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倡學生戒手機的作文題目
如何看待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
一、中學生使用手機有利的方面:
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感情,遇到疑難問題量,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用;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詢。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方便攜帶。
二、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弊端:
手機成了考場作弊的幫凶,影響考場秩序,助長同學們的不良風氣。有的學生在休息時間和上課時間沉迷於手機游戲,嚴重影響休息和學習。有些學生盲目地將手機與別人的進行比較,形成了不良攀比風氣,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手機對人體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的功能,卻未提及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造成傷害,豈不懺悔莫及。
總之,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確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我們建議電視、電台、報刊雜志等媒體多做一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公益廣告;手機的生產商應該在電話卡上印上有關手機的溫馨提示,如「上課時請關上手機」等;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針對正確使用手機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防止學校出現攀比風氣,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引導學生遠離手機的負面影響,並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家長不能盲目的溺愛孩子,當孩子要示使用手機時,要正確給孩子做教育,增強孩子的判斷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作為學生應該培養自身的一種正確消費觀念和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我們應該要有明確的態度去對待問題,在物質上不能有一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攀」的思想,況且我們的任務是認真學習,對於其他一切影響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從。
2. 中學生使用手機利大於弊為題寫篇作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進了千家萬戶,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機的情景。經過調查,綜合起來的意見是:有利有弊,但弊大於利。從使用手機的現狀來看,我們總結出中學生
使用手機有利的方面:
①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②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③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④額外增加父母負擔。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④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⑤手機的本身小兒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⑥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使用手機有弊的方面:
①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簡訊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靈。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簡訊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簡訊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③影響校園治安。手機是貴重物品,若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會發生偷盜現象。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管理者比我們更早地遇到了這一問題,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④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對手機的利弊也有所了解。我們中學生可以使用手機,但要合理適度地使用它,大可不必手機不離身,每天捧著它,而是應該在需要它時使用它,充分利用高科技帶給人們的好處,揚長避短,真正發揮一部手機應有的作用,造福於我們的學習、生活!手機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來使用手機,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時候使用。我們也堅決反對同學得上用手機上課發短消息,考試進行作弊等不良的為,同時,我們也肯定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捷和方便。
3. 關於中學生不可以帶手機的作文!
中學生應不應該帶手機
如今,在社會生活中,經濟條件日趨完善,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日益加快的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中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現象。這一時間在
學生、家長和老師間引起了轟動。那麼,中學生到底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呢?
有人認為應該帶,原因如下:
現在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大部分時間靠在工作上這也就減少了關心孩子的時間。如果孩子能隨身帶著手機,外出或上學等能隨時給父母
報個平安,這既減少了父母的憂慮,也節省了很多時間,非常方便。
現在的經濟條件,大多數家庭都有了提高,基本能養活孩子的手機,再說,現在帶手機的同學或有手機的同學已經很多了。據一位老
師說:他們班裡50名同學,40名同學手機,可見這個可怕的數字足以說明帶手機的普遍性。
只要學校能制定好一些相關制度,學生不影響課堂教學,完全可以帶著手機。
可以便於學生多角度交往'學習及時,及時了解一些新聞消息等。
但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因為:
手機對人尤其是學生的輻射能力很強,時間長了會有損大腦,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學生的防範意識還比較弱,加上由於貪玩,所以手機很容易丟失。另外,很有可能隨時會成為不發分子的獵物,在適當的時機被不法抓住
