文審核評價程工作量步文章斷修改才能完善作文水平應斷修改提高作文批改位造面缺陷:(1)作文審題握准能及吸取教訓輕易放;(2)選材再深入思考,淺嘗輒止;(3)結構安排合理,作調整;(4)特別遣詞造句更容易由於批改位造惡性循環積重難返造期語句表達通錯字別字連篇惡種種足見作文批改十重要作文批改些式呢效何呢我認根據作文批改象體兩種式:師批改批改首先我談談師批改種作文批改外乎幾種:(1)全批全改;(2)面批;(3)精批細改部其略批;(4)選擇代表性、二篇示範批改幾種作文批改式共同優點師能幾面解作文水平:(1)看題目內容否相符;(2)看否簡明扼要;(3)看段與段間否聯系;(4)看前否照應;(5)看標點符號否確;(6)看字體否工整;(7)看遣詞造句否准確;(8)看立意否確、新穎、深刻解思想狀況及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種作文批改師要嚴格要求提高寫作積極性結合起恰表揚慎重批評種作文批改式師能效解寫作水平思想狀態,便於教師選擇恰作文教便於敵放矢症葯,提高寫作技能技巧,培養寫作興趣面淺談幾種作文批改式優劣全批全改傳統作文批改式彷彿種經義作文批改式,目前語文師用作文批改式目前社家都認作文批改式種式優點種批改作文內容、結構語言、卷面進行全面細致批改既指作文錯誤原指明改;既能表揚已取績能提進步要求種批改運用給帶極處能使知道自作文優缺點更針性加強練習提高自作文水平利於提高寫作能力利於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助於發智力使作文批改真教師與作文教重要交流平台增進師友誼解讓受師始終關注種批改教師解作文實際水平極處便於材施教種式缺點工作量作文批改像山壓語文師身費神少師頗番腦筋想些點:批改浮光掠影;指導、講評往往隔篇進行;瀏覽遍打;兩本作文本更替使用細水流打批改持久戰些搞都停留消極應付表面並未跳師本位框框其實質作用何呢我發現許瞧眼評或再耳語番彼作文數作文本擱邊別甚至連作文本懶於翻等待新作文題師汗水居用功紅紅眉批總評眼竟場種批改運用容易形教師包辦代替影響寫作主性積極性
③ 求德銘中學高小紅老師「互評互改----以生為本的作文評改初探」全文 加1000分
葉聖陶先生指出摘要:"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熟悉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這說明創作的沖動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情。假如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熟悉,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 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只要做為教師的我們能抓住時機,適當點撥,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小作家。
④ 求一位高中英語老師幫我批改一下這篇作文。。。
您好!
您的文章結構很合理,經典句型引用的比較到位,給您贊一個!
但是有些生僻詞彙 在您的高中學習階段出現的幾率極低
文章中需要稍稍改動的有:
一段一句 my speech 後 today去掉
二段一句a significant 改為更便於理解的 an important 二句 can't wash 後 our 去掉
三段一句的被動語態引用的相當棒, is extravagantly wasted 可以改為便於理解的 is wasted seriously
四段一句the pollution 直接跟is 去掉can be
四段二句and 到 ignored 表述不明確,建議去掉
四段三句 into the wather 後可以加 without dealing 逗號去掉 改為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 修飾限定前面的致死化學物 which can cause the death of fishes
五段一句that we must take measures 您的整篇文章是採用的一般現在時,這里的took建議用原形
五段二句整個句子可以用一個復合句進行調整,政府需要通過法律不僅去懲罰那些製造嚴重污染的工廠,而且還要限定他們每天的污染製造量。
The goverment should pass a law which not only to punish the factories who makes pollutions seriously but also to limit the pollutions they can made each day.
五段三句,we can use less water這句跟上句聯系不是十分緊湊,我推斷您的意思是想說同時我們生活中也要注意節約用水吧,那麼建議您該句改為:we must save water by many ways in our daily life, we should stop wasting and polluting it.
望採納!
