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從論語中學到了事例作文

從論語中學到了事例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18 16:52:08

❶ 以 << 我從論語中學做人>> 寫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我們老師也要求這個禮拜寫作文,兩篇《新學校,新感受》
《從論語中學做人》
我也在煩惱呢
該不會我們是同學吧

❷ 你從《論語》中學到了哪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呢

論語的核心是中庸,即中規中矩,是培養奴才的好教科書。歷代統治者推為聖人聖經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逆來順受,不具反抗精神。現今時代學論語,汲取些禮儀可以,而讓孩子像古代儒生一樣,傾其精力而學之,則是荒謬的,因為裡面沒有數理化現代科學,久之沉浸,還會壓抑人們的創新精神。

從小學時就學習論語,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我想在《論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學會關於和人相處,學會尊重人,還有說話對人,做事的道理了。無論說什麼話都好,都要講分寸,都要有禮貌。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事事有尺度,要不然就是浪費人生的說法。孔子不提倡以德報怨,他給的分寸是以直報怨。


❸ 我從論語中學會了什麼作文600字

一本《於丹〈論語〉心得》讓我愛不釋手.一直以為,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在」,讀過以後,我的心靈算是得到了一次洗禮,我明白了很多名言的真正內涵,第一次覺得我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太多的缺點和不足,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我也深感慚愧.對於《論語》的原文,我有些懵懂,然而卻從於丹的心得體會中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偉大.於丹的每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哪怕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貼切的詞語都會讓我聯繫到自己的經歷,常常會有同感,有時也會借鑒一下人家的做法.
簡單的說,《論語》的真諦是教人們如何得到真正的快樂;它的精華則在於教我們做人的心態.這本書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細細品味過這七個方面,也同時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孝敬之道:「百善孝為先」,於丹用一個大樹和孩子的故事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形容的淋漓盡致,我們從父母身上索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間最寶貴的愛,平時經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也許因為我還沒有為人母,對於孝敬父母上,一直不知道如何做起.從畢業到現在好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空著手回的,看到同事朋友常常大包小包的拿著東西時,總覺得沒有必要,都是一家人,何必那麼見外呢?回到家中,也從來是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在去年暑假讀了這本書後,從心裡上感覺到了對父母的虧欠,那年我25歲,我開始回報,盡管我們能做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幫忙洗衣、做飯,買一些吃喝用品,但我能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喜悅.都說2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我也的確長大了,懂事了.
智慧之道:我一直很崇拜古人的智慧,它們條件沒有當今社會的優越,卻能留下驚人的文化和遺產,比如秦始皇修建陵墓、長城;歷史上的草船借箭、完璧歸趙;唐詩宋詞等等這些無不流露出古代人們超人的智慧,都令我們現代人敬仰崇拜.於丹說:《論語》裡面,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憑運氣抓了一手好牌,而在於你抓了一手壞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僥幸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於你遇到有些不能成為君子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為從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溫暖、善良,看到你對他的體諒、包容,而讓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現出來.在於智慧方面,我自己還是非常欠佳的,常常只是羨慕這方面做的好的人,以後需要不斷學習.
學習之道:每個人從哇哇墜地起就開始學習語言,學習走路,到長大以後學習知識、學習做人,一直到老,都有學不完的事情,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說到學習,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然而他之所以流傳到現在兩千多年,自然有它獨到的教書之道. 讀到書中有一個例子時我覺得很有趣,「1975年,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舉行過一次盛大的聚會,有很多媒體來采訪.其中一個問到這些獲獎者的問題是:你們這些傑出的人物,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結果大家認為最有價值的答案是什麼呢?是幼兒園.有一個科學家說,我是在幼兒園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要善於跟他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規則,飯前要洗手,對人要謙遜禮讓,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要學會道歉,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兒園學到的.」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因此就深有體會.到此,我想起另一句話「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長大以後,常常發現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或處理問題的方式其實都是媽媽教我的,於是,腦子里就會浮現出一些話語「要...要...不要...不要...」小時候認為是嘮叨的話語,那一刻就覺得如此重要.當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不僅體現了他的謙虛,而且說明他的好學.在我們生活中,也應該有這樣的精神.
誠信之道: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誠信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所佔的分量.如今社會中,很多企業品牌靠的都是誠信和信用,比如一個新的產品,必須有特別好的口碑才能夠立足;一個單位的領導也要講信用,才能贏得員工和下屬的信任,假如作為上司整天不講信用了,可想而知結果會怎樣了;集體是這樣,而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個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應該在工作上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在家庭對父母、愛人、孩子要坦誠相待;對同事朋友說到做到,不能有欺騙行為,總之,從《論語》出發,結合今天的現實,以《論語》中的誠信來引導今天的生活,走好我們人生的路.
治事之道:剛看到這個題目,我不太懂,可以說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我細細的品味這個陌生的話題,於丹說孔子一生做了兩件事——教育和治世,教育是成功的,然而治世他是失敗的,因為他的理