、盯住,輕者可能被恐嚇、逼威;重者則有可能遭受暴力逼迫,甚至是生命危險這對自己的成長和家庭會帶來很大影響。
容易引起同學間互相攀比,造成不良風氣。尤其對於很多農村或農民工在城市讀書的子女,有的甚至還會帶來家庭負擔和心理負擔,
使學習成績下降。
手機作為通訊工具,對學生來說極容易造成一些不健康行為。比如上課偷發簡訊、聊天、玩游戲、考試作弊、偷拍甚至是上網,會成
為同學間傳播不良信息的媒介,很容易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紀律。另外,也很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
麻煩
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是,現在很多學校的校規中明令不準帶手機、mp3、文曲星等進入校園。而《中學生守則》的第2條就明確提出「
遵守校規校紀」。另外,《中學生行為規范》中也有提到:不互相攀比、不互相作弊、不瀏覽、不製作和傳播不良信息。
就算真有事,我們完全可以借學校的電話或者老師的手機用一下,或者買一張IC卡隨身攜帶,既安全又便。
不過,這個問題的最終定論還是應該看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反應,甚至是國家、政府施行的一些條例。現在不是有了專門兒為學
生准備的只能通電話的小靈通了嗎?這個應該可以考慮。但是,我個人認為,當前,最好還是不帶,以上反對條例全是理由。
4. 中學生帶手機作文1000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進了千家萬戶,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機的情景。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也進入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在每個班級中,擁有手機的學生,不佔少數,據某中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8%的學生每天帶手機上學 ,有73%的學生擁有手機,某業的手機生產商把中學生視為他們將來龐大的銷售市場,中學生使、用手機更應該值得關注。
中學生使用手機無非就是在學校里,比如到了學校發現要交的作業忘帶來,那就可以趁下課時打個電話回家,要爸媽送過來。當然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了課堂,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燈後用手機發短消息。
中學生手機三大用途:收發簡訊,玩游戲、上網,有超過70%的中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而是一台與電腦一樣,能收發訊息,能玩游戲,能上網,還可以聽歌,收發圖片的「迷你」,電腦,跟桌上電腦或的提電腦比較,手機的好處當然很多。有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方便使用,可以通簡迅,非常輕便,無論擁有或使用手機的中學生,利用手機傳簡訊,可說已經成為手機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機來打電話的學生,也以閑聊為主,用來問功課,與家聯系的很少。
由於手機進入課堂,也不免會帶來一些弊端。
很多同學都對簡訊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簡訊發來發去,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沒有認真地學習,也嚴重地影響到雖的同學的學習,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的確不好,首先,的確沒有什麼「硬」措施去管理:批評他幾句吧,轉眼就忘;想要沒收,手機又不是小人書之類的,屬貴重的品,很快就得歸還;想要禁用,只要學生調了振動檔,小小的手機往課桌里一塞,還是防不勝防的。
有些同學甚至把手機帶進考場,利用手機短消息來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試都可以發現幾起此類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證券交易僥興漏網的人了,一定還要多,連期中、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說平時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機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嚴重地破壞了考場的紀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燈後,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會精神不濟,學習效率也大大折扣,、不僅自己受到影響,也要擾了別人的休息。
為規范學生使用手機,某校近日頒布了《校園學生移動通訊寬具使用管理暫行條例》,《條例》規定教學期間,教學樓,實驗樓,視聽樓等所有教學而所不應使用手機;考試期間不應攜帶手機進入考場,一經發現,一律視作作弊;學生宿舍22點以後不得使用手機。避免影響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機的學生要在家長簽名同意後,向班主任提出申請。班主任有權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充學生攜帶手機上學。
溫嶺中學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起初是「不提倡」、「不限制」的態度,但隨著手機校園愈來愈泛爛,溫中於5月份開始採取強硬政策——禁止使用手機,包括小通靈。如果一經發現有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馬上沒收。
有些同學認為手機進入校園,確實帶來了某些弊端,但是學校採取這樣的強硬的措施,未免有些不盡人情,無論如何,手機也有有到手的一面。
手機可以方便聯系,在溫嶺中學這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里與外界連聯如果沒有手機是非常不便的。假如,真的有事要找你,你的朋友或父母還得要大老遠的市區趕過來?有些同學是第一次住校的。他們的父母未免有些擔心,便用手機只是為了方便和家長聯系或報個平安。雖然學校在教學樓各層安裝了公用電話,但如果遇到或突發事件,手機還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面對手機的種種弊利,老師、家長、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數教師不提倡高中生帶手機進入校園,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圍,他們一般的交際就在班級和學校里,他有必要帶個手機來聯系這些同學嗎?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強的自製力,在課堂上發短消息或打游戲都可以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隱敝地做,定會影響學習,第三,擔心手機會成為 新型的攀比物,因為手機型號在不斷翻新,外型、功能,價錢都能成為比較的對象,攀比中自然會影響到學習或學生的心態。