⑤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批改作文有什麼好方法嗎
最好的批改作文方法
作文教學領域里,一直存在著一塊只見耕耘,少見收獲的「誤區」,問題出現在是作文的批改。教師像「愚公移山」一樣一篇又一篇批閱案頭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頭昏眼花。這些精批、細改的作文發到學生手裡,卻往往只看一眼等級或分數,便扔在一邊了事。學生對作文興趣提不上來,而畏難情緒卻增大了。其實,不少教師的作文評語常說套話談老調。如:記敘具體,語言生動,中心突出,詳略得當,結構完整;錯字連篇,病句成堆,內容空洞,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甚至有的教師對待學生的作文竟像對待公文一樣將評語寫成「已閱」,凡此種種,屢見不鮮。教師在評改學生辛辛苦苦寫就的作文時,打分低,批評多,表揚鼓勵少,有的教師甚至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體無完膚、面目皆非,這樣,學生失敗的感受多,成功的體驗少,大大挫傷了寫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就算是教師本身看到這樣的評語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一群小孩子呢。
須知覆水難收,如果教師評語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那就很難消除。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葯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洛克《教育漫語》)因此,教師撰寫評語不可武斷,出語要謹慎,要讓學生從中既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又能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意見。筆者以為我們語文教師寫作文評語時,應在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態平心靜氣地與學生民主商討習作中出現的問題,以體現評語的啟發性和協商性,即是寫商榷性評語。但是,具體怎樣寫好商榷性評語呢?筆者以為寫好此類評語與教師選用的句式大有關系。下面淺談幾點,以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一、疑問句式。
教師就認為需要修改的內容以問句的形式、征詢意見的口吻與學生商量探討,它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可不可以改,怎樣改。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修改的意見與學生商榷,看看學生是什麼想法。問句評語可以巧妙運用以下一些形式。
1、是非問句式。這類評語多由教師提出疑問或修改的原因、方法,然後征詢學生的意見。例如,一位學生寫了一篇優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書寫潦草。我於是就寫下了這樣的評語:「如此優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書寫,將會相得益彰。你認為呢?」從此以後,這位學生果然寫出了文質兼美的作文。又如:「你再想一想,這句話里的動詞和名詞搭配得怎樣?」「你認為『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在選材上一樣嗎?」「這里的順敘改成插敘,你看行嗎?」等等。這類評語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語氣委婉、親切,如話家常,易為學生所接受,並能誘導學生進行反思,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2、正反問句式。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並列說出來,讓學生選擇一項來執行,它常用正反問的形式就某一方面的問題與學生商討。例如,「你再想一想,這句話是否可以刪去?」「聯繫上下文,這句話的主語和賓語在意義上是否可以搭配?」這類問句評語所針對的問題大都比較具體,一般不涉及太多的內容,主要是提示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或是暗示學生習作中出現問題的地方,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3、連問句式。用一連串的問句提請學生思考問題。這樣的評語往往用於學生習作中出現的較大問題,如果不切實地加以指出,學生就無法提高習作水平。有個學生的習作《酷暑之夜》寫一個下崗的技術員在停電之夜為第二天的招聘考試刻苦攻關的故事,習作內容具體,也有意義,但如果有環境描寫,文章因此增色不少。我下了這樣的評語:「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較鮮明。但當時的情況怎樣?天熱到什麼程度?怎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高大?用環境描寫來襯托一下,效果又怎樣?」一連四問,從不同方面提示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
二、假設句式。
這類評語多為復句,語言形式為「如果……」 「假如……」等,前句提供條件,後句是這一條件下的結果。比如有一次,我讓學生以《我逐漸了解了她》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在批改中,我發現一個學生沒有把握住題中「逐漸」這個重點詞,只選擇了一件別人幫助他復習功課的事來寫,寫得不夠全面。於是,我寫了這樣的評語:「本文如果選擇幾件互有聯系的事,按『反感——對立——緩和——敬佩』這樣一條感情變化的線索,寫出對其了解的曲折過程,這樣就會使文章內容更加切合題意。你看呢?」這個學生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我的意見。經過修改,被評為佳作,貼在了班級作文展覽專欄內。又如我給一個寫作吃力但又勇於堅持寫作的學生下這樣的評語:在我的記憶里你的寫作功底不是很厚實的,但從這個學期的幾篇文章來看,水平幾乎是在直線上升,由最差到較差,再到中等,你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詳略不當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評語把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學生作文進步的進程中觀察和審視,可使學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寫作方面的進步,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由於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採用了假設關系的復句,淡化了命令、強硬的口吻,把話說得相當委婉,很容易獲得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而接受。
三、感嘆句式。
感嘆句式一般表示強烈的情感,用於商榷性評語中,多是表示教師的期待、惋惜之情。我曾給學生這樣的評語:「你的作文具有一種美,這使我發現了你的寫作才能,你是多麼適合寫抒情性的文章啊!」教師的贊揚和期待溢於言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期待學生做進一步的努力。又如「這里再有幾句過度該多好!」 「沒料到結尾落了俗套,美中不足,可惜!」我的惋惜提示學生思考問題的切入點,會深深的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就不足之處去積極修改,遠比「過度生硬」 「結尾失敗」這樣否定性評價效果要好。評語要求客觀,但客觀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給客觀的描述、評價提供了強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列寧曾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學生透過那些富於情感、具有誘導性的中肯評語,不也是可以讀到教師對我們的赤誠之心,從而引起深深的思考嗎 ?