❹ 我從《論語 》中獲得了智慧作文500字

一本《於丹〈論語〉心得》讓我愛不釋手.一直以為,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在」,讀過以後,我的心靈算是得到了一次洗禮,我明白了很多名言的真正內涵,第一次覺得我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太多的缺點和不足,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我也深感慚愧.對於《論語》的原文,我有些懵懂,然而卻從於丹的心得體會中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偉大.於丹的每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哪怕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貼切的詞語都會讓我聯繫到自己的經歷,常常會有同感,有時也會借鑒一下人家的做法.
簡單的說,《論語》的真諦是教人們如何得到真正的快樂;它的精華則在於教我們做人的心態.這本書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細細品味過這七個方面,也同時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孝敬之道:「百善孝為先」,於丹用一個大樹和孩子的故事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形容的淋漓盡致,我們從父母身上索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間最寶貴的愛,平時經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也許因為我還沒有為人母,對於孝敬父母上,一直不知道如何做起.從畢業到現在好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空著手回的,看到同事朋友常常大包小包的拿著東西時,總覺得沒有必要,都是一家人,何必那麼見外呢?回到家中,也從來是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在去年暑假讀了這本書後,從心裡上感覺到了對父母的虧欠,那年我25歲,我開始回報,盡管我們能做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幫忙洗衣、做飯,買一些吃喝用品,但我能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喜悅.都說2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我也的確長大了,懂事了.
智慧之道:我一直很崇拜古人的智慧,它們條件沒有當今社會的優越,卻能留下驚人的文化和遺產,比如秦始皇修建陵墓、長城;歷史上的草船借箭、完璧歸趙;唐詩宋詞等等這些無不流露出古代人們超人的智慧,都令我們現代人敬仰崇拜.於丹說:《論語》裡面,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憑運氣抓了一手好牌,而在於你抓了一手壞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僥幸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於你遇到有些不能成為君子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為從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溫暖、善良,看到你對他的體諒、包容,而讓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現出來.在於智慧方面,我自己還是非常欠佳的,常常只是羨慕這方面做的好的人,以後需要不斷學習.
學習之道:每個人從哇哇墜地起就開始學習語言,學習走路,到長大以後學習知識、學習做人,一直到老,都有學不完的事情,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說到學習,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然而他之所以流傳到現在兩千多年,自然有它獨到的教書之道. 讀到書中有一個例子時我覺得很有趣,「1975年,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舉行過一次盛大的聚會,有很多媒體來采訪.其中一個問到這些獲獎者的問題是:你們這些傑出的人物,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結果大家認為最有價值的答案是什麼呢?是幼兒園.有一個科學家說,我是在幼兒園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要善於跟他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規則,飯前要洗手,對人要謙遜禮讓,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要學會道歉,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兒園學到的.」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因此就深有體會.到此,我想起另一句話「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長大以後,常常發現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或處理問題的

❺ 大家有沒有《我從《論語》中學到很多》的作文好的的開頭和結尾

開頭:有抄人說,《論語襲》是有溫度的。不錯,的確如此。就像於丹說的,不燙手,亦不冰冷,略高於體溫,千古恆常。不信?請聽本人一一道來。
結尾:灰色的孔子,萬般變化的色彩,洋溢著中國5000年的筆墨輝煌,正在天空中蔓延開......