家長們認為中學生最發了不要常用手機,它只是種普迅工具,如果沉緬於款色的攀比,簡訊的發送,以及手機游戲,一定會影響學習的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習慣,深受家人影響。據了解,學生中家長擁有手機的人數佔84。47%,而家擁有三部更多的手機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盡佔31。3%。至於家長每月的話費,有41。4%的學生家庭應為經濟能力,不能買手機,應為買一部手機這么多錢,養一部手機又要這么錢,這都是常識。現在,同學們使用手機的話費都在一百元到兩百元之間,手機的價格少至也是上千。這對於某些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有一半同學認為學校不該干涉他們使用手機,但是他們都認為如果有人因手機違反了校方紀律,應該接受處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允許隨時開機,但應將鈴聲轉為振動。他們要求學校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權。只要自己用手機的時候稍微自覺一點,盡量在上課時關機,下課的時候也不要影響他人,那麼學校老師就不應該干涉。
持反對意見的同學認為,手機會影響他人的學習,會給考試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們希望學校可以管得嚴點,制定 一些懲罰措施,管管那些上課玩手機的同學,和利用手機作弊的同學,應該他們不願意受那些人的影響。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認為中學生使用手機既有利與有弊,手機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來使用手機,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時候使用。我們也堅決反對同學得上用手機上課發短消息,考試進行作弊等不良的為,同時,我們也肯定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捷和方便。
作為中學生,無們更應該培養自己的自覺性。對手機的使用,做到自我約束。
的確,自從溫嶺中學宣布禁用手機,小靈通等通訊工具到現在,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學把手機帶到學校。
手機進入校園將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趨勢。學校不應該一味地用強制政策進行陣壓,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機是不能禁的。
要徹底杜絕手機在校園里產生不良影響,學校必須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實可行的行為准則。把學生節制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
想要,手機健康地進行校園,學校、老師、學生都應該共同的努力。 新華網濟南5月24日電(孫浩)幾年前,人們還在為大學生佩帶呼機的利弊爭論不休,現如今,手機逐漸替代呼機已成為大學生們新的「時尚」。
對此現象,教育界人士分析說,手機走進大學校園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說明如今的大學生正在更多地融入社會,已經不再是只會待在「象牙塔」里讀書的傳統形象。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控制不當也會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學生在校期間應該抓緊時間讀書上課,以書本知識為主,只有擁有良好的知識底蘊才能在將來工作實踐時融會貫通。當代大學生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是有益的,但在校期間過多醉心於社會活動其實是捨本逐末。
據了解,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97級某班共有學生46人,擁有手機者已有10人,而呼機幾乎人手一部。這些學生認為,畢業在即,買部手機聯系工作會更方便一些,就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就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手機也不像幾年前那樣動輒幾千元,大學生們的手機大多千元左右,手機卡則多是話費較低的一種。
手機在非畢業生當中也屢見不鮮。某院校讀大二的小尹也是「手機一族」,他說,在校系學生會里都擔任職務,並且還在校外做兼職,常常是顧此失彼,有了手機後就可以及時與各方面聯系,調整日程,做到校內校外兩不誤。
在一個科技領導世界的時代,手機已不是有權有勢人的「私有財產」.記得90年代初,見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磚頭一樣,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誰又能想到,十多年後,手機已是「舊時富人手中機,飛入尋常學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園內,中學生打手機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隨處可見.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很多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人數也日漸增多,手機的檔次也大有水漲船高之勢.從最便宜的到價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種品牌、各種款式的手機都能在校園里找到它們的擁躉.
手機的普及,確實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許多教育界的學者和專家就十分關注中學生流行自己帶手機的問題.中學生究竟應不應該自己帶手機,也成為我們青少年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調查中了解到學生獲得手機,主要有兩種途徑:親人贈送,或自己用零用錢買。親人贈送手機的目的主要有:有的同學家長經商,有時會長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機方便聯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況;作為獎勵,有的家長買手機作為孩子生日禮物,鼓勵孩子好好讀書.有的家長則應孩子要求,成績進步後買手機作獎勵。而學生自己買手機的目的有:與同學聯系,增進友誼,把煩惱和同學講,減輕壓力,學習上交流,共同進步;與家長聯系,有時家長在外,學生遇到困難,可及時向家人反映,尋求幫助;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疑難問題也可及時找老師請教,在學校遇到困難也可跟老師反映;利用手機交異性朋友或其他。
自己稍微修改下,再添一點點自己的東西就ok了~
5. 關於「中學生不能玩手機玩游戲」作文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伴隨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作為通訊工具手機的普及,手機已逐漸成為中學生的新寵.近幾年來,只要你稍加留意,隨處可以看到一些中學生拿著手機侃侃而談.老師在課堂上聽見學生的手機聲已經不是新鮮事.筆者所教的班級共56人,在2002年新生入校時只有兩個學生有手機,到2003年增加10人,到2004年有手機的同學已經達23人.這與發達地區學生使用手機情況(廣州,北京等地學生擁有手機已經超過了76%,重點中學超過90%.)相比比例相對較小,但發展速度已經相當快了.那麼, 中學生用手機一般都做什麼調查統計:與家聯系佔38.55%,發簡訊佔52.17%,玩游戲19.13%,上網8.99%,閑聊44.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手機的使用一方面給學生與家人,老師,同學的聯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機簡訊,玩游戲和閑聊等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卻是巨大的,已經引起全社會的觀注.
