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寫好初中的寫景作文
總體把握小學生寫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 應多加練習。
家長的鼓勵很重要,並且要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學好作文」,那麼學作文的過程,必能勝任愉快。
寫作文最頭痛的學生如何寫作文
不少學生反映,對寫作文很苦惱。有的同學說:「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文題,常常兩節課時間都過去了,還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下面這篇文章對這些同學或許會有幫助。
我是去年9月份進入中學大門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寫作文,從三年級到小學畢業,幾乎沒寫過一篇像樣的作文。我們這兒升中學不考試,假如要考試的話,我想就憑寫作文這一條,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學的教室里。
上了中學以後,我仍然不會寫作文,是語文老師給講的一個故事啟發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樣才能寫出一篇作文來。老師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全國著名教師魏書生新接的一個初中班集體中,有一個學生說他不會寫作文,魏老師就問他:「會不會寫一句話?」他說:「這個行。」魏老師說,那你的作文就寫一句話吧。於是這位學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話:「今天開學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時候,魏老師對這位同學說:「這次作文能不能寫兩句話?」那位同學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這位同學終於學會了作文。
我的情況與這位同學太相似了,我為什麼不能像他那樣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呢?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一些,我決定縮短周期,也先從寫一句話練起,然後寫兩句、三句……過了一段時間,我的作文已經逐漸成「篇」了,或者說,已經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樣子。
記得我寫的第一句話是:「從今天起我要學習寫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這句話的後頭加了一句話:「我相信我能寫好。」說來也怪,似乎每次寫都有一句話,後來就不再只多寫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話要寫。我發現,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話,把自己看到的、經歷過的事寫出來,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老師很驚奇我的進步,許多和我一樣不會寫作文的同學也向我討教作文經驗,我說:「先從寫一句話開始,這就是經驗。」
今年5月份,我的一篇習作被校文學社採用,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覺得自己與去年相比,有了一個大變化,我也能成為一塊寫作文的料。
⑵ 初中生600字的寫景作文
美麗的秋天 秋姑娘踏著金子般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楓葉,披著被秋菊映得金燦燦的秋霜,推著田野里金色的滾滾麥浪站上自己的崗位。
秋天是用金色裝扮的季節。活潑的唱著歡快的歌兒、你推我擠地流著的小溪水,秋來後它們也累了,只好慢慢地散著步。溪流旁邊的野菊花吮吸了晶瑩剔透、清澈甘甜的溪水,伸了伸懶腰,撐起小球似的花骨朵,然後漸漸地伸開了捲曲的花瓣,吐出了短毛線般的花蕊,綻開了那金色的笑臉,便縱身一挺,亭亭玉立,朝天怒放。它對著金色的火球般的太陽,鋪開幾片肥碩的葉子,貪婪地吸收太陽的萬丈光芒。小溪邊的楓樹,是形影不離地陪伴了小溪幾十年的夥伴。現在它已經是一棵參天大樹了,它「嘩-唰-」地抖落著那些五顏六色的葉子,那些楓葉便在空中翩翩起舞,如同一隻只蝴蝶,不過它們一會兒就會落在地上,一片疊一片,一塊疊一塊,一層疊一層,層層疊疊,織成了一地彩金,如同大地披著一床帶花紋的金地毯,厚厚實實、色彩斑斕。忽然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又把地毯做成了楓樹金色的長袍。還有附近那塊田野,它的東邊一整片是著了火、染了色、灑了金的樹林,左邊是一間間紅磚碧瓦、整整齊齊的房子,右邊是一個農貿市場,熙熙攘攘的人們進進出出,呈現出一派車水馬龍、熱火朝天的景象。再看那田野,金色的麥子揚眉吐氣、昂首挺胸,把頭往後仰著,擺著手向我們做著鬼臉。偶爾一陣陣風兒捲起一波波麥浪,放著金色的魅力,秋天的光彩,把秋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植物園里,柳樹脫去它綠色的衣服,換上黃色的長袍。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葉子紛紛落下,就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楓樹的葉子紅如火,不愧為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啊!松樹仍然一片翠綠,勇敢地面對秋天。樹上的鳥兒跑哪去了?它們正飛向北方呢!