四、不肯定句式。
評語中使用「恐怕」「或許」「可能」「似乎」「好象」「彷彿」之類的詞語,可減弱指出缺點或不足時否定的語氣。對於內涵十分豐富的個體來說,評價者的認識也未必就正確、全面、深刻。再說,即使真的把握到位,理解無誤,指出學生缺點也是應該小心的,否則,武斷的語氣、生硬的話語就會傷及學生的自尊,甚至泯滅學生的寫作熱情。要知道,「狠狠地批評他人,如在嫩苗的地上弛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魯迅語)寫作批評性或否定性評語,應該把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當作幼苗去關心去愛護。
《茅盾全集》十四卷《附錄》中談到,茅盾讀小學時寫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論》的作文,先生的眉批有這么一句:「此句似與前文有重復意。」這個眉批,就屬這類評語。這評語中的一個「似」字,恰到好處,增添了評語和諧委婉的語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了教師平易近人,師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圍,學生不難接受教師的建議,這就達到了評改的目的。我曾想在一篇明顯是抄襲的作文後批道:「本文可能非你所做。」但轉念一想,這樣直言批評,肯定會引發學生情緒抵觸,但如果不加批評,又會助長學生的壞毛病。於是,我下了「本文可能是你所做」這樣的評語。兩個評語,一字之異,前為否定,後為肯定,但意思沒變,在不引起學生反感的前提下,既堅持了老師的意見,又幽默風趣,學生便會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建議。
五、綜合類句式。
以上各種不同句式的評語,不僅可以單獨用於不同的語境,還可以綜合運用來充分地發揮評語的啟發功能。比如我給習作《媽媽的愛》寫的評語:「寸草心,未滿三春暉。一件小事,娓娓道來情真意濃,催人淚下,是一曲母親的深情的贊歌。那幾個句子(參看眉批)如果再流暢些,再簡潔些,這曲贊歌當會更優美和諧,更感人,更激勵人!你說呢?」這里既有對文章優點的肯定,也有對文章缺點的指出。拋開評語中的肯定方面不談,單看其否定方面,教師綜合運用了假設句式、疑問句式和感嘆語氣,使師生雙方坦誠交流的意味更濃,也更能撥動學生的心弦。
我曾在學生作文《母親》中寫道:「你塑造的母親形象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說的一句話好象不是她說的(不符合人物身份)。作文講究創造性,你要有自己獨特的發現,能『獨辟蹊徑』地表現出來,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應該怎麼說?」這則評語綜合運用了不肯定式和疑問句式,准確地指出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啟示性明顯,很容易激起學生再創造的熱情。由於要求十分具體,學生不難改進並獲得成功。
商榷性習作評語句式的妙處在於它本身就是交際語言運用的典範,語言清新流暢,句式活潑多變,情感跌宕有致,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即使評語帶有批評性,也能使學生感到其中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謹,而且也有充滿人情味的關懷。其實,良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只要教師以和藹的態度、真摯誠懇的情感,又善於選擇各類句式和語氣來調控否定性、批評性評語的力度,使其具有較強的商榷性。
學生作文是一架鋼琴,當你觸動它的琴鍵時,總會發出「叮咚」的聲響。但願我們語文老師能深諳樂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評語這雙春風化雨的手把它彈起來,奏出和諧美妙的旋律,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展人格修養,以達到評文育人的目的。
⑥ 中小學老師批改作文常用四字成語評語大全