一,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危害
1.影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近年來各類考試學生用手機作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2,手機簡訊的不良信息危害學生心理健康
繼網路之後,近兩年在中學生中又出現一個新寵――手機簡訊.手機簡訊,是通訊領域的科技創新,為人們相互交流信息,傳遞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簡便的現代手段.然而,這又是一個缺乏行為規范且隱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帶",人們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時,私慾放縱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點也由此顯露.
3.擾亂課堂紀律
課堂上經常會有手機鈴聲響起,學生發簡訊,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亂課堂秩序的現象已不偶然.
4,手機輻射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手機長期的輻射對學生的身體發育也不利.倫敦大學研究人類腦神經及細胞的蓋爾教授撰文
5,引發安全問題,由於手機品牌眾多,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難以辯別,再加上使用不當(雷雨天使用,長時間玩電游等),手機爆炸傷人的事時有發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學生防範意識弱,反抗能力較小,專搶學生的手機.
6,手機費用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具有關統計表明,學生使用手機的費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二,學生佩帶手機的原因
學生佩帶手機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種:一是某種程度上為了方便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二是部分學生追求時尚,攀比成風;三是個別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把興趣轉移到利用手機來玩游戲,發簡訊等.
6. 求一篇關於『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的作文,100詞左右,速度哈,謝謝
篇一:手機利弊談
手機,通訊時代的代言詞,潮流的代養人,現如今,全國約有2.4億人在使用手機,這看起來絲,似乎很帥。但是,孰不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手機亦是如此,他也有陰陽兩面,
現如今,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樣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一提出這個觀點,很多人會無視他,也有人會反駁說,手機的好處很多,它可以方便人們的聯系,有利於人們的生活,還有很多功能可以幫助人們生活,這是不假但是,現象過他的危害嗎。吸煙的危害,相信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果有人跟你說,每年因為手機而死亡的人數,比因為香煙而死亡的人數還要多時,你是否會大吃一驚?!
近日,英國一名癌症研究專家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手機警告:因使用手機致死的人數將超過吸煙受害者!
有統計顯示,全世界手機用戶已達吸煙人數的3倍。因此,專家認為,手機的危害將比香煙更嚴重。目前全球每年有500萬人因吸煙導致的疾病死亡。
1977 年,記者勞德首次發表提出使用手機可能會對大腦產生不良影響。由於當時使用手機的人很少,這篇文章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1985 年,美國科學家林恩推測,長期用手機可能會誘發腦瘤。他還建議,盡量只用手機接電話,而不要往外撥打。所以說手機不盡危害自己還危害家人。而且,現在有的學生上課玩手機,用手機做題。令成績一落千丈。我不能阻止別人買,但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在這,我要告訴大家,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思考會更好。
篇二:手機的利弊作文