⑶ 寫景作文怎麼寫
有關寫景作文的寫作技巧。
1. 親身經歷,寫出真感受。
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想要寫出使讀者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的習作,就有必要親身經歷。在觀賞不同時節、不同地點的景物時,要做到細心觀察,發現景色中與眾不同之處,做到寫作素材方面的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家長可以在休息日帶著孩子去公園、動物園等場所。孩子年紀尚小,他們的好奇心會驅使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家長應當藉此機會,與孩子進行積極主動地交流,引導他們去發現別樣的景緻,並使其慢慢學會思考相關問題。當家長遇到自己也解釋不明白的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一齊找到問題的答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多動腦、勤思考的好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在寫景作文中,常見的寫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指的是作者帶著主觀情感去描寫客觀景物,並把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寄託在此景此物中。例如:描寫向日葵,就贊美向日葵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描寫梅花,就頌揚梅花堅貞不屈的品格;描寫祖國山河,就抒發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描寫田園風光,就表達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等等。
2. 抓住景物特點,詳略得當,層次分明。
把所要描繪的景色當做一幅美麗的圖畫,找出這幅圖畫中一點到幾點(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字數要求來定)獨具特色的部分進行詳細描寫,其餘部分略寫即可。
一篇文章需要包括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並注意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將文章的中心情感放在行文內容的主要方面上,給讀者一個清晰明確的側重點,便於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思考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真實明確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立意清楚的文章,更容易吸引讀者去品讀與鑒賞。
3. 寫景文章的橫向描寫與縱向描寫。
橫向描寫即為時間描寫,縱向描寫即為位置描寫。
在寫景習作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位置順敘對景物進行描寫,這樣才會使文章的整體結構變得更加完整。再將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的景物劃分成不同的段落,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就會更加充實飽滿。
橫向描寫舉例(同一個場景的不同時間視角):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四時之景,各有不同;小時候的故鄉美景,人到中年榮歸故里,故鄉又是另一番景象;春末初夏,空氣微涼,盛夏初秋,氣候炎熱;白天陽光煦和,夜晚星光閃耀;一株榕樹歷經歲月長河,由纖纖嫩芽到茁壯茂盛。
縱向描寫舉例:
由上至下(從一個場景轉移到另一個場景):從無盡的夜空寫到遼闊的草原,從巍峨懸崖寫到傾瀉而下的瀑布,從潔白的雪山寫到牛羊奔跑的原野,從紅磚綠瓦寫到門前小河,
由遠及近(同一個場景的不同位置視角):一片草原,遠處綠茸茸似毛毯,近處纖細嫩綠似舞娘;大江大河,遠處宛如銀色絲帶,近處水波粼粼,點點浪花;夏日荷塘,遠處荷葉起伏,如裙裾搖曳,近處小舟飄盪,魚鴨戲水。
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景象):參見課文《畫楊桃》《桂林山水甲天下》。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到的景象也是不同的。想要運用好這一寫作技巧,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聯想,並有意識將自己腦海中的想像素材記在積累本上,時常翻閱。這種方法既是對孩子想像力的保護,也是使其寫景作文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飽滿、更加活潑的技巧之一。
4. 寫景中有人,寫景中有事。
如果在寫景作文中單純描繪景色,那樣就會使文章顯得有些平淡。建議學生在此類作文中增加人物描寫與事件描寫,靜態與動態相結合,這樣會使平實的畫面增加節奏感,使文章的行文風格更加生動有趣,產生畫面代入感,吸引讀者,容易使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
在寫景作文中添加寫人敘事的內容,能夠更好地烘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舉例:初冬,天空中沒有一絲風,雪花就那麼輕飄飄地落下。落在墨綠的山間,落在青綠的竹林,落在座座青瓦白牆。從青瓦白牆的院子里,跑出來一個身穿紅襖的小丫頭,她笑嘻嘻地仰著頭,望著雪花一片片落下,等著雪花落在臉上,化成了一顆顆晶瑩的水珠……
⑷ 寫景作文該怎麼寫
最美的風景,總藏在美麗的大自然之中。
——題記
繽紛花海