詞雅文練,寫景生動。 布局新穎,用詞簡達。 娓娓細說,清婉可喜。 寫景狀物,入木三分。 層次井然,結構嚴謹 行文灑脫,趣味雋永。 淡遠情逸,雋永含蓄。 平鋪直敘,亦有情韻。 簡潔流暢,意義深長。 言近旨遠,不同凡味 明察秋毫,描述生動。 內容曲折,耐人尋味。 逸趣橫生,讀來可喜。 敘述緊湊,扣人心弦。 婉轉流利,真實不虛 內容充實,文字流利。 優游從容,描寫細膩。 據實敘述,暢所欲言。 辭意從容,雅見情韻。 敘事抒情,均頗貼切 文筆清麗,寫景生動。 布局順當,描寫逼真。 語多贅餘,文欠生動。 內容貧乏,錯字太多。 收結過早,意未盡宜 文筆雄健,不落俗套。 文情並茂,感人肺腑。 敘述詳盡,條理井然。 遣詞造句,行雲流水。 刻劃入微,栩栩如生 取材不凡,運筆如飛。 詞義從容,雅見情韻。 清新流暢,自然有致。 取材豐富,文字生動。 頗富幽默,筆調輕松 自然順暢,有條不紊。 抒情類 炫麗清新,頗有韻味。 流利貼切,描寫佳妙。 敘事抒情,均頗貼切。 淋漓盡致,頗切題意。 結構完整,清新雋永 筆靈心慧,極富詩意。 憤慨之情,流於翰墨。 文約意廣,境界清真。 措辭婉約,面面俱到。 盡情發抒,言詞無礙 明暢開朗,氣勢壯麗。 輕松有趣,頗具題意。 辭藻瑰麗,清娩可喜。 文筆練達,意亦周到。 抒情懇切,一氣呵成 用詞切當,意境不俗。 情感豐富,事件趣卓。 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文暢情達,雄深雅見。 詞句生硬,文意不明 拖泥帶水,語不明析。 文句生澀,未能達意。 草率成偏,殊少意義。 快樂之狀,耀然紙上。 選詞失當,譬喻不切 認識錯誤,不切題意。 文辭生硬,未能達意。 含意空虛,句亦欠順。 論說類 用詞妥切,議論精當。 激昂慷慨,扣人心弦。 見解脫俗,理順意明。 細心求證,絲毫不苟。 筆力勁健,見解不凡 措辭得體,立論公正。 繁簡適當,層次分明。 句句有力,字字精闢。 入情入里,甚見精純。 筆致輕松,理暢辭達 豪放雄奇,不落俗套。 面面俱到,論斷正確。 詮釋明確,措辭順當。 說理調暢,議論允當。 文氣充沛,段落分明 思想敏捷,眼光遠大。 脈絡分明,有條不紊。 徒多費詞,毫無精義。 文從字順,言簡意賅。 內容雜亂,詞句欠通 文句生澀,意不明暢。 析論不明,語多欠詳。 結構鬆散,文句欠佳。 語多重復,文欠調暢。 選詞失當,意不明朗 用詞欠妥,語氣不貫。 析論不明,語多欠詳。 識見不高,文句生澀。
⑦ 怎樣指導中學生批改作文
新課程標准在教學策略中重點指出:在重視引導學生的自我評改和互相修改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通過對學生自我評改能力的培養可以把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教學效率。
加強學生作文評改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心理品質,有利於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培訓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文作文課教學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自己批改作文,形成「範例引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批改作文的標准和方法。學生掌握了標准和方法,會大大促進構思與修改能力的提高。因為這些標准實際上也是寫作的重點要求,學生明確了要求,學有方向,就會更好地實行自我調控,也就達到了「以改促寫」的目的。
要評改作文就必須讓學生掌握評改的標准,參考魏書生老師的標准,我制定了自己的作文評改標准,分為:格式、結構、內容和語言四部分。為了便於學生把握,我又把這個標准細化。一是制定常規標准,即從卷面、錯別字,標點符號、修辭手法、遣詞造句、語言表達等常規方面制定出詳細的評改標准,這一標准,印發給學生,供其長期使用。二是制定特定標准,即根據寫前指導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體寫作要求,從文章的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謀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符合文章實際的特定標准。我告訴學生閱讀時盡可能找出同學作文閃光的語句,並在這些文字下面加圈一示鼓勵。