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許多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我們調查了本校的部分學生和老師,據他們了解,每個班裡約有10個左右的學生使用手機,有的班級甚至更多。按照一個班60人計,有大約16%左右的中學生使用手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使用手機的學生中,分為固定和臨時兩類。固定的是家長親自給孩子買的,學生可以自由支配,而臨時的是當家長在某個時期不用時,拿給孩子用的。小縣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據網上資料顯示,一個記者在兩所中學發放了500份問卷,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作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結果是:擁有手機的學生達到25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1.7%,其中以高中學生為主。在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比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就連一些來自發達國家的外籍教師也對此感到驚訝。
那中學生該不該擁有手機呢?對於中學生使用手機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學生家長們的極大關注。
家長:用手機「遙控」孩子行蹤
主張給孩子買手機的家長都表示,買手機的目的一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學後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時用電話報警。我們來聽幾位家長的聲音:一女士聲稱「現在的手機價格不高,樣子又很漂亮,給孩子買一個,聯系起來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給17歲的兒子剛買了一部手機。
另一位家長也說「孩子有了手機之後,我們之間的交流多了。以往總好象兒子大了就與媽媽有了代溝,現在,他會時不時地給我們發發簡訊,聊聊天開開玩笑。家裡氣氛好多了。」手機實際上是一根「繩」,能「拴」住孩子讓做父母的放心。
看來,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手機的學生也給家長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劉先生也給今年升入中學的兒子買了個手機。誰知,每當劉先生有事需要馬上找到兒子時,手機總是「關機」,怎麼著急也聯系不上,現在,兒子照樣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機沒電了就是忘記了開機,反正他能有一百個理由等著你。
一位家長還說,自從給孩子買了手機,孩子乾脆不用家裡的電話了,常躲著父母用自己的手機對外聯系。家長還承認,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方面的內容少,主要用於學生之間發簡訊、玩游戲,或是登錄互聯網。
有一些同學對父母這片好心的理解為:「父母動不動就給我打電話,『監視』我的一舉一動,特煩人。」
篇三: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
長江路中段,是德陽最富貴的一條街,哪裡有很多手機闤闠,像什麼大信通、龍翔……。十幾家,個個都租下很大的鋪面,每個鋪面都裝修豪華,內里有各類技倆的手機。為了招攬顧主,各家在門前擺起了舞台,安上了大音量的喇叭,讓演員來演小品逗得各人笑得前得前仆後仰或是舞蹈,各類跳舞讓觀眾大飽眼福,尚有很多吸引人的促銷方法……。他們不僅在本身家門口打告白,還叫伙計身著道具在大街上發傳單。一會兒,面前走過一排「手機」,「手機」里發出一張傳單,一會兒又有一排「小兵」發著傳單走了已往……。我發明,大多闤闠都打著「學外行機節」的告白。
學外行機,顧名思義就是門生行使的手機,門生行使手機好欠好呢?
門生行使手機有很多甜頭,它能帶來糊口的利便,讓人與人之間實時接洽;還能用它拍下一些有代價的對象;用它來當鬧鍾提示本身;它小巧,可以隨身攜帶。
可是,門生行使手機也有很多弊端。簡訊談天,影響進修;助長攀比之風;特殊增進怙恃承擔;手機的輻射影響故障人的身材康健。
我以為:手機作為科技前進給人類帶來的新器材;本無利弊對錯,現在身處信息期間的門生們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同心用心只讀聖賢書」的是白痴,以是看小我私人必要和學校、先生、家長多方面意見來行使手機。
篇四:手機的利與弊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手機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工具,有的人用它辦公,有的人用它聊天,有的人則用它劈劈啪啪地發簡訊……那到底手機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我的爸爸是一名律師,每天都忙的很,像一個永遠也不停下的陀螺,吃飯時打電話,看電視時打電話,看書時打電話,就連睡覺時被人吵醒打電話,要是有人找他,他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手機全天開機,有事打我電話。」真忙啊!我想他一天不碰電手機都不可能。想到我長大後可能跟爸爸一樣每天守在手機前面,一步都不離開,可真恐怖呀!