每當我們走進大自然,都會領略一番美妙的香味,那是無限的花海組成。有的是黃色的,配著嬌美的花朵,彷彿天明亮的太陽,照亮大地;有的花是火紅的,一陣風吹過,彷彿一團迷人的火焰,在花叢中舞蹈;有的是紫紅色的,將它放在天空,就彷彿成了一縷朝霞……五顏六色的花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每當清風吹過花海,花兒們便唱起了歡快的歌曲,一會兒這邊發出「沙沙」聲,一會兒那邊發出「嗡嗡」聲,給人們帶來歡樂,美妙極了。不管什麼時候,你走進花海,就會有一番氣味,一直進入你的心田,讓你感到輕松、舒服。小蜜蜂們歡快地采著蜜,飛來飛去,彷彿給這幅美麗的畫卷添上了黃色的寶石。
雄偉高山
在最美麗的風景中,你見得最多的是什麼?是高山!每座高山,都有它獨特的形態。有的山中間有一個大洞,後面一條「小尾巴」,體巨大,遠遠望去,彷彿一隻大象在湖中嬉戲;有的高山,兩頭的山峰高高翹起,前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懸崖,好似絲綢之路上背著絲綢的駱駝……春天時,山上的花草樹木全部盛開了,形成了彩色的山;夏天,山上到處都是鬱郁蔥蔥,這時的山,是綠色的;秋天,金黃的落葉隨處可見,山變成了金黃的;冬天,白雪飛落,落在山上,山,又成了純潔的白色。高山也會歌唱。每當風吹進山洞,就會發出「砰砰」聲,像美妙的歌謠。山間,清鮮的空氣散發著,只要輕輕一吸,彷彿一股香甜進入鼻子中。
彎彎河流
到處都有河流,它肥沃了土地,也帶來了魚蝦。河流一般都是彎彎曲曲的,有的環繞著村鎮,像一條從天上來的暛的蛇神;有的一會兒向左彎,一會兒又向右彎,看不見盡頭,就像一條透明無色的綵帶……有的時候,河水是白色的,好像一條牛奶之河;有的時候,河水是深綠的,好似無數的落葉,漂在河面上;有的時候,河水也會歌唱,它會發出「叮當」的清脆聲音,彷彿無數的三角鐵被敲響。一陣陣清風吹過,散發出無限的清香,讓人感到一天的疲勞都消失了。
大自然的風景,像花海,像高山,像河流,令人歡快舒服。我願變成一朵小花,永遠生活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
希望能幫到您答題不易請採納謝謝!
⑸ 寫景作文怎麼寫方法
您好。
寫作文的方法:
第一招,仔細觀察,用心體會
觀察是一切的開始,仔細的觀察能讓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眼前看到的景物,只有自己看仔細了才能更好的向他人去述說去描繪,盲人畫像終不是可取之法。觀察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觀察點,就像戰場的觀察哨一般,必須有一個好的觀察點才能更好的觀察戰場,觀景也是如此。這個點可以是固定的,也可是移動的。
另外,需要用心體會所觀景,引景入心,用心去感受看到的,去傾聽萬物的聲音,發散自己的思想,盡情的放飛自我,在自己的心底烙印下獨屬於自己的形象,這樣再能擺脫人雲亦雲,得出自我。
方法很簡單,找一個無人干擾的地方,閉上眼睛,慢慢體會,伸出雙手放開心靈與美景接觸,自然會有一股獨特的想法流淌過心頭。
第二招,層次分明,順序清楚
層次分明,順序清楚就是指在寫作中,對景物的描寫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律。寫作中的順序有下面幾種:
1.空間順序:上下、前後、左右、遠近等
2.時間順序:按季節或時間變化,如春夏秋冬;七點,九點……
3.地點順序:這個其實也屬於空間順序的一種,但是因為用的比較多,所以單獨出來說明。這就是常用的一步一景法,通過參觀或游覽的路線來寫。
這幾種順序線並不是相互獨立分開的,也是可以交叉使用的,只是在寫作中要確立一個主要的順序線索。如,寫參觀景點,是不是可以用時間順序與地點順序結合起來,這樣的介紹是不是會更加的精準細膩呢?
第三招,抓亮點和特色
寫作最忌沒有亮點和特色,平平淡淡,因為這樣無法對讀者產生吸引,也無法給讀者留下什麼值得回味和期待的。因此,在寫景時,要有一兩個亮點來展現景物的美,或者有特色的部分來代表整體的形象,達到以點帶面,畫龍點睛的效果。如寫一處溶洞的神奇,就寫一個最讓你感覺不可思議的地方,多花筆墨的寫,讓它成為整個文章的亮點,點亮整篇文章的核心。
第四招,融情入景,以景抒情
融入作者感情的文章,往往是最能打動讀者,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景物都是客觀的存在,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寫景不止要寫出景物的迷人,更要賦予情感,表達出我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樂觀等,以達到借景抒情。
第五招,語言表達豐富生動
景色如此美麗,令人流連忘返,因而在我們描寫景物時需要多用一些表達技巧,讓文辭更加的優美生動,比如說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這樣才能將美的感受盡大程度的帶給讀者,讓讀者產生共鳴,留下強烈的印象。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⑹ 寫景作文怎麼寫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地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託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記敘文,它是小學生經常練習並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類型之一.
寫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徵,寫出此景與他景的不同,向讀者描繪出一幅獨具特色的風景畫.怎樣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呢?
首先要注意觀察.在確定觀察對象以後,要進行長時間、全面、深入地觀察,既要觀察它的整體,又要觀察它的局部,既要觀察它的靜態(顏色、姿態等),也要觀察它的動態(生長過程、四季變化、刮風下雨等);還要善於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力求形象、生動、明晰、特點顯著.還要與其他景物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與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把握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徵.