批語要多寫鼓勵性語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評改,錯別字少了,卷面更清楚了,通過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既有學習又有借鑒,看到別的同學不注意標點,聯想到自己,不用老師和同學糾正,下次自己就特別注意,達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經過反復的探索與實踐,我把作文的評改辦法做了總結,初步形成了比較合理的作文批改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教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合作用,人就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情境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可以是「看」的情境、「聽」的情境、「說」的情境和「讀」的情境。實踐感受情境、語言描述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角色體驗情境、媒體再現情境等都可以在教學中嘗試。多種情境的創設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積極性,同時在對照和比較中達到了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共同批改,「範例」引領。
我把一些作品的原文和經過修改的「定稿」一起出示,這樣做就降低了作文評改的難度,給學生們提供了可以參照的「範例」, 「範例」引領,具體揭示了文章可以從哪些地方入手修改和應該怎樣改。學生從中可以學到寫作的技巧和寫作方法。
三、精心選文,突出重點。
在學生的作文收上來後,教師一定要宏觀上加以把握,從中選出三至四篇例文,這里既要有成功的習作,又要有存在明顯不足的習作,而且幾篇選文應該各有特色,要具有代表性。優秀的習作:或立意角度別出心裁,或語言有明顯的個性,或結構新穎獨到等等。存在不足的文章:或偏離題意,或思路混亂,或語言晦澀等等。將文章按原貌列印出來,發給學生(或用多媒體展示)。這樣做就達到了宏觀與微觀的結合,普遍與重點的有機結合,克服了「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毛病,做到了在突出重點的時候,兼顧其他訓練重點。
四、指導評改,明確重點。
因為作文訓練是有重點的。教師要根據訓練重點讓學生明確立意,即「應該寫什麼」;還要讓學生分析例文的選材,即「寫了些什麼」,能否為主題服務;還要考究一下文章的結構,即「是怎麼寫的」,看它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這樣,不僅鍛煉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掌握,還能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五、分組評改,集思廣益。
若干個學生為一組,每組推薦出一位組長。然後各小組確定其中的一篇作為評改重點,對文中的標點、字、詞、句等方面進行討論、修改。最後由小組長將組員的意見綜合起來,寫好評語,總結發言。
六、互換作文,綜合評改。
將每一位學生的作文發下去,同桌之間互換修改作文,並寫好評語,交流討論。
七、作者談文,教師點評。
教師可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讓他們作好准備,重點談一下在動筆之前,是怎樣構思、布局,怎樣行文,怎樣收束,怎樣修改,有何收獲,給所有的學生以借鑒。最後,教師對這次作文及評改作出點評。
⑧ 高中作文如何拿高分 表示一直處在46分左右。滿分60。 希望能有高中的語文老師幫忙批改下作文,或
樓上說抄的很對,雖然不一定能襲讓你上50分。
文章寫起來,寫就對了,套路只是是基本功,把心裡的想法寫出來才是最好的。
當然有些人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那是因為他們的想法見不得光。
所以要寫好作文,第一就是要培育能拿展示得出來的思想。
沒人會因為你基本功好而給你高分的。
當然這些建議或許也沒什麼用,因為這還是要看各人的經歷的。
所以我只說一個絕對有用的建議,那就是好好練字...
高中時,我的作文時常四十二三分...
老師說,你去練字吧,高考作文卷面有十分/你練好字了我就給你上五十分...之類的
所以,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至少練好字...