表姐,一個高中生,手裡也攥著一個手機,天天都要過電話癮,打電話一聊就是一個小時,能叢東邊的明星講到西邊的歌手,滔滔不絕,有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概!為此,她的爸爸媽媽也不給她用手機了,「沒收了」他們說,「高中生每天逮著手機聊可不行,影響學習!」
我對此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玩手機,用手機呢?手機固然是現代化高科技產品,它怎麼就那麼吸引人呢?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明白。
看來手機有利也有弊,我們要恰當地利用手機才對呢,可不能沉迷在手機的世界裡了。
7. 寫一篇關於中學生使用手機的議論文600字
如今,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學生中擁有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對此,我們應當怎樣對待手機——這一高科技的產物呢?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各持不同觀點。
通過對部分中學生進行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持有手機的學生已經佔一定比例。據某中學統計顯示,該校平時帶手機的學生高達50.8%。目前,很多學校對學生能否帶手機進入校園,沒有明確規定,但是不提倡學生使用手機的學校居多,其中有的學校已做出在校生不得攜帶手機的規定。
但是很多學生認為:手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成人能使用,我們中學生為什麼就不能使用?家長、老師把這一問題看得太嚴重了,實際上是缺少對我們的信任;把手機帶入課堂影響大家學習肯定不對,但是如果上課關機,下課有時使用,不影響別人還是可以的;學生使用手機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有的家長為滿足孩子對手機功能的要求,更換手機較勤,這無形中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有的家長為讓孩子期末考個好成績,以買手機作為獎勵條件,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們再來看看家長們的意見。有的家長說:「孩子在學校住宿,一周回來一次,給他配備了手機,平時家長用手機與孩子聯系,既能隨時了解學習、生活情況,有事又能及時溝通。」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帶手機,主要是為了應付突發事情,能夠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取得聯系,同時家長也能掌握孩子上下
學時間。總之,比沒有手機之前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擔憂。也有部分家長擔心:手機的確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它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如課上用手機發簡訊、玩游戲,甚至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等。
然而,老師們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一位老師說,上課突然傳來手機的響聲,會引起鬨堂大笑,這樣既分散了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也影響了老師的講課情緒。目前沒有什麼好辦法去制止這一行為,只好口頭說說,或讓學生調到振動。一位老師說,現在中學生交友范圍主要是在班級和學校,沒有必要用手機聯系同學;有的同學對用手機發簡訊或玩游戲很感興趣,甚至還在課堂上給同學發簡訊,影響課堂學習。其實,許多校園都設有IC卡電話,買個卡,一旦有事完全能與家長聯系,可以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手機進入校園」這一問題呢?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把手機帶入校園方便了學生們的生活,使得他們便於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但是,它不好的一面在於,學生們過度關注手機,便會對學習產生影響。
所以,學生應該正確的對待手機,他只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調節好各方面的關系,好好利用。而學校和家長在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同時,也應該制定規章制度加以規范。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建設更加和諧的校園。
8. 如何看待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作文800字
如何看待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
一、中學生使用手機有利的方面:
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感情,遇到疑難問題量,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用;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詢。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方便攜帶。
二、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弊端:
手機成了考場作弊的幫凶,影響考場秩序,助長同學們的不良風氣。有的學生在休息時間和上課時間沉迷於手機游戲,嚴重影響休息和學習。有些學生盲目地將手機與別人的進行比較,形成了不良攀比風氣,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手機對人體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的功能,卻未提及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造成傷害,豈不懺悔莫及。