另外,寫景要選好觀察點,按一定的順序寫.有的先寫全貌,再寫部分,有的從上到下,有的由內而外,有的自遠及近……總之,要有一個基點,確定觀察的順序.
再有,寫景作文離不開抒情,寫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絕沒有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的文章.通過生動、細致的描寫,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只有滲透了作者真實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中心,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把感情寄託在景物描寫之中,使寫景和抒情相結合呢?
首先應尋找適合自己表達感情的景物,一個風景點的景物是豐富多彩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將它們全寫進去,使文章非常蕪雜,不知所雲.應該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造反能寓情的景物來寫.同時,作者應有豐富的聯想,採用多種寫作手法,如擬人、比喻等,使描繪的景物形象化,帶有人的特點、人的感情,這樣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機的融為一體.
⑺ 寫景作文怎麼寫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在這個醉人的季節里,我們回全校師生和春答天有了一次美麗的約會。
一路上,陽光明媚,時不時吹來縷縷春風。春天的風輕輕的、柔柔的,撩起我耳邊的發梢,像是一雙溫暖的手撫摸著我。瓦藍瓦藍的天空,襯著朵朵白雲,白雲下,就是那綠綠的大山了。
踏過彩虹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濱江公園。雖是早春的陽光,可不比夏日的遜色,有點「熱情似火」,於是,我們這些女生全「呼啦啦——」鑽到了橋底下。我和同伴把報紙攤好,把書包一扔,一邊吃,一邊環顧四周,享受著這醉人的春天。
⑻ 寫景作文怎麼寫啊
冬日的來晨霧
一天早源晨,我起了大早,漫步在小區中。四周圍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有一層乳白色的輕紗籠罩在揚州城上空。我斷定今天下了大霧。我望著這些老人站在金黃色的草坪上,有的練著太極拳,有的舞劍,還有的做著整齊的早操……突然我看見了幾個青年正圍著大草坪跑步,我便跟在後面跑了幾圈。
背上書包,我走在寬敞的大馬路上,地上濕漉漉的。從那朦朦朧朧的霧中穿過,我的衣服有點濕了,頭發上也沾了一些晶瑩的小水珠;從那朦朦朧朧的霧中穿過,像仙人一樣,好象進入了幻想的世界一般,又好象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周圍的雲霧。我做在12路公交車上,觀看著周圍美麗的霧景,汽車,摩托車都亮起了大燈。站在馬路的一邊甚至看不到馬路另一邊的情況,交警站在馬路邊指揮交通。
進入校園,別有一番景觀。我一口氣爬到了五樓,站在教室門口。我往操場上遠望,我情不自禁地贊嘆了一聲:「啊!真美!」你看!透過白霧,主席台,草坪,花兒,操場隱隱約約,彷彿一塊白紗布蓋在了我們學校的上空。我們在晨霧中鍛煉,在紅色的塑膠跑道上練習著百米跑。
霧真美,它把人帶入了仙境!
我認為還行
⑼ 初中寫景作文怎麼輔導
現在的初中生,一提起寫作文就犯難,寫景就更頭疼。原因之一是缺少觀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無生活素材;其二是寫景不知從何入手,雜亂無章;其三是涉獵的文學作品過少,語言貧乏,無話可說。其實,寫景的文章並不難寫,細致的描寫加上流暢優美的語句,其寫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竊以為有如下幾點:
一、細致觀察景物,寫出特徵。
寫景作文,不是編寫童話故事,坐在教室里,充分發揮想像就可以了,而是要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尋找作文靈魂。
由於所教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這就有了景物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仔細觀察,捕捉景物與眾不同的特徵。因此,我讓學生堅持每周有意識地去田間地頭,仔細觀察就地取材,同時每周布置一篇觀察日記,將所見所感記錄下來。
要想抓住所寫景物的特徵,還需要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運用視覺感受寫出山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朱自清寫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運用觸覺嗅覺和聽覺來摹寫春風的溫暖柔和。
二、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如《濟南的冬天》描繪濟南雪後的小山:「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這樣由高到低寫景,就將濟南小山的秀美細致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三、展開合理想像,寫出靈氣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像的翅膀,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
的想像,再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讓筆下的景物靈動,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隻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像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老舍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四、注意情景交融,
所謂情景交融,它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文藝理論,以情景交融構成的意境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成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復甦的那幅動人景象以及作者歡快的心情很巧妙自然的交融一起。從千樹花開到春風沐雨,作者用細膩而明艷的詞語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讓讀者讀來輕快愉悅!也似乎和柳條一樣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