❻ 大家有沒有《我從《論語》中學到..》的作文好的的開頭和結尾

LZ,AZ就這些吧,我看還不錯

開頭:有人說,《論語》是有溫度的。不錯,的確如此。就像於丹說的,不燙手,亦不冰冷,略高於體溫,千古恆常。不信?請聽本人一一道來。
結尾:灰色的孔子,萬般變化的色彩,洋溢著中國5000年的筆墨輝煌,正在天空中蔓延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於桌旁,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著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的小書——論語。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綉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像,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贏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明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資太差,腦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麼: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如果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恆的真理!

說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學。我們中國人可是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等級社會的生活經驗,世界上哪個國家也比不上。比如說: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互相傾扎,落井下石,背後捅刀,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損人利己,假公濟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還有什麼,大家補充。

總之,我們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國人是適應力最強的生物,在任何的環境里都可以生存。並且還有一整套自我娛樂的方式,我們是最喜歡內耗,窩里斗,最容易忘記過去,最經常變得麻木不仁,最喜歡隔岸觀火,充當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說了,魯迅先生比我說的強多了,不敢班門弄斧。

魯迅先生原以為可以用筆做刀劍,用激烈的言詞,大聲得呼喊驚醒沉睡的中國人。可是她錯了,文學的力量微乎其微,魯迅本人也似乎被我們遺忘了。是毛主席率領的,手握著真正的槍桿子的百萬雄師,徹底改變了中國,用*和經濟的力量改變了中國人。可是很遺憾,毛主席也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單單依靠唯物主義,辯證法,就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於是,他打倒了孔子。於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論是孔子,毛澤東,還是魯迅,他們對人性善和惡的兩面都有著自己的認識,解決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質和所處時代而不同,至於結果,只有歷史去評說了。我在這里說的,不過是發一點牢騷罷了。

❼ 600字作文從論語中學到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於桌旁,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著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的小書——論語。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綉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像,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贏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明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資太差,腦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麼: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如果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恆的真理!

說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學。我們中國人可是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等級社會的生活經驗,世界上哪個國家也比不上。比如說: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互相傾扎,落井下石,背後捅刀,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損人利己,假公濟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還有什麼,大家補充。

總之,我們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國人是適應力最強的生物,在任何的環境里都可以生存。並且還有一整套自我娛樂的方式,我們是最喜歡內耗,窩里斗,最容易忘記過去,最經常變得麻木不仁,最喜歡隔岸觀火,充當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說了,魯迅先生比我說的強多了,不敢班門弄斧。

魯迅先生原以為可以用筆做刀劍,用激烈的言詞,大聲得呼喊驚醒沉睡的中國人。可是她錯了,文學的力量微乎其微,魯迅本人也似乎被我們遺忘了。是毛主席率領的,手握著真正的槍桿子的百萬雄師,徹底改變了中國,用*和經濟的力量改變了中國人。可是很遺憾,毛主席也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單單依靠唯物主義,辯證法,就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於是,他打倒了孔子。於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論是孔子,毛澤東,還是魯迅,他們對人性善和惡的兩面都有著自己的認識,解決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質和所處時代而不同,至於結果,只有歷史去評說了。我在這里說的,不過是發一點牢騷罷了。

❽ 從論語中學到了什麼

於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於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於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最近一直在看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麼《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裡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於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為什麼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於丹教授的書後,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於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後,心裡很為於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後給予的精闢闡釋表示喝彩!
對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於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於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准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❾ 從論語中學到了 …… 作文500字 急求!!!!!!!!!!!

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風風火火闖九州!海爾呀咿兒呀!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不會了

閱讀全文

與從論語中學到了事例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