你的作文能上46分說明你的基礎功是很好的,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用極端取巧的方式寫作文,那樣只會容易讓作文顯得不正常。
⑨ 【改作文】求高中英語老師幫改作文!滿分25分,要詳細批改,謝謝😄
真巧,我也是福建的,不過說實話,我覺得你的想法有點不靠譜,尤其是你現在似乎挺心急的,這樣就更不能學好了。
我是從高三過來的,剛高考完,英語121,之前還都是95~110(半學期前).雖然分數不會很高,但變化蠻大的,況且高三每科都要復習,無法全部精力都投到英語上,所以你的發展空間很大,在後面的兩個月中,全班的英語練習都一樣,到後期認真讀的人普遍英語成績提高了不少,提點自己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每兩天一次聽力;(單選+完形+短文填詞)與(5篇閱讀)隔天練習,今天(單選+完形+短文填詞)那明天就是(5篇閱讀)如果你時間充裕建議你分一天兩個時段將他們做完,而不是隔天,而且要限時完成,個人建議(單選+完形+短文填詞)30分鍾,(5篇閱讀)35分鍾,在做的時候精力一定要十分集中,這樣才會有效果
同時最好高中的英語單詞都背下來,可以多背幾輪,這樣就記得牢了,這對閱讀理解很有幫助
語法的話就聽老師講吧,這個要日積月累的,也可以買專門的語法練習來做(精力夠的話)
作文我建議去好的英文書上抄些復雜,語法點多能加分的亮句背下來,到時候找機會用上就不同凡響了
差不多也就這些了,好好加油吧,50天下來120+是沒問題的,如果夠努力130+也還是很有可能的
⑩ 中學作文應該怎樣批改
隨著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據了中學語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好壞。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了。對學生來說 ——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對中學生作文訓練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特別是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訓練。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值得探討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師「一統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作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自己的事情,讓他們在作文批改中動腦、動手,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和作文訓練中,我有意從以下幾方面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做事認真負責的品質。
一、注重引導,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關鍵是要激發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要想引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我認為:
首先,應依靠教師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因為學生對教師產生的敬慕之情,會被學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那門學科上,形成對那門學科的興趣。為了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習作,我都能堅持與學生一道寫作,並把自己的習作寫在記事本里,讓學生品評。長此以往,教師親自寫作的舉動將會產生一種無聲的動力,使學生從中也能發現自己習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興趣。
其次,應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教師除了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學生,贏得學生的欽佩外,還可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家反復錘煉、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章寫完後反復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誘人光芒,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示範,統一符號
教師的示範,不光只體現在批語上,對修改符號也要統一,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使他們終身受用。如果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使用的修改符號不統一,學生在自改時,也會常常套用教師的批改符號,因此不規范。小學語文課本中,從第七冊開始便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號,到六年級已要求學生能綜合使用。
故此,教師要以這些修改符號來規范學生,不斷強化,熟練運用,統一要求。
三、教給方法,形成習慣
作文修改的方法很多,下面重點介紹我在指導學生自改時常用的兩種方法。
1.反復朗讀,多次修改。我們知道,學生對於語言的敏銳度,主要是從朗讀中體會出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正說明了這點。故此,學生習作完成後,讓學生反復朗讀,藉助聲音刺激,憑借語感,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習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邊讀邊改,是培養學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徑。
2.一文二作,邊作邊改。中學生的作文過程是一個審題、選材、表述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際操作往往具有突發性和限時性(規定時間)的特點,故此,學生成稿往往比較倉促,大多作文存在考慮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個題目,同一個題材,讓學生再次習作,使他們對初次作品進行比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們自改能力的有效辦法。
四、優化訓練,促進提高
對於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訓練,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結合閱讀課文教學,促進自改。教師可結合課文教學,滲透自改意識,加強訓練。在教魏巍的《我的老師》「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知道這句話是描寫老師對學生的愛。我有意識地把其中的「僅僅、好像、輕輕、邊上」等詞刪掉,換成「有一次,她的教鞭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她的教鞭敲在石板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請學生做比較。學生通過具體的分析、比較,對課文中詞語的長處十分明白,對自己習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覺。
2.典型作文,集體修改。即學生作文後,教師不要急於下筆為學生批改,先把學生作文瀏覽一下,根據習作訓練的要求,概括出優缺點,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選擇一二篇典型文章,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集體修改。然後,學生再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3.互評互改,共同提高。教師應從學生的基本心理出發,設置民主修改的氣氛,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教師指導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務,培養自改能力。為了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自改小組,每個小組由好、中、差三類學生組成,在修改過程中,讓後進生得到良好的環境,體驗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優等生在幫助後進生過程中,也能相應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過學生互改,既發揮了群體作用,又調動了個體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誠然,要使學生自覺養成勤於修改作文的好習慣,教師所付出的艱辛,遠遠比自己親自動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的精力。然而,21世紀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放手讓學生自改作文,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學語文新課標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