總之,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確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我們建議電視、電台、報刊雜志等媒體多做一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公益廣告;手機的生產商應該在電話卡上印上有關手機的溫馨提示,如「上課時請關上手機」等;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針對正確使用手機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防止學校出現攀比風氣,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引導學生遠離手機的負面影響,並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家長不能盲目的溺愛孩子,當孩子要示使用手機時,要正確給孩子做教育,增強孩子的判斷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作為學生應該培養自身的一種正確消費觀念和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我們應該要有明確的態度去對待問題,在物質上不能有一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攀」的思想,況且我們的任務是認真學習,對於其他一切影響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從。
9. 議論作文中學生玩手機
除了電腦網路,手機是又一個出現在初中生學習生活中並頗具影響力的現代產品。手機給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手機,並且將其帶入到校園中時,手機的弊端便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首先是對學習的影響。初中生不像成人,將手機視作一個純粹的通訊工具。據說,區分70後、80後、90後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看其每天收發短消息的數量。如果平均每天不超過5個,那多半是70後,如果超過20個,那基本就是90後了。青少年學生自控力弱,放在口袋裡的手機一旦發生震動,總忍不住拿出來看,並且忍不住回復。幾個回合下來,這節課老師講了什麼,就基本上雲山霧罩了。日復一日,對學習的影響將是致命的。一旦操作失誤,上課的時候手機發出聲響,更是要影響他人,也影響教師上課的節奏和情緒。本人就曾經在上課多次受到學生的手機騷擾,不免對學生上課使用手機之深惡痛絕。
其次是對學生的毒害。現在的手機通常都帶有游戲功能,學生通常都喜歡玩游戲,而學校老師通常都不允許學生將游戲機帶到學校里來,於是,有些學生就玩手機里的游戲。雖然手機游戲通常都是小游戲,但是有得玩總比沒得玩好。更為惡劣的是,隨著手機上網功能的開發,手機成了不法商家牟利的工具。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就對「手機涉黃」事件集中作了報道。當通過手機瀏覽色情圖片和文字對學生而言變得輕而易舉時,手機便蘊含了極大的危險。電視台曾經報道過一個13歲的少女媽媽就是因為瀏覽了手機黃色網站而偷嘗禁果的案例。然而,有利益在後面驅動,「手機黃禍」短時間內只怕很難絕跡。
再次是造成的攀比。對我而言,使用手機無非就是兩個功能:打電話,發簡訊。所以,我買的手機都是簡單實用型的,也並不很貴。學生就不同了,他們不是「使用」手機,而是「玩」手機。這就如同,一般的小康家庭買的是10萬左右的家庭轎車,而富二代卻要開近百萬元的豪華跑車。於是,攀比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位家長曾經寫信給兒子所在學校的校長,要求全校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原因是他給兒子配了一部幾百元的手機,以供日常聯系。沒想到兒子竟然回來纏著要買新的更好的手機,理由是他的手機是全班最爛的,根本拿不出手。
手機的保管讓學生很費心思。一部分學生的手機動輒數千元,上體育課、或者去其他專業教室上課時,學生自己保管不善,一旦丟失,很容易就產生造成麻煩。丟了價值不菲的手機,學生後悔,家長憤怒,教師受累,給學校教學秩序帶來極大影響。學校通常都不允許學生帶貴重物品來校,因為一旦丟失,便是煩惱。這種事情通常都很難查實,即便教師神通廣大,能夠查實,不但費時費力,如何處置又有很多煩惱。
手機有這么多的危害,然而,真要讓學校禁止手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因為手機畢竟只是一個工具,使用工具出了問題,應當檢討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不能把罪責算到工具頭上。手機是一種現代科技的成果,學生應當有權利享受現代科技成果。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在信息溝通方面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曾聽一位教師說,有一個孩子離家出走,幸好隨身帶走了手機。他的老師發了50幾個短消息,最終讓他回心轉意,安然返回。試想,如果當初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的權利,教師只怕連教育的機會都沒有。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們在外上學,有個手機方便聯系,家長的心裡也放心。
從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角度來說,不讓他們使用手機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小的時候,社會物質條件還很不豐富。直到上高中,我才真正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擁有具有社會公認價值的物品,使自我價值得以確定和滿足,讓我至今難忘。同樣地,當一名學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和屬於自己的手機號碼,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而自我意識的喚醒與確認,正是一名青少年成長所必經的過程。手機於他們而言,已經超越了通訊工具,更是一種自我獨立意識的標志。這便是為什麼小學生對於是否需要手機,並無所謂,而進入青春期之後的孩子,堅持要讓父母買手機的緣故。
手機在校園的使用有利有弊,初中階段,關於手機,好的教育是「疏」而不是「堵」。根據我多年與學生鬥智斗勇的經驗,八年級以上的學生對於手機的需求已經生根,如果學校禁止,學生便會轉入地下,表面上看大家都不用,但是暗地裡可能每個人書包里都揣著一個。
對於手機在校園的使用乾脆與學生講清利弊、約法三章。如:在教學時間必須關機,否則,學校有權利代為保管。具體措施可以通過教師與學生商量之後約定。有老師可能說了,如果學生不關機,怎麼監管呢?方法一定是有的。我的一位教師朋友就有一個好辦法,他要求,所有帶手機來校的學生都必須把號碼告訴他,否則不得帶手機在身邊,在最初的日子裡,他經常在上課時用手機撥打這些學生的電話,一旦撥通了,就說明他沒有關機。自從使用了這種方法,學生只能乖乖地關機。
同時營造良好班級輿論,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學生使用手機的誤區,召開主題班會,進行集體討論,通常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對於生活在集體中的學生而言,規則的影響還在其次,輿論和氛圍的影響才更大。因此,如果班級里大部分學生都不是用手機來攀比,都很少用手機玩游戲,都不用手機上網,那麼,手機便會成為一個溫順而有用的工具。
事物總有兩面:優點與缺點,當我們欣賞其優點時,也必須接納其缺點。當今社會中,手機在校園中的使用,如洪水般涌來,堵截毫無用處,根本堵不住,與其這樣,不如接納它,規范它,放大它的優點,抑制它的